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及应用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及应用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及应用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及应用题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节、知识梳理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并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了解与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了解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会求解.

4.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知道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区别.

5.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二、知识概要

1.二元一次方程:像x+y=2这样的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方程x+y=3和2x+3y=10合写在一起为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代入消元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把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6.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三、重点难点

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是本周学习的重点,也是本周学习的难点.

四、知识链接

本周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由我们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演化而来,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五、中考视点

本周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经常在中考中的填空、选择中出现,还有的出现在解答题的计算当中.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一、学习目标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即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二、知识概要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见类型主要有:

1. 行程问题.包括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基本等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

2. 工程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工程问题,一类是工作总量为1的工程问题. 基本等量关系为: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3. 和差倍分问题.基本等量关系为:较大量=较小量+多余量,总量=倍数× 1倍量;

4. 航速问题.此类问题分为水中航行和风中航行两类,基本关系式为:

顺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

逆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

5. 几何问题、年龄问题和商品销售问题等.

三、重点难点

建立数学模型(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本周的重点,也是本周的难点.

四、知识链接

本周知识是上周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模型,一种方法.

五、中考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际数学问题中构造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问题;

(2)能从图表中获得有关信息,列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二节、教材解读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二元一次方程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是方程;

(2)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3)方程是整式方程,即各项都是整式;

(4)各项的最高次数为1.

例如:像+y=3中,不是整式,所以+y=3就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像x+1=6,x+y-3z=8,不是含有两个未知数,也就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像xy+6=1中,虽然含有两个未知数x、y且次数都是1,但未知项xy的次数为2,所以也不是二元一次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点.

2.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二是整个方程组中含有两个且只含有两个

未知数,如

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例如x+y=2中,由于x、y只是受这个方程的约束,并没有被取某一个特定值而制约,因此,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定义中的公共解是指同时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而不是使其中一个或部分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由于未知数的值必须同时满足每一个方程,

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情况下只有惟一的一组解,即构成方程组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

第三节、错题剖析

【误解】A或D.

【思考与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使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

两个未知数的值,而中的一个方程的解,并不能让另一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它们都不是这个方程组的解,只有C是正确的.

验证方程组的解时,要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中,只有使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方程组的解.

【正解】C.

把式③代入式②得 8-3y+3y=8,0×y=0.

所以y可以为任何值.

所以原方程组有无数组解.

【思考与分析】代入法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一种基本方法.它的一般步骤是:(1)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如本题中方程②中的x,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为x=8-3y;(2)将这个变形所得的代数式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里要求代入“另一个”方程,“误解”把它代入到变形的同一个方程中,得到了一个关于y的恒等式,出现了错误.(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前面变形所得的式子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正解】由式②得x=8-3y ③

把式③代入式①得2(8-3y)+5y=-21,

解得y=37.把y=37代入式③得x=8-3×37,

解得x=-103. 所以

【例3】解方程组

【错解】方程①- ②得:-3y=0,所以y=0,

把 y=0,代入②得x=-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分析】在①- ②时出错.

【正解】①- ②得:(x-2y)-(x-y)=2-(-2)

x-2y-x+y=4

-y=4

y=-4

把y=-4代入②得x=-6,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小结】两方程相减时,易出现符号错误,所以要特别细心.

【例4】某化妆晚会上,男生脸上涂蓝色油彩,女生脸上涂红色油彩.游戏时,每个男生都看见涂红色油彩的人数比涂蓝色油彩的人数的2倍少1人;而每个女生都看见涂蓝色油彩的人数是涂红色油彩的人数的,问晚会上男、女生各有几人?

错解: 设晚会上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

根据题意,得

把①代入②,得x=(2x-1),解得x=3.把x=3代入②,得y=5.

所以答:晚会上男生3人,女生5人.

【分析】本题错在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弄清.每个男生都看见涂红色油彩的人数比涂蓝

色油彩的人数的2倍少1人,这里涂蓝色油彩的人数不是题中所有的男生人数,而是除自己之外的男生人数,同理,女生看到的人数也应是除自己以外的女生人数.

正解: 设晚会上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

根据题意,得

把③代入④,得

x=[2(x-1)-1-1],

解得x=12.

把x=12代入④,得y=21.

所以

答:晚会上男生12人,女生21人.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你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如下错误.

【例5】解方程组

【错解】方程①+②得: 2x=4,

原方程组的解是: x=2

【错因分析】错解只求出了一个未知数 x,没有求出另一个未知数y.所以求解是不完整的.

【正解】(接上)将 x=2带入②得: y=0.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小结】用消元法来解方程组时,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解,就以为求出了方程组的解,这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不明确的表现.应牢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组解,而不是一个解.

【例6】解方程组

【错解】由式①得y=2x-19 ③

把式③代入式②得2(2x-19-

【错因分析】“错解”在把变形后的式③代入式②时,符号书写出现了错误.当解比较复杂的方程组时,应先化简,在求出一个未知数后,可以将它代入化简后的方程组里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二个未知数,这样使得运算方便,避免出现错误.

【正解一】化简原方程组得

【正解二】化简原方程组得

①×6+②得 17x=114,

【小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用代入法,也可以用加减法.一般地说,当方程组中有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是1或有一个方程的常数项是0时,用代入法比较方便;当两个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或成整数倍时,用加减法比较方便.

第四节、思维点拨

【例1】小红到邮局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 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

【思考与解】要解此题,第一步要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寄信需邮资3元8角,由此可知所需邮票的总票额要等于所需邮资3.8元. 再接着往下找数量关系,所需邮票的总票额等于所需6角邮票的总票额加上所需8角邮票的总票额. 所需6角邮票的总票额等于单位票额6角与所需6角邮票数目的乘积. 同样的,所需8角邮票的总票额等于单位票额8角与所需8角邮票数目的乘积. 这就是题中蕴含的所有数量关系.

第二步要抓住题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构建等式. 由图可知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是:所需邮资=所需邮票的总票额.

第三步要在构建等式的基础上找出这个数量关系中牵涉到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 已知量是所需邮资3.8元,两种邮票的单位票额0.6元和0.8元,未知量是两种邮票的数目.

第四步是设元(即设未知量),并用数学符号语言将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 设0.6元的邮票需x张,0.8元的邮票需y张,用字母和运算符号将其转化为方程:0.6x+0.8y=3.8. 第五步是解方程,求得未知量. 由于两种邮票的数目都必须是自然数,此二元一次方程可

以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解.方程的解是

第六步是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方程的两个解中两种邮票的数目均为正整数,将两解代入方程后均成立,所以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第七步是答,需要1张6角的邮票和4张8角的的邮票,或需要5张6角的邮票和1张8角的的邮票.

【例2】小聪全家外出旅游,估计需要胶卷底片120张. 商店里有两种型号的胶卷:A型每卷36张底片,B型每卷12张底片. 小聪一共买了4卷胶卷,刚好有120张底片. 求两种胶卷的数量.

【思考与解】第一步:找数量关系. A型胶卷数+B型胶卷数=胶卷总数,A型胶卷的底片总数+B型胶卷的底片总数=底片总数. A型胶卷的底片总数=每卷A型胶卷所含底片数×A型胶卷数,B型胶卷的底片总数=每卷B型胶卷所含底片数×B型胶卷数.

第二步:找出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构建等式. A型胶卷数+B型胶卷数=胶卷总数,A型胶卷的底片总数+B型胶卷的底片总数=底片总数.

第三步: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 已知量是:胶卷总数,度片总数,每卷A型胶卷所含底片数,每卷B型胶卷所含底片数;未知量是:A型胶卷数,B型胶卷数.

第四步:设元,列方程组. 设A型胶卷数为x,B型胶卷数为y,根据题中数量关系可列出方程组:

第五步:答:A型胶卷数为3,B型胶卷数为1.

【小结】我们在解这类题时,一般就写出设元、列方程组并解出未知量和答这几步,如有必要可以加上验证这一步.其他步骤可以省略.

【例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思考与分析】经观察,我们发现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故将两方程相加,消去y.

解:①+②,得4x=8.

解得x=2.

把x=2代入①,得2+2y=3.

解得y=.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思考与分析】经观察,我们发现x的系数成倍数关系,故先将方程①×2再与方程②作差消去x较好.

解:①×2,得4x-6y=16. ③

②-③,得11y=-22.

解得y=-2.

把y=-2代入①,得2x-3×(-2)=8. 解得 x=1.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思考与分析】如果用代入法解这个方程组,就要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本题中,方程②的系数比较简单,应该将方程②进行变形.

如果用加减法解这个方程组,应从计算简便的角度出发,选择应该消去的未知数.通过观察发现,消去x比较简单.只要将方程②两边乘以2 ,然后将两方程相减即可消去x.

解法1:由②得x=8-2y.③

把③代入①得

2(8-2y)+5y=21,解得y=5.

把y=5代入③得x=-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解法2:②×2得2x+4y=16. ③

①-③得2x+5y-(2x+4y)=21-16,解得y=5.

把y=5代入②得x=-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小结】我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用到的都是消元的思想,用代入法还是加减法解题,原则上要以计算简便为依据.

【例6】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思考与分析】经观察,我们发现方程①为用y表示x的形式,故将①代入②,消去x.

解:把①代入②,得3(y+3)-8y=14.

解得y=-1.

把y=-1代入①,得x=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例7】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思考与分析】经观察比较,我们发现方程①更易于变为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故选择①变形,消去y.

解:由①,得y=2x-5. ③

把③代入②,得3x+4(2x-5)=2.解得x=2.

把x=2代入③,得y=-1.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例8】甲、乙两厂,上月原计划共生产机床90台,结果甲厂完成了计划的112%,乙厂完成了计划的110%,两厂共生产机床100台,求上月两厂各超额生产了多少台机床?

【思考与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设未知数,即直接设法和间接设法.直接设法就是题目要求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本题中就是设上月甲厂超额生产x台,乙厂超额生产y

台;而间接设法就是问什么并不设什么,而是采用先设出一个中间未知数,求出这个中间未知数,再利用它同题中要求未知数的联系,解出所要求的未知数,题中我们可设上月甲厂原计划生产x台,乙厂原计划生产y台.

解法一:直接设法.

设上月甲厂超额生产x台,乙厂超额生产y台,则共超额了100-90=10(台),而甲厂

计划生产的台数是台,乙厂计划生产的台数是台.

根据题意,得

答:上月甲厂超额生产6台,乙厂超额生产4台.

解法二:间接设法.

设上月甲厂原计划生产x台,乙厂原计划生产y台.

根据题意,得

所以x×(112%-1)=50×12%=6,

y×(110%-1)=40×10%=4.

答:上月甲厂超额生产6台,乙厂超额生产4台.

【例9】某学校组织学生到100千米以外的夏令营去,汽车只能坐一半人,另一半人步行.先坐车的人在途中某处下车步行,汽车则立即回去接先步行的一半人.已知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汽车每小时走20千米(不计上下车的时间),要使大家下午5点同时到达,问需何时出发.

【思考与分析】我们从行程问题的3个基本量去寻找,可以发现,速度已明确给出,只能从路程和时间两个量中找出等量关系,有题意知,先坐车的一半人,后坐车的一半的人,车三者所用时间相同,所以根据时间来列方程组.如图所示是路程示意图,正确使用示意图

有助于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

解:设先坐车的一半人下车点距起点x千米,这个下车点与后坐车的一半人的上车点相距y千米,根据题意得

化简得

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出发时间为:17-10=7.即早晨7点出发.

答:要使学生下午5点到达,必须早晨7点出发.

【例10】小明的妈妈为了准备小明一年后上高中的费用,现在以两种方式在银行共存了2000元钱,一种是年利率为2.25%的教育储蓄,另一种是年利率为2.25%的一年定期存款,一年后可取出2042.75元,问这两种储蓄各存了多少钱?(利息所得税=利息金额×20%,教育储蓄没有利息所得税)

【思考与分析】设教育储蓄存了x元,一年定期存了y元,我们可以根据题意可列出表格:

解:设存一年教育储蓄的钱为x元,存一年定期存款的钱为y元,则

答:存教育储蓄的钱为1500元,存一年定期的钱为500元.

【反思】我们在解一些涉及到行程、收入、支出、增长率等的实际问题时,有时候不容易找出其等量关系,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图表法分析具体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题目中的相等关系随之浮现出来.

第五节、竞赛数学

【例1】已知方程组的解x,y满足方程5x-y=3,求k的值.

【思考与分析】本题有三种解法,前两种为一般解法,后一种为巧解法.

(1)由已知方程组消去k,得x与y的关系式,再与5x-y=3联立组成方程组求出x,y的值,最后将x,y的值代入方程组中任一方程即可求出k的值.

(2)把k当做已知数,解方程组,再根据5x-y=3建立关于k的方程,便可求出k的值.

(3)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得5x-y=2k+11,又知5x-y=3,所以整体代入即可求出k的值.

把代入①,得,解得k=-4.

解法二:①×3-②×2,得17y=k-22,

解法三:①+②,得5x-y=2k+11.

又由5x-y=3,得2k+11=3,解得k=-4.

【小结】解题时我们要以一般解法为主,特殊方法虽然巧妙,但是不容易想到,有思考巧

妙解法的时间,可能这道题我们已经用一般解法解了一半了,当然,巧妙解法很容易想到的话,那就应该用巧妙解法了.

【例2】某种商品价格为每件33元,某人身边只带有2元和5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各若干张,买了一件这种商品. 若无需找零钱,则付款方式有哪几种(指付出2元和5元钱的张数)?哪种付款方式付出的张数最少?

【思考与分析】本题我们可以运用方程思想将此问题转化为方程来求解. 我们先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找出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构建等式. 然后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设元,列方程组求解.

最后,比较各个解对应的x+y的值,即可知道哪种付款方式付出的张数最少.

解:设付出2元钱的张数为x,付出5元钱的张数为y,则x,y的取值均为自然数. 依题意可得方程:2x+5y=33.

因为5y个位上的数只可能是0或5,

所以2x个位上数应为3或8.

又因为2x是偶数,所以2x个位上的数是8,从而此方程的解为:

由得x+y=12;由得x+y=15. 所以第一种付款方式付出的张数最少.

答:付款方式有3种,分别是:付出4张2元钱和5张5元钱;付出9张2元钱和3张5元钱;付出14张2元钱和1张5元钱. 其中第一种付款方式付出的张数最少.

【例3】解方程组

【思考与分析】本例是一个含字母系数的方程组.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组同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一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字母表示的系数时,也需要弄清字母的取值是否为零.

解:由①,得 y=4-mx,③

把③代入②,得 2x+5(4-mx)=8,

解得(2-5m)x=-12,当2-5m=0,

即m=时,方程无解,则原方程组无解.

当2-5m≠0,即m≠时,方程解为

将代入③,得

故当m≠时,

原方程组的解为

【小结】含字母系数的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数字系数的方程组的解法相同,但注意求解时需要讨论字母系数的取值情况.

对于x、y的方程组中,a1、b1、c1、a2、b2、c2均为已知数,且a1与b1、a2与b2都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则

①时,原方程组有惟一解;

②时,原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

③时,原方程组无解.

【例4】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道门进行了训练: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分钟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分钟可以通过800名学生.

(1)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

(2)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大楼的学生应在5分钟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这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

【思考与解】(1)设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可通过x名学生,一道侧门可以通过y名学生.

根据题意,得

所以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可以通过学生120人,一道侧门可以通过学生80人.

(2)这栋楼最多有学生4×8×45=1440(人).拥挤时5分钟4道门能通过

5×2×(120+80)×(1-20%)=1600(人).

因为 1600>1440,所以建造的4道门符合安全规定.

答: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120名学生、80名学生;建造的这4道门符合安全规定.

【例5】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

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5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款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

【思考与分析】要想知道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我们可以从香蕉的价格和张强买的香蕉的千克数以及付的钱数来入手.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知香蕉的价格分三段,分别是6元、5元、4元.相对应的香蕉的千克数也分为三段,我们可以假设张强两次买的香蕉的千克数分别在某段范围内,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得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的千克数.

解:设张强第一次购买香蕉x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y千克.由题意,得0

①当0

②当040时,由题意,得(与0

③当20

综合①②③可知,张强第一次购买香蕉14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36千克.

答: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14千克、36千克.

【反思】我们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能说想出了一种情况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要进行分类讨论,考虑所有的可能性,看有几种情况符合题意.

【例6】用如图1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做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2的竖式和横式两种无盖纸盒. 现在仓库里有1000张正方形纸板和2000张长方形纸板,问两种纸盒各做多少个,恰好将库存的纸板用完?

【思考与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已知量有正方形纸板的总数1000,长方形纸板的总数2000,未知量是竖式纸盒的个数和横式纸盒的个数. 而且每个竖式纸盒和横式纸盒都要用一定数量的正方形纸板和长方形纸板做成,如果我们知道这两种纸盒分别要用多少张正方形纸板和长方形纸板,就能建立起如下的等量关系:

每个竖式纸盒要用的正方形纸板数× 竖式纸盒个数 + 每个横式纸盒要用的正方形纸板数× 横式纸盒个数 = 正方形纸板的总数

每个竖式纸盒要用的长方形纸板数× 竖式纸盒个数 + 每个横式纸盒要用的长方形纸板数× 横式纸盒个数 = 长方形纸板的总数

通过观察图形,可知每个竖式纸盒分别要用1张正方形纸板和4张长方形纸板,每个横式纸盒分别要用2张正方形纸板和3张长方形纸板.

解:由题中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图表所示的关系.

设竖式纸盒做x个,横式纸盒做y个. 根据题意,得

①×4-②,得5y=2000,

解得 y=400.

把y=400代入①,得 x+800=1000,

解得 x=200.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因为200和400均为自然数,所以这个解符合题意.

答:竖式纸盒做200个,横式纸盒做400个,恰好将库存的纸板用完.

第六节、本章训练

基础训练题

一、填空题(每题7分,共35分)

1.一个两位数的数字之和是7,这个两位数减去27,它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就交换了位置,则这个两位数是 .

2. 已知甲、乙两人从相距36km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1h相遇.如果甲比乙先走

h,那么在乙出发后h与甲相遇.设甲、乙两人速度分别为xkm/h、ykm/h,则x =,y= .

3. 甲、乙二人练习赛跑,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那么甲跑5秒钟就能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钟,那么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两人每秒钟各跑的米数是 .

4.一队工人制造某种工件,若平均每人一天做5件,全队一天就超额30件;若平均每人一天做4件,全队一天就比定额少完成20件.若设这队工人有x人,全队每天的数额为y件,则依题意可得方程组 .

5.某次知识竞赛共出了25道题,评分标准如下:答对1题加4分;答错1题扣1分;不答记0分.已知小明不答的题比答错的题多2道,他的总分为74分,则他答对了 .

二、选择题(每题7分,共35分)

1.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且能被3整除,若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又能被5整除,这个两位数是().

A. 53

B. 57

C. 35

D. 75

2.甲、乙两车相距150km,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车4h可追上乙车;相向而行,1.5h后两车相遇.设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xkm/h、ykm/h.以下方程组正确的是().

3.甲、乙二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骑车乙步行.若乙先行12km,那么甲1

小时追上乙;如果乙先走1小时,甲只用小时就追上乙,则乙的速度是()km/h.

A. 6

B. 12

C. 18

D. 36

4.一艘船在一条河上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的速度之比为().

A. 4:3

B. 3:2

C. 2:1

D. 3:1

5.某校初中毕业生只能报考第一高中和第二高中中的一所.已知报考第一高中的人数是报考第二高中的2倍,第一高中的录取率为50%,第二高中的录取率为60%,结果升入第一高中的人数比升入第二高中的人数多64人,则升入第一高中与第二高中的分别有().

A. 320人,160人

B. 100人,36人

C. 160人,96人

D. 120人,56人

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一批机器零件共840个,如果甲先做4天,乙加入合做,那么再做8天才能完成;如果乙先做4天,甲加入合做,那么再做9天才能完成,问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2. 师傅对徒弟说“我像你这样大时,你才4岁,将来当你像我这样大时,我已经是52岁的人了”.问这位师傅与徒弟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答案

一、填空题

1. 52

2. 9,11

3. 甲跑6米,乙跑4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和解答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试卷——计算题&解答题 姓名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一、计算题: 1、)2()9()3(32422ab b a b a -?-÷ 2、 () () 733 222x x x ÷?- 3、)2()(b a b a -++- 4、22(1)3(2)x x x ---+ 5、,4)12(3323 12++--x x x 6、)346(2 1)21(322322 3ab b a a ab b a a ++-+- 7、(x+2)(y+3)-(x+1)(y-2) 8、22)2)(2(y y x y x ++-

9、x(x -2)-(x+5)(x -5) 10、?? ? ??+-??? ??--y x y x 224 11、)94)(32)(23(22x y x y y x +--- 12、()()3`122122 ++-+a a 13、()()()2112 +--+x x x 14、(x -3y)(x+3y)-(x -3y)2 15、23(1)(1)(21)x x x +--- 16、22)23()23(y x y x --+

17、22)()(y x y x -+ 18、x y y x ÷-+])3[(2 2 19、0.125100 ×8 100 20、() xy xy xy y x 183********÷-- 21、30 2 2 )2(21)x (4554---÷??? ??--π-+?? ? ??-÷??? ?? 22、(12112006 22 332141) ()()()-?+---- 二、用乘法公式计算下列各题: 23、999×1001 24、1992-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资料--数学计算题150道

一高初中部2017-2018级七12班上学期复习资料数学计算题150道整理人:陈佳宁计算题 1. 计 2. 解方 程: (2) (3) 3. 计 4. 计 5. 计算与化简(每题4分,共计12 (1) (2) (3) 6. 计 (1) (2) 7. 计 算: (2) 8. 计 9. 计 10. 计算 题: (2)

(3) 11.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 (1) (2) (3) (4) 12. (2) 13. 计算下列各 题 (2) (3) 14. 计 15. 计 16. 计 17. 计 (1) (2) 18. 计 (1) (2)

19. 计算:| 20. 计 算: (2) (3) (4) 21. 计 算: (2) 22. 计 23. 计 24. 计 (1)(2)25. 计 (1) (2) 26. 计 27. 计 28. 计 29. (1)计算: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0. 计

31. 计算: (1) (3) 32. 计算: (2) (3) (4)33. 计 (1) (2)34. 计 (1) (2) (3) 35. 计 36. 计算: (1) (3) (4)37. 计 (1) (2)

38. 计 39. 计 算: (2) 40. 计 算: (2) 41. 计 算: (2) (3) (4) 42. 计 算: (2) 43. 计 算: (2) 44. 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 45. (2) (3) (4) 46. 计

(1) (2) 47. 计 48. (1)计 (2)计算: (3)计算: (4)计算: 49.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 、、正数:、、、、、、 。 。 负数:整数:非负数:负分数:。。 。 。 50. 计 5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 (3) (4) (5) (6) 52. 计 53. 计 5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 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 n 。(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圆柱:底面是圆Ml 侧面是曲面 棱体: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mJ 圆锥: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 02 ?锥体2 棱锥:底面是多边形 侧而都是三角形 □3.球体:由球而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 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而。几何的表面有平而 和曲而; ② 而与而相交得到线: ③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探5.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而的交线都叫做棱。 探6?侧棱:相邻两个侧而的交线叫做側棱,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 ? 07.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08.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 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09.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010.圆柱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Oil.圆锥的表而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吃.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岀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巴匸卫条对角线。 2 ◎ 13.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狐,弧是一条曲线。 ◎ 14.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015.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正整数(如:1, 2, 3…) 整数零(0) 负整数(如:一1, -2, 一3…) ? '正分数(如:5.3, 3.8…) 分数'负分数(如-2.3, -4.8 - ) . 2 3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 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 为柱体 有理数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 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 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②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汇总

个人精心创作,质量一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肯定。谢谢!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便可批量消除水印。J第六章《实数》计算题 ?计算:1 2. =- +1 3. (1))计算:(+2) (x

个人精心创作,质量一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肯定。谢谢!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便可批量消除水印。J第2. |+ 3 | 34.计算:

Vo. 25 3+| ?计算 5|+ 2015 ? +| - 62.计算:|+ ) + (- 1 2015 +1)—. 7 .计算:(-+| 1 - | 23? 1) =9) 4 (X - 8.解方程(1) 5x ( =- 402 32. 8=0-(x - 1) 9.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①4x=25②27 23=- 27+10). (2) (2x ) 4x10 =81; 1x .求下 列各式中的( 23+4= - 3x20. (2) 1) (x+1)- 3=0; (11.求下列各 式中 x 的值 2+ (2) +- |+ () 112.计算(1)- | 13. 计算题:

+| - +;- 1 (14?计算1) | - (( 2) +1) ? )7W(-6)a-(^rn& ■' 1 1 >/5i ..15 ?计算:16 .2|+| - |+| -- |2 () 1| 2 - 16=03)) 4 (x+ (3 3=- 8 - 3) . (4) 27 (x 22 17.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3, 0,, 0.3,, - 1.732,

5 — I -V27 ,,,,,, 0.1010010001 …II 整数{ }; 1 除水印。分个人精心创作,质量一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肯定。谢谢!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便可批量消 数;{}; 正数{}; 负数{}; 有理数{}; 无理数{}. 18 ?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7, 0.32, , 0,,,,n, 0.1010010001 … ①有理数集合{ ②无理数集合{ ③负实数集合{ 19.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21 7 2,- 2 n,,) 2.10010001 …,4 - 10, 4.5,-, 0,- (- 3 整数集合:{ };

七年级数学计算题汇总

第六章《实数》计算题 1.计算: (1)||+|﹣1|﹣|3|(2)﹣++. 2.计算:﹣|2﹣|﹣. 3.(1)计算:++(2)(x﹣1)2=. 4.计算:﹣32+|﹣3|+. 5.计算+|3﹣|+﹣. 6.计算:+|﹣2|++(﹣1)2015. 7.计算:(﹣1)2015++|1﹣|﹣. 8.解方程(1)5x3=﹣40(2)4(x﹣1)2=9. 9.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①4x2=25②27(x﹣1)3﹣8=0. 10.求下列各式中的x(1)4x2=81;(2)(2x+10)3=﹣27.11.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1)(x+1)2﹣3=0;(2)3x3+4=﹣20.12.计算(1)+()2+(2)+﹣|1﹣| 13.计算题:. 14.计算(1)+﹣;(2)+|﹣1|﹣(+1).15.. 16.计算: (1)(﹣)2﹣﹣+﹣|﹣6| (2)|1﹣|+|﹣|+|﹣2|. (3)4(x+3)2﹣16=0 (4)27(x﹣3)3=﹣8. 17.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3,0,,,,﹣,,,||,,,,… 整数{ };

分数;{ }; 正数{ }; 负数{ }; 有理数{ }; 无理数{ }. 18.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7,,,0,,,,π,… ①有理数集合{ …} ②无理数集合{ …} ③负实数集合{ …}.19.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10,,﹣,0,﹣(﹣3),2.…,42,﹣2π,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自然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20.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 ﹣5,|﹣|,0,﹣,,﹣12,…,+,﹣30%, ﹣(﹣6),﹣ 正有理数集合:{ …} 非正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2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7,0,,﹣22,﹣…,,+9,…,+10%,﹣2π. 无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七年级数学下实数计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 3 27 +2- 2)3 2- + 2 - 3)33 008.0127 26 --- 3)22 +12- 327 4)(15-)(53+) 5)3231)3(27---+- 4)25—327+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2- + 2- 6)33 008.0127 26 --- 6)22 +12- 327 7)(15-)(53+) 8)3231)3(27---+- 9)3353+- 10)4 1083-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332-+- 12)316273--+- 13)32)3223(-+ 14)3 1 ×(1—81)+31- 15)3353+- 16)4 1083- + 17) 23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316273--+- 19)32)3223(-+ 20)3 1 ×(1—81)+31- 21)123221-+-+- 22)52233221-+-+-+- 23) 1664)13(2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3×2)4(-+33)4(-×(-2 1)2—3 27 25)(- 2 1)×(-2)2 —381-+2)21(- 26)123221-+-+- 27)52233221-+-+-+ - 28)1664)13(233+-+---

七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1、 618-÷) (-)(-3 1 2? =17 2、 ) (-+5 1 232? =215 3、 )(-)(-49?+)(-60÷12 =31 4、 100÷2 2)(--)(-2÷) (-3 2 =22 5、 2 3)(-×[ )+(--9 532 ] =—11 6、 ) (-)+(-2382 ? =—10 7、 )(-4÷) (-)(-34 3 ? =—16 8、 )(-31÷231)(--3 2 14) (-? =—2.5 9、 36×2 3 121) -( =1 10、 12.7÷) (-19 80? =0 11、 6342+)(-? =42 12、 )(-43×) -+(-3 1 328 =5.75 13、 320-÷3 4)(-8 1- =0 14、 236.15.02)-(-)(-?÷22)(- =—4.64 15、 )(-23×[ 23 22 -)(- ] =213 16、 [ 2 253)-(-)(- ]÷) (-2 =8 17、 16÷) (-)-(-)(-48 123 ?. =—2.5 18、 11+(-22)-3×(-11) =22 19、 0 31 3243??)-(-)(- =0 20、 23 32-) (- =—17 21、 (-9)+(-13) =—22 22、 (-12)+27 =15 23、 (-28)+(-34) =—62 24、 67+(-92) =—25 25、 (-27.8)+43.9 =16.1 26、 (-23)+7+(-152)+65 =—103 27、 |52 +(-31 )| =115 28、 38+(-22)+(+62)+(-78) =0 29、 10、(-8)+(-10)+2+(-1) =—17 30、 (-32)+0+(+41)+(-61)+(-21)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基础计算题100题(无答案)

七年级下册计算题100题强化训练 姓名: 1、 计算: 2014 201 (1) ()(3.14)2 π--+--- 2、计算: ()() 222223366m m n m n m -÷-- 3、先化简再求值 (5x 2y 3﹣4x 3y 2 +6x )÷6x ,其中x=﹣2,y=2 4、计算:()()()2 211x x x +--+ 5、若2(3)(4)mx x x -+的积中不含2x 项,求m 的值. 6、化简再求值:()()x x y x x 2122 ++-+,其中25 1 = x ,25-=y 。 7、若4=m x ,8=n x ,求n m n m x x +-23和的值。 8、计算:);12(6)2(2 3 -+-x x x x 9、计算:(﹣4) 2007 ×(﹣0.25) 2008 10、计算:5 (a 2b -3ab 2)-2(a 2b -7ab 2) 11、化简求值: ,其中,. 12、计算:()()x y x y -+-2 (x-y ) 13、化简求值:2 (21)4(1)(2)x x x --+-,其中2x = 14、计算:() ()2 2012 011 3.142π-?? -+--- ??? 15、计算:()()()2112 +--+x x x 16、化简并求值:()()()()2 2 12+++---a b a b a b a ,其中12 a = ,2-=b 。 17、计算:4562 ﹣457×455. 18、计算:(x ﹣y )3 ÷(y ﹣x ) 2 19、计算:a 2 ?a 4 +(﹣a 2 )3 20、化简并求值:[(3x+2y )(3x ﹣2y )﹣(x+2y )(5x ﹣2y )]÷4x 21、化简并求值:(3a ﹣b )2 ﹣3(2a+b )(2a ﹣b )+3a 2 ,其中a=﹣1,b=2. 22、计算:()()2 2 3 222xy y x ÷- )4)(()2(2 b a b a b a ---+2012=b

七年级数学计算题练习

17.计算:(1) (-5)×2+20÷(-4) (2) -32-[-5+(10-0.6÷5 3)÷(-3)2] 18.解方程:(1) 7x -8=5x +4 (2) 163 2 3221-?=+-b b b 19.先化简,后求值:2(x 2y +xy )-3(x 2y -xy )-4x 2y ,其中x =1,y =-1 2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3,n 在有理数王国里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求)()()(201322012 d c b a n cd m m b a ++++-++的值 17.(16分) 计算:(1)-17-(-23)+(-13)-(+23) (2) 12)1216143(?-- (3)2 20122013)2()41(4-÷?

(4)21(14---)2×35--÷(2 1-)3. 18.计算(8分)(1)(2a -1)+2(1-a ); (2)3 (3x +2)- 2(3+x ). 19.(6分) 解方程:(1)13)12(3-=-x x (2)231 221=--+x x 20.(6分)先化简.再求值. -2(ab -a 2)-3ab -1+(6ab -2a 2),其中a =1,b =-1. 19. 152 18()263 ?-+ 20. 2 232)(--- 21. 431 (1)(1)3(22)2 -+-÷?- 22. 744-+-x x 四.解下列方程(每题5分,共15分). 23. 5x 3-= 24. 5476-=-x x 25. 212132 x x -+=+

五.先化简,再求值(本题6分) 26.222225(3)(3)2a b ab ab a b ab --++,其中2 1=a ,3b =. 19计算(1). 5)4()16(12--+-- (2). 21 119 41836???? --+ ÷- ? ????? (3) (4).421 1(10.5)2(3)3??---??--?? (4) )32(4)8(2 222-+--+-xy y x y x xy (5) 5ab 2-[a 2b +2(a 2b -3ab 2)] 21(8分)先化简求值:()()2221234,,12 x y xy x y xy x y x y +---==-其中 9221441254-???? ??-÷?--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册)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3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2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3”乘,不用“2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3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32 11 应写成2 3 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 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 b-a . 3. 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 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 -a 2 -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 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初一数学计算题大全

、判断题(每道小题 2分共 10分 ) 1. 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2. 3x=x?x?x() 3. 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变.() 4. 在一个长方体中,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7.5分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0分米.() 5.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 () 二、单选题(每道小题 2分共 10分 ) 1. 53= [] A.5×3 B.5+5+5 C.5×5×5 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是1分米,它的6个面的总面积是[] A.6平方分米 B.4平方分米 C.12平方分米. 3. 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117[]. A.立方米 B.立方厘米 C.立方分米 4. 一个长方体体积是100立方厘米,现知它的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 [] A.8厘米 B.5厘米 C.5平方厘米 5.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8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A.45厘米 B.30厘米 C.90厘米 三、填空题(第1小题 2分, 2-6每题 4分, 第7小题 8分, 第8小题 12分, 共 42分) 1. 一种水箱最多可装水120升,我们说这个水箱的()是120升. 2. 300厘米=()分米45000立方分米=()立方米 3. 9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 一个长方体的横截面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长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 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5.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用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七年级数学下各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下各章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平等线与相交线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5、命题: 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6、平移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实数 一、知识结构

乘方????→←互为逆运算 开方???????→???→?立方根平方根开立方开平方 实数无理数有理数→??? 二、知识回顾 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平方根的定义: 平方根的性质: 立方根的定义: 立方根的性质: 练习:1、—8是 的平方根; 64的平方根是 ; =64 ; —64的立方根是 ; =9 ; 9的平方根是 。 2、大于17-而小于11的所有整数为 几个基本公式:(注意字母a 的取值范围) 2)(a = ; 2a = 无理数的定义: 实数的定义: 实数与 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