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教案22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教案22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教案22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教案22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

1.(2017·江苏高考)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

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

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美国独立后面临的形势从政治、经济角

度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当辩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华盛顿……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等信息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

第二小问联系华盛顿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毅然隐退,不当终身总统说明。

【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2.(2016·江苏高考)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

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

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

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

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

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他……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历代药书都……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内容、编写形式等角度归纳。第(2)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2014·江苏高考)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

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

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

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

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

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

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

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

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

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

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2)

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或和平而相安”“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等分析。第(2)问,根据孙中山受教育的经历和材料“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分析。

【答案】(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

意图。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清朝康熙收复台湾的目的的理解,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经济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上保护沿海安全,稳定社会秩序。第(2)问,考查的是对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措施和作用的理解。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答;作用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

【答案】(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

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2.(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对西方的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看到的各种色光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的,是不纯净的。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这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赵万伦《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贡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史更多的是先验主义的,而不是实证主义

的,他表现出最大的毅力是在一个个概念上权威地发表他的声音,这种思想的总结显然没有针对性,主题的选择也没有实际意义。

——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十讲》材料三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像是我们的手、身体)。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

——王萧榕《亚里士多德与阿基米德的对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错误,并分析亚里士多

德产生此种错误认识的根源。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在中世纪成为学术权威的因素。综合上

述材料,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学术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得出亚里士多德认为白光是最纯的光。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史更多的是先验主义的,而不是实证主义的”得出亚里士多德是从经验主义出发,忽视实验证明。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得出亚里士多德在中世纪成为学术权威是因为学说被基督教利用。

第二小问,亚里士多德从经验主义出发,不利于科学创新;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被基督教利用,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1)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白光是最纯的光。

根源:从经验主义出发,忽视实验证明。

(2)因素:学说被基督教利用。

影响:经验主义不利于科学创新;被宗教利用(被固化为权威),不利于思想解放。

3.(2017·南京三模)华盛顿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还是卓越的政治家。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华盛顿立即派遣大陆会议代表秘密前往法国寻求财政和军事援助,取得了大量的贷款和价值达600万英镑以上的武器,并运回美国,对大陆军在萨拉托加的胜利和转变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778年美国同法国在巴黎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和反英军事同盟条约。此后不久,法国即派出陆海军开赴北美与美国并肩作战。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材料二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到外国的立场上去呢?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关系、古怪念头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之中呢?

——华盛顿《告别辞》材料三华盛顿作为开国领导人并没有自己什么独特的外交观念……他并不是根据机敏的计算,而是由于机智的领导以及在欧洲出现新问题的时候从综合他的主要顾问们的不同的看法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比尔斯《美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的外交活动及作用;这体现

了他的外交策略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华盛顿的外交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目的和影

响。

(3)上述材料体现了华盛顿哪些治理国家的智慧?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前往法国寻求财政和军事援助”等信息概括活动和策略,联系教材知识可知作用是加速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尽量避免涉及政治……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关系、古怪念头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之中呢”

等信息分析其主张及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主张体现了孤立主义外交方针。第(3)问,综合材料信息,紧扣题意,多角度概括即可。

【答案】(1) 活动:寻求援助(与法国缔结军事结盟)。

作用:推动了北美独立运动的胜利。

策略:利用强国(利用大国间矛盾)。

(2) 外交主张:不卷入欧洲内部的冲突(不介入欧洲政治)。

目的:维护国家利益;创造和平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孤立主义先导(孤立主义外交在长时期内为美国统治者所遵循和发

展)。

(3) 智慧: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善于吸取意见。

4.(2017·南京、盐城二模)甘地是印度的“圣雄”,在印度民族解放中采取了独特的斗争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

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

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我之所

以信赖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是因为通过它,我可以为那些处于半

饥饿、半雇佣状态的妇女提供工作。我的想法是让那些妇女纺纱,用这

些纱织成土布后再用作印度人的衣料……这场运动无论如何都不会带来

任何害处。

——莫·卡·甘地《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材料二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但是,

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

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

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

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实施手纺车运动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特方式”(除手纺车外)在印度民族解

放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采取这一方式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甘地怎样的精神追求。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帮助印

度实现自治”“提供工作”等信息来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所

学知识从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

“绝食”等回答。第二小问,可从印度的国情、甘地个人因素及减少暴

力给社会带来的苦难来回答。第(3)问,可概括为“仁爱”和追求真理。

【答案】(1) 目的:解决饥饿贫困问题;实现印度经济自主;实现印

度自治。

(2) 表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绝食等。

原因:减少暴力给社会带来的苦难;印度的国情;甘地的个人因素。

(3) 追求:仁爱;真理。

5.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

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

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

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

路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第(1)问和第(3)问根据材料一、材料三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

(2)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时间“20世纪50年代”。第(4)问,

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且符合题意即可。

【答案】(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

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6.(2017·苏州调研)牛顿的时代是一个科学革命的大时代,而他也以巨大的成就给这个时代增添了绚烂的色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像他这样一个人,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是为寻求永恒真理

而斗争的舞台上的一幕,才能理解他。在牛顿以前很久,已经有一些有

胆识的思想家认为,从简单的物理假说出发,通过纯逻辑的演绎,应当

有可能对感官所能知觉的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是牛顿第一

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能用数

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

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材料二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规律……实际

上,自然界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

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因而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

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

及人类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马克思曾经认为,“在十八世纪臻于完善的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

科学的基础”。毫无疑问,当时这个“科学基础”的最重要的部分是指

牛顿的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绝不只是影响了自然科学界、工业和技术

界,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

和人们的思想革命。

——顾自安《制度演化的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牛顿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是为寻求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的一幕,才能理解他”得出终身寻求永恒真理的奋斗精神;据材料一“在牛顿以前很久,已经有一些有胆识的思想家认为,从简单的物理假说出发,通过纯逻辑的演绎,应当有可能对感官所能知觉的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得出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据材料一“是牛顿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得出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探索精神。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牛顿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得出“归纳——演绎”法和“物理——数学”法。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自然界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得出实验和数学相结合,重视定量分析。第(3)问,据材料二“因而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得出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据材料三“在十八世纪臻于完善的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得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科学基础;据材料三“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革命”得出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革命。

【答案】(1)原因:①终身为寻求永恒真理的奋斗精神;②系统总结前人的成果;③科学的研究方法;④勤奋的探索精神;⑤严肃的科学态度。

(2)方法:①“归纳——演绎”法;②“物理——数学”法。

特点:①实验与数学相结合;②重视定量分析。

(3)贡献:①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

②牛顿力学为工业革命准备了科学基础;③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④推动了社会变革;⑤推动了人们的思想革命。(答“推动了启蒙运动”也可以给分)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 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 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 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析教案.docx

1.识读下列四幅人物肖像画: 请完成: (1)简要指出图一~图四所示人物的国籍,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10分) (2)上述人物的代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分析其诞生的历史背景。(10 分) 答案(1)国籍及作品: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德莱塞是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泰戈尔是印度作家,代表作品有《吉檀迦利》和《戈拉》;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代表作品有《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 (2)文学流派:现实主义。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 联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解析第(1)问,依据图一~图四中的人物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回答。第(2)问,“文学流派”应联系不同人物的代表作品进行思考,“历史背景”需要从各国联系加强、物质生活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足不出户看奥运。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共达196亿人次。

材料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句口号并非是旁门左道的骗人花招,而是来自屡创世界各地收视奇迹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这是一个把娱乐与知识竞赛结合起来的节目,参与者靠回答问题可拿走高达100万英镑(或1 00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巨奖的刺激加上节目现场紧张气氛的成功营造,使电视观众的激情空前高涨。这个节目于1998年在英国初次登场,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人们虽坐在家中,却可以细细端详法国卢浮宫里每一件艺术品,可以倾听悉尼歌剧院里气势恢宏的演唱会……可以说,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电视如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意义上传播”?试举例说明。(8分)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例如: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等。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娱乐功能。例如:电视节目《开心辞典》、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电视节目《百万富翁》等。 (3)材料三反映了电视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的功能。例如:人们坐在家中,却可以欣赏音乐会,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到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旅行”等。 解析本题考查电视的功能,要紧扣材料并结合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回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习题集锦:三创

2019年时政热点好题集萃 (9)三创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_____,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A.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 B.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C.科学精神和诚信建设 D.科考成绩和道德建设 2、2018年5月科沃斯集团以“服务机器人第一股”成功登陆上交所。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是科沃斯机器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科沃斯创始人表示,创新就是技术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就是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互联网+”行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这表明( )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科技改变生活。只需将一个小小的电子传感卡片带在身上,无论你身在何方,远在诊室的医生就能通过实时传送过来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一旦身体健康指数出现异常即可自动报警,医生会根据数据作出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监控手段,这就是未来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医疗。智能医疗在给人们提供医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一) 新学期伊始,高三教学工作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氛围,20**年高考已经渐渐临近。为了把接下来的复习工作做好,特制订详细计划如下:本学期我担任高三二班的教学工作,除去在外学习的美术生外,班级有学生有29人(其中有3人是体育生)。二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想比较活跃,但是此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比较浮躁,不太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由于二轮复习没有教材和参考资料,所以只能有教师自己制定。专题主要遵循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大体系,使原来有些杂乱的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但专题设计不宜过多,用时大概一个半月。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必修和选修的综合复习,习题的设置完全按照宁夏高考试题进行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学期主要想采用学案教学,通过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剩余三个月的努力学习,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不能不劳而获。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学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高三教学进度计划”。没有详细的计划,教学就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各个环节要抓好。 (1)备课。在备课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心准备,面面俱到”。 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和慢点。 其次,研究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制定合理复习规划。 再次,研习大量高考资料,精心设计学案。 最后,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如果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者是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将很难达到。 (2)上课。 首先,加强课堂管理。虽然我们上课采用学案教学,倡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形成的任内阁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解读:根据学生知识实际、课标和升学愿望,初中生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观、初步地了解其革命过程和政治制度。因此,我该在知识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做适合学生学习就近发展区地设计,重点落在《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发展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方面,难点放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据课标和历史教育对人情感、价值观影响特殊作用。我应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的内在精神,发挥其“读史明智”“古为今鉴”作用,培养学生接人待物,认识社会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人格。教学中不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精神,更要突出得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及历史发展过程。 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革命、《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史实。 2.熟记《权利法案》核心思想(内容)、责任内阁和首相产生、内阁与议会关系和首相权力。 3.理解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特点和代议制。感悟对今天社会问题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史料解读历史来龙去脉,生动展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论从史出”等历史意识。 3.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思考,感悟得到知识地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地学习,感悟妥协和协商是血的教训,感悟传承和创新的历史智慧,培养学生法制观念、有限权利和责任意识。 2.通过历史和现实联系,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C.教学设计思想 我对课标和课本研读,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突出学生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发展中蕴含的法制、民主、妥协、协商、责任、有限权力等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教学要注重知识逻辑性、开放性和历史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兴趣和广阔思维空间。我整合了教材,直接突出主题最先讲解“议会权力的确立”,学生就能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也有了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条件的制度背景,更好回答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然后随历史发展,再学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为学生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铺垫完整的知识基础。为拓展学生知识、思维维度和照顾知识完整性,留了选作题,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能力、史学意识和理解知识等,为此,我亲自精心挑选切合的史料。为突出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史料分析和回答问题时,要点明依据。教学中设计悬疑、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分组抽签展示和“七嘴八舌”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到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D.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语: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我有个疑问,能帮我解决吗?“君主”给你们什么印象?“宪”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同时给出两幅图片,给学生思考启发点。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课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课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专题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又是一轮高三,回顾总结前几年高三教学的经历,其实教学工作就是高考备考工作。一轮轮的复习,一次次的测试,一次次的评讲,只为增长学生知识的厚度、强化学生能力的成长、成熟学生考试的心理,为了6月的厚积薄发。但是,本学期两线作战,既有高三高考的备考,又有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考试时间相近,而要求大相径庭,所以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一、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高三(1)是纯艺术班、高三(2)班是我校文科本科普通班、高二(5)、(6)是理科班,不管高三还是高二,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对于高三的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对于高二的学生,及时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把握方向,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是关键。 二、教学任务 1.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2.高二完成历史必修三的教学任务,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进行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college e 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20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历史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春去冬来,时间飞逝,又一届学生毕业了。我们老师总是迎来送往,忙忙禄禄,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有必要 对上届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上届学历史的学生有近一百五十人,人数较多,基数较大, 不是学美术就是学体育,更有小部分学生为保大专在最后几个月 将历史放弃而又参加高考的,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我们高考历史成绩,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四、五两个月我们学生成绩提高了二十分。回顾高三一年的工作,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思考。 第一: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孔子说“君子和而为贵”。和谐合作的关系是提升教学效率 的前提。 首先是师生关系。如何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始终是 我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呢?一是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高中 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提高,对老师 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老师的举首投足、言谈举止都要注意,不 能引起学生反感。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老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

2018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大题专项突破---人工智能

2018高考时政热点大题专项突破---人工智能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从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执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近年来,码头作业这个首经的劳动密条型行业,正逐潮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17年12 月10 日,上海洋山港口期开港试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量车流不息,却不见一人在操作,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耗时5-10分钟,时效明显提高。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它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14 分) 2.(14分)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图10反映的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图11分析说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如何适应上述趋势。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2017年7月,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公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将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但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为如何弥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也已走在世界最前列。但与人工智能头号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在AI人才领域存在明显差距。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人工智能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重难点梳理】 一、知识要点: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 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 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 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 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1

201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1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一部分)资料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说明:(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分封制宗法制(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皇帝制度的 创立郡县制(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明内阁制清军机处二、知识 结构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的出现早期国家的产生“帝”的传说中国早期夏的政治:“家天下”世袭制度的确立政治夏商的政治文化制度商的政治: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的内 容特点分封制意义西周的政治文化宗法制内容评价“礼” 制礼乐制“乐”制礼乐制实质及其瓦解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兼并六国秦的统一北击匈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的 统一南征岭南建立的条件统辖西南历史意义皇帝制度:总揽大 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地方制度:郡县制度的确立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思想专制:“挟书律”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法令出一” 皇帝制度评价皇权 与相权的关系丞相制度相权的弱化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监察制 度发展演变评价世官制选官制度察举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 元朝之前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置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度内阁制的 设立君主评价专制军机处的设置制度军机处强化评价密 折制清朝处理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的边疆理藩院的设置政策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改土归流” 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制度的 弊端制度的评价晚清的政治改良专题一测试题一、选择题(在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开篇 版本:北师大

开篇 高考的根本目标一定是“立德树人”,研究高考命题,演练高考真题,围绕高考命题进行备考复习,本质上是接受教育的过程。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服务于高等学校挑选人才的。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提能,是突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途径。 一、聚焦五大核心素养 二、诠释五大核心素养

[概念界定]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内涵阐释]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概念界定]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内涵阐释]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概念界定]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内涵阐释]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概念界定]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018高考历史三大热点论述题

2018高考历史三大热点论述题预测! 热点一【民族主义】 1.梁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并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 【答案】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3分) 主要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国内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梁、孙接受近代西方启蒙思想,顺应民主潮流。 2.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 【答案】:既反对固守传统文化又反对完全西化;尊重传统文化;用西方的研究方法研究传统文化,取长补短;建立新文化系统并力求对人类产生有益影响。 3.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评述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发展。 【答案】发展之处:反思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广泛的阶级和阶层具有民族觉醒意识。评述要点: 分值 1—4分 能写出下列要点中的3个及以上,给2分。要点举例如:一战;十月革命;辛亥革命;民族工业发展;新文化运动等。 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增强近代民族意识(或推动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振兴)。(2分)5—7分 能对上述要点进行阐释,只要涉及3个及以上的点,给4分。如一战动摇了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信心;一战中国外交失败;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潮流兴起;十月革命的精神鼓舞;民主共和政体的困境;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片面认识等。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增强近代民族意识(或推动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振兴);(2分)但也有过高评价本民族文化价值的片面化倾向。(1分) 4.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答案】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 影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5.概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内容:推崇西方政治体制;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等。 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6.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并谈谈其影响 【答案】洲人民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锻炼;战后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二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非万隆会议团结反帝的精神在非洲大

(完整版)2018年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8年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文明。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突破一个难点: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2、强化三个意识:“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3、从“四情”(“四情”是指考情、学情、材情、轮情,是设计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实际出发,明确复习内容设计的要求,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依据“考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习题、试题的题型、类型;依据“学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重点、难易;依据“轮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起点、多少、快慢等;依据“材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 二、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 (一)内容设计策略 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习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

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为此,要依托山东省《考试说明》与教材,逐步细化高考考试知识的范围,即依据《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确定复习知识的“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复习知识的“线”,依据教材中“目”的内容确定复习知识的“面”,做到分解有据、有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处理复习知识“面”的具体内容时,应主要依据人教版教材来进行,对岳麓版、人民版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要由厚变薄,去粗取精,做到要点系统准确、概括简练。 2.要保障复习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 3.要适度拓展复习内容。适度拓展复习内容,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 第一,要找准热点,范围适当,要与政治、地理学科结合,联系当前社会和世界上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来选取。 第二,要找准切入口,特别是要有历史知识的依托,否则就等同于政治学科的时政热点,就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 第三,热点专题的知识结构要全面,要有相关背景材料,要有相

高考历史主观题十大热点之一

高考历史主观题十大热点之一 民本和民生 1、(25分)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治国思想:仁政。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⑵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8分) 参考答案:方案: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人口多、农业经济不发达的国情。 ⑶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道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9分) 参考答案: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⑷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认识: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从古代到近代政府都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我们今天应该继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列强侵华的史实 鸦片战争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影响: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概况:18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0多万平方公里。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概况:1894—189年日本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概况:1900—1901年德、奥、美、法、英、意、日、俄等八国发动。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时间、地位: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日《马关条约》

打包下载:2019年高考历史增分优选练现实热点练训练(16套)Word版含解析

训练1家国情怀·认同意识 1.(2018·黄冈第三次联考)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A.端正民心的工具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套路D.齐家治国的方式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故D项正确。 2.(2018·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湖南长沙出土的一面汉代铜镜上铸有“中国大宁”等字样,折射出时人对统一国家的认同。下列属于汉承秦制,并对统一国家认同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 C.内外朝制D.郡县制 答案 D 解析郡县制是秦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置的制度,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有利于形成地方对中央的认同,故D项正确。 3.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答案 B 解析根据“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长安官音”是在融合了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做法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

4.(2018·乌鲁木齐二模)约翰·亚当斯于1766年1月在《波士顿报》上发表文章写道:“如果有哪个年幼的国家值得爱护,那就是美利坚;如果有哪群人民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那就是它的居民。”作者的观点反映了() A.美利坚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的认识 C.要求脱离英国独立的主张 D.捍卫新生国家利益的意识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中约翰·亚当斯的言论,在这一时期,美利坚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对自身很快将要建立的新兴国家充满了信心,故A项正确。 5.(2018·北京西城一模)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三年内入会且身份可考者379人,其中国内和留学国外的学生354人,官吏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员、医生8人,资本家、商人6人,贫农1人。上述成员身份构成可看出() A.同盟会的主张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 B.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C.西方政党政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广大知识分子是辛亥革命的主力军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中“三年内入会的人数达到379人”且包含社会的各个阶层,说明当时同盟会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故A项正确。 6.(2018·滨州一模)1985年,欧盟委员会制定了盟歌和盟旗。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以蔚蓝为底色,中间由12颗金星环绕成一个圆,“12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这反映了欧盟委员会() A.采取宗教措施促进欧洲联合 B.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 C.借用古罗马法宣扬法制精神 D.试图兼顾欧洲各国利益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案的含义“12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不能说是采取宗教措施,故A项错误;“圣经”“12铜表法”是欧洲文化的代表,因此说明构建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C项与“12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