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大纲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大纲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大纲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大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教学大纲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和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预防医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客观评价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预防医学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注重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防制对策与措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二)环境和健康概论

1.人类与环境

预防医学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构成这些环境(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生物圈。

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外界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生态系和生态平衡。人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的破坏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环境污染的原因、种类和常见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动的反应过程。决定人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剂量反应规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及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敏作用。

环境和疾病:公害病,职业病、地质化学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3.环境的卫生防护

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及农药污染及残毒的防护原则。卫生学是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理论基础。

环境卫生标准及质量评价: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临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三)生活环境与健康

1.大气

空气环境及其卫生意义

空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及空气离子等。气象条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的化学组成:正常空气的化学组成,氧及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来源。影响空气污染的因素。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氟化物、苯并(a)芘等)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空气的卫生防护原则。空气卫生质量的评价方法和卫生监督。

2.水体

水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水的卫生学意义。水中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生物性污染及其危害,常见化学污染(汞、砷、铬、铜、氰化物、酚等)及其危害。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水水质的卫生评价: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的卫生意义及水质的综合评价。

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各种水源和给水方式的卫生评价。集中式与分散供水的卫生防护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饮水净化的意义。自然沉淀、温凝沉淀、沙滤的净水原理和方法。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饮水消毒的意义。各种消毒方法的特点,氯化消毒的原理、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水的快速净化消毒法。染毒水的去毒法。

3.住宅卫生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室内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微小气候、室内噪声、室内空气污染物、室内日照、室内采光照明等。室内污染中特别是吸烟对室内、公共场所空气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在讲授内容的同时,向同学教育和宣传戒烟。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

(四)营养与健康

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对保证人体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提高劳动能力的重要作用。合理膳食: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来源及供给量。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人群合理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不同生理状况及作业的营养需要。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2.食品污染的急性影响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食物中毒的调查及处理。

3.食品污染的慢性影响及预防:农药残留及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多环芳烃等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问题。

(五)职业环境与健康

职业环境的特点。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职业病的定义。我国职业病名单和报告制度。

1.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毒物的来源及其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

径,在体内的分布、转化、蓄积和排出。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作用类型,影响毒物作用的主要因素。职业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常见职业中毒的防治:铅、汞等金属物中毒。苯及其同系物、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中毒。常见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中毒。有机磷等农药中毒及其他职业性毒物中毒。

2.粉尘与尘肺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常见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尘肺的定义及分类。矽肺的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处理原则。石棉肺及煤矽肺的特点。尘肺的预防措施。

3.高气温和热辐射

高温作业环境中气象条件的特点。高气温和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急救和处理办法。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的综合评价。防暑降温措施。

4.噪声和振动

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的来源。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职业性耳聋、振动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

(六)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和病因、诊断性、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类型和预防。

(七)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在医疗预防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1.统计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调查设计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的方法;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2.相对数:相对数的意义。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和相对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率的标准化法。卫生工作中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平均数与标准差:平均数的意义。常用平均数(算术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标准差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常态分配的概念。标准差的应用。

4.抽样误差及标准误:抽样及抽样误差的概念。标准误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显著性检验: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t检验(成组比较和配对资料比较)。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χ2检验(χ2检验基本公式,四格表χ2检验专用公式,四格表校正χ2值的计算,行×列表简捷公式)。秩和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成组比较)。

6.正常范围的确定方法:确定正常值范围的要点。正态资料和偏态资料,百分位数法。

7.统计图示法:统计图的意义,常用统计图的作法、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八)实习部分

1.预防医学实习

(1)毒物急性毒理试验:某种毒物的LC50或LD50测定。

(2)水源卫生调查、消毒及水质检验:水源卫生调查及消毒;水质理化性质测定(感官性状、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PH、总硬度等测定法);水中毒物测定(氰化物或砷化物、有机磷农药等)。

(3)膳食调查: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和评价。

(4)食品中毒物及农药残留量测定:食品中氰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快速测定:有机氯残留量薄层层析测定示教。

(5)气象条件测定:气温、气湿、气流、辐射热的测定和卫生评价方法。

(6)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空气中毒物(铅、汞、苯或二氧化硫等)采样和测定方法;粉尘采样和浓度测定方法(可结合工厂卫生调查同时进行)。

(7)工厂卫生调查:对高温、粉尘或某种生产性毒物作业进行卫生学调查或参观。

(8)生物材料中毒物检验或其他职业病诊断方法:尿、毛发或其他生物材料中铅、汞、砷等毒物含量测定,或选择1—2种职业病的特殊检验方法。

(9)教学电影:关于饮水卫生、粪便卫生管理、食品卫生或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的电影(可结合讲授或课余时间进行)。

2.医学统计学实习

(1)统计的基本步骤。

(2)相对数。

(3)平均数、标准差与标准误。

(4)t检验(包括均数的u检验)。

(5)χ2检验(包括率的u检验)。

(6)秩和检验及统计作图。

(九)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

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预防医学部分约42学时,医学统计学部分约38学时。讲授与实习比例预防医学部分为2:1,医学统计学部分为1:1。具体安排可参照学时分配表。

(十)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儿科、口腔、影象等其他医学专业作参考。

2.预防医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与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衔接和分工。预防医学应着重从环境与人群健康的角度出发,应用医学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阐明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进一步提出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理论根据和措施原则;同时也应适当联系临床学科,使学生既能得到系统的预防医学知识,又能联系实际应用。

3.大纲中规定的学时分配,实验、实习课的组织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

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十一、附录:教学安排

内容理论(学时)实习(学时)

绪论

环境卫生

地方病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营养和食品卫生

食物中毒、医源性疾病统计基本概念、基本步骤计量资料分析

计数资料分析

秩和检验和相关回归

统计图表

2

4

2

10

6

4

2

8

6

4

3

6

3

3

3

4

4

3

3

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预防医学实习大纲

实习一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录像)

目的要求:

1、了解大气、水环境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地方病的病因、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内容:(看录像)

1、肺癌防治(时间约17分钟)

2、广州市水污染状况(时间约17分钟)

3、水俣病(时间约18分钟)

4、地方性氟中毒(时间约20分钟)

5、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时间约23分钟)

观后评议(写实习报告):

1、引起肺癌的主因及预防措施

2、水污染的来源,危害性及保护措施

3、水俣病主要病因及症状表现

4、地方性氟中毒的主因及临床特点

5、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主要影响

实习二饮用水消毒法

目的要求:掌握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氧化消毒的原理、步骤及方法。

实习三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对象通过膳食所摄取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它是计划和安排良好膳食的重要手段。

目的要求:1. 掌握食物成份表的应用。2. 学会膳食计算,尤其是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计算方法。3. 用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对膳食计算结果作正确分析并初步评价和建议。

内容:(详见实习课题)

实习四抗坏血酸负荷试验(二氯酚靛酚法)

原理:正常人服用大剂量水溶性维生素后,若体内储备量已足,则尿中可大量排出,若储备量很低或缺乏,则尿中排出极少,空腹服用抗坏血酸500毫克后,4小时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排出量<3毫克者为不足,超过3毫克者为正常,>10毫克者为饱和。

抗坏血酸具有OH基,有还原性,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尿液还原标准染料的量与尿中抗坏血酸成正比。由此可测定尿样中抗坏血酸含量。

实习五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测定

(一)氰化物测定

甲、苦味酸试纸法(定性)

原理:氰化物在酸性环境下,生成氢氰酸而挥发,与碳酸钠作用生成氰化钠,再与苦味酸作用生成异性紫酸钠,呈现出玫瑰红色。

(二)砷化物测定(铜片法)

原理:砷在盐酸溶液中,由于金属铜的还原作用,生成黑色砷元素附着于铜上。

(三)亚硝酸盐测定

甲、定性法

原理亚硝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作用,然后与α—萘胺生成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成正比。

乙、比色定量法

原理同上

实习六尿铅检验(双硫腙比色法)

目的要求了解尿pb的测定方法,掌握其在诊断pb中毒中的意义。

原理用硝酸、硫酸、过氯酸加热消化破坏尿中的有机物,使尿中铅化合物转变为离子状态。在弱碱性( pH = 8.5~11 )条件下与双硫腙作用形成红色络合物,比色定量。

实习七病例讨论

目的要求:树立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了解职业卫生中三级预防的范畴。

实习八统计图、表

目的要求:掌握制作统计表、常用统计图的基本要求及绘制方法。

实习方法:1.讲授制作统计表的基本要求。

2.讲授制作统计图的基本要求及常用统计图绘制方法。

3.根据课题修改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实习九统计资料整理、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误

目的要求:掌握资料分组方法及分组步骤;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的应用及计算方法;标准差、标准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实习方法:

1.复习资料整理方法;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的应用及计算公式;标准差、标准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

2.根据课题进行资料整理,计算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实习十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目的要求:掌握标准差、标准误的应用;正确的选择均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学习方法:

1.复习标准差、标准误的应用。

2.复习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概念、检验步骤;均数u检验、t检验的形式及计算公式。

3.根据课题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显著性检验方法,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实习十一相对数

目的要求:掌握构成比、率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学习方法:

1.复习构成比、率的意义及计算公式。

2.复习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标准化法的计算方法。

3.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分析计算比较。

实习十二率的显著性检验、秩和检验

目的要求:掌握四格表、行×列表资料卡方检验的注意事项,正确选择率的显著性检验、秩和检验方法。

实习方法:

1.复习率的u检验;四格表、行×列表资料卡方检验的形式,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

2.复习秩和检验的形式及计算公式。

3.根据课题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显著性检验方法,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实习十三正常值范围的制定、直线相关与回归

目的要求:掌握百分位数法求正常值范围的计算方法;相关系数的意义、计算及显著性检验;直线回归议程的意义、计算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实习方法:

1.复习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求正常值范围的应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2.复习直线相关与回归的意义;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及显著性检验,回归议程计算方法。

3.做课题。

三、临床医学专业终身学习模块教学大纲

(一)前言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亦称实证医学,证据医学,求证医学等)是近年兴起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旨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认识到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医疗评价的必要性。形成学生将来良好的医疗实践行为:为病人科学地制定临床医疗决策,合理应用现有的医学技术。

(二)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在医疗预防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1.统计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调查设计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的方法;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2.相对数:相对数的意义。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和相对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率的标准化法。卫生工作中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平均数与标准差:平均数的意义。常用平均数(算术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标准差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常态分配的概念。标准差的应用。

4.抽样误差及标准误:抽样及抽样误差的概念。标准误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显著性检验: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t检验(成组比较和配对资料比较)。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χ2检验(χ2检验基本公式,四格表χ2检验专用公式,四格表校正χ2值的计算,行×列表简捷公式)。秩和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成组比较)。

6.正常范围的确定方法:确定正常值范围的要点。正态资料和偏态资料,百分位数法。

7.统计图示法:统计图的意义,常用统计图的作法、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循证医学

1.循证医学概论:循证医学的起源、循证医学概念以及发展过程。

2.循证医学的实践基础:实践循证医学所需要求的临床医生的素质、如何获得当前最佳的科研证据、应该掌握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基础、应具备的现代医疗基本设施、以及需要患者的参与。

3.循证医学实践者的类别:包括最佳证据的提供者以及最佳证据的应用者。

4.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和步骤:(1)提出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2)寻找有用

的临床决策依据;(3)评价和判断文献所提供的决策依据是否可靠或可靠程度如何;(4)将有用的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中;(5)效果评价。

5.系统评估与临床指引:(1)系统评价;(2)基于证据的临床指引。

(四)实习部分

1.医学统计学实习

(1)统计的基本步骤。

(2)相对数。

(3)平均数、标准差与标准误。

(4)t检验(包括均数的u检验)。

(5)χ2检验(包括率的u检验)。

(6)秩和检验及统计作图。

2.循证医学实习

(1)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和步骤。

(五)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

本课程计划在第五学期授课共30学时。其中理论课20学时:循证医学6学时、医学统计学14学时。实验课10学时:循证医学2学时、医学统计学8学时。

(六)附录:教学安排

内容理论(学时)实习(学时)

循证医学绪论

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和步骤统计基本概念、基本步骤计量资料分析

计数资料分析

秩和检验和相关回归

统计图表2

4

2

5

4

3

2

2

2

2

2

四、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学时】84(理论 60/实习 24)【开课单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教学目的要求】

使研究生掌握基本的医用统计方法,初步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解决科研中的统计分析问题。

要求掌握医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正确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生学会初步利用有关统计学知识及计算机统计软件解决课题设计及科研资料分析中遇到的统计问题。内容包括计数资料分析、计量资料分析、常用的非参数统计分析、线性相关回归及曲线回归、常用的多元分析及科研设计方法、计算器及计算机在统计上的应用等。

【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绪论、资料收集整理、方差分析(一)、方差分析(二)、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分析、曲线回归、协方差分析、相对数分析、卡方检验(一)、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非参数统计(一、二)、生存率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设计与分析、样本大小与极端值处理及统计图表、习题练习与计算器、SPSS软件与计算机操作。

平均数与标准差、均数的抽样误差与t分布、两均数差别的统计检验等作为复习内容。【教学重点】

重点讲授医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正确的统计推断;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机解决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习题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

笔试

【预修课程】

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课程、本科医学统计学内容。

【参考书目】

1.金丕焕主编.《医用统计方法》

2.SPSS软件应用

五、硕士研究生临床科研设计

【学时】30(理论 /实习)【开课单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

【学分】1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教学目的要求】

要求掌握临床上常见科研类型、基本方法及正确的设计与评价,使研究生学会初步进行临床科研设计与评价。

【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临床流行病学概论、临床研究管理规定和方案设计,随机化方法、对照选择以及样本估计、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临床科研中统计方法问题、临床随訪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Meta分析和循证医学等。

【教学重点】

重点讲授临床科研的常见类型,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正确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课题类型和评价课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

课堂发言、讨论以及设计一项科研设计。

【预修课程】

1.医用统计学

2.流行病学

【参考书目】

1.采用自编教材

2.主要参考书:贺石林,陈修主编.《医学科研方法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博士研究生医学统计软件应用教学大纲

【学时】30 【开课单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

【学分】1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解决科研中的统计分析问题。

要求掌握常见计算机统计软件的特点,应用范围。熟练掌握SPSS统计软件的数据输入和数据库管理,SPSS编程常用的统计分析模块和结果解释,了解SPSS统计图表的设计和实现等。

【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国内外统计软件一览、SPSS概述、数据文件的管理、程序编辑窗口用法详解、SPSS结果窗口用法详解、SPSS统计绘图功能详解、描述性统计分析、均数间比较、计数资料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与曲线拟合、生存分析等。

【教学重点】

电子表格输入、管理和数据共享及转换。统计模块的选择,结果输出解释。

【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机练习做习题加深对统计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

【考试形式】

笔试、机试

【预修课程】

医学统计学、计算机基础和应用

【参考书目】

1.采用自编教材

2.金丕焕主编.《医用统计方法》

3.SPSS软件应用书籍

七、硕士研究生分子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学时:60(理论40/实习20)开课单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研室

学分:2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学习掌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和应用,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现场研究方法,以及分子流行病学资料的统计学处理与可靠性评价。重点在常见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方面。

(二)课程内容

(1)分子流行病学绪论

(2)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3)分子流行病学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血清学方法

(4)分子流行病学资料的统计方法和实验室资料的可靠性

(5)常见肿瘤等慢性病的生物学标志物与易感性。

(三)教学重点

肿瘤生物标志与遗传易感的最新方法和进展。

(四)教学方式

结合教研室科研工作结合硕士研究生课题,以授课、自学、结合查阅文献进行讨论等形式。

(五)考核方式

考试。

(六)预修课程

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统计学。

(七)主要参考资料

《分子流行病学》(徐德忠,主编)以及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核心期刊。

八、医疗系专升本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和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预防医学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思维模式,客观评价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系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关系;预防医学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注重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防制对策与措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二)环境和健康概论

1.人类与环境

预防医学所研究的人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构成这些环境(化学性的、物理性的和生物性的)生物圈。

环境和人体对立统一的关系:外界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生态系和生态平衡。人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的破坏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公害。环境污染的原因、种类和常见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环境的自净作用。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对环境异常变动的反应过程。决定人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剂量反应规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急性及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致敏作用。

环境和疾病:公害病,职业病、地质化学性疾病、营养缺乏病、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3.环境的卫生防护

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及农药污染及残毒的防护原则。卫生学是环境卫生防护工作的理论基础。

环境卫生标准及质量评价: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制订卫生标准的理论根据,卫生标准和卫生临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三)生活环境与健康

1.大气

空气环境及其卫生意义

空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及空气离子等。气象条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的化学组成:正常空气的化学组成,氧及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来源。影响空气污染的因素。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氟化物、苯并(a)芘等)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空气的卫生防护原则。空气卫生质量的评价方法和卫生监督。

2.水体

水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水的卫生学意义。水中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生物性污染及其危害,常见化学污染(汞、砷、铬、铜、氰化物、酚等)及其危害。

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水水质的卫生评价: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的卫生意义及水质的综合评价。

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各种水源和给水方式的卫生评价。集中式与分散供水的卫生防护方法。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饮水净化的意义。自然沉淀、温凝沉淀、沙滤的净水原理和方法。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饮水消毒的意义。各种消毒方法的特点,氯化消毒的原理、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水的快速净化消毒法。染毒水的去毒法。

3.住宅卫生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室内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室内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微小气候、室内噪声、室内空气污染物、室内日照、室内采光照明等。室内污染中特别是吸烟对室内、公共场所空气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在讲授内容的同时,向同学教育和宣传戒烟。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

(四)营养与健康

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对保证人体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提高劳动能力的重要作用。合理膳食: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来源及供给量。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人群合理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不同生理状况及作业的营养需要。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2.食品污染的急性影响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食物中毒的调查及处理。

3.食品污染的慢性影响及预防:农药残留及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多环芳烃等食品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食品添加剂的卫生问题。

(五)职业环境与健康

职业环境的特点。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职业病的定义。我国职业病名单和报告制度。

1.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毒物的来源及其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在体内的分布、转化、蓄积和排出。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作用类型,影响毒物作用的主要因素。职业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常见职业中毒的防治:铅、汞等金属物中毒。苯及其同系物、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中毒。常见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中毒。有机磷等农药中毒及其他职业性毒物中毒。

2.粉尘与尘肺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常见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尘肺的定义及分类。矽肺的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处理原则。石棉肺及煤矽肺的特点。尘肺的预防措施。

3.高气温和热辐射

高温作业环境中气象条件的特点。高气温和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急救和处理办法。生产环境气象条件的综合评价。防暑降温措施。

4.噪声和振动

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的来源。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职业性耳聋、振动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

(六)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在医疗预防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1.统计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各个步骤的基本内容,调查设计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的方法;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2.相对数:相对数的意义。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和相对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率的标准化法。卫生工作中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平均数与标准差:平均数的意义。常用平均数(算术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的适用范围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标准差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大样本)。常态分配的概念。标准差的应用。

4.抽样误差及标准误:抽样及抽样误差的概念。标准误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显著性检验: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t检验(成组比较和配对资料比较)。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u检验,χ2检验(χ2检验基本公式,四格表χ2检验专用公式,四格表校正χ2值的计算,行×列表简捷公式)。秩和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成组比较)。

6.正常范围的确定方法:确定正常值范围的要点。正态资料和偏态资料,百分位数法。

7.统计图示法:统计图的意义,常用统计图的作法、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七)实习部分

1.预防医学实习部分

(1)水源卫生调查、消毒及水质检验:水源卫生调查及消毒;水质理化性质测定(感官性状、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PH、总硬度等测定法);水中毒物测定(氰

化物或砷化物、有机磷农药等)。

(2)膳食调查:营养素供给量的计算和评价。

(3)食品中毒物及农药残留量测定:食品中氰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快速测定:有机氯残留量薄层层析测定示教。

(4)气象条件测定:气温、气湿、气流、辐射热的测定和卫生评价方法。

(5)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空气中毒物(铅、汞、苯或二氧化硫等)采样和测定方法;粉尘采样和浓度测定方法(可结合工厂卫生调查同时进行)。

(6)工厂卫生调查:对高温、粉尘或某种生产性毒物作业进行卫生学调查或参观。

(7)生物材料中毒物检验或其他职业病诊断方法:尿、毛发或其他生物材料中铅、汞、砷等毒物含量测定,或选择1—2种职业病的特殊检验方法。

(8)教学电影:关于饮水卫生、粪便卫生管理、食品卫生或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的电影(可结合讲授或课余时间进行)。

2.医学统计学实习部分

(1)统计的基本步骤。

(2)相对数。

(3)平均数、标准差与标准误。

(4)t检验(包括均数的u检验)。

(5)χ2检验(包括率的u检验)。

(6)秩和检验及统计作图。

(八)教学安排及时间分配

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预防医学部分约36学时,医学统计学部分约24学时。讲授与实习比例预防医学部分为2:1,医学统计学部分为1:1。具体安排可参照学时分配表。

(九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教学使用,儿科、口腔等其他医学专业作参考。 2.预防医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与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衔接和分工。预防医学应着重从环境与人群健康的角度出发,应用医学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阐明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进一步提出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理论根据和措施原则;同时也应适当联系临床学科,使学生既能得到系统的预防医学知识,又能联系实际应用。

3.大纲中规定的学时分配,实验、实习课的组织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十)附录:教学安排

内容理论(学时)实习(学时)绪论 2

环境卫生

地方病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营养和食品卫生

食物中毒、医源性疾病统计基本概念、基本步骤计量资料分析

计数资料分析

秩和检验和统计图表4

2

8

6

2

2

6

6

3

3

3

3

2

3

3

3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口腔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前 言 口腔预防医学是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防治结合的原则而建立的一门学科,为口腔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全民健康,广泛开展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并贯穿到临床各科的实际工作中去,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纲是按“三基”的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写的。内容包括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口腔常见病的预防,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保健,口腔医学实践中的感染与控制等。教学时数18学时,包括课论课12学时及实验课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实践中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动态。 预防口腔医学教学参考性时间分配表 课程内容 理论课 实验课 第一章 绪论 0.3 0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0.5 0 第三章 龋病的病因学 0.2 0 第四章 龋病的预防 1 0 第五章 氟化物与龋病 1 1 第六章 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 1 2 第七章 牙周疾病病因学 1 0 第八章 牙周疾病的预防 1 0 第九章 刷牙 1 0 第十章 口腔癌的预防 1 0 第十一章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1 0 第十二章 口腔健康教育 1 3 第十三章 口腔卫生项目管理 1 0 第十四章 口腔医学的感染与控制 1 0 合计 12 6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口腔三级预防 2、熟悉WHO规定的口腔健康标准 3、熟悉 2000年全球与我国口腔卫生保健目标 4、了解我国口腔预防医学的历史发展 5、21世纪口腔健康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教学内容: 1、口腔预防医学简史 2、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原则及特点 3、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前景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用龋病指数和牙周病指数 2、掌握龋病流行特征、影响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3、掌握牙周病流行特征、影响牙周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4、熟悉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和用途 5、熟悉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方法 6、了解口腔流行病的三种研究方法 7、了解常用医学统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定义、作用和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 2、龋病流行病学 3、牙周疾病流行病学 4、口腔健康调查 5、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三、实习内容: 1、口腔流行病调查表的设计 第三章 龋病病因学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田春兰执笔人:吴晓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 课程编号:144210 英文名称:School Hygien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2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公共事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研究正在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他们与教育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找 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利用、改造和创造条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采取 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学生体力和脑力,增强其体质,提高整体素质的目 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 2.懂得营养搭配,知道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搭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需求。 3. 掌握学习的原理,知道怎么科学用脑,有利与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懂得学校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 5. 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1(了解学习学校卫生学意义、任务、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1(掌握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2(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1.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2. 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3. 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 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1.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2.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掌握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54 5.课程学分数: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 同时培养1 2 指三、学时分配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 2 3 4 1 2 三、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阅读书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1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 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 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权。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 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健康管理的定义。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版讲解

07届临床医学概论复习提纲(重点部分) 一、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2、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 3、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脑血管病按病理性质分类可分为几类? 分为2类,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 脑血管疾病常出现“三偏”是指什么?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脑栓塞 (1.心源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等心脏病伴心房纤颤,2.非心源性:大血管粥 样硬化斑脱落、脓栓、脂肪栓、肿瘤栓、空气栓,3.来源不明)、 脑出血 (1.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2.其他病因: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 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炎、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 (1.先天性动脉瘤2.脑血管畸形3.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脑血管炎等) 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脑动脉粥样硬化,2.血管痉挛) 常见缺血性脑血管(脑梗死)类型有哪些?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 2、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有哪些? (有Q波心梗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包括:1、病理性Q波2、抬高的ST段弓背向上型3、T波倒置) 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有哪些? (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一.症状1.诱因:使心肌供血减少或耗氧增加的因素2.部位:胸骨后、心前 区3.性质:钝痛,呈压榨样或表现为胸闷4.持续时间:数分钟,不超过15分钟5.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或缓解 二.体征:可无体征,或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上升,或在心前区闻及收缩期 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部分病人可有房性奔马律或室性奔马律。) 常见的冠心病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怎样治疗? (1.立即停止活动,一般病人休息后可缓解。 2.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mg 首选 3.亚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5~10mg舌下含化 硝酸甘油喷雾剂,救心丸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有哪些?

口腔预防专业-《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口腔预防专业-《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临床医学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I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6学时讲课学时:24学时见习学时:12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口腔、预防 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 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影像学自身飞速发展,修订本门教材以适应新世纪教学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影像学》自1983年至今,已出五版,第1及第2版的书名为《放射诊断学》,第3版更名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第4版后改为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书名的变更,反映出本学科的迅猛发展,已包括了X线、CT、MRI、超声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医学影像学》是临床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书在各系统或器官的影像诊断学内,都分别介绍检查方法、影像的观察与分析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优选与综合应用检查方法,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为正确运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知识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反映新教材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反映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础知识。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CT、 MRI发展较快并于普及,应适当加大教学的比重。各论重点介绍骨骼与关节系统、肺与纵隔、心脏与大

执业药师药学类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执业药师(药学类)课程教学大纲 Y-1-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类别:药学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四、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机体的各组成部分和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药学课程以及从事执业药师工作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 五、课程重点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一)蛋白质、酶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常用纯化方法。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D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三)脂蛋白代谢与脂质转运。 (四)DNA 、RNA 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六、研讨专题 (一)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 (二)内毒素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临床防治策略。 (三)药物作用靶点的生化基础。 (四)代谢异常与疾病(糖尿病、肿瘤、痛风、自身免疫性疾病、冠心病等)。 Y —2 —04: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一、类别:药学类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三、课程名称:体内药物分析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执业药师掌握临床常用药物体内检测方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为执业药师从事临床药学工作,临床用药监护,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五、课程重点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一)生物样品中血样、尿样及内脏器官组织测定前的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 (二)体内药物分析色谱方法评价的效能指标。 (三)色谱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的基本理论。 (四)放射及免疫分析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的基本理论。 (五)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的基本理论。 (六)色谱-质谱等联用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的基本理论。 六、研讨专题 (一)生物样品前处理的现状与发展。 (二)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及其在评价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三)色谱法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及其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四)放射及免疫分析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及其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五)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及其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Y-2-06:药物治疗学教学大纲 一、类别:药学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课 三、课程名称:药物治疗学 药物治疗学是将药物学、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执业药师更多地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在学习基础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 一、窒息 1、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每次擦洗只能夹一个棉球。 2、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是否有活动假牙,如有提前取出至有标记的冷水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选择在安静的状态下操作,操作时取卧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取侧卧位;用弯血管钳夹取棉球,棉球不宜过湿,以免误吸。 4、迅速有效的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采用一抠:用中食指或血管钳直接抠出异物。二转:病人倒装180度,面朝下,用手拍击背部。三压:病人仰卧,用拳头向上推压其腹部。四吸:利用负压吸引器吸出阻塞的痰液或液体物质。 5、如异物已经入气管,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二、吸入性肺炎 1、昏迷病人口腔护理,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棉球需拧干,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病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合临床表现对症处理 三、口腔黏膜损伤 1、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不要使用血管钳或棉花签尖部直接接触患者口腔黏膜。 2、正确使用开口器。 3、选择温度适合的漱口液。 4、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 5、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用2%的利多卡因喷雾止

痛或将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 四、口腔及牙龈出血 1、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细致,尤以凝血机制差的病人。 2、正确使用开口器,由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张口。 3、口腔及牙龈出血者,立即止血。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大纲及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概论 一、绪论 1、21世纪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1)、分子生物学是医学发展的带头科学。 2)、医学将更广泛的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交叉渗透。3)、预防医学得以进一步重视与发展。 4)、老年医学将成为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 2、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指介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二、诊断学基础 1、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影像诊断。 2、常见症状 1)、发热: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 (1)分度:低热:37.3~38C°中等发热:38.1~39C°高热:39.1~41C°超高热:41.1C°以上 (2)、疼痛的分类:皮肤痛、内脏痛、牵涉痛 (3)、胸痛病因:胸壁疾病、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 2)、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1)、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型呼吸困难 (2)、心源性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 (3)、中毒性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呼吸中枢抑制药物中毒、急性发热性疾病。 (4)、精神神经性呼吸困难:颅脑疾病、癔病、神经衰弱。 3)、咯血 【临床表现】 (1)、咯血量:每日咯血量少于100ml为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在100~500ml为中等咯血量,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 (1)、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3、问诊与基本检查法 1)、问诊 (1)、问诊方法:首先进行过渡性交谈;由简单问题问起,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围绕主诉展开,尽量让患者自己叙述;避免诱问、套问、重复提问;边问诊边思考、对已知病史资料及时分析、归纳,分清主次。 (2)、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 2)基本检查法:视、触、叩、听、嗅。 三、内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概念】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病因: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因素、其他。 【临床表现】 1)、症状:咳嗽、咳痰、喘息。 2)、体征: 3)、早期患者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患者背部及肺底部听到散在的干、湿音, 喘息型患者可听到哮鸣音。 4)、临床分型、分期 (1)、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 (2)、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 5)、并发症: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 【诊断】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时,可作出支气管哮喘的明确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三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亦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疗】 1)、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器物疗法。 2)、临床缓解期:戒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内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使用)分析

广东药学院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内科学 适用专业(方向)预防医学专业 适用年级2010级 二级学院临床医学院 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制(修)定时间

广东药学院教务处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健。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 内科学教学总课时为9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是72/18。

《美容口腔学》理论教学大纲(美容)

《美容口腔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 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使用) Ⅰ前言美容口腔学是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医学与美学互相渗透、 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研 究的主要对象是维护、修复再塑人体口腔颌 面部及牙的形态、结构、功能之美,以增进 人类牙颌系统健美的各种医学技能、设施和 有关的基础理论。美容口腔学的主要内容是 侧重临床和审美意识,利用美学规律指导口 腔医学临床实践,以满足患者对功能与美观 的双重需要,并强调从美学角度来研究牙齿、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 疗和预防保健。通过美容口腔学的教学,要 求学生能全面了解美容口腔学的业务范围、 发展趋向及今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熟 悉有关牙齿、口腔颌面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基 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 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以 及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患者

服务。在美容口腔学的教学中,教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阐明局部与整体、功能与形态对立统一的规律;为了增加对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了解,教学中还应介绍和讲授一些国内外有关的最新成就,反映现代美容口腔医学的新水平,为学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美容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教学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0学时,均为理论课。四教材:《美容口腔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刘琪,1版,2004年。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主要介绍国际和国内美容口腔学的发展史(包括我系、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一章绪论 1.口腔预防医学: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 的科学与艺术。 2.三级预防的原则 ①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控制牙菌斑的措施等。 ②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口腔检查,高风险人 群的发现和早期龋齿充填等。 ③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如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等。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作用及其发展 (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 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指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二)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及疾病的分布状态。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检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二、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 1.概念: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分布以及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病因假设。 2.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较短时 间内)的情况。 3.纵向研究:疾病监测。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 变化。 4.常规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分析。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检测记录作分析总结。 (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由果到因) 1.病例-对照研究 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一些比较少见 的疾病。 2.群组研究(准确性高) (三)实验流行病学 1.特点:有干预措施。设立对照组。 2.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研究对象等特点:临床试验(以人体作为对象,以临床为研究 场所)。现场干预(特定现场)。社区干预实验(社区开展的干预性试验)。 三、龋病流行病学 (一)龋病常用指数 1.恒牙龋、失、补指数 “龋”(D)代表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齿。 “失”(M)因龋而丧失的牙齿。 “补”(F)因龋已做填充的牙齿。 2.乳牙龋、失、补指数 九岁以下儿童丧失不该脱落的乳牙称为龋失。 3.龋均、龋面均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及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及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及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及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及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及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 单元 理论实验 1.绪论1- 2.环境及健康2- 3.生活环境及健康41 4.食物及健康42 5.生产环境及健康41 6.心理社会因素及健康1- 7.初级卫生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1-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传染病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 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 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 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 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 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 要求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 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8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15%,有5%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重点 1、口腔预防医学定义: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 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延续口腔健康和提高生命质 量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2、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过程,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疾病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诊断治疗。三级预防:是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为主要目的。 3、WHO提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中口腔健康的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4、疾病发展史:病理形成前期,病理形成期。 5、爱牙日:九月二十 6、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作用:定义: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的发展、发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为制订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它是流行病学一个分支.作用:①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②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因素③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④用于疾病监测⑤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和评价 7、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特点:观察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法,理论研究 特点:观察法(只能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实验法(实验者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并能控制其他混淆因素).理论研究(是对疾病的病因,宿主,环境之间的联系所作假设得到反复验证后用数学公式阐明疾病流行规律)。 8、龋病常用指数:恒牙,乳牙龋失补指数,龋均,龋面均,患龋率,龋病发病率,无龋率,根龋指数 龋均(RCI)=龋失补牙数之和(DMF)/受检人数(dmf) 龋面均=龋、失、补牙面数之和/受检人数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100% 龋病发病率=新发生龋的人数/受检人数×100% 无龋率=该年龄组全口无龋人数/受检年龄组人数×100% 根龋指数=根面龋数/牙龈退缩牙面数 9、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十二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10、影响龋病流行的的危险因素:地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11、牙周健康指数:①简化口腔卫生指数②菌斑指数③牙龈指数④龈沟出血指数⑤社区牙周指数(CPI)⑥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 12、牙周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区别:WHO以十五岁年龄组的少年牙石平均 检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 13、牙周病流行危险因素:口腔卫生、吸烟、营养、系统性疾病。 14、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症,是在芽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突出表现。 15、Dean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面积来确定损害程度,从每个人的牙裂中找到受损害最严重的两颗牙计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计分,将氟斑牙分为六度即正常可疑极轻轻度中度重度 16、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8-1mg/l为适宜浓度,我国0.6-0.8mg/l 17、龋病四连致病因素:细菌宿主、时间、饮食。 18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病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属,放线菌属 19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致龋特征:黏附,产酸,耐酸 20无菌斑则无龋而有菌斑也不一定有龋 21龋斑在临界PH(5.0-5.5)在这个临界值以下釉质易脱矿 22蔗糖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发生的重要因素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吴晓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 课程编号:144210 英文名称:School Hygien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2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公共事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研究正在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他们与教育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利用、改造和创造条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采取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学生体力和脑力,增强其体质,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 2.懂得营养搭配,知道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搭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需求。 3. 掌握学习的原理,知道怎么科学用脑,有利与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懂得学校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 5.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1.了解学习学校卫生学意义、任务、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 1.掌握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2.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1.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3.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1.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2.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掌握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1.掌握学习的原理: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的特点和规律。 2.了解学校作息制度卫生及教学卫生。 第五章学校体育锻炼卫生 1.掌握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2.了解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五项体育锻炼基本要求。 3.了解体育锻炼的卫生监督。 4.了解游泳卫生。 第六章学校膳食卫生 1.掌握营养对儿童青少年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2.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能量。 3.了解学校膳食管理要求、掌握提高营养水平的途径 第七章学校的疾病预防和急救 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掌握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