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

摘要:行为财务理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了我国,它的研究不仅解释了市场中的许多异常现象,也对传统财务理论形成了挑战,一些无法用传统财务理论来解释的现象,行为财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本文介绍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及研究对象,分析了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模型,从而揭示了行为财务理论对传统财务和金融业的启迪、不足和发展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行为财务基本模型财务管理

一、行为财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1.理论基础

(1)传统财务学基础

行为财务理论并非否定传统财务学理论,而是在接受人类行为具有效用最大化倾向的前提下,以人类行为有限理性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由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复杂性和心理因素的不可度量性,行为财务理论尚不能完全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现象做出普遍的解释,因此在研究和应用行为财务理论时,应以科学的态度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2)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会明显地呈现出如下心理特征:过度自信、后悔厌恶、损失回避、心理预期和确认偏差等。心理学中关于决策的突破性与个体的判断研究为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为财务理论利用了投资者的偏好、信念及决策相关的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只注重投资决策模型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进行简单测度的模式,以“非理性或者有限理性”的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从而更透彻、更真实地反映投资者的行为。

2.行为经济学基础

行为经济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决策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其成果以实际经验为根据,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中有效市场和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认为现实中的人类的行为不只是自私的,他还会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制约。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经常被看作是一种必须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它的研究依赖于各种合理的假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依赖于实验和各种数据的收集,因此所得出的结论越来越接近于现实。

3.基本模型

(1)羊群效应模型

由Bannerjee提出的最具影响的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解释了投资者在市场中产生群体行为的原因及其后果,把投资者的群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归于效用最大化的驱使以及“群体压力”等情绪的影响。(2)BAPM模型

它是由Shefrin和Statman对CAPM模型进行调整,把BAPM中的投资者被分为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两类。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行事的理性交易者,不会出现系统偏差;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行事,因而会犯各种认知偏差的错误。

(3)BSV模型

由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提出的BSV模型认为投资者在决策时存在选择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两种心理偏差。但由于收益变化是随机的,因此上述两种偏差会使投资者做出两种错误的判断,即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

(4)DHS模型

由Danie、Hirshleifer和Subramanyam提出的DHS模型认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分为无信息和有信息两类,前者不存在判断偏差,后者则表现出自我偏爱和过度自信两种判断偏差。自我偏

爱导致了投资者对私人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对公共信息的反应不足;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夸大了私人信息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准确性。

(5)HS模型

由Hong和Stein提出的HS模型把市场中的投资者分为动量交易者和消息观察者两类。在对股价进行预测时,动量交易者完全依赖于过去的价格变化,把其预测建立在一个有关历史价格的简单函数的基础上;消息观察者完全不依赖当前或过去的价格,而是根据其获得的关于股票未来价值的信息进行预测。

二、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前景

行为财务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突破了标准财务理论只注重最优决策模型、认为理性投资决策模型就是决定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实际投资决策模型的假设,从而把人的行为模式建立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角度系统解释了金融市场上发生的种种异象。目前行为财务理论最大的局限在于尚未形成统一、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对于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还较少,真正能用到我国财务政策中的解释也较少。

由于行为财务理论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加之我国对该理论的研究较晚,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够完善,投资者非理性、客观干扰等因素,如果直接拿一些成熟的理论应用于我国实践,未免会有所偏差。因此,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为财务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公司财务政策中去,特别是围绕资本市场进行有中国特色的行为财务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行为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行为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 行为财务理论对我国而言是一项全新的理论概念,它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到我们国家,对它的探索不但解释了行业中的许多不正常的问题,而且还是对过去理论的发展,很大一部分用过去的知识无法分析的内容,此时都可以一一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财务理论的相关定义和探索事项,阐述了它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财务;期望理论;理论模型 1 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在财务理论中引入心理学研究成果促进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会呈现不同的心里特征,主要特征如下:损失回避、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后悔厌恶和确认偏差等。因而,在财务理论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为行为财务理论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行为经济学基础 伴随着实验经济学、经济心理学而产生的行为经济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决策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行为财务理论利用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修正了传统财务理论的基本假设,指出由于人们认知过程中的偏差和情绪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会使其无法以理性人方式做出无偏估计,由此确定市场并非是完全有效的。 (3)传统财务学基础 行为财务理论并没有否定传统财务学理论,而是在接受人类行为具有效用最大化倾向的前提下,以人类行为有限理性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丰富其分析问题的视角。行为财务理论是在对传统财务理论的质疑中提出来的,但行为财务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财务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我们不能将两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在研究和应用行为财务理论时,还应以科学的态度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分析、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应当予以全面考虑,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 2 行为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1行为财务理论在融资决策中的运用 行为财务理论关于公司融资政策的一个分析框架是Stein (1996 )的“市场时机”模型(Market Timing Model )。模型中,他假设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而公司管理者是理性的。“市场时机”模型认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非理性时,管理者可能采取的融资行为是:当公司股价被过分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应该发行更多的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相反,当股票价格被过分低估时,应该回购股票。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融资成本的波动,降低融资的成本。 在现实中,公司管理者也不是完全理性的。虽然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很多公司拥有设计好的并已投入使用的机制,如给经理人股票期权或者使用债务约束等来解决经理人的代理问题,这使得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能够被有效地降低,故其“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这一点是能够得到保证的。但行为财务理论认为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些机制对于“非理性”的经理人几乎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即使这些管理者认为他们是在最大化公司的价值,而事实上他们却并没有。即非理性的经理人同非理性的投资者一样,不能认识到自身的非理性行为。这样,由于经理人认为他们已经在做“正确”的事情了,故股票期权或债务约束将不可能改变他们的非理性的行为。面对非理性的投资者,公司管理者可能受外界的影响和自身主观因素限制,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2.2行为财务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行为财务理论认为,公司内部管理者的下列心理特性亦会造成公司投资行为的扭曲:(1)过度自信;(2)受嫉妒的影响;(3)受“后悔厌恶”的影响;(4)受沉没成本的影响;(5)管理者短视行为和自我控制力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司的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非理性化,阻碍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从决策角度出发,行为财务理论为投资者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如不断反思自己的决策过程与行为特征,检查自己是否过于自信,是否对投资失败的股票持有太长时间或忽视不利于自己投资的

基于行为财务理论下的企业投资决策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doczj.com/doc/7112278146.html, 2012年6月 085 基于行为财务理论下的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高一华 摘 要:行为财务学是一门如何处理信息和如何进行决策的前沿学科。本文基于行为财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了企业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认为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重大的投资决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数量上的收益,也必须考虑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从而做到企业投资决策效用的最大化。关键词:行为财务理论 企业投资决策 管理者非理性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c)-085-03投资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该决策决定了企业发展和资金运用的方向,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收益和企业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内和对外投资是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投资决策必须慎之又慎。而企业的投资决策通常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决定。由于认知过程的偏差,情绪、情感和偏好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以理性经济人、有效市场和无套利市场为假设的传统投资决策理论往往不能做出做大效用投资决策。因此,本文以在考虑投资决策做出主体的管理者的心理因素的行为财务理论来研究管理人员的心理、情绪和偏好等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1 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基础——认知偏差 (1)典型示范偏差。典型示范偏差是指人们在判断不确定性事件时,仅以该事件的部分现象(或典型偏差)来作为预测的依据。理性的情况下,人们通过部分现象对事件进行判断的理性原则应该是遵循贝叶斯法则。而“典型示范偏差”是指人们在估计后验概率时过多地重视了条件概率,而忽略了先验概率,从而导致人们对事件的误判。 (2)小数定律偏差。指人们在认知某一事件时,将该事件从小样本中得到的概率等同为总体分布。该偏差实质上是与典型示范偏差一致,都是忽略了条件概率,从而导致对事件的误判。小数定律偏差通常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人们不知道总体的真实分布,只是简单的将小样本的概率作为真实的总体分布;二是人们虽然知道真实的总体分布,但主观上仍然使用小样本事件来代替总体分布。 (3)保守主义偏差。是指尽管出现了新的信息,但是人们不愿意改变其固有的观念和信念。这种偏差的实质是人们过分注重了先验概率,而忽略了条件概率,这与前面的两种情况刚好相反。 (4)参照系偏差。是指人们在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判断时会使用特定的参照系,从而导致偏差。不同的参照系会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参照系偏差有三种主要的表现:一是“赌钱效应”,是指人们在赌博时会将赢得的钱另立账户,以区别其他的财富;二是“出售效应”,是指人们怀有不愿实现亏损的心理而对已经贬值的股票惜(5) 合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所反映的情况,企业管理者要及时与被考核员工进行反馈和针对性的指导,使考核结果应用于薪酬、绩效改进、个人发展、人员配置、培训等方面,这样绩效考核才能与绩效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文化会展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一方面能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业绩及存在的问题,利于员工及时改进,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以绩效考核的完善和绩效管理的创新推动公司运作的创新,以内部人员激励实现外部运作激活,有利于企业在会展模式、运作机制、体制改革、业务拓展等方面创新发展,实现更大的突破。 3 绩效考核新体系实施保障 (1) 高层管理者重视和支持。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企业的一项大的组织变革,涉及到企业全局的工作,如果高层管理者没有高度重视,没有给予大力支持,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会面临许多困难,很有可能会停滞不前或是流于形式。只有在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下,才可能保证顺利实施。对于国内文化会展企业来说,非常缺乏熟悉国际会展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专业会展人才。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企业培养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基于管理者的重视,文化会展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获得在资金和人力上的最大支持。 (2) 建立职责分明的组织架构。权责分明的组织架构是绩效考 核体系设立的基础,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具有直接的影响。只有科学地设置组织架构,合理划分各层级和各部门的工作岗位,才能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分析被考核者所在部门及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明确工作职责,从而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3) 保障持续的绩效沟通。持续沟通必须贯穿绩效考核的全过程。通过沟通,企业使员工清晰地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内容、标准、考核与员工职业发展、企业人事决策的关系,确保绩效考核工作能高效优质地运作,同时,也使绩效考核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 4 结语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从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入手,根据企 业的定位规划、发展阶段、组织架构及员工特性,寻找和探索一套可行有效而又有操作性的绩效考核方法来提升文化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第2版)[M].北京:电子工 业出版社,2009. [2] 张静抒.会展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 裴宏森.绩效考核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 刘晓娜,孙细明.民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常见问题分析[J].武汉 工程大学学报,2008,(5).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67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 摘要:行为财务理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了我国,它 的研究不仅解释了市场中的许多异常现象,也对传统财务理论形成了挑战,一些 无法用传统财务理论来解释的现象,行为财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本文介绍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及研究对象,分析了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 模型,从而揭示了行为财务理论对传统财务和金融业的启迪、不足和发展前景的 展望。 关键词:行为财务基本模型财务管理 一、行为财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1.理论基础 (1)传统财务学基础 行为财务理论并非否定传统财务学理论,而是在接受人类行为具有效用最大 化倾向的前提下,以人类行为有限理性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由于有限 理性假设的复杂性和心理因素的不可度量性,行为财务理论尚不能完全对金融市 场中的各种现象做出普遍的解释,因此在研究和应用行为财务理论时,应以科学 的态度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2)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会明显地呈现出如下心理 特征: 过度自信、后悔厌恶、损失回避、心理预期和确认偏差等。心理学中关于 决策的突破性与个体的判断研究为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为财务理 论利用了投资者的偏好、信念及决策相关的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只注重投资决策模型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进行简单测度的 模式,以“非理性或者有限理性”的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 的投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从而更透彻、更真实地反映投资者 的行为。 2.行为经济学基础 行为经济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决策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 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其成果以实际经验为根据,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中有效市 场和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认为现实中的人类的行为不只是自私的,他还会受到社 会价值观的制约。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经常被看作是一种必须依赖于对现实世界 的观察,它的研究依赖于各种合理的假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尝试用实 验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依赖于实验和各种数据的收集,因此所得出的结论越来 越接近于现实。 3.基本模型 (1)羊群效应模型 由Bannerjee提出的最具影响的序列型羊群效应模型解释了投资者在市场中 产生群体行为的原因及其后果,把投资者的群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归于效用最大化 的驱使以及“群体压力”等情绪的影响。 (2)BAPM模型 它是由Shefrin和Statman对CAPM模型进行调整,把BAPM中的投资者被分 为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两类。信息交易者是严格按CAPM行事的理性交易者,不会出现系统偏差;噪声交易者则不按CAPM行事,因而会犯各种认知偏差的错误。

试论财务基本假设

一、财务假设的含义及其特点根据《韦氏新国际辞典》的解释,假设的含义有二:一是提出一个认为理所当然或不言自明的命题;二是基本的前提或假定。美国会计学家亨得里克森认为:第一种解释是说,该命题已获公认,不过必须通过其他假设或一般原则、准则和程序来证实,即使这一假设被公认,也可能被未来的调查研究或发现对未来会计思想的发展缺乏相关性而被否定;第二种解释所说的“前提”尚未得到证实或实际上不需要证实,只要这种基本的前提能推导出相关的概念、合乎逻辑的思想或能产生有用的结论。财务假设应属于第二种。在财务实践中,有些不确定的或无法正面论证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认识不清楚或不一致会导致理论的混乱和财务结论的不一致。财务假设包括财务学基本假设和具体假设,财务学基本假设是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最根本性的前提、假定。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演绎出财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方法等;具体假设是基本假设的具体化,是基本假设的逻辑推演。作为财务学基本假设应具备以下特点:1.具有客观实在性。财务假设体系应以财务实践为基础,以财务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事实为素材,经过抽象、概括而成,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结果。2.具有普遍性。财务实践丰富多彩,千差万别,反映出来的具体假设也不一样。作为一门学科的假设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代表性。只有普遍意义上的财务假设才能推导出一系列的财务概念、原则与结论。3.具有排他性。完整的财务假设体系应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相互矛盾、前后不一致的假设会推导出不同的财务模型和财务结论,这将直接影响财务理论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4.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相互独立性。统一性是指财务假设应与财务目标相关,和其他财务概念保持逻辑上的一致,以解决财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财务假设在内涵与外延上保持相互独立,不能相互涵盖或由此推彼。二、对财务假设相关命题的认识1.理财时空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服务的对象是谁,确定了服务的对象才能确定理财的空间范围,可利用的财务资源以及具体的财务管理方法。但是,由于企业的分立、并购以及重组等财务行为的发生会导致理财空间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影响财务管理行为。譬如,对于并购方来说,理财的空间在不断扩展;对于被并购方来说,理财的空间在不断萎缩,甚至是消失。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理财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指标或财务预警系统测定理财的生命周期,制定出不同的财务政策。理财时空不确定因素的关键是理财空间范围的界定,只要界定了理财的空间范围,就可以通过财务测评系统辨认出理财的生命周期。2.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包括国家财政状况、GDP增长水平、经济贸易状况(顺差或逆差)、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等宏观因素,以及财务状况、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开拓、管理水平等企业微观因素;法律环境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税法、投资法等。财务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这就要求理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必须科学地对财务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假设,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财务计划、预测和决策。因为:第一,资本能否增值?资本的增值是由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报酬率决定的。虽然整个社会资本总量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对于不同的理财单位,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投资报酬率又是不同的。作为一门学科,研究者研究的前提是什么?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计划、预测和决策时,销售增长率、股利增长率、产品销售利润率等指标的预测基本前提是什么?资本是增值或减值?第二,市场是否有效?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纷繁复杂,价格的信息含量以及价格对信息反映的灵敏度也是不同的,市场交易成本、摩擦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市场价格分析趋于复杂。如何对资产定价?影响资产定价的可量化因素有哪些?如果不对市场的“脾性”加以界定,就无法给出财务估价模型。财务的本质是资本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如果不对财务环境因素以及受其影响的资本和收益特性进行假定,财务理论研究就失去了科学的基础和基本前提。[!--empirenews.page--]3.财务关系中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财务利益主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顾客、政府等,各利益主体分别提供了实物资本、人力资本、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文献综述: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的 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果,还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财务分析是通过一系列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和决策的信息。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分析过程,需要从各种复杂的信息中把握分析逻辑,形成分析框架,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分析对于投资者和股东的未来投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本文对哈佛分析框架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 国外关于财务分析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其财务分析方法日益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建立财务分析框架,以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行分析。少数学者提出从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进行财务分析。而绝大部分学者则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引进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前景分析三个维度。一部分学者是从三个维度来构建财务分析框架的。以Salmi(1997)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从概论、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三个维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而以Stickney(1999)为代表的学者则是从环境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这三个维度展开。相比较而言,Stickney的尝试在原来两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分析,使得财务分析结果更为可靠。 还有一部分学者是从四个维度来构建财务分析框架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哈佛大学佩普(K.G.Palepu)、希利(P.M.healy) 和伯纳德(V.L.Bemard)(2000)在《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评估》一书中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其提出了一种集战略与财务报表分析为一体的、更具实际应用效果的财务分析框架,即哈佛分析框架。该框架由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共四个部分组成。哈佛分析框架的战略分析模块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不仅能发现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更能从战略高度为企业发展指出方向。哈佛分析框架做到了结合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个体特征、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生合周期和获利能力等因素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判,对于投资者

财务会计理论重点第二版杜兴强

名词解释: 1、会计理论: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能够使实务工作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 2、受托责任观: 3、决策有用观:见简答 4、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 5、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不受错误或带偏向性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 6、资产计价:指以一定的货币单位计量资产的价值。独立核算企业所具有的资产,有些是货币性的,有些是非货币性的;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各项资产(包括货币资金)都需要用一定的货币单位计量其价值。在会计实务中,资产计价主要是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货币计量。这是进行价值核算的必要前提,也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不同的计价标准和方法,必然影响用货币表现的财产状况,并影响成本、费用、收益和损失的计算,从而影响财务成果的确定。 7、资产负债观:认为利润是刨除所有者与企业的经济往来的、企业在某一期间内净资产的变动额。 8、收入费用观:认为利润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则意味着盈利,反之则意味着亏损。 9、当期经营观:认为企业的经营业绩只应该包括那些经常、反复发生的交易,换言之企业的经营业绩体现为经营活动的结果,而不应包括非经常性损益。10、总括收益观:是根据企业在特定时间内所有交易或事项所确认的关于企业业主权益的全部变动(不包括企业与业主之间的交易)。 11、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简答: 规则导向: 特点:该模式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还力图考虑原则适用的所用可能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下对原则的运用具体化为可操纵的详细规则。 优点:1、可操作性强;2、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盈余操从的可能;3、在诉讼中提供了有力的抗辩依据;4、限制了监管机构的事前介入,而将其限制在事后的职业判断评价上;5、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监督制裁的依据。 缺点:1、准则制定、实施的高成本;2、以貌似合法的途径进行盈余操纵;3、不同规则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4、关注与琐碎规则而忽略了交易的经济实质,职业判断能力弱化。 原则导向: 特点:该模式仅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可能包括以原则为基础的一些规则,但并不力图回答所有问题,或对每种可能情况均提供详细的规则。 优点:1、相对成本低2、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围绕具体规则进行交易策划的财务操纵行为。3、促使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更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 缺点:1、可操作性弱;2、极有可能利用准则的原则性和模糊性进行盈余操纵。3、加大了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有可能使其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关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讨论

行为财务

关于行为财务之上市公司融资的综述摘要:本文以行为财务理论为视角,首先简单介绍了行为财务理论以及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基础,然后具体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异常融资现象以及在行为财务理论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分析;最后,总结了对以上分析所得出的启示。 关键词:行为财务理论融资非理性投资者 一、行为财务理论及其理论基础 传统财务理论基石是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它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 即使有些投资者是非理性的, 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 因此能消除彼此对价格的影响,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是具有相关性, 市场仍可利用套利机制使价格回复到理性价格。行为财务理论是将人的心理活动、行为习惯等因素结合到财务理论的学科,它放宽了传统财务理论的有效资本市场假设和理性人的假设,以心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公司财务行为。由于资本市场中不符合传统财务理论的异常现象在不断增多,而行为财务理论为解释这些异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很好解释说明这些异象背后的动因,这使得行为财务理论日渐成为财务理论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前沿。行为财务理论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是有限理性的,包括:行为心理偏差,认知偏差,动机偏差。经济学基础是有限套利理论。并以此建立了行为资产定价和行为投资组合等理论模型。它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结合的交叉性理论,在研究行为人时,它不仅考虑行为人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因素,还考虑行为人的偏好、信心等与决策相关的其他因素,注重行为人的实际行动,更多的强调投资者非理性或者有限理性。 二、行为财务理论下的非正常融资现象 1.偏好股权融资 按照现代企业融资资本结构理论,当企业需要资金时,由于企业内部留存收益既不需要支付利息或红利,也不需要支付本金,而且也不存在破产风险,所以企业融资首先考虑内部留存收益融资,如果内部留存收益不足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将使用外源融资,但由于税收的存在,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成本要低于股权融资,所以企业首先考虑债券融资,但随着债务的增加,企业破产的风险也不断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就不断增加,当超过一定值时,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将超过股权融资成本,于是企业将选择股权融资。所以,一般来说,企业融资的优先顺序为,企业内部留存收益,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企业需要资金时,首先考虑股权融资。 2.过度融资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投资理财中的应用

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投资理财中的应用 班级:12物流管理2班姓名:李钦如学号:0241号 摘要:现代财务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说基础上的,但是随着实证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财务决策者的实践往往与现代财务理论模拟出的公司价值行为产生偏差,其前提假设也收到了质疑和挑战。也可以说现代财务理论并非尽善尽美,它利用最优决策模型解释什么是最优决策,但尚不能很好的描述性决策模型探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为了更好的解释实践中的财务行为,行为财务随着实验经济学、经济心理学以及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应运而生,他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重认知、感情、态度等心里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关键词:行为财务投资理财投资政策 跨入21 世纪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许多公司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公司理财的理念和方法没能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有些陈旧,无法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公司理财所处的环境今非昔比,拓展公司理财的视野是我国许多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 行为财务理论发展至今,尚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本文旨在参考国外学者对行为财务含义的不同解释的基础上,探讨行为财务的内涵,并且介绍其在公司投资理财中的应用。 一、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及研究对象 行为财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至今都没有一个为学术界所公认的严格定义。在字面上理解,行为财务就是将人的心里活动行为介个到财务理论研究中去。也即是说,财务现象的研究应该从财务行为的发生、变化的内心机制以及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入手,探索一种财务行为与其他惊喜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揭示财务现象的本质。 Thaler(1993)认为行为财务就是“思路开放式财务研究”,只要是对现实世界关注,考虑经济系统中的人有可能不是完全理性的,就可以认为是研究行为财务。Lintn(1998)[1]声称“行为财务学”并不是试图定义“理性”的行为或者是把决策打上偏差或者是错误的标记;行为财务学是寻求理解并预测进行市场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含义”。Statman(1999)[2]则认为财务学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心理学,一切行为都是基于心理考虑的结果,行为财务学与传统的财务理论的不同在于对心理、行为的观点有所不同。

最新财务竞争力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1、郭晓明(2004) 定义: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提出了识别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方法,并指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以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财务管理。 方法:根据己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财务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先通过专家对所选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序关系, 根据重要性原则排序, 然后通过相邻的两个指标作出相对重要程度比较, 确立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线性综合的模型进行评价。 郭晓明(2004)引入企业能力理论,创新提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研究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异质性、独特性、协同性的特征[31]。王艳辉、郭晓明(2005)指出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财务战略一旦选定,就意味着与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连接起来,现代公司理财应实行战略财务管理,通过培育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竞争力最大化[32]。 出处:郭晓明.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26-27 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10-12 2、郝成林(2005,2006) 定义:财务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价值链或供应链企业群的资本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为对象,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围绕获取企业竞争优势,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构成要素: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财务执行力,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能对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影响。 逻辑关系:财务竞争力=(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执行 出处:郝成林,项志芬.财务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解析.财会月刊(理论),2006(3):61一62 欧谨豪(2006) 定义:从企业并购的视角,认为企业财务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以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为基础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一组分散的资源、能力等财务要素都不能称其为财务竞争力,只有将他们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出处:欧谨豪,刘雪辉.财务新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6(12):178一179 欧谨豪,基于并购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11 3、程燕(2009)朱晓(2007) 定义: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是企业财务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有效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财务竞争力是指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 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 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竞争力, 包括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等层次。 特征:一是财务竞争力是战略性的财务能力。财务竞争力战略主要为差异化战略和协同性战略; 二是财务竞争力具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对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财务竞争力必须培育竞争意识和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 三是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

行为财务理论评析(一)

行为财务理论评析(一) 一、行为财务理论产生的背景 现代财务理论要解决两个问题:①通过最优决策模型解释什么是最优决策;②通过描述性决策模型探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传统财务理论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但在第二个问题上,它一直视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为一“黑箱”。为更好地解释和预测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以及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理论界发展了行为财务这一新的研究范式。 行为财务是在对“有效市场假说”(EMH)的质疑中提出来的。EMH宣称,金融资产的价格能够全面反映市场上可获得的相关信息,投资者无法利用相关信息获取超额回报。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与EMH相矛盾的市场异象,比较典型的有:①规模效应。Banz(1982)发现,未来股票价格的变化与股票所代表的公司规模有密切关系。小公司的股票较大公司的股票更易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公司规模是市场上众人皆知的信息,按照EMH,借此信息应无法获取超额回报。因此,这一发现极大地冲击着EMH.②期间效应。French (1980)、Gibbons和Hess(1981)的研究显示,股票在星期一的收益率通常为负值,而在星期五的收益率则明显高于一周内的其他交易日,于是可以得出在某些特定时间进行股票交易即可获取超额回报。这显然与EMH不符。③反向投资策略。经济学家发现,一只股票受关注的程度(用股票市值与其账面价值的比率来衡量,比率越高,表示越受关注)也影响到股票价格的变化。受关注的股票往往只有较低的收益率,而较不受关注的股票往往能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因此投资者可以采取一种“反向投资”的策略来获取超额回报。一只股票受关注的程度是市场上的公共信息,显然EMH难以解释这一策略。 对EMH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对其理论基础的冲击。EMH以投资者理性为基础,但大量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显示,投资者并非都是理性的,他们在决策时呈现出如下心理特征:①损失回避。相同大小的利得和损失,后者造成的影响大概是前者的2.5倍,所以投资者更注重损失带来的不利影响。②过度自信。投资者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表现出过分自信。③倾向于确认偏差。投资者往往只是重视条件概率,而忽视先验概率。由于存在这些心理特点,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往往会系统性地偏离传统财务理论所设定的最优决策模式,这种偏离通过影响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选择最终反映到金融资产定价上。 二、行为财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与行为投资组合理论 资产定价和投资组合是财务理论的核心。基于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Shefrin和Statman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T)和行为投资组合理论(BPT)。 BAPT指出,金融市场上除了严格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进行资产组合的信息交易者外,还有并不按CAPM行事的噪声交易者,他们信息不充分,易犯各种认知错误。金融资产的价格由这两类投资者共同决定:当前者在市场上起主导作用时,市场是有效率的;反之,市场是无效率的。在BAPT中,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是由“行为β”决定的,β是均值方差有效组合的切线斜率。这里,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因受到噪声交易者的影响而不同于CAPM中的投资组合。 BPT认为,投资者很难确定不同金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他们的投资组合是一种基于对不同资产风险程度的识别和不同投资目的所形成的金字塔状的投资组合,位于金字塔各层的投资与投资者特定的偏好相联系,资产间的相关性则被忽略了。Shefrin和Statman给出了一个两层的投资组合模型,每一层代表不同的风险偏好:低层代表避免贫穷和破产,规避风险;高层代表暴富,追逐风险。 (二)行为财务理论的基本模型 1.DSSW模型,解释了噪声对金融资产定价的影响及噪声交易者为什么能赚取更高的收益。噪声是指市场中传播的虚假信息或导致投资者误判的信息。该模型指出,市场中存在理性套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精品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js0843544 专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 开题报告内容: 本篇论文综述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从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杜邦分析方法的研究三个层面来阐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的发展与研究,在总结各个文献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他们采用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采用以传统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比率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个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分析时,分析公司基本情况,关注上市公司的历史,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对利润的影响、分析子公司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分析会计主要项目的详细资料,并且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被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本文选题的意义 公司财务报表是关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守财务公开的原则,定期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提供有关财务资料,便于投资者查询。上市公司公布的一整套财务资料中,主要是一些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利用会计报表直接提供的信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资料归集、加工、分析、比较、评价等,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改善财务状况的措施办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新的会计分析信息。这些会计分析信息,对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投资者、经营者及有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工作的升华。 财务分析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角度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判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前面的财务分析通常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就企业的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所做的分析,这种分析不足以全面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效,很难对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关联性做出综合结论。为弥补财务分析的这一不足,有必要在财务能力单项分析的基础上,将有关指标按其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体系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国外研究现状

2021年浅谈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现代财务理论的开端一般被认为是马科维茨于1952年发表《证券组合选择》(PortfolioSelection)一文。随后,历经50年代末60年代初资本结构理论和股利无关论,60年代至70年代的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代理理论,以及80年代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现代公司控制理论,至今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80年代以后,财务学在研究中吸收心理学、行为科学、决策科学等的相关成果,注重对财务主体决策过程的探索,促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财务学。 事实上,现代财务理论要解决两个问题:(1)通过最优决策模型解释什么是最优决策;(2)通过描述性决策模型探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标准财务理论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但在第二个问题上,标准财务理论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诚如上所述,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并不一定是最优决策。为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财务主体的实际决策过程(而不是最优决策模型)以及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财务学研究者们发展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即行为财务(behavioralfinance)。 行为财务研究 ___可追溯到20世纪初心理学研究中的行为主义流派。1951年和1969年,Burrel分别发表了《投资研究实验方法的可能性》和《科学的投资分析:科学还是幻想》,将行为方法和定

量投资模型结合起来。1972年,Slovic发表的《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意义》开启了行为财务研究的先河。而这时,以EMH为基础的标准财务理论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因此,行为财务未能引起太多的关注。1979年,Kahneman和Tvensky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为行为财务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到1985年,Thaler 发表了《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一文,学者们逐渐开始重视和研究行为财务这一新的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De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1990)提出的噪声交易理论模型DSSW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7)提出的BSV模型,Daniel、Hirsheifer和Subramanyam(1998)提出的DHS模型,Hong和Stein(1999)提出的HS模型,羊群效应模型(herdbehavioralmodel)等。而且,对行为财务理论的实证检验也随之展开:Herskey和Schoemaker(1980)用实验心理学方法验证了期望理论中个体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态度是不同的;Shefrin和Statman(1985)发现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往对亏损股票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即是偏好风险的,在盈利面前趋向回避风险,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Lakonishok和Vermaelen(1990)、Ilenberry(1995)指出市场对由股份回购所传递的信息反映不足等。我国学者也开展了对行为财务理论的经验研究:孙培源和施东晖(xx)通过 ___股市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在不同的收益和损失状况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