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和论述

一、填选题: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规律及其心理活动是研究人的心理学:1.简称心理。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人是指个体心理: 2.。心理特征和理状态、心心理过程、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 3.。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认知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4.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 5.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对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还有情绪与意志也密切相关。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心理特征:6. 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意识的。反应特征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气质: 7.。也是人格的核心。行为方式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性格:8.的心理活动。清晰觉察指能为个体所意识:9.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无意识: 10. 现象。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年1879冯特德

国著名心理学家 11.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构造主义的奠基人

为12.。行为主义的创始人铁欣纳,著名的代

表人物为冯特。斯金纳,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之间的交叉学科。应用与理论、社会与自然教育心理学是

一门介于13.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教师的教

与学生的学中学校情境是研究教育心理学:14.学。的《教育心理学》是最早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桑代克年1903 15.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

本心理规高等教育心理学 16. 律的科学。18.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7.高等教育心

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高等教育的科学

问题; 1) 客观性原则; 1) 大学生学习心理

研究; 2) 发展性原则; 2) 教学心理研究;3)德育心理研究;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 教育性原则。4)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5) 一切研究都应以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为前提,体现了教育性原则。19.是指在自然

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自

然观察法)观察法 20. 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

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实验法 21. 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社会角色)角色 22. 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的主观判断。能力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效能感:23.24.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教学效能感: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主观推测和判断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自我效能感:25.两个成分。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它包括教学反思:26.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的方法:27. )行动研究。4)实际讨论;3)详细描述;2反思日记;1)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教育机智:28.反应,产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灵敏的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题

的能力。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重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的威信:29. 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而产凭借经验: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一般意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30.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行为潜能或行为生的: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学习 31. 个体的经验的过程。种。8加涅的学习有 32.做抽象特征,并对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概念学习:33.出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34.技、知识的学习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冯忠良我国教育心理学家35.。规范的学习和行为能的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的36.:指作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泛化律 37. 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38.强化有阳性强化与阴性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

性强化都能。概率的反应以后发生增加。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9.

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意义学习: 40. 的联系。实质性的和非人为念建立起。它的抽象、引导性材料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先行组织者:41.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42.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4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3. 发现问题; 1) 知识观; 1) 学习观; 2) 明确问题; 2) 提出假设; 3) 学生观。 3)检验假设。 4)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45.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46.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动机:或内部动力。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动机是47.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

状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种欠缺

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需要:48.

49.条件或外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定向行

为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诱因:刺激物。

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期待和学

习需要 50. 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51.为

中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

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 52.介。: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

地解决某一问成就动机53.)成就动机是在人

的就是追求成功,获取成就的动机。(题的愿

望或趋势。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

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成就需要。内在驱动力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的一种,

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是获取成就(高成就者)的目的力求成功者54.的任

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50%而成功概率

为 4) 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55.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 生理的需要; 1) 安全的需要; 2) 强化分为三种: 56. 归属的

需要; 3)

自我强化。 3) 直接强化; 1) 替代性强化;2),来强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强化:57.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58.耶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曲线)U克斯——多德定律(简称倒“ 对其他学习的影响。经验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学习迁移:59.。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60.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普遍迁移61.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官能心理学的系统的迁移理论。它的心理学基础是最早——形式训练说62.: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形式训练说的观点63. 训练价值。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心向)64. 等方面。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敏捷性主要指思维的思维品质65.教材直观分

为:66. 。言语直观和模像直观、实物直观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包含指:正例(肯定例证)67.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产品属性和不包含指:(否定例证)反例68.关键特征的例证。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概括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69.的信息。于辨别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变式:70.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再现(再认或回忆)、保持、识记是通过记忆:71.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是第二个环保持是记忆的第一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识记72.是第三再认或回忆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过程;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73.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记忆的三个阶段:瞬时记忆个组块。5~9

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4.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个体经验是人们获得识记: 75.

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须特殊努力,不用专门方法,自然而然无意识记; 76. 地发生的识记。指具有明确目的,采取一定方法,并需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77.,运用有关的内在联系指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意义识记:78.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79.而进行的识外部联系指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机械识记:记。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艾宾浩斯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80.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件后慢,呈负加速型。81.和回忆后面材料的干扰。识记学习的材料对前面指前摄抵制:82.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后面指倒摄抵制:83.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忆

得牢一84.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的慢、记得差一些。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最前部与最后部的记忆效果较好,是由于仅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的结果。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过度学习;85.150%超过记忆效果最好;时,150%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复习次数越多越好,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学习和记忆一切活动。提高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学习策略:86.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调节和控制是一种:心智技能(智力技能)87.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88.它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是典型的精细加工技术。记忆术: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就是疑难或称“难题”问题, 89. 并因而且是感到疑难的情境。。心理准备状态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定势:90.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

使信息朝着各种发散思维: 91. 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独特性)和灵活性(变通性、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征:流畅性92.灵活性:93.指对某个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多种解决方案,思维变化多端,且不易受功能固着和习惯定势等的影响。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独特性: 94.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95.

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发散思维是一种以创造性思维:96.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有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 97. 。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自我认识为:。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生理自我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98.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 99.品德: 100.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是道德品质的简称,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101.

的过程。内化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心体验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道德情感:102.伦理的和想像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形式主要包括: 103.。道德情感,这个转化过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04. 和稳定三个阶段。巩固以及转变、醒悟程须经历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指道德品质不良学生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醒悟:105. 愿望。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群体(团体)106.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社会助长(社会助长作用)107.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即为了达到一定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设计:108. 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即六级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布卢

姆 109.。综合和评价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教学媒体:110. 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是对学绩测验所提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测量:111. 112. 不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教学评价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测验的效度 113. 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测验的信度 114.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教育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8个简答、论述题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教育心理学的简答、论述题今天终于抽空汇总出来了,只是提醒一下小伙伴,有的题我提供的仅仅是答案要点,回答的时候不能太简单,简答题也要适当阐述一下,论述题就多阐述一点,这些毕竟是主观题。 这些题有的跟其他资料或教材提供的答案不太一样也很正常,你可以选一个版本记住,如果你能综合多个版本整一个你认为更好的答案也是不错的噢。 其他没汇总的在讲课时点到的具有出简答和论述题潜质的那些题,也要适当关注,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同学,扩大一下知识储备的量也是不错的。 后期的复习可以做一些知识的深加工,提高知识储备的质量,也要多做一些题去增加自己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并提高答题能力。 为大家汇总这些内容,是方便大家复习,不过用对方法、多学习、多努力才是走向胜利的必然途径。大家考试完,考的什么知识点记得发给我噢。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调整身心状态,不可过度焦虑、过度透支心力和体力。祝大家顺利圆梦! 一、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阶段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性。 二、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信息。(2)认知策略;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对人、事、物的选择倾向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创始人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并把观察学习分为四步(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行为结果予以强化 替代强化,看到别人的行为结果得到奖励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自己的行为符合内化的标准,受到自我的肯定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直觉思维 (2)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2、发现学习的缺点 (1)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自然科学 (2)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并不适合所有学生。(3)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4)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五、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图文稿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 核答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2017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二、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论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把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4)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当需要研究那些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人们内隐的心理活动,或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是过去出现的、长时期的行为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间接地了解和研究心理活动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叫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简答 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察觉者智能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8种以上智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简答 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客官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页脚内容1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 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二、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页脚内容2

教育心理学(名解简答)

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人和动物学习的区别? 一,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的多 二,从方式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白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三,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白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元认知结构? 一,元认知知识: ①有关认知个体的知识;②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③ 有关策略方面的知识 二,元认知体验; 三,元认知监控;①制订计划②实行控制③检验结果④采取补救措施 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核心的基础。 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一般表现在以下特征: ①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②白信心强,不满足书本的知识;③独立性强,对白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④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 ⑤有远大的抱负,不怕风险和压力;

xx的身心特点? 体质,学业成就,情绪控制,独立性 xx的类型? 智力型,学术型,创造型,领导型,艺术型,运动型 观察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详计划;②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避免搀杂观察者白己的希望和偏见;③观察后要进行总结 有意义的学习?(名解) 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 同化?(名解) 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非认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必须具有学意义习的心向;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由适当观念; 先行组织者?(名解)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广、概括水平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的两类?(名解) ① 说明性组织者;② 比较性组织者 影响迁移的因素? ①影响迁移的客体因素: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

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智力的个体差异: 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所不同。 2、结构差异,即智力在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3.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影响。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及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方面。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遵纪守法(自觉性);有无自制力;对学习、工作的坚持性程度以及胆量的大小上。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意志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到了高中,学生的意志力才日趋稳定。2、情感方面。就情感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情感来说,初中生情绪变化很大,易冲动,情感和爱好都还不够稳定,因而缺乏持久性;到了高中,情感特征基本定型。3、理智方面。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以及智力品质上。一般来说,初中生处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智能的最活跃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理智特征的成熟期,亦即思维的成熟期。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word版本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小度写范文[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模板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P7,需举例子)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掌 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当内容,但不能超出学生当时的认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知结构。 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尽快成长和成熟。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 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换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9)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有四个基本特征: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展的连续性。 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最终如维果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斯基强调的那样,教学要适应最近向性和先后顺序,这种方向性表现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为心理的发展总是总低级到高级,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发发展水平。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如语 言从听说——读写。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P16) 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展模式。 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复习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专项复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 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 3、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超全面)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成败归因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 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 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性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 进行自觉概括 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 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 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 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 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 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 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 释等. 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 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 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 略. 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 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 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 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 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 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 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 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 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 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 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 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 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 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 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 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 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 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 惩罚. 25,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 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 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 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 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 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 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 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