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选型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选型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选型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选型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选型探讨

周锐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摘要】该文介绍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选择所需考虑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选型探讨

1 前言

高压加热器在火力发电厂抽汽回热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给水通过高压加热器时被加热从而提高了循环的效率,高压加热器的故障停运会直接导致机组的效率降低,煤耗增加,从而直接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性。

目前,在全球运行的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的高压加热器分双列高压加热器和单列高压加热器,双列高压加热器多采用U形管;单列高压加热器多采用蛇形管。由于国内尚无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业绩,因此本文结合国内部分已实施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项目,针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高压加热器型式的选择进行初步探讨。

2 技术成熟度

国内现在进入实施阶段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电厂主要有华能玉环电厂、山东邹县电厂四期、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及国电泰州电厂、国华宁海电厂二期等。除了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采用单列、卧式、U形管高压加热器以外,其余电厂均采用双列、卧式、U形管高压加热器。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双列高压加热器与600MW超临界机组的单列高压加热器外形尺寸接近,而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单列高压加热器由于加热面积较大,因此高压加热器的直径和长度均较大,表1为国内600MW及以上机组所采用的高压加热器外形尺寸的对照表,所有高压加热器均为卧式、U形管。

高压加热器的管束布置方式有两种,U形管布置和蛇形管布置,目前国内高压加热器生产厂商普遍采用U形管型式的管束布置,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

1)U形管布置模型简单,传热计算结果比较准确;

2)U形管布置技术成熟,能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外厂商较多;

3)管束在壳体中的弯曲少,流动阻力小,管束装配相对简单;

4)对于单列高压加热器而言,U形管布置的生产成本较低;

5)蛇形管布置为德国BDT公司(Balcke-Dürr)专利,其专利转让费用较高。

对于600MW及以下容量的机组,采用U形管布置的单列式高压加热器完全可以满足加热面积的要求。但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特别是对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其高压加热器所需要的换热面积增加,对于U形管管束布置的单列式高压加热器而言只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以达到目的,一是增加管束的长度,二是增加管束中换热管的数量。如果增加管束的长度,由于现在的600MW 机组高压加热器管束长度已经超过了10m,再增加长度会导致管束运输困难,因此不宜采用。如果增加换热管数量,则需要相应增加管板的面积及厚度,并且加大高压加热器壳体的直径。对于U形管型式的高压加热器而言,其热应力集中的区域正好位于管板与壳体的连接处,增加换热管数量后,会给管板与壳体的设计制造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所采用的单列、U 形管高压加热器正是采用增加换热管数量的方法来增加换热面积。据了解,其生产厂商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采用FOSTER WHEELER的加热器设计制造技术,而此次生产的高压加热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U形管高压加热器。对于其技术支持方FOSTER WHEELER公司,目前也没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单列、U形管高压加热器的订货业绩。据了解,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对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单列、U形管高压加热器的制造过程进行了研究,难点如下:

(1) 高压加热器的整体重量和各个部件的重量较大,受制于车间的起重能力,退火炉小车的承载能力等;

(2) 管板厚度增强,对于管板材料的采购、加工和起重要求较高;

(3) 球形封头厚度增加,对于球形封头材料的采购和加工要求较高。

对于上述难点,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已基本有了解决方案。首先对高压加热器各个部件均进行了优化设计,将高压加热器总重控制在180吨以内。其次由于高压加热器的半球型水室封头壁厚较厚,达到了220mm,在与高压加热器管板的连接处较易产生裂纹,因此对高压加热器关键件进行了强度计算及球形封头与管板连接处的有限元应力分析计算,保证其结构的合理性。为了减少高压加热器管板的热应力,在高压加热器过热段采用了封闭式的包壳,使过热蒸汽对管板不进行接触,汽侧管板接触到的仍是饱和温度,使管板两侧的温差降到最小,从而可以减少热应力对高压加热器管板的影响。

相对于U形管高压加热器厚重的管板和球形封头而言,蛇形管高压加热器独特的连接手段则避免了热应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蛇形管高压加热器采用在母管上开孔来代替U形管高压加热器上传统的管板设计,母管壁厚只相当于相同条件下管板厚度的15%,因此,蛇形管布置比U形管布置更适合大容量机组的单列式高压加热器。蛇形管技术已经有了8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在德国运行业绩较多,如Niederauβem电厂950MW机组(1999年投运)、Lippendorf电厂920MW机组(2000年投运)等,目前最大容量蛇形管高压加热器的订货业绩是德国NEURA TH电厂(计划2009年投运),其机组容量为1100MW,其单台高压加热器重量230吨,换热面积4087m2,壳侧设计温度435℃,管侧设计压力38MPa,给水流量797kg/s。

3 系统设置

根据上文的论述,针对现有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主厂房布置方式,高压加热器的型式可按以下方式进行考虑:双列、U形管、卧式高压加热器;单列、U形管、卧式高压加热器;单列、蛇形管、卧式高压加热器。对于单列高压加热器,

无论是采用蛇形管还是采用U形管的管束布置方式,均不会对高压给水系统的设置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同样的给水系统设置。而对于高压加热器是否采用单列型式还是双列型式,对给水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从给水泵出口连接母管至锅炉省煤器进口母管之间的管道系统上面,对给水系统的管道布置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汽机房内的高压给水管道布置上面。因此,对于方案一,采用双列、U形管、卧式高压加热器,其给水泵出口连接母管至锅炉省煤器进口母管之间的管道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双列高加给水管道系统图

对于方案二,采用单列、U形管或者蛇形管、

卧式高压加热器,其给水泵出口连接母管至锅炉

省煤器进口母管之间的管道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单列高加给水管道系统图

由于方案一所采用了双列高压加热器的设置,当任一高压加热器故障时,同列三台高压加热器同时从系统中退出,给水能快速切换到该列给水旁路运行,此时运行的1列高压加热器可通过60%~65%的给水流量,机组在双列高压加热器解列时仍能带额定负荷。采用双列高压加热器配置的给水系统运行方式灵活,对负荷的适应性较好。

方案二则采用了单列高压加热器的设置,其系统的运行方式与常规600MW机组给水系统采用给水大旁路系统设置时的运行方式类似。当任

一高压加热器故障时,所有的高压加热器均从系

统中退出,给水快速切换到给水旁路运行,此时机组的热经济性较差。对于采用U形管的单列高压加热器而言,由于高压加热器的管板较厚,管板与壳体的连接处的热应力集中,在温度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裂纹,因此对负荷的适应性较差。对于采用蛇形管的单列高压加热器,由于其管束的连接方式解决了U形管热应力集中的问题,因此也能适应负荷的变化。

4 经济比较

高压加热器是否采用单列还是双列,其结果不仅仅影响到给水系统,同时对抽汽系统、加热器疏水系统也会产生影响,其除氧间的布置也不一样。当采用单列高压加热器时,其管束的型式则可以选择U形管布置或者蛇形管布置。对于这两种型式的单列高压加热器而言,给水系统、抽汽系统、加热器疏水系统的设置基本一样,主厂房内设备及管道的布置差别也不大,主要还是高压加热器本身的价格差异。据了解,单列、蛇形管高压加热器由于技术引进的专利费用较高,同时其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因此其价格为同等容量单列、U形管高压加热器的1.5倍,如果采用整套进口的蛇形管高压加热器,其价格为U形管高压加热器的3倍以上。因此,由于单列、蛇形管高压加热器价格过高,在国内也无相应的制造和运行业绩,下面仅对采用U形管布置的单列高压加热器和双列高压加热器进行经济比较,详如表2(按一台机组计算)所示:

注:1. 上表中双列高压加热器对应主厂房布置方式为高压加热器错层布置,除氧间跨距10m;单列高压加热器对应主厂房布置方式为高压加热器同层布置,除氧间跨距11m。

根据上表的比较,采用双列、U形管高压加热器时,其设备投资费用稍高,给水系统、加热器疏水系统、抽汽系统的阀门投资费用较高,但主汽再热管道的投资费用和土建的投资费用较低。其中高压加热器本体投资费用在经济比较中影响最大,其投资费用差价占了总的投资费用差价的50%以上。本次比较所采用的高压加热器价格数据为外高桥电厂三期招标时的价格,目前单列、U形管高压加热器仅有上海动力辅机有限公司有订货业绩。据了解,由于采用了较多的进口部件,同时国内也只有一家管板制造厂商具备对单列、U形管高压加热器管板的制造加工能力,因此单列、U形管高压加热器的设备价格可能会有所提高,超过双列、U形管高压加热器的价格。另外一个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给水系统阀门的投资费用,据了解,国内的进口阀门代理商对单列高加高压给水系统所采用的三通阀还没有比较准确的价格,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估

价。如果需要重新设计制造该规格的三通阀的话,其阀门的模具制作费用将相当昂贵,该部分费用将记入阀门的价格中。这几方面将影响采用单列高加后的经济性。

5 结论

根据前文的论述比较,双列、U形管、卧式高压加热器技术上成熟可靠,对机组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好,能切除一列高压加热器运行且对机组热耗影响较小,但系统较复杂,费用相对于单列、U形管、卧式高压加热器略高;单列、U形管、卧式高压加热器在世界上尚无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业绩,对于国内的加热器制造厂而言存在一定的制造难度,对机组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差,但系统简单,运行及维护较为方便,且费用最低;对于采用蛇形管布置的高压加热器而言,由于国内制造厂尚未引进该技术,且其技术引进费用较高,对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而言,每台机组整套蛇形管单列高压加热器比U形管单列高压加热器费用高1500万元左右,如果采用进口设备,则价格更高。

因此,针对不同工程,可根据不同的技术、经济要求选择合适的高压加热器。

我国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容量和蒸汽参数选择探讨

我国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容量和蒸汽参数选择探讨 国电热工研究院(西安 710032)李续军安敏善 [摘要]根据各国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容量和蒸汽参数的演绎及发展历史的回顾,对一个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热力系统的不同蒸汽参数下的机组热效率进行了计算,并对目前超超临界机组的主要用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我国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机组容量和蒸汽参数的选择方案。 [主题词]超超临界机组容量蒸汽参数 0.前言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蒸汽动力装置的发展和进步就一直是沿着提高参数的方向前进的。提高蒸汽参数并与发展大容量机组相结合是提高常规火电厂效率及降低单位容量造价最有效的途径[11。根据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电力技术发展的水平,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则势在必行。为此,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制定了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研发计划和示范工程的试点。 1.国外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发展历史和研发计划 1.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概况[11 [21 [31 前苏联限于燃料成本与奥氏体钢价格之间的关系,苏联的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大多为常规超临界参数,选用24.12MPa、545/545℃。俄罗斯目前正在开发二次中间再热机组,今后计划研制功率为800~1 000MW,参数为31.5MPa、650/650℃的汽轮机,同时将研制单机功率等级为1600MW的汽轮机。 日本1989年日本投运了世界上第一台采用超超临界参数的川越电厂1号机组,该机组为中部电力公司设计制造的700MW机组,燃液化天然气,主蒸汽压力为31MPa,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66/566/566℃,机组热效率为41.9%。 日本在通过吸收美国技术,成功发展超临界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开发超超临界机组。日本投运的超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逐步由566℃/566℃提高到566/593℃、600/600℃,蒸汽压力则保持24~25MPa,容量为1000MW为多。 以三菱、东芝、日立等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将发展超超临界汽轮机参数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4.5MPa、600/600℃已完成。第二阶段计划采用31.4MPa、593/593/593℃参数。第三阶段则采用更高的34.5MPa、649/593/593℃的蒸汽参数。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发展超超临界压力火电机组最早的国家之一。 美国于1957年在俄亥俄州费洛(Philo)电厂投产了世界上第一台试验性的高参数超临界压力机组。机组容量为125MW,蒸汽参数为31MPa、蒸汽温度为621/566/566℃,二次中间再热。由B&W公司制造。 1959年,艾迪斯顿电厂又投运了一台325MW,34.4MPa((350kgf/cm2),蒸汽温度为650/566/566℃,二次中间再热机组,热耗为8630kJ/(kw·h), 该机组同时打破了当时发电机组最高出力、最高压力、最高温度和最高效率4项纪录。该机组后来将参数降为32.4MPa,610/560/560℃运行。 美国电力研究院(EPRl)从1986年起就一直致力于开发32 MPa、593/593/593℃带中间负荷的燃煤火电机组。 德国德国也是发展超超临界技术最早的国家,但其单机容量较小。1956年参数为29.3MPa、600℃(无再热)的117MW超超临界机组投运。德国近年来很重视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超临界机组是1992年投运的斯道丁格电站5号机组,该机组容量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一)前表冷器 a.已知: 风量:14000CMH 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3600≈s 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s 空气进、出口温度: 干球:35/17℃湿球:℃ 空气进、出口焓值:㎏ 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 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 计算: 接触系数ε2: ε2= 1-(t g2-t s2)/(t g1-t s1) =1-/≈ 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 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2=~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选型分析: ⊙冷负荷Q= q mg ×(h1-h2) ×-≈(235760Kcal/h) ⊙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 得:管内水流速ω≤s [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安全起见,设令: ω=s ⊙要求Vy=~s,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表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s进行的计算表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并不明显。从这点来看牺牲K值换A值较为有利于整体换热效果,特别的要保6~8排的K值,换来的是将在以后用4~6排的增加面积来弥补,是很得不偿失的,况且那时K值还得再按倍计算。但按Vy=s计算表明:A值增加,K×A之积也反而减小,K=,考虑其它因数K=,β≈,γ≈;ε1≈,提出t w1=℃的不合理要求。由多次的计算看

蒸汽换热器的选型计算

一换热器结构形式的选择 螺旋板式操作温度在300~400℃以下,整个换热器焊为一体,密封性良好螺旋板换热器直径在1.5m之内,板宽200~1200mm,板厚2~4mm,两板间距5~25mm,可用普通钢板和不锈钢制造,目前广泛用于化工、轻工、食品等行业。其具有以下特点: (1)总传热系数高由于流体在螺旋形通道内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和定距柱的干扰,低雷诺数(Re=1400~1800)下即可达到湍流,允许流速大(液体为2m/s,气体为20m/s),故传热系数大。 (2)不易结垢和堵塞由于流速较高且在螺旋形通道中流过,有自行冲刷作用,故流体中的悬浮物不易沉积下来。 (3)能利用低温热源由于流道长而且两流体可达到完全逆流,因而传热温差大,能充分利用温度较低的热源。 (4)结构紧凑由于板薄2~4mm,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可达到150~500m2/m3。 相对于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处理量小,受密封垫片材料性能的限制,其操作温度一般不能高于200℃,而且需要经常进行清洗,不适于用在蒸汽冷凝的场合。 综上原因,选择螺旋板式换热器作为蒸汽冷凝设备。 二大流量换热器选型参数 1 一次侧介质质量流量 按最大质量流量14t/h进行计算 2 饱和蒸汽压力 换热器饱和蒸汽入口处的最高压力在2.0MPa左右 3 饱和蒸汽温度 饱和蒸汽最高温度按照214℃进行计算 3 温度t℃ 0 2 4 6 8 压力密度压力密度压力密度压力密度压力密度

4 一次侧(高温侧)、二次侧(低温侧)的进出口温度 热侧入口温度 T1=214℃ 热侧出口温度 T2=50℃ 冷侧进口温度 t1=40℃ 冷侧出口温度 t2=60℃ 三 总传热量(单位:kW)计算 有相变传热过程计算公式为: )t -(t .)T -(T .r .122S c c h h h c q c q q Q =+= 其中r .h q 是饱和蒸汽凝结所放出的热量; )T -(T .2S h h c q 是饱和水温度降至目标温度时所需放出的温度;)t -(t .12c c c q 是冷却水吸收的热量。 式中:Q ------换热量,KW h q ------饱和蒸汽的质量流量,Kg/s ,此处取14t/h 即3.89 Kg/s r ----------蒸汽的汽化潜热,KJ/Kg ,2.0MPa 、214℃条件下饱和蒸汽的气化潜 热值为890.0KJ/Kg S T ----------饱和蒸汽入口侧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在2.0MPa 时,水的饱和温度 为214℃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

I If 编号:SM-ZD-71283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 控制技术 Through the p rocess agreeme nt to achieve a uni fied action p olicy for differe nt people, so as to coord in ate acti on, reduce bli ndn 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 审核: 批准: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目前,国内装机容量已突破 4亿千瓦,引进和建设低煤 耗、大容量的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可以提高我国发电厂的经 济性,同时也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国内已投产600 MW 、 800 MW 、900 MW 级超临界燃煤机组多台,邹县电厂 2 X 1000 M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立项在建。随着超临界燃煤机 组占国内装机容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运行情况将对电网安 全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根据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特点,实 施科学合理的安全控制监测,将对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发挥积 极的作用。 1超临界机组安全生产的特点 温度》540 C),和亚临界机组相比在运行过程中存 题有所不同。其主要问题有:①过热器进出口的部分管子过 度磨损和水冷壁管、再热器管的泄漏,这些问题大多与燃料 的含灰量和烟气流速有关;②汽机高压缸第一级叶片根部腐 蚀,此种现象在机组投运 6?8年后渐渐严重,蒸汽品质是 主要的原因;③高压阀门的泄漏问题。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不可用率(包括强迫停炉、维修 与计划停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超临界压力锅炉的不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蒸汽参数高(压力》 22.12 MPa 、 在的问

热网加热器选型方案及特点

热网加热器选型设计说明: 一、根据本次招标文件对热网加热器的求,本投标设备:热网加热器其结构采用:卧式、固定管板式结构。依据其介质特性,采用二管程、单壳程。加热蒸汽走壳程,循环水走管程。管板与壳体、管箱均采用焊接结构,管箱上设有人孔,便于换热管的维护清理和更换。(注:由于设备直径比较大,法兰连接密性较差,易泄漏,为了保证其密封性,易采焊接联接。大家都知道,联结基本形式有三种:焊接、法兰联结、螺纹连接,其联结强度及密封性依次降低) 二、本投标设备:热网加热器有以下性能特点: 由于本热网特殊结构和加工工艺,同时强化汽水两侧,传热系数高。(凝结水导流装置、管内增加水流速形成紊流)、水侧阻力小、耐高压、高温、不易泄露、较宽的负荷范围热工性能变化不大等特点 三、优化的结构设计: 1)为减小热应力,换热器壳体采用大筒体间和小筒体用两个半波膨胀节相连,这样既满足了蒸汽进口的流通面积要求同时也消除了管束与壳体的膨胀差应力。 2)在蒸汽进口设置蒸汽分散组件,在特大蒸汽流量状态下,具有蒸汽分散作用,使进入管束的蒸汽流速迅速降低到10m/s以下,大大缓解了特大流量对管束的冲刷;该组件在蒸汽进口处设置较大的弧形有锈钢防冲板,对开车阶段开启蒸汽阀门瞬间对管束的冲击或正常操作阶段进入壳程的蒸汽流对管束的冲击具有阻挡和分流的作用,延长了管束使用寿命。

3)为了减小热网加热器在运行中管束的震动,采取减小管束无撑跨距。管板与换热管采用强度焊加贴胀的方式以消除间隙并防止间隙腐蚀。 4)为防止蒸汽冷凝液在换热管外表面形成大量水膜及底部换热管被上部换热管冷凝液所浇淋,特设置蒸汽分区导流装置,减少了冷凝水大量的附着在换热管表面。 5)由于本热网加热器直径较大,按常规的布管方式则管束心部的换热管对于蒸汽凝结换热来讲,将很难参与换热,这样就影响了换热效果。为此本热网加热器在布管上均匀地增设了蒸汽通道,使加热蒸汽能顺利地进入到管束心部,使所有的换热管都充分地参与换热。6)为保证较低的疏水温度,避免蒸汽进入凝结水管道,确保水泵不发生气蚀现象,使疏水更加稳定、可靠,特设置疏水井,便于水位调节。 7)本设备还设置了安全泄压装置,以便保护设备。 为防止管程循环水由于误关阀门,而蒸汽继续通入使循环水受热膨胀,造成设备损坏,管侧设置安全阀,使循环水受热膨胀时通过安全阀释放压力,保护设备。 为防止由于换热管的破裂而使循环水进入壳程蒸汽侧,使壳程水位急剧升高,当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平衡容器会与紧急疏水阀一起将过量的水泄掉,保护设备。当出现特别情况时,壳程会灌满水,相应压力会高到危及设备的安全,此时安全阀自动打开,与紧急疏水阀一起泄水,确保热网加热器的安全。

中国超超临界机组与电厂统计

中国已建、在建、拟建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与电厂统计1.浙江华能玉环电厂 位于浙江台州玉环县的华能玉环电厂工程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课题的依托工程和超超临界国产化示范项目,规划装机容量为4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期建设二台1000MW机组,投资约96亿元,机组主蒸汽压力达到兆帕,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达到600度,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运行参数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该工程是国内机组热效率、环保综合性能最高,发电煤耗最低的燃煤发电厂。自2004年6月开工以来,按照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小鹏提出的建设“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单位千瓦用人最少,国内最好、国际优秀” 高效、节能、环保电厂的目标,在业主、设计、施工、调试、监理、制造各参建方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技术创新,敢于走前人未走之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内电建史上的第一。 1#机组投产比计划工期提前6个月,2006年11月28日,华能玉环电厂1#机组顺利经过土建、安装、调试、并网试运环节,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机组于2006年12月投产。 二期3#、4#机组于2007年11月投产,成为我国最大的超超临界机组火力发电厂。 2.山东华电邹县发电厂 地处山东省邹城市。南面是水资源丰富的微山湖,北与兖州煤田相邻,向东4公里,有津浦铁路南北贯通。充足的煤炭,便利的交通,以及丰富的水资源,为邹县电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邹县发电厂一、二、三期工程,是“六五”至“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现有1台300MW、1台330MW和2台335MW国产改造机组和2台600MW机组,装机总容量2500MW,是目前我国内地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四期工程计划再安装2台10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是国家“863”计划依托项目和“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是引进超超临界技术建设的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机组的里程碑工程,也是2006年华电集团突破装机规模和经营效益的标志性项目。7号机组工程从开工到

蒸汽散热器选型计算书

散热器选型计算说明书 一、根据客户提供的工艺参数: 蒸汽压力:10kgf/cm2温度:175℃ 热空气出风温度150℃温差按15℃,闭式循环 烤箱内腔尺寸:716*1210*4000MM 风量G=6000-7000M3/H 补新风量为20% 二、选型计算: 1.满足工艺要求的总负荷 Q1=0.24Gγ(Δt)=0.24×6500×0.9×15 =21060Kcal/h Q2=0.24Gγ(Δt2)=0.24×6500×20%×1.0×125 =39000 Kcal/h 总热负荷Q=Q1+Q2=60060Kcal/h 2.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式Q=KA△Tm △T m=△Tmax - △Tmin ln△Tmax/△Tmin =(100-20)-(175-150) ln(75/30) =47.4℃ 则换热面积A=Q / ψK△Tm 根据我公司产品性能及工艺要求,初选换热系数K=33Kcal/h·m2·℃ 则换热面积A=60060 / 1.0×(33×47.4) =38.4m2 设计余量取18% 则总换热面积A=45m2

根据空气阻力小,风速较低,受风面积较大的原则,初选风速V=4m/s 则所需排管受风表面积=6500 /(3600×4)=0.45m2 根据客户提供空间尺寸,推荐参数800×500mm,受风面积为: 0.4m2 所以,初选散热器换热面积为45 m2 表面管数:11根. ¢18X2.0-38不锈钢铝复合管. 排数:8排. 3.性能复核计算: 1)此散热器净通风截面积为0.4m2 2)实际风速V=6500/(3600×0.4×0.55)=8.2m/s 查表知此温度下的空气比重γ=0.95KG/M3 5)根据我公司的散热管性能曲线图,当片距为3.0mm Vr=7.8kg/ m2·s时,散热管的空气阻力h=3.6mmWg 6)该散热排管8排,其空气阻力h=3.6×8=29mmWg 此空气阻力远小于900Pa 的风压,所以,我公司所选型号: SGL-8R-11-800-Y,换热面积为45 m2, 迎风尺寸:800X500mm。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选型供参考。 广州捷玛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2017-03-02

五台百万机组施工介绍

五台百万机组施工介绍 超超临界百万机组由于有着优良的经济性能(供电煤耗不到300克标准煤),加之现在的火电超低排放技术的运用,所以不管从经济性能还是环保要求来考虑,今天的中国火力发电已经进入百万千瓦机组唱主角的时代,自从2006年11月28日华能玉环电厂首台百万机组投产以来,已经有大量的百万机组投产,要不了2年的时间中国的百万机组就要突破百台大关,就我们江苏省而言,已有国电泰州2台、华润彭城2台、国华徐州2台、国电谏壁2台,华能金陵2台、中电国际常熟2台、华电句容2台,国信新海1台,华能南通2台,加之目前在安装中的国电泰州二期的2台两次再热百万千瓦机组和国信新海的第二台百万机组,和即将建设的中电投协鑫滨海2台百万机组和北京三吉利能源张家港沙洲电力的2台百万机组,江苏省将拥有24台百万机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江苏省的百万机组数量应该是排名国内第一! 国内目前百万机组锅炉俱乐部成员哈尔滨锅炉厂的技术支持方为MITSUBISHI(三菱)公司,上海锅炉厂的技术支持方为ALSTOM(阿尔斯通)公司,东方锅炉厂的技术支持方为BHK(日立-巴布科克)公司,北京巴威锅炉厂的技术支持方为Babcock & Wilcox(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纵观国内的百万机组的三大主机供应商无疑都是三大电气(上海、哈尔滨、东方)提供的设备,江苏省内已经投产的百万机组以上海电气的为主,百万机组汽轮机除了国电泰州工程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厂提供以外,其余均为上海汽轮机厂的西门子机型汽轮机,锅炉除了国电泰州和华能金陵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提供的设备、华电句容采用东方锅炉提供的设备,其余的均采用上海锅炉厂的塔式锅炉,在百万俱乐部成员中除了这三大电气制造商以外,目前北京的巴威锅炉厂和北京北重阿尔斯通汽轮机也已经成功跻身为百万俱乐部成员,和三大电气制造商相比较,由于是合资企业,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所以北京的这两家合资企业的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远不如三大电气制造厂的市场占有率高,但是他们的产品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江苏省内的我公司施工的超超临界百万机组,由于本人对汽轮机本体结构结构不熟悉,对江苏省内的百万机组设备介绍以锅炉为主,汽机大部分介绍为借鉴网上的资料,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错误之处还请大家见谅! 一、国电泰州电厂一期工程: 国电泰州电厂一期工程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投资兴建,是江苏省的首个百万机组电厂,设计单位为华东电力设计院,安装单位为江苏电建三公司(承建#1机组)和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2机组),国电泰州工程是国电集团的首个百万机组工程,也是江苏省的首个百万机组工程,更是江苏电建一、三公司的首个百万机组工程,是江苏电建一、三公司实力上台阶的工程,泰州工程#1机组于2007.12.04号投产,位列国内百万机组投产第7名,前6名分别是华能玉环的4台百万机组和华电国际邹县电厂2台百万机组,泰州#1机组是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的标志性机组;泰州工程#2机组于2008.03.31号投产,位列国内百万机组投产第9名,第8名为2008.03.26投产的上海外高桥#7机组,泰州的三大主机均由哈电集团提供,锅炉设备和华能玉环的锅炉相同为哈尔滨锅炉厂引进日本MITSUBISHI公司技术标准制造的超超临界锅炉,锅炉的主蒸汽流量:2953t/h;压力:27.46 MPa;温度为:605 ℃;再热汽流量:2446t/h;压力:5.94 MPa;温度603 ℃,哈锅的三菱技术超超临界锅炉的最大的特点是水冷壁不采用螺旋管,全部为垂直段水冷壁,加装中间混合集箱及两级分配器,减少了水冷壁偏差,并将节流孔圈装于水冷壁下联箱外面的水冷壁管上以便于调试、简化结构。燃烧方式:反向双切圆(八角切圆)燃烧方式以获得均匀的炉内空气动力场和热负荷分配,降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场和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的偏差。哈锅的超超临界锅炉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分离器和贮水箱布置在炉后,这个和其他的超超临界锅炉分离器和贮水箱布置在炉前是不一样的,而且顶棚和四侧包墙属于水冷壁系统(以分离器出口为过热系统分界)。 锅炉的热力系统(一次汽):高压给水来→省煤器进口集箱→低再侧、低过侧省煤器蛇形管排→省煤器悬吊管→省煤器出口集箱→省煤器下降管→下降支管→四侧水冷壁进口集箱→水冷壁中间集箱一级混合器→水冷壁二级混合器→水冷壁(前、左、右)上集箱(后侧水出口集箱通过连接管至侧墙延伸水冷壁进口集箱和后水吊挂管进口集箱到侧墙水冷壁出口集箱和后水吊挂管出口集箱再通过连接管集中到顶棚出口集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书

目录 1、目录 1 2、选型公式 2 3、选型实例一(水-水) 3 4、选型实例二(汽-水) 4 5、选型实例三(油-水) 5 6、选型实例四(麦芽汁-水) 6 7、附表一(空调采暖,水-水)7 8、附表二(空调采暖,汽-水)8 9、附表三(卫生热水,水-水)9 10、附表四(卫生热水,汽-水)10 11、附表五(散热片采暖,水-水)11 12、附表六(散热片采暖,汽-水)12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1、选型公式 a 、热负荷计算公式:Q=cm Δt 其中:Q=热负荷(kcal/h )、c —介质比热(Kcal/ Kg.℃)、m —介质质量流量(Kg/h )、Δt —介质进出口温差(℃)(注:m 、Δt 、c 为同侧参数) ※水的比热为1.0 Kcal/ Kg.℃ b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A=Q/K.Δt m 其中:A —换热面积(m 2)、K —传热系数(Kcal/ m 2.℃) Δt m —对数平均温差 注:K值按经验取值(流速越大,K值越大。水侧板间流速一般在0.2~0.8m/s 时可按上表取值,汽侧 板间流速一般在15m/s 以时可按上表取值) Δt max - Δt min T1 Δt max Δt min Δt max 为(T1-T2’)和(T1’-T2)之较大值 Δt min 为(T1-T2’)和(T1’-T2)之较小值 T T1’ c 、板间流速计算公式: T2 其中V —板间流速(m/s )、q----体积流量(注意单位转换,m 3/h – m 3/s )、 A S —单通道截面积(具体见下表)、n —流道数 2、板式换热器整机技术参数表: 计压力1.0Mpa 、垫片材质EPDM 、总换热面积为9 m 2 板式换热器。 注:以上选型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板式换热器。 选型实例一(卫生热水用:水-水) Ln Δt m =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World ′s Wind Power Industry Luo Chengxian (Former SINOPEC Center of Information ,Beijing 10001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enewable energy source-based power generation ,particularly wind power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Pushed by some wind power foregoer countrie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 -velopment of large-capacity wind turbine power generating sets with single-generator capacity having quickly broken through the key level of 1MW.10MW wind turbine power generating sets are expected to enter the market soon.The development of larger-capacity generators has enhanced the economic viability and competi -tiveness of wind power.The utilization rate of wind turbines will rise to 28%by 2015from the current about 25%and the investment cost will drop considerably.Under GWEC ′s high-growth scenario ,the investment cost will fall to 1093Euro/kW by 2030from 1350Euro/kW in 2009.Given the intermittent and stochastic nature of wind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ntroducing renewable energy on a large scale.Japan and many Americ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invest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A recent IEA research note shows that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heat and power cogenera -tion technology ,which focuses on heat supply ,can greatly expand the scale of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Smart grids will be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resolving the problems relating to the large -scale grid integration of wind power and power transmission.Smart grid technology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of power plants.China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developing smart grids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yet to be resolved.The renewable energy -derived power purchasing policies enacted by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wind power industry.Germany ′s wind power purchasing policies can be used by China for reference. [Keywords]wind power generation ;larger generator ;equipment utilization rate ;investment cost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smart grid ;wind power purchasing policy ·39· 第5期罗承先.世界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最新动向·能源知识·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火电厂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压力。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压力是22.115MPa ,温度为347.15℃。在这个压力和温度时,水和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这就叫水的临界点,炉内工质压力低于这个压力就叫亚临界锅炉,大于这个压力就是超临界锅炉,炉内蒸汽温度不低于593℃或蒸汽压力不低于31MPa 则称为超超临界。 超临界机组具有无可比拟的经济性,单台机组发电热效率最高可达50%,每千瓦时煤耗最低仅为255g(丹麦BWE 公司),较亚临界压力机组(最低约327g 左右)煤耗低;同时采用低氧化氮技术,在燃烧过程中减少65%的氮氧化合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且脱硫率超98%,可实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超超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相比,热效率还要高1.2%,一年就可节约6000t 优质煤。未来火电建设将主要发展高效率、高参数的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我国已成功掌握先进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并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产业化创造了条件。目前一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项目正在建设中。(供稿舟丹)

超临界火电机组

火力发电革命性变革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运用 超临界(超超临界)是一个热力学概念。对于水和水蒸气,压力超过临界压力22.129MPa的状态,即为超临界状态。同时这一状态下对应的饱和温度为374.15℃。超临界机组即指蒸汽压力达到超临界状态的发电机组。蒸汽参数达到27MPa/580℃/600℃以上的高效超临界机组,属于超超临界机组。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循环效率,降低发电煤耗。但相应地需要提高金属材料的档次和金属部件的焊接工艺水平。现在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发展。 超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愈高,热效率也随之提高。热力循环分析表明,在超超临界机组参数范围的条件下,主蒸汽压力提高1MPa,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3%~0.15%;主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25~0.30%;再热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5%~0.20%。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采用二次再热,则其热耗率可较采用一次再热的机组下降1.4%~1.6%。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历过低谷时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试验条件所限,没有认识到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下工质的大比热容特性对水动力特性以及传热特性的影响,因而引发了水冷壁多次爆管等事故。经过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不断发展,发现了超临界压力下的工质存在类膜态沸腾导致传热恶化问题,克服了技术发展障碍。与此同时,随着金属材料工业的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获得了新的生命。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具有如下特点: (1)热效率高、热耗低。超临界机组比亚临界机组可降低热耗约 2.5%,故可节约燃料,降低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超临界压力时水和蒸汽比容相同,状态相似,单相的流动特性稳定,没有汽水分层和在中间集箱处分配不均的困难,并不需要象亚临界压力锅炉那样用复杂的分配系统来保证良好的汽水混合,回路比较简单。

电加热器设备技术选型计算!技术出身真才实学!

胡明云做电加热设备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211896128.html,(奥德控温) 电热设备/导热油电加热器/油加热器/电加热器/水加热器设计资料 产品名称 电加热设计 ●电热设计资料●电加热功率计算●有关加热功率计算的参考数据●常用的设计图表 电热设计资料 计量单位 1.功率:W、Kw 1Kw=3.412BTU/hr英热单位/小时=1.36(马力)=864Kcal/hr 2.重量:kg 1Kg=2.204621b(磅) 3.流速:m/min 4.流量:m3/min、kg/h 5.比热:Kcal/(kg℃) 1Kcal/(Kg℃)=1BTU/hr.0F=4186.8J/(Kg℃) 6.功率密度:W/cm21W/cm2=6.4516W/in2 7.压力:Mpa 8.导热系数:W/(m℃) 1 W/(m℃)=0.01J/(cms℃)=0.578Btu/( ft.h.F) 9.温度:℃1‘F=9/5℃+32 1R=9/5℃+491.67 1K=I℃+273.15 电加热功率计算 加热功率的计算有以下三个方面: 运行时的功率 启动时的功率 系统中的热损失 所有的计算应以最恶劣的情况考虑: 技术出身真才实学!品质创品牌!

胡明云做电加热设备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211896128.html,(奥德控温) 最低的环境温度 最短的运行周期 最高的运行温度 加热介质的最大重量(流动介质则为最大流量) 计算加热器功率的步骤 根据工艺过程,画出加热的工艺流程图(不涉及材料形式及规格)。 计算工艺过程所需的热量。 计算系统起动时所需的热量及时间。 重画加热工艺流程图,考虑合适的安全系数,确定加热器的总功率。 决定发热元件的护套材料及功率密度。 决定加热器的形式尺寸及数量。 决定加热器的电源及控制系统。 有关加热功率在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公式如下: 系统起动时所需要的功率: 加热系统的散热量 管道 技术出身真才实学!品质创品牌!

风机盘管-选型计算

风机盘管在特殊工况下的选型计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由此带动了空调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央空调以其特有的优点,在宾馆、办公楼、高级住宅、百货商场等等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趋向于夏季室温低于27℃ ,向更舒适的方向发展,如相当多的场所要求达到22℃左右的温度。 这就要求设计和生产部门能给用户设计、提供符合不同品味用户要求的设备型号,本文着重讨论风机盘管的选型。空调室内制冷负荷包括显热负荷和湿热负荷,两者之和称全热量。一般空调设备厂提供的产品性能表( 以下称样本)中的制冷量,都是指在干球27C ,湿球19.5 C ,冷冻水入口温度7℃ 时,高档风量下的全冷量, 即使有提供其他温度工况温度冷量也一般只到25 C 室温,那么对于象22℃ 室温情况下将无法直接套用样本选型。在空调室温降低时,一方面由于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更多的室外热量传人空调室, 另一方面, 由于冷冻水与室温的温差减小,又造成风机盘管实际制冷量较样本冷量减小,这就要求用一种合适的方法来选型,以达到各种工况的要求,根据传热学的原理我们可以用效率法来选型。所谓效率法即用设备的全冷量焓效率和显冷量效率来选择设备。全冷量焓效率是指湿冷工况下,流经盘管的风量和水量为某一确定值时,盘管前后空气的实际焓差与理想的最大可能焓差之比即:

由实验可知,对于某一产品而言,£仅为风量与水量的函数,由于不同厂家的产品结构参数不同,£亦不同。该公司产品在高档风量,样本标定水量运行时,显冷量效率£。为0.601,在中档风量,样本标定水量运行时£为0.658。下面我们来举例选型。 例:已知某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处理到室内焓值,不承担室内冷湿负荷,室温要求干球27℃,相对湿度50 9/6,室外干球35℃,相对湿度60 ,经窗户、外墙传导进入室内热量为1.29kW ,经玻璃窗辐射进入室内热量为0.25 kW ,人员及电器发热量为1.6 kW ,另室内全冷量为4.6 kW ,现选用风机盘管及新风机。查图表得温度27.C,湿度50 时,空气焓值为56 kJ/kg,而该公司生产的四排管新风机在7_C入口水温,高档风量时,其出口焓值为54 kJ/kg,故选用四排管式新风机能满足要求。由于室内湿球温度相同,故可以直接从样本中选型号,现选用该公司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文本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目前,国内装机容量已突破4亿千瓦,引进和建设低 煤耗、大容量的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可以提高我国发电厂 的经济性,同时也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国内已投产 600 MW、800 MW、900 MW级超临界燃煤机组多台, 邹县电厂2×1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立项在建。随着 超临界燃煤机组占国内装机容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运行 情况将对电网安全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根据超临界大型火 电机组的特点,实施科学合理的安全控制监测,将对确保 电力安全生产发挥积极的作用。 1 超临界机组安全生产的特点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蒸汽参数高(压力≥22.12 MPa、

温度≥540 ℃),和亚临界机组相比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所不同。其主要问题有:①过热器进出口的部分管子过度磨损和水冷壁管、再热器管的泄漏,这些问题大多与燃料的含灰量和烟气流速有关;②汽机高压缸第一级叶片根部腐蚀,此种现象在机组投运6~8年后渐渐严重,蒸汽品质是主要的原因;③高压阀门的泄漏问题。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不可用率(包括强迫停炉、维修与计划停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超临界压力锅炉的不可用率约为汽轮机、发电机和电站辅机的3倍。水冷壁管泄漏是锅炉方面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是由于过热所致。管壁结垢和水冷壁中质量流量过低、管内紊流程度不够,使锅炉在高热负荷区发生核态沸腾所引起。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大多是锅炉水冷壁无法得到足够的冷却和缺少凝结水除盐设备或除盐设备不完善。水的品质对于超临界机组的可靠运行极为重要。

加热冷却功率计算精编版

加热冷却功率计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模温机的加热功率和计算方法 点击次数:183 发布时间:2011-10-13 模温机选型的计算方法 ? 1.特殊的情况需进行计算: ? A、求加热器功率或冷冻功率KW=W×△t×C×S/860×T ? W=模具重量或冷却水 KG ? △t=所需温度和起始温度之间的温差。 ? C= 比热油,钢,水(1),塑料~ ? T=加温至所需温度的时间(小时) ? B、求泵的大小 ? 需了解客户所需泵浦流量和压力(扬程) ?

P(压力Kg/cm2)=×H(扬程M)×α(传热媒体比重,水=1,油= ? L(媒体所需流量L/min)=Q(模具所需热量Kcal/H)/C(媒体比热水=1 油=×△t(循环媒体进出模具的温差)×α×60 ? 2.冷冻机容量选择 ? A、Q(冷冻量Kcal/H)=Q1+Q2 ? Q1(原料带入模具的热量Kcal/H)=W(每小时射入模具中原料的重量 KG)×C×(T1-T2)×S(安全系数~2) T1 原料在料管中的温度;T2 成品取出模具时的温度 ? Q2 热浇道所产生的热量Kcal/H ? B、速算法(有热浇道不适用) ? 1RT=7~8 OZ 1OZ=28.3g(含安全系数) ? 1RT=3024Kcal/H=12000BTU/H= ? 1KW=860 Kcal/H 1 Kcal=

? 3、冷却水塔选用=A+B ? A、射出成型机用 ? 冷却水塔RT=射出机马力(HP)××860Kcal×÷3024 ? B、冷冻机用 ? 冷却水塔RT=冷冻机冷吨(HP)× ? 选择模具温度控制器时,以下各点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1.泵的大小和能力。 ? 2.内部喉管的尺寸。 ? 3.加热能力。 ? 4.冷却能力。 ?

我国已经投产百万超超临界机组46台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投产统计 漕泾百万机组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2011-11-21 ] 中电投集团公司 11月14日,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发文《关于表彰2010-201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的决定》,上海漕泾电厂2×1000MW机组工程喜获2011-201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上海漕泾电厂工程自2006年8月启动。在集团公司、上海电力的正确领导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12月主厂房浇第一罐砼;2010年1月和4月,两台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工程以“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创建中电投集团百万等级燃煤机组示范工程”为总体质量目标,采取专业化委托建设管理模式,引进核电建设管理理念,追求质量一流,精益求精。机组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显著。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配套工程,上海漕泾电厂的建成投产有效缓解了上海地区供电压力,确保用电安全。

机组建设期间以及投产以后,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全员积极投入达标创优工作。先后完成了工程21项合法性文件的获取工作以及七次创优咨询和持续整改等大量工作。并于2011年5月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和“电力行业工程优质设计一等奖”。2011年8月,进行了国家优质工程现场复查。9月,国家优质工程奖审定委员会领导一行视察漕泾,高度评价了漕泾工程建设成果。 上海漕泾电厂两台百万机组工程的建设投产,实现了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百万机组零的突破。工程喜获金奖,实现了集团公司对本工程的质量目标要求。(上海电力江明霞) 江苏电建三公司高标准投产移交国华徐电百万千瓦机组 江苏电建三公司2012-1-4 在2012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江苏电建三公司再传捷报,2011年12月31日18时12分,由该公司承建的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机组(上大压小)建设工程#2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该工程以14天13小时的时间创造了国华公司系统内从首次并网到机组移交投产的最快纪录;各项参数和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多项质量指标达到国华第一;发电煤耗、汽机真空严密性、轴瓦振动等性能指数居国内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目前,江苏电建三公司正积极做好该工程创国优金奖的各项准备及策划工作。 该机组的圆满投产移交,是江苏电建三公司2011年的收官力作,是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呈献的新年贺礼。该工程的投产,使江苏电建三公司在进入中国能建元年即实现了“双突破”:年投产机组达444.35万千瓦,创该公司有史以来新高;年施工产值超过27亿元,创该公司有史以来新高。 沁北电厂5号百万机组并网发电 2012-02-17 国资委网站 2月16日9时58分,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承建的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