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

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

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
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

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中国数学家完成七大难题之庞加莱猜想

“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近日被科学家完全破解,而且是中国科学家完成“最后封顶”工作———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曹怀东以一篇长达300多页的论文,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

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作者是何方“神仙”?中国科学家究竟做出了多大贡献?“七大世纪数学难题”的进展情况如何?

第一访谈我们仅是百米冲刺快了0.1秒

对于取得的成果,朱熹平教授一连说了三遍“这不算什么”。他认为,任何科学成就都是很多人一步一步累积的结果,自己只不过是完成了最后一步而已。

问:你们是怎样在众多的研究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最后的成功的?

答:“庞加莱猜想”是当今数学界最热门的难题之一,近两年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刺激了很多人朝着它进行努力。对我来说,以前觉得这个问题太遥远,近年来觉得越来越接近了。在全世界这么多研究团队中,我们算是比别人先踏出了一步,或者说是在百米冲刺的最后比别人快了0.1秒,仅此而已。

问:您和曹怀东教授从去年9月底至今年3月一直在哈佛大学向5位数学家进行讲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答:我们事先准备得很好,整个过程很成功。专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对我们启发相当大。做学问最重要的是了解问题,而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是在研究中理解并追究结论的过程。

问:美国的克莱数学研究所曾为世界七大世纪数学难题每道题悬赏百万美元求解,你们是不是会获得这百万美元奖金?

答:这笔奖金应该不是由我们获得,而是应该奖励给之前为解开这道难题做出很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像瑟斯顿、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等等。

问:您认为对一名学者来说,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什么是最重要的?

答:首先一定要有兴趣,对科学有新鲜感,这样才有兴趣去研究。另外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在学术界,并不是最聪明的人能做得最好,往往是走得最久、坚持到最后的人能够做得最好。

作者是何方“神仙”?

从来没有“接触过媒体”的曹怀东,终于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46岁的曹怀东1977年考上清华大学,后来出国留学,师从丘成桐。1986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现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的他,同时兼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曹怀东特别指出,是丘成桐的关注和洞察,使他和其他几位“师兄弟”从20多年前就

开始关注庞加莱猜想。“丘先生30多年前就创立了几何分析学派,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后来提出的一个方程就是几何分析中的重要方程。汉密尔顿提出了解决庞加莱猜想的纲领,为破解猜想奠定了基础。”

2002年至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猜想中的一些“疑难点”。那以后,庞加莱猜想再一次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关注。

“在丘先生的指导下,从2003年五六月份起,我和朱熹平开始集中来做这件事情,一起做了两年多,直到2005年的夏天基本上完成,后面有一些小的修改。”曹怀东说,“我们的收获是很大的,对今后的研究也会有用。”

“我开始动员北京的专家做(庞加莱猜想),但是没有人做。1997年开始动员朱熹平做,他一直坚持到现在。”谈到朱熹平,丘成桐认为“他做了很多工作”。“他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现在家里的手机和电话都关掉了。”

谈起合作伙伴,曹怀东说:“朱熹平比我小三四岁,学问人品都非常优秀,和他一起合作,我十分愉快,也收获良多。”

破解世界难题朱熹平妻称其可爱低调(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06/06/05 10:58)

中大教授朱熹平低调面对“破解百年世界难题”

10年磨剑只为“临门一脚”

本报讯(记者方夷敏单小亮实习生康殷通讯员李汉荣何晓钟)中山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朱熹平历经10年潜心研究,终于破解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消息一出,朱教授马上成了媒体追捧的“学术明星”,然而他的手机昨天一整天都关机,记者未能联系到朱

教授本人,于是采访了他的家人与同事、学生。中大校长黄达人说,“朱教授一贯低调,他一直认为,完成这一证明是国际数学界同行共同做出来的,他的团队的成果只是完成了‘临门一脚’,因此不愿过多地宣传个人,婉言谢绝了许多采访。”

校长:“他一贯是低调的”

昨天一大早,大批记者来到中山大学数学楼。然而,从昨天开始,朱熹平的手机却一直属于关机状态。据中大校长黄达人介绍,朱熹平从去年9月到今年3月在哈佛大学呆了半年,对美国数学界同行就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作了讲解,每星期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共讲了半年。

“我对他表示祝贺,他说,‘丘成桐教授创立的几何分析为解决这个猜想奠定了基础,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提出了解决框架,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Perelman)给出重大突破,这是国际数学界同行们共同做出来的,我们只是比较幸运地完成了临门一脚。’”

“我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并没有过谦,学术上的成果,论文发表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接受学术界的检验,要接受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我非常赞同他始终保持低调的作风”,黄达人说,朱是一个不急功近利的科学家。“当他从偏分方程研究转到几何分析的研究时,有四五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发表过论文,但他并没有急功近利的想法。”

同事:他生来就属于数学世界

中大知名学者邓东皋教授曾经对黄达人校长说过,朱熹平生来就属于数学世界的,他热爱数学、了解数学,完全沉浸其中。“他是一个杰出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与他

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很好的团队。”朱熹平作为数计学院的院长,同样在学院内营造着宽松的环境,尤其重视团队的建设。他曾经对黄达人说过,他与他的学生陈兵龙是互相依靠的:“我与他已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了。”

数学系韦老师告诉记者,他至今仍记得朱熹平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研究数学不追随潮流,而应潜下心来做好学问,让潮流来追随自己的成绩。一位王姓学生曾听朱熹平教授的课,他说,朱老师虽是院长,但在学生们面前没有半点“官架子”,还经常给低年级本科生上课。

“生活中的他很可爱,很低调”

昨晚8点,朱熹平教授仍未回到家,朱熹平的妻子刘丹琳在家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刘丹琳也是一位数学老师,“所以我很理解他,虽然不是很清楚他的研究。”她还开玩笑地说,昨天她家电话响了不下百次,“都快成热线了!”

据刘丹琳老师称,其实早在朱熹平教授2005年底去美国哈佛大学时,他已基本完成对“庞加莱猜想”的破解,只不过需要到美国去与更多学者交流,寻求更多方面论证。

“他平时很忙,既要做学术,又要做行政,挺为他的身体担心的。”刘丹琳老师说,她教初中数学,可以抽时间打理家里的事情,希望能多给他一些支持。据刘老师称,他们在读高二的儿子分科没有选择数学,而是选了生物,“老朱很尊重儿子的选择,要不然我们就成‘数学之家’了!”刘丹琳老师笑称:“生活中的他很可爱,很低调。”

千僖难题”之三:庞加莱(Poincare)猜想“千僖难题”之三:庞加莱(Poincare)猜想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哥德巴赫 庞加莱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大致可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考虑把偶数表示为两数之和,而每一个数又是若干素数之积。把命题"每一个大偶数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那么哥氏猜想就是要证明"1+1"成立。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 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Goldbach,1690-1764)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同年6月30日,欧拉在回信中认为这个猜想可能是真的,但他无法证明。现在,哥德巴赫猜想的一般提法是: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可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其实,后一个命题就是前一个命题的推论。哥德巴赫(Goldbach ]C.,1690.3.18~1764.11.20)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奥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贝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曾担任中学教师。1725年,到了俄国,同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25年~1740年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书;1742年,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他写道:"我的问题是这样的: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77,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就是质数)之和:77=53+17+7;再任取一个奇数,比如461,461=449+7+5,也是三个素数之和,461还可以写成257+199+5,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这样,我发现: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但这怎样证明呢?虽然做过的每一次试验都得到了上述结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数都拿来检验,需要的是一般的证明,而不是个别的检验。" 欧拉回信说:―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不难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题是欧拉命题的推论。事实上,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2N+1=3+2(N-1),其中2(N-1)≥4。若欧拉的命题成立,则偶数2N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于是奇数2N+1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从而,对于大于5的奇数,哥德巴赫的猜想成立。但是哥德巴赫的命题成立并不能保证欧拉命题的成立。因而欧拉的命题比哥德巴赫的命题要求更高。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貌似简单,要证明它却着实不易,成为数学中一个著名的难题。18、19世纪,所有的数论专家对这个猜想的证明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推进,直到20世纪才有所突破。1937年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и.M.Bиногралов,1891-1983),用他创造的"三角和"方法,证明了"任何大奇数都可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不过,维诺格拉多夫的所谓大奇数要求大得出奇,与哥德巴赫猜想的要求仍相距甚远。关于偶数可表示为a个质数的乘积与b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a + b‖问题)进展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庞加莱猜想

庞加莱猜想 百科名片 庞加莱猜想电脑三维模型 庞加莱猜想是法国数学家提出的一个猜想,是悬赏的(七个千年大奖问题)之一。2006年被确认由俄罗斯数学家最终证明,但将解题方法公布到网上之后,佩雷尔曼便拒绝接受马德里国际数学联合会声望颇高的。 目录 展开 庞加莱猜想图示 令人头疼的世纪难题 缘起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已经知道,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

提出(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一位史家曾经如此形容1854年出生的(Henri Poincare):“有些人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证明天才的存在似的,每次看到亨利,我就会听见这个恼人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庞加莱作为的伟大,并不完全在于他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他曾经提出过许多具有开创意义、奠基性的大问题。庞加莱猜想,就是其中的一个。 1904年,庞加莱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的:在一个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都能收缩到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但1905年发现提法中有错误,并对之进行了修改,被推广为:“任何与n 维球面的n维封闭流形必定于n维球面。”后来,这个猜想被推广至三维以上空间,被称为“高维庞加莱猜想”。 猜想的简单比喻 如果你认为这个说法太抽象的话,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想象: 我们想象这样一个房子,这个空间是一个球。或者,想象一只巨大的足球,里面充满了气,我们钻到里 庞加莱猜想 面看,这就是一个球形的房子。 我们不妨假设这个球形的房子墙壁是用钢做的,非常结实,没有窗户没有门,我们现在在这样的球形房子里。拿一个气球来,带到这个球形的房子里。随便什么气球都可以(其实对这个气球是有要求的)。这个气球并不是瘪的,而是已经吹成某一个形状,什么形状都可以(对形状也有一定要求)。但是这个气球,我们还可以继续吹大它,而且假设气球的皮特别结实,肯定不会被吹破。还要假设,这个气球的皮是无限薄的。 好,现在我们继续吹大这个气球,一直吹。吹到最后会怎么样呢?庞加莱先生猜想,吹到最后,一定是气球表面和整个球形房子的墙壁表面紧紧地贴住,中间没有缝隙。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法想想: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 为什么?因为,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

名人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名人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 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 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 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 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 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 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 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 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 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起来。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

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 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 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 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 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 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 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 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 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 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 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和3。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001]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周髀算经注》 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数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2.朱世杰(公元1300年前后)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 和《四元玉鉴》(1303)。 3.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 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4.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 家。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5.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杭州)人,中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生平履历不详。(一)主要著述 《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 6.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弥勒人,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研 究和教育的奠基人。 7.许宝騄(19l0.9.10一1970.12.18)是中国数学家,生卒于北京.许宝騄是中国概率统计领域内享有国际声誉的第一位数学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两个方面。 8.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还有《数理精蕴》。 9.吴学谋是中国数学家,生于广西柳州。 10.汪莱(1768一1813),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参两算经》的最早的数学作品。1796一1798年,汪莱先后与自己的同乡好友巴树谷、江玉讨论数学,完成《弧三角形》和《勾股形》两部书稿。1789年,巴树谷将此两书合为一帙刊行,取名《衡斋算学》,这就是汪莱数学著作的最早刊本。

数学猜想

数学猜想 四色猜想(三大数学难题之三)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 11年后,即1890年,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先辈数学大师们的努力,为后世的数学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谜铺平了道路。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技巧,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1950年,有人从22国推进到35国。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看来这种推进仍然十分缓慢。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四色猜想的计算机证明,轰动了世界。它不仅解决了一个历时100多年的难题,而且有可能成为数学史上一系列新思维的起点。不过也有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还在寻找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中国著名数学家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数学家有 张丘建、朱世杰、贾宪、秦九韶、李冶、刘徽、祖冲之、胡明复、冯祖荀、姜立夫、陈建功、熊庆来、苏步青、江泽涵、许宝騄、华罗庚、陈省身、林家翘、吴文俊、陈景润、丘成桐、冯康、周伟良、萧荫堂、钟开莱、项武忠、项武义、龚升、王湘浩、伍鸿熙、严志达、陆家羲、苏家驹、王菊珍、谷超豪、王元、潘承洞、魏宝社、高扬芝、徐瑞云、王见定、吕晗等等。1.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2.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向左转|向右转

庞加莱猜想应用篇

(一) 庞加莱是法国数学家,1904年他在一组论文中提出有关空间几何结构的猜想,但1905年发现提法中有错误,并对之进行了修改,这就是“庞加莱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后来,这个猜想被推广至三维以上空间,被称为“高维庞加莱猜想”。丘成桐院士认为,庞加莱猜想和三维空间几何化的问题是几何领域的主流,它的证明将会对数学界流形性质的认识,甚至用数学语言描述宇宙空间产生重要影响。 庞加莱猜想证明对用数学语言描述宇宙空间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可举在超弦理论上的应用来说明。 首先我们要对庞加莱猜想的“点”作一个约定:庞加莱猜想中的“点”可以指数轴、坐标、直线、曲线、平面、曲面等等数学空间的数值点、标点、原点、奇点、焦点、鞍点、结点、中心点......而不能指我们说的“曲点”和“点内空间”的点,不然就会产生矛盾。 因为我们说的“曲点”,是指环圈面、圆环面收缩成的一点,以及“环绕数”收缩成的一点---如圈是“绳”一致分布中间没有打结的封闭线;在这种纽结理论定义中,两个圈套圈的纽结,有一个交点;如果这种圈套圈有两次纽合,圈套圈的纽结“点”就包含了“环绕数”,把有一个以上“环绕数”的圈套圈,紧致化到一个交点,就是一个“曲点”。即“曲点”最直观的数学模型,是指包含“环绕数”的点。而我们说的“点内空间”的点,是指虚数一类虚拟空间内的“点”。 如果把“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称为“庞加莱猜想正定理”,那么“曲点”和“点内空间”正是来源于庞加莱猜想之外还有的一个庞加莱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类似一点,其中只要有一点是曲点,那么这个空间就不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而可能是一个三维的环面---我们称为“庞加莱猜想逆定理”。庞加莱猜想至少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函数论,一个是代数拓扑学。 即有人认为,19世纪是函数论的世纪,庞加莱因发明自守函数而使函数论的世纪大放异彩的。所谓自守函数,就是在某些变换群的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函数。自守函数是圆函数、双曲函数、椭圆函数以及初等分析中其他函数的推广。自守函数今天已包括那些在变换群或这个群的某些子群作用下的不变函数。此外,在复平面的任何有限部分上,这个群完全是不连续的。庞加莱把分式变换群扩充到复系数的情况,并考虑了这种群的几种类型,他把这种群叫克莱因群。对这些克莱因群,庞加莱得到了新的自守函数,即在克莱因群变换下不变的函数,庞加莱把它叫做克莱因函数。此后,庞加莱指出如何借助于克莱因函数表示仅有正则奇点的代数系数的n阶线性方程的积分。自守函数提供了具有某种奇点的解析函数的头一批例子,它们的奇点构成非稠密的完备集或奇点的曲线。代数曲线的参考化定理也是自守函数论的一个结果,它促使庞加莱在1883年导出一般的“单值化定理”,这等价于存在由任意连通、非紧致黎曼面到复平面或开圆盘的共形映射。 其次,庞加莱是代数拓扑学(组合拓扑学)的奠基人,最先系统而普遍地探讨了几何学图形的组合理论。现在称之为单形的同调论的一整套方法完全是庞加莱的发明创造---其中有流形的三角剖分、单纯复合形、重心重分、对偶复合形、复合形的关联系数矩阵等概念以及从该矩阵计算贝蒂)数的方法。籍助这些方法,庞加莱发现关于流形的同调的著名的对偶定理;定义了基本群(第一个同伦群),并证明它与一维贝蒂数的关系,还把贝蒂数和微分形式的积分联系在一起,以及欧拉多面体定理的推广---现称之为欧拉—庞加莱公式: x(D)=F-E+V (1) 这个式子的右边是和三角剖分的方式有关,但实际上x(D)和剖分的方式无关,它是曲面的一个拓扑不变量。对于紧致曲面,边界曲线不出现,仍然可以作三角剖分,因可求得:

最新中国著名数学家资料

中国著名数学家资料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10—1985) 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一天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老师连连点头称赞他的运算能力。可惜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8岁时,他又染上伤寒病,与死神搏斗半年,虽然活了下来,但却留下终身残疾——右腿瘸了。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数学才华,便问周围的人,“他是哪国留学的?在哪个大学任教?”当他知道华罗庚原来是一个19岁的小店员时,很受感动,主动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抗日战争时期,华罗庚白天在西南联大任教,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华罗庚写出了20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书《堆垒素数论》。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958年以后,他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几何化猜想----庞加莱猜想的推广

几何化猜想 编辑 威廉·瑟斯顿(Thurston)的几何化猜想(geometrization conjecture)指的是,任取一个紧致(可能带边)的三维流形尽量作连通和以使其成为尽可能简单的三维流形的连通和,对于带边流形可能还需要沿着一些圆盘继续切割,有唯一的方法沿着一些环面(如果是带边流形还要加上平环)割开得 到尽可能简单的若干小块,这些小块均为八种标准几何结构之一。 八种标准几何结构均为完备的黎曼度量,这些几何结构在某种意义上是比较“好”的,例如体积有限、“直线”都可无限延伸等等。 1.标准球面S ,具有常曲率+l 2.欧氏空间R ,具有常曲率0 3.双曲空间H ,具有常曲率-1 4.S ×S 5.H ×S 6.特殊线性群(2,R)上左不变黎曼度量 7.幂零几何 8.可解几何 威廉·瑟斯顿

编辑 威廉·瑟斯顿Thurston,William)1946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1982年获菲尔兹奖,获奖前后的工作地点是普林斯顿大学。他讨论了三维流形上的叶状结构,并对一般流形上叶状结构的存在、性质及其分类得出了普遍的结果;基本完成了三维闭流形的拓扑分类。 目录 1获奖情况 2主要成就 3几何化猜想

3几何化猜想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数学家威廉·瑟斯顿(William Thurston),他说:“数学是真正的人类思维,它涉及人类如何能有效地思考,这就是为什么好奇心是一个好向导的道理。”他认为好奇心与人类直觉紧密相连。 1970年,瑟斯顿提出几何化猜想,指出庞加莱猜想只是几何化猜想的一个特例。几何化猜想是一个有关三维空间几何化的更强大、更普遍的猜想,认为任何空间都可还原成少数几个基本的图形。《美国数学会会志》的文章认为,瑟斯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深刻认识到如何用几何学的方法来认识三维流形的拓扑学。 “瑟斯顿的猜想列出了一个清单,如果它是正确的,那么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则迎刃而解。”瑟斯顿因几何化猜想而获得了1982年的菲尔茨奖。拓扑学家们努力发展一系列精致的工具来研究和分析形状,但一直没有进展。[1]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杰出的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逎(今河北涞水县北)人。出生在士大夫家庭,几代研究历法,其祖父掌管土木建筑,也懂科学技术。祖冲之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代就开始钻研古代的经典,思想机敏。青年时代起,对各种事物敢于大胆设想,勇于创新,并且勤于实践,搜集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书籍,并经常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由于他既崇尚抽象的理论,又注重理论的应用,突破了天命论神秘主义的桎梏,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特别是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得成就尤其突出。当时曾经长期采用19年7闰月的方法作为历法来计算阴历。他将之改为每391年中有144个闰年,使之更为精确。祖冲之还在历法上第一个应用了岁差(即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不可能完全回到上一年的冬至点的现象),算出了岁差为45年11个月后退一度(等于60分),并在他所编的《大明历》中加以应用。这是天文史上的一个创举。他还算出了交点月,即月亮连续两次经过黄白交点所需的时间是 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 27.21222日极为相似,为准确地推算出日月食发生的时间创造了条件。但《大明历》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直到他死后10年在他儿子祖暅再三推荐下,新历法才在510年被正式采用。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在数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以22/7和355/113作为分数表示圆周率的疏率和密率。其中,密率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欧洲人奥托和安托尼兹直到1573年才先后求出这个数值。因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主张称密率为“祖率”。 此外,祖冲之在其他科学领域也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从曾经仿制成功一辆“指南车”,研制了用水力冲击的“水锥磨”,还制成了“千里船”,经过试验,日行百余里;他还懂音乐。 祖冲之把数学上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名叫《缀术》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可惜早已失传。 (来自网上资源)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介绍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第一位: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 数学的开创人!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 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 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 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 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 的中都做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 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就是为了纪念和学习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

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 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他对整体微分几 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 发展。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 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 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40、50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第四位:陈景润 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陈景润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迄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盘点我国古今伟大的数学家

盘点我国古今伟大的数学家 1、祖冲之,字文远[公元429-500年] 祖籍范阳郡道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北]人。他生活在南北朝时代,出身于天文、历算世家,是刘宋王朝奉朝请祖朔之的儿子。他历任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娄县令、竭者仆射、长水校尉等职。 祖日桓,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无可考。 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术》及刘徽注。在天文历法方面,祖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把岁差引进历法。后经其子祖日桓向梁武帝两次提出修改历法,说可以纠正何承天元嘉历法的疏远,政府终于公元510年起,用大明历法推算历书。 祖冲之父子的数学成就十分丰富,《缀术》是他们的代表作,唐初被列入《算经十书》之一,可惜,现在已失传。在其它的著作中,我们可知他们的数学成就有圆周率、球体积和开带从立方等三个方面。祖之提出了3.1415926<π<3.1415927,更得出了圆周率的密率——355/113[现称祖率]比西方早1000年。祖日桓亦解决了魏晋时期刘徽未解决的问题——计算球体的体积,其中运用到「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原理[现称刘祖原理或祖日桓原理]该原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cavalieri 公元1598-1647年]发现,比祖日桓晚一千一百多年。

祖冲之亦曾造指南车、欹器、千里船、水碓磨等机械,经过试验都有成效。 2、张衡[公元78-139年] 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人。历任郎中、太史令、尚书郎。富文采、善机巧、尤精天文历算。创制水运浑象和地动仪,着有《灵宪》、《算罔论》等。在他的《灵宪》中取用π=730/232[3.1466],又在他的球体积公式中取用π= [3.162],又曾应用重差术于他的宇宙模型之中。 3、刘徽[约公元3世纪] 刘徽注《九章算术》,同时又撰有《重差》一卷,《重差》后来印成单行本改称为《海岛算经》,在注文中,刘徽用语言来讲清道理,用图形来解释问题[析理以辞,解体用图]。他不是只停留在对《九章》的注释上,而是更上一层楼,在注释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创造性见解,例如为阐述几何命题,证明几何定理,创造了「以盈补虚法」,更为计算圆周率提出了「割圆术」:刘徽从最简单的正六边形开始,由正192边形的面积得到π=151/50或3.14。不过他更进一步算出3.14 <π<3.14 ,后来在另一个地方,刘徽用他的方法,继续演算到3072边形,并且得到他的最佳值——一个相当于3.14159的数。 「割圆术」是我国数学史上首次将极限概念用于近似计算。此外,刘徽的「齐同术」和「方程新术」等,是对《九章算术》方法的进一步阐述与补充。在注释《九章》的同时,刘徽深感有创立新的测量方法的必要,于是提出了重差术,撰《重差》一卷。

庞加莱猜想浅谈

庞加莱猜想浅谈 庞加莱猜想,故名思意,最早是由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这是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数学方面七大千禧年难题之一。2006年确认由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俄语:ГригорийЯковлевичПерельман,1966年6月13日出生)完成了最终证明,他也因此在同年获得菲尔兹奖,但可以,佩雷尔曼在颁奖典礼上并未现身领奖。 猜想是庞加莱在1904年发表的一组论文中提出,猜想本身并不复杂: 任一单连通的、封闭的三维流形与三维球面同胚。 解释来说就是:每一个没有破洞的封闭三维物体,都拓扑等价于三维的球面。粗浅的比喻以下,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不离开表面而又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防真轮胎面不是。 该猜想是一个属于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具有基本意义的命题,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及其带来的后果将会加深数学家对流形性质的认识,甚至会对人们用数学语言描述宇宙空间产生影响。 对于猜想的破解,前后经历了近100年的时间: 20世纪 这个问题曾经被搁置了很长时间,直到1930年怀特海(J. H. C. Whitehead)首先宣布已经证明然而又收回,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怀特海提出了一些有趣的三流形实例,其原型现在称为怀特海流形。 1950和1960年代,又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包括R·H·宾(R. H. Bing)、沃夫冈·哈肯(Wolfgang Haken)、爱德华·摩斯(Edwin E. Moise)和Christos Papakyriakopoulos声称得到了证明,但最终都发现证明存在致命缺陷。1961年,美国数学家史提芬·斯梅尔采用十分巧妙的方法绕过三、四维的困难情况,证明了五维以上的庞加莱猜想。这段时间对于低维拓扑的发展非常重要。这个猜想逐渐以证明极难而知名,但是证明此猜想的工作增进了对三流形的理解。1981年美国数学家麦克·傅利曼(Michael Freedman)证明了四维猜想,至此广义庞加莱猜想得到了证明。 1982年,理查德·哈密顿引入了“瑞奇流”的概念,并以此证明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庞加莱猜想。在此后的几年中,他进一步地发展了此方法,后来被佩雷尔曼的证明所使用。 21世纪 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7月之间,俄罗斯的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在https://www.doczj.com/doc/751899542.html,发表了三篇论文预印本,并声称证明了几何化猜想。 在佩雷尔曼之后,先后有3组研究者发表论文补全佩雷尔曼给出的证明中缺少的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 (2)

中国著名当代数学家介绍 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 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荣获1983/1984年度Wolf 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 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第二套洛克讲座讲演,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美国洛克斐勒大学教授,主持逻辑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国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兼任中国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初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美籍华

奥赛学习心得体会

奥赛学习心得体会 苗玉莲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我感觉在以前的工作过程中,自己进入了一个不能自拔旳瓶颈中,虽然工作勤勤恳恳,但教学成绩一直很差,每天心情很是纠结,工作的激情越来越低。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责任,我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数学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点我一直觉得很迷茫,于凤军老师的一句话对我启示很大:“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学生是不是喜欢数学上”。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我的职业,能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己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在发展自己中服务社会。教师是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智慧。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更高效益。 通过培训,我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主要表现为以语言为中介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要有角色的转化——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有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我从事教育工作才有五年多,是一位有冲劲但没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教师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自己为薄力量。 在这次学习中名师们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这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利用课余时间常翻翻高等数学,数学分析,数论的大学教材,研究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及应试策略。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重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单的说,就是有选择性

研究性学习内容

1.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 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的中都作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 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位传奇数学家,一生最高文凭是初中,早年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后,闻知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粱园随好,非久居之处"呼吁在国外的科学家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跟他同时代在闻讯回国的科学家,许多都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 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导弹做出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创立了原子弹,氢弹等; 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 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2.陈省身----微分几何之父 陈省身,汉族,美籍华人,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成员(1983年), 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年), 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年), 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9年)。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 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道“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3.中国现代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浙江平阳人,出生于1902年9月,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从小的时候起,苏步青就立下大志。中学毕业后赴日本深造。先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后转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27年毕业之后进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们国家南北朝的一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是河北涞源人,最大的成就就是计算了圆周率。 在秦汉之前,径一周三就是那会儿的圆周率,但是误差非常地大,后来发现圆周率应该是径一周三而有余,但是余数大小无法确定,后来,刘徽发明了割圆术,求出了圆周率是3.14,而且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圆内切的正多边形边数越多的话,圆周率就会越来越准确。 祖冲之究竟是根据什么方法得出的圆周率,现在没有办法进行考证,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非常有毅力,很聪慧的人。 祖冲之实事求是,亲自检验历法,在他33岁的时候编制了《大明历》,由此就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

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