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抑郁症的神经递质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VIP专享]抑郁症的神经递质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VIP专享]抑郁症的神经递质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VIP专享]抑郁症的神经递质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抑郁症的神经递质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翁永振

有关抑郁症生物学病因的学说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时代。希波克拉底当时认为抑郁症是

由于“黑胆汁”及"粘液"郁积影响脑功能所致。现代有关抑郁症的生物学的病因学说是近40年左右发展而来的。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多数学者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内缺乏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由于近年来实验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进展很快,尤其对受体的研究更

有新的发现。另外,分子生物学及电脑影像技术的空前进步,对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不少生物学

所见。上述所见有利于对抑郁症本质的认识及治疗的探索。

一、神经递质学说概述

(一)简史∶关于神经递质的研究是从外周神经开始的。1869年Schniedeberg首次发现毒蕈

碱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与刺激迷走神经的作用相似。1921年有人证实刺激迷走神经所产生的神经

活性物质是乙酰胆碱(ACh)。从此建立了神经递质概念。

(二)激素、神经激素和神经递质的概念其相互作用:

1、激素(hormone)∶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流对远隔的部位(靶器官)起作用。

2、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的‘公认’标准∶

(1)包含在神经元内;

(2)为神经元所合成;

(3)在神经元去极化时所释放;

(4)生理作用在神经元;

(5)对突触后神经元的作用效果与释放递质的神经元功能相同。

神经递质从突触前神经细胞中之颗粒囊泡中释放到突触间隙,以后与位于突触后的受体结合而将信息传到下一个神经元。囊泡中可有数种神经递质共存,或递质与肽共存释放。在兴奋

时及时释放,共存的信息物质由靶细胞选择,即“各取所需”。

3、神经激素(neurohormone)∶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部分神经细胞能合成及分泌一些肽物质,通过血流对远距离的靶器官起作用,在生理学性质上类似于神经元,故称为“神经内分泌

细胞”,其所分泌的神经肽称为神经激素(neurohormone) 如促肾上腺皮质释放素(corticotropine releasing factor)由丘脑下部分泌,经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细胞,再由靶器官分泌ACTH。

4、调质和神经调质

调质(modulator)分为两种∶一般调质,由神经元或神经胶质产生的二氧化碳、氨、前列腺素等,其作用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另一种是神经调质,由突触或接头部位释放出来的,

其作用不同于神经递质有选择性直接改变神经细胞的膜电位,而是影响神经递质的作用。

5、第二信使: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中间物质,其中有cAMP(环磷酸腺

苷酸)、cGMP(环磷酸鸟苷酸),然后产生生理效应。第二信使属于神经介质(neuromediator)。

6、第三信使 (Third Messenger):为磷蛋白。由去磷蛋白经蛋白激酶的作用而产生磷酸蛋白,其产生受第二信使控制。第三信使再作用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的合成及释放,也影响基因表

达的调节,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理作用。

二、中枢神经递质

(一)去甲肾上腺素(NE)

1. NE的生物合成及代谢∶NE生物合成的原料是酪氨酸,经酪氨酸羟化酶生成多巴(Dopa),再

经多巴脱羧酶生成多巴胺(DA),在NE能神经元内经多巴胺b-羟化酶(DBH)的作用生成NE。NE

释出到突触间隙后有75~95%由突触前膜再摄取(reuptake)进入囊泡以免单胺氧化酶(MAO)破坏。

NE的代谢酶有MAO及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在外围组织中也有NE,中枢的NE及外周NE的最终代谢产物不同,在外周组织中的NE代谢产物以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

为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以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为主。

2. 中枢神经系统NE能受体及其功能∶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肾上腺能受体统称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a型及b型。a-肾上腺能系统多与精神药物的副反应有关,α1受体

阻滞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镇静作用。α2受体被激动引起抑制性神经元兴奋,使中枢交感神经冲动传出减少,而使血压下降。 b型受体激动的效应则相反。

(二) 多巴胺(DA)

1. DA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脑内DA及NE分布并不一致,DA即是NE的前体,又是独立的神经递质。但DA能神经元中不含有DBH。DA经MAO及COMT的作用,最终生成高香草酸(HVA)排出体外。

2. DA受体及其功能: DA受体分为四亚型D1,D2,D3及D4;另外又将其分为D1型受体∶D1及

D4;及D2型受体∶D2,D3。

D1型受体与腺苷环化酶(AC)偶联,使cAMP升高。

D2型受体与AC不相偶联,能使cAMP减少。D2受体的功能与呕吐,旋转活动,振定作用又

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催乳素(PRL)的分泌有良好的相关。用[3H]?DA示踪法直接证实∶纹状体内

有DA受体,结节?漏斗通路中的DA可促使下丘脑分泌多种神经激素。氯丙嗪能阻断该通路中的DA受体,减少下丘脑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的释出,从而使PRL的释出增加。有人认为DA

本身就是PIF,因此当用传统抗精神病药后出现血中PRL含量上升。

脑内DA能前膜有自身受体(auto-receptor),当自身受体受激动时,经负反馈而抑制DA

释放。反之则DA释放增加。

脑内DA受体功能∶

①与躯体运动功能有密切关系,黑质?纹状体DA系统与抗体的运动协调有密切关系,当DA受体受阻断则出现锥体外系综合征。

②与行为、精神活动、情绪活动有关。

③下丘脑神经元对垂体的内分泌活动,特别是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具有控制作用。

(三) 5-羟色胺(5-HT)

1. 5-HT的生物合成及代谢∶

5-HT的前体是色氨酸,色氨酸在神经元内经色氨酸-羟化酶作用,生成5-羟色氨酸(5-HTP),再经脱羧作用生成5-HT。

5-HT存在于囊泡中,在神经元兴奋时5-HT从囊泡中释出到突触间隙,再到达5-HT受体,

突触间隙中的5-HT部分被再摄取重新储存于囊泡中,部分遇MAO而降解,其最终产物是5-羟

吲哚乙酸(5-HIAA)。

2. 5-HT受体及其功能∶

5-HT受体有许多亚型,至今发现至少有14个亚型。

在十年以前, 5-HT受体只发现四个亚型, (5-HT1,5-HT2,5-HT3,5-HT4),近来又发现

5-HT5,5-HT6,5-HT7。每个亚型中又可分为次亚型如5-HT1A,5-HT1B,5-HT1D等。其实经克隆化

后可以有15种以上。目前认识较多肯定的有14种。由于近年对5-HT受体认识不断深化,其命

名也不断改进。如5-HT1曾分为5-HT1A,5-HT1B,5-HT1C,5-HT1D等,但后来发现5-HT1C属5-HT2族,而归入5-HT2族,而重新命名为5-HT2C。

5-HT受体的亚型新旧名称对照

5-HT受体的分型新名称注释

5-HT1

5-HT1A 5-HT1A

5-HT1B 5-HT1B

5-HT1D 5-HT1D

5-HT1E 5-HT1E

5-HT1F

5-HT2

5-HT2 5-HT2A即原5-HT2

5-HT2F 5-HT2B

5-HT1C 5-HT2C即原5-HT1C

5-HT3

5-HT3 5-HT3

5-HT4

5-HT4 5-HT4 尚未克隆化

5-HT5

5-HT5A 5-HT5A 存在于鼠类中

5-HT5B 5-HT5B

5-HT6

5-HT6 5-HT6

5-HT7

5-HT7 5-HT7

5-HT受体各亚型的功能:

(1) 5-HT1A受体的功能:

①5-HT1A受体∶5-HT1A受体在精神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HT1A受体分布在海马回、隔区、杏仁核、皮质边缘区如缝际核密度较高。5-HT1A受体与司派龙(spiperone)有较高亲和力。

5-HT1A受体的临床意义∶丁螺环酮(buspirone)及坦度螺酮(tandospirone)是5-HT1A的激动剂,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对抑郁症也有效。可见5-HT1A与情绪有明显关系,在5-HT1A功能

低下时出现焦虑及抑郁。

酒依赖者、烟瘾者及鸦片、可卡因成瘾者5-HT1A都减少。在用吉派龙(gepirone)后发现对

5-HT1A有上调作用同时对5-HT2A有下调作用,而出现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5-HT1A的功能与性欲、食欲有调节作用。

②5-HT1B受体∶首先在啮齿类动物脑内发现,在黑质、苍白球中较为集中,现已被克隆化。

5-HT1B的临床意义∶参与体温调节,控制呼吸、食欲、性行为,并与攻击行为及焦虑有关。

5-HT1B有数个群体尚未发现高选择性亲和物质,故难以制造调节5-HT1B功能的药物。

③5-HT1D受体∶首先见于牛的尾状核,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中,5-HT1D受体与G-蛋白结合,对腺苷环化酶有抑制作用。

5-HT1D的临床意义∶不详,可能与焦虑、抑郁症状有关。目前有舒马曲坦(sumatriptan),可能作用于5-HT1D以治疗偏头痛。

④5-HT1E受体∶见于人类的新皮质。克隆化的5-HT1E受体与5-HT亲和力很低,能与AC结合。临床意义不明。

⑤5-HT1F受体∶其结构与5-HT1E,5-HT1Da,5-HT1Db各同源为70%,63%及60%,与5-HT1A同源为53%。5-HT1F受体与5-甲氧基色胺及麦角衍生物有较强的亲和力,可能与偏头痛有关。

⑥5-HT1S受体∶见于脑干及额叶,在脊髓水平调节痛觉。

(2) 5-HT2受体及其功能:在旧的命名中5-HT2为5-HT受体亚型之一,新命名成为次亚型的族名,不特指一种受体。目前各种文献尚未统一命名,故有的文献仍以5-HT2来表达次亚型之一,即指的是新命名5-HT2A受体。也就是说5-HT2做为具体的受体亚型时也就是新的命名5-HT2A受体。

①5-HT2A:分布很广,但在全脑中各区域密度不同,以新皮质密度最高。5-HT通过5-HT2A受体激活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通过与第二信使偶联而产生神经生理作用。周缘及中枢

5-HT能系统,通过影响5-HT2A受体来对抗5-HT1A受体的作用,也就是说5-HT2A受体及5-HT1A受体功能是相反的。

5-HT2A功能∶控制食欲、调节体温、睡眠,心血管的功能。各种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对

5-HT2A受体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病性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与5-HT2A受体

功能亢奋有肯定关系。有多种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是5-HT2A的拮抗剂, 是强效的抗精神病性症

状的药物。另一方面,有些抗抑郁药能阻滞5-HT2A的兴奋性,而改善5-HT1A的功能而消除抑郁

及焦虑症状,如米安色林(mianserin)能阻断NE的重吸收而提高中枢NE能系统功能,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并能阻滞5-HT2A 而对5-HT1A无阻滞作用,从而解除了5-HT2A对5-HT1A的抑制作用,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许多5-HT2A的拮抗剂也能与DA受体结合,可见有的药物对5-HT受

体DA受体同时有作用,可能是这类药既能治疗精神病性症状又能控制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机制,为临床用药开辟了广阔天地。另外,5-HT2A受体与致幻剂(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LSD)有

高度选择性结合力,而产生幻觉,苯烷胺对5-HT2A也有高度亲和力而产生幻觉。近年对5-HT2A

的研究最为活跃,各种作用于5-HT2A受体的药物已用于临床。

②5-HT2B受体∶与胃功能有关。未发现与精神状况有关的报导。

③5-HT2C(即原称5-HT1C):有许多功能与5-HT2A相似,5-HT2C与苯异丙胺类有高亲和力,5-HT2C

兴奋引起体温上升。虽然5-HT2A与5-HT2C受体功能相近,但二者与spiperone的亲和力相差1000倍,说明二者有不同之处。

(3) 5-HT3受体∶见于额叶,海马等区域,5-HT3受体具有控制DA释放功能及GABA能系统的功能。

临床功能∶5-HT3的拮抗剂能提高记忆力,这可能与增加ACh的释出有关,并有抗焦虑的作用,有助于治疗药物依赖及酒依赖。5-HT3受激动后如果过度兴奋可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些SSRI S能激动各5-HT受体亚型,包括5-HT3,因此在用SSRI S后可能出现胃

肠功能紊乱副作用。

(4) 5-HT4受体∶见于海马回中,目前尚未克隆化。对5-HT3受体有拮抗作用的制剂,对5-HT4

有激动作用。

临床功能∶5-HT4受体的功能尚未肯定,有的学者发现5-HT4受体与人类的认知功能有关。

目前5-HT4受体的拮抗剂有DAL6285及SDZ205-557,实验发现Alzheimer病者5-HT4受体与上

述拮抗剂的结合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5) 5-HT5受体∶其氨基酸结构与5-HT受体区别很大,其特性与5-HT1D相似,临床意义未明。

(6) 5-HT6受体∶见于纹状体及边缘系统。激动剂为Lisuride,拮抗剂有氯氮平。5-HT6可能与精神障碍有关。

(8)5-HT7受体∶存在于边缘系统。能与抗精神病药结合,尤其对利培酮有较强结合力。

临床意义∶5-HT7对视听功能有调节作用,5-HT7与精神障碍有明显关系,5-HT7与LSD结合出现丰富幻觉。利培酮作用于5-HT7受体而控制精神症状可能是其特点之一。

(四) 组胺(HA)

多种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对HA能系统明显的作用, 从而出现明显的副反应,故对其生理作用应有一定的了解。

1. HA能系统的分布及神经通路::HA及HA的合成酶及其代谢产物分布的部位是一致的;以下

丘脑为最高,小脑最低。在CNS中,HA能神经元集中在下丘脑、中脑、纹状体及黑质等处。其神经纤维分布至丘脑、边缘叶及大脑皮层。

2. HA受体及其功能:在CNS内HA受体分布在丘脑、边缘脑及大脑皮层。HA受体激动时出现血压增高、呼吸、心率加快、体温下降、呕吐等,HA受体还参与水平衡,饮食行为。HA受体分为三型:H1、H2及H3。

H1受体∶在豚鼠脑中H1受体集中在小脑中的分子层及海马,普顷野树突。亦见于体细胞。另外,H1受体在丘脑及丘脑下部的胞核中也很丰富。也见于伏隔核、杏仁核、额前叶。在人类

的新纹状体中很丰富。

组胺受体亚型的功能:

①H1受体∶H1受体兴奋剂使人处于醒觉状态,并与认知功能有关。第一代抗组胺药故有镇

静作用,另外氯氮平有强的H1受体抑制作用,所以影响认知功能。用H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组胺的合成,H3激动剂能减低组胺的释出,结果造成明显EEG波的深度睡眠,或清醒度下降。如果

用组胺甲基化抑制剂,减慢组胺的降解,或H3受体拮抗剂使组胺释出增多而使人从睡眠中醒觉。控制食欲∶拮抗H1受体的药物有TCAs及氯氮平,能引起食欲增加及体重上升。

②H2受体∶见于皮层各部,其功能与H1受体相反。

③H3受体∶其结构在研究中,见于新纹状体、伏隔核、扣带回等。

HA与精神病临床的关系∶目前尚未发现HA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但在精神药物中包括TCAs

及氯氮平等,对H1有阻滞作用,而出现过度镇静,食欲亢进,体重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另外由于影响了认知功能,不利于临床疗效。

三、抑郁症的5-羟色胺学说

所谓重性抑郁(Major depression)指的是内源性抑郁(endogenous depression),至今其原因尚未明,一般所称“抑郁症”即指原因未明的抑郁性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的5-羟色

胺(5-HT)学说至今尚无充分或直接的证据予以证实。但是有许多现象支持该学说:

(一) 抑郁症病人常具有5-HT能功能低下:过去的5-HT学说主要内容为∶中枢5-HT能系统的

功能主要为稳定情绪,当中枢5-HT能功能低下时,如果同时有去甲肾上腺素(NE)能功能低下,则出现抑郁症;那么同时有NE功能过高时则出现躁狂症。在检查CSF的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时,发现抑郁症及躁狂症病人5-HIAA都较正常人低。当用主要影响NE重吸

收的TCA 类药物能控制抑郁症,可使抑郁症状消失,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CSF中的5-HIAA仍

未达到正常水平。同样在躁狂症状消失后,CSF中的5-HIAA的含量仍低于正常。

(二) 5-HT能功能低下是抑郁症的易感因素:由于特异性5-HT重摄取抑制剂(SSRI)出现以后,对上述学说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近年5-HT受体亚型的发现,不同的药物对其各型受体的作用不同,疗效及副作用亦有差别。因此抑郁症的5-HT学说逐渐丰富。本文所述的内容主要针对抑郁

症的5-HT病理生理及抗抑郁药的药理机制进行讨论。对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支持此学说的证据。如病人L-色氨酸(L-TRP )的利用率下降,5-HT的合成速度下降。有些抑郁症病人有

L-色氨酸利用度的改变∶L-TRP是5-HT的前体,通过血浆中的L-TRP的游离含量或总含量,能衡量脑对L-TRP的利用度。由于L-TRP由脑吸收后再合成5-HT。另一方面血浆中的其他各种氨基酸(CAA)与L-TRP在进入脑内皆需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各种氨基酸在通过血脑屏障的过程中出现竞争现象,L-TRP/CCA比值可以衡量脑内5-HT的合成情况。实验发现抑郁症病人的L-TRP/CAA比值比正常人低,使进入脑内L-TRP减少。在口服或静脉补给L-TRP后,抑郁症病人进入脑内的L-TRP比正常人也低。

另外,有的学者发现抑郁症病人中,L-TRP的药代动力学也不相同。在用5克L-TRP后,发现尿中黄嘌呤尿酸排出增加,与血浆中L-TRP浓度明显负相关,说明抑郁症的病人对L-TRP 的清除率明显加快,从而影响脑内5-HT的合成。

近来研究发现在某些环境中,减低L-TRP的摄入量,可引起抑郁症状。在正常人,用低L-TRP饮食,以降低血浆中L-TRP,可引起情绪低沉,摄入量上升时则出现相反的现象。Delgado(1993)等用SSRI使5-HT耗损,同时提高CCA使L-TRP/CAA比值下降,则缓解的抑郁症很快复发。但用TCA试验则诱发抑郁症状,因为TCA不引起5-HT耗损。

(三) 突触前5-HT能神经元功能的状况:血小板能够吸收、储存及释出5-HT,血小板的上述功能与中枢5-HT能神经元的状况很相似。故周像血小板的5-HT功能状况可视作中枢5-HT能神经元的功能状态。自1991~1992年的有关上述的研究报告发现,多数(65~75%)抑郁症病人的血小板酶促反应最大速率下降,是否能说明血小板的5-HT吸收量下降,但目前尚未阐明。

有的研究报告发现,抑郁症病人血小板对丙咪嗪的结合(Bmax)比正常人低下,但有些报告则结果不同。帕洛西汀(paroxetine)为SSRI之一,用药后发现在血小板中及脑中,该药对5-HT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也有一些报告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未见明显差别。血浆或血小板5-HT 的含量与SSRI S疗效的关系:血小板中的5-HT可视为周缘5-HT的储存地方。抑郁症病人血小板中5-HT含量低于正常人。Celada等(1992)认为,长期服用氟伏草胺(fluvoxamine)使血小板中5-HT含量下降,治疗有效者比治疗前降低更明显。所以作者认为低血小板5-HT者, SSRIs 治疗更有效。

(四) CSF中的5-HIAA:对CSF中的5-HIAA的研究报告很多,抑郁症病人CSF中的5-HIAA的规律很难找到,不知道正常人与抑郁症病人的CSF中5-HIAA之间有何不同。事实上,抑郁症病人有冲动性自杀行为者CSF中的5-HIAA低于正常人。

(五) 突触后5-HT受体∶

有些研究报告认为抑郁症病人附着于血小板上的5-HT2A受体高于正常人,有的研究则无此所见。Minkuni(1992)发现抑郁症病人细胞内钙高于正常人,说明抑郁症病人的5-HT2A受体处于高调节状况(up-regulation)。

前额皮质的5-HT1A受体在非暴力性自杀者中明显高于正常人,也高于暴力自杀者。对这一说法也有不同的看法。在海马回及杏仁核5-HT1A明显低,可以认为抑郁症病人尤其有自杀行为者,5-HT1A受体在前额叶密度较高,在海马及杏仁核其密度则低于正常人。

(六) 神经内分泌改变与5-HT受体功能的关系:

有些神经内分泌由5-HT进行调节,有充分证据说明5-HT1A,5-HT2C及5-HT2A受体在人类与皮质醇及PRL的分泌密切关系。

伊沙匹龙(ipsapirone)为芳香哌噻类抗焦虑药,是5-HT1A的激动剂,能明显地升高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激素分泌。用伊沙匹龙后重性抑郁症病人的HPA轴分泌反应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见,抑郁症病人突触后5-HT1A受体的功能低下。丁螺环酮(buspirone)为部分5-

HT1A受体激动剂,此药能引起与剂量相关的HPA轴反应及PRL反应。但有的实验报告不能重复。

脑膜内或经口大量用5-HT前体(5-HTP)导致啮齿类动物体内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口服

200mg的5-HTP,的确刺激正常人的HPA轴激素及PRL的分泌,其机制为5-HT能使HPA轴及PRL的分泌上升。在重性抑郁症病人,5-HTP(D、L:200mg;L:175mg)引起的皮质醇反应及PRL 的反应比正常人及轻性抑郁者要强。由于在突触后5-HT1A受体在重性抑郁症病人功能低下,从而解释了病人的5-HT2A及5-HT2C敏感性增高的原因,因为5-HT1A对5-HT2A、5-HT2C有抑制作用。

有些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在静脉注射L-TRP后PRL反应比正常人迟钝,上述所见可能说明病人从TRP合成为5-HT的过程有障碍。由于TRP转化为5-HT的数量减少,而影响了5-HT从突触前膜释出及回收的过程,就可使突触间隙的5-HT含量下降。使突触后5-HT受体(如5-HT1A)的反应性下降,造成PRL的分泌减少。

以上实验结果所见分歧很大,其解释各有不同,应慎重对待。不过对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定线索,有希望在今后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七) 间接及直接5-HT受体的激动剂∶

D、L-芬氟拉明(fenfluramine)能很快促使5-HT释出,并抑制重吸收,可视做直接5-HT激动剂。人类及啮齿类动物中,用D、L-芬氟拉明不同剂量,可改变PRL的分泌量。有些报告则

认为病人对D、L-芬氟拉明的反应与正常人相近,这是由于L-异构体可能阻断纹状体的DA受体而使DA合成增加,而出现抑郁症病人对芬氟拉明的PRL分泌减低。可见用消旋芬氟拉明试验并不能充分说明5-HT能的功能低下。

D-芬氟拉明试验则是真正的刺激5-HT能系统,即D-芬氟拉明引起PRL分泌增加是通过激动5-HT1A受体引起的。O’Keane等支持以上所见,而Maas则不能重复上述所见。无论如何抑郁症

有5-HT能的障碍学说有一定程度的根据。

四、5-HT学说及抗抑郁治疗

各种抗抑郁药治疗与TRP一样能引起PRL分泌上升。所用药物包括∶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氟西汀或氟伏草胺等。上述各种药物并不能根本改变5-HT潜在的功能缺乏,只是借抗抑郁药的作用使5-HT受体功能增高。

(一)抗抑郁治疗作用于5-HT2A受体∶

动物试验发现TCA 或 MAOI能将5-HT2A受体功能下调。有些SSRIs以下调5-HT2A的兴奋性而起到治疗作用。长期使用5-HT1A受体激动剂而将5-HT2A下调或使5-HT2A的敏感性下降。ECT

也能治疗与5-HT2A功能增高所致的行为障碍。

(二)抗抑郁治疗作用于5-HT1A受体∶

作用于5-HT1A受体而引起治疗效果的研究所见,其结果是矛盾的。有的作者发现∶MAOI、典型抗抑郁药、ECT能使5-HT1A受体功能下降。Hayakawa(1993)认为ECT使在海马回中的突触后5-HT1A受体功能上调。因此有些作者认为,在应用抗抑郁药过程中,下调5-HT2A功能,间接激动

5-HT1A功能而起治疗作用。

(三)抗抑郁治疗所致5-HT系统的电生理变化∶

Blier等(1990)对不同长期用抗抑郁药引起5-HT神经元突触前、后的电生理改变进行了全面研究。长期抗抑郁药治疗及经ECT者的5-HT突触后神经元的敏感性似乎有增加。其原因可能是5-HT1A受体增多。在用TCAs后上述现象不是立即发生,而是用药后一般时间后才出现。用SSRIs后可能作用于自我受体而影响5-HT1D受体。

五、5-HT学说与NE学说与临床用药的思考

以上研究所见提示,抑郁症可能由于单纯NE能系统功能低下或单纯5-HT能系统功能低下所致,对这类病人可用NE重吸收抑制药或SSRI进行治疗。但是,有些病人用以上治疗效果不佳,他们可能兼有二者的功能低下。于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作用于上述两个系统的抗抑郁症新药,有可能提高抗抑郁药的疗效,其中有万拉法新(venlafaxine)为NE和5-HT重吸收抑制药(SNRI),米氮平(mirtazapine)为NE和5-HT释放药(NaSSA)。其中万拉法新对中枢5-HT能系统及NE能系统突触前膜的重吸收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药既能激动中枢5-HT能系统又能激动中枢NE能系统,弥补了SSRIs以及只作于NE能系统CAs药物的不足。另外,万拉法新对DA的回吸收的阻滞作用很弱,不致于引起DA能系统的功能失调。米氮平可能对5-HT能神经元的5-HT释出有增强作用。因此,在用SSRIs或主要作用于NE回吸收的药物后疗效不明时,多了一类药物的选择余地。

六、近期的研究方向

虽然自1987年以来,对重性抑郁症病人5-HT能系统的研究有所发现,但至今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是否5-HT能系统的功能改变与抑郁症的病源学或病理生理学有直接关系,以后在此方面研究可能会集中在如下各方面∶

1、L-TRP在脑中的利用度问题,脑对L-TRP的利用度影响5-HT在脑内的合成,这对抑郁症的发生来说是重要的课题,对L-TRP输送到脑内的研究也许是必要的。L-TRP/CAA比例低者按理说应该是SSRIs有效指征,但需进一步证实。

2、深一步研究应在尸检中进行,如脑内5-HT能功能指标的研究;如脑内5-HT与5-HIAA 的浓度;5-HT1A、5-HT2C及5-HT2A的密度;对自然死亡或自杀者抑郁症病人的尸体进行第二信号系统研究,当然控制条件非常复杂,如年龄、性别、药物治疗等等,但是上述研究有利于补充抑郁症的5-HT学说。

3、至今所获得的资料尚难从本质上支持抑郁症的5-HT学说。用SPECT及PET研究进一步揭示在抑郁症发作前后,以及治疗过程中的5-HT2A/5-HT2C或5-HT1A的密度变化及5-HT的输送的情况,以进一步对该学说进行检验。

4、进一步应用神经内分泌的研究手段,如用直接的5-HT2A,5-HT2C受体激动剂,以揭示抑郁症病人5-HT1A受体激动剂(ipsapirone)对分泌皮质醇的作用的问题。更多的研究以明确5-HT2A、5-HT2C与5-HT1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抑郁症发生及治疗关系的问题。

5、抑郁症者HPA轴的功能过高问题研究多年,至今未有一致的见解。由于HPA轴的功能受多方面的影响,如糖皮质素对L-TRP通过血?脑屏障有影响,对5-HT重吸收有影响,也影响丙咪嗪、氟西汀与血小板的结合。此外还应揭示糖皮质素作用于5-HT1A、5-HT2A/5-HT2C受体的情况,这些可用神经内分泌和影象学手段予以研究。

6、对单胺类递质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如NE、GABA、DA都对5-HT都有作用,其相互作用与抑郁症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

7、药物治疗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是很快的,但精神症状的改变需推数周,如4~6周。各种药物显效时间都很相近。其原理可能与基因表达有关,其规律、机制尚需进一步揭示。

参考文献

[1] 徐群渊。精神现象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姜佐宁主编,现代精神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7。

[2] 张殿明,徐隆绍。神经内分泌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 133-158。

[3] 蔡焯基,翁永振,汤宜朗。精神分裂症-病因、诊断、治疗、康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4-60。

[4] 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8-43。

[5] 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50-855。

[6] Cooper JR.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neuropharmacology.4th ed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202.

[7] Bloom FE, Kupter DJ eds.1995.Psychopharmacology:the 4th Generation of Progress. New York: Raven Press,1143-1153.

[8] Delgado PL; Miller HL; Salomon RM, et al: A Monoamines and the mechanism

of antidepressant action: effects of catecholamine depletion on mood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Psychopharmacol Bull 1993;29(3):389-96

[9] Holliday SM, Benfield P. Venlafaxine-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depression. Drugs 1995;49:280-94.

[10]Entsuah AR, Rudolph RL, Chitra R. Effectiveness of venlafaxine treatment in a broad spectrum of depressed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Psychopharmacol Bull 1995; 3:759-66

[11]Nierenberg AA, Feighner JP, Rudolph R, Cole JO, Sullivan J. Venlafaxine for treatment- resistant unipolar depression. J Clin Psychopharmacol 1994;14:419-23. [12]Stimmel G, Dopheide J,Stahl S. Mirtazapine: An antidepressant with noradrenergic and specific serotonergic effects. Pharmacology, 1997;17:10-21. [13]Costa E, Silva J.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venlafaxine and fluoxetine in out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8;59:352-357.

[14]Esposito S, Prange AJ Jr, Golden RN. The thyroid axis and mood disorders: over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 Psychopharmacol Bull. 1997;33:205-217.

[15]Fawcett J, Scheftner W, Clark D, Hedeker D, Gibbons R, Coryell W. Clinical predictors of suicid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affective disorders: a 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y. Am J Psychiatry. 1987;144:35-40.

[16]Glennon RA, Dukat M. Serotonin receptor subtypes. In: Bloom FE, Kupfer DJ, eds. Psychopharmacology: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Progress. New York, NY: Raven Press; 1994: 415-430.

[17]Hyttel J. Comparative pharmacology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 Nord J Psychiatry. 1993;47(suppl 30):5-12.

[18]Kelland MD, Freeman AS, Chiodo LA. Serotonergic afferent regulation of the basic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responsiveness of nigrostriatal dopamine neurons.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0;253:803-811.

[19]Preskorn SH. Serotonin receptor subtyp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Hagerman RJ, McKenzie P, eds. 1992 International Fragile X Conference Proceedings. Dillon, Colo: Spectra Publishing Co; 1992:179-194.

[20]Sackeim HA, Devanand DP, Nobler M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Bloom FE, Kupfer DJ, eds. Psychopharmacology: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Progress. New York, NY: Raven Press; 1994:1123-1142.

[21] Schwartz JC, Arrang JM, Garbarg M, Traiffort E. Histamine. In: Bloom FE, Kupfer DJ, eds. Psychopharmacology: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Progress. New York, NY: Raven Press; 1994;397-406.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试题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试题

1.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 A.缩瞳.升眼压.调节痉挛 B.扩瞳.升眼压.调节痉挛 C.缩瞳.降眼压.调节痉挛 D.缩瞳.降眼压.调节麻痹 E.缩瞳.升眼压.调节麻痹 2.新斯的明可用于治疗() A.青光眼 B.重症肌无力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A+B+C E.B+C 3.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 A.phys0stigmine B.pil0carpine C.ne0stigmine D.phent0lamine E.sc0p0lamine 4.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宜选() A.毒扁豆碱 B.新斯的明

C.毛果芸香碱 D.酚妥拉明 E.酚苄明 5.治疗青光眼可选用() A.新斯的明 B.阿托品 C.山莨菪碱 D.毛果芸香碱 E.东莨菪碱 6.用作中药麻醉催醒剂的药物是()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毒扁豆碱 D.麻黄碱 E.阿托品 7.新斯的明对下列哪一效应器兴奋作用最强 () A.心脏 B.腺体 C.眼 D.骨骼肌 E.平滑肌 8.新斯的明的作用原理是()

A.直接作用于M受体 B.抑制Ach的生物合成 C.抑制Ach的转化 D.抑制Ach的贮存 E.抑制Ach的释放 9.毒扁豆碱主要用于() A.重症肌无力 B.青光眼 C.术后腹气胀 D.房室传导阻滞 E.检查眼屈光度 10.毛果芸香碱滴眼可产生哪种作用 () A.缩瞳 B.视远物清楚 C.上眼睑收缩 D.前房角间隙变窄 E.对光反射不变 11.下列哪种效应是通过激动M胆碱受体实现的 () A.膀胱括约肌收缩 B.骨骼肌收缩 C.瞳孔扩大肌收缩 D.唾液腺分泌

神经递质参与精神兴奋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supplementatio n[J].P reven M edi,2005,41:253-259. [7]Sachdev P.H omocy steine and neur opsychiatr ic diso rders [J].Rev Bras Psiquiatr,2004,26(1):50-60. [8]陈杭军,孙晓玲,方润权,等.血管性痴呆患者同型半胱氨 酸及胆碱酯酶检测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6, (19):2310. [9]T ro en A,Ro senberg I.H omocy steine and cog nitiv e func- tion[J].Semin V asc M ed,2005,5(2):209-214. [10]Haan M N,M iller JW,A iello A E,et al.H omocy steine,B vitamins,and the incidence o f dementia and cog nitiv e im-pair ment:r esults fro m the sacramento ar ea lat ino study on aging[J].A m J Clin Nutr,2007,85(2):511-517. [11]M attso n M P.M ethy lation and acet ylat ion in nervo us sys- tem development and neur odegenerative disor ders[J]. A geing Res Rev,2003,2:329-342. [12]Chung Y H,Ho ng JJ,Shin CM,et al.Immunohistochem-i cal study o n the distributio n of ho mocysteine in the cen-tral nervo us system of tr ansg enic mice ex pr essing a hu-man Cu/Zn SOD mutation[J].Br ain R es,2003,967:226-234. [13]T jiattas L,O rtiz DO,D hivant S,et al.Folate def iciency and homo cysteine induce to xicity in cultured do rsal mo t gang lion neuro ns v ia cy tosolic calcium accumulation[J]. A ging Cell,2004,3:71-76. [14]王敏健,杨志华,冉隆梅,等.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血浆同型 半胱氨酸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3):3- 5. [15]T o ole JF,M a linow M R,Chambless L E,et al.L ow ering homo cysteine in patients w ith ischemic str oke to prevent r ecur rent st roke,m yocar dial infar ct ion,and death:t he v-i tamin int er ventio n for str oke pr event ion(VISP)r andom-ized contr olled t rail[J].JAM A,2004,291(5):565-575. [16]李卫丽,景光光,陈孝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中医病 因病机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12. [17]张继东,胡连海,李宝芹.血清高半胱氨酸与脑梗死严重 程度及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 38(11):9-10. [18]王碧云,张梅丽,谭燕,等.葛根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浆ET及HCY、O X-L DL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5,16(5):9-10. [19]范英昌,李妍,赵福梅.葛根素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内皮 细胞的影响[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6,26(2):372-373. [20]王淑丽,刘德山,郭瑞臣,等.大蒜素对大鼠血清高半胱氨 酸水平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4): 389-391. [21]郝媛媛,刘德山,王淑丽.大蒜素对高半胱氨酸所致内皮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45(7):389-391. (收稿日期:2010-03-11修回日期:2010-09-01) #综述# 神经递质参与精神兴奋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张滢莹综述,屈强,唐显玲审校 (泸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646000) 关键词:神经递质药;精神治疗药物;物质相关性障碍;多巴胺 do i:10.3969/j.issn.1671-8348.2011.04.0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48(2011)04-0392-04 精神兴奋药物成瘾是指反复使用具有成瘾性的药物,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适应性变化而导致躯体耐受及心理依赖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伴有觅药、用药等强迫行为。由于成瘾形成涉及多种复杂神经机制、转录机制、信号传导机制等,因此治疗成瘾仍是世界范围的医学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递质在成瘾形成的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控其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可能实现抗成瘾。本文就神经递质在成瘾中的作用机制和相应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成瘾机制中与神经递质相关的基本环节 精神兴奋药物通过阻滞或逆转伏隔核多巴胺轴突终末多巴胺载体而升高伏隔核内多巴胺含量,从而刺激中等多棘C-氨基丁酸(G ABA)神经元内源性大麻素(eCBs)的释放,导致伏膈核谷氨酸和腹苍白球G A BA含量降低,减弱了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抑制,升高伏隔核细胞外多巴胺含量,引起一系列成瘾相关症状和适应性改变[1-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突出传递最重要的方式是神经化学传递。突触前膜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出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理作用。精神兴奋药物进入体内会导致海马、前额叶皮层、中脑腹侧被盖区及伏隔核等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释放的异常变化,通过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引发一系列分子事件,包括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改变神经营养因子、转录因子、即刻早期基因或染色体的结构等,并最终引起突触的可塑性,甚至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成瘾形成。由此可通过药理学手段兴奋或阻断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的结合而达到抗成瘾的目的。 2神经递质参与多巴胺系统相关成瘾机制及其抗成瘾治疗2.1多巴胺系统相关成瘾机制脑内多巴胺系统主要有3条通路[3]:(1)起源于黑质致密斑投射至背侧纹状体的黑质-纹状体通路,通路中的神经元退变可引起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病; (2)起源于腹侧背盖区终止于伏隔核的中脑边缘通路,主要调节自然和药物奖赏效应;(3)起源于腹侧背盖区而终止与前额叶皮层的中脑皮层通路,主要调节复杂认知过程。中脑边缘通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单胺类神经递质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单胺类神经递质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单胺类神经递质”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递质。 包括儿茶酚胺和吲哚胺两大类。 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吲哚胺主要是5-羟色胺。 主要在神经元胞体内由芳香族氨基酸β位羟化而生成。如5-羟色胺由色氨酸羟化生成,儿茶酚胺由酪氨酸羟化生成。 沿微管或微丝在轴突内向神经末梢传输,存贮在神经末梢的囊泡中。 神经元兴奋时,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囊泡破裂,它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其中大部分扩散到突触后膜,与那里的受体结合,产生神经信息细胞间传递的生物效应;少部分又为突触前膜重摄取,成为囊泡中存贮物的一个来源;还有一部分被甲基化或氧化而遭破坏;也有一部分扩散到距离较远的突触前细胞膜上,与那里的受体结合,调节突触前细胞对单胺类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过程。 在脑内的分布很不均匀。

在脑干和间脑中形成14个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群和一系列小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群。 自脑干下部向上排列的A1-A14的儿茶酚胺能核团中,A1-A7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最大的核团称蓝斑(A6);A8-A10位于中脑,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群,最大核团为A9区,位于黑质致密部,发出的纤维终止于纹状体,称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A11-A14区分布在下丘脑,由此发出的纤维终止于正中隆起,与内分泌功能的神经调节有关。 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干正中缝附近的一系列小核团中,发出的纤维与去甲肾上腺激素能纤维平行行走,共同调节脑的兴奋性水平。

神经递质对焦虑的影响

神经递质对焦虑的影响 一什么是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指在神经元、肌细胞或感受器间的化学突触中充当信使作用的特殊分子。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和感觉系统的各个角落都有分布,是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一环。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肽类等30多种物质。根据功能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和神经营养物质的传递功能。一个化学物质被确认为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全盛递质的前体物质和合成酶系,能够合成这一递质;②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③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发挥其生理作用;④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回收); ⑤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这一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在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化学物质,但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只有符合或基本上符合以上条件的化学物质才能认为它是神经递质。 二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 神经递质可看作是神经元的输出工具。每一个神经元只带有

一种神经递质。 突触前神经元负责合成神经递质,并将其包裹在突触小泡内,在神经元发生冲动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作用,将其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作用神经递质分子抵达突触后膜,并与其上的一系列受体通道结合,起到改变通道蛋白构相、激活第二信使系统等作用,进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或代谢等变化。 三神经递质对焦虑的影响 根据最新研究数据表明,神经递质还广泛参与了机体内一些重要的生理机能活动,如睡眠与觉醒、脑垂体的内分泌调节、体温调节及镇痛、生殖、摄食等;较高级的神经活动如学习、记忆、语言、行为和情绪变化等也都离不开神经递质的参与。 很多人觉得焦虑症并不是一种病,会认为是一些心理因素、环境刺激、药物反应等导致了焦虑症。可是大部分焦虑症患者当外界因素消除时,依然无法恢复正常生活,那么就说明外界刺激只是诱发焦虑症的因素,不是焦虑症的发病机理。 现代医学通过研究焦虑症患者的脑部数据时发现,如果患者较长时间焦虑症(一周以上),大脑神经得不到足够的休息,神经细胞缺乏神经营养物质、供血减少,就会导致神经递质分泌紊乱,造成神经元细胞萎缩,海马区供血不足,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进而引发更重的焦虑症。

神经系统图谱分析

边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班级:生物科学2班 学号:41008054 姓名:王兵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是由边缘叶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及海马回钩等在大脑与间脑交接处的边缘连接成一体,故称边缘叶。边缘系统所包括的大脑部位相当广泛,如梨状皮层、内嗅区、眶回、扣带回、胼胝体下回、海马回、脑岛、颞极、杏仁核群、隔区、视前区、下丘脑、海马以及乳头体都属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的主要部分环绕大脑两半球内侧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故此得名。此外,中脑被盖部分的一些神经核团以及中央灰质也因和边缘系统的联系密切而被称为边缘中脑区。 边缘系统大致分为三个部分:1、颞叶内侧边缘系统结构, 包括海马结构、杏仁体、扣带回和嗅周皮质( 而嗅脑则指大脑半球中接受与整合嗅觉冲动的皮质部分,主要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杏仁体和海马旁回前部等);2、丘脑内侧核团,有内侧背核和前部核团;3、额叶的腹内侧部分,包括眶额皮质、前额叶内侧。 边缘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复杂,其中有4个传导束,即①穹窿:连接海马、隔区、下丘脑、丘脑以及中脑的往返纤维所组成的传导束;②髓纹:联系嗅皮层、隔区、缰核以及边缘中脑区的传导束;③终纹:连接杏仁核群与下丘脑的传导束; ④内侧前脑束:连接前脑边缘系统各部分和中脑边缘区的重要传导束。 边缘系统的大体位置图

边缘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节内脏活动 刺激边缘系统的后眶回、扣带回、岛叶、颞极、梨状皮层、旁杏仁皮层、后海马皮层等部位,可以引起人及动物的呼吸、血管以及其他内脏反应。刺激下丘脑不同部分所引起的内脏反应最为明显,在出现竖毛、瞳孔扩大的同时,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以及出现饮水、摄食、排尿、排粪、流涎和呕吐等反应。刺激眶回皮层,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变慢。此外,边缘系统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的所谓神经体液途径,影响下丘脑各种神经分泌,从而影响相应垂体激素的分泌,导致内脏功能活动的改变。 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信息 在低等脊椎动物,大脑的海马结构能够接受各种感觉刺激的影响。在高等哺乳动物,躯体、听觉以及视觉等感觉冲动能够传入海马;刺激边缘系统的下丘脑前区、扣带回等部位可以使痛阈升高;刺激杏仁核群能够使丘脑内膝状体的听觉信息受到阻抑。 三、影响或产生情绪 损伤猴、猫、狗等动物的杏仁前核、海马、视交叉前区、穹窿、嗅结节及隔区,可使动物出现“假怒”反应或“愤怒的行为”。也有研究证明,如果只将扣带回损坏而不伤及大脑新皮层,常使动物的情绪反应减弱或不易出现。发怒的阈值升高,出现一种“社会性的淡漠”或是“失却恐惧”的症状。这时,动物对于平常必须躲避的有害刺激,表现得无动于衷。 切除猫的杏仁核之后,出现与情绪反应有关的性功能亢进、性反应增强。切除猕猴的杏仁核,可使其行为在群居生活中由统治者的地位变为从属者的地位。临床研究表明,损伤边缘系统较为广泛的区域之后,病人极易发怒,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和利用动物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也很相近。 临床病例表明,双侧下丘脑腹内侧核受到肿瘤侵犯之后,病人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研究证明,用电流刺激猫的边缘中脑区,会引起怒叫和攻击等情绪反应。位于滑车神经核平面的中脑外侧被盖区也被称之为怒叫中枢。 虽然边缘系统中许多部位的活动都能影响或产生情绪反应,但就整个系统而言,则难以定出某种情绪反应活动的中枢代表区的严格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种情绪代表区在边缘系统内部有广泛的重叠范围。

单胺类神经递质病因和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单胺类神经递质病因和危害 导语: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对身体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如果得了这种疾病,特别对于肾脏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很多人,为了保障自己身体的健 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对身体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如果得了这种疾病,特别对于肾脏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很多人,为了保障自己身体的健康,就想了解一下它的病因以及危害有哪些?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详细解答。 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含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 羟色胺(5-HT)、多巴胺(DA)。 5-羟色胺(5-HT) 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则从颗粒内释放、弥散到血液,并被血小板摄取和储存。5-HT能神经元系统广泛作用于额前皮质、边缘系统、垂体活性以及性行为。5-HT假说认为抑郁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5-HT释放减少,突触间隙含量下降所致。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5-HT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以及抗抑郁药物机制中的作用。5-HT对雌激素及孕激素比较敏感,5-HT能神经元系统可能随着卵巢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而改变。分娩前后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5-HT能神经元是否发生改变而导致抑郁的发生?但目前关于5-HT与PPD的研究较少。有研究报道PPD患者血浆5-HT 含量低于对照组[5],EPDS得分与5-HT含量呈负相关。但作者认为可能由于高血浆OFQ水平抑制5-HT的释放、合成所致。 多巴胺(DA) DA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关键性神经递质。DA能神经系统在快感与行为动机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含量或者功能异常以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抑郁症的神经递质学说与其临床应用

抑郁症的神经递质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翁永振 有关抑郁症生物学病因的学说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时代。希波克拉底当时认为抑郁症是由于“黑胆汁”及"粘液"郁积影响脑功能所致。现代有关抑郁症的生物学的病因学说是近40年左右发展而来的。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多数学者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内缺乏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由于近年来实验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进展很快,尤其对受体的研究更有新的发现。另外,分子生物学及电脑影像技术的空前进步,对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不少生物学所见。上述所见有利于对抑郁症本质的认识及治疗的探索。 一、神经递质学说概述 (一)简史∶关于神经递质的研究是从外周神经开始的。1869年Schniedeberg首次发现毒蕈碱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与刺激迷走神经的作用相似。1921年有人证实刺激迷走神经所产生的神经活性物质是乙酰胆碱(ACh)。从此建立了神经递质概念。 (二)激素、神经激素和神经递质的概念其相互作用: 1、激素(hormone)∶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流对远隔的部位(靶器官)起作用。 2、神经递质(neu 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的‘公认’标准∶ (1)包含在神经元内; (2)为神经元所合成; (3)在神经元去极化时所释放; (4)生理作用在神经元; (5)对突触后神经元的作用效果与释放递质的神经元功能相同。 神经递质从突触前神经细胞中之颗粒囊泡中释放到突触间隙,以后与位于突触后的受体结合而将信息传到下一个神经元。囊泡中可有数种神经递质共存,或递质与肽共存释放。在兴奋时及时释放,共存的信息物质由靶细胞选择,即“各取所需”。 3、神经激素(neurohormone)∶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部分神经细胞能合成及分泌一些肽物质,通过血流对远距离的靶器官起作用,在生理学性质上类似于神经元,故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其所分泌的神经肽称为神经激素(neurohormone) 如促肾上腺皮质释放素(corticotropine releasing factor)由丘脑下部分泌,经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细胞,再由靶器官分泌 ACTH。 4、调质和神经调质 调质(modulator)分为两种∶一般调质,由神经元或神经胶质产生的二氧化碳、氨、前列腺素等,其作用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另一种是神经调质,由突触或接头部位释放出来的,其作用不同于神经递质有选择性直接改变神经细胞的膜电位,而是影响神经递质的作用。 5、第二信使: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中间物质,其中有cAMP(环磷酸腺苷酸)、cGMP(环磷酸鸟苷酸),然后产生生理效应。第二信使属于神经介质(neuromediator)。 6、第三信使 (Third Messenger):为磷蛋白。由去磷蛋白经蛋白激酶的作用而产生磷酸蛋白,其产生受第二信使控制。第三信使再作用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的合成及释放,也影响基因表达的调节,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理作用。 二、中枢神经递质 (一)去甲肾上腺素(NE) 1. NE的生物合成及代谢∶NE生物合成的原料是酪氨酸,经酪氨酸羟化酶生成多巴(Dopa),再经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重点与难点解析】 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两大类。前者包括全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骨骼肌舒张神经;运动神经和支配肾上腺体质的内脏大神经。后者包括绝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主要包括胆碱受体与肾上腺素受体。其中,胆碱受体又可分为M受体、N受体。M受体兴奋效应表现为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缩瞳等;N受体兴奋效应表现为植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骨骼肌收缩。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受体、β受体,α型作用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血管平滑肌收缩、瞳孔散大等;β型作用表现为心脏兴奋、支气管及胃肠平滑肌松弛、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扩张、代谢增强等。 传出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在胆碱酯酶作用下水解灭活。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以再摄取方式消除。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有直接作用于受体和影响递质两种。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按其拟似或拮抗神经递质,分为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四大类。 【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当人体注射某一药物后,临床上出现流涎、瞳孔缩小、腹痛、血压下降,最有 A.α受体激动剂 B.β受体激动剂 C.M受体激动剂 D.N

2.Ach A.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B. C.胆碱酯酶破坏 D. 3.NA A.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B. C.胆碱酯酶破坏 D. 4. A.β 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 .M 5. A.β 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M 6. A.β 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M 7. A.β1受体 B.β2受体 C.α1 受体 D.α2受体 8. A.作用强度 B.剂量大小 C.是否有亲和力 D.是否有内在活性 9.植物神经节上的受体主要是 A.β 1受体 B.β2受体 C.N 1受体 D.N 2 (二)多选题 10.胆碱能神经纤维包括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运动神经 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二、简答题 1.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的生理功能变化。

神经递质共存现象

【专题】神经生理的递质共存问题 和大家谈谈递质共存,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 递质共存现象: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这一原则称为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近年来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1979年Hokfelt等发现在交感神经节内含NE和SOMT。并产生了递质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的概念。以后又陆续发现在脑、脊髓和外周组织都有神经肽和经典递质共存的现象,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化学传递概念。 递质共存的方式很多(递质与递质;递质与多肽;多肽与多肽),其中比较多见的是一种经典递质与多种神经肽共存的形式。递质共存的现象很普遍,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或外周神经组织中都有递质共存(见表)。然而,共存的递质之间存在种族差异。 递质共存的生理意义 1.突触后相互调节作用共存的递质和神经肽共同释放(corelease)后,共同传递(cotransmi tter)信息。两者分别作用于突触后,起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以有效地调节细胞或器官的功能。 (1)协同作用:猫唾液腺接受颌下神经节的副交感神经和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副交感神经内含ACh和VIP,交感神经内含NE和NPY。ACh引起唾液腺分泌稀稠液,并增加唾液腺的血供;VIP并不直接影响唾液腺的分泌,却能增加唾液腺的血供,增加唾液腺上ACh受体的亲和力,从而增加ACh分泌唾液腺的作用。NE导致唾液腺分泌粘稠液,并减少血供;NPY也并不直接调节唾液腺的分泌,而是通过收缩支配唾液腺的血管,与NE 协同调节唾液腺的分泌。可见,支配猫唾液腺神经末梢中共存的递质与神经肽,两者起协同作用(图16—3)。 (2)拮抗作用: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共存脑啡肽和NE。电刺激狗内脏大神经,导致肾静脉血浆中NE和脑啡肽的含量同时升高,并伴血压升高;狗利舍平化后,再刺激内脏大神经,此时肾静脉血浆中NE的含量低于正常,而脑啡肽的含量却高于正常,并伴有血压下降。若

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比较_张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年9月第38卷第9期 http://www.aj smmu.cn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ep.2017,Vol.38,No.9DOI:10.16781/j .0258-879x.2017.09.1171·论 著· [收稿日期] 2017-03-25 [接受日期] 2017-05- 1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299),军队医学创新工程(16CXZ012).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571299)and Military  Medical Innovation Project(16CXZ012).[作者简介] 张 海, 博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E-mail:zhxdks2005@126.com*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Tel:021-31162309-804,E-mail:lm_yaofen2003@163.com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比较 张 海1,2 ,孙 旭3,孙 森1,钱 跹1,刘 敏4* 1.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药材科,上海200438 2.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药剂科,上海201204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4334.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材科,上海200433 [摘要]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光(UV)、HPLC-荧光(FLD)和HPLC-质谱(MS)3种检测方法测定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优劣性,并应用最优方法测定血管性抑郁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HPLC仪器搭配UV、FLD和MS检测器建立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采用HPLC-FLD法对血管性抑郁小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和5-HT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HPLC-UV法的定量限分别为DA 103.5ng/mL、NE 107.5ng/mL、5-HT 93.6ng/mL;HPLC-FLD法的定量限分别为DA 10.35ng/mL、NE 10.75ng/mL、5-HT9.36ng/mL;HPLC-MS法的定量限分别为DA 10.35ng/mL、NE 32.25ng/mL、5-HT 9.36ng/mL。HPLC-FLD和HPLC-MS法对DA和5-HT的测定优于HPLC-UV法,HPLC-FLD法对于NE的测定优于HPLC-MS法,而HPLC-MS法存在较强的基质效应。HPLC-FLD法检测结果示血管性抑郁小鼠海马组织中DA含量最低,大脑皮质中5-HT含量最低,而不同脑组织中NE含量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与HPLC-UV法和HPLC-MS法相比,HPLC-FLD法更适用于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DA、NE、5-HT)的含量测定。DA和5-HT可以用作血管性抑郁症疾病的诊断标志物。 [关键词] 单胺类神经递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器;血管性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 R 91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8-879X(2017)09-1171- 07Establishment and comparison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s for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in braintissue of  miceZHANG Hai 1,2,SUN Xu3,SUN Sen1,QIAN Xian1,LIU Min4* 1.Department of Pharmacy,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8,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First Maternity and Infant Hospital Aff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4,China3.Department of Neurology,Changhai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4.Department of Pharmacy,Changhai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HPLC)-ultraviolet(UV,HPLC-UV),HPLC-fluorescence detector(FLD,HPLC-FLD)and HPLC-mass spectrometry(MS,HPLC-MS)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MNs)in brain tissues ofmice,an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MNs in brain tissues of vascular depression mice using the optimal method.Methods We used the UV,FLD and MS detectors to establish different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dopamine(DA),norepinephrine(NE)and 5-hydroxytryptamine(5-HT)in brain tissues.Then the methods was verified withmethodology.The HPLC-FLD was applied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DA,NE and 5-HT in different brain tissuesof vascular depression mice.Result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for HPLC-UV,HPLC-FLD andHPLC-MS were DA 103.5ng/mL,NE 107.5ng/mL and 5-HT 93.6ng/mL;10.35ng/mL,10.75ng/mL and9.36ng /mL;and 10.35ng/mL,32.25ng/mL and 9.36ng/mL,respectively.Both HPLC-FLD and HPLC-MS for DA· 1711·

神经递质药物

与下列神经递质作用相关的主要药物,其药物效应和药物作用点。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点乙酰胆碱, 肉毒毒素阻断ACh释放拮抗剂黑寡妇蜘蛛毒液促进ACh释放激动剂尼古丁激活尼古丁受体激动剂箭毒阻断尼古丁受体拮抗剂毒蕈碱激活毒蕈碱受体激动剂阿托品阻断毒蕈碱受体拮抗剂新斯的明抑制乙酰胆碱脂酶激动剂多巴胺, 左旋多巴促进DA合成激动剂a-甲基-对-酪氨酸抑制DA合成拮抗剂利血平抑制DA存贮于突触小泡拮抗剂氯丙嗪阻断D2受体拮抗剂氯氮平阻断D4受体拮抗剂可卡因,哌甲酯阻断DA重摄取激动剂苯丙胺促进DA释放激动剂司来吉兰阻断MAO-B 激动剂5-羟色胺, 对氯苯丙氨酸抑制5-HT合成拮抗剂利血平抑制5-HT存贮于突触小泡拮抗剂芬氟拉明促进5-HT释放激动剂氟西汀抑制5-HT重摄取激动剂麦角二乙胺激活5-HT2A受体激动剂亚甲二氧基甲苯丙胺促进5-HT释放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 镰刀菌酸抑制NE合成拮抗剂利血平抑制NE存贮于突触小泡拮抗剂咪唑克生阻断a2自主受体激动剂去甲丙咪嗪抑制NE重摄取激动剂亚甲二氧基甲苯丙胺,苯丙胺促进NE释放激动剂谷氨酸, AMPA 激活AMPA受体激动剂红藻氨酸激活红藻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 激活NMDA受体激动剂AP5 阻断NMDA受体拮抗剂Γ氨基丁酸, 丙烯基甘氨酸抑制GABA合成拮抗剂毒蝇蕈醇激活GABAA受体激动剂荷牡丹碱阻断GABAA受体拮抗剂苯二氮卓 GABAA受体间接激动剂激动剂

内源性阿片肽, 阿片类药物(吗啡、海洛因)激活阿片受体激动剂纳洛酮阻断阿片受体拮抗剂腺苷, 咖啡因阻断腺苷受体拮抗剂一氧化氮 L-NAME 抑制NO合成拮抗剂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检测方法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检测方法研究 姓名:刘明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指导教师:朱业湘 2003.5.1

华中科技大掌同挤医学鹿硪士研完生平业论文 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检测方法研究 研究生:刘明杰 导师:朱业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 摘要 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s)包括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多巴胺(dopamine,DA),是由肾上腺髓质和一些交感神经元嗜铬细胞分泌的一类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也是重要的激素物质。儿茶酚胺在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肾脏、平滑肌等组织系统的生理活动中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同时还影响人体的代谢。检测血浆、尿液中的儿茶酚胺对于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高血压、心衰、肾上腺髓质增生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助于甲亢、甲低、充血性心衰、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低血糖症等疾病的诊断,对神经电生理等基础医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儿茶酚胺检测方法是放射酶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样品前处理复杂和检测仪器灵敏度等的限制,在本地区没有建立起快速稳定、可以满足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需要的儿茶酚胺检测技术。 我们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建立了可以满足?窳 诊断和基础医学研究需要的儿茶酚胺衍生荧光测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检测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衍生荧光分析法检测儿茶酚胺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样品提取纯化方法研究,二是最佳衍生条件研究。我们比较了两种样品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活化氧化铝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纯化法。研究发现氧化铝提取纯化儿茶酚胺的回收率要高于阳离子交换树脂,稳定性也好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并且活化氧化铝提取纯化法省去了操作繁杂的填充层析柱以及装柱、洗柱等操作过程,操作简便,缩短了分析时间。并从

神经递质与疾病和药物康复

神经递质与疾病和药物康复 朱镛连 神经递质人类行为的化学基础。研究证实行为病理大都由一个或数个神经递质缺失或增多失平衡引起。躯体疾病也可由于特殊的神经径路障碍引起。例如帕金森病(PD)。在脑中至少有四大类的神经递质。即乙酰胆碱; 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五-羟色胺;); 氨基酸,例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肽类,如加压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其中主要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酸、多巴胺、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P 物质和内啡肽。 1. 乙酰胆碱(Ach) 在周围神经系统(PNS)中Ach主要见于神经肌肉接头处或自主神经节中,是主要控制肌肉活动的神经递质,促进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活动,常见的是兴奋性作用。当Ach过多时可引起运动障碍,特征为不随意的肌肉收缩。缺少时可以引起肌肉瘫痪。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有Ach的重要通路.它包括前脑基底和嗅球通路,向新皮质投射与向背侧丘脑、桥脑、网状结构、前庭核、海马与Maynert基底核的投射。它还担任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如调节心律等。 1. 1.Ach的两个受体一个是迅速活动的受体叫烟碱性—因为它是由烟草毒所活化。见于所有的节后神经元,肾上腺髓质细胞和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起兴奋作用。在前脑基底部由烟碱性影响的功能有注意,认识与脑血流。学习和记忆也能改进,特别是在持续性上。烟碱性还有抗感受害作用。另一种为缓慢活动受体叫蝇蕈碱性,因它是由毒菌的蝇蕈毒所活化。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都可见到蝇蕈碱性受体。它有影响其它系统的潜能。最重要的是记忆的形成。抗蝇蕈能性制剂如东莨菪碱(阿托品、安坦等)可以产生学习行为上操作能力下降,而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证实可以改进记忆与学习。另对汗腺起活化作用,对骨骼肌血管起抑制作用。AchE是一种抗Ach递质性物质,可以阻止Ach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活动,而神经制剂如桧汔体(Savin gas)则可抑制AchE,使肌肉、腺体持续受痛性刺激。 一些毒蛇蛇毒能够阻滞烟碱性受体而发生瘫痪。例如箭毒是一种由植物中提取的烟碱性阻滞剂,抹于箭头上。在南美某些印弟安族作为一种武器:毒性箭头。 肉毒毒素(botulin)也是一种毒性物质,用作Ach阻滞剂发生瘫痪。其衍生物肉毒素(botox)注射,医学上用于减轻痉挛状态。也曾用于美容药物,减少脸上皱纹,是因一过性麻痹责任肌肉所致。 1. 2.老年性痴呆(AD)脑中Ach缺少曾认为是AD的致因,某些能抑制AchE的药物使突触间隙Ach保持浓度用于治疗该病而获得一些效果。如多奈

神经递质简介

神经递质简介 neurotransmitter 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发展,陆续在神经系统中发现了大量神经活性物质。 [编辑本段] 一、神经递质的生活周期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突触传递最重要的方式是神经化学传递。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立即与相应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去极化电位或超极化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兴奋性升高或降低。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中止:一是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另一途径是酶解,如以多巴胺(DA)为例,它经由位于线粒体的单胺氧化酶(MAO)和位于细胞质的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被代谢和失活。 [编辑本段] 二、神经递质的特征 神经递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在神经元内合成。②、贮存在突触全神经元并在起极化时释放一定浓度(具有显著生理效应)的量。③、当作为药物应用时,外源分子类似内源性神经递质。④、神经元或突触间隙的机制是对神经递质的清除或失活。如不符合全部标准,称为“拟订的神经递质”。 [编辑本段] 三、神经递质的分类 脑内神经递质分为四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是最先发现的一类,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组胺、乙酰胆碱(Ach)。肽类神经递质分为: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神经加压素、胆囊收缩素(CCK)、生成抑素、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神经肽y。其它神经递质分为:核苷酸类、花生酸碱、阿南德酰胺、sigma受体(σ受体)。 重要的神经递质和调质有:①乙酰胆碱。最早被鉴定的递质。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某些低等动物如软体、环节和扁形动物等的运动肌接头等,都是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

病理生理学考试继续教育考试

泰山医学院继续教育网上考试 病理生理学(本) 成绩:97一、单选题 1。氧疗对下述哪类病人效果最好(1分)(B ) ?A、室间隔缺损伴有肺动脉狭窄 ?B、外呼吸功能障碍 ?C、一氧化碳中毒 ?D。心力衰竭 ?E、氰化物中毒 2。影响气道阻力得最主要因素就是(1分)( A ) ?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与形态 ?C、气流速度 ?D。气流形式 ?E。气体密度 3。功能性分流得相关因素包括(1分)(E ) ? A. 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B、肺泡V/Q升高

?C、死腔气量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 E. 肺泡V/Q减少 4.失血性休克早期时,最易受损得器官就是(分)(C ) ?A。心 ?B。脑 ?C、肾 ?D。肺 ?E。肝 5、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输入大量水分可导致(1分)(E) ?A。低渗性脱水 ? B. 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6、下述哪项不就是造成肾性贫血得原因(1分)(C) ?A。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 ?B。内源性毒性物质抑制骨髓造血

?C、消化道铁吸收增多 ?D、出血 ?E、毒性物质使红细胞破坏增加 7。剧烈呕吐引起代谢碱中毒得最佳治疗方案就是(1分) A ?A、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 B. 给予噻嗪类利尿剂 ?C。给予抗醛固酮药物 ?D。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 ?E。给予三羟基氨基甲烷 8、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升高,其最常与细胞内哪种离子交换(1分) B ?A、 Na+ ?B。 K+ ?C。cl- ? D. HC03- ?E、 Ca2+ 9.哪一种不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得真性神经递质(1分) C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