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杂交育种

马铃薯杂交育种

马铃薯杂交育种
马铃薯杂交育种

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初探

B080413

王美通过对现有品种资源、材料的合理选配.利用温室设备.采用杂交育种技术,获得杂交种子,旨在选育出适宜当地生态条件下栽培早熟的马铃薯新品种.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1 设备

日光温室,室内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温室的保温遮阴性能好。此外还有杂交用的小镊子、棉球棒、标签。

1.2 材料

可供使用的早熟和晚熟品种如下

晚熟品种(22个):宁薯4号、宁薯 8号、宁薯9号、陇薯 3 号、陇薯4号、陇薯5号、陇薯6号、1.9810—18、LO03l一17、渭薯3 号、新大坪、青薯2号、青薯 3号、青薯4号、青薯5号、青薯6 号、青薯168、晋薯7号、晋90—7—23、坝90—2—10、鄂95P3—3、中蔬36号中大1号】

早熟品种(14个):宁薯lO号、06X—l、90中大1号D—T、底两瑞、大西洋、荷兰7号、克新1号、克新3号、克新12号、玲田几九、紫花白、布尔班克、L9901—10、LK99。

我们选择晚熟品种:中大1号陇薯6号。早熟品种:LK99。

二.杂交组合的确定

因为LK99性状是果个大,不抗病,早熟。中蔬36是果个小,抗病,晚熟。陇薯6号果个小,不抗病,晚熟。所以要得到早熟的马铃薯,应当用晚熟的中蔬36和陇薯6号杂交得到的后代与早熟的LK99杂交得到果个大,不抗病,早熟的马铃薯!

3.确定杂交方式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确定杂交方式,选择复合杂交

(AxB)xC的组合方式

中蔬36 X陇薯6号———D(果小,抗病,晚熟)

D x LK99———F(果大,抗病,早熟)

三.确定杂交组合的杂交花朵数

根据这种杂交方式便可得到后代性状为果个大抗病早熟的植株。注:D是中蔬36 X陇薯6号的杂交后代

四.杂交圃设计

1.杂交圃的准备杂交圃应选在远离其他马铃薯种植地的地块,该地块在最近3年内应没有种植过其他茄科作物,没有种植带病马铃薯的历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杂交圃内添加增光设施,使杂交期间光照时数增加到16}l/d。

所有亲本于4月 l5日至5月5日每隔 lOd人丁挖穴点播 (4月15 H播种晚熟品种、、5月5日播种早熟品种) 每个品种播一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8mxO.9m= 2.5m ,行距45c113,株距4ocIll,每行种7株,共 14株,分别在7月至8月份进行杂交

2.杂交圃的栽培管理

水肥管理

马铃薯的开花结实情况与杂交圃的水、肥条件密切相关,缺水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将导致植株落花落蕾.马铃薯杂交所需的最佳空气

湿度是80%~90%,低于65%杂交不易成。因而在整杂交期间应小水勤灌,保持杂交圃的空气湿度。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是一次性施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保肥、保水性差,使植株在生长旺季乃至生育后期脱肥,落果『5J。因此杂交圃在施用底肥以后,在整个生长期间应施适量氮肥,促进植株的地上部分生长,抑制块茎的形成。马铃薯的开花期正是块茎的膨大期,两者对养分吸收的竞争激烈,在开花授粉期间摘除正在膨大的块茎和匍匐茎可使养分集中到地上部分,有效促进植株开花结实。

光温调控

栽培马铃薯多为长日照植物,在光照充足、日照时问长的条件下,能够促进花蕾分化与形成,尤其对开花少的早熟品种尤为明显。光照不足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开花和结实。马铃薯杂交圃通过增加光照时间的方式可以促进植株开花,对早熟品种更为有效。光照时间增加到16Il/d为宜在马铃薯生长期间高温超过25℃时。不但影响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花粉孕性降低,而且花蕾早期脱落,开花少,花期短,影响杂交。马铃薯开花杂交时期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适宜杂交温度为18~20℃。如果高于23℃杂交不易成功,高于26cc花粉粒在柱头上死亡f4]。因此杂交期间温度控制在18 23℃为宜

.五.马铃薯杂交技术规程

1 母本的选择马铃薯的优良性状是母本性状递传给子代的能力大于父本.所以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性状表现好的品种植株作母本较好

2花粉收集和保存在授粉前一天,采集父本当日开放的新鲜花朵,把花药取下放于硫酸纸上晾干,第二天用筛子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用药用空心胶囊收集花粉,直接用于杂交授粉或保存备用。保存的花粉收集到空心胶囊中.置于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在一周内使用的花粉于4℃条件下保存,需长期保存的花粉于一20℃条件下保存。用一200C条件下保存的花粉杂交.应提前取出放于4℃条件下12h,再在室温放置 1h后使用。

3疏花为了保证养分集中供给所选的花朵.下午5:oo~ 6:00时在所选的母本材料中.选择花器健全的花序再从中选 1 3朵花.作为杂交的母本材料(其余的

花朵去掉)。

4 隔离去雄为了防止自交果产生.在尚未开放的母本花朵中用镊子小心地将雄蕊去掉,挂上标签,标明去雄日期及母本名称

5检雌当柱头为浅绿色、有光泽、用手指触有黏性时.说明雌蕊成熟即可杂交..6父本的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作父本.并挂牌标记

7收集花粉上午8:0O~l0:00时在标记的父本材料中。

六.指定试验结果表明.把握关键时期和采用正确的杂交技术是提高座果率的主要措施

1.把握关键时期

在本地适合杂交的最好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因为花粉的发育与温、湿度密不可分.由于此时外界温度为20~ 25℃.湿度可以在室内人为控制在70%~85%而马铃薯开花和花粉发育的温、湿度上E好存此时满足.所以大大提高了花粉的成熟度.从而提高杂交座果率

2.杂交亲本的准备

杂交亲本使用马铃薯脱毒原种或脱毒试管苗,脱毒原种选用刚过休眠期、生理状态良好的健康种薯;使用试管苗则应在种薯播种

前2Od种植,以使杂交亲本花期相遇【”。对于已知开花期的亲本.调节需配制杂交组合两亲本的播种时间,使其花期相遇:对于未知开花期的亲本,父本在母本播种期间分阶段播种,使两亲本花期相遇。如:母本播种时间:l5日,父本播种时间:1、15、 30日,母本和父本的播种数量比例为:母本:父本=5:l。

3播种及田间管理

1 播种亲本材料母本采用双行起垄播种.株行距0.2m×0.5m,垄间距为1m;父本采用单行播种,株行距0.2m×0.9m。父本在离母本50m的距离播种以

冬春深耕及喷施除草剂等方法进行防治。对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一定要注意其种类、药性和使用方法。尽量避免使用残留量高、易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的

药剂。

适当晚收

在力争早播的前提下,再适当晚收获,是增加产量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果穗苞叶变黄收获与苞叶干枯收获,后者比前者千粒重增加 15%~2O%,每公顷可增产75O~15o0kg。因此,在不影响正常种麦的前提下,玉米要尽量晚收,以增加产量。

马铃薯施肥技术

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 一、马铃薯平衡施肥的基本原理 1、马铃薯的需肥特点:研究资料表明,马铃薯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2:1:4。可见,马铃薯对钾的需要量最大,对磷的需要量最小。其实,对氮、钾的需要量大,对磷的需要量少是绝大多数农作物的共同特点。 2、土壤的供肥特征:①广东属南方酸性土壤,其酸碱度(PH值)多在5.0-6.5之间,磷的有效性本来就较高。②根据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的调查资料表明,广东的土壤主要特征是有效磷含量“相当丰富”而钙、镁则“普遍缺乏”。 3 、肥料的理化特性:①氮肥、钾肥易挥发、流失,而施入土壤中的磷会很快被土壤吸附固定,移动性差。②磷肥的当年利用率一般只有15%左右,其余的磷多数被土壤吸附后,存留在土壤中,供下季或次年作物吸收利用。 二、习惯施肥方法及弊端 1、大量施用三个15(氮15磷15钾15)的复合肥 根据广东土壤的现状,不需要施用太多的磷肥,就可以满足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对磷的需求。施用三个15的复合肥,不仅会增加农户在肥料上的不必要投入,而且对马铃薯的品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磷素主要功能是增强作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太旺盛,物质积累相应减少,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也就会随之降低。 2、中、微量元素施用量不足 有些地方往往只注重氮磷钾而忽视了作物生长所必需的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导致缺素症的发生.有的还把缺素症误当作病害防治.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用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做基肥 一些农户在为马铃薯施肥时,用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做基肥。其实这些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对马铃薯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一是这些畜禽粪便施入土壤后,发酵所产生的高温易引起烧根烧芽,二是容易滋生蛆类等地下害虫,三是畜禽粪便内含有大量有害病菌,长期施用会导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引起病害大爆发。 三、建议施肥方案 方案结合马铃薯的需肥特点、南方土壤的供肥特性以及肥料的理化性质,以既可以满足马铃薯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又不致造成肥料中有效养分的浪费为基本原则,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基肥: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马铃薯制种的技术方法

马铃薯制种的技术方法 中国种植技术网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18848435.html, 发布时间:2012-6-7 11:13:27 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的作物,通常利用块茎作种,多种病害极易通过块茎世代传递和扩大危害,而且马铃薯种薯用量大,繁殖系数低,运输和贮藏要求高。因此,马铃薯种薯繁育工作一定要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同时入手。在提“质”方面,主要是降低品种退化速度,保持品种特性;在提高“量”方面,主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倍繁殖,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利用。 提高马铃薯种薯繁育质量的方法 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的主要方法,除了加大抗病品种选育研究、用种子生产实生种薯等途径外,重点应搞好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混杂和感染病毒病或其他病害,以保证纯度和质量,确保种薯健康无病毒。 选优留种法 去杂去劣留种该方法经常应用在退化现象轻微的留种田。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中一般要进行3次去劣去杂。第一次是在出苗后15天将卷叶、皱缩花叶、矮生、束顶等病株拔除。这次病株拔除是至关重要的,因该阶段幼苗最易感病,早拔除病株可以早消灭毒源,防止扩大浸染。第二次是在花期拔除退化株或病株以及花色、株型与栽培品种有显著差异的杂株。第三次是在收获前将矮小株或已经枯死的病株拔除,并在收获后将畸形薯及发生病害的薯去除,将那些具有原品种典型性状的种薯妥善处理后保存入窖。 单株混合留种该方法主要通过在花期对那些生长发育良好且表现原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在生育期内复查2~3次,一旦发现已标记植株患病或有其他异常,应立即清除。在收获前认真复查一次,把生长发育良好的标记种薯统一采收,将具有原品种典型性状的块茎收集在一起,作为种薯供下年使用。 株系选种第一年进行单株选择,其方法与前述的单株混选相同。将收获的单株块茎分别装袋贮藏。第二年进行株系比较,连续进行2~3代比较。每个入选单株块茎种10~20株,形成一个株系(最好用整薯播种)。生育期间经常观察,淘汰感病株系,选择高产、生长整齐一致、无“退化”症状的株系作为下一代的入选优良株系。第三年或第四年将选得的优良株系块茎扩繁后作种薯。 夏播留种法 该方法为单季栽培地区常用的留种方式之一。这些地区马铃薯播种一般集中在4月底或5月初,而蚜虫作为马铃薯间传毒的主要害虫,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大量繁殖迁飞,导致马铃薯病毒病严重,种薯质量低。若把种薯的播种时间推迟到6月底至7月中旬,出苗后蚜虫已大量减少,而8月雨水较多即使有少数有翅蚜虫,在多雨季节也不易迁飞,传毒机会减少,因而可有效避开蚜虫传毒高峰期,提高种薯质量。 实生种薯生产 用种子生产的实生薯,一般在种植3年后增产优势即表现不明显。为保持实生薯持续的增产能力,需在连续种植3年后重新开展育苗工作,及时更换实生薯。主要方法是用实生苗生产的实生薯建立留种田,通过留种田生产的种子为大田生产提供种薯。

马铃薯各生育期需水情况

马铃薯各生育期需水情况 一、马铃薯生长发育时期及特点 1、发芽期:种薯播种至幼芽出土。此期以根系及芽生长为中心,持续时间与土温有关,当土温达8-9℃时需35-40天,13-15℃时需25-30天,16-18℃时需20-21天。此期是构成壮苗的基础。 2、幼苗期:出苗至孕蕾。此期以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为中心,历时约10-15天。此期是根系吸收能力及块茎形成多少的基础。 3、块茎形成期:从孕蕾至开花初,历时约20-30天。此期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 4、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此期是决定块茎产量和大、中薯率的关键时期。 5、淀粉积累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萎。此期是以淀粉积累为中心,淀粉积累可一直继续到叶片全部枯死以前。 二、需水规律 马铃薯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不同,苗期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15%,块茎形成期20-30%,块茎增长期50%以上,淀粉积累期10%左右。从马铃薯需水规律及当地气候来看,需要关注的是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 三、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一)马铃薯各生育期灌水要求 1、发芽期不灌水。 2、幼苗期在4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 3、块茎形成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该期严重缺水的标志是花蕾早期脱落、植株生长缓慢、叶色浓绿、叶片变厚等。

4、块茎增长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如早熟品种在初花、盛花及终花阶段,晚熟品种在盛花、终花及花后1周内,应根据降雨情况来决定灌溉措施。勿灌水过多,以免引起茎叶徒长。 5、淀粉积累期,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 6、成熟收获期不灌水。收获前15天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便于贮运。 (二)灌溉决策 根据土壤田间持水量决定灌溉,土壤持水量低于各时期适宜最大持水量5%时,就应立即进行灌水。每次灌水量达到适宜持水量指标或地表干土层湿透与下部湿土层相接即可。 当无测水条件时,可根据植株的生育表现决策,当中午叶片开始表现萎蔫症状时进行灌水。也可用简易测定法决策,在干墒、灰墒、黄墒时灌水,在褐墒、黑墒时不灌水(手握土干燥、无凉意则是干墒,手握土稍感凉意则是灰墒,手握土明显感到湿润则是黄墒,手握土成团、手有湿痕则是褐墒,手握土可挤出水痕则是黑墒)。 (三)灌溉方法 灌水要匀、用水要省、进度要快。目前,灌溉效果较好的节水灌溉方法是喷灌和滴灌。喷灌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但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滴灌节水效果最好,主要使根系层湿润,可减少马铃薯冠层的湿度,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机会,节省人力。 (四)注意事项 灌水时,除根据需水规律和生育特点外,对土壤类型、降雨量和雨量分配时期等应进行综合考虑,正确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2018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中国的马铃薯栽培可能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早由欧美传教士从南北两条路线传人,一条是从海路传人京津和华北地区,另一条是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至台湾、后经福建传人大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1年栽培面积为471.88万hm2.总产量645.4亿kg,单产每hm213.7kg。马铃薯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根据各地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及分布,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划分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中原及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4个。其中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作垂直分布区是主产区。在中国的各省(区)中,常年栽培面积在40万hm2以上的有内蒙古、贵州、和甘肃,30万hmz以上的有重庆、黑龙江、陕西、四川和云南。由于缺乏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在消费中,鲜食占总产量的50%以上,淀粉等初加工占15%左右,出口及饲料占14%,种薯占10%,损耗1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尤其在加入WTO后,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出口创汇产品,日见重要,播种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60多年中共育成了170多个品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忽略品质育种,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出口创汇和机械化操作的需要。因此,重视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加强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研究,选育鲜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淀粉加工用等专用型品种的是现阶段中国马铃薯育种的主要目标。 1 中国马铃薯育种进程 1.1早期的引种选育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经历了引种到育种的过程。1934--1936年,管家骥教授搜集整理了全国马铃薯的地方品种,并从英国和美国引进14 个品种,选出了Katahdin、Chippewa、Warba和Golden等4个优良品种在江苏、陕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这时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6万hm"。1941-1942年间姜诚贯先生在贵州研究了天然授粉和人工杂交技术。1939- 1940年杨鸿祖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从美国、前苏联引进了马铃薯自交种子、杂交组合和野生种,在四川开展了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工作。1942年美国T.P.Dyksira博士因邀来华协助马铃薯改良,带来了52个品种,并从中选出了Houma、Sebago、Red Warba和Chippewa等4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从1936 - 1945年,中国搜集了800多份地方材料,先后5次从英、美、苏等国引种74个品种(系),杂交种子62个组合,自交种子45份,野生种16个,先后鉴定出Triumph、Katahdin等6个品种在各地推广。1947年杨鸿祖从美国育种学家F.J.Stevenson引进了35个杂交组合,选育出巫峡、多子白等马铃薯品种,50年代曾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Sebago、 Houma、Red Warba和ChippewaO

2018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1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 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与遗传学研究的基础。马铃薯种质资源丰富, 包含众多野生种和栽培种, 而且种 质资源的分类一直在不断变化。SPOONER等[7]在总结可以用于野生种种别界限和相互关系鉴别的形态学、分子水平、种间杂交障碍和野外观察的大量数据之后, 提出马铃薯分为107个野生种和4个栽培种, 这相 对于HAWKES[8]提出的划分为228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种的分类学说发生了明显变化。 1.1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技术 世界范围内, 目前保存了大约30大类共65 0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9]。世界上主要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机构是:国际马铃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 CIP)、荷兰遗传资源中心(The Centre for Genetic Resources, the Netherlands, CGN)、英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库(Commonwealth Potato Collection, CPC)、德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库(The IPK Potato collections at Gross Luesewitz, GLKS)、俄罗斯瓦维洛夫植物栽培科学研究所(The Vavilov Institute of Plant Industry, VIR)、美国马铃薯基因库(National Research Support Project-6, NRSP-6), 除此之外, 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都建立有马铃薯种质资源库。据估计, 中国目前保存有5 000余份种质资源, 以国内外育成品种和品系为主, 野生种资源偏少。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有多种方式, 总体上来讲, 野生种通常以实生种子进行保存, 栽培品种(系)通常以试管苗或者田间种植的方式保存。试管苗保存技术形成于1973年[10], 由于比田间保存高效和安全, 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形式, 其主要是利用低温(6— 8℃)和山梨醇作为渗透调节剂来抑制植物生长, 达到2年左右时间不用扩繁而较长时间保存资源的目的, 这种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马铃薯种质资源库采用的通用技术。然而, 试管苗保存存在耗时、高成本和因频繁更新扩繁易导致污染而造成资源丢失等诸多问题。冷冻保存技术以其低成本和长期保存的优点, 逐渐开始被种质资源管理者所接受。冷冻保存是将植物以超低温(-196℃)状态长期保存在液氮中, 理论上不需要定时更新保存[9]。冷冻保存最主要的问题是要避免外植体冷却过程中细胞内结冰, 该项技术一直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11, 12]。目前GLKS和CIP已经采用冷冻保存技术进行马铃薯资源的保存:GLKS采用液滴冻结技术(droplet freezing technique)保存了1 341份欧洲马铃薯品种资源; CIP对197份安第斯地方品种进行了冷冻保存, 但其茎段成活率和再生率都比较低。近年来, 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的可靠性和效率, 研究者尝试将应用于香蕉资源的冷冻保存技术进行马铃薯资源保存, 结果表明, 相对于CIP和GLKS的冷冻保存技术, 该方法的成活 率和再生率都比较高, 而且不同基因型的保存效果比较一致, 可用于马铃薯资源长期保存[9]。 1.2 种质资源的评价 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主要可以分为形态学指标评价和分子水平评价。形态学指标是植物分类和品种鉴别的传统方法。在马铃薯分类学上, 常涉及的茎、叶和花等形态学指标多达53个[13]。在马铃薯品种鉴别上, 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UPOV)发布的DUS测试指南, 其涉及的形态学相关性状指标为42个, 但不同国家根据具体情况对测试指南进行了修改, 例如中国测试的指标是41个, 英国测试的指标是37个, 而印度测试的指标是45个。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种质资源的分子水平评价技术逐渐成熟, 其可以快速地进行操作和分析, 又可以避免由于环境变化造成的形态学指标上的变化[14]。分子水平评价主要包括应用蛋白质、分子标记和DNA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具体包括同工酶电泳、限制性酶切位点拷贝数变化(RFLP和AFLP)、基因组和质体DNA微卫星标记(SSR)、

马铃薯遗传转化方法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 Steve Millam 摘要:马铃薯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农作物,其块茎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物,产量很高。马铃薯之所以成为大量研究的焦点,是因为它既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又能作为所关注的化合物的潜在重要来源。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用于马铃薯上,并以此来引进基础且实用的新奇目标特征。本文描述了一个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与平常的转化相比,其转化效率可超过40%。基于核酸印迹法的平均值计算,证实了每个外植体切片在转基因上的独立性。将节间切片与农杆菌一起培养,然后在卡那霉素的筛选下,经历一个双阶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出芽系统。用这种描述的方法可以获得很高的幼芽再生率,而且经过2次继代培养后,离体茎段从伤口末端生根,保证有95%的外植体被转化。这种转基因状态可以通过分子分析来证实。马铃薯的块茎生长也促使了大范围的进一步的研究。 1.介绍 马铃薯是最早用于遗传转化的植物之一。Ooms等人在1986年用农杆菌浸染马铃薯Desiree品种的组织并使组织再生,这成为马铃薯转化的直接证据。转基因品种Desiree和Bintje所用的农杆菌由Stiekma等人提供。de Block报道了一种以叶圆片作为靶组织,且与基因型无关的转基因方法。Visser等人以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提出了包括再生和转化在内的两步法,并作为目前众多已使用的实验方案的基础。各种马铃薯组织相对容易的根系再生也支持了这些已经报道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 目前许多正在使用的实验方案都报道了一个两步再生法,及先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再进行根系再生。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通常会尽可能避免马铃薯体细胞突变。第一步通常是加入1-5mg/L的玉米素(zeatin)或者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并结合低浓度的生长素(通常是的萘乙酸(NAA)或者吲哚乙酸(IAA)),以此促进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第二步,将玉米素浓度降低20%,将生长素浓度降低10倍,同时加入赤霉素来刺激根系再生。每个外植体的再生速率都很高,经过4-6周可生出第一批根,培养10-12周后可每个外植体都会长出至少10条根。以卡那霉素(kanamycin)或者潮霉素(hygromycin)作为筛选标记可以很容易地用肉眼进行分析,然后切除可能与转化无关的根。那些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苗将会很明显从茎的切口处长出根,而那些非转基因的苗将不会生根或者从不定位点生根。使用不同的栽培品种或者组织,其转化效率也不同。但是根据重复实验的记录显示,从最初的外植体到确定的转基因单株的比率在40%到100%之间。

马铃薯的快速繁殖的研究

目录 一立题依据---------------------------------------2 二主要研究内容-----------------------------------2 三技术路线---------------------------------------5 四要达到的技术或经济指标-------------------------6 五经济效益分析-----------------------------------9 六研究进度--------------------------------------10 七风险分析--------------------------------------10 八项目组成员------------------------------------11

一立题依据 (1)马铃薯是高度杂合的,因此它们的种子后代不可能与原种完全相同。只有由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遗传上才能与其亲本植物完全相同,从而使品种的特性代代相传。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称为植物离体无性繁殖。马铃薯试管苗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自养的程度大于异养。相反,在高浓度的糖类存在的情况下,以及在无光照的限制条件下,马铃薯向着诱导生成试管薯的过程。这样生长出来的试管薯称之为原种种薯。 (2)短枝发生型是指外植体携带的带叶茎段,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萌发,形成完整植株,再将其剪成带叶茎段,继代再成苗的繁殖方法。该方法与田间枝条的扦插繁殖方法类似,故又称为微型扦插。能一次成苗,遗传性状稳定,培养过程简单,移栽成活率高。许多花卉、葡萄、马铃薯等试管苗的繁殖常用此方法。 (3)在黑暗环境的诱导下,马铃薯试管苗可以在试管薯诱导培养基中结出种薯,且悬于茎秆上。马铃薯试管薯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高倍扩繁脱毒试苗,进而诱导试管苗所形成的块茎。试管薯具有无病原、体积小、贮藏运输方便、能工厂化周年生产,从而为马铃薯优良种质的保全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二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作为植物营养繁殖的一个新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正日益普及。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

马铃薯杂交育种

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初探 B080413 王美通过对现有品种资源、材料的合理选配.利用温室设备.采用杂交育种技术,获得杂交种子,旨在选育出适宜当地生态条件下栽培早熟的马铃薯新品种.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

1.1 设备 日光温室,室内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温室的保温遮阴性能好。此外还有杂交用的小镊子、棉球棒、标签。 1.2 材料 可供使用的早熟和晚熟品种如下 晚熟品种(22个):宁薯4号、宁薯 8号、宁薯9号、陇薯 3 号、陇薯4号、陇薯5号、陇薯6号、1.9810—18、LO03l一17、渭薯3 号、新大坪、青薯2号、青薯 3号、青薯4号、青薯5号、青薯6 号、青薯168、晋薯7号、晋90—7—23、坝90—2—10、鄂95P3—3、中蔬36号中大1号】 早熟品种(14个):宁薯lO号、06X—l、90中大1号D—T、底两瑞、大西洋、荷兰7号、克新1号、克新3号、克新12号、玲田几九、紫花白、布尔班克、L9901—10、LK99。 我们选择晚熟品种:中大1号陇薯6号。早熟品种:LK99。 二.杂交组合的确定 因为LK99性状是果个大,不抗病,早熟。中蔬36是果个小,抗病,晚熟。陇薯6号果个小,不抗病,晚熟。所以要得到早熟的马铃薯,应当用晚熟的中蔬36和陇薯6号杂交得到的后代与早熟的LK99杂交得到果个大,不抗病,早熟的马铃薯! 3.确定杂交方式 根据确定的杂交组合,确定杂交方式,选择复合杂交 (AxB)xC的组合方式 中蔬36 X陇薯6号———D(果小,抗病,晚熟) D x LK99———F(果大,抗病,早熟) 三.确定杂交组合的杂交花朵数 根据这种杂交方式便可得到后代性状为果个大抗病早熟的植株。注:D是中蔬36 X陇薯6号的杂交后代 四.杂交圃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脱除病毒是植物组织培养深入探讨研究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简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述植物脱除病毒的热处理、茎尖培养和抗病毒药剂三种方法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本文以马铃薯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热处理加茎尖组织培养法获得马铃薯脱毒苗的具体技术方法,脱毒率可达100%。同时还对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茎尖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病毒检测,应用前景. 1.脱毒技术及其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是人工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植物,脱除病毒得到无毒苗株,继而在大田快速繁殖的技术。脱毒及离体快繁,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是有效的一个方面。现在植物的脱毒技术有多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三种:热处理法、茎尖培养脱毒法、抗病毒药剂法,将不同的方法相结合起来应用效果更好。 1.1 热处理法 1.1.1 概述 热处理法是利用病毒和寄主植物对高温的忍耐性的差异,使植物的生长速度超过病毒的扩散速度,得到一小部分不含病毒的植物分生组织,然后进行无毒个体培育。 热处理可通过热水浸泡或湿热空气进行。热水浸泡对休眠芽效果较好,湿热空气对活跃生长的茎尖效果较好,既能消除病毒又能使寄主植物有较高的存活机会。热空气处理比较容易进行,把旺盛生长的植物移入到1个热疗室中,在35~40℃下处理一段时间即可,处理时间的长短,可由几分钟到数月不等[3] 。热处理的方法有恒温处理和变温处理,处理的材料可以是植株,也可以是接穗。 1.12原理 热处理脱毒是根据病毒与寄生细胞对高温的忍耐程度不同,选择适当的温度和处理时间,植物组织中的很多病毒被部分地或完全地钝化而可控制其的活动,但很少伤害甚至不伤害寄主组织,从而让植物细胞加快生长,使生长点附近不带病毒,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1.2 茎尖培养脱毒法 1.2.1 概述 茎尖培养脱毒就是采取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取无病毒试管苗,其方法是在解剖镜下,用解剖刀进行迅速准确地茎尖剥离,因为茎尖分生组织基本不带病毒,利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再结合病毒检测,就可以获得无病毒的植株。 茎尖培养脱毒法脱毒率高,脱毒速度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多的原种繁殖材料,但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植物的存活率低。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现在经常是将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来使用。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之所以能够提高脱毒效果,是由于热处理可使植物生长本身所具有的顶端免疫区得以扩大,有利于切取较大的茎尖(1mm左右),从而能够提高培养或嫁接的成活率。 1.2.2 原理 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是植物体内病毒靠维管束系统移动,分生组织中没有维管束存在,病毒只靠胞间连丝移动,速度很慢,难以追上生长活跃的分生组织,所以旺盛生长的根尖、茎尖一般都无病毒或很少有病毒分布。 据研究,植物体内某一部分组织器官不带病毒的原因是:分生组织的细胞生长速度快,病毒在植物体内繁殖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且病毒的传播是靠筛管组织进行转移或通过细胞间连丝传递给其他细胞,因此病毒的传递扩散也受到一定限制,这样便造成植物体的部分组织细胞没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马铃薯-史丹利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马铃薯,又名土豆;它既是粮又是菜,它耐旱、喜冷凉,早春采用大棚双膜栽培技术,能提早上市调节补充蔬菜淡季。 一、营养特性 马铃薯是一种耐肥、喜钾作物,施用钾肥显著增产。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中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据测验,每生产100公斤马铃薯块茎,大约需吸收氮5公斤,磷2公斤,钾10公斤。需钾是氮的二倍,是磷的五倍,合理施肥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氮素能促进茎、叶生长及块茎淀粉、蛋白质的积累。磷素促进植株生育健壮,提高块茎品质和耐贮性,增加淀粉含量和产量。钾素促进马铃薯生长后期的块茎淀粉积累,增进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另外,马铃薯对硼、锌比较敏感,硼有利于薯块膨大,防止龟裂,对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有特殊作用。 马铃薯是对氯较敏感的作物,若氯元素超标,影响淀粉的形成和积累,影响块茎的质量。种马铃薯最好选用硫酸钾型的肥料。 二、施肥技术 ①基肥:马铃薯喜欢气候凉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性土壤。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每亩施用史丹利硫酸钾复合肥(17-17-17)或马铃薯专用肥(17-6-22)40-60公斤,结合耕地深施或起垄包施。种、肥同播要隔离8-10厘米,避免种薯与化肥直接接触,引起烧种。 ②追肥:马铃薯追肥要早。幼苗期追史丹利高氮复合肥(25-15-5、30-5-5),可结合中耕培土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兑水浇施,有利于保苗。播后50天左右,亩追史丹利高氮高钾复合肥(17-6-22、20-5-20)25-30公斤,以促进早结薯,多结薯。 ③叶面肥:马铃薯开花后,一般不再进行根际追肥。特别是不能追施氮肥,如有缺肥症状可进行叶面追肥。若缺氮,叶面亩喷施0.2-0.3%尿素50公斤;若缺磷、钾,叶面亩喷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如缺硼或缺锌,叶面亩喷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50公斤;叶面肥一般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作物生产实践》课程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5级 学号:222015326052011 姓名:龚诗杰 指导教师:赵勇 2017年1月1日

目录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1)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1) (一)品种选择 (1) (二)种薯切块 (2) (三)确定播种期 (3) (四)选茬整地与筑垄 (3) (五)播种方法 (3) (六)合理密植 (4) (七)田间管理 (4) (八)肥水管理 (5) (九)病虫害防治 (5) (十)适时收获 (6) (十一)收获方法 (6) 三、参考文献 (7)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一是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观念。 二是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要理解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善于分析和归纳。在推广异地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时,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应用。 三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为生产服务。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本区马铃薯生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作型与栽培制度的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地少人多,为一年一熟的一作区,要求中晚熟,生产潜力大,休眠期长,耐贮藏的品种。 2、适于二季作的地区,要求品种具有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早熟或早中熟、块茎膨大快,抗霜冻等特点。 3、在中海拔以下的山区,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连作套种,如春马铃薯与水稻、夏玉米或甘薯等连作,对马铃薯的品种要求是早熟或早中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整地播种。 无论是哪类品种,都应具有高产、食用品质好、商品率高、耐贮性强,高抗隐疫病,青桔病等病害及抗耐主要病毒等特性,癌肿病区还应具抗癌性强的品种。 30年来米拉(Mira)品种一直是西南山区的主裁品种,栽培面积已达千万亩左右,因其具有高抗晚疫病、癌肿病、耐病毒、耐贮藏,食味好等特点,深受欢迎,但因晚熟、植株高大,故不适于间套作,亦不适于二季栽培。此外,本区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些品种还有不加(Epoka)、阿奎拉(AqLlila)、新芋4号等,新育成的品种如川芋56、鄂783-l、鄂芋1-号、安薯56等目前正在加速繁殖推广。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当前本区尚缺乏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和质优、早熟、株丛紧凑、植株矮小适于间套作的品种。 费乌瑞它(Favorita)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约60cm左右,茎秆粗壮,茎紫色,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叶绿色,叶缘波状,叶下垂。花冠蓝紫色,花粉多,天然结实率高,块茎结薯集中,并且大而整齐,薯块膨大迅速,长椭圆形,芽眼浅,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休眠期短,较耐贮藏。早熟,生育期60d左右,食味好,适宜鲜食,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免疫;感环腐病,轻感青枯病。退化快。 品质分析:该品种干物质含量17.70%,淀粉含量14%左右,还原糖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含量13.6mg/100g鲜薯,口感好,蒸食品质佳。 产量表现:2002-2013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产量35000kg/hm2,比早大白增产25%左右,商品率85%,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安徽等地一般产量37500kg/hm2,高产可达52500kg/hm2以上。

马铃薯育种

马铃薯脱毒种薯原原种的繁育 摘要:长期以来, 由于病毒感染而导致马铃薯种薯退化, 选育的新品种少, 推广速度慢, 造成产量逐年降低, 已严重影响到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字:脱毒种属,病毒,试管苗 Potato virus-free potato seed breeding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due to a viral infection caused by potato degeneration, breeding of new varieties, promotion is slow, causing yield decreased year by year,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people's living level in mountainous area. Use of virus-free seed potato potato degeneration is solved, 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increase production. Keywords: poisonous species, viruses, plantlets in vitro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 它具有高产、适应性强、生育期短、作务简单等优点是调剂蔬菜淡季供应和我市西南地区农民的主导产业。在马铃薯生产中, 一个优良品种往往在开始种植时表现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 但种过几年后,薯块变小、品质变劣, 叶片呈花叶, 卷叶或皱缩植株畸形、茎杆细弱、产量逐年下降、品种种性出现退化。发病率逐年上升,2 至3 年内就可达到百分百, 一般亩减产百分30至百分50, 严重的可减产( 名以上。致使不少地方, 需年年调种或更换品种。长期以来, 由于病毒感染而导致马铃薯种薯退化, 选育的新品种少, 推广速度慢, 造成产量逐年降低, 已严重影响到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 要解决这 一问题, 必须选用优良品种, 建立健全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生产实践证明, 脱毒马铃薯的产量比未脱毒的产量高30%以上。国外发达的马铃薯生产国, 早已将脱毒技术用在马铃薯生产上, 采取合格证制度来生产健康种薯, 产量显著提高。我省在“七五”期间, 云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在脱毒马铃薯的研究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市“八五”期间, 在这一基础上完成了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工作。马铃薯出现的退化现象主要是栽培的品种感染了各种传染性病毒引起的, 一旦感染了病毒就会在块茎中世代传递日积月累甚至将一个辛苦育成的品种还没来得及大面积推广就退化地不能再种植了。 下面介绍马铃薯病毒的来源,种类,怎样脱毒。 一种薯带毒来源 一是种薯带毒,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其生长、发育、收获、运输、贮藏的一系列过程中, 随时有被病毒侵染的可能, 病毒一旦侵入马铃薯植株, 就可使块茎带毒,带毒种薯能代代相传, 是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二是昆虫介体传毒%蚜 虫、蜡虫、蝗虫等均可传毒, 它们取食带病植株后?包括其它茄科带病植株+。再 取食健康的马铃薯植株, 即可将病毒传到健康株上。蚜虫是病毒的主要传播者, 它繁殖快、易扩散、传播病毒速度快、效率高。三是接触传染。健康植株与感病

马铃薯怎么种

马铃薯怎么种 1.营养特性 马铃薯又称土豆,是粮食作物之一,可作蔬菜食用和加工各种食品。春薯和夏薯吸收的NPK比例很相近,总趋势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农户种植马铃薯,习惯施用较多农家肥,但要优质高产,还要合理增施化肥。在南方土壤缺钾多,应增施钾肥;在北方土壤缺磷多,应增施磷肥,但马铃薯对钾素需求大,也应该重视。试验表明,马铃薯在生产中氮、磷、钾化肥的适宜比例:北方地区N:P2O5:K2O平均为1:0.5:0.5;南方地区平均为1:0.3:0.9。高浓度复合肥用量为60-90千克/亩.薯类对氯较敏感,施用过多的含氯化肥,会影响作物品质。 2.施肥建议 基肥:施总养分≥40%(16-8-16)40-55千克/亩或总养分≥45% (15-10-20)40-55千克/亩。施肥时应有较多的农家肥配合作基肥.在种植时沟施或穴施,深15厘米左右。 追肥:分两次,保苗肥,在齐苗后进行,苗期吸收氮>钾>磷,可选用肥料品种及用量:总养分≥40%(16-8-16)20-30千克/亩;促薯肥,在植株发棵期和结薯期进行,马铃薯需氮的比例减少,而磷、钾的比例逐步提高,接近于氮,肥料可选用总养分≥45%(15-15-15)5-10千克/

亩。追肥施肥方法,第一次宜兑水施于株旁,第二次用条施或穴施,在行间挖深7-10厘米,施肥后即培土,以防肥料流失。 马铃薯俗称土豆,为茄科茄属的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生育期短,但需肥量大,每生产1000kg块茎,大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N)5-6kg,磷(P2O5)1-3kg,钾(K2O)12-13kg,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钾最高,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2.2:1:4.6。为保障马铃薯的优质高产,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针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其需肥规律,提出如下施肥技术: 1、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施好马铃薯专用肥,以基肥为主,早施提苗肥。 2、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施好施足马铃薯专用肥,即在每亩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的基础上,亩施马铃薯专用肥 45-50kg。 3、酌情施用种肥。基肥不足或耕地前来不及施肥时,常于播种时,按每亩施马铃薯专用肥15-20kg,做为种肥。种肥施用主要以沟施或穴施的方式进行,注意肥料不要与种薯直接接触,以免酌伤种薯。 4、看苗巧施追肥。追肥要早要巧,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时,结合中耕培土,用腐熟人粪尿500-700kg加水浇施;第二次在现蕾期,此时马铃薯块茎开始膨大,需肥量增多,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可亩施马铃薯专用肥5-15kg。一般在封垄后可不再追肥。

土豆施肥方案

建议马铃薯施肥方案 现将北方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1、马铃薯需肥规律: 马铃薯对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此外,马铃薯对硼素需求较高。在氮、磷、钾中,缺钾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氮肥,磷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小。偏施氮肥或偏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均较大,尤其偏施氮肥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 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上应注重氮、磷、钾合理施用,体现中氮、低磷、高钾的配比。马铃薯种植土壤以含有机质1.2%~1.6%、碱解氮100~150mg/kg、速效磷40~70mg/kg、速效钾120~160mg/kg、有效硼0.6~1.2mg/kg为宜。 2、施肥标准: 马铃薯属高产薯钾作物,每生产1000kg马铃薯,施氮4.4~5.5kg、五氧化二磷1.8~2.2kg、氧化钾7.9~10.2kg,三者比例为1∶0.4∶2。除氮、磷、钾外,钙、硼、铜、镁等微量元素也是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需,尤其是对钙元素的需要相当于钾的1/4。 3、配方施肥指导原则: 根据我地马铃薯产区土壤营养状况,我地马铃薯施肥须注重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采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补施微肥的策略。在化肥施用上要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适当减少单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 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取样及土样

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同时配施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生产或配制成马铃薯专用配方肥,直接用于马铃薯生产,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必须注意的是,马铃薯属忌氯作物,不能施用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钾、氯化铵及含氯离子的复合肥、复混肥等。 4、施肥方法 马铃薯的各个生育时期,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从发芽到幼苗期,由于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所以吸收养分较少,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由于茎叶大量生长和块茎的迅速形成和膨大,所以吸收养分最多,约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淀粉积累期吸收养分减少,约占全生育期的25%左右。各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情况是苗期需氮较多,中期需钾较多,整个生长期需磷较少。结合马铃薯地上部、地下部生长特点和需肥特性,马铃薯施肥技术应遵循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适当追肥的原则。 4.1重施基肥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结薯为主要产品器官的作物,田间进行追肥很不方便。因此,必须注重基肥和种肥的使用。要求土杂肥全部耕前撒施,商品有机肥、速效化肥、微量元素肥于播种期作为种肥穴施或在种子旁条施。 如底肥不足,在发棵期补施叶面喷施肥。 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基肥以佳禾阳光土豆专用肥为主,增施一定量钾肥。具体施肥量为:在产量3-4吨的地块,施有佳禾阳光土豆专用肥80-150公斤,将土豆专用肥

马铃薯生育期划分

如何计算马铃薯的生长生育期? 马铃薯一生中,大致可分为6个生长发育阶段。 (1)马铃薯发芽期(按茎萌芽至出苗) 块茎发芽至播到地里长出幼苗为发芽期。生长中心是根和芽的生长。此阶段幼苗生长粗壮程度和根系发达与否,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后期生长。 (2)马铃薯幼苗期(出苗至现蕾) 出苗至顶端用内眼看得清花蕾时为幼苗期。约需20一40天,生长中心是发根和长叶。这是植株生长非常迅速,出苗后约2 0天左右,便可看到花蕾,叫做现蕾。与此同时,地下部的甸甸茎顶端停止极性生长,开始膨大成幼小的块茎。 (3)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现蕾至始花) 现蕾15~20天后开始开花,地下茎的顶端相继膨大形成块茎,直径一船在1~3厘米,此阶段称为块茎形成期。此时,植株已由单纯的营养生长期过渡到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物质积累并行的时期。由于养分供不应求,地上茎时生长暂时受到一定的抑制,表现出主茎生长缓慢。如果肥料充足,这种现象约10天左右。否则,时间延续很长,甚至就此停止生长。 (4)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 从始花块茎形成至盛花末期块茎基本停止膨大为块茎增长期。此阶段马铃薯开花、茎叶增长和块茎膨大同时进行,是马铃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全盛时期。其茎叶生长速度、叶面积和茎叶重达到最高峰;块茎增长的速度为块茎形成期的5—9倍,一窝马铃薯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一天可增加20一50克。是决定抉茎大小和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5)马铃薯淀粉积累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黄) 末花期,马铃薯价格行情地上茎叶生长基本停止,基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衰老变黄,开始枯萎,块茎大小基本定型,进入淀粉积累阶段。此阶段以淀粉积累为中心,蛋白质和灰分的积累也同时进行,只有糖分和纤维素相应减少。淀粉积累直至茎叶全部枯死才停止。 (6)马铃薯块茎休眠期(完全成熟或采收) 一般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即使给以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会很快发芽的现象,便叫马铃薯休眠。这是马铃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