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摘要: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顾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两个方面。但人们在对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的现实动态把握中遇到了新的状况,这需要人们做出审时度势的分析和决策,以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师德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师德;发展;崇高性;底线

一直以来,人们很少对传统师德发展的路径产生过置疑,也十分认同传统师德所包含的各个层面的内容。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推进力度以及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人们逐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评价标准等产生了困惑和置疑。不少学者开始呼吁师德建设应当从强调师德崇高性转向探讨底线师德的边界及内容。如有学者提出教师职业道德只是一种底线道德,主张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的普适性和低调性,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只需要起码的规范要求来确保教师教育行为的道德性。[1]这种观点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师德崇高性和底线道德呢?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这一指导思想与师德发展的思路高度一致,我们也将在这一总体思路下去理解和把握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的关系。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顾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两个方面。当前的师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们在对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的现实动态把握中遇到了新的状况。

一、“抽象”和“不当”:“师德崇高性”立场上的困境

在人类道德史上,教师职业道德往往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代表着社会成员道德涵养的最高层次。在世人看来,教师应该去追求而且应该是德行完美的人。这也就是说,人们常常标榜和追求师德崇高性。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曾激励了无数的教师选择、从事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发展和师德建设离不开师德崇高性,教师职业道德需要高层次需求,“教育工作者承担了维护最高道德标准的责任。[2]但目前在师德崇高性问题上存在着“抽象”和“不当”的问题。

所谓“抽象”问题,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组成中,关于教师职业理想的表述过于抽象,以致架空了崇高师德的现实感。比如,教育部于2005年7月

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3]从这些措辞中不难感受到师德构成中的教师职业理想由于表达抽象而显得高不可及。现实表明,师德崇高性如果仅限于抽象的表达,便会从整体上无限拔高师德的评价标准,这可能会让许多原本无关道德判断的教师行为背负上“不道德”的罪名,从而让广大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道德负重之中。

所谓“不当”问题,是指对师德崇高性的理解和把握存在误区,比如树立“病态”的师德形象、“不食人间烟火”的师德形象等。让我们来看几位媒体宣传的模范教师:

2006年9月7日,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决定授予汪来九、陶海林、张昭、王玉贵四位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汪来九现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潭乡毛田小学教师,从教35年来,在“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山区教学的复式教学方法,为一个200多人的村民组先后培养出70多名学生到大中专学校学习。陶海林现为海南省工业学校教师,19年来扎根在少数民族山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张昭现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何家营小学校长。2006年7月13日凌晨,他在学校值班,发现两名盗贼正在行窃。在与盗贼英勇搏斗中,身受重伤。王玉贵现为山东省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2005年3月12日晚,王玉贵在值班巡查时,发现一伙歹徒在教学楼殴打学生,他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制止,徒手与歹徒搏斗,被歹徒连砍5刀。[4] 从这几位教师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真挚的情感和为教育献身的高尚道德情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样的教师值得人们尊敬和爱戴。但是他们的特殊境遇并非全部适宜进行师德榜样的宣传并予以普遍推广。像张昭和王玉贵两位教师,他们在危急时刻的行为令世人敬仰,但却令更多的普通教师望而却步甚至胆寒,绝大多数教师对此类宣传的回应仅仅是心存敬意而已。而汪来九老师等,就其奉献精神而言,当然应当肯定,但其35年“一校一师”的从教状况也暴露了制度上的不公正以及榜样学习的某些困难。这些状况在此次课题组调查研究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表示难以认同过于强调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教师职业道德,分别有80.8%和74.4%的教师最为反感树立“牺牲自己的家人、家庭,一心扑在事业上”和“不顾个人身体情况,带病

坚持工作”的师德形象,这种态度在发达地区更为明显;又有38.8%的教师反感树立“长期拿出个人的钱物补贴困难学生”的师德形象,这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这表明,虽然不同地区对师德的理解略有差异,但是教师开始对当前一味倡导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无畏牺牲精神表示不满。以上情况反映出目前我们所追求的师德崇高性存在着“不当”的问题。从教师群体内部而言,这类师德楷模不具有现实影响力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教师毕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学习他们的精神和行动。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于教师群体的外部社会而言,极容易通过社会舆论形成“过高”的师德标准。现实表明,脱离实际、要求过高的师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德工作的正常建设与发展。社会成员作为非专业人士,往往想当然地将媒体宣传的教师行为视做教师应当无条件履行的职责行为,并以此去判断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师德。在很多由社会舆论促生的师德标准中,如若教师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不能无条件挺身而出就会被视为“缺德”的教师。这种师德标准无疑以缺乏专业认定、高标准的师德为转移了,它既没有理智地在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之间寻求平衡,也没有认真思考盲目吹捧的崇高师德是否还存在“不当”的问题。

无论是师德崇高性问题上存在的“抽象”问题还是“不当”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重新定位和结构调整加以改进。对待“抽象”问题,可通过增加合理、适当的底线道德成分进行调和,力求达到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之间的平衡和一致;而对待“不当”问题,则需要全社会的人们实事求是地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去影响或引导师德发展,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建立教师专业组织监督师德工作的开展,适当调控社会舆论机制,尽快建立起一套健康、人性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二、“反抗”和“下移”:“底线师德”立场上的困境

实际上,在关注师德崇高性问题时,师德的底线问题就已经在讨论之中了。“底线师德”具有具体、下限、操作性强、可变动等特点,它与“崇高师德”分别把持着师德体系的“下边界”和“上边界”。教师职业道德需要底线,这是师德体系发挥职业性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职业生活需要底线师德予以保证,以确保教师能够在伦理上达到起码的要求。

从目前情况看,“底线师德”似乎是人们正在极力呼吁和争取的东西,但在现实中,说“底线师德”是个实存物丝毫不会错。在现实问题上,人们习惯于使用内心的一套约定俗成的潜在评判标准去衡量教师的职业生活和职业道德。这套潜在评判标准相对于教育领域所倡导的、规范化的师德标准而言,具有道德评价的优先性,而且往往与法制标准结合起来使用,显现出得天独厚的底线特征。所以,人们能够观点一致地区分出哪些现象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现象是遵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存在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隐性师德标准并不是偶然现象,它是自古以来就强调道统、强调“学而优则仕”的中国社会重视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过,在当代多元化发展的中国社会,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发了两种趋势:一是基于对底线师德的极力拥护,出现了对儒家师德标准的反抗;二是师德的底线出现“下移”倾向,从而导致人们在评价师德的态度和标准上出现了混乱。

(一)对儒家师德标准的反抗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守的是儒家关于“经师”和“人师”的教师标准。教师不仅要“恒其教事”,而且负有“正人心”的重要任务,教师必须在实际行动和道德行为上能做学生的榜样,就如王夫之所言,“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术,正道为渐摩之益”。毋庸置疑,儒家的师德标准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始终处在根基的位置。然而当前,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观点认为,过去谈师德的种种圣人标准,遵循的是儒家道统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是不支持的。如我国台湾学者但昭伟曾撰文呼吁,应解除教师身上的传统道德枷锁。

“我认为当老师的既然‘无力’承担社会对他们高规格的期许,基于可行性的考量,社会就‘不应’对他们有那么高的期许;老师就应和其他人士一样,接受同一套道德规范的约束,而不是去承受一套比较高规格的道德要求。而假如我的论证有理,老师去‘合法’的风月场所(如有人陪酒的场合,或有人伴舞的舞厅),就不应受社会大众的侧目,任何法律也不得在这方面来约束老师。他旗帜鲜明地坦言自己的立场:第一,以儒家为基调的日常道德要求相当高远,而有许多人在道德上的机运可能不够好,他们道德禀赋和道德资本的累积不足以让他们来符应高规格的道德要求,所以儒家道德观不能作为日常生活的行动及思维准则;因为许多人无力履行那样的道德要求,所以儒家道德观仅能作为文化理想。第二,一套太高远的道德要求可能会产生某些严重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不是我们所乐见的;为了避免这些副作用,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考量下,我们最好还是不要采行一套高远的道德要求。第三,老师在学校中所应落实的道德规范不应该是以儒家为基调的日常道德要求;不仅如此,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教育学生的任务仅限于上班时间,在非上班时间,他并没有担负教育学生的义务。”[5] 这些观点表达了抛弃儒家教师标准的强烈愿望,在中国内地也有一定的市场。对于这一论调,我们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态度。

客观地说,中国古代的师德观念,尤其是儒家对教师的要求,确实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圣人化”倾向,上文中反对儒家师德标准的声音也正是紧紧抓住儒家的道德要求规格过高这一点展开抨击的。在我们看来,首先这种抨击否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在崇高性方面的需要,它倾向于建立一套实用的日常道德规范,希望以

此对教师的行为做出具体的约束,也就是说,仅仅关注底线师德问题。我们认为,否定师德崇高性有悖教育的真义。对于教师而言,“向善性”是神圣的教育使命做出的本质规定,任何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都不应当摒弃师德在崇高性方面的追求。其次应当看到,当前一些社会研究领域对儒家思想的抨击存在一个“误读”的问题。从“儒家思想的观点表达”到“人们对这些观点的意义领会”,有一个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再解释过程。很多时候,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将儒家原本朴素的思想观点推向了虚泛的高度。而事实上,儒家的许多关于师德的思想都是非常精辟且有现实针对性的。如孔子曾对教师道德做过多方面的论述,并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师道德体系,其内容包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热爱学生,有教无类;不耻下问,知过即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又如西汉初年的教育家韩婴在他的《韩诗外传》卷五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这些要求道出了师德的关键要素,概括了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且就儒家倡导的尊师重道,要求教师“行可以为表仪”,拥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本身而言,也未必一定没有其合理性。

至于具体到当前社会应该怎样去发展、细化和使用这些原则,则需要结合时代的特定要求。目前我们把师德标准定高了,没有考虑太多师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仅仅止于用原则性的思想观点去指导具体的教师实践,缺少现实指向的行为规范和行动细则……这些不足主要是由我们当前的师德工作没有开展好造成的,不能将责任全都追加到传统儒家思想上。当前的中国社会仍旧是一个备受儒家文化恩泽的“儒文化”社会,儒家思想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之中。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我们应当继续保有尊重和感恩的情怀,应当充分理解和发展博大精深的儒家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儒家师德崇高性又要照顾到时代发展的师德需求,着力于崇高师德和底线师德的有机结合。

(二)师德底线出现“下移”倾向

首先应当认识到,师德底线出现下移发生在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当前社会的道德底线正在发生着下移,“我们不再谈性色变;奈保尔说‘我感谢妓女’之后,诺贝尔文学奖照样是他的,大家照样买他的书;拾到东西交还时获得回报已成法律明文规定;见义勇为仍然提倡,但更多人把拨打‘110’视为正确做法;为了更高的薪水而频繁跳槽成了正常现象;行为艺术在人体上大做文章,仍能引得艺术评论家关注;下半身写作和广告的性噱头渐成一种潮流;节俭不再被视为美德,从政府到传媒都在提倡消费;购买盗版碟与盗版书成为大众心照不宣的消费行为,有人指责售假者,无人指责消费者;电视真人秀节目故意设置钩心斗角的游戏,而综艺主持人也以捉弄明星嘉宾为乐”。[6]在这种社会整体道德发生多方位下移的情形下,人们内心的那些关于师德的潜在评价标准也在悄然无声地

发生着改变。当前社会对于“有偿家教”的态度转换就是一个典型表现。过去,“有偿家教”一直处在社会的消极评价之中,被不同程度地视为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但根据新近颁布的政策,“有偿家教”被社会和学校有条件地予以接纳。在许多省市地区出台的政策中,教师参与“有偿家教”以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为边界。在“有偿家教”问题上,师德的底线下移了。

师德底线下移现象还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名师跑点讲学、教师追求时尚消费等,对于这些变化,人们不应做过多道德上的辨别和判断,而应当看到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性尺度的调整。师德底线下移带给师德发展最重要的思考应当是,如何在师德建设工作中辨别出哪些道德因素应当归结到职业范畴中来?哪些道德因素适宜做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判断?哪些道德因素能够归于底线道德的范畴加以规范和细则方面的约束?……通过对这样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追问确保师德之“底线”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师德底线出现下移,这一新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正处在大跨度地发展和进步中。前进的步子迈大了,势必会让宏观的社会发展和微观的师德建设都遭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景。对于师德建设而言,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相结合的思想,另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关注不断变动的师德底线问题,努力让师德底线划定在尽可能精准的位置上。

目前在教育现实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矛盾以及困惑,反映出我们的师德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满足社会、教育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师德建设工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和突破。师德发展在当代中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此,我们应当从社会环境和师德工作本身两个方面同时行动,将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进行有机整合,公正评价和对待儒家传统的师德思想,从容应对当前师德底线下移的新状况。做到既尊重师德的高层次需要,又注重底线师德的合理性与贯彻落实,努力将师德建设推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完整版)教师应该守住自己的师德底线

教师应该守住自己的师德底线 韩蕾 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教师这一职业将不再是终身制,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实行五年一注册,今年内将出台教师师德考核评价规定,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看了这则消息,我深有感触,曾经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确实应该自尊、自爱、自重、自律,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牢守住自己的师德底线,重塑教师在社会上的高大形象,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提供正能量。 一、守住师德底线是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从古到今,一直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阳光、最崇高、最伟大的职业。关于教师的作用,唐代文豪韩愈就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有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教师,从字义理解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人们常说,为人师表。就是说教师在人品学问方面可以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试想,如果我们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一个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崇高使命的工程师,自己的灵魂肮脏,品德底下,又怎么能够培养出道德高尚,有着美好心灵,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呢?没有这样的人,社会又怎么会向前发展,人类又怎么能不断进化提升呢?所以,守住教师的师德底线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教师应该守住怎样的师德底线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许涛司长最近表示:“师德问题不能忽视,一定要以高压的态势守住‘师德底线’”。 那么,教师应该守住怎样的师德底线呢?这一点,其实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早就明确了。教师的师德底线主要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中我认为最起码的一条师德底线,也是不少教师难以做到的. 因为,目前在我们许多中小学校仍然普遍存在着不少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如罚站、罚抄作业、罚打扫卫生、罚款等。这是一个不可回避或否认的事实。正是因为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于是,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轻生自杀等事件也屡有发生。其实,教育那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应该还是有许多方法可以试试的。如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多跟学生接触,平等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往往是很有成效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教师对学生倾注了爱心,真正能为他们着想,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给他们改正缺点的机会和时间,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试题复习题和答案(全)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试题复习题和答案(一) 考试的题型: 一、单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A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C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A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D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D )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6、师德的灵魂是( A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B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B )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9、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C )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0、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

塑造高尚师德心得体会

塑造高尚师德心得体会 罗元光 师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灵魂,是教师所有修养中最重要的修养。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两种约束,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而师德师风是属于道德范畴,它往往是一种自律行为。我们常常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风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进行为期两天的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暨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百姓呼唤好老师,教育行政部门也制定师德标准来规范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我认为我们要大力弘扬“五种精神”,恪守“依法执教”的师德底线,做人民满意教师。 一、大力弘扬“五种精神” 1.是要大力弘扬富有爱心的“园丁”精神。 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关爱学生,像园丁一样执着工作,向挚友一样真诚与共,像硕士一样引领世风,像文人一样自知自明。花草树木有千万种,性情品质各不相同,有易栽种的,有难扶直的,但在园丁的手中,他们都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为教师,就要做到爱生如子,特别

是要关爱那些“学困生”、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学生,切实做到“假如是我的孩子”,另外,要平等对待所有家长。对待学生家长,不论经济条件好坏,社会地位高低,以及学生成绩优劣的家长,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要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要耐心、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个别家长的误解、偏见、甚至指责等,要保持冷却的头脑,耐心地进行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2.是要大力弘扬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每位教师都是学校大家庭的一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经营好一所学校必须依靠大家奉献热情,贡献智慧,需要大家谋事出力。我们希望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没有组织纪律的队伍是一盘散沙,没有规范的群体是一群散兵游勇。团结就是力量,爱校乐群,工作才会开心,做多点说少点不会吃亏的,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除了观念明确,团结协作,自尊自重,还应专深广博,精心施教,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己,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塑造完美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偶像,那才是我们的个性,我们的追求。 3.是要大力弘扬甘于奉献的“烛光”精神。 奉献是教师的职业特征,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清贫。近些年,我们的待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和有些行业比较,和经济待遇较好的地区比较,我们还有差距,这是现实。发扬甘于奉献的精神,是职业赋与我们的要求,

师德师风

规范师德铸造师魂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 晚上好!根据校历安排,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就师德师风做一个发言。其实在座的各位在各个方面都各有所长,这么一个严肃的话题也不是我几句肤浅的话能够来描述和表达的,所以,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请大家指正、包涵。 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具备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育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师德就应当是这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吧。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具有那样的“榜样”和“阳光”,又能如何在你的学生心中撒播这些东西呢?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良好师德的写照。 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校的中高考成绩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给学校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位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和甘于奉献的品质,离不开各位的通力合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践行教育规范;在工作中

扎实认真,能够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维护教师形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立足讲台,无私奉献;能够积极探索并遵循教育规律,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在集体备课中,能够认真研讨,相互交流,能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顾全大局,维护学校利益,关心集体,尊重同志,团结协作。尤其在高初三备考工作中,更体现出了作为一名教者应有的义务和风范。这些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是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然而,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仍有少数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等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不文明、在集体备课室闲聊、抽烟;随意体罚学生、工作时间车辆随意出入、上网聊天、玩游戏、随意迟到;工作马马虎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教学流程不符合规范、课堂效率低下,遇事斤斤计较,只看到别人的短处不欣赏别人的长处,对别人的要求苛刻,对自己放纵自由。甚至于法律法规不顾,还在继续搞有偿家教。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颇为必要,尤为重要。人民需要好的教育,百姓呼唤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 下面,就师德师风问题我讲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关爱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把握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余勇)

把握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 涪陵区焦石镇中心校余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今年,全区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十百千万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八查八看”就是要规范教师行为、转变工作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就是要教师们把握住职业道德的底线。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动力源于热爱,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热爱它,对它尽心尽力。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读书是立生之本,爱生是立业之本。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千万

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看重学生,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杨涛、常贵渝是我班成绩最差的学生,但我从不放弃她们,从没有体罚过她们,总是想方设法鼓励她们进步;我想,哪怕是让她们多认识几个生字也好。渐渐地,她们上课不讲话了,作业爱做了,虽然成绩提高不大,但乐于为班上做好事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就是要让学生学好功课,育人则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为一个教师,二者都不能偏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喜欢模仿,这将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坚持严于律己,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喜欢与他们分享快乐、体验失败。这样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出他们的不足,从而找到教育他们的最佳时机和最好方法。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在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树立表率意识、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的称赞和社会的褒奖,就是他具有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品质。为人之师理应做出

《中小学教师师德十条红线处理细则》学习心得三篇

《中小学教师师德十条红线处理细则》学习心得三篇 【一】 开学以来,我校组织学习教育部2014年1号文件《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自己对师德师风有了一个全新的深层次的认识。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范就得严格执行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开拓者。然而特别是教师收礼、有偿补课甚至教师性侵学生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形象,玷污了原本洁净的师生关系。各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应予以教育,不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可亲的。 从社会期望来看,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要远重于其他职业。世界各国都对教师的职业行为都提出更高的伦理道德要求,设定师德红线也是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采取的必要措施。 第二、教师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为教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呵护。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绝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有缺点或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定要和风细雨,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信心,多一点爱心遇事一定要冷静,保持平常心。作为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三、教师严谨治学,以德施教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据报载:去年的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作为教师必须要严谨治学,以德施教,把为人师表、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上取得新成绩。 作为教师一定要能够给自己适度压力,严格要求自己,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成不懈追求,突出爱与责任这个核心。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事业,要求教师对待事业要拥有一颗高度敬业的责任心。对待事业要有责任心,对待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时更要有责任心。如酒驾的违法行为,就是要我们不要忽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总之,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使我们深深地懂得遵守并落实职业道德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素质。要加强师德修养,注重小节,增强规范意识,树立全面育人正确理念,坚决不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再向学生家长推销保险,不做与教师职业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坚决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以优异的教育教学实绩、良好的教育教学口碑赢得学校、家庭、社会的尊重,为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测试题

胡嘴子小学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 )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C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A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D )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D )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6、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B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8、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 B)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9、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C)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0、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多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 BCD ) A、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B、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D、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 ACDE ) A、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E 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3、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应着重从几个方面下功夫( ABCD ) A、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 B、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 C、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D、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4、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 ABCD )

坚守师德底线

坚守师德底线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坚守师德底线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也常听一些教师说:“我只要对得起良心就行啦。”是啊,教师的工作的确很难用一定的量化标准去考核,这正反映出教师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师职业与别的职业不一样就在于: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良心职业,教师在本职工作中是否真正尽职尽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的自律,依靠教师凭良心去工作,而很难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去准确测量。 教师要坚守师德底线 社会对师德标准定得过高,使得教师“如履薄冰”,稍有失误或缺点,就会让家长、社会大众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于是,教师在被圣化的师德标准下,在正面宣传的光辉照耀下,被迫摈弃了人心底的那种自私与小我的意识,牺牲了个体的利益。但我们知道,教师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教师们背负了太过沉重的心理压力。 因此,讲师德,倡师德,不如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让我们每个教师坚守师德底线,做一个有良心的教师,这远比叫一些大而空的口号更有意义,也比被动的接受教育有实效。 面对一群幼稚的青少年,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都未必能分辨出好与差、优与劣。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至于由谁来教,只能听从学校的安排,因此,家长个个企盼自己的孩子能遇上一个好老师,甚至想方设法去“择校”、“挑班”,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最好的教育。因为一个好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开启孩子的心灵,教会孩子除了爱知识,还会爱生命、爱生活!因此,守住我们的道德底线,不让一个孩子因为我们的“疏忽”或“学艺不精”而危及未来,才是我们新时期教师的根本之道。

最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最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 ___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意识水准上,师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工作岗位、一个饭碗。但是教师职业与其他工作又不一样,他的服务对象是人,他们的劳动在于培养、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为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比一般的职业更特殊一些。纵观人类道德史,师德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孔子曾用“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描述他理想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道德含义,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他所开创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为历代不断继承和丰富。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___xx年 8月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更进一步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这些论述充分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点。当前,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

师德的底线教学设计

师德的底线教学设计 Bottom line teaching design of teachers' Ethic s

师德的底线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德育研究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 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研究活动。本教案根据德育 研究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古人对“教”的最原始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因此,对于从教者来说,首先的要求是其所施值得 被教者所效。时至今日,我们对于“教师”这个概念的认识早已 不再是上施下效那么简单,然而谁也不能否认,“上施下效”是 对老师为人师表的最原始的要求——从教者不施,被教者如何效? 当然,今天我们倡导的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要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学生也不需要对教师言 听计从,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对等的关系。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可 以不做表率,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师以 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暂且不论社会风气如何、舆论如何,单从这个层面来考虑,今天对于师德的确认和大力呼 吁是适应课程改革的一个必然过程。 当初面试时,主考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 和创新精神哪个更重要?”我想了想,不假思索地回答“二者并重”。是的,二者并重。我想,也只有二者并重,才能称得上是

一个合格的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而言,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就 像是一个人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创新精神, 怎样面对接踵而来的课程改革?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或缺乏职业道德,还有什么资格教育学生? 几天的师德培训,对于新课改、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 我经过了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当然,这种 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化。结合新课改来看,“教育”这两个字对教 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首先,新课改对“为人师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为学生做表率,从生活到学习,各个方面都囊括在内, 这也是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往强调的为人师表,往往还停留在 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上面,而新的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 的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更加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 自己的知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任长松:给教师的18条建议》)南山区教研室郑主任说得好,教师必须走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道路,才能达到专业化向 职业化发展的目的,教育市场的核心因素就在于教师素质的发展。一个懂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老师,即使生理年龄和学生有差距,

师德师风新十条

师德师风新十条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师德师风新十条 一、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歧视、侮辱学生。 二、严禁有偿家教,不得从事有偿办班补课或擅自在校外办学机构兼职兼 课。 三、严禁在校园内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不得向学生推荐或变相推荐购买 教育部门准入以外的任何资料或其他商品。 四、严禁在上课时接打手机、收发短信,不得在上课期间将手机置于开机 状态。 五、严禁上班时间登陆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不得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 游戏、炒股、炒基金或网上购物。 六、严禁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礼品或接受家长宴请,不得借职务或工作 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七、严禁工作日和值班时间饮酒,不得酒后上课、辅导学生和商谈工作。 八、严禁赌博,不得在工作和值班时间打牌、下棋,或从事其他娱乐活 动。 九、严禁参与邪教活动,不得在校园内传播封建迷信等不健康思想。 十、严禁污蔑诽谤、造谣生事,不得利用信件、网络、电话、短信或其它 方式捏造歪曲事实或无中生有造谣传谣 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

一、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 三、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_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2020-06-17 学习心得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1 本学期教导处组织教师们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通过学习我的感受很多。通过六个老师的轮流讲座,使我明白了身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那些行为素质。首先是一、陈爱蕊老师的讲座:她首先讲解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名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有一颗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先进性,教师要做到保护好学生的安全。作为教师还要注意教师的道德底线,不体罚学生,做到认真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同时还要有自己的办公领域,有智慧、有创造性的学习。还要做一个爱国、不违背党和人民,做一个守法的老师。二、迟希新老师的讲座:强调教师要爱岗敬业,对待工作不能机械应付,要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记住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工作的时候要具有奉献的精神,态度要认真,要有自己的思想宽容和理解帮助学生,所以说爱岗是教育的基础。三、张红老师的讲座;教育是一种行为能力,现在的学生快乐了,老师却憔悴了。所以说从前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作为老师要学会冷静,具有约束力。学会倾听学生,引领孩子的精神发展。最重人格,平等对待、不抛弃和放弃每一个学生。记得十年树木,百年成人。永远记得要有激情,具有一颗仁慈的心。四、赵玉如老师的讲座:教育者的任务是科学育人,必须做到循序渐进,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走入孩子的心灵。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五、吴安民老师的讲座:教师要多样性,灵活性。希望广大老师终身学习。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学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2011-11-14 14:12:33) 转载▼ 分类: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顾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两个方面。但人们在对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的现实动态把握中遇到了新的状况,这需要人们做出审时度势的分析和决策,以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师德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师德;发展;崇高性;底线 一直以来,人们很少对传统师德发展的路径产生过置疑,也十分认同传统师德所包含的各个层面的内容。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推进力度以及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人们逐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评价标准等产生了困惑和置疑。不少学者开始呼吁师德建设应当从强调师德崇高性转向探讨底线师德的边界及内容。如有学者提出教师职业道德只是一种底线道德,主张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的普适性和低调性,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只需要起码的规范要求来确保教师教育行为的道德性。[1]这种观点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师德崇高性和底线道德呢?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这一指导思想与师德发展的思路高度一致,我们也将在这一总体思路下去理解和把握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的关系。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顾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两个方面。当前的师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们在对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的现实动态把握中遇到了新的状况。 一、“抽象”和“不当”:“师德崇高性”立场上的困境 在人类道德史上,教师职业道德往往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代表着社会成员道德涵养的最高层次。在世人看来,教师应该去追求而且应该是德行完美的人。这也就是说,人们常常标榜和追求师德崇高性。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曾激励了无数的教师选择、从事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发展和师德建设离不开师德崇高性,教师职业道德需要高层次需求,“教育工作者承担了维护最高道德标准的责任。[2]但目前在师德崇高性问题上存在着“抽象”和“不当”的问题。? 所谓“抽象”问题,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组成中,关于教师职业理想的表述过于抽象,以致架空了崇高师德的现实感。比如,教育部于2005年7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3]从这些措辞中不难感受到师德构成中的教师职业理想由于

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1.热爱学生 人们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现实教育中又有多少爱的阳光能够洒到学生们的心田?在学生们心目中,教师尊严如此扫地,师生关系如此对立,责任在哪里?不能不说,教师缺少了对学生的爱,缺少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是主要原因之一。爱不应口惠而实不至。教师的爱必须让学生时时刻刻体会到、感受到。 王立华,作为山东省创新教育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代表,早晨、中午第一节课前都要早到校,站在班级门口以慈祥的目光、和蔼的语气迎接每一个学生。中午、下午放学时他又在教室门口以眷恋的眼神、关切的语气送走每一个学生。有时候学生为了和他抢时间,也许比他早到校,但他必然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学生陆续走进教室。张金,眼圈又黑了,是不是没睡好!学会休息,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啊!张鹤,脸色有点黄,注意增加营养啊。郑士杰,不用急,跑得满头大汗的,还没到上课时间呢。放学时,自然也要和学生闹腾一番:放学了,带上文具和书,到室外去换换新鲜的空气吧!王婷婷,雪大路滑,路上慢点!刘瑶,回家别老跟家长搞内战,换个方式和家长交流,你会发现效果更好!吴爱龙,校服是不是脏了,该洗洗了!没有多少甜言蜜语,只是问候几句平常话,再交代点注意事项;没有逼,没有灌,只是在叮嘱。

风雨无阻,数年如一日的这样迎送学生,他没有别的目的,只是想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感觉到爱,懂得爱,并输出爱。 2.了解学生 由于教师负担过重,加上近年来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下滑,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反映了当今教育界教师服务意识的淡化和缺失。如教师家访意识薄弱,不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情,缺乏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等等。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一种服务,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真切了解,没有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教育就失去了前提,就失去了灵魂。学生作为教师工作的合作伙伴,了解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教师的天职。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与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学生的特殊需要等。为此,笔者主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恢复、重建、革新教师家访制度。 3.不伤害学生 作为一位教师可能很少有人故意去伤害自己的学生,但实践中教师们却给不少天真烂漫的学生造成了深深的心灵的伤害。有调查表明:校园中对学生伤害最大最普遍的是语言伤害。须知学生幼小的心灵是既敏感,又脆弱的,经不起教师们无情的讽刺、挖苦。有一位六岁的小朋友,刚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学前教育没有跟上,学习比其他小朋友慢一些,差一些,语文教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是全班最傻的孩子。这个孩子回到家就给他父母说:不想学语文了。

师德的最高境界——师爱

师爱 假如你不热爱教育工作,但你必须敬业,至少不能玩忽职守;你虽然不热爱学生,但你必须把个人的好恶排除在工作之外,尊重学生和家长并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负责。你也许攀升不到师德的最高境界,但师德的底线必须坚守,那是教育的最后屏障,也是师德的第一境界! 假如你深知教育意义和责任重大,不能误人子弟,必须钻研教材,应该认真备课,尽心上课,辅导学生。假如你能耐心倾听学生述说,诚恳给予指点、疏导。严谨笃学、恪尽职守,对学生公平,这就是师德的第二境界,也可算得上是位好教师。 假如你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能体会到最强烈、最深刻、最丰富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不同于一般的“母爱”、“父爱”,也不同于普通的“情爱”、“友爱”。这就是师德的第三境界,也是最高境界 ---- 师爱。师爱是一种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的爱,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 师爱是自觉的爱,是教师高度责任感的反映。他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是出自教师对特定社会目标的期望和追求,而不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本能表现,不是出于某种私利的个人好恶,当一个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当他把教育对象看成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兴旺、人类的希望的时候,他就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所有的精力、知识和才能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所以,师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爱是理智的爱,是升华了的母爱。教师爱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用慈祥、关注的态度来庇护孩子,不仅仅在生活上关怀备至,更主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关怀爱护孩子。教师爱学生,关心、尊重学生,不是一味迁就、盲目顺从、无原则地偏袒学生,师爱不同于溺爱和宠爱,是一种理智的爱、冷静的爱。教师要通过爱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成为自尊自强的人。 师爱是纯洁的爱,是不要任何回报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教师的职责就是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精神财富,即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文学艺术以及社会思想、经济、哲学等理论和观点、思想等传授给年轻的一代,教师辛勤地一节课又一节课、一周又一周、一学期又一学期给学生讲解、指导,一起讨论、实践,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人类数百年、数千年的知识和思想学到手。所以每个学生微小的进步,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学生一批批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而我们老师却依然在学校里重新教育起又一批学生。 师爱是全面的爱,是更为集中地反映社会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面的,德、智、体、美、劳等都要关心。不仅要关心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成长、身体健康和心理卫生,甚至是课余生活和家庭生活。不仅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还要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贴心人,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所以教师的爱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专的学科和课内,还要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部领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这时的师爱往往集中体现了党、国家、人民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师爱是普遍的爱,是高尚、无私的爱。师爱必须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公正。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无论是听话的还是倔强的,无论是富有的还是穷苦的,无论是漂亮的还是粗俗的,教师都必须用同样的爱来对待他们,这样才不使差、苦、丑、犟的孩子产生自卑感,不与同学、老师之间产生任何隔阂与对立,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引导,达到转化、成长的目的。 师爱是持久的爱,是恒长、隽永的爱,师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不允许教师对学生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它要求教师必须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热爱学

坚守师德底线,做阳光教师。

坚守师德底线,做阳光教师。 各位老师,大家好!教师是太阳底下最阳光的职业,师德这个职业最本质的的特征。今天,我就师德方面做一次报告。 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不热爱教育,但你应该敬业,至少不能玩忽职守;你可以不热爱学生,但你必须把个人的好恶排除在工作之外,尊重并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成长和进步负责。你也许攀升不到师德的最高境界,但师德的底线(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决不对学生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必须坚守,那是教育的最后屏障! 也许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育专家,但必须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坚守师德底线。师德底线应当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凡突破者必须清除出局。 在我国教师师德规范的主要成分是师德理想和师德原则,而对师德规则要求太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师德建设中,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正面要求上,缺乏底线规定;师德建设重正面要求,十分必要,但应防止两个问题:一是太理想化,其最大特征是高而难攀,用太理想化的要求去要求所有的教师,是很难实现的;二是务虚,正因为太理想化,也很难做到务实。应当明确规定师德底线。任何一名教师只要做了超越师德底线的事情,就是违背了师德,就该受到相应的惩处。一般可通过先及时劝诫,再严肃处理,最后撤销教师资格并予解聘方法惩处。解聘方法惩处。那么一线教师该如何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认识。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加强政治理论水平学习 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同时,加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丧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