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二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二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二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二

新编大学语文(第四版)重点篇目课后研习与思考答案及补充简答题

研习与思考 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原文见为“教师备课资料光盘”部分)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2.《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 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再如“礼”、“纪”、“里”、“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六、研习与思考 1. 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 答: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 2.“乡土性”是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定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 答:土地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膜”以及从时间里的“熟悉”,进而这种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缔结的生态状态,又直接构成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3.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社区,尝试运用“社区分析”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提炼出它的特性来。 答:略。 七、练习 3.简答题 (1)作者认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哪些? 答:参见课文第九段。 (2)试讨论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土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离不开土地(土气因不流动而产生);孤立和隔阂;熟悉;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二 (5)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 1、从散文文体上来说,《论语》属于() A、纪传体 B、游记体 C、语录体 D、书信体 2、孟子散文中善于采用的论辩手法是() A、欲擒故纵,引君入彀 B、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C、多用寓言、想像 D、大量采用反语、暗示和讽刺 3、《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 A、共叔段 B、郑庄公 C、郑武公 D、姜氏 4、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是() A、苏轼 B、欧阳修 C、陆游 D、辛弃疾 5、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 A、咏物词 B、悼亡词 C、怀古词 D、抒情词 6、南宋时,其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的词人是() A、陆游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7、白居易大胆揭露弊政抨击权贵,反映广大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主要是他的() A、闲适诗 B、讽喻诗 C、感伤诗 D、边塞诗 8、北宋第一个专门致力于写词的作家是() A、柳永 B、苏轼 C、欧阳修 D、王安石 9、茅盾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巨著是() A、《林家铺子》 B、《春蚕》 C、《子夜》 D、《腐蚀》 10、其诗作多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自己田园生活恬然自乐的东晋诗人是() A、王维 B、陶渊明 C、苏轼 D、岺参 11、文字作品中,惟独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的是()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12、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京味的著名作家是() A、茅盾 B、巴金 C、老舍 D、鲁迅 13、鲁迅的《灯下漫笔》出自其杂文集() A、《三闲集》 B、《华盖集》 C、《坟》 D、《朝花夕拾》 1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的是() A、柳宗元 B、白居易 C、杜甫 D、韩愈 15、善于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唐代诗人() A、李白 B、孟浩然 C、王维 D、李商隐 1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 A、青莲居士 B、六一居士 C、易安居士 D、香山居士 17、《关山月》一诗的作者是()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18、《寡人之于国也》采取的推理方法是() A、对比推理 B、假设推理 C、比喻推理 D、连锁推理 19、《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 20、“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A、富兰克林 B、培根 C、拉封丹 D、伏尔泰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片段,回答21-23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胜:斤: 22、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 23、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大学语文试卷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三)
(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学号: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答案 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革命爆发。 《1789 年
1.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
姓名:
题 答
原则》对这一历史画面进行了描绘。 2. 《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文节选自《 3.“天长地久有时尽, 4. 《惊梦》选自明代戏曲家 5.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所写的《 子》 ,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6. 《大自然在反抗》一文的作者是美国 家、科普作家 R. ” 。 的传奇作品《牡丹亭》 。 》五千言又称《老 》 。
年级/班级:
订 装
线



卡逊。 7. 1978 年 10 月, 北岛和诗人 胧诗”的旗帜人物。 8.评说《世说新语》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事则高简瑰奇”的现代作家 是 。 9.贝多芬是 10. 并称为“双璧”。 国 18—19 世纪伟大的音乐家。 是日本著名的画家,他的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的作品 创办 《今天》 杂志, 成为“朦
学院:
《大学语文》试卷
共 8 页第 1 页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入题干后的括号里。每 小题 1 分,共 10 分。 )
) 。 C. 废 名 D. 郁达夫
1.下面不属于“言志派”的作家是( A. 周作人 B. 俞平伯
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将适齐。 适:适合。 . B.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 C.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 校:抵抗。 反:返回。
D.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 靖:使安定。 . 3. 《长恨歌》的体裁属于( ) 。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七言排律 D.七言绝句 4.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春香看出杜丽娘懒于添香、不愿刺绣, 原因是“关情”。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作者利用“晴丝”与“情思”的谐音,将春情寓 于春景之中。 C.“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写杜丽娘的的羞涩娇美之态,表现贵族少女 的微妙心理。 D.“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写大好春光如此之美,却无人发现欣赏,未免太辜负了春天 的万千气象。 5.下列对《老子》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子的“道” ,包涵宇宙本源之道、自然规律之道、社会规律之道。 B.老子的“道” ,较注重本体论宇宙论,庄子则侧重心灵境界的提升。 C.老子的“道” ,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其形而上学的意味不浓。 D.《老子》因为它的语言洗练、流畅优美,而成为古代经典的抒情诗。 6.对《大自然在反抗》一课内容的下述理解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必须彻底禁止任何喷洒药物治虫的方法,因为这必然会破坏大自然平衡。 B.课文主要阐述了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许多有害昆虫增强了抗药性。 C.科学家难以看到自身局限,只有人文学者才能提出根治害虫的有效方案。 D.人类能够在大自然启发下发现更为经济合理的限制生物种群的有效方法。 7.下列对《回答》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诗人把警句放在诗作开头,以惊雷一般的诗情震撼人心,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诗作中所描绘的囚徒形象,显示了诗人自己准备为真理、信念而献身的真诚和勇敢。
《大学语文》试卷
共8页 第2页

最新大学语文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诗经》是一部怎样的诗集?它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此书的主要艺术特点是: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2.重章叠句的结构造句方式;3.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二、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样用对比手法来论述道理的? 1.昔与今的对比,以前的秦国皇帝与现在的秦皇对客卿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物与人的对比,秦王喜欢外国出产的东西却不喜欢外国的人的对比。 3.纳与逐的对比,秦王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的对比。 4.利与害的对比,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利与弊的对比。 5.己与仇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对自己和仇人利害关系的对比。 6.损与益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损伤国家的力量和不驱逐客卿对国家有益的对比。 7.强与亡的对比,接纳客卿可以使国家强大与驱逐客卿使国家灭亡的对比。 三、为什么说屈原的《湘夫人》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 屈原的《湘夫人》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取材、抒情、幻想、语言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取材:浪漫主义作品主要写幻想的题材,现实生活当中不存在的题材。诗中湘君、湘夫人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是幻想出来的人物,取材于神,体现了取材上的浪漫主义。 2.抒情:浪漫主义作品都有很强的抒情性,重视抒情,感情丰富。本诗每段都在抒情,体现了浪漫主义抒情的特点。 3.幻想:浪漫主义作品一般都充满幻想,作者可上天入地,既能写人又能写神,充满幻想。本诗第5段中最集中体现了幻想,幻想如何布置新房的华丽、以及神仙从九凝山上下来参加主人公的婚礼,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4.语言:浪漫主义作品语言比较华丽,本诗用词也比较华丽,尤以体现在第五段里面描写布置新房用的器具、木料以及香草,本诗以六言为主,带有五言、七言,句式灵活多变。句子皆有一个语气词“兮”字,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 一、《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它的编者是谁?书中主要宣扬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出现的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的编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宣扬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二、墨子有哪些主要的政治主张?《兼爱》一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墨子的政治主张有“兼爱”、“非攻”、“尙贤”、“尙同”等。“兼爱”是墨子的重要主张,所谓“兼爱”,就是要人们都互相善待、爱人如己。 《兼爱》一文的艺术特点: 1.文风质朴,不重文采。就近取譬,至为浅近,重在以理服人。 2.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04年秋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注意事项:1.本考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名称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考卷上的不记分; 3.答题完毕,将试卷和答题纸一起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A、孔子和孟子 B、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2、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有:() A、《呐喊》、《彷徨》、《野草》 B、《故事新编》、《呐喊》、《彷徨》 C、《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D、《呐喊》、《野草》、《故事新编》 3、《论气节》中关于气和节的两个意念起源的引文均见于:() A、《诗经》 B、《论语》 C、《左传》 D、《孟子》 4、钱钟书《论快乐》一文选自:() A、《人.兽.鬼》 B、《清华夜读》 C、《写在人生边上》 D、《管椎篇》 5、傅雷《心灵的灰烬》将下列哪个文学人物看成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 A、奥斯特洛夫斯基 B、茶花女 C、克利斯朵夫 D、贾宝玉

6、“惟陈言之务去”主张的提出者是:()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7、《郑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亟”的意思是:() A、迅速 B、急忙 C、屡次 D、竭力 8、孟尝君是战国时期:() A、魏国人 B、齐国人 C、赵国人 D、楚国人 9、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班固 B、茅盾 C、鲁迅 D、李白 10、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字而幼孩”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A、给幼小的孩子起名字 B、向百姓介绍植树的先进方法 C、借种树比喻作官 D、哺育你们的幼孩 11、周作人散文的特色是:() A、激昂慷慨 B、平和冲淡 C、沉郁凝重 D、婉约典雅 12、“五四”以来,最擅长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写作的著名作家是:(A、巴金B、郁达夫C、鲁迅D、茅盾 13、茅盾《沙滩上的脚迹》一文中的主人公“他”要寻找的是:() A、“禽兽的脚迹” B、“穿着人的靴子的妖魔的足印” C、“孩子们的脚印” D、“真的人的脚迹” 14、王昌龄《从军行》中最有概括力的诗句是:() A、青海长云暗雪山 B、孤城遥望玉门关 C、黄沙百战穿金甲 D、不破楼兰终不还15、唐代以新乐府诗大胆揭露弊政、抨击权贵,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人是:()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第一至二讲作业题参考答案(1)

大学语文第一讲、第二讲作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诗经》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 C )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韵律和谐自然 D.层次错落,富有节奏 2.按音乐形式,《诗经》可分为( A ) A.风、雅、颂 B. 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3.《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4.下列诗作中不表现“在水一方”意境的诗是( D) A.《诗经·汉广》 B.《诗经·蒹葭》 C.《九歌·湘夫人》 D.《九章·橘颂》 5.《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 B )始称为“《诗经》”。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秦代 6.关于《蒹葭》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请选择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D ) A.讽刺秦襄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指朋友。 C.描写思念“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D.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的心情。7.下列关于“楚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B.是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C.大多是叙事作品 D.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8.下列作品属于屈原创作的有( ABC ) A.《九歌》 B.《离骚》 C.《九章》 D.《风赋》 9.下列作品,属于楚辞体的是( B ) A.《蒹葭》 B.《国殇》 C.《饮酒》(其五) D.《行路难》(其一) 10. “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AC )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五言为主 11.《国殇》一诗之“国殇”的含义是( A )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12.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ABE)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题答 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一、《寡人之于国也》 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 反对暴政,提倡仁政:①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林业、渔业。②注重文化、道德教育。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的表现。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用此比喻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都是喜欢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二、《秋水》 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本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有意的启示,这就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先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两岸不辩牛马,后写北海浩瀚,不见水端,文章以河水与海水景象的大小对比,来

2020年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0年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层递 B.正反对比 C.顶真 D.比喻 2.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了《尚书》中的一句话 来揭示后唐庄宗亡国的原因,这句话是 ( )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 C.夫祸患常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3.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砥砺德行”,在这之中蕴含的思想是 ( ) A.以德服人 B.以德治校 C.以德开课 D.看重行为 4.《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 ( )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之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5.《咬文嚼字》中,使用心理学“套板反应”原理来说明的道理 是 ( ) A.文字的使用决不可粗枝大叶 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C. 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D.文字的使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6.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 ( ) A.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B.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C.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D.长铗归来乎!食无肉。

7.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抽矢射佛寺浮图”的原因是( ) A.贺兰进明不肯出师相救 B.南霁云想显示箭法高超 C.上面藏有 敌军将领 D.当时正在比试射箭 8.作者在《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中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即 ( ) A.用种树类比治民 B.用捕鱼类比治民 C.用种树类比吃饭 D.用打仗类比治民 9.散文《香市》表达中心思想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是通过 ( ) A.香市今昔盛衰对比 B.新旧农民的对比 C.香市今昔盛衰类比 D.新旧农民的类比 10.《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所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 ( ) A.傅雷的翻译工作 B.傅雷的三次发怒 C.傅雷的撒手西归 D.傅雷的人格价值 11.((都江堰》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的主要象征寓意是 ( ) A.宁静的生活 B.壮丽的驯顺 C.喧嚣的生命 D.强烈的震撼 12.《蒹葭>这首诗中追寻者的心情主要是 ( ) A.执着惆怅 B.欣喜雀跃 C.忧伤痛苦 D.平静自然 13.下列属于田园诗的是 ( )A.《蒹葭》 B.《早雁》 C.《饮酒》(其五) D.《陌上桑》 14.诗歌《行路难》(其一)中,属于借典型行为举止抒情的是 (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雷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大学语文试题三答案

1.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做了简明通俗的说明,其中阐释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的艺术手法是() 兴 2.下列不属于《黍离》一诗中的"黍离之悲"的情感是:希望天佑东周 3.我国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性最高的著作是:《庄子》 4.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5.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派是:新乐府诗派 6.其独特诗风被称为"诚斋体"的诗人是:杨万里 7.中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花间集》 8.下列不属于"辛派词人"的作家是:苏轼 9.下列不属于唐代"古文运动"提出的理论主张的是:"点铁成金" 10.文集为《昌黎先生集》的作家是:韩愈 11.《西厢记》的作者是:王实甫 12.标志着南戏振兴和成熟的戏曲著作是: 《琵琶记》 1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话本的是:《王子猷居山阴》 14.除辉煌的小说价值外,还被称为中古文化百科全书作品是:《世说新语》 15.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作家是: 郭沫若 16.1921年,与成仿吾、田汉、郁达夫、张资平等组织文学社团"创造社",提倡个性主义的创作的作家是:郭沫若 1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分别形成了"京派"和"海派"的文学流派。"京派"重视作品中人性内容的表达,把现代散文界定为个人传情达意的文体。下列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的是:施蛰存 18.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这一论断出自于:钱钟书的《论快乐》 19.1930年,强调演剧是"所谓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提出了"演剧大众化"、"戏剧走向农村"等口号的左翼剧作家在上海成立的剧社是: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20.张承志小说有一种散文化倾向,一种浪漫主义的格调和理想主义精神,下列不属于他的作品的是:《灵与肉》 1.《诗经》所录均为可配乐演唱的乐歌,即歌诗,故其按乐调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错 2.《楚辞》将我国诗歌创作推向了第一个高峰。:对 3.《论语》由孔子所著,主要记载了孔子的一些言行。:错 4.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仁政、王道的主张,强调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说,强调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修养。:正确 5.陈子昂反对初唐时期沿袭的六朝浮靡文风,高举革新的旗帜,为端正唐诗发展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正确 6.孟浩然的诗作代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正确 7.唐五代文人词,奠定了后世婉约词的总体风貌,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 8.苏轼不但"以诗为词"而且"以文为词",将豪迈奔放的爱国词推向了高峰。:正确 9.古文运动中的"古文"指的是古典散文,它是和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文体。:正确 10.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阐释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天命的道理。错误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 (1) 2

考试题型1、单选题(无多选题) 2、背诵题(20分) 3、简答题(5个简答题)(可能会从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出题) 4、阅读理解(30分)(分两种类型,古文与现代文PS均在教材里出题) 5.作文(20分) (如下是我们上学年考试的范围,不知道你们这次会不会变动,仅供参考)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5.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诗的艺术特征:(1)复沓章法、灵活句式(2)和谐韵律、生动语汇(3)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朦胧美:中国第一首朦胧诗。全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①“伊人”作为中心意象,朦胧不清、飘忽不定; ②“秋水”的意象也是朦胧凄迷,具有多重寓意; ③抒情主人公的意象模糊不定; ④“伊人”所在空间位置游移缥缈,难以捉摸。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诗人由今夜忆及昨夜,触景伤情,叙写别后相思之苦。从艺术方法来看,这一联全是物象的并置,诗人不着一个动词,也完全省略了人物的活动,而让读者从星辰、晚风、画楼、桂堂所构成的画面中去展开审美联想,体味诗人的惆怅。含蓄蕴藉,深情绵邈,这正显现出李商隐笔调之高妙。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言承上,就今夕相隔之苦而生发出缠绵深刻的爱情体认,并提炼与升华出人类爱情生活中无比深情动人的语言。 这一联对仗精工,设喻精妙,而用情至深。上句写形分,下句写神合。 细致而又深刻写出了有情人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爱情阻隔的痛苦、渴望相见的期盼、无计重逢不能厮守的憾恨,与心有默契的欣喜、两情久长的慰藉。 一“无”一“有”相反相成,互相映照,互相生发,内蕴丰厚,富有艺术张力:越是身受阻隔,就越是体会到心灵相通的喜悦和珍贵;越是心灵契合,就越是感到身不能接的苦恼和惆怅。两种情愫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相映照。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展开,写身不能接的阻隔与想望。 对这两句,有几种解释: 其一,谓诗人眼见别人通宵宴饮游戏的情景。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和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和答案 第Ⅰ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 A.《秋水》B.《张中丞传后叙.》 C.《马伶传》D.《种树郭橐驼传》 2.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A.《史记》B.《汉书》 C.《资治通鉴》D.《三国志》 3.《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人者好烦其令” 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 4.《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 A.苏子本人B.吹洞箫者 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 5.《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6.“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 A.给人吃B.食物 C.以……为食D.吃 7.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 8.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9.《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 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 C.中庸之道D.和而不同 10.《垓下之围》一文最后“太史公日”的“太史公”指的是【】 A.司马迁自称B.《史记》点评者 C.《资治通鉴》的作者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11.《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比拟 C.借代D.排比 12.《饮酒》(其五)中,包涵“大隐隐于市”意味的诗句是【】 A.心远地自偏B.悠然见南山 C.飞鸟相与还D.欲辩已忘言 13.下列典故,属于“言典”(即言论典故)的是【】 A.玉环飞燕皆尘土B.忽复乘舟梦日边 C.闲来垂钓碧溪上D.长风破浪会有时 14.《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回的诗句是【】 A.“云外惊飞四散哀”B.“长门灯暗数声来” C.“岂逐春风一一回”D.“水多菰米岸莓苔” 15.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 A.失落感B.急切感 C.休闲感D.绝望感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 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 B .宋、郑、楚、秦 C .齐、曹、宋、郑 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 B .七言歌行 C .古题乐府 D .新题乐府 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 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 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 B .刘义庆 C .刘向 D .刘伶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语文》作业二1l答案(2).

《大学语文》作业二 一、单选 1.《花间集》的编者是(B A. 欧阳炯 B. 赵崇祚 C. 皇甫松 D. 韦庄 2.“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A A. 李清照 B. 李白 C. 李煜 D. 李商隐 3.词集名《六一词》的是(A A. 欧阳修 B. 梅尧臣 C. 王禹偁 D. 晏殊 4.鲁迅创作的一篇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的小说是(C

A. 《药》 B. 《风波》 C. 《狂人日记》 D. 《阿q正传》 5.属于新秧歌剧的是(B A. 《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B.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 C. 《红霞》《洪湖赤卫队》 D. 《一只马蜂》《压迫》 6.是朱自清的杂文集是(D A. 《背影》 B. 《儿女》 C. 《给亡妇》 D. 《标准与尺度》 7.郭沫若哪部代表作被誉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A A. 《女神》 B. 《流云》 C. 《手推车》 D. 《罪恶的黑手》

8.被誉为“燕许大手笔”的是(D A. 姚崇 B. 张九龄 C. 宋璟 D. 张说 9.晚唐诗人中近体诗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 A. 李商隐 B. 杜牧 C. 许浑 D. 李贺 10.孔子晚年主要贡献是(B A. 编著《论语》 B. 整理修订《诗经》等典籍 C. 编订《战国策》 D. 创作《诗经》 11.艾青的成名作是( C A. 《致橡树》 B. 《再别康桥》 C. 《大堰河——我的保姆》

D. 《雨巷》 12.提出“三美理论”的“新月派”诗人是(C A. 徐志摩 B. 郭沫若 C. 闻一多 D. 戴望舒 13.被誉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的是郭沫若的代表作(C A. 《猛虎集》 B. 《神曲》 C. 《女神》 D. 《死水》 14.《聊斋志异》是采用传奇的手法写的(A A. 志怪小说 B. 神魔小说 C. 历史演义 D. 英雄传奇 15.瞿佑编创的《剪灯新话》、李桢写的《剪灯余话》和邵景詹写的《觅灯因话》是传奇小说中的(A A. “剪灯系列”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部分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课文选讲篇目: 1樊迟、仲弓问仁 2冯谖客孟尝君 3容忍与自由 4我的世界观 5秋水 6张中丞传后叙 7婴宁 8蒹葭 9湘夫人 10春江花月夜 1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2秋兴八首 13长恨歌 14无题 15苦恼 16饮酒 17赤壁赋 18哭小弟 19断魂枪 樊迟、仲弓问仁 练习题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

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一一“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 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 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冯谖客孟尝君 练习题 1 ?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盂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答: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 B .宋、郑、楚、秦 C .齐、曹、宋、郑 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 B .七言歌行 C .古题乐府 D .新题乐府 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 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 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 B .刘义庆 C .刘向 D .刘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