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卫星通信1

军事卫星通信1

军事卫星通信1
军事卫星通信1

目录

一、引言 (1)

二、军事卫星通信的概况 (1)

三、军事卫星通信的系统结构 (2)

1.多轨道、多卫星结构 (2)

2.引进星际链路 (3)

3.转发器的多卫星搭载 (3)

4.多系统与多业务结合 (3)

四、军事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4)

1.多频段使用并重点向EHF发展 (4)

2.更多地使用星上处理技术 (5)

3.使用多种波束形式的天线 (5)

4.星上资源的自主控制和自适应分配 (5)

5.研究抗干扰能力强的信号形式及措施 (5)

6.先进的多址技术 (6)

五、总结 (6)

军事卫星通信

摘要:卫星通信在现在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军事大国都在大力发展军事卫星通信,而目前卫星通信又处于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时间内,卫星通信将面临许多重大的改革。

关键词:军事卫星通信卫星系统

Abstrac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in the role of the high-tech war now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military powers are strongly in develop milit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at present and in a bigger development period, can foresee in the next ten years to twenty years tim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will face many major reform.

Keyword s: milit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system

一、引言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将沙特、伊、科边境的战况,及时传送到远在10000多千米之处的美国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将收到的情报进行处理,然后将最新信息发给前线的多国部队,以便做出反应,以精确制导技术以及陆、海、空三位一体的作战体系,将伊拉克的重要军事目标摧毁或者占领,使伊拉克的通信系统陷入瘫痪,并在100个小时内结束战斗,同时将己方伤亡减少到最低。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成功运用,震惊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争先发展本国的卫星通信系统,并在原先的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天权,由此可见卫星通信的重要作用。

我国也不甘落后,大力发展卫星通信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二、军事卫星通信的概况

国外从60年代起便开发军用通信卫星及军用地球终端,最早投人应用的是美国的第一代DSCSf~ IDCSP)系统,它使用多颗周期为22小时的赤道准同步轨道卫星,于1967年正

式运转.英国在1969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军用静止通信卫星SkynetlA. 此后,美,英、法北约及苏联等国都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有的国家还开发了不弼用途的多个系统。

卫星通信受到军方重视,是因为它有一系列其它传输手段不可比拟的优点,例如:卫星通信线路相对容易建立,能提供稳定、畅通和可靠的全球范围的通信:它的通信容量大,适于传送各种形式的信息:尤其是它具有广播多址能力,使卫星复盖区内的各种终端部可通过卫星联嘲通信.现在,卫星通信已成为远程战略通信的主角,其战术应用亦日益扩大。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军事C3I系统中卫星通信具有关键性的地位。

一切事物均有其两面性.卫星通信用于军事也有自身的弱点。因为通信卫星是公开暴鼯在空间轨道上的;所以,它易受敌方的窃收、干扰.乃至摧毁.卫星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节点.万一出事全网将鸱于瘫痪,鞍以生存的大量战略和战术通信线路便将中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军事卫星通信的保密、抗干扰和抗摧毁便成为它特有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军用通信卫星采取了例如频谱扩展.多波束零位可控天线.星间链路、星上信号处理,梭加固等特殊的技术,使得军用卫星比民用卫星复杂昂贵得多.另外,军事通信要求地面终端具有机动性,这就希望它们能便于运送,甚至要求动中通;当然.能快速部署展开和建立通信也在军用要求之列,这些都给军用地面终端的研制带来难题.军用卫星通信有专用的频段;大体说来.现在宽带通信使用8/7GHz频段(SHF的x 波段),移动通信还大量使用400/250MHz的UHF频段,为对付干扰今后将向EHF频段发展。卫星轨道多用静止轨道。为避免摧毁等原因,也正在或将要采用斜轨道或超高轨道等特殊轨道。

三、军事卫星通信的系统结构

1.多轨道、多卫星结构

对地静止轨道的优点很多, 是现在卫星通信应用的主要轨道形式, 但是对地静止轨道有轨道位置有限、不能覆盖极区、位置固定容易受敌方的电子干扰和反卫星武器的攻击等缺点, 因此未来的军事卫星通信必须考虑使用其它轨道形式。目前正在使用和研究的轨道除对地静止轨道外, 主要有倾斜圆轨道、大椭圆轨道和中、低轨道, 这些轨道形式各有优缺点, 在未

来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中必将同时存在。为了提供对高纬度地区和极区的覆盖, 必须采用倾斜圆轨道或大椭圆轨道。在卫星方面, 在大力发展象这样的大型卫星的同时, 也在不断发展小型卫星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 由于个人通信业务的兴起, 全球对位于中、低轨道小卫星的研究方兴未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颗星的“千座星”才和有颗星的“铱”系统。其实小卫星的最早应用就是军事领域, 美国海军多颗小卫星“白云”就一直担负着对其它国家海军的电子侦察任务。在中、低轨道上分布数目众多的中、小卫星,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容量, 减少传输时延, 更重要的是使敌方不能通过摧毁有限数目的卫星来瘫痪整个卫星通信网络。其实满足全球战任务的卫星通信系统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多轨道、多卫星基础上的, 但在早期, 这些不同轨道上的卫星属于不同的系统, 一个系统内的轨道结构又相对单一, 未来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将是由多种轨道形式和大小卫/星结合组成的一体化立体空间结构。

2.引进星际链路

在未来的多轨道、多卫星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中将采用星际链路。使用星际链路获得以下好处大大减少对脆弱的地面中继的依赖, 减少传输时延由于减少了使用卫星到地面链路的频率, 因此可以降低被敌方截获和干扰的概率, 提高整个系统的生存能力采用星际链路也是提高网络抗摧毁的重要手段。星际链路一般采用激光和毫米波作为传输手段。例如美军的八卫星就采用了毫米波作星际中继链路。

3.转发器的多卫星搭载

属于同一系统的不同转发器可以塔载在不同的宿主卫星上, 这种将转发器分散搭载的方式, 减少了系统对关链卫星的依赖, 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生存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生命悠关的关键战略线路必须采取这种措施。美军空军卫星通信系统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4.多系统与多业务结合

未来的军事卫星通信要能够提供远距离的宽带、窄带抗干扰业务, 以满足战略、战术、核用户的需求。以固定站、可搬移站、车载站、机载站等为主要用户的战略通信系统要求的是宽带业务以舰载、机载、单兵电台等战术移动平台为主要用户的战术通信系统要求的是窄带业

务, 核用户则是具有极强抗干扰和抗摧毁能力的窄带用户。以上各种用户需求不仪表现在业务带宽不同, 更重要的是各种用户所具有的天线尺寸、发射功率、抗干扰要求等相差悬殊。要满足大到十米以上天线、高到每秒上兆比特的数据速率, 小到只有手持机大小、低到每秒几十比特数据速率如此悬殊的用户需求, 必须根据各用户的特点和各军兵种的要求以不同的系统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多系统相结合是未来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显著特点。

随着战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未来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不再只传送简单的电传和话音业务, 分组数据、传真也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通信方式为了把前方侦察结果和轰炸效果快速传送到地面指挥中心, 图像业务也将在军事卫星系统中广泛应用, 将话音、数据、图像等业务在军事卫星网络中综合传输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通信卫星还将与气象卫星、导航和定位卫星、侦察卫星结合使用。

网络组成更趋向于多样化、自动化。以星际网络拓扑、地面网络拓扑、星地网络拓扑组成的未来“网络不仅抗干扰、抗摧毁能力更强, 而且在遭到破坏时网络的自组织、自恢复能力也更加容易。

四、军事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频段使用并重点向EHF发展

目前军事卫星通信主要使用的波段为UHF波段和SHF波段。UFH波段可用频谱受限, 抗干扰和抗截获能力差, SHF波段也面临频谱拥挤、各种干扰增大的威胁, 其所能提供的带宽也将不能满足未来军事通信对扩频带宽的要求, 虽然可以通过增加卫星搭载的转发器数量、频率复用、空间复用、多种轨道、多颗卫星来提高卫星系统的能力, 但由于资金、技术和物理条件的限制, 这些方法都不是长远之计特别是在未来高强度电子对抗环境下, UFH和SHF波段都不能满足系统对抗干扰能力和抗核爆能力的要求, 向更高的波段EHF波段发展是必然的趋势。EFH不仅能提供足够宽的扩频带宽, 而且能够满足未来宽带的战略通信要求向EHF波段的转移还意味着更小的天线尺寸或更大的增益,小的终端尺寸EFH波段还便于星上多波束天线和星上调零技术的实现。位于EHF波段的20/30GHz、20/44GHz, 已被投入应用, 目前正在研究是一60~300GHz, 主要是解决较大的降雨损耗和功率器件技术。

2.更多地使用星上处理技术

早期应用于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限幅转发器,在敌方较大的上行干扰情况下, 不仅使信号有一的信噪比损失, 而且星上功率被上行强干扰信号捕获, 使得下行链路的抗干扰容限大大降低, 甚至不能正常接收。因此未来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星上处理转发器。星上处理技术可以隔离上行和下行的干扰, 充分利用星上功率, 大大提高链路的抗干扰能力。星上处理技术包括星上解扩∕扩频、解调调制、交织∕去交织、差错译码∕编码、基带交换等技术。

3.使用多种波束形式的天线

未来的军事卫星通信将更多地用多波束天线、

星上调零天线和可控点波束天线。采用多波束天线和可控点波束天线能够对星上的宝贵功率资源充分利用, 提供对重点区域和重点用户充分的支持, 以及减少被敌方检测的概率采用星上调零技术则可以提高对干扰信号的空间处理能力, 大大提高抗上行链路的抗干扰能力。这些技术已在目前的军事卫星系统中得到应用, 相信在未来的系统中将会得到加强。

4.星上资源的自主控制和自适应分配

星上最重要的资源是频率资源和功率资源, 如

何对星上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是有效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有效途径。未来卫星的星上处理能力使得在星上把卫星资源对不同转发器、不同波束在众多战术用户之间进行按需分配是很有吸引力, 也是可能的。一方面星上通信信道的按需分配减少了通过地面中央站分配铲路造成的较长的时延, 另一方面减少了系统对中央站的依赖, 减少了星地之间控制信息交互的链路数目, 大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摧毁能力。另外在星上功率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把星上功率自适应地分配给重点链路和重点转发器, 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

5.研究抗干扰能力强的信号形式及措施

扩频是军事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抗干扰信号形式, 常用的扩频方式包括直接序列(DS)扩频和跳频(FH)。在EHF波段提供的2GHz的带宽内采用DS扩频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因此

发展宽带DS十FH混合扩频系统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MILSTAR系统中的上行链路采用了2GHz带宽内跳频(传送数据速率为75一2400bps), 这使得目前的干扰机无能为力。抗干扰形式的设计还包括调制方式、差错编码、扩频码的设计。此外还在研究对付象转发式干扰这样的智能干扰的措施。

6.先进的多址技术

由于星上处理技术的应用, 使得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对上行和下行链路以不同的多址方式进行设计, 然后在星上进行交换。上行和下行链路不仅可以多址方式不同, 而且采用的信号形式也可以完全不同, 这是“弯管式”转发器所办不到的。FDMA、TDMA、CDMA 和扩频ALOHA都将在军事卫星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美军在其MILSTAR乃系统中其上行链路采用的是FDMA多址方式, 下行则采用的是TDMA方式。

五、总结

近年来,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局部战争不断的爆发,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冲突接连不断,更加促使各国加强了军事卫星的发展,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动用的军事通信卫星所取得的成就更加说明了军事通信卫星的重要性。很多军事专家提出了打太空战、制天权等理论。可以这么说,将来爆发的战争中,除了传统的陆海空的战斗外,太空战也将成为主要的战斗,甚至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的重视卫星通信的发展,从而在将来的战争中取得战争的胜利,维护我国领土的完整。

20010606-工信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卫星通信业务市场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卫星通信业务市场的通知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信电函[2001]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近来,发现个别单位在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展卫星通信业务。为了维护国家的通信安全和整体利益,规范我国卫星通信业务市场,保障经营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请各通信管理局加强对此类业务的监管,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经营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国内VSAT通信业务等卫星通信业务,必须持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相应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经营活动。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不得经营卫星通信业务。 卫星通信业务经营单位开展业务经营时,应严格遵守国家通信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接受通信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行为,正确开展业务宣传,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国内VSAT通信业务经营单位不得在境外设立小站,经营通信业务。为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VSAT通信服务时,应认真核验其经营许可证规定的业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按照其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为其提供服务;为没有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者提供VSAT通信服务时,VSAT小站用户是该项业务的最终用户,不能再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通信服务,VSAT小站也不能通过终端设备接入公用电信网。 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经营单位在开展业务时,应审查用户的使用用途和主体资格,用户利用转发器从事电信经营活动的,应持有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国内用户需要租用转发器带宽,应从持有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租用转发器资源,未经国家通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不允许直接租用无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经营许可证单位的卫星转发器。 国外卫星公司在国内提供卫星转发器出租服务,应事先与我国完成卫星网路协调等工作,将卫星转发器出租给国内具有经营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资格的卫星公司或经通信主管部门批准的使用单位,再由国内卫星公司转租给国内使用单位并负责技术支持、市场营销、用户服务和用户监管等。不允许境外卫星公司未经通信主管部门批准直接向国内用户经营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

浅谈军事通信卫星发展及趋势

浅谈军事通信卫星发展及趋势 【摘要】现代防御技术指挥控制与通信中,通信卫星成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收集的重要工具,是满足决策部门、军事指挥部门、军政领导通信需要,应付突发事件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军事通信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并对其发展及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军事战略;卫星通信;应用状况;发挥作用;发展趋势 引言 卫星通信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微波通信,它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在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卫星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地面的“无缝隙”覆盖。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的约束、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灵活机动、能多址连接且通信容量较大等优点,在全球许多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尤其在军事上已成为军事通信卫星提供的现代通信手段,可为军事指挥员提供灵活的全球通信覆盖能力和战术机动性,这种通信能力是其他通信手段无法比拟的,在军事C4ISR系统中,卫星通信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卫星通信在国外军事及战略上的应用状况 迄今只有美、俄两国拥有独立的卫星导航定位能力,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两种现役导航卫星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导航卫星都采用多普勒测速和时间测距的导航方法。GPS的定位精度可达15m,测速精度为0.1m/s,授时精度为100ns。GLONASS的三个相应数据分别为30~100m、0.15m/s和1μs。美国军方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信息战争”,而且还认为夺取制信息权和制天权是未来战争取胜的关键。以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为代表的航天系统是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武器,因此,夺取制天权是夺取制信息权的重要保障。 军用航天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已成为直接支援作战行动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包“舰队卫星通信”系统、“特高频后继星”系统、“卫星数据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军事星”通信卫星系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这些卫星通信系统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各不相同,有的用于为某一军种或三军提供战术通信,有的用于为国防部和国家指挥当局提供战略通信。 二、卫星通信在军事及战略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卫星通信网络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网络。通信卫星的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卫星通信网络分为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和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现代防御技术指挥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卫星通信实施方案

— 1 — CAAC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卫星通信 实施方案 中国民用航空局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卫星通信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1.1目的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卫星通信实施方案》是航空公司建设独立于空中交通管制通信系统之外的,用于运行控制语音通信系统的基准文件。 本方案为航空公司制定卫星通信实施计划和与其他相关技术的融合应用提供政策与标准指导。它的目的是利用卫星通信系统,全面解决飞机与运行中心(AOC)之间的陆空语音通信联系问题,快速提升运行控制能力。 1.2依据 (1)《航空器运行》(ICAO附件6); (2)《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R4); (3)《航空承运人运行中心(AOC)政策与标准》(AC-121-FS-2011-004R1)。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按照CCAR-121部实施国内、国际定期载客和使用飞行签派系统的补充运行航空承运人。 — 2 —

对于使用飞行跟踪系统的CCAR-121部补充运行航空承运人,使用飞机定位系统的CCAR-135部和CCAR-91部航空公司,推荐按照本方案建立运行控制卫星通信能力。 1.4背景 随着我国机队数量和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面对空域紧张、复杂运行以及由于天气和流量控制等不利因素造成的航班大面积延误等问题,航空公司的通信联系和监控问题极大影响了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能力的提高,安全压力日益增大。 在飞行运行中,可靠、稳定和不间断的语音通信可以帮助飞行签派员及时将影响飞行安全的信息通知机组,协助机组安全飞行,有效避免一些由于判断失误、决策不及时发生的飞行事故。与受限的高频、甚高频通信相比,卫星通信具有质量高、保密性强、干扰小、容量大、覆盖范围广和运行稳定等优点,是航空公司首选的运行控制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技术在国际上已日臻成熟,并被发达国家航空公司普遍用于飞机与运行控制之间的语音通信解决方案。当今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卫星通信系统有:海事卫星系统(BGAN)、铱星卫星系统。另外,我国基于甚小口径天线系统(VSAT)技术的Ku或Ka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现代移动地空宽带通信技术,在解决技术难点后转向为航空公司飞行运行提供服务。 — 3 —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姓名:李泽宇学号:100740318 专业:交通3班 摘要:本文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就卫星通信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系统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并简单介绍了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案例,提出了个人对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建议和祝愿,希望智能交通为人民带来便捷的出行。 关键字:卫星通信系统;智能交通;应用 前言: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的生活,交流带来了方便。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ITS 中的应用;基于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道路电子收费系统;卫星通信技术将在交通运输领域深入应用等。 正文:1 卫星通信系统 1.1 卫星系统的组成卫星通信系统是由通信卫星和经该卫星连通的地球站两部分组成。静止通信卫星是目前全球卫星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星体,是将通信卫星发射到赤道上空35860 公里的高度上,使卫星运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并使卫星的运转周期正好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24 小时),从而使卫星始终保持同步运行状态。故静止卫星也称为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天线波束最大覆盖面可以达到大于地球表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在静止轨道上,只要等间隔地放置三颗通信卫星,其天线波束就能基本上覆盖整个地球(除两极地区外),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目前使用的国际通信卫星系统,就是按照上述原理建立起来的,三颗卫星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 1.2 卫星系统的功能 1.2.1 卫星系统功能方框图示于下图: 1.2.2 位置与姿态控制系统从理论上讲,静止卫星的位置相对于地球说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实际上它并不是经常能够保持这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是因为地球并不是一个

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管理规定(试行)

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管理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本规定根据《中国民航总局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及《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制定。 1.2凡设置、运行、使用民航卫星通信网络设备的单位,均应遵守本管理规定。 1.3民航卫星通信网是指由民航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建设的专用卫星通信网络及在该网络中运行的所有卫星地球站。 1.4本管理规定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章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及管理原则 2.1民航卫星通信网的建设由民航总局统一组织规划,各地区管理局按规划组织实施和保障运行。 2.2民航卫星通信网络内各卫星地球站、各用户接 ~3一

口及路由的设置均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管理。 2.3民航卫星通信网络所使用的卫星转发器资源由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组织获取、分配、使用及管理。 第三章卫星地球站建设程序 3.1根据业务需要,民航系统各单位或与民航系统业务相关的单位需建设卫星地球站加入民航卫星通信网络时,需根据附则一《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资料表》中的要求,按所在地区逐级(省局、管理局、总局)向民航通信主管部门进行申请,由民航总局批准其建站地点、建设规模及有关技术参数配置,有关设备采购参照民航总局有关要求进行。 3.2在新建地球站的项目批准后,各地应按附则一《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建设资料表》的要求,作出选址报告,经各管理局上报民航总局,批准后方可建站。 3.3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需对民航总局已经批准的或已建成的卫星地球站的地点、规模和有关技术参数进行调整时,需按3-2条的要求,重新上报民航总局。 一4一

各民航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民航总局批复的选址地点、规模和技术要求进行。 3.4地球站建设完成后,民航总局空管局将组织对其进行入网测试、检查,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并向有关部门办理了《无线电台执照》后方可加入民航卫星通信网运行。 3.5非中国民航用户,但与民航业务有关的部门需建设卫星地球站加入中国民航卫星通信网的,需与民航总局空管局协商,签定有关通信协议后方可建设、使用。 3.6新建卫星地球站的电测及入网测试,需由民航总局空管局认可的单位负责进行。 3.7每年一月份,各地区空管局对所辖区域内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扩容及业务量需求、发展设想进行一次调查,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总局空管局。 第四章卫星通信网运行管理 4.1民航总局空管局负责民航卫星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和入网规定,进行网络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组织进行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 4.2民航卫星通信网内的各卫星地球站由所在地点 一5一 一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朱军王培国 (成都军区) 摘要:综述了卫星通信网中使用的CDMA、抗干扰、MPLS等技术和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卫星通信CDMA 抗干扰MPLS 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的约束、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灵活机动、能多址连接且通信容量较大等优点,在全球许多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尤其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卫星通信网络的定义 卫星通信网络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网络。其中,地面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的通信站,也称为地球站。通信卫星的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卫星通信网络分为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和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 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属于低轨道时,对于相对较远的地面站而言,要进行远距离实时通信,除采用延迟转发方式(利用一颗卫星)外,也可以利用多颗低轨道卫星进行转发,这种网络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2 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2.1 CDMA技术 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

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根据导频信号的幅度实现功率控制, 减少用户对星上功率的要求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量,减少多址干扰;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利用多个卫星分集接收,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改善传输的可靠性。此外,由于CDMA多址方式具有优越的抗干扰性能、很好的保密性和隐蔽性、连接灵活方便所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军事卫星通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抗干扰技术 现代军事斗争中,敌我双方对卫星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对抗越来越激烈。未来战争中电磁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卫星通信因其固有的特点而面临极大的威胁。由于通信卫星始终暴露在太空中,且信道是开放的,易于受对方攻击。因此,军事卫星通信中干扰和抗干扰是斗争双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已成为提高军事通信装备生存能力、确保军事指挥顺畅的关键。 卫星通信抗干扰主要通过传输链路抗干扰、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以及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等措施实现。 传输链路抗干扰主要有DS/FH混合扩频、自适应选频、自适应频域滤波、猝发通信、时域适应干扰消除、基于多用户检测的抗干扰、跳时(TH)、自适应信号功率管理、自适应调零天线、多波束天线、星上SmartAGC、分集抗干扰、变换域干扰消除、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抗干扰技术等。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主要有光电隔离、硬件滤波、屏蔽、数字滤波、指令冗余、程序运行监视等技术。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可以通过建立软件化抗干扰硬件平台、建立智能化抗干扰软件应用系统,如:智能抗干扰系统、网络监测控制系统、专家策略支持系统等措施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抗干扰、抗搜索、抗截获的技术是跳频通信技术,它是在现代信息对抗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各国军方对这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十分重视,不断加强对跳频抗干扰通信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目前,跳频技术装备正朝着宽频带、高速率、数字化、低功耗的方向快速发展,其信息战潜力巨大。 2.3 基于MPLS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构架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由于可将IP路由的控制和第二层交换无缝地集成起来,具有IP的许多优点(如扩展性、兼容性好),又可很好地支持QoS和流量工程,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地面固定网MPLS技术逐渐成熟后,该技术已向光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扩展。现有的宽带卫星系统设计主要采用卫星ATM 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给不同的业务提供很好的QoS保证,并可利用面向连接的虚通路设计以及流量分类等方法为网络提供有效的流量工程设计。

提高卫星通信系统容量的一种新技术PCMA综述

提高卫星通信系统容量的一种新技术PCMA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卫星通信,对称载波复用,系统容量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双向卫星通信领域的一种崭新的技术即对称载波复用(PCMA Paired Carrier MultiPle Acces)技术。对称载波复用是一种全新的卫星系统的频率复用方式,利用它可将现有的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提高1倍。文章分析了PCMA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案,最后给出了性能分析以及应用前景。 1.研究目的与意义 卫星通信系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在人民生活及国防上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当今由数百颗卫星及数千个转发器构成的卫星星座提供了90%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和几乎全部的电视转播业务。卫星通信系统对于国防和民生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化的国防以及民用领域日益增长的多媒体信息交换的需求促使卫星通信系统向着更高的系统容量,更安全,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受限于有限的频带宽度,如何提高卫星信道的利用率关系到卫星系统的容量,直接影响着对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满足。成对载波多址系统(Paired Carrier MultipleAccess, PCMA)通过使两个终端的通信信道占用相同的频带,使得频带利用率理论上提高了一倍,从而大大提升了系统容量。

2.卫星通信网概述 卫星通信最早由美国国防部进行开发研究的,最初主要用于国防领域的宽带通信。首颗静止国际通信卫星由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于1965 年发射升空,开始开展卫星通信业务。我国的卫星通信布局始于70 年代的331 卫星通信工程。1984 年4 月我国发射升空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的卫星通信发展步入实用阶段。卫星通信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覆盖范围,无缝覆盖的能力,广播和多播的优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特点,承载着导航定位、气象服务、资源探测、军事侦察、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灾害防护、应急通信、电视广播、环境监测等广泛的应用模式。卫星可分为静止地球轨道卫星和非静止地球轨道卫星。 对于静止地球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为35 786km,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从地球上看,静止地球轨道卫星就像始终固定于天空中的某一位置。合理配置的三颗静止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星座即可达到对全球的覆盖。 卫星系统依据轨道高度不同,可分为低轨道(LEO)系统,中轨道(MEO)系统和椭圆轨道(HEO)系统。低轨道系统轨道高度为700-2000km,中轨道系统轨道高度10000-20000km。依据覆盖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球覆盖通信系统和区域覆盖通信系统。依据系统容量不同,可分为小容量系统,大容量系统和超大容量系统。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又可分为窄带系统和宽带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的新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的新发展 第27卷第8期 2019年8月 通信学报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Vol.27 No.8 August 2019 卫星通信技术的新发展 甘仲民 江苏南京 210007) 摘 要展现状 研究了系统的特点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卫星通信 空间通信网 A 文章编号 然后 给出了网络组成及功能 介绍了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有关概念和发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LAUST, Nanjing 210007, China ITU 的规定 简称为空间通信 (或称为宇宙通信)1 空间站之间的 通信通过空间站的转发或反射来进行的地球站相互间的通信

因为地球站与空间站 之间以及空间站之间的通信 并与地面基础设施相联 系前二者也 是一种广义的卫星通信 2019-07-10 基金项目 ía??á?[2019]383 60472049, 60472051, 60572095 ?ì 第8期 甘仲民等 将其宇航局 卫星通信迅速发展 70~80年 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90 年代以后 国内长途通信和陆地移动通信业务已不再属于卫星通信的主要领地卫星通信扬长避短 卫星通信在美 年收入达900多亿 美元在军事应 用中

如海事 如视频和音频广播防灾 均大有作为 极大促进了卫星通信的发 展 在社会需求牵引和技术发展推动的双重 作用下 许多新技术或发展动向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内容涉及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与趋势 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是宽带业务需 求与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也称多媒体卫星 和G/T à?ó??í′? í¨D??àD??éò??òUSAT óéóú?àD?μ?′??íèYá???D?óú1a ?????· 万方数据 3 ????óú?àD?í¨D?à′?μ 2.2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典型应用[1~4] 追溯卫星通信的发展史

北斗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解读

北斗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文件解读 1、国发政策法规文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6〕6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发〔2012〕28号 《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2013 国发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 《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办发〔2013〕9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 2、部委政策法规文件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是否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514号 《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3]895号)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交通部2013年21号《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发改地区[2014]1654号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2014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 解读 1、国发文件相关摘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6〕6号 摘要:《纲要》指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卫星移动通信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定义]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车辆、舰船、飞机及单兵在运动中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器进行的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测控站、网管和众多的移动站组成。通信卫星可利用具有大型天线的大型同步轨道卫星,也可利用众多中、低轨道运行的小型卫星。测控站用于对卫星的定点位置或运行轨道测量跟踪和进行控制管理。网管站是本系统和其它电信网络连接的枢纽。网络管理中心协调各站的正常工作,以保证本卫星通信网正常运转。系统中可以有不同类型的移动站。 卫星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必须考虑其电波应能穿过电离层,传播损耗和其它附加损耗应尽可能小,同时具有较宽的可用频段以及技术可行性。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站一般使用低增益宽波束,它接收到的来波有直射波、地面反射波和散射波。这三种来波合成,会使移动站接受信号电平发生相当大的随机起伏,产生所谓的"多经衰落",多经衰落严重时可使通信中断。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卫星波束覆盖区域,可分为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按服务对象,可分为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航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按所用通信卫星的类型来分,可分为静止轨道(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中/低高度轨道(MEO、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而目前中/低高度轨道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展最为显著。 无论GEO、MEO或LEO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体现了本世纪末卫星通信的两个特点:一是面向移动电话服务,亦即窄带话音/数据服务的低轨(LEO)卫星应用;二是面向高速率信息高速公路的宽带数据服务,亦即Ka和Ku频段的低轨(LEO)卫星应用。但应注意到,在发展区域性移动电话和数据业务时,仍然不能忽视静止卫星(GEO)的成熟技术和有利条件,GEO卫星系统仍将平行地发展。 [相关技术]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 [技术难点] 无论是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是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总的技术难点是:设备小型化、卫星智能化、网络综合化、信道带化、频率高频化轨道多样化等;就空间段而言,解决好处理转发器、自适应天线、星际链路、GEO轨道发展卫星群、非GEO轨道小卫星、轨道综合;就地面段而言应解决好自适应天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 及未来发展趋向 7’ 卫星通信在军事应用方面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例如:覆盖区域广,建设成本不随距离增 加而变化,快速延伸到新的定位点,高度灵活的网络功能,犬容量;可靠而大范围地对移动 体(舰船、飞机、车辆等)的通信服务j在战时可实现对指令和控制信息的转换和传输。军 用卫星通信不同于商业网络,它要受许多非常规性因素的影响,要具有在敌方威胁下生存的 能力。它可能遇到电子干扰,截获,通信信道/卫星控制链路的电子诱骗,空间或地面系统的实际破坏和来自于核战争的一些其他效应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①在一个大范围的网络结构下提供有效的服务灵活性; ②具有为不同容量和不同终端尺寸的各种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j ⑨能适应大量低占空度(1ow-duty—cy cl e)移动用户需求的便利性; ④具有和其他网络或通信媒体的兼容性; @在不同管辖区域的卫星通信终端问的相互可操作性; @ 成本效益高和改善频谱的利用率。 2 战术卫星通信的增长 迄今为止,军事卫星通信系统还主要是有限制的固定终端,用大的天线和宽频带传输 高数据速率。战术军事通信的需求则要求发展可空中运输的终端,它可在狭小的道路上被很快运抵到一个新的位置上,并在短时问内开通,完成安全和可靠的通信。这些终端可随着部 队移动,运送到边远地区,并且敌方环境和恶劣气候条件下通信设备可短时间内建立起通 路。 由于高速移动的部件设备和运动平台(如舰船、飞机)指挥和控制的需要,卫星系统的 建造围绕较低的频段(UHF)发展,以满足关键战术通信的要求。UHF系统使用具有宽波 束的小型天线,它不需要高精度的点波束指向机构,且容易适合于移动平台。虽然,uHF 终端可以做得较小并相对价廉,但它可利用的带宽和扰干扰能力有限。需要改进的卫星通信 服务既来自于战术上的也来自战略上的用户需求,这样就导致了向更高频段的应用。随着卫 星通信系统应用的增长,一系列新的需求正在促进军事应用向更稳固和更灵活的系统发展。 3 抗威胁的对策 为了具备在不同情况威胁下能提供通信生存的能力,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与商用系统的要 1 https://www.doczj.com/doc/712939697.html, 论文网论文大全https://www.doczj.com/doc/712939697.html, 论文网论文大全 求是不同的。卫星通信具有固有的致命弱点:易受电子干扰和被非法截获。对卫星转发器的 干扰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来自飞机或类似的这类平台有可能对下行链路进行干扰。因此,对 卫星或对地面,或对两者兼而有之,采取了一些对付威胁的手段。最为普遍采用的是频谱扩 展技术和天线调零技术。在军事卫星通信系统里,还采用了低截获概率技术(LPI)和复杂 的编码方法。 5.] 频谱扩展技术 频谱的扩展是一项取决于用户的抗干扰技术,即用户使用一种扩展功能来扩展其信号而 又不为敌方复制。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则完成反方向的消去扩展功能。所需的信号超过干扰信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趋势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最新进展 姓名:唐聪 班级:1402015 学号:14020150005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增加,同时军队对 于卫星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未来移动通讯的发展需要,新一代的 卫星通信系统应该具备速率快、覆盖广等优点本文从分析目前卫星通信系 统出发,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卫星通信系统 的发展进行展望,以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 目录 0引言 (3) 1卫星通信 (3) 2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3) 2.1卫星通信的特点 (3) 2.2功能 (3) 2.3卫星通信发展历程 (3) 2.4卫星通信面临的问题 (4) 3卫星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4) 3.1体系结构分类 (4) (1)交互式宽带卫星Internet接入系统结构; (4) (2)非对称宽带卫星接入系统结构; (4) (3)宽带卫星骨干传输系统结构。 (4) 3.2应用方面 (4) 4卫星通信关键技术及进展 (4) 4.1随机接入技术 (4) 4.2多波束天线 (4) 4.3星上处理 (5) 4.4星间链路 (5) 4.5卫星频谱资源 (6) 4.6星地融合通信 (6) 4.7卫星宽带通信 (6) 5卫星通信发展展望 (7) 5.1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 (7) 5.2卫星通信的演进 (7) 5.3卫星通信的结合 (8) 5.4卫星通信宽带化 (8) 6结论 (8) 7参考文献 (9)

0引言 通信卫星始于1964年,当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1965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晨鸟号(“Early Bird”)。之后,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应用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外,卫星通信还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广播和语音广播,为地面蜂窝网络尚未部署的偏远地区、海上和空中提供必要的通信,为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提供宝贵的应急通信,为欠发达或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等…但是卫星通信自身存在的弱点却使得它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地面固定、无线或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补充通信方式。例如:对于网络层存在的传输时延长、丢包率高及链路干扰等问题,需要采用新的算法和协议对网络层进行优化,从而使卫星通信适合于个人移动通信和宽带互联网接入;在物理层,由于卫星通信的视距传输特性,限制了部分区域特别是繁华市区的用户接入卫星网络,需要采用新的通信网络架构来推进卫星通信网络和地面通信网络的融合。近期,卫星通信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商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卫星通信业务和通信模式的创新发展,使当前成为卫星通信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1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相互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是微波中继通信技术和航天技术结合的产物。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可以大容量传输,建设周期短,可靠性高等。 2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2.1卫星通信的特点 卫星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传输速率高; (2)为了独立于地面网络,多数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使用微波或激光星间链路实现卫星互连,构成空间骨干传输网络; (3)由于卫星链路的传输损耗大,在高速传输情况下,要求用户使用具有较大口径的天线。因此,短时间内卫星宽带系统将无法支持手持终端移动中的高速通信。 (4)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从图16.2中可见,利用静止卫星,最大的通信距离达18100km左右。而且建站费用和运行费用不因通信站之间的距离远近、两通信站之间地面上的自然条件恶劣程度而变化。这在远距离通信上,比微波接力、电缆、光缆、短波通信有明显的优势。 (5)广播方式工作,可以进行多址通信。通常,其他类型的通信手段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而卫星是以广播方式进行工作的,在卫星天线波束覆盖的整个区域内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设置地球站,这些地球站可共用一颗通信卫星来实现双边或多边通信,即进行多址通信。另外,一颗在轨卫星,相当于在一定区域内铺设了可以到达任何一点的无数条无形电路,它为通信网络的组成,提供了高效率和灵活性。 (6)通信容量大,适用多种业务传输。卫星通信使用微波频段,可以使用的频带很宽。一般C和Ku频段的卫星带宽可达500~800MHz,而Ka频段可达几个GHz。

卫星通信发展及未来趋势

卫星通信与导航大作业(一) 题目: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 班级:021212 姓名:李景 学号:02121149

目录 一.卫星技术的概论 (2) 二.我国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3) 三.应用在卫星通信中的技术 (4) 四.卫星通信发展前景展望 (5) 五.结语 (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个人移动通信和信息高速公路通信需求的迅速增长,要实现通信网的“无缝”覆盖,卫星通信是必不可少的通信手段。与传统的通信和传输方式相比,卫星通信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高可用性和高性价比的优势,它以其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已成为信息化的主要支柱之一。 一.卫星技术的概论 1.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充分利用了高空中人造卫星不易受干扰高速运行的特点,从而实现信息在地空地中高效率的传输,从而能够较快较好地完成通信的技术。例如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网络就是利用卫星在距离地球较近的低轨道中时,利用多颗低轨道卫星进行转发,从而实现远距离实时通信。 2.卫星通信网络的概述 在卫星通信技术支持下,以卫星作为中继站并在通信过程中转发无线电波,利用数量众多的卫星,实现两个或多个地区之间的信息传递。这一过程就是人们所说的卫星通信网络。 3.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信卫星起中继作用,把一个地球站送来的信号经变频和放大传送给另一端的地球站;地球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地面用户通过地球站出入卫星通信系统,形成连接电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

常运行,卫星通信系统还必须要有测控系统和监测管理系统配合,测控系统对通信卫星的轨道位置进行测量和控制,以保持预定的轨道,监测管理系统对所有通过卫星有效载荷(转发器)的通信业务进行监测管理,以保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二.我国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卫星固定通信 我国卫星固定通信网的建设非常迅速,人民银行、新华社、交通、石油天然气、经贸、铁道、电力、水利、民航、中核总公司、国家地震局、气象局、云南烟草、深圳股票公司以及国防、公安等已建立了20多个卫星通信网,卫星通信地球站已达上万座。 2.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主要解决陆地、海上和空中各类目标相互之间及与地面公用网的通信任务。我国的便携式用户终端在静止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运营良好,中低轨道系统运营不佳。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成员国,我国已进入INMARSAT的M站和C站,有近5000部机载、船载和陆地终端,可为太平洋、印度洋和亚太地区提供通信服务。石油、地质、新闻、水利、外交、海关、体育、抢险救灾、银行、安全、军事和国防等部门均配备了相应业务终端。 3.卫星电视广播 实践证明,卫星电视广播具有服务区域大、传播远、质量高、投资省、见效快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提高我国(特别是边远山区)电

军事卫星通信1

目录 一、引言 (1) 二、军事卫星通信的概况 (1) 三、军事卫星通信的系统结构 (2) 1.多轨道、多卫星结构 (2) 2.引进星际链路 (3) 3.转发器的多卫星搭载 (3) 4.多系统与多业务结合 (3) 四、军事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4) 1.多频段使用并重点向EHF发展 (4) 2.更多地使用星上处理技术 (5) 3.使用多种波束形式的天线 (5) 4.星上资源的自主控制和自适应分配 (5) 5.研究抗干扰能力强的信号形式及措施 (5) 6.先进的多址技术 (6) 五、总结 (6)

军事卫星通信 摘要:卫星通信在现在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军事大国都在大力发展军事卫星通信,而目前卫星通信又处于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时间内,卫星通信将面临许多重大的改革。 关键词:军事卫星通信卫星系统 Abstrac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in the role of the high-tech war now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military powers are strongly in develop milit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at present and in a bigger development period, can foresee in the next ten years to twenty years tim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will face many major reform. Keyword s: milit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system 一、引言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将沙特、伊、科边境的战况,及时传送到远在10000多千米之处的美国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将收到的情报进行处理,然后将最新信息发给前线的多国部队,以便做出反应,以精确制导技术以及陆、海、空三位一体的作战体系,将伊拉克的重要军事目标摧毁或者占领,使伊拉克的通信系统陷入瘫痪,并在100个小时内结束战斗,同时将己方伤亡减少到最低。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成功运用,震惊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争先发展本国的卫星通信系统,并在原先的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天权,由此可见卫星通信的重要作用。 我国也不甘落后,大力发展卫星通信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二、军事卫星通信的概况 国外从60年代起便开发军用通信卫星及军用地球终端,最早投人应用的是美国的第一代DSCSf~ IDCSP)系统,它使用多颗周期为22小时的赤道准同步轨道卫星,于1967年正

机载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实现方式分析和展望

6 2018年11月 第 11 期(第31卷 总第254期)月刊 2018年 第11期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卫星通信专题 机载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实现方式分析和展望 黄松涛,李洲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机载互联网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采用的技术体系和业务类型,并分析了机载互联网所涉及的国 内卫星资源、电信运营商、频率规划以及航空公司的限制和风险,旨在探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机载互联网业务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机载公众通信;机载互联网;高通量卫星;ATG 中图分类号 TN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8)11-0006-05 收稿日期:2018-10-18 1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飞机移动速度快、航线分布广、舱内电磁兼容要求高等限制,机载公众通信一般都用于机组通信,很少向公众开放。近年来,我国航空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3 296架,比上年底增加346架[1]。随着乘客数量的飞速增长、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和通信成本的逐年下降,国内外航空公司纷纷开始提供客舱内互联网接入服务,包括面向公众乘客的网页浏览、即时通信、电子邮件、企业VPN 应用,面向航空公司的运营数据、客舱娱乐更新以及电商平台消费应用等。 我国正在推动将目前的航空机载通信业务商用试验转为正式商用,本文主要对机载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实现方式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2 国内外机载互联网发展情况介绍 2.1 机载公众通信方式发展情况 早期机上公众通信只有唯一的固定电话方式,由于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因而价格昂贵,一般只用于公务机或者头等舱,未能普及。通过机载无线基站提供移动通信覆盖的方式,由于无线频率管制、用户使用习惯(机舱内环境嘈杂、不适宜多个用户同时通话)等原因,目前尚无实际应用。 我国交通运输部2017年第29号令公布了《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第五次修订,其中第121.573条规定,合格证持有人(即航空公司)认为使用时不会影响飞机导航和通信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使用,但需根据使用情况验证后再决定[2] 。从目前国内各航空公司实际操作情况来

国防知识:现代五大侦察技术

国防知识:现代五大侦察技术 一、手段多样的陆地侦察 陆地侦察是传统的侦察方式之一,它主要由武装侦察分队、无线电技术侦 察分队、谍报站、特种作战分队、两栖侦察部队、边防观察哨、雷达观测站、 边防情报站、遥感侦察站,以及直升机侦察分队、无人机侦察分队等多种力量 协同实施。地面侦察的主要手段有观察、潜听、搜索、火力侦察、捕俘和审讯、秘密侦察、战场技术侦察等。捕俘和审讯在地面侦察中最具特色,有时甚至是 最有效的一种侦察方式。尽管现代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层出不穷,但地面侦 察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向伊科边境派遣了大量的地面侦察力量及负有战场侦察任务的特种作战部队。地面侦 察力量不仅进一步充实了战场指挥官所需的战役战术情报,而且及时校正了卫 星和航空情报在分辨真假目标时所存在的偏差。 二、能长时间活动的海上侦察 海上侦察主要包括水面舰艇侦察和潜艇侦察两种方式。水面舰艇主要担负 查明敌方舰艇、潜艇和飞机的位置、运动情况等任务,其主要侦察手段有雷达 侦察、声纳侦察和电子侦察等。除普通水面舰艇外,部分国家还建造有专门担 负海上侦察任务的电子侦察船或海洋监视船。监视船主要执行全球海洋监视任务,运用拖曳阵式传感器监视系统,可对水下活动的潜艇进行辨别、存档,仅 美国海军目前就有20余艘海洋监视船在服役。潜艇侦察主要指深入到敌方海岸、基地和防御纵深内的海区实施侦察;其活动时间长,自给力强,能够对敌进行 长时间的监视与侦察,受气象条件影响小。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为隐蔽地侦察 对方的军事实力及战略动向,均有针对性地向特定海域派出为数众多的海洋调 查船、海洋监视船、核动力潜艇等海上侦察力量来搜集情报。去年8月,俄海 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演习时突然发生事故沉没时,美国海军核 动力攻击潜艇“孟菲斯”号和另外一艘攻击潜艇就正在出事海域附近对俄北方 舰队进行监视。 三、应用广泛的航空侦察 航空侦察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侦察方式。航空侦察按飞行平台分 为飞机(包括无人机)侦察和气球侦察;按任务性质分为战略侦察、战役侦察 和战术侦察;按侦察手段分为照相侦察、目视侦察和电子侦察等。航空侦察在 组织实施时,通常分为例行侦察和专项侦察两种方式。例行侦察是对敌方进行 不间断的监视性侦察,其活动规律性强,活动区域、出动时间与飞机出动频率 等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但有时会随着对情报搜集重点的变化和局势的变化 而变化。如美军侦察飞机几十年来,一直对我沿海和内陆进行航空侦察,搜集 我方情报。专项侦察则是为获取敌方某一时间段内兵力活动情报或某一地区的 情报所临时实施的侦察。专项侦察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而且其侦察力量相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