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承书画,艺术翰墨飞舞;弘扬传统文化,硕果飘香

传承书画,艺术翰墨飞舞;弘扬传统文化,硕果飘香

传承书画,艺术翰墨飞舞;弘扬传统文化,硕果飘香

传承书画,艺术翰墨飞舞;弘扬传统文化,硕果飘香

发表时间:2018-12-04T15:54:28.35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8期作者:高长悦[导读]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兴隆校区273500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书法,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世人。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当中华文明还处在襁褓中时,作为萌芽状态的书法艺术便诞

生在华夏母亲的摇篮里。在中华文明漫长的进化史中,书法艺术以其惊人的智慧与灵根根植其中。它记载自然,秉承天性,以独特兼具多样的书写形式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我校是书法艺术的传承者,是济宁市第一所山东省“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立足传统文化,创建书法特色学校,以“书香润智,翰墨养德”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情怀,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一、书香润智,翰墨养德

书法可陶冶情操、润滋心性。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为了加强对学生们的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自整合为教育集团学校以来,就以“创办家长满意学校”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以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写字教育开展书法教育的通知》为准则,根据校区资源优势和师资优势,确立了创建山东省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目标。在邹城市教育局领导全面关注、指导及教育集团庄建华校长的全力支持和带领下,我校进行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目标,扎实推进,将书法特色融入学校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学期计划之中,实行常态化管理,让书法特色教育根植于每个师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经过全校师生的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我校逐步形成了“书法励志,翰墨育人”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2015年12月学校被命名为“山东省书法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4月又被命名为“山东省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

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为达成心愿,我校书法教育领导工作小组组织并召开了全体师生动员会,达成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建书法特色学校的共识,并制订了创建活动方案和实施评估细则,让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通过创建书法特色学校,让浓浓的书香润泽学生们的心智,让墨韵的艺术滋养学生们的心性,使我校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书香浓厚,充盈校园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打造书法特色学校,我校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为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写字教育开展书法教育的通知》精神,我校加大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先后建设了千字文书法大道、墨花苑、羲之书苑、书法长廊、书法专用教室、书法工作室等,设立学校、班级写字专栏、作品展示栏等,营造了浓厚的书法氛围。

我校开设了书法课,1-2年级以硬笔为主,3-6年级以毛笔为主,每周一节。学校统一购置师生书法文房四宝,统一购置教材、练习册,编订校本教材等供师生练习使用。加强书法教师培训,强化教师书法训练,深入开展书法教研活动,制定书法教研计划,制定上课、听课、评课制度,坚持每月一节研究课,促进教师发展。学生除认真上好每节书法课,还每天坚持15分钟午写练习,坚持每周两次兴趣小组活动。双休日、寒暑假也有写字练习的要求。学校专门制作了一面师生硬笔书法展示墙,教师每人一块黑板,年级中每班一块,每天更换,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书写技能。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了我校书法教学工作,形成了全校师生爱书法、练书法的良好氛围。

为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我校还与邹鲁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公益书法培训班,学生覆盖城区多所学校,推动了邹城市书法教育的发展。我校与各级书协联谊,举办了“书法家进校园”活动。专家指导师生写字及欣赏书法艺术,激发了师生学书法的兴趣。2015年12月19日省教育书协领导莅临我校指导,极大地推动了书法教育特色的创建。四年来,“永和之春书法节”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逐步养成了细致、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几年来,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成绩斐然,百余人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梁凡震同学在山东省第二届乡村少年宫成果展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盛振绫、田厚宽等同学在“中国人寿杯”第十二届山东省少儿书画比赛中获一等奖:张婷婷等12位同学在“科协杯”济宁市第六届少儿书画大赛中获二等奖;学校2次获得济宁市优秀组织奖等。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老的艺术瑰宝。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校将在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情怀,创建书法特色校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坚定民族自信,激扬民族复兴之梦。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程式化倾向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程式化倾向 摘要: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文化传承性来讲,没有断代,形成了璀璨的文明。在文化的发展之中具有一大特点,那就是程式化倾向。在绘画上也体现的很明显,从中国绘画的发展来看,也是逐步的在完善这种特点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程式化绘画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沿袭与继承性,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审美习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符号。形成独特的文化魅力,被世人所尊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程式化倾向,以及这种倾向于艺术发展之间的正负融合的复杂辩证关系。 所谓“程式化”其实质是笔墨形式的成熟、稳定、反复运用的形式。所谓“程式化”也可以理解成表现形式的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稳定的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韵文、文学作品、戏曲音乐表演艺术、书法艺术皆受到程式化的约束。程式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标签。 相对如此强烈的城市化的中国文化,在西方艺术世界里则强调艺术的个性宣泄,虽然在其艺术的发展中十四行诗、歌剧、舞蹈、建筑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程式化的概念在其艺术行为中,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程式化有质的区别。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中国自儒家学说占领统治地位之后,崇尚

法度,遵循体制,传承道德传统的思想始终占据着学术界的优势,文化艺术中的程式化倾向正是学术思潮的体现与折射。在中国古代绘画体系中,程式化的师承倾向也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其中有山水、花鸟、人物的科目设置;重彩、水墨、浅绛的形式分类;勾绘、没骨、泼墨写意的技法区别,卷轴斗方、扇面的制式规定,各种皴法、点法、勾法、描法,三远法,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些都是体现程式化性质的实例佐证。到明清这种倾向达到极致,时人王概所编的《芥子园画谱》将程式化表现方法系统的,规范的集于成册,这是中国画程式成果的集中体现,标志着中国绘画程式化发展的高度成熟。 程式化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其显著的特点,都能找出作品内在的师承关系,这一点既是中国式的绘画的一个优点也是一块发展的绊脚石。程式化道路极端表现会导致绘画本身的僵化,没有自身探索与发展的空间与动力,在继承与被继承之间徘徊。并且同时陷入一种思考:如果中国绘画失去这一特点,又无法体现中国绘画艺术几百年来发展所形成的独特审美趣味,丢失本体,而无法展现其内在的气韵精神?关于中国画的本体化及程式化之下的一种潜在表现形式的结果。当一位中国画的创作者作画时,其主体选择性事先已在某种程度的局限和规范,其实创作主体并非是自由的,依然要服从于程式化的客体来表达胸臆。 宋元时代基本确立了中国绘画的程式,到了明清,画家们均可从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从文化内涵看古代中国传统绘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114795556.html, 从文化内涵看古代中国传统绘画 作者:张衡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是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和强大的艺术表现语言,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艺术家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决定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产生的艺术价值与高度。我通常说的韵味就是是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具备文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中国传统绘画其实是门综合艺术,“诗书画印”,“琴棋书画”不分家,它们彼此之间有着独立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准则。 【关键词】:国画文学艺术审美 中国传统绘画是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和强大的艺术表现语言,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中国传统绘画不只是一门视觉艺术,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变革与发展,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并非是一般的艺术形式所能相媲美的,是"文之极",能"与六籍同功",甚至是"文未尽经纬,而书不能形容,然后继之于画"。因此,视觉冲击力不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成教化,助人伦",文质彬彬,温 文尔雅,求"中庸",达"和谐"才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美学素养,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 中国传统绘画创作源于中国传统文人的思维活动,倘若没有思想和文化,中国传统绘画就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范畴。而这欧取决于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对自然物象和规律的深层次的理解。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的发展过程、认知进程同源不同步。在中国古代,华夏先祖中的高人就提出哲学的思维方法和理论。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分析和表达了中国人的思维活动特征,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哲学开始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 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画是典型的的例子,中国画的发展和进步是伴随中国传统哲学哲学思潮的意识发展形态下逐渐实现的。整个认知过程是中国古人潜意识里的返璞归真,其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思想折射。 中国古代文人是中国画继承和发扬的主力军,所以中国画从最初就深深的烙下文化内涵的印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同源”很好地诠释和印证了了中国传统绘画与古代文学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也赋予追求艺术的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向高度、深度、广度的思想境界探索与创新的历史责任。包括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温床,提供了前提性的艺术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的关系可以用“诗情画意”四个简单的文字来凝练。从物质形式上看,中国古代诗词是以思想存在于延续着的时间,而画则是以线条与色彩对空间的占有。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古代诗词是抒情的、言志的,画是写神的、写意的。故而,古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寻求表现形式上的沟通与物质形式上的交叉。而这只能建立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境界的同一性上。由于传统绘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浅谈宋代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继承与发扬 材料学院10级四班申艳微201000150163 大唐盛世百花齐放,经济文化高度发展,长安也成为世界经 济文化的中心,然而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千疮百孔,巍峨霸气的唐朝宫殿还是在无数人的哭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时宋代来临了,当浓墨重彩的繁华化为泡影,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对内的征服。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会自成一种风格,别具一番特色。再加上宋代皇帝尤其是宋徽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艺术见解,所以宋代的艺术很顺利的完成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宋代,政府组织建立了皇家画院。根据史书记载,宋徽宗曾亲自主持画院,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推崇与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当时两宋宫廷画院都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宫廷画师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追求形象的逼真,构图的提炼。总的说来,两宋宫廷绘画有一段时间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物极必反,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发展规律。当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时,宋代一些 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倡导文人画运动。 文人运动以苏轼为核心。他提出“士人画”这一概念,系统的阐释了文人画理论,提出要将文人画家与画工区别对待,积极鼓励文化积淀深厚的文人加入到绘画创作中来。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

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极力推崇王维的画作,“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另一方面,文人画理论很快得到了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的宋徽宗的赞赏,并有宋徽宗将其推展全国性的绘画规范。文人画的迅速、顺利的开展不能说不得益于宋代有一个皇帝画家——宋徽宗。据记载,为推展文人画运动,宋徽宗亲选宫廷画师的考试题目。由以往的看事物作画,求画作的逼真,改为以诗作画。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 让全国的学画、作画风气为之一变。从此画家开始追求人文精神的提高,人文关怀的培养。南宋被史学家成为南宋的继续,绘画上也不例外,文人画在南宋仍得到了较好的鼓励与发展。 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谈一下,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宋代绘画的突出特点。 宋代开始画家开始抽调画中的缤纷色彩,而进行以墨为主的创作。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一反面,放弃色彩,只保留最基本最经典的墨色,还原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人看到的是最自然的状态。这一点正是对中国文化中“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的继承。另一方面,没有外在缤纷色彩的渲染与修饰会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心,注重对内心的征服,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体现的是一种极强的人文关怀。这正是文人画运动的必然产物。另外,这一点与中国画中大片的留白一起,实现了中国画家追求的永恒。没有色彩涂抹、占据,仅用计白当黑凝练的笔法将对象的轮廓作于画上,永远不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题目:中国传统绘画赏析 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级4班学号: 学生姓名:

摘要: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关键字:传统绘画艺术特征价值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磷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绘制于纸绢上的独幅绘画作品,是出土于墓葬的随葬品,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之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遗迹繁富,灿烂辉煌,是巨大的人类文明。整个进程既靠深厚的文化给养,又是时空文化的佐证。既靠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需要画家纯净的心灵灌溉。古人讲温故而知新。温故不是使之僵化、保守,而是更加发扬光大。温故不是低级重复,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艺术的向前发展总是伴随着不断向后一步的探本求源,中国画画家的人格精神塑造,融入了太多的人文精神内涵,需要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修养,需要琴、棋、书、画、诗、词、文兼所长。能寄情于画,并从中获得精

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分析 绵延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哲学和思维,进而也从审美取向上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也逐渐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由于儒、道、释三家学说在中华民族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儒、道、释三家学说在思想上非但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并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和思维方式。而这三家所追求的空灵禅等境界都是以抽象的意味而存在的。因此,儒、道、释三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成因 中国的儒家文化要求人们遵守伦理道德,而释和道家文化则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境界要求,要求一种超越凡尘的境界。而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这三家的发展兴衰不断更替,却从未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由于这三家不断在发展中融合、交汇,最终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发展。儒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赋予画家教化人伦的使命。而儒家所弘扬的伦理道德又是形而上的思想,这就要求画家通过在传统绘画中应用抽象的手法完成教化人伦的任务。道家讲求天地人合一。例如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知其白守其黑即影响着水墨画中的留白和渲染的使用。同样是《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水墨画中则表现为通过留白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正是画不出来的才是最具有欣赏价值的。而释家虽然自汉代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但也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莫高窟壁画、龙门石窟等,都是释家的典型代表。也正是由于释家强调的无我和空留的境界,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提高到了更高到了境不自生,由心故显的境界。 二、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主要以笔墨的抽象性、色彩的抽象性和线条的抽象性为表现。 (一)笔墨的抽象性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必需工具,更是其所特有的艺术表达语言。一方面,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以一种表现形式存在的,不但与西方的抽象绘画方式相似,更融合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造型在其中,比单纯的抽象绘画方式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另一方面,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中又不单纯是抽象的极端表达,更融合了画家的主观思想,展现出画家自我的气韵。针对笔墨的抽象性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影响,潘天寿老师提出笔墨来源于具体物体,但表现在画中则发自内心深处。其指的就是笔墨作为一种精神表达形式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 (二)色彩的抽象性 色彩本身的起源就具有一定的哲学抽象意味。色彩来源于五色。即东方为青、西方为白、南方为赤、北方为黑、天为玄、地为黄。其中,红、黄、黑、青、白即为五色。而五色则发源于五行太极,进而五色和五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不断发展、延伸出了不同的象征意味和哲学思想。由此可以看出,色彩用于中国传统抽象绘画不可避免的为其带来抽象艺术表现。 (三)线条的抽象性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由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影响,绘画时绘画者并不对具体事物进行形变或扭曲等处理方式,而是选择通过简约的能够高度概括所要绘画事物的线条勾勒以抽象的形式组织表现具体事物。而由于这种简约的勾勒需要绘画者首先对事物进行概括分析,而这种概括分析可能在不同的人看来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概括。因此对于同一种事物,绘画者所勾勒出来的线条也往往各不相同。而这正是绘画者对事物进行的抽象判断,因此也自然不可能与他人相同。可以说这些线条的勾勒是基于绘画者主观观念的一种象征形式的抽象符号。例如宋朝时期的画家李公麟创立白描法所绘制的《五马图》即通过精细的使用线条,将物象

我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我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传统中国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概述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磷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绘制于纸绢上的独幅绘画作品,是出土于墓葬的随葬品,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之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 工笔重彩画与水墨写意画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国画似乎就是水墨写意画,其实这是一个误会。中国画按照其技法及风格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画。工笔画又称“细笔画”。其绘画风格工整细致,以规整并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并注重于细部的刻划,然后再敷以厚重、鲜亮的颜色。工笔画所用颜料大多以矿物质制成,历经多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整个画面漂亮明丽,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正因为这部分绘画作品具有富丽堂皇的外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宫廷画家部采用此种画法,以表现皇家气派。 相对于工笔画的就是写意画,又称“粗笔画”。其画风简略,通过尽量简练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相意态,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画对象的逼真与形似。画家在画中多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因此,写意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即兴性、随意性和偶然出现的意外效果,较难临仿和描摹。它们几乎部是用水墨完成的,有着素淡、清雅的外观。这类作品在后期中国画坛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的(公元12世纪以前)画幅均为工笔重彩画。晚期的作品则多是水墨写意画;再从作者的情形来看,工笔重彩画的作者大都是职业画家或工匠画家,水墨写意画的作者则大多兼有文人的身份。 当然,在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还有一片开阔地带,供画家们在两端取舍,从而形成折中的即半工笔半写意的画法。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与古典西方绘画的特点对比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 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会清醒地发现,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从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哪一个不是在创新中崛起、发展、壮大的呢? 艺术贵在创新。对于这一点,中国画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分岐。但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怎样把握、如何去创新等问题倒是众说纷纭,因此,我们很有探讨的必要。对于传统,多数画家仅把画史上几个著名画派的技巧及风格当做传统的本质而加以继承。画派的技巧和风格是形成与发展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的具体体现,但绝不能代替传统。所谓传统,笔者认为,指的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质性。什么是中国画的传统?根据中国画发展的特点,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讲究 气韵、追求意境。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夫。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要知道,“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是“达意”。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没有“形”的支架,“神”无处依附。相传五代荆浩为松写生的画集达几万册,所以用笔能够“运转变通”、“如飞如动”,用线既不专以浑朴胜,也不专以娟丽胜,而是达到了所谓“神化”的境地。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表现“神”。这个“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现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都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才算是好画。也就是说,画得太像就太俗了;画得一点儿也不像,更不是中国画。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西方绘画史来看,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着重于形的逼真再现;发展到现代派,则走上了另一极端。现代派画家主张绘画是“自我表现”的凭借,因此,可以随意摆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谈不上了。 二、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 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 蓄的笔力。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形象中,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在造型过程中,画家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在一起。笔所到之处,留下的尽为画家感情活动的痕迹。 用笔中的“骨法”、“骨力”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画的重要特征。虽然西方画家也用线条,现代派绘画更追求曲线美,但西方画的线条不像中国画这样具有丰富的变化,同时又有严格的用笔规律和用笔方法。黄宾虹这样总结中国画的用笔:“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坠石。”这是对中国画笔法的高度概括。中国画中虽然有“没骨法”,但此法在着色过程中仍然很注重笔法。要知道,点是有体积的,点是力量的积聚,积力而成的线也有内在之骨。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非常深厚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非常深厚阅读题及答案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它很好地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思想的精髓以及书法、戏曲等姊妹艺术的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空间观念和美学思想。中国画的笔墨特点以及书写性决定了其艺术内涵和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就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还是宫廷绘画、民间绘画、民间壁画等艺术形式,写意精神是这些艺术形式所共同追求的。中国画写意精神就是追求朴素之美、简洁之美、意象之美,正如齐白石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从展子虔的山水画《游春图》,李思训、李昭道的大青绿山水,从吴道子、王维、荆、关、董、巨、“米氏父子”“南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以及清代“四王”“四僧”再到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等大师,写意精神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从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画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传承性与系统性,这种中华民族独特的绘画形式完全区别于西方绘画以及其他艺术形式。 中国画的思想内涵决定了中国画的民族性与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也决定了中国画的笔墨特点与写意精神。中国画的写意性特点与道家的宇宙观决定了中国画独特的空间观念与黑白之美的写意精神。

中国画的空间意识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的限制,根据创作的需要可以将不同地域与不同季节的景物融入一幅作品之中,千里江山尽收眼底。这种“以大观小”的空间意识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这种空间意识在西方的空间观念中是不可想象的。道家的太极八卦图包含了阴阳相生、虚实共存等很多深奥的含义,道家的这些思想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影响非常大。中国画中的实与虚是用黑与白的对比而产生的,黑为实,白是虚,虚实相生,这种大面积留白的方法就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空间表现方法,可以给人更多的空间想象,所以中国画家都十分重视“知白守黑”的道理。 中国画的笔墨变化极其丰富,古人有“墨分五彩”和“墨分六彩”的说法,这种丰富的笔墨层次体现出了景物之间的虚实关系和空间变化。山水画中的各种干湿浓淡大小不同的点法,以及高低穿插远近不同的树木也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空间表现方法,树木与各种点法在画面上给人很多的空间想象。 西方绘画的空间观念是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之下形成的,这种空间表现方法和中国画的空间处理方法具有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绘画的空间表现方法是以视点的方法来表现三度空间,这种方法被称为“交点透视法”。有一点透视法、两点透视法与多点透视法,这种以视点的方式来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就是表现画家视线以内所见之景物,空间在深远也是目之所及。而中国画是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约束,其空间观念与表现方法更加自由和广阔,给人们的空间想象比西画的空间表现方法就要更加丰富和耐人寻味。画家根据创作的需要可以将

《论中国古代绘画文化》

论中国古代文化之绘画艺术 作者:杨帆 中国是个具有文化熏染的国家,这片土地一走就是几千年的风雨。我国的古代文明更是彰显了一种自然,神韵,大气。无论从文字,习俗,绘画,宗教,音乐和服饰都彰显了一种礼与理性地结合。从几千年前最早的先秦文化,包括夏商周.其中以青铜铸造成就为最高。固有青铜时代的称谓。先秦以青铜的礼器,水器,乐器,兵器最为代表。分别又有 鼎呀、簋呀、爵呀、尊呀、卣呀、觥 夏的青铜发展位青铜时代初期,种类不多,器型小质地单薄配饰花纹不发达。之后商代的青铜器发展位青铜之鼎盛。铸造工艺精湛,器物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西周的 青铜为奴隶时期鼎盛。青铜工艺沿袭了凝重典雅风格但又更比较之前配饰花纹精细绝伦其中概括为饕餮纹、蟠螭纹、燕尾纹、跪牛纹、锯齿纹等,而且器型偏于圆润。春秋 中期出现了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的新工艺,标志着失蜡新工艺的开始。其中 青铜礼器居多,而且从器皿上的花纹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这杯称为宴乐纹。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也生活气息更加浓郁。 ●秦汉的文化 秦朝统治有着高度的政治强权,所以极为重视造型艺术,为了宣扬统一工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的服务。秦汉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广阔无垠的 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这种大气的精神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放着炫目的光彩。两汉的绘画艺术从东汉的宫殿寺和墓室壁画中大多反映了对现实生活 中的迎宾拜贺,训虎骑象,月舞杂耍,其特点布局疏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两汉时期,哲学的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中期的董仲舒,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前期的王充。 董仲舒的思想体现在《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中“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正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王允的《论衡》也是对自然命运的探讨和求证。两汉兴起了儒家和道教也最先接触了佛教,可以说是中国宗教文化的开端。两汉的陶俑有以四川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将 民间艺人的自我陶醉的心情,刻画的惟妙惟肖,堪称东汉陶塑代表。 ●魏晋南北隋唐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的论文

中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触,这时期的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这时期的主的绘画形式是纯绘画的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石、画像砖等。秦代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不以绘画进行装饰。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因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陕北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