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11、沉香救母(二)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28
沉香救母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沉香救母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沉香救母教学设计1【原文】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沉香15岁了。
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
他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前言】《沉香救母》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他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经过展开故事情节:拜别师傅,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一往直前;感动仙人,得到帮助;劈开大山,救出母亲。
故事环环相生,衔接紧凑。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新偏旁“刀”。
学会用“帮助”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建议】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板书:饿了……渴了…….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8.师生评价。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沉香救母》(二)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教学流程: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板书:饿了……渴了…….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四人小组讨论)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四、课外作业: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五、板书设计:饿了……渴了……(太)苦累了……爱摔倒了…………三段连读感悟孝顺师:我们刚刚读了第二段,体会到了沉香的勇敢无畏,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沉香不畏艰险的呢?读读其它的自然段,再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沉香救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二(下)第11课《沉香救母》。
【教材简析】《沉香救母》二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打败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感人故事。
课文图文对照,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目标预设】1、品味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4、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设计理念】:理念一:守望简约追求有效学生学习的心理历程是:循文、明象、体情、悟道。
追求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精选内容,明确目标,精简板块,高效整合,训练有效。
因此,课前预设,落实板块式的整体架构,可以使阅读课真正成为学习语言、体悟方法、促成阅读行为生长的生命课堂。
简约的目的最终是高效,“大道至简”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值得每一位老师去追求。
理念二:以人为本重在陶冶语文学习的过程是陶冶学生心灵、洗练学生性情与人格,建构学生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陶冶生命的过程,语文的世界就是一个陶冶的世界。
教师要有教无痕,润物无声,重在启发、引导,重在熏陶滋养,让学生的情感体会得以加深,人格魅力得以升华,认知水平得以提高。
理念三:自主学习个性体验语文阅读是学生心灵的经历与体验,必须通过整体的感知、体会,才能由“感”而“悟”。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优化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设计思路】1、复习巩固,整体把握。
2、精读课文,入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