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 (1)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三、辨析题

1、“科学之科学”的提法正确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棵不结果实的花

3、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不一定是唯物主义。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2、答案要点:

(1)正确。从认识论上说,唯心主义是把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绝对化的结果。

(2)唯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在根本上是错误的,但不排除其中包含许多有价值的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人类哲学思维发展中起过积极作用,所以唯心主义哲学是不结果实的花。

3、答案要点:

(1)正确。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即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一部分唯心主义哲学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2)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论上坚持反映论,即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坚持人的认识是认识自己的感觉或是对“客观精神”的自我认识。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辨析题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2、万物都在运动,但都只在概念中运动。

3、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6、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

7、“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四、材料分析题(请根据结合所学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说有一个楚国人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这个人立即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便安然自若的坐在那里。当船停泊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寻找他的剑,结果徒劳无益。作者在故事后边发了一通议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尖锐而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不知时变的人。后人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刻舟求剑”,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

知变化的愚蠢可笑的行为。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材料内容。

2、古希腊有一个喜剧,说一个人欠了另一个人的钱一直不还,债主催急了,债务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这个我,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法庭。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什么不还钱,他又把理由重复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因此我未打人。于是这场官司就不了了之了。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中的两个人犯了什么错误。

3、“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搞清楚了,而我的智力发育迟,长大了也未搞清楚,于是,我一直揣摩这个问题。结果就比别人钻得深一些。”----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起了时空观的革命。他认为,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空间都要变化。如,飞船上的一秒钟,相当于地面上的50秒。宇航员以近光速在空中飞行一年,相当于地上的50年。如果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在他们20岁那年,其中一个兄弟乘坐速度为0.99c的火箭遨游太空,而另一位兄弟留在地球上,一年以后,那位21岁的太空游子返回地球,会发现自己的同龄兄弟已是74岁的老翁了。这就是人称“双胞胎详谬”的想象。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内容。

4、观音的变迁

中国人心目中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丽端庄、仪态楚楚的纤纤女子,她救苦救难、乐善好施,人称“大慈大悲观世音”,但根据佛教传播及变迁的历史,最初的观音不但不美丽,甚至根本就是膀大腰圆,长满胳腮胡子的凶神样子。据称佛教传到西域(今中亚地区)时,那时仍处荒蛮时代的西域人,为了应对各种自然天灾,迫切需要一位神灵来降妖除怪,观音菩萨于是被赋予降伏妖魔鬼怪的重任,他虎背熊腰,力大无穷,酷似中国传说中专司捉鬼的钟馗,那么观音到中国为什么又成了女儿身了呢?原来当观音传至中国时,中国早已是十分发达的封建社会了,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各种“土生土长”的神灵也一应俱全,根本不需要任何外来神灵去降妖除怪,根据当时人们的现实需要,只有有关人们生儿育女事尚无神灵掌管,于是人们便觉得应该由观世音来专管生儿育女的工作,大概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谁若想生儿子,就去求观音降福,于是观音就取得了“送子观音”的美名。但给妇女送儿子的工作显然不适合大男人去干,人们相当然地认为观音也应该是女儿身,于是观音菩萨就由彪形男儿变成了仪态万方的纤纤女郎!

问:观音菩萨变化的过程告诉了我们一条什么哲学原理?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5、绿茵的悲哀

岁末的中国足坛阴风四起,浊浪滔天,替天行道的,冷眼旁观的,忽于辩白的,乱轰轰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位资深人士非常痛心地直面失败:“中国足球到了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现在这批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再和他们讲道理摆事实已经不起作用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代球员算是废了。他们价值取向已经严重变形。中国足球职业化培养的这批球员既没有精神,也没有作风,至于荣誉就更不用提了。他们考虑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得失,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以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于是就有了围攻裁判,打假球,吸毒和财球……”--摘自《郑州晚报》2004.12.12 问:绿茵悲哀的根源(据材料分析)是什么?这说明了一条什么哲学道理?

6、永远都要坐前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她的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他人。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

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都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正因为如此,玛格丽特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而且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其它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也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她才成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的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而夫人。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到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把理想变成了行动。(摘编自《读者》,2002-18)请回答:

(1)“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的座右铭对玛格丽特成长的影响说明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

(2)“想坐前排”和“坐到前排”之间有什么区别?文章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7、国人不会忘记2003年10月15日,一个载入中华史册,同样载入人类宇航史册的辉煌时刻。当长征二号火箭托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并与次日凌晨顺利回收,中华千年飞天梦,终于圆梦在今朝。在普天同庆之时,我们不应忘记,中华千年飞天梦的“根”--明朝官吏万户。大约600年前,万户把自己绑在47支土制火箭上手里还举着形似翅膀的风筝,他让仆人点燃火箭,想让遨游太空的梦想变成现实。但缺少科学技术的“飞天”之举只能换来悲壮的回忆,万户的血肉之驱被炸得粉碎。这种探索太空不怕碎骨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我们同样会说,万户飞天永垂青史。

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探索太空的活动,同样是实现飞天的梦想,为什么万户飞天,梦断苍穹?为什么神舟飞天,圆梦成功?究竟什么样的原因,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8、把木梳卖给和尚

一家著名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消息传出,应聘者趋之若鹜,但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原来,公司要求每位应聘者在10天内尽可能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赢得利润。考题一出,众聘者多做鸟兽散,仅剩A、B、C三人。

按公司要求,三人知难而进,开始闯江湖,卖木梳。期限到,各位回公司交差。

A只卖出一把木梳。原来,A前往某寺庙推销,不料遭众僧责骂,被轰出庙门。在归途中遇一游方僧人述其遭遇,僧动恻隐之心,解囊买下。公司主管甚为同情。

轮到B,B声称已经卖掉10把木梳。为推销木梳,B不辞艰辛深入远山古刹。由于此处上高峰大,前来进香者头发被风吹得散乱不堪。见此情景,他找到主持,建议在每个香案前摆放木梳,供前来拜佛者梳理头发以免亵渎神灵。主持采纳其议,买下10把木梳。公司主管点头称赞。

接下来轮到C,C从怀中取出一份订单,称已卖出1000把木梳,请求公司火速发货。原来,C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极盛的古刹推销木梳时,向方丈进言:凡朝拜者无一不怀有虔诚之心,希望佛光普照,佑护众生。大师乃得到高僧,且书法高明,可将“积善”二字刻于木梳之上赠与进香者,以显我佛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方丈大喜,口称阿弥陀佛。此举出,一传十,十传百,该寺盛名远扬,而且为求“积善”木梳而进山朝圣者络绎不绝。为此,方丈恳求C急速返回,请公司多多发货,以成善事。

三人同去推销木梳,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结果却大相径庭,着实令人深思。这个材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9、任其挣扎

有一个人得到了一个蝴蝶的茧。据说那只茧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一天,茧里的蛹

把茧咬破了一个小口。这个人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的挣扎,想要破茧而出,就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小宝宝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精疲力尽,停了下来。这个人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茧的口子剪大,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它战战兢兢的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像一个肿胀的小虫。它终于没有能飞起来。一直哆哆嗦嗦的蠕动着,直到死亡的来临。其实,正是那个人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破茧而出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翅膀。

这个材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三、1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觉的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客观实在性是它的唯一特性。而看得见摸得着是具体事物的个性。此观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特性的关系。

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3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包括前进的变化和倒退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不仅是运动变化的,而且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机械论、循环论也承认变化,但不承认发展,则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这一命题抹煞了是否承认发展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4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哲学基本问题中与思维相对立的存在,是物质存在,这是正确的说法;另一方面,笼统地讲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5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而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发展到出现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时候才产生了意识。

6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意识反作用客观外界必须通过实践,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外界。

7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但感觉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形式,是人脑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8答案要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电脑是对人脑功能的模拟,某些方面代替人脑,但电脑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不具人类意识的社会性,更没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创造力,所以电脑不可能全面取代和超过人脑。

四、1答案要点:物质是在一定时空中运动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材料中的那个人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背离了物质运动规律,静止地看问题,思想、办法不能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2答案要点:材料中观点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略),材料中观点借口物质运动绝对性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具有质的稳定性导致诡辩论。

3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其绝对性是指任何时间空间都同运动的物质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的时空观念是对客观的时空的反映。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其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相对论揭示,物质的时空特点随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

4答案要点:观音的变迁答案要点同5(略)

5答案要点:绿茵悲哀的根源是中国足坛球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严重变形,缺乏健康向上的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分析略)

这说明了意识的反作用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错误的意识能误导人们的行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6答案要点:(1)说明了意识对物质的巨大能动作用。正是有了“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的决心和信心,才激发了玛格丽特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使她不断克服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并最终“坐到了前排”。

(2)“想坐前排”和“坐到前排”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一种理想、意识,而后者则是一种现实行动。文章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不但要有“想坐前排”的理想,更要有“坐到前排”的决心和艰苦努力。这是因为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只有一个即社会实践。

7答案要点: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需要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神舟”飞天,圆梦成功,托举起它的是我们的综合国力,有科研人员科学求实的精神,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有各行各业的协调配合,有优越的社会制度等等。反观,万户飞天,缺乏上述条件,带来的只能是悲壮的回忆。

8答案要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常理,把木梳卖给和尚,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如果换一种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靠的是观念的转变,思维的创新。

9答案要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人们只能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上述材料中的人不但没能帮助蝴蝶,反而促其更早死亡。因此,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严格的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

三、辨析题

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2、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3、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一切变化都是发展。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5、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7、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别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

8、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9、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1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1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假象就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12、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不要搞折衷主义。

四、材料分析题

1、软黄金与沙尘暴

羊绒因其“轻、软、暖”被誉为“软黄金”,因为山羊年产羊绒仅为200克。从国家环保部门的媒体获悉,沙尘暴骤起的主因之一,在于草原过度放牧而导致沙漠化迅速扩张。内蒙古某地区草场放羊密度,20世纪50年代为60万只羊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到246.5万只羊单位,超过草场极限载畜量26.5万只羊单位。随之而来的是被啃光牧草的土地沙化为6万平方公里的荒漠,成为沙尘暴扬起的沙源。再看看另一个旗,由于产羊绒利大,牧民靠多养山羊增收,111余万公顷的草场,养羊125万余只,其中山羊达90万只。而一只山羊对草场的破坏力相当于20

万只绵羊对草场的危害。春天牧草刚返青,饥饿的山羊大军就将牧草一扫而空。这个旗虽然年产15万公斤羊绒,但由于超载放牧,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而急剧退化、沙化。

“羊绒业是生态环境的绞刑架。”环保界的这句话确有强烈的警示感,但它还未道出问题的深层本质。1992年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针对沙漠化等全球七大环境危机所通过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深刻地道明,地球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了环境恶化。

问:文章中作者对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符合什么辩证法原理?请阐述其内容。

2、“敌人”的奉献

从来没有一名选手像萨乌丁这样给中国跳水这么大的威胁,也没有一名选手象萨乌丁这样能给中国跳水队这样的帮助。当年中国队是从美国队手上抢走世界跳水强国的地位。今天,萨乌丁则逼迫我们必须拼尽全力来捍卫这个强国地位。

在生物链上,狼对鹿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少了狼的威胁,鹿群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大量繁殖阶段,但很快就将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因为它们没有了狼的威胁,而生存能力、生存资料都将威胁它们。而萨乌丁恰恰就是威胁中国跳水队的“独狼”。正是为了战胜这只“独狼”,中国队被迫进行大强度的封闭训练,到处去搞他的录像资料,对于他的举动都十分关注,可以说,中国队队员和教练对萨乌丁的熟悉甚至比对自己的熟悉程序都要高。真正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这无论是对萨乌丁,还是对中国队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

在他不断刺激中国队的同时,其实中国队也在刺激他。双方在这种对抗中都在不断地提高自己。

①中国跳水队感谢萨乌丁从哲学上说明了什么?

②文中“在生物链上,狼对鹿的作用是不可少的。”从哲学上讲为什么?

3、竞争的智慧

在北方某大城市诸多电器经销商的明争暗斗中,浪里淘沙,赵、王两大商家脱颖而出,成为能左右市场的最强硬对手。

这一年,恰逢赵某在市场扩张的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导致经营困难,业绩下降。此时许多人纷纷提醒王:主动出击,一举击败对手赵,独占该市电器市场。而出人意料的是王却伸出援手,帮助赵脱险过关。最终赵的经营状况日趋转好,迫使王时刻面对这一强有力的对手。为应对激烈的竞争,王殚精竭虑,四处招纳人才,并以多种方式调动手下人拼搏进取,通过多年彼此绞尽脑汁的激烈较量、竞争,王和赵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业巨子。

面对事业如日中天的王,记者问起他当年的“非常之举”,王一脸平淡:击败一个对手有时很简单,但没有对手的竞争是乏味的。我们的企业能发展壮大到今天这种程度,应该感谢对手时时施展的压力,进而使我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

哦!把对手扶起来,原来不止是一种襟怀,还是一种智慧啊!

这一材料告诉我们把对手扶起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智慧?其内容是什么?

4、有用和无用

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问为什么那棵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曰,伐了无用。日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杀鹅招待,家仆问杀哪只鹅,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树有用而被伐,无用而保全性命;鹅因无用而杀之,有用得以延留,倘使伐工要寻找特型树材呢?那么直树反而不中意;鹅主人若是喜静而怕噪呢?则当下受死的只怕要轮到会叫的那只鹅了!

问:①这则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看问题方法?

②这一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③该理论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5、“医圣”张仲景

有一次,两个远行的人在路上碰上了一场倾盆大雨,被雨淋病了。吃药未见起色,便慕名找到张仲景看病。他们叙述的病情一样: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

张仲景发现第一个人的脉跳得不快不慢,轻轻一按就能摸到,手腕上还有不少的汗水。而第二个人,虽然脉也容易被摸到,但跳得极快,脉管紧张有力。张仲景根据过去的经验,心想:准是感冒了!病情病因都差不多,只要发发汗就行了。于是给他们每人开了一贴麻黄汤,药量全一样。

第二天早上,张仲景一出门便碰上昨天的第二个病人,他神采奕奕,精神百倍,一看就知他的病已好。可第一个人呢?张仲景推开第一个病人的房门,一阵湿气迎面扑来,病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这下,张仲景纳闷了:两个人都是感冒,吃的也是一样的药。为什么一个好了,一个反而更糟呢?他把昨天看病的情况仔细回忆了一遍,想来想去,突然恍然大悟:我忽略了一个细节--一个有汗,一个无汗。没有汗的人吃了药发发汗当然就好了;另一个病人原来已经出汗了,吃了药又出了不少汗,可能是汗出得太厉害了。于是,张仲景改用另一种汤药--桂枝汤,病人吃了,果然很快就好了。

张仲景开始给两个病情相似的病人治病,结果却不同。他的错误在哪?我们从中可得什么启发?

6、赌饼破家

从前有一对夫妇,家里有3个饼。夫妇俩一起分着吃,你一个,我一个,最后还剩下一个。他俩相约:“从现起,如果谁先开口说话,就不能吃这个饼了。”从此,为了那个饼,俩人谁也不愿先口说话。

有天晚上,一个盗贼溜进屋里,偷了他们家的财物。直到盗贼把东西全部偷光,夫妇俩因为有约在先,眼睁睁看着财物丢光,谁也不开口讲话。盗贼看到没人说话,便当着丈夫的面侮辱他的妻子,可丈夫瞪着两眼还是不肯讲话。妻子急了,高声叫喊有并恼怒地对丈夫说:“你怎么这样啊!为了一个饼,看着我被欺负也不叫。”

丈夫高兴地跳了起来,拍着手笑道:“啊,蠢货!你最先开口讲话,这个饼属于我了。”

请你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理论来说明这个故事的荒唐性。

7、智者的困惑

《警世通言》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苏东坡有一日到王安石府上拜见王安石,适逢王安石上朝未归,苏东坡见到书桌有一首未完成的诗,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一看就笑道“都说王安石才高八斗,却怎能作出这等劣诗?西风乃秋风,黄花乃菊花,秋起风,菊花迎风怒放,何来…满地金?呢?”于是苏东坡顺手添了两句“黄花不比春花落,说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见到续诗,看到苏东坡所为后说道“无知小儿”。随后找机会把苏东坡贬到湖北黄州作团练副使,一日深夜西风劲吹,第二天苏东坡携友赏菊,到花园一看惊的目瞪口呆,只见昨日还满园盛开的菊花,一夜之间全部落地,真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当即向王安石谢罪,王安石笑道:“我若没有亲到过黄州,岂能写出那样的话?”

又过了一段时间,苏东坡欲从湖北回四川老家,王安石让他路过三峡时取中峡水一罐以治病用,然三峡美景使苏东坡陶醉其中,早已把王安石的嘱咐忘到九霄云外,等想起来时早已过了中峡到上峡(即瞿塘峡),苏东坡便把峡水舀了一罐,心说王安石也真是多事,中峡水自上峡而来,同是一江水,为何非要中峡水呢。回到东京后,把江水献上,且十分肯定地说:“这的确是中峡水”。等王安石烧好水,冲上茶叶时,王安石立即责怪道:“你又欺瞒老夫了,你这分明是上峡水,为何说是中峡水?”苏东坡哑口无言,只好谢罪,而且又问道:“先生何以知是上峡

水?因为长江水,中峡水自上峡而来,难道不是一样的吗?”王安石道,“水当然是一样的水,但上峡江面狭窄,水流湍急,冲茶叶茶叶会在杯中上下翻滚,是以急也。下峡江面平缓,水流缓慢,冲茶叶茶叶很快沉于杯底,是以缓也;只有中峡水不急不缓,正好冲茶治病。所以同为一江水,其实各有不同,你太自以为是了。”苏东坡十分羞愧,从此再不敢以才子自居!

问:(1)苏东坡的两次犯错出丑,从哲学上说犯了什么错误?

(2)学习该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8、网络的是是非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一个新生事物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如今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网吧,其中大多数是青少年,他们在网上聊天,漫游,交友,查找资料,网上CS和星际争霸等等,他们已沉浸在网络带给他们的快乐之中。网络正向我们招手,向我们呼唤。随着人类的进步,网络正被运用于更多的领域,它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网络,我们能够快速地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通信,能够查看“电子图书馆”里的各种电子书籍、资料,或者查找自己所需的专业资料,可以看看世界上最新发行的电影,还可以进行电子购物、做网络广告;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进行城市交通管理(交通流量控制、红绿灯自动控制等)、公共安全管理(如电子报警系统等)、医疗卫生应用(如远程控制的外科手术等)、图文传视;在军事方面:海、陆、空立体防卫系统,军队的远程调度,雷达预警系统,导弹的遥控发射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同时,网络也为一些身怀绝技却没有机会表现的人们提供了机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靠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成名的雪村。“翠花,上酸菜!”一时也成为一句时尚的话。另一个例子就是靠着Flash而火起来的流氓兔。计算机网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

但是,我们沉浸在网络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幸。网络经济犯罪,非法入侵者,网上传播色情图片,以至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举动等网络犯罪行为接踵而至。网络上的色情与暴力,犹如一种精神的毒品,把人一步步地推向了深渊,引入了一条不归路;网络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一个网民:2000年2月,大连某网络服务公司遭黑客攻击,计算机邮件服务系统崩溃,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月的7、8、9三天,黑客使用一种叫做“拒绝服务”的攻击手段,让世界顶级互联网站Yahoo、e-Bay、E-Trade、Amazon等陷入瘫痪,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3月我国第一家大型网上连锁商城IT163突遭黑客袭击,致使网站无法运作,造成经济损失12亿美元……;在网络世界里面存在着更可怕的危险:一个训练有素的“黑客”,有能力使整个网络世界瘫痪。

当今青少年学生,上网已是一种流行和时尚的趋势。在现在的网民中,青少年学生已经占有了很大的比例。许多青少年学生甚至迷陷于互联网,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青少年学生涉世未深的特点,进行犯罪。越来越多的色情商人通过搜索在线名单、新闻组或学校网址来寻找自己的目标。而许多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更是迷恋于网上聊天,搞“网恋”,从而荒废了他们的学业,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分析说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9、“热情”的代价

报载,杭州某经营环保产品的公司的钟经理近来后悔不及,因为自己热情过头耽误了外商的商务计划,致使公司一笔将要成功的生意泡了汤。那天下午,美国得克萨斯州进口商弗兰克应约来该公司洽谈一笔日用品进出口业务,他当天的目的就是考察这家公司,晚6时还要赶到宁波会见另一位重要客人。可钟经理为显示自己的“实力”和“热情待客”,特意安排弗兰克进了“楼外楼”,要请他尝尝杭州的名菜。5时20分盛宴结束,钟喝的酩酊大醉。在前往宁波的高速公路上,弗兰克大发脾气,因为他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他的下一个约会了。他在发给妻子的电子邮件中说:“我已决定撤回与这个人的合作计划。这个人使我遭受了我从商以来最大的耻辱,不是一

个让人放心的合作伙伴。”这真是“热情”反被热情误,“好客”过头变逐客。

①钟经理热情好客却变成“逐客”,从哲学上讲他违背了什么原理?

②这一原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10、概率论的产生

一枚硬币投掷在地上,出现正面还是反面?这是很难回答的。可算是纯粹的偶然了吧。

法国数学家蒲丰不相信这个观点。他做了一个著名的投硬币试验,发现硬币正面出现的次数与反面出现的次数总是十分相近的,投掷的次数愈多,正反两面出现的次数便愈接近。他一共投掷4040次,正面出现2048次,即正面出现的机率为0.5069。

后来数学家皮尔逊又做了两次,第一次投了12000次,结果正面出现6019次,机率为0.5016,第二次投了24000次,正面出现了12012次,机率为0.5005。

这说明试验次数愈多,其结果便愈接近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于是17世纪产生了一个数学的分枝--概率论。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

11、孔子拜见老子

孔子带领一群学生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罢礼,然后垂手站在一边。

老子须眉皆白已经很老了,这是正在闭目养神,听到响动,抬起眼皮望了望。孔子赶快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

半晌,老子才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已经全掉了。”孔子答道。

“我的舌头呢?”“还好。”

老子听到回答,便合上眼皮,继续静养了。孔子带着学生悄悄退了出来,吩咐学生套车回家。学生们感到很奇怪,问孔子:“您不是来求教吗?怎么还没有问什么就回家呢?”

孔子对学生们说:“老先生不是已经赐教了吗?走,我们回去吧。”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

12、饿汉吃饼

佛教《百喻经》中讲了一个吃饼子的故事:有一个人长途跋涉,饥饿难耐,刚好见到一个卖烧饼的,于是决定买烧饼吃,吃过付账。他一连吃了六个都未饱,又拿起第七个吃了一半就饱了。此人非常后悔,一面打自己的嘴,一面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饼子,都是浪费。如果早知道这半个就能吃饱了,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

故事中的人违背了哪个重要的哲学原理,请运用原理结合材料分析。

13、变味的“校园政治”

如今的大学校园,有一种奇特现象,我们姑且称为“校园政治”,从表面上看它和社会上政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许多或明或暗、或黑或白的方式,制造出了一大批的“学生贵族”、“主席”、“书记”、“部长”等头衔着实吓人。“校园政治”有着一层美丽的光环。但光环下的东西则是更加耐人寻味。

王可是某大学98级学生,近日被广州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录用,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份令同学们羡慕的工作,主要是得益于他那段学生会主席的经历。王可自己直言不讳,“有了今天这种结果,当初竞选时所用的幼雅或成熟,高尚或卑劣的…政治手段?都是值得的。”

另:学生会在财务管理上尽管制定了林林总总的条例,但内部财钱却是“暗香浮动”,每个部分都由上面统一拨款,任何开销都以发票或收据为凭,然而执行中收据则成了最大的漏洞,诸如“印刷费180元”、“资料费100元”之类的收据有多少是子虚乌有的,只怕只有那些“主席”和“部长”们心里最清楚不过了。令人吃惊的是有的“学生贵族”就靠这一手段解决了大学几年的学习和

生活费用,有的学生会主席一年下来甚至能净赚几万元,成了“光荣的”致富能手。

“校园政治”贯穿着整个高校,大到学生会干部小到班干部的竞选,大到三好学生小到末等奖金的争夺,大到学生社团的组织,小到某个社团部门的加盟,“校园政治”无不充斥其中。其实无论光环如何美丽,谁都无法否认一个最终极的驱动力--利益使然,因而所谓的“追求进步,服务XX”云云,便只能是掩耳盗铃了!

--摘自《郑州晚报》2002.4.13日11版问:上面的分析用了什么方法?该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小岗“源头“缘何不”龙头“?

镜头一:2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冒险探索出来的大包干,给中国农业带来了大发展。更重要的是"包"字进城带来了整个中国的大变革。敢闻敢冒的小岗精神成了改革的旗帜。

镜头二:今天,村里的水泥路,是外地援建的;村里的学校,是外地的一家企业建造的希望小学;牌楼和村部,是用国家的资助款造的。现在,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农民生产基本上还是传统一麦一稻的方式,集体收入更是寥寥无几。20年来,多次到小岗村调研的社会学家章秋水说:“小岗不但跟中国发达地区比落后,比较起它们所在凤阳县的很多地方也已落后。”

特写:如今的小岗人,多的是小富即安思想,少的是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多的是等、靠、要思想,少的是自主自立的意识。一些专家认为,如今的小岗人要反思自已,寻找发展新路,进行二次创业,让小岗精神重现辉煌。

阅读上述几组材料,运用哲学有关原理分析:小岗“源头”缘何不“龙头”?

参考答案

三、1、答案要点:错误(1)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它生动具体、多变易逝、表面外露;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相对稳定、深藏在事物内部。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也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2)事物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各种现象的总和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也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认为它们无本质可言,就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联系。

2、答案要点:错误(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承认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但是形而上学也不完全否认联系和发展,比如庸俗进化论,它也承认事物的发展,不过,它只承认事物量变而否认质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承认联系和发展不能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后区别开来。(2)不仅承认联系和发展,同时还必须承认内在矛盾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的观点,才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3、答案要点:说一切发展都是变化正确,说一切变化都是发展错误。(1)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永恒变化的世界,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它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以说一切发展都是变化(2)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变化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另一种是上升的、前进的趋势。后一种变化是发展,前一种变化是则不是,说一切变化都是发展是错误的。

4、答案要点:错误(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但比普遍性丰富,不能完全进入普遍性之中。(2)整体和部分则是反映事物的包含和组合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是部分的总和;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3)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不同关系的两对范畴,不能把两者等同。

5、答案要点:错误。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无条件性,但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条件,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存在于一定的条件之中,又能突破原有条件的限制,并能创造新的条件。

6、答案要点:错误。(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原理的内容。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既包括矛盾的客观存在又包括矛盾的解决、转化,没有矛盾的解决和转化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因此事物的发展并不在于矛盾的多少。如果认为矛盾越多越好,就会人为地制造矛盾,这是否认矛盾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7、答案要点:错误(1)从形式上看,量变同质变相比较,是缓慢的、渐进的、不显著的;质变则表现为迅速的、突然的、显著的。这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之一。但是,它不是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量变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原有度的突破,是量变的渐进性的中断,是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因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是否引起事物的质的变化,才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8、答案要点:正确(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处于无限的因果链条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变成了原因,反之亦然,这就是原因和结果的区分的不确定性。(2)当我们把特定的对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取出来单独考察时,原因和结果的差别就显示出来。这就是原因和结果区分的确定性。

9、答案要点:错误(1)必然性是由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因素决定的事物发展的不确定趋势。二者辩证联系,不可分割。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无数偶然事物为自己开辟道路并得以实现。(2)科学探索的任务是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即通过大量偶然性发现必然性。偶然性是科学活动中的“机遇”,对科学发现有着重要作用。把偶然性看做科学的敌人就无法认识必然性,实际上也就取消了科学。

10、答案要点:正确。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不仅表现必然性,而且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

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如果否认偶然性的作用,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在世界历史研究上就会导致宿命论,就会把它理解为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所决定的。

11、答案要点:错误(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2)真相是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了事物本质。所以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12、答案要点:错误。这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材料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2)客观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3)结合材料分析。

2、答案要点:(1)①说明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原理内容: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双方通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竟长争高,引起力量对比的变化,当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根本性质的变化,旧的矛盾瓦解新的矛盾产生。③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乒乓球队和瓦氏的对抗构成矛盾的对立双方,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2)这句话反映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结合材料(略)

3、答案要点:(1)把对手扶起来是一种利用矛盾的斗争性促进事物发展的哲学智慧。(2)其内容包括: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通过矛盾双方

的竞高争长,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造成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为对立面的转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在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彻底的矛盾斗争,才有旧矛盾统一体的分裂和新矛盾统一体的产生。(3)结合材料分析:把对手扶起来本身就是为自己树立一个竞争对手(矛盾的对立面),给自己造成一定压力,迫使自己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为迎接更严峻的考验和竞争练好内功。

4、答案要点:(1)这则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看问题方法。(2)这一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3)该理论基本内容(略)

5、答案要点:(1)他的错误是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以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为基础,把握事物的本质,分析其内部的特殊矛盾。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6、答案要点:(1)我们必须要抓住主要矛盾。否则就找不到重点,把握不了中心,也就无从确定解决矛盾的办法。(2)结合材料分析。

7、答案要点:(1)①苏东坡两次犯错出丑,从哲学上说了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②若要避免同样错误,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看问题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2)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以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为基础,把握事物的本质,分析其内部的特殊矛盾。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8、答案要点:(1)网络是把“双刃剑”表明,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敢于承认矛盾,并认真对待和解决矛盾。(3)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对网络管理不当,就会产生消极后果,尤其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对待网络,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利,同时加大对网络市场规范管理的力度,争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9、答案要点:(1)钟经理热情好客却变成“逐客”,从哲学上讲他违背了适度的原理。(2)适度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做到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防止“过”与“不及”。

10、答案要点:(1)材料揭示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原理。(2)基本理论内容: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3)结合材料分析。

11、答案要点:(1)矛盾着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牙齿和舌头相比,牙齿是坚硬而刚强的;而舌头是柔活而软弱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变老了,牙齿全松掉了,由强变弱了;而舌头却还健在,舌头就由弱变强了。强和弱共处于同一个人的口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强弱发生了相互转化。

12、答案要点:(1)故事中的人违背了质量互变规律。(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结合材料

13、答案要点:(1)材料使用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2)该方法的哲学基础是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原理。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而本质正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3)结合材料

14、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时,要有创新精神,站在发展立场上,去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2)结合材料20多年前,小岗人在基于对“大锅饭”的深切认识,不安于现状,冒险探索出“大包干”。这种敢闻敢冒的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就是一种发展的眼光。它不仅带来了中国农业乃至整个中国的大变化,也成就了作为改革旗帜的小岗精神。也正是它,使小岗成了改革开放的“源头”。然而如今的小岗

人,丢掉了宝贵的“小岗精神”,多的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少的是不断发展的创新意识。正是这种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僵化思想,束缚了小岗人的手脚以致"落后"成不了“龙头”也就自然不过的了。但愿如今的小岗人继续发扬“小岗精神”,二次创业,即当“源头”,又当“龙头”。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三、辨析题

1、有用即真理。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4、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

5、中世纪一个神学院的学生对他的老师说,他看见了太阳上有黑斑,这位老师赶紧对他说“我的孩子,赶快回家吧,无论是亚里斯多德还是《圣经》都没有说过太阳上有黑斑啊!”

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绝对的。

7、人对世界的反映类似于人照镜子那样的活动。

8、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运动的全过程和总规律

四、材料分析题(请结合所学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和惠施有一次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惠施的观点。

2、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它那圆圆的形状,青里透红的色泽,十分喜人。但当地人却一直怀疑它有毒,既不敢碰它,更不敢吃,还给它起了一个吓人的名字叫做“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了几株回到英国,种在皇家花园里。但只是供皇室贵族观赏。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心要对它尝试一下。据记载,他在吃西红柿之前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这位画家不但没有死去,而且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就这样,人们才发现发现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从此,西红柿就登上了人类餐桌,成为深受众喜爱的美味。

这则故事包含了什么哲理,请结合材料分析。

3、对光的本质的认识

17世纪,关于光的本性之争有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和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后来,“微粒说”派利用牛顿的权威并采取以势压人的办法,把“波动说”派压了下去。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干涉实验,又重新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他的实验重新引起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论战。“微粒说”的拥护者法国人马吕斯用光的偏振实验来证明光不是纵波;光的“波动说”的拥护者用横波的理论代替了纵波的假说,在争论中占了上风。特别是斐索和付科的实验,为“波动说”战胜“微粒说”取得稳固的地位,提供了基本的证据。他们比较精确地测定了光在各种不同媒质中的速度,表明光在水中比空气中走得慢,而且其比值等于水和空气的折射率之比,这个实验结果同“波动说”的预言一致,同“微粒说”的预言矛盾。后来,麦克斯韦又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更使“波动说”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至此,“波动说”冲垮了牛顿的权威,似乎获得了全胜。

但是,1887年,光电感应的实验使“波动说”遇到了困难,它不能对实验做出圆满的解释。于是新的“粒子说”又抬头了。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说”,指出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X光射线实验等,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实践证明,光量子理论以及稍后建立的量子电动力学,把早先对光的两种学说在更高一级

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上统一起来,比较好地揭示了光的本质。

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说明了什么认识论原理?

4、2005年10月17日4时32分,神舟六号飞船在环绕地球逍遥飞行了5天之后,其返回舱按照预定计划,完整、准确地返回到中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完成了一项伟大而壮丽的工程。回顾历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飞天和嫦娥奔月的梦想,但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浅显和航天知识的贫乏,人类对太空无限的遐想一直都停留在小说层面。进入20世纪,人们观念中关于宇宙空间的科学概念已逐渐形成,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入。1969年7月20日晚,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那个著名的脚印时, 也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使人类的登月由遐想变成现实。

1970年4月24日,当中国用“长征一号”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时,也就开始了中国的飞天之旅。经过二十多年对宇宙的探索和航天知识的积累,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1日,飞船返回舱安全、准确地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至此,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研制载人航天器的国家。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其在完善了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在舱内温控、系统配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基础上,重点考核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应急救生两个分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检验了飞船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性。同时,轨道舱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留轨试验。2002年3月25日发射成功、4月1日安全返回的神舟三号飞船,进一步优化改进了许多分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在确保航天员安全措施方面得到了较大完善。2002年12月30日发射成功、2003年元月5日成功返回的神舟四号飞船,在充分继承前三艘无人飞船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终于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的顺利返航,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地从一期过渡到第二期。而为满足中国载人航天后续工程和探月第二、三期工程需要,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请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这一现象和过程。

5、下面是关于弟谷和法拉第两位科学家的终生憾事的故事:

弟谷是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长期观测行星绕日运动,三十年如一日,共观察750颗星,并记录了它们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但由于他不善于理论思维,终究未能揭示出行星运动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他的学生和助手开普勒精于理论思维和数学推导,因而借助老师所积累的宝贵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与此类似,法拉第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实验家,他积累了丰富的电磁感应的资料,但是他未能创造出自己的电磁理论。而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的基础上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方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起构建了整个经典物理学。

请回答:弟谷和法拉第两位科学家的终生憾事从哲学上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6、《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书受到了国际上一致推崇,成为药物学界引用的经典。

李时珍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是深入实际,不辞辛苦,“访采四方”。他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已有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进行过许多实地考察,做过不少实验,甚至自己吞服一些药物,亲自体验过这些药物的作用。他还下过煤窑,到过炼汞的作坊,研究工人的中毒现象和职业性疾病等。但是他并不满足,在年近半百之时,又离家别妻,带着徒弟庞宪和儿子建元,背起药箱,拿起药锄,带上医书和笔记本,从家乡湖北蕲州出发,历经风霜,长途跋涉,先后到了江西、苏州、安徽等地。十二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获得了许多知识,纠正了前

人不少失误,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制。

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的故事从哲学上反映了认识论的什么重要原理?

7、6月1日,是南海伏季休渔开始的第一天,粤港两地的电视台都在做这档新闻节目。

香港某电视台:记者来到海边的渔家,镜头对着一脸无奈的渔民,渔家对记者说:“伏季休渔区两个月收入来源没有了,生活支出不能少,我们生计无着,却没有人来过问一下。”

广东某电视台,记者来到渔政部门,镜头对着有关领导,“伏季休渔是国家法令,任何人不得违反禁令,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在休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那些非法偷猎者。”

同一道伏季休渔的题目,两篇如此不同的文章,首先,两者着眼点不同,一者唯下,一者唯上,一者注重民生,一者注重法规宣传。其次,两者人文关怀不同,一者居高临下,对百姓生活的艰难表现的冷漠与无情;一者则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疾苦。

我们的许多新闻媒体的通病是,当社会出现问题发生天灾人祸时,总是习惯于把坏事变成好事来报道,如当地领导如何重视,有关部门如何抢救等,即使把镜头对准群众,也是对政府关怀的感谢,对获救的激动之情,而很少会把镜头对准那些因为失去亲人而悲恸欲绝的父母们或者是欲哭无泪的妻儿们。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难道不应该认真检讨一下自己的新闻观吗?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3、6、4第8版试从认识论角度分析:

(1)上述事实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认识论原理?

(2)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

8、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有关人类认识真理性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杜林认为:道德的世界,“和一般知识的世界一样……有其恒久的原则和单纯的要素”,道德的原则凌驾于“历史之上和现今的民族特性的差别之上……在发展过程中构成比较完全的道德意识和所谓良心的那些特殊真理,只要它们的最终的基础都已经被认识,就可以要求具有同数学的认识和运用相似的适用性和有效范围。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因此,把认识的正确性设想成是受时间和现实变化影响的,那完全是愚蠢”。所以严格知识的可靠性和日常认识的充足性,不容许我们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对知识原则的绝对适用性表示失望

材料2

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看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材料3

恩格斯认为: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

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做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实现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如何评价“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这个论断?

(2)“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看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句话所蕴涵的真理观与“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这句话所蕴涵的真理观根本区别何在?

(3)如何理解材料3所指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基本含义?材料3的真理观与材料2的真理观有何联系?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给经典物理学带来了严峻挑战,使经典物理学理论陷入窘境。

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光的干涉效应试验,动摇了作为光波和电磁波载体的“以太”假说,并使以“静止以太”为宇宙物质背景的绝对时空观念遇到根本性的困难。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和金斯,又根据经典统计学和电磁波理论,推导出了黑体辐射能量密度的频率分布公式。1902年,德国的勒纳又总结出光电效应的经验规律。这些发现都严重地冲击了经典电磁波理论关于能量连续辐射的观点。1895年、1896年德国的伦琴和法国的贝克勒尔分别发现了X射线和铀的天然放射性质。1897年和1901年英国的约.汤姆逊和德国的考夫曼分别发现了电子的存在和电子的质量随着速度而增加。这些发现,粉碎了把原子看作是不可再分的物质最小基元、物质的各种属性都绝对不变的传统观念。

物理学上的这些重大新发现,同旧的理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被视为神圣不可动摇的经典物理学的宏伟大厦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缝,物理学进入了一个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对于这场物理学的革命,一些物理学家,虽然坚持着唯物主义传统,坚信经典物理学理论是对客观物理现象的可靠摹写,但是他们却摆脱不掉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束缚,把经典物理学理论看成是绝对不变的真理,是关于物理世界的不可逾越的最终理论。因而,他们对物理学实验上的新发现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很不理解,甚至认为出现这种矛盾是不可容忍的事情。而另一些物理学家由于不懂得自然轮船人类认识发展的辩证法,在否定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时,走向唯心主义,形成了一股“物理学”唯心主义逆流。“物理学”唯心主义者认为,既然自然科学知识是相对的,这就表明认识中没有任何客观上可靠的、绝对的东西,任何科学真理都是主观的创造和约定,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客观正理。而爱因斯坦和玻尔、海森堡等却在批判旧理论的过程中创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把力学推进到接近光速的宇观领域和低速微观领域,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问:(1)结合物理学家们对待物理学新发现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他们在真理观上的不同立场。

(2)这一材料对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1)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这种观点把“有用性”作为判断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混淆了价值标准和真

理标准。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不一定都是真理。

(3)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实践。

(4)“有用即真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2、答案要点:(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3)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4)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真理是客观的,对于某一事物在一定时期、一定层次上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3、答案要点:(1)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3)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

4、答案要点:(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2)真理的客观性,是就其内容中包含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而言的,并不能否认真理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的结果,是正确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真理是指人们的一种正确认识。

(3)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是不依人的认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真理只是对规律的正确反映,但不与它相等同。

5、答案要点:(1)这个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

(2)这位教师把权威人物的意见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一种唯心主义真理观。

(3)这位教师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答案要点:(1)上述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3)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做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4)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7、答案要点:(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上述观点否认了认识过程中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把认识看作是如“照镜子”一样的机械摹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反映、摹写与选择、建构的统一。

8、答案要点:(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2)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但人的认识并没有结束,由于客观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其本质暴露的过程性,以及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决定

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就要求通过不断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反复认识才能不断发展和深化认识。

(3)认识运动的全过程和总规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惠施的观点带有明显的不可知论倾向。按照这种说法,人不是鱼,便不能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人不是物,也就不能知道物的本质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是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认识了,这种看法是不可知论。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世界是可知的,其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答案要点:(1)这则故事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西红柿是否有毒不能靠众人意见,不能靠书本知识,也不能靠权威,而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是否相符合,真理的这一本性决定对真理的检验必须找到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和纽带,使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而只有实践才能满足这一要求。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存在直接联系起来,因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答案要点:(1)从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任何真理性认识的取得,都必须经过一个不断的认识和再认识过程。

(2)人类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曲折、反复和无限发展过程。这种反复性是由于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其一因为客观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其本质和特性的暴露的过程性的限制;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其三是受到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的影响。这些制约因素决定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人们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因此要取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辛的认识和再认识过程。

4、答案要点:(1)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航天再到即将展开的中国探月工程,中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基础上,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逐步实现着自己的飞天和奔月梦想。表明人类在整体上、在无限深入的实践进程中,对客观世界具有无限的认识能力,可以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深化对人类航天的规律性认识,是真理绝对性和人类思维无限性、至上性的突出证明。当然,即使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对月球、对火星、对宇宙和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仍然是相对的、有限的,认识成果带有相对真理性的特点,说明思维又具有有限性和非至上性;但是,正是中国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在每一代人有限认识成果的基础上,表现了中国以至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和至上性。也就是说,人类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构成人类思维至上性的基础,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中国以及人类航天事业是认识主体创造性的突出表现。

①航天事业与航天理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感官无法直接面对的遥远的对象,从中华民族古老的梦想到航天实践与探月规划,都是人类超越感性认识对认识对象的理性把握,是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生动证明;

②人类用于指导航天事业的航天科学理论,是一个个概念、判断、推理以至模拟和计算的理论体系,人类以此透过现象认识和把握航天事业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思维创造性的重要表现;

③人类在航天实践中超前规划,模拟航天过程,最终在实践中得到成功,是主体创造性的

集中体现。

5、答案要点:(1)弟谷和法拉弟两位科学家的终生憾事从哲学上说明了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这一故事启示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而应努力开动我们的思维机器,运用理论抽象,自觉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透过事物的现象了解其本质和规律。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和低级阶段,它通过与外界事物的直接接触,只是对事物的生动、丰富现象的反映,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由于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认识主体自身条件的影响,感性认识不可避免带有一定主观随意性和局限性。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得到的对事物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不是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是深入到事物内部本质中去,因而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完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两者相互依赖,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只有通过理性抽象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完成认识的任务。另一方面它们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的参与和指导,理性认识中要借助感性认识的基础。

(4)材料中弟谷和法拉弟两位科学家之所以没有能够完成重大的科学发现,正是由于两人不擅长理性思维,没有把长期的感性观察材料上升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把握。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要重视感性认识,而且一定要善于运用理性思维能力努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答案要点:(1)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的故事从哲学上反映了实践在认识中的首要的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到了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李时珍下是在大量艰苦的实践过程中才更好地了解了各种药物的特点、作用,才能纠正前人的失误,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在医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就启示我们要深入实践,在实践在发现和发展真理。

7、答案要点:(1)渔民和领导对休鱼事件的不同看法说明了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能动性。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渔民和领导的利益不同、价值评判不同,因而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差。由于不同媒体的视界不同、出发点各异,因而报到也是大相径庭。

(2)根据认识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要形成对事物的正确的全面的认识,首先必须深入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掌握大量的多方面的材料,其次要善于开动思维机器,区分真象和假象,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同时一定要坚持群众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答案要点:(1)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发展真理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长期大量艰苦科学的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才能发现和发展真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2)启示我们在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和坚持真理的辩证特性,坚信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都只是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上对事物的正确反映,都需要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而不能盲目地崇拜权威,更不能教条主义地坚持已有的理论成果。“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论。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

9、答案要点:(1)杜林认为人类的认识具有绝对的可靠性,“真正的真理是不变的”,属于永恒真理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深入的,真理也是要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把真理看成是永恒不变的就是认为世界不再发展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任务结束了,知识不再发展了,这是荒谬的观点。

(2)材料2是黑格尔的真理观,他认为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中的,认识从较低阶段发展到较高阶段,真理也随着发展,但是永远不会有认识的终结,也不会有绝对真理、永恒真理的存在。黑格尔否认了永恒真理观,认为真理总是由相对真理一步一步向绝对真理靠近但是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真理。黑格尔的这一观点与杜林的“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是两种对立的真理观。

(3)①材料3中恩格斯的思维至上性和非之上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思维的至上性是指,就人的本性和整个人类的认识体系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也就是说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但是,受历史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也受生命有限性、教育程度和思维方法等的限制,个人的思维又具有非至上性,认识必然存在着有限性。②材料3与材料2的联系:思维的至上性存在于思维的非至上性之中,无数非至上性的思维构成思维的至上性;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理解了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就能很好地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0、答案要点:(1)物理学家们对待物理学新发现的不同态度,向我们展现了三种不同的真理观。那些把经典物理学理论看成是绝对不变的真理,是关于物理世界的不可逾越的最终理论的物理学家们坚持的是一种绝对主义真理观,他们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而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不了解众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具有相对性质,还有待于深化。而那些认为任何科学真理都是主观的创造和约定,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客观真理的物理学家们坚持的是一种相对主义的真理观,他们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从而在真理观上走向了相对主义和唯心主义。而爱因斯坦和玻尔等科学家之所以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先河,是因为他们坚持了真理的辩证性,认为任何科学真理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把握,真理既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总是暂的、相对而言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

(2)这一材料告诉我们既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信真理、崇尚真理,又要懂得真理的辩证性,知道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都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不断地发展,因此不能迷信权威,要勇于参加实践,敢于大胆创新。

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综论

三、辨析题

1、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俄·米海洛夫斯基)

答案要点:

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把英雄人物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②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又承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但是,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上,杰出人物的作用同人民群众相比是第二位的,是从属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 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解放思想体现着()。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3、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4、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7、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8、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10、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1、所谓系统是指()。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12、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 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余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题

第二章 1.怎样理解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2.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答: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社会实践有哪些基本特点和基本方式? 答: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基本方式:第一,社会实践是客观物质活动;第二,社会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活动;第三,社会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为什么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第一,劳动生产实践创造了人。第二,实践是人类特殊本质的表现形式。第三,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5.劳动在意识形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第二劳动促使思维外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脑。 第二,第四,劳动为意思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不断提高意识反映的能力。 6.意识本质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响。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7.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条件? 答:??? 作用:一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二是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8.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答: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关于物质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5、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6、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科学发展 D、教育普及 【】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8、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是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 【】9、把感觉经验当成世界的本源,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概念、计算、试验 D.概念、范畴、规律 2.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3.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4.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认识的本质是()

A.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 B.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直观反映 C.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 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8.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A.唯我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10.“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 B.继承者 C.主要内容 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及其解答(复习参考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卷(B)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B)答案卷 出卷审核督导室校对份数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16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正确反映。 2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3 思想政治素质----指一个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观点 政策水平等方面的基本品质。 4 理想-------指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 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填空题11 1中国古代哲学是以天人合一方式出现的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神学唯心主义。 2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3,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4,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是马克思的名言。 6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7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8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9 辨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的哲学学说。 10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11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2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 部联系。 三、选择题23 1.哲学是(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D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C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B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BD)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答案

1、世界观就是( )。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 的看法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A 、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反映论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 、头脑中自生的 B 、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 、“绝对观念”固有的 D 、从书本上学来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 、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 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 A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 、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 、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 果,推进哲学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 问题的正确方法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3、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 B、存在主义思潮 C、科学主义思潮 D、实证主义思潮 E、唯心主义思潮 4、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分别是(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B、社会革命理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 E、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