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你认为汉语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汉语之美,美在其音,美在其形,美在其意。形神意兼备。用词上,词藻可华丽,可朴实,可冗长,可精简,灵活万变,语感上,节奏韵律强,跌宕起伏,给人听觉享受,书写上,可一笔一划,可一气呵成,具有视觉冲击美,历史渊源上,中华文明上下5千年的进步离不开它。音调,字体要是汉语的一大特色。

2,汉语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答:首先1 汉字使用人数目前世界第一. 2 汉字是联合国官方文字之一,所有文件必须翻译成汉字存档. 3 但是目前被用作官方文字最多的是英文. 4 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学习汉语\汉字的外国人日渐增多。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3,你认为汉语会走向拼音化道路吗?答:我觉得是不会的!汉字真的是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它的意义。在中国,汉语拼音只是帮助学习汉字,降低汉字的学习难度,提高汉字的实际交际能力的一种工具。建设汉语拼音并不是要汉字彻底拼音化。我们应该强烈反对那些以汉字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借口而要求汉字全盘西化的观点。因为“现代文化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灭,传统文化将于现代文化并存”。我们在运用汉字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的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4,汉语繁体字将会取代简化字吗?答: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繁体字回取消,而简化字回越来越流行的。但是目前来看简体中文不会取代繁体字的。但我想做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繁体字的。简体字相比较繁体字,书写便捷;且学成简体字繁体字也可以无师自通,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繁体字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说,谁取代谁都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价值。我就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识繁用简,既要留住好的也好用好的。

第二章

1,中国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自然条件等是什么?答:1.私有制的建立,特别是封建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自然经济,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实在封建社会发展壮大起来的

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自然条件:

中国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拥有世界最大的适宜农耕的区域,夏半年雨热同季,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十分适宜农耕。

农耕文化发源冲积平原,条件优越,可以自给自足,没有向外的需求,只是继续在同一地域反复不舍地耕种,是静定的、保守的、崇尚和平的。游牧民族源于草原地带,环境恶劣,内部不足,需要向外寻求掠夺,有战胜欲与克服欲,是流动的、进取的、崇尚武力的。

中国文化包含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田间,使人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农耕民族唯重生产,生产有定期、定量,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缓慢向前运动;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敬天祈神,宗教信仰普遍,强盛和衰落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强烈的地域差异,也使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北方人粗犷,性格直爽、朴实,倾向于现实主义;南方人细腻,性格委婉、灵活,倾向于浪漫主义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而不减少它的面积,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农业民族对农业重视和对土地依赖,形成人与土地的结合,发展成为重农抑商和安土重迁的保守思想,但中

国农耕经济包含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扩充了内部活动空间,使自己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再生能力,适应时代的变化,维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坚。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含义是什么?答:修身: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具体来讲就是一个人要饱读诗书、道德高尚、有一技之长。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3,全面了解儒家的入世思想与道家出世思想并谈谈二者在当今社会的意义。答:儒者必备之基础是道家的自我体现,拥有了自我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的人,才能被主观上看作一个人的形成,而只有人的形成,才能被视为社会的个体组成部分。。道家思想的基础,尽管不太在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道家的很多修养也与儒家有其必然的关系,只有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有足够深,也才能深刻理解道家的那些思想的真正的内涵。。两者是缺一不可。缺了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儒者,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谄媚的小人而已。。而缺了儒家思想的道者只是一群偏安与自己的社会蠹虫而已。。。两者的结合才是真的儒者,真的为道之人。(儒家的入世在当代社会具有一点功的现实意义。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关注政治变化,参与社会活动,积极进取,乐观入世。儒家是入世的,它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研究和探讨是很深刻的。儒家是现实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集大成者,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精准的对人的研究,对当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有着现实的意义。指导着现世的人们。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中国传统的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在现代化的要求之下如何调整?答:中国传统中的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如何转化?这个问题太大,没有人能给予简单的答案。就学术思想的范围之内所能作的努力而言,我个人在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愿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现代性格的文化重建和董仲舒时代的崇儒运动不同,它绝不能基本上依赖政治力量。中国史上的重要文化运动无不起源于民间,先秦诸子、六朝玄学与佛学、宋明理学都是如此。当然,学术与文化脱离了政治的控制之后还会遭到其他问题的困扰,但是问题的性质已变,是现代的而不是传统的了。

第二、如果如上面所说,文化重建涵蕴着传统观念与价值的转化,那么,政治与学术思想之间的关系必须作新的调整,即不再是第一义与第二义的关系。近代中国政治素质的普遍低落正反映了学术思想衰微的一般状态。

第三、我想非常简略地谈一谈有关文化重建的实质内容的问题。70年来一切关于中国文化重建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即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怎样调整它自己以适应现代的生活。因此,今天中国所谓文化重建决不仅仅是旧传统的“复兴”问题。在文化上更没有进入任何“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在中国的出现是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的。从这一意义来说,我们只好接受这个历程是既成的事实,而无须过分地惋惜。文化重建决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19世纪中叶以前的历史状态。谁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章

1,如何理解“国家情怀”与“情系故土”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觉得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在中国,在个人行为和个体追求层面,家国情怀成为一个鲜明特征。家国情怀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导向和特征,也构成中国组织中人际结合的重要纽带和精神凝聚的核心理念。家国情怀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心理深层次密码之一,有意识无意识地支配着中国组织和中国人的行为。时至今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厂为家”、“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等等,家国情怀仍然是激励人心、凝聚精神的核心价值。故土即为故乡,离家则念乡,离国则念国,相同的道理。

2,试举出有关“国家情怀,情系故土”的意象,并作出解释。

“雨雪霏霏”“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鬓毛”“洛城”“折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静夜”“花开花落”都是怀国怀乡的意象。更加强了作者的思乡情绪,同时也使诗人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3,就你朴素的爱国感情或者为求学成为“异客”的境况写一首小诗或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