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景观规划课程结课作业

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目录

一.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

1.概念

2.特点

二.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1.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

2.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3.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三.人工湿地技术在景观设计应用的关键问题四.人工湿地技术在未来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望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

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

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

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

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

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

1-1

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

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

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如图1-1。

物等介质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例如有机物主要通过微生物的好氧、厌氧作用降解;有机氮和无机氮通过挥发、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植物吸收、介质吸附和沉淀过滤等去除;对于磷的去除一般认为主要通过土壤或颗粒介质的吸附、沉淀储存,部分可通过植物吸收,如芦苇等;人工湿地对于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主要形式有植物吸收、生物富集、土壤吸附等。

(2)人工湿地的分类

根据植物类型,人工湿地可分为三种类型: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目前挺水植物系统应用较为广泛,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水质,不同类型植物系统一般可以结合使用。

根据人工湿地的水流方式,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FWS)、潜流人工湿地(SSF)、垂2直流人工湿地(VFW)、波形流人工湿地(WFSCW)。目前应用较多的为潜流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二.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1.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

(1)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

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始对北京市界内长170公里的永定河进行全面治理,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由于北京极度缺水,永定河的生态用水以城市再生水作为主要水源,年需再生水逾1亿立方米。

永定河园博园水源净化工程位于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东南角,永定河园博湖右岸,是利用最深达23m的砂石垃圾回填坑为场址,以再生水净化为核心功能,采用复合垂直流为主要工艺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生态公园,是规划建设的永定河5大再生水水源净化湿地之一,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潜流型人工湿地。

工程定位:

河湖净化之肾--永定河再生水源深度净化厂,水生动植物家园--再现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普基地--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华北最美的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生态展园。

设计主题:

取自然之材,还自然之色。

建设思路:

废坑高效利用、地基复式处理、环保材料应用、水体自然净化、雨水调蓄利用、生态景观再现。

水质目标:

将近Ⅳ类再生水净化为Ⅲ类地表水(总氮除外),注入永定河园博湖、晓月湖、宛平湖和园博园,并通过循环管线进入湿地再净化以维护水质。

建设规模:

人工湿地设计净水能力10万立方米/天,总占地面积约37.5公顷,其中复合填料床人工湿地28.1公顷,表流湿地约1.3公顷,服务道路2.1公顷,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用地0.7公顷,景观绿化5.3公顷。

人工湿地划分为6区29单元。设置管理服务、科普教育展区1处,景观木栈道2.1公里,观景桥9座,观景塔1座,休憩、科普廊亭21座。种植特色乔灌木及地被30余种、水生植物30余种。放养底栖动物2种,放养鱼类10余种。

工程于2011年10月动工,2013年5月竣工,投资3亿元。整个湿地俯瞰如船帆,远观似梯田,近看是花海,清水在水草中流淌,路桥在百花中盘亘,高低起伏、动静结合、曲直相融。

(2)郑东新区CBD人工湿地

郑东新区CBD人工湿地占地约4万㎡ ,由1个温室、1个控制室、16个碎石床和16个生物塘组成。该系统主要是负责处理郑东新区如意湖水系内湖水,日处理水量约为10000m3,最大日处理可以达到20000m3,也是目前全国城市生态湿地水体处理系统中水处理能力最大的人工湿地工程之一。首先将CBD区域内雨水收集到如意湖水系中,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流回如意湖水系,其水质达到国标GB3838-2002Ⅱ类水质,使如意湖水系内水体经常保持在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城市生态景观用水的循环利用,有效的保持如意湖水系的水质和水量。年节约水资源30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目前郑东新区自来水总量的三分之一,节水效果显著。2008年,郑东新区CBD人工湿地被授予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2009年,被授予河南省节水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授予全国节水教育基地,也是河南省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人工湿地作为缝合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纽带,为城市提供了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空间,改善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由于其具有生态的独特性和公众效应,郑东新区管委会已把CBD人工湿地作为城市公共游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免费向社会开放。另外,该系统还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充分利用湿地内的绿色植物和水,在发挥水质净化功能的同时,又为城市环境营造了一处美丽的休闲观赏景区。实践证明,人工湿地对人工湿地作为缝合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纽带,为城市提供了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空间,改善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由于其具有生态的独特性和公众效应,郑东新区管委会已把CBD人工湿地作为城市公共游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免费向社会开放。另外,该系统还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充分利用湿地内的绿色植物和水,在发挥水质净化功能的同时,又为城市环境营造了一处美丽的休闲观赏景区。实践证明,人工湿地对CBD如意湖水系的节约用水和水体净化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人工湿地公园同如意湖已成为郑东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3)深圳市洪湖公园人工湿地

1997年,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在深圳市洪湖公园建成了人工湿地研究试验基地,并于1999年,又设计了“洪湖公园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工程”,它通过净化严重受污染的河水补充到景观湖泊,从而使污水得到回用。系统分三期建设,一期(1999年),规模1000m3/d,占地2300m2;二期(2004年),规模4000m3/d,占地7000m2;三期(2004年),规模400m3/d,占地824m2。1999年4月一期动工,同年10月一个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全面完工,日处理污水1000吨。2004年2月、12月二、三期分别建成。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12项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之一。

据深圳环境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彭立新介绍,一项更大的人工湿地建设项目将在洪湖公园展开,所建湿地将能日处理污水5000吨,到那时洪湖将全面解决水质污染问题。据悉,该项目是欧盟与我国合作开展,由德国科隆大学、中国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和深圳环境科学研究所等6单位联合进行实验的综合性生态方法净化地面水项目。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今世界城市污水处理的方向。

4.工程现状

据洪湖公园管理处雷主任介绍,当初建设人工湿地,主要是为了解决枯水期

公园补水需要。原来洪湖公园补水只能靠布吉河与附近的生活污水,由于水质污染严重,没法补水利用,而建人工湿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布吉河与周边的污水通过湿地上种植的植物根系和湿地中的微生物消化吸收,并经多层过滤而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水净化,及时补充水量,为公园的景观补给水源。该项目正常运行几年后,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能力逐渐降低,至今年11月该人工湿地已完全报废。

失败原因分析:

①片面强调湿地的处理效率而减少湿地系统的占地面积,造成系统在冬季运行时由于低温的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性大大降低而使出水水质恶化,严重时湿地系统会有一股明显的臭味,对工作环境影响比较大。

②片面的强调低运行费用,而忽视了预处理部分的设计,使进入湿地系统污染负荷和悬浮物超出湿地系统的处理能力,同时填料内还有大量的由微生物聚集而成的生物膜存在,这些SS和生物膜会沉积在填料的间隙中,造成的结果就是湿地内填料层的淤塞,使湿地表面产生积水,影响湿地系统的感官效果;同时降低了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使湿地系统的处理效果大大降低,缩短了湿地系统的使用寿命,一般使用寿命不超过10年;淤塞严重时,3~5年就造成湿地处理系统报废。

③湿地系统的出水悬浮物有时会严重超标,特别是运行一年以上的人工湿地在冬季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湿地填料层内微生物大量死亡以生物膜的形式排出湿地系统的缘故。

2.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呼市湿地花园

呼市湿地花园,住宅小区生活污水通过市政管网集中收集进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集中式处理模式具有统一收集、统一输送、统一处理的特征,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需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构建庞大的污水管罔,使得集中处理模式需要高昂的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

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大大节省了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费用和污水处理费

用.还可使污水处理的投资主体自政府转变为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并且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成为中水得到回用.节约了新鲜水的使用。这不仅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还减轻了政府的压力蹿,同时节约了水资源。

3.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我国自“七五”开始对人工湿地的研究,已建成一些示范工程,并于1990年7月在深圳建起我国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位于深圳市宝安县百泥坑村南500m处水系沿山角流向海湾属海洋性气候占地面积189亩,日处理量3100m3/d废水。

三.人工湿地技术在景观设计应用的关键问题

人工湿地技术在水景观水体设计中的应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非常重要。目前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往往强调应用过程中的景观美学设计,而在水景观设计中,以人工湿地为代表的生态修复技术被更多利用。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需要不断研究的深入研究。

四.人工湿地技术在未来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1)进一步加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理的研究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非常复杂,设计的范围也很广,目前,虽然有些机理研究已经得到初步的认可,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金属污染物的去除过程与机理;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有机物、无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在湿地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影响等。

(2) 如何提高处理效果,使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加强湿地植物的筛选工作,选择一些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的湿地植物,同时加强多种植物的合理搭配的研究,因为单一物种的净化能力总是有限的。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既有利于群落的快速形成,也具有较高污染物净化能力,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对人工湿地杂草生物的抑制以及对减少残体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均有重要意义。

重点研究在提高人工湿地氧化硝化能力的同时如何提高其反硝化能力,解决硝态氮的高效去除问题。

填料的类型直接影响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尤其是对磷的去除。因此,加强填料的筛选,特别是几种填料的合理搭配,也是今后应该优先考虑的工作。另外,如何防止填料堵塞,使其长久保持处理能力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3) 加强人工湿地对特殊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目前我国人工湿地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处理小规模的生活污水,而发达国家已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处理特殊工业废水的研究上,如富集、净化重金属、有毒物质、石油化工废水等方面。因此,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深入研究特征污染物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氧的供应及对植物输氧能力的影响;研究贫营养、低浓度、高盐、高毒、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去污机理及其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影响,促进人工湿地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4)改良人工湿地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精力以改良人工湿地技术,将一些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引入人工湿地。如北美湿地工程公司(NAWF)借鉴污泥回流技术和鼓风暴气开发了循环流湿地工艺。这些工艺已成功地应用于数年前还被认为不适宜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地区(气候太冷或污水浓度太高)。

五.结束语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形成了内部良好的循环,不仅对污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已被用来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发展中国家发展人工湿地技术的潜力更是巨大的,在我国该项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 1 ] 孙志高,刘景双,王金达,等. 湿地生态系统氮素输入过程的研

究进展[ J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22 (1) : 972102.

?[ 2 ] 刘春兰. 白洋淀湿地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D ].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4.

?[ 3 ] 人工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研究现状与展望-四川环境-2011年第1期 .

?[ 4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机制及发展方向探讨-绿色科技-2011年第2期. ?[ 5 ]汾河建设人工湿地的可行性研究-山西水利科技-2011年第1期. ?[ 6 ]任宪友,杜耘,王学雷.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退化研究[ J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1) : 1332136.

?[ 7 ] 徐广生. 湿地国际提出5条重要要求[ J ]. 水利经济, 2006, 24(1) : 54.

?[ 8 ] 颜俊.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 J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 69293.

?[ 9 ] 陆健健,王伟. 湿地的生态恢复[ J ]. 上海建设科技, 2006,(2) : 25229.

?[ 10 ] 张继贤,杨达明. 沙面结皮的自然形成过程及人工促进措施的探讨[A ]. 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流沙治理研究[ C ].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0.

?[ 11 ] 胡春香,黄泽波,张德禄,等. 荒漠藻结皮的胶结机理[ J ]. 科学通报, 2002, 47 (12) : 9312937.

?[ 12 ] 徐杰,白学良,田桂泉,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物结皮层藓类植物氨基酸和营养物质组成特征及适应性分析[ J ]. 生态学

报, 2005, 25 (6) : 124721255.

?[ 13 ] 白学良,王瑶,徐杰,等. 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特性研究[ J ]. 中国沙漠, 2003, 23 ( 2) : 1712

173.

?[ 14 ] 贺庆棠. 气候变化与中国荒漠化防治[ J ]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23 (5) : 61265.

?[ 15 ] 胡培兴. 中国沙化土地现状及防治对策浅谈[ J ] 1林业科学, 2003, 39 (5) : 1402146.

?[ 16 ] 朱震达.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与防治[ J ] 1第四纪研究, 1998, 34 (2) : 1452155.

?[ 17 ]崔理华, 朱夕珍, 骆世明, 等. 煤渣-草炭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J]. 应用生态学报,2003, 14(4): 597-600.

?[ 18 ]廖新俤, 骆世明. 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有机物处理效果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2, 13(1): 113-117.

?[ 19 ]吴振斌, 梁威, 成水平, 等. 吴振斌,植物根区土壤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极其相关分析. 环境科学学报,2001, 21(5): 622-624.

?[ 20 ] Ann, Y. et al. Influence of chemical amendments on phosphorus immobilization in soils from a constructed wetland[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0, 14: 157-156.

?[ 21 ] Sun G. Gray K R, Biddlestone A J, et al. treatment of agricultural wastewater in a combined tidal flow-downflow reed bed system[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 40(3): 139-146.

?[ 22 ] Adcock P W, Ganf G G.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macrophyte species growing in natural an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4, 29(4): 95-102.

?[ 23 ]CraigS.Campbell,MichaelOgden.CONSTRUCTEDWETLANDSINTHESUST AINABLELANDSCAPE[M].

?[ 24 ]R.M.Gersberg,B.V.Elkins,C.R.Goldman.NitrogenRemovalinArtificialWetl ands[M].WaterRes,1983,17(9):1009-1014.

?[ 25 ]AmeliaK.Kivaisi.Thepotentialforconstructedwetlandsforwastewatertre atmentandreuseindevelopingcountries:areview[J].EcologicalEngineering,2001 :545~560.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 陈 杰

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陈杰 摘要: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它是人 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风貌和环境好坏都和风 景园林景观工程分不开,但是在设计过程中由于环保理念落后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问题现象也层出不穷。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提升,加强风景园林景观 生态设计的理念,可以更好的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让风景园林 工程体现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保效益等多种功能。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生活、工作 环境的生态性、审美性需求不断提升,既要求环境的自然生态、空气新鲜,还对 于景观环境的视觉审美、艺术形态以及心理意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园 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要符合现代发展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结合生态规划理念,使用生态环境因素及当前的艺术审美观念,有效地利用自然地形地势,用心塑造 优异的生态景观和人文环境,从而让目前园林景观展示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 效能,逐渐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1生态理念的含义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 生态发展观念,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尊重大自然与保护大 自然是生态理念的基本前提保证,生态理念下,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 主要讲的是人要自觉与自律,要求人与自然之间要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发展以及 互相融会贯通,努力追求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共生共存。 2创新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的前期阶段由于自身经济体量小,发展起步晚 等客观因素,导致国家必须以牺牲一部分生态环境和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量增大,新一届的政府已经提出了不能再以环境换取经 济的发展方针。而且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攀升,人们对于生存环境有了新的 认识,生态系统以及绿色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也需要 在这种大趋势下逐渐转变为环保生态设计方式,将自身的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在 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城市建设的绿色可持续性建设方式。环保设计与建 设不仅可以让施工过程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而且也能够帮助城市生态系统更 加完善,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确保了人们未来的健康有序生活。 3探索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优化路径 3.1资源再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的自然能源。在园林中可以把太阳能作为热水 的加热源,为园林的各种用热水的地方提供途径,同时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园林提供照明。风能也是一种巨大的能源,专家提出,如果将地球上风能利用 起来,可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由于发电成本的降低,风力发电是增长最快 的能源。园林通常利用传统风车的形式进行发电,同时风能可以代替电能进行水 的提升,进而带动景观的水体。其他清洁能源的利用,其中地下热能在未来将会 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并且可以降 低运作成本。 3.2利用有效资源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一)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一) 摘要介绍了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并提出湿地重点攻关技术,以期为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以及湿地生态的恢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湿地保护技术 由于湿地处于水陆交互作用的区域,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占地球表面面积6%的湿地,却为世界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特别是为濒危珍稀鸟类提供了生息繁殖的基地,成为众多珍稀濒危水禽完成生命周期的必经之地。 一个系统的面积越大,该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越有保证。因此,增加湿地的面积是有效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平稳的基础。严禁围地造田,对湿地周围影响和破坏湿地生境的农田要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生境,增加湿地面积1]。湿地入水量减少是造成湿地萎缩不可忽视的原因,水文条件成为湿地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通过相关水利工程加以改善,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功能;积极进行各湿地引水通道建设,以获得高质量的补充水源;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固堤防,搞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淤积;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 2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2]。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可概括为以下3个部分:一是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湿地的基底恢复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基底改造技术、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清淤技术等。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二是湿地生物恢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群动态调控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等。三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生态系统构建与集成技术等。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既是湿地生态恢复研究中的重点,又是难点。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湿地污染源的综合整治与管理,通过部门间的联合,加大执法力度。要严格控制湿地氮、磷肥及农药的施用量,控制畜禽养殖场废水对湿地的污染影响,大型畜禽养殖场废水要严格按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养殖废水土地处理。 植物是人工湿地生态工程中最主要的生物净化材料,它能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对水质的净化有一定作用。目前,在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应用方面,国内外均以水生植物类型为主,尤其是挺水植物。由于不同植物种类在营养吸收能力、根系深度、氧气释放量、生物量和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它们在人工湿地中的净化作用并不相同。在选择净化植物时既要考虑地带性、地域性种类,还要选择经济价值高、用途广以及与湿地园林化建设相结合的种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 12化41 杨冰清 12234014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人类对湿地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湿地排水和围垦上。如沼泽排水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森林湿地排水发展林业;围湖造田、造地发展农业和建筑业;深挖库塘灌水来发展养殖,吸引野生水禽;泥炭被开采作燃料,发展园艺业。 但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日趋影响下,湿地丧失和退化严重,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水质改变、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和效益衰退。为防止这些过程的进一步恶化,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湿地,已经成为发挥湿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手段。 所谓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原则有(1)、尊重湿地生态过程;(2)、充分利用自然能源;(3)、生态系统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干扰,并从中迅速恢复;(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功能,提供多种效益;(5)、湿地是介于高地和水体的过渡带,要考虑它的生态交错带;(6)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的要求。 湿地恢复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是指湿地的生物数量不超过湿地环境的承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使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不同的湿地类型,恢复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策略亦不同。对沼泽湿地而言,由于泥炭提取、农业开发和城镇扩建使湿地受损和丧失。如要发挥沼泽在流域系统中原有的调蓄洪水、滞纳沉积物、净化水质、美学景观等功能,必须重新调整和配置沼泽湿地的形态、规模和位置,因为并非所有的沼泽湿地都有同样的价值。在

园林工程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周波

园林工程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周波 发表时间:2019-05-08T10:49:47.7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周波 [导读]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园林工程的生态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植物为主来建设园林景观 周波 浙江禾泽都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312400 摘要: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园林工程的生态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植物为主来建设园林景观,可以充分的让人体验身入其境的感觉,其作用不可忽视。园林景观设计实质上就是一项相对繁杂以及系统性强的工作,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要养依照相应的标准与原则来进行实施,在之后实践的过程之中来进行相应的落实,才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保障我们国家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环保以及良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 关键词:景观园林工程;生态景观;设计 引言 一直以来“艺术和科学始终是景观设计的两大支柱”。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也给地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自然生态资源日益枯竭。随着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咔尔逊《寂静的春天》的问世,人们开始反思工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在生态主义的浪潮下,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并不断探索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伊恩·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将生态学思想引入到景观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将景观设计与生态学完美的融合起来,开创了生态化景观设计的新时代。 1植物配置设计在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1.1提高土地利用率 依照目前的形势来进行分析,在城市之中一般都会有大量的空地,针对这部分空地假使没有科学、合理化的予以应用,那么就会直接性的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美观及之后的发展,导致土地武大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合理化应用,所以就得要不断的强化。在配置景观园林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工作,也就是兼顾统筹每一个园林区域,将土地实际作用与功效充分的发挥出来,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得到合理化的利用。 1.2改善城市内部环境 植物配置不仅可以很好的改善内部环境,还可以为处在城市之中的居民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所以就得要将城市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起来。在进行配置植物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合理化的选择绿化植物,这部分绿植的作用可以针对城市之中污染气体以及尘埃吸收进去,进而达到生态环境的合理化控制。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植物配置还可以很好的起到防风固沙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抵挡沙尘暴。 1.3美化城市 针对植物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之上将自身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其中的每一类植物都有着自身专属的特性。比如:将黄叶与红叶编制成网状和草坪之间进行有效的组合,最终就会呈现出来一个美丽图案。 2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2.1根据光、影及四季变化情况配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自然的光影、声音等因子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从而达到自然和植物的共同利用,也能够展现出一种美态。景观园林中加强色彩搭配,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景象,令人遐想。在四季交替过程中,植物会发生一系列的自然变化,即色彩、形态变化。叶、花和果的形状方面,目前人们还是比较喜欢观赏开花和结果,它们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园林景观中对于四季的影响也要引起重视。例如在春天,可以配置牡丹、海棠等,主要目的是营造一个繁华的场面;在夏天可以利用荷花、玉兰等,主要是营造浓荫覆盖的夏季美景;在秋天的时候可以配置灯光夜色绚烂的植物,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冬季主要是配置雪松、青松等,营造出一种生机美景。 2.2景观植物的有效选择 在选择景观植物的过程中,就得要要将搭配性充分的考虑进去,一般情况下,景观植物主要就是乔木与灌木,在搭配的过程中要全方位的分析各类植物的优劣势,注重植物之间的绿化作用,利用人的主观审美意识来选择所需要搭配的植物,最终在最大限度之上充分的将与功效要求相符的人工景观,在加大植物绿化效果的时候,还得要充分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国家四季分明的特征,还得要将每一个季节植物搭配,在这一接单,要始终保持植物的观赏性,针对景观的色彩合理搭配,最终与景观艺术标准相符的目的,依照花草与乔木之间的分布情况,有效的将生态可持续的观赏形势确定出来。 2.3倡导人性化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除了生态环境改善,还可以充分的与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的最终目的相符,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将人性化的特征充分的表现出来,我们国家因为历史悠久,每一个地方都具备文化与历史的感觉,要严格依据当地风俗以及人情科学、合理化的植物色彩与空间的排列组合,此外,还可以有效的将植物配置与园林设计的文化宣传的最终作用。 2.4以生态效果为主的园林景观设计 通常园林在城市当中都属于人们休闲与娱乐的空间,特别是其在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园林工程建设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极为重要。人们可借助园林工程来实现接近自然的愿望,从而使人们产生远离大厦、喧嚣及城市空气污染的的情况,一般园林工程当中的景观都是由不同的土地单元组合而成,在实施设计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经济、没血及生态学方面的内容。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必须要以生态效果为主,要坚持人的感受需求作为中心规划设计理念。具体要求园林工程的景观设计,应当保持和谐统一的特性,要求其真正具备相应的人性,必须要体现出生态文明的同时,还要保障园林工程多方面功能性,比如园林

XX地区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XX县黄河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设计报告 Word文档-可编辑 XX市水利勘察设计室 二O一八年一月

目录 1编制说明 (5) 1.1工程概况 (5) 1.2投资主要指标 (5) 1.3编制依据和主要问题 (5) 1.4编制依据 (7) 1.5编制过程及结论 (8) 2项目区基本情况 (9) 2.1自然条件 (9) 2.2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11) 2.3社会经济状况 (12) 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4) 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14) 3.2项目建设的原则 (14) 4建设目标、任务与实施年限 (14) 4.1建设目标 (14) 4.2建设任务 (15) 4.3建设年限 (16) 5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1封禁方式 (16) 5.2生态修复措施技术设计 (16) 5.3监测方案 (23) 5.4监测表格 (26) 6年度实施计划 (35)

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6) 7.1投资概算 (36) 7.2投资筹措方案 (39) 7.3分年度投资 (39) 8组织管理 (41) 8.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41) 8.2组织管理措施 (41) 8.3政策保障 (42) 8.4资金管理 (42) 8.5质量管理 (42) 8.6施工组织与管理 (43) 9效益分析 (44) 9.1生态效益分析 (44) 9.2社会效益分析 (44) 9.3基础效益分析 (44) 1、附表: (1)生态修复项目区自然条件与水土流失现状表 (2)项目区行政区划与人口、劳力、耕地情况表 (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4)生态修复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表 (5)生态修复项目措施规划表 (6)生态修复项目分年度实施计划表 (7)投资概算总表

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作者:徐克雷,张建伟来源:黑龙江信息科技浏览:576 ? 1 生态设计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 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生态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2 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融合。 3 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资源浪费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建立自然和人类永生共存。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未来环境建设的主题。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和依据,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部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设计本身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设计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优化利用[1]。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2]。 今天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日益加剧,人类的足迹无处不在,自然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关系日渐受到破坏,直接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将生态理念引入景观设计,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生态理念的培养 贯穿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设计表现,从生态学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不断美化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为自身造福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态理念的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重视高校景观教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景观教育不仅要加强美术学科的基础性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学科综合能力,从地球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应当作为景观设计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公园,公园内垃圾桶的放置,如果不从人的行为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而随意放置,游人很可能会随处乱扔垃圾,那么这个设计就谈不上环保,更谈不上生态,也就是说设计本身没有考虑生态因素,那它的合理性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各类高等院校景观设计专业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教学大纲,加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景观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带动景观设计学科走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道路,已迫在眉睫。 同时,培养优秀学生离不开优秀师资队伍,目前高校景观专业师资水平普遍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在扩大,尤其一些归国留学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情建立了相应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体系,一部分人员在倡导生态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生态理念不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它有待于我们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其中景观设计师应当起主导作用,将生态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真正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1.2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目标、特点、修复理论基础及技术和方案确定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目标、特点、修复理论基础及技术和方案确定 1 湿地生态恢复的原则 1.1 地域性原则 我国湿地分布广,涵盖了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各种类型的湿地。因此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湿地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湿地生态恢复策略、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 1.2 生态学原则 生态学原则主要包括生态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位原则等。生态学原则要求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恢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使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达到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同步和谐演进。 1.3 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退化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是一项技术复杂、时间漫长、耗资巨大的工作。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恢复的后果以及最终生态演替方向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对被恢复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论证,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应尽力做到在最小风险、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效益。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2 湿地生态恢复的目标 湿地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但对于不同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其侧重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如下: (1)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地表基底是生态系统发育和存在的载体,基底不稳定就不可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中国湿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大都属于改变系统基底类型的,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湿地的不可逆演替。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实际上包含多样的环境,这里先对湿地进行一些说明。湿地在农村的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农家精心管理的水田和池塘等人工湿地维持着多样的生物相,这些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农村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国内外对于湿地的生态修复也有很多实例,本报告所介绍的日本和英国生态修复的实例,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多经验可借鉴。这些实例都说明湿地保护不是把湿地封闭起来就算是保护了,它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研究等一系列科学过程。本报告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的内容,找不到足够的字典,原著中所用的一些动植物名称大多是日本俗名,没有英文学名的标注,在由日语的翻译过程中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仅供参考。 一、湿地的种类及特征 1971年伊朗的拉姆塞尔镇,通过了保护各国重要湿地的《关于对水鸟特别重要的湿地条约》,称为《拉姆塞尔条约》。第五次签约国会议1993年在日本钏路市召开。拉姆塞尔条约第一条对湿地(wetlands)作了如下定义:“湿地,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也不论是永久的,还是短时的;是停滞的,还是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还是咸水,凡是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属此列。” 拉姆塞尔条约所定义的湿地范围较宽,包括了从天然湿地到人工湿地等多样的湿地。根据1993年进行的第五次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调查的湿地调查实施要领,日本的湿地,根据地形等条件,可以分类如下表。与拉姆塞尔定义一样,包括了多种环境下形成的湿地。 表1. 湿地分类表

⒈ 自然湿地 如表1所示,自然形成的湿地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湿原”是指在泥炭地中形成的草原。湿原中靠雨水和雪水滋润的称为“高层湿原”,高层湿原中有多样的水苔生长繁茂,好氧性植物发育。湿原中靠地下水滋润的称为“低层湿原”。低层湿原较高层湿原养分丰富,芦苇、蓑草类生长繁茂。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间湿原”,沼茅类是代表性发育种。但是并非高层湿原都在高处,低层湿原都分布在低地,有时一个湿原可同时兼有三种类型。 “涌水湿地”是由涌水等地下水滋润,是没有形成泥炭层的湿地。泥炭湿原只分布在气候凉爽的地域,而涌水湿地是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地域,形成毛毡苔类的特有植被。此外,还有雪、 河流、湖沼等淡水滋润的多种多样的湿地。 在海岸和近海的河口处,有些湿地在满潮时被海水或半咸水所淹没,在干潮时水又退去。在这种特殊环境条件的湿地中,生长着好盐性和耐盐性植物。在河口的盐性湿地中,生长着七面草等盐性植物。在干潮时露出大量滩涂,成为很多鸟类的觅食和休息的场地。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较发育的长绿阔叶林,分布在日本九州以南的地区。 湿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水稻生产区,从开始水稻生产的2000多年来,已有很多湿地变成了水田。北海道的湿原也因农田的开发面积不断减少。海岸的湿地也因围垦而大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大力倡导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本文简要概述了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总结了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并高度概括了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前言:近年来,人类越来越能认识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生产活动和一些设计工作都开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我们的景观设计更是一项可以很直观的提现生态理念的工作。生态景观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它一方面是指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人、景观和自然三者做到协调发展,并且合理的、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最终构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环境发展的生态景观,而另一方面生态景观也可以是指我们最终设计完成的景观,完全符合生态规律,完整的表现出大自然所固有的景观特点。 1.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消耗都越来越严重,惨重的后果现在已经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沙尘暴等现象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这些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里,生态文化和生态理念被不断的提出,生态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赋予了及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渐渐的都要贯穿节能和环保的生态思想。 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陆续的与生态的概念相结合,而在我们的景观设计行业当中,也提出了生态景观的概念,生景观设计是具有必要性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生态已经成为主流文化,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景观行业也贯彻生态的思想和文化。在人类的居住环境当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景观设计,而在景观的建造于改造当中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消耗着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就要尽量的减小不必要的消耗。而最近几年由于景观设计技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巧妙构造方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实施了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这样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资源和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就是现今我们景观设计行业的现状也使得提出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必然。因为,现在生态文化的提倡,使得人们也逐渐把是够符合生态理念作为评价景观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1],所以,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对于景观的生态理念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在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行业中,生态景观的理念成为重中之重,是我们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某一处景观的时候所必须想到,必须贯穿在景观的构造中的一种理念。 2.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论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研究 许萍

论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研究许萍 发表时间:2019-09-19T12:03:24.1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作者:许萍1 徐仕达2 [导读] 摘要:风景园林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条件与空间,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 1身份证号:33012219760508XXXX;2身份证号:34082419900726XXXX 摘要:风景园林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条件与空间,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被日益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前言: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日渐普及,风景园林中的景观设计,也逐渐与生态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基于此,本文谨就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介绍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进而阐述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旨在通过本次研究,进一步推动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工作的开展。 1.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应当充分遵循可持续性原则,重视景观功能,提高景观环境质量,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开展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应当充分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及工作标准,改善风景园林的景观结构,尊重生态环境优先原则、生态多样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及地域化原则等。要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尊重原本的生态格局,基于艺术及美学的角度进行整理与修复,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严格避免可能存在的破坏性干扰,尽可能回收建筑垃圾并加以再利用,体现资源节约理念。比如雨水回收设计,收集大气降水作为园林景观用水;园林中人工湿地的设计,采用自然净化机理,以打造生态化景观平台。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融合生态设计理念,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自身力量,通过自然力量实现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修复,提高生态资源的可再生性,因地制宜,保证景观生态设计的审美价值及生态价值。 2.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2.1生态系统的修复 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及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生物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充分考量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的干扰及影响。景观生态设计修复的生态系统,最终还是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平台,为城市环境提供“城市绿肺”、“天然氧吧”及“亲水平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人为可控的基础上,确保修复之后的自然生态体系可充分适应当前自然环境的发展,并支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充分考量自然生态系统所具备的自身调节与净化能力,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身张力及自然规律自行演化与修复,逐渐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1]。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生态修复工作,可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防护作用,比如设计水景护坡。在园林水体设计护坡,并在护坡种植草皮、防护林等植被,混合深根性及浅根性乔灌木,以起到生物防护效果。水景护坡的设计,可利用护坡草皮以提高护坡的防冲蚀能力,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地表面蚀及细沟侵蚀等问题,并有效减少块体运动。 2.2生态补偿与保护 在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设计师应当充分明确风景园林建设的消耗性特质,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尽量降低景观设计对于环境的影响与干扰,并尽可能合理利用自然元素进行设计,尽量避免大面积与大范围的调整与改造,尽可能在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基础上,设计生态景观方案,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型发展理念,减少自然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补偿及保护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注重生态及经济之间的平衡性,尽量以低经济成本获得高生态效益;其二,尊重场地多样性及园林功能性,以起到应有的生态补偿效果;其三,重视循环利用园林场地中的资源及物质,实现资源的回收及再利用,以减少对于资源及自然成本的消耗。 比如德国海尔布隆砖瓦厂公园,该公园原本为砖瓦厂的废弃工业用地,该地块从1983年砖瓦厂倒闭之后被废弃,随后在1990年被委托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直至竣工时间长达6年,因此该场地有足够的时间在排除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然恢复,区域内生态多样性日益优化,生态情况明显好转。该公园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痕迹,在人工湖边缘大量种植湿生植物,为水鸟提供觅食与庇护空间。基于生态补偿及保护理念,公园的设计大量采用了砖瓦厂原本的建筑材料,包括碎石块、砾石、路缘砖瓦、红砖等,在设计人工湖时,又进行防渗水处理,保证湖面水位的稳定性,减少水资源的消耗[2]。 2.3注重景观生态安全 景观生态设计中要注重生态安全性,充分考量景观生态安全的干扰因素。对于园林景观而言,其景观生态格局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前者通常起到修复作用,后者通常起到破坏作用。景观生态设计的安全性,主要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北京作为一个世界一线城市,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却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近年来北京长时间受到雾霾、内涝等问题的影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难以有效调节自然雨量。这种情况下,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量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体现景观生态设计的安全性。例如,北京昌平北区块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充分考量了北京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采用铺地、植被、街道、照明及园林构筑物等元素共同呈现线性景观,具备良好的自然雨量调节能力,可以有效集流并引流,对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凸显其生态价值,有效整合园林场地中的各种自然资源,确保风景园林在长时间运行中,也不会出现景观的过度变化,有效保护景观内的动植物。景观生态设计,要充分结合当前的自然条件及物理条件,做好景观设计及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建成之后的园林进行持续监测,时刻关注是否存在生态环境的干扰性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4注重景观艺术审美 风景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是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的相互融合,在凸显艺术设计的同时,也尊重生态自然。基于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设计师应当充分考量生态科学及景观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尊重生态自然,对风景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统一设计,满足生态环境优化要求,并体现艺术美感。

生态修复技术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 董哲仁,刘蒨,曾向辉 1 概述 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 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1〕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2〕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3〕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实际上,大自然在发展变化的长期过程中,本身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使得自然界得以持续而有序地运行。其中水体的自然生物净化能力,在人类出现之前的远古时期,就保证了自然界江河湖泊的水体洁净。目前开发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实质上是按照仿生学的理论对于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可以说,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 生物-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近年来这种技术发展很快,在国外已经达到工程实用化的程度,并且积累了系列观测数据。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处理效果好。其次,生物-生态水体修复的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所需的微生物具有来源广、繁殖快的特点,如能在一定条件下,对其进行筛选、定向驯化、富集培养,可以对大多数有机物质实现生物降解处理。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所以,这种廉价实用技术十分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工作。用生物-生态方法治污,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体育设施,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 帖子28 精华0 威望25 土木币33 在线时间1 小时注册时间2006-11-10 查看详细资料TOP 2 主要处理工艺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利用细菌、藻类、微型动物的生物处理;利用湿地、土壤、河湖等自然净化能力处理等。以下重点介绍几种针对江河湖库污染大水体的修复技术。 2.1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应过程是:1〕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2〕在生物膜内部扩散;3〕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4〕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

浅析风景园林与生态的设计理念

浅析风景园林与生态的设计理念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迅猛持续发展以及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许多城市环境大幅度恶化,市容市貌岌岌可危,因此,城市规划和设计者开始重视生态设计这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设计是指设计过程中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开发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设计形式。景观的生态设计是一种新式美学观念,也夹杂着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也隐含着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发展关系。本文在总结生态设计基础上,主要分析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标签: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原则 20世纪70年代伊恩·伦诺克斯首次提出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学思想,设计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理念由此诞生,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开始慢慢糅合,生态景观设计时代由此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更为广泛的建筑生态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工业设计也产生了。本文将以生态景观设计为主展开论述。 一、生态景观设计 (一)生态景观设计比较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协调 将人与自然共生友好发展的生态理念内化于设计过程中,为的是设计者在构思时将人与自然看作整体生态系统,摒弃诸如“人类主导论”“自然决定论”,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最小程度改造自然环境。 (二)当代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结合 进行景观设计时遵守的首要核心内容是要有生态学思维,正因为如此景观设计才会向不同方向发展。一方面主要強调对过程进行组织并且要有条理,另一方面则偏重美和艺术方面的重现。此前设计师主要沉醉于美和形式以及文化里面,是生态设计理念将他们引向对大自然的关注,以及其他文化中人与自然方面的一些关注点,然而缺乏美感与文化内涵的生态决定论和生态设计唯一论都是一滩死水。1997年西蒙兹在自己的论作中重新阐释了景观设计者的工作,作为景观设计者的终生目标与理想就是助人为乐,让人类与城市建筑、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地球和谐共存。 二、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特性 (一)城市化进程和自然生态的平衡统一 目前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建设中,有一些都背离了自然的规律。城市化是为了解决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美好途径,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配制资源,合理控制人类对生态资源的控制比例,也能给其他系统提供更多更好的拓展空间,这个平衡假如被破坏,人类本身生存空间将受到致命打击。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该技术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非常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适用范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处理的方法。 一、人工湿地系统的构造 人工湿地是由填料、水生植物共同组成的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①湿地填料的选择填料的选择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填料在人工湿地中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持,为各种化合物和复杂离子提供反应界面及对微生物提供附着。常用到的填料有土壤、砾石、砂、沸石、碎瓦片、灰渣等。根据处理目的,污染物的特征不同而有不同的填料选择。一般来说,以处理SS、COD和BOD为主要特征污染物时可选用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碎瓦片或灰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填料。对脱N 除P要求高的,可以选择对这两者有较强去除能力的填料进行优化组合。如采用沸石和石灰石的结合既考虑了沸石对NH4+-N的吸附、活化土壤中难溶性P及进行生物再生作用又利用了石灰石对P的高吸附特性,达到同时脱N除P的目的。现在填料的选择多偏向于较大颗粒的粒径,原因是水流在粒径较大的填料床内的短路最小,能够形成渠流,并且堵塞现象发生少,不易分散。 ②水生植物的选择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的作用有:将景观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而被吸收;能够将某些有毒物质的重金属富集、转化、分解成无毒物质;根系生长有利于景观水均匀地分布在湿地植物床过水断面上,向根区输送氧气创造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根区环境;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可用于组合式湿地的植物有:芦苇、香蒲、灯心草、风车草、水葱、香根草、浮萍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芦苇。植物的选择最好是取当地的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以保证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并尽可能地增加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湿地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植物的栽种方式有播种法和移栽插种法。移栽插种比较经济快捷。 二、人工湿地系统的类型 人工湿地系统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类型可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