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医疗注意义务

论医疗注意义务

论医疗注意义务
论医疗注意义务

论医疗注意义务

【出处】《法学杂志》2006年第6期

【摘要】医疗过失是医师在实施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违反其应尽的注意义务从而引起医疗损害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作为法律义务的注意义务是整个医疗过失的核心,也是判断医疗过失是否成立的前提。因此,本文在界定医疗注意义务概念的同时,全面阐释了医疗注意义务的内容、产生的根据以及医疗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等关键问题,为客观、公正地认定是否构成医疗过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附随义务;高度注意;结果预见;注意能力

【写作年份】2006年

【正文】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主要是指医方的医疗过失责任,过失是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如果医方的医疗行为不存在过失,即使患方有损害后果发生,医方也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医疗过失是因为医师在实施具体的诊疗行为时没有充分履行其应尽的注意义务而引起的。医师注意义务的根据一般表现在相关的法律、规章和医疗惯例之中,在法律和规章对注意义务有明确的规定时,对医疗过失责任的认定就比较容易。反之,在法律和规章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因医疗行为引起患者伤亡的后果将如何认定,涉及到对医疗过失责任的构成起关键作用的与医师注意义务密切相关的如下问题:

一、医疗注意义务的概念

注意义务是债务履行过程中的一项基本的附随义务。我国《合同法》第60 条规定了合同履行附随义务。在合同关系中,附随义务虽不可单独请求履行,但如果违反合同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害,债务人也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附随义务依其功能和作用可分为注意、告知、照顾、协助、说明、忠实、保密、不作为义务等。其中注意义务存在于实际的债权债务关系之中,并不依赖于任何合同而独立存在。医疗过失是指医师在实施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违反业务上必要的注意义务,从而引起对患者生命、身体伤害的损害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医疗注意义务是指医师在实行医疗行为过程中,依据法律、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保持足够的小心谨慎,以预见医疗行为结果和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它要求医师在医疗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与健康利益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对患者人格尊重及对医疗工作敬业忠诚和技能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对每一环节的医疗行为所具有的危险性加以注意。医师的注意义务一般表现为对相关的法律和规章所规定的具体医疗行为的操作规程和医疗惯例是否遵守和执行。因此,为了避免诊疗行为所带来的损害,医师在治疗之前必须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损害后果有所认识,并且采取措施防止损害的发生。[1]

在日本的医疗过错责任制度中,医师的注意义务被称为“最善的注意义务”

或“万全的注意义务”。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法规中使用的是“必要的注意

义务”。对医师注意义务的这些不同提法,从医德角度提倡则可,从法律角度

提出则否。这是因为,在法律上“最善”或“万全”的提法,容易被理解成对

医师苛以过重的义务,其实践效果极有可能导致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过分谨慎,

以致时刻采取对自己的保护性医疗措施,这样既妨碍对患者的正常治疗又影响

医学的发展进步。而“必要的注意”又不足以准确表达诊疗中的注意义务对注

意效应的要求,似有要求偏低之嫌。对此,笔者认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务

应要求对患者生命健康承担高度的注意义务。这种高度的注意义务要求医师在

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过程中,应当按照最优化原则,选择合理的医疗、

预防、保健方案,尽可能地避免诊疗手段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护患

者的健康利益。

二、医疗注意义务的内容

医师的高度注意义务包括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两种。

(一)结果预见义务。在确定医师是否违反结果预见义务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医师是否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对于危险是否有预见的可能应以一般医师的医学知识为判断标准,不能以医师自己主观的医学知识及经验为判断标准。如果医师欠缺必要的知识、技能而导致错误诊疗,被认为是对注意义务的违反而负相应的法律责任。(2)医师对医学新知识是否无知。医师对医学新知识欠缺认识而导致医疗损害后果的发生,被认为是对此项义务的违反。因为“一名医师不能顽固地继续用陈旧的被淘汰了的技术进行治疗。但是,如果只有一种正统的治疗方法而他却不按照这一方法治疗,他当然不能用临床诊断错误的辩词来进行掩饰。” [2] (3)预见义务在于预见发生结果的可能性。结果是否发生本质上是机率问题,发生的机率愈高,医师应注意的程度愈大。医学上的危险即使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但有发生的可能且为一般医师所知悉时,即有预见的义务。(4)医疗行为包括诊断、治疗前的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行为、治疗病历的管理等行为。这些行为各个对患者的人身均有可能产生危险。因此注意义务的范围应及于医疗行为的全部。对于结果预见义务内容的确定,

应当着眼于对具体医疗行为注意义务的认定。一个完整的医疗活动是由不同的

具体医疗行为组成的。医疗行为的注意义务又可分为两种:(1)一般的注意义

务,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师必须履行依医疗规章所规定的操作规程。它包括诊

断、治疗、手术、注射、麻醉、输血、用药、护理过程,在医院内的感染等方

面的结果预见义务。对这些义务的违反就产生违反一般注意义务的医疗过失的

情形。(2)特别的注意义务,指在医疗过失诉讼中从一般的注意义务中分化出来,

并在内容上、名称上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几项独立的注意义务,主要包括说明义

务、转医义务、问诊义务以及充分注意患者特异体质的义务。在诊疗过程中,

如果医师违反了这些义务就被认为其违反了特殊的注意义务。一般的注意义务

和特殊的注意义务均属于医师具体的注意义务,是高度注意义务的具体内容。

特殊注意义务的违反一般是被单独加以认定的。但在法律地位与价值取向方面,

一般的注意义务和特殊的注意义务是基本相同的。

(二)结果避免义务。结果避免义务的内容要求医师在保持应有谨慎的情况下而为的法律所要求的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违反结果避免义务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在医疗行为实行过程中并不是采取一切措施就能排除危险的发生。因此,结果避免义务对已预见的危险的存在采取适当的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就显得相当重要。一般而言,避免结果的发生有两种方式:(1)舍弃危险行为。它要求医师对其预见到的医疗行为将会给患者带来危险的结果应舍弃,如果医师继续施行该医疗行为而给患者造成损害,就被认为存在过失。但是,如果患者处于危急状态,不立即手术就会有生命危险,而周围没有医术更好的医师,也来不及转往其他具备医疗条件医院的情况下,造成患者损害的,则可以紧急避险为抗辩,否定医师的过失。[3] (2)提高注意并采取安全措施。医师在认识或预见其医疗行为的危险后,仍继续实行这种医疗行为,如果医师提高警觉而保持客观必要的更高注意,并采取了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而使危险行为不致发生损害结果,意味着医师没有过失。当然,医师在实施该医疗行为时,必须履行其应尽的注意义务,以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如果自信其不发生而不采取对策,一旦损害结果发生,则认定其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而承担过失责任。

三、医疗注意义务的根据

医师注意义务的根据可分为一般根据和特殊根据两类,医师所负的注意义务虽为特殊注意义务,但与一般的注意义务并没有本质不同,它只是基于其业务活动的性质与危险性所额外规定的一些相对而言特殊的义务而己。

(一)医师的注意义务来源于民事法律、卫生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规定。由于医疗行为具有高度的专门性、复杂性及裁量性的特点,因此对医师的注意义务应具体规定在保护医患双方的各种有关的民事法律、卫生法律、法规之中。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医师法》第21条规定,医师违反以保护他人为目的之法律,推定其有过失,亦即未尽其应尽之义务,患者因此受有损害,得依民法的相关规定,请求损害赔偿。[4]民事法律可以直接将卫生法律法规的注意义务援引为针对医师所设置的注意义务。因此,医师违反民事法律中的注意义务以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为前提。当然,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异,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并不完全等同于民事法律为医师所设置的注意义务。在医师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但尚未给患者造成达到损害赔偿程度的伤害时,并不认为医师违反了民事法律上的注意义务。

(二)医师的注意义务来源于诊疗护理常规。社会共同生活领域中的各种注意义务的规则,如前述民事法律以及法律法规是以成文法的形式表现的,但是也有为医界多年累积并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如医术规则虽无法以条文列举而加以法规化,但医师在实行医疗行为时如不遵守其规则,就认为是对注意义务的违反,诊疗护理常规所规定的义务是在医师从事医疗行为时所自然产生的。日本的判例指出,执行业务之人,除履行取缔规则的规定外,更须严格遵守习惯上认为必要之注意义务,不能因以履行取缔规则的规定所命之注意义务,而谓为可以免除业务上之一切注意义务。[5]由于诊疗护理常规非成文化,因而内容极不明确,外延也较宽泛,因此应以相同业务的医师一般所应遵守的注意

为判断基准,即以最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作为判断标准。

(三)医师的注意义务来源于医学文献的记载。医学文献是指符合医学水准的医学、药学书藉、文章、药典等,其中有关各种治疗方法的记载、药品使用的说明等,是医师在实施医疗行为时所必须遵守的,法院判决也常引用其作为判断依据。由于医疗行为是高度专门化的行为,在认定医师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时,参考医学文献的记载是必要的。医学文献的记载作为一种科学的表现,既不同于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同于诊疗护理常规,因而它可作为医师注意义务的一个独立的根据,在有些情况下,医学文献的记载也会上升为卫生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诊疗护理常规。

总之,上述三个方面的注意义务共同组成了医疗业务上要求医师必须遵守的注意义务,并将对这三个方面的注意义务的违反归纳为医师违反注意义务的根据。在医疗注意义务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中,以民事法律、卫生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所规定的注意义务为主,以诊疗护理常规和医学文献的记载所要求的注意义务为辅。但是,它们所规定的注意义务在法律上具有同等价值,对任何一种注意义务的违反均有可能造成同样程度的医疗损害后果。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医师已经遵守了卫生法律和规章规定的注意义务而认为其已充分履行了医疗注意义务。

笔者认为,在界定医师注意义务根据的范围时有必要澄清两个问题:一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注意义务,包括伦理、道义以及日常生活中阻止损害结果的发生而应履行的义务。社会生活中必要的注意义务是医师注意义务的根据,但它并不属于医师的注意义务的特殊根据。没有必要将其单独规定。二是医疗水准问题。我国台湾学者认为,医疗水准是医师注意义务的根据。[6]笔者认为,

在认定医师是否负有注意义务时应当明确,医师的注意义务并非是统一的、抽

象的,在现代组织性医疗体系结构中,医务人员各有其分工,其职责也不尽相

同,其注意义务的内容与根据当然也不尽相同。因此,医疗注意义务是因具体

的医疗工作分工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不能用某项医疗标准作出统一的规定。

四、医疗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

过失以违反注意义务为前提,被认定为违反了注意义务必须以行为人先具

有注意能力,即违反注意义务必须以行为人具有可以遵守注意义务的能力为前

提。如果医疗损害事件的发生为医师注意能力所不及,就不发生医疗过失问题。

从心理学上考察,注意能力是个体心理活动保持和集中在特定事物上的一种认

识能力。注意能力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表现为对损害结果的预见能力;在过

于自信的过失中表现为对损害结果的避免能力。注意能力是结果预见能力和结

果避免能力的统一。注意义务是过失成立的前提,注意能力是过失成立的条件,

两者的有机结合才使注意义务的履行成为可能。但是,注意能力与注意义务又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注意义务是从客观上提供应当预见或避免的法律标准;

注意能力是从客观上提供应当预见或避免的事实根据。有注意义务而无注意能

力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有注意能力而无注意义务的情况也存在。有注意能力

并非必然就负有注意义务,如某护士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对于医

师所开出药物的疗效有一定程度了解的注意能力,但她却没有义务去预见医师错误地开药是否会给患者带来人身伤害,也就没有避免这种损害结果发生的注意义务。

医疗注意义务的核心问题是有无注意能力,特别是预见能力的判断标准问题。对注意能力的有无以及应如何判定,在学术界主要有客观说、主观说、主客观统一说,多数学者主张主客观统一说。但是笔者认为,该学说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在没有解决主客观如何统一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要落脚r主观说

或客观说。主观说因其注意能力的不确定而影响注意义务的高低,对注意能力较高的行为人耍求超出一般人标准的注意义务,因而存在着明显的不公。而客观说在判断医师的注意能力的有无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医师所从事的医疗职业是关系到患者生命与健康的重要职业,这就要求医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医学专业知识与技术,否则不得从事医疗服务行为。笔者认为,以客观说作为医师有无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时,应当注意两点:一是医师未能及时掌握新的医学知识,从而导致其注意能力在实际上低于一般医疗行为注意能力的情况。对医学新知识的判断应以医疗行为实施之时作为判断时间上的标准,医疗损害发生之后出现的新的医学知识自然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因此,医疗行为的性质和医师的执业资格制度,决定了对医师注意能力的判断应当原则上采取客观标准,即应以相同业务范围内的普通医师的注意能力为判断标准。二是应当考虑各地医疗水平、医疗机构设备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医疗注意能力的差异。因为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是不现实的,而应依地域、医疗条件的不同,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建立一个客观标准,并依这个较小的标准来判断符合该条件的医师有无注意能力。

【作者简介】

艾尔肯,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

[1] 艾尔肯:《医疗损害赔偿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2] 臧冬斌:《医疗犯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 页。

[3]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4] 黄丁全:《医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页。

[5] 周光权:《注意义务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6] 黄丁全:《医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2-334页。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告知义务的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告知义务的规定 一、患者享有知情权和隐私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生命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健康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身体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就是保障公民身体的机能和器官不受非法侵害。 根据《宪法》和《民法通则》,公民在患病时应该享有知情权和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了公民个人的私人活动、私人信息和个人领域。各国法律上一般都明确承认了隐私权,以保障公民的隐私不受非法揭露。我国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隐私权,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已实际承认了隐私权。知情权是指公民应该享有了解与自己利益相关情况的权利。《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 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履行告知义务中,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明白自己做何种检查项目;明白如何选择看病医生;明白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和影响自己病情转归应注意的事项。让患者知道看病时应遵守医院诊疗秩序和规章制度;知道看病时应尊重医护人员诊治权;知道自己进行特殊检查和手术应该履行的签字手续;知道发生医疗纠纷应当依法解决的相关程序。 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具有独立人格,但医患双方由于自身掌握的医学知识水平不同,在对疾病诊治的决策和理解接受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医务人员占有主动的优势,而患者则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掌握主动权,应当为解除患者病痛作出最佳选择,但患者并不因此丧失其独立自主的地位,医务人员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并且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将病情、诊疗措施以及有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如实地告诉患者,使患者及时了解有关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以行使本人对疾病诊治的相应权利。 但在某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情还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或方式,以避免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明确诊断后,一般应首先向其家属如实告知,再根据其家属的意见或本人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式告诉患者本人。在患者精神较脆弱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可暂缓或委婉告

医院面试注意事项(精)

医院面试注意事项.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拿着简历回答问题。若接电话时正好手边有简历,记住一定要把它拿出来,对照着回答问题。一般来说,面试方会进行常规的简历信息核实。对于一些跳槽多次、工作经验复杂的求职者,对照着简历可以避免错报数次以及跳槽时间等内容,免得留下“不诚实”的印象。一把闲愁追求真实。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过分谦虚,一味贬低自己去讨好别人,或者自吹自擂,夸大其词,都是不足取的。总的说来,在面试中,面试主考官不仅需要深厚的人生拿着简历回答问题。若接电话时正好手边有简历,记住一定要把它拿出来,对照着回答问题。一般来说,面试方会进行常规的简历信息核实。对于一些对内要擅长管理,对外要能为企业建立和谐融洽的外围财务环境和空间。提高交际能力,有意识地进入相应的社会人际在面试中,面试主考官不仅需要深厚的人生拿着简历回答问题。若接电话时正好手边有简历,记住一定要把它拿出来,对照着回答问题。一般来说,面试方会进行常规的简历面试务必要准时,一进公司就是面试的开始,对人要客气有礼,秘书或接待人员都可能影响到你是否能得到这份工作。面试前应关掉手机和传呼机,若当着主考官的面关掉,更可显出你的诚恳。注意自己坐姿,节制不该有的小动作。与主考官保持视线的接触,但不要紧盯着对方的眼睛,眼神切勿乱瞟乱看信息核实。对于一些跳槽多次、工作经验复杂的求职追求真实。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过分谦虚,一味贬低自己去讨好别人,或者自吹自擂,夸大其词,都是不足取的。总的说来识积淀,还需要较强的辨谎技能。对于组织来讲,甄选合适和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由于在面试中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错误招聘使得企业深受其害。背景调查的高成本也使得组织不能很好地对面试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达到全面的证实。所以,如何从面试者的语言表述和体态语言发现其说谎的线索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阶追求真实。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过分谦虚,一味贬低跳槽多次、工作经验复杂的求职追求真实。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过分谦虚,一味贬低自己去讨好别人,或者自吹自擂,夸大其词,都是不足取的。总的说来,面试自我介绍十分重要,良好的表达,不仅可以展现自己,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用人单位的好感者,对照着简历可以避免错报数次以及跳槽时间等

医疗法律风险预防与处理

1医疗损害争议的特征 (一)医疗损害争议涉及的主体广泛,社会影响大 (二)医疗损害争议数量多,诉讼多 (三)医疗损害争议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四)医疗损害争议处理的专业性强,难度大 2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法) (一)主体要件:医疗损害责任的主体是医疗机构。 1.医疗损害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 2.医疗机构是指合法医疗机构,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3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推定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4医疗损害责任的豁免 (一)受害人过错(二)第三人过错(三)不可抗力四)紧急避险 5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1、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6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者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7医疗法律关系是指医方受患者的委托或其他原因,在对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医患双方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医疗法律关系的性质 1.医疗法律关系本质上应是民事法律关系 (1)医患主体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的意思表示是自愿的。 (3)医患关系的双方是等价有偿的关系。 2.医疗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医患之间的医疗关系,主要表现为契约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表现出非契约性的特征。这种非契约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医方的强制诊疗义务、患者的强制治疗义务、医疗争议的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赔偿部分条款解读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赔偿部分条款解读胡家强 《侵权责任法》以法律单章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堪称侵权责任立法一大亮点,不仅为规范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依法行医,患者及其家属依法维权,有关机关解决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体现了对医患关系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是我国医疗侵权立法的一大进步。 一、关于医疗侵权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58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上述规定表明,只要医院和患者存在诊疗关系、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不再要求构成医疗事故,且无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了医疗侵权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以及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具体而言,在适用第54条过错责任原则条件下,诉讼中采取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由患者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进行举证,并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而在适用第58条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条件下,采取的是由患者证明医疗机构存在上述三种法定情形,若医疗机构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则推定其存在过错。这种类似的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还体现在第55条、第57条,以及第59条。 二、关于医疗机构告知和说明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这不仅体现了患者的健康权益,而且体现了对患者自主决定权的尊重。而“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则要求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向患者或其近亲属履行告知和说明义务,不仅要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在需要实施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而且还必须及时地说明医疗风险以及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应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书面同意,若医疗机构不能举证证明其尽到了告知和说明义务,以及取得了患者或其近亲属的同意,患者因此受到了损害,医疗机构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关于医疗机构的依法诊疗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58条第1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且“患者有损害”的,应“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第57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仅重申了医疗机构实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为过错,而且从医务人员职业特点出发规定了其应尽的谨慎注意义务,要求医疗机构严格遵守医疗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采取合理的医疗措施,履行相应的诊疗义务,否则患者因此而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责任。因此,在未来的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是否尽到了谨慎义务将是

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制度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 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制度 为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增加医患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认识差异,争取取得患者对诊治措施的理解与支持。现制定本制度。 一、就诊时,导医台需依据患者提供的情况,向患者告知所要就诊的科室;患者入院后,管床护士和医师必须及时向患者作必要的自我介绍,发放《患者入院告知》,同时告知住院须知等注意事项,患者履行签字义务。 二、在完成详细诊查,提出初步诊断或入院诊断后,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提供不同的诊疗方案,向病人或家属解释交待病情须耐心,争取与病人及家属达成共识,对进一步的诊断及治疗做好配合。 对病情解释的内容应使病人或家属对所患疾病有一个初步认识,即病因、疾病的进程、治疗方法、疾病的恢复过程、应做的相关检查等;对于不能立即明确诊断的患者,应解释是病情复杂、多系统疾病、目前的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不全等原因影响诊断,及下一步有必要做的相应检查,及其大致的费用等。 三、上级医师查房,如诊断与下级医生不一致或有新的、进一步的诊疗意见,应再次向病人家属解释交待病情。所解释的内容应更为详细、具体。 四、会诊医生在对患者全面诊查后,提出会诊意见,同时必须亲自向病人或家属解释病情。

五、经治医师必须随时与患者或家属保持沟通,了解病员病情变化,了解病员及亲属的思想动态等。并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及服务等方面的想法和意见。 六、病情变化时经治医师必须随时交待病情,并就处置措施进行必要的解释并征求患者或家属的意见。 七、决定医疗处置措施时,须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说明,说明内容应有记录,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八、在实施治疗前,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包括药品的使用时间、使用方法、使用量等事宜,门诊病员药品使用由门诊药房告知)以及治疗实施人员、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九、在治疗过程中,各级医师必须经常到病房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有痛苦的或有一定危险的诊疗项目,在术前一定的时间内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交待,说明诊疗项目的必要性、所存在的痛苦和危险性;对需要患方术前签字的,不能回避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但也不能不切实际的夸大其危险性。 十一、手术和麻醉前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必须向家属交待手术和麻醉的充分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就手术目的、手术和麻醉方式、参加手术人员、手术前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做详细

医疗常见检查及注意事项资料

医疗常见检查及注意 事项

常见检查及注意事项 一、胃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1.1、检查前注意事项 1、头一天禁止吸烟,以免检查时因咳嗽影响插管;禁烟还可减少胃酸分泌,便于医生观察。 2、检查前患者至少要空腹6小时以上。如当日上午检查,前一日晚餐后要禁食,当日免早餐;如当日下午检查,早餐可吃清淡半流质食物,中午禁食。重症及体质虚弱禁食后体力难以支持者,检查前应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 3、为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胃液分泌及胃蠕动,驱除胃内的泡沫,使图像更清晰,必要时医生在检查前20-30分钟要给患者用镇静剂、解痉剂和祛泡剂。对此,患者应有所了解,并给予配合。 4、为了使胃镜能顺利地通过咽部,做胃镜检查前一般要用咽部麻醉药,用药要领患者要按医生的要求进行。麻醉采取局部麻醉,只限于咽喉及食管上端。在用上述药前,向医生讲明你的药物过敏史,即过去对什么药物过敏。局部麻醉是将2%地卡因或2%赛罗卡因喷雾,病人张口发“阿”声,这时软腭和舌腭弓上移,舌根下移,使舌后、咽喉、软腭喷了药,先后3次。每次喷后,病人将剩在口腔的药咽下,以麻醉咽下部。也有采用糊剂,含在口内仰头使药物在咽喉部停留自然流入食管,起局部麻醉作用。 5、病人与医生要合作,检查前病人先去小便排空膀胱,进入检查室后,松开领口及裤带,取下假牙及眼镜,取左侧卧位,或根据需要改用其他体位。入镜后,不能用牙齿咬镜,以防咬破镜身的塑管。身体及头部不能转动,以防损坏镜子并伤害内脏。如有不适情况,病人忍耐一段时间,实在不能忍受,可用手势向施术者(医生或护士)示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1.2、检查后注意事项 1、检查完毕病人坐起,并吐出唾液,由于检查时注入一些空气,虽然在退镜时已吸出,但有的人仍有腹胀感,嗳气很多。因为麻醉作用未消失,过早吃东西容易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呛咳或发生吸入性肺炎。故检查后2小时,待咽部麻醉药作用消失后再试吃流质食物。在1~4天内,病人可能感到咽部不适或疼痛,但无碍于饮食,大多数人可照常工作,病情较多者可予休息,驾驶员当日不能单独驾驶。做胃镜检查最好有家属陪同,检查结束后护送回家。 2、咽部可能会有疼痛或异物感,可口含碘喉片、草珊瑚含片等,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3、做了活检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检查后1~2日内,应进食半流质饮食,忌食生、冷、硬和有刺激性的食物。禁止吸烟、饮酒、喝酽茶和浓咖啡,以免诱发创面出血,并注意有否黑大便(呈柏油或沥青样,是上消化道出血现象),如出现黑便要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二、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肠镜是一个管子从肛门插入,从直肠到盲肠,长度约有一百多公分,它的构造功能与胃镜基本相似。肠镜检查要比胃镜检查麻烦些,也比胃镜痛苦。做一次完整的肠镜检查平均需要10分钟,肠子比较直的人很容易做,5、6分钟就可完成。肠子转来转去,甚至打结的人,医生可能要花30分钟,才能做完一次检查。 1、检查前3天,停服铁剂药品,开始进食半流质或低渣饮食,如鱼、蛋、牛奶、豆制品、粥、面条、面包、香蕉、冬瓜、马铃薯等。 2、检查前一天晚上服用轻泻剂,同时多饮水。 3、检查当日进无渣流质饮食或禁食,检查前2小时清洁洗肠,检查前半小时,安静休息。

合理诊疗义务

小谈侵权责任法中的合理诊疗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条规定了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者,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 本项内容规定了两个要件,在两要件均符合的情况下,对于患者的损害,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两个要件分别为: 一是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对患者的紧急救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职责之一。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现行的医疗法规规章对于“紧急情况”的界定为:患者因疾病发作、突然外伤受害及异物侵人体内,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或非常痛苦的状态,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外伤、脑挫伤、意识消失、大出血、心绞痛、急性严重中毒、呼吸困难、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等。一般来讲,上述情况中的紧急性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时间上的紧急性,它是指医师的诊疗时间非常短暂,在技术上不可能作出十分全面的考虑及安排;二是事项上的紧急性,它是指采取何种治疗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需要医师作出紧急性的决断。需要说明的是,判断是否构成紧急情况,除了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外,还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伤病急剧恶化的威胁,这种威胁应当限定为对患者生命的威胁,而不能是对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的威胁;二是患者生命受到的威胁是正在发生和实际存在的,患者伤病的急剧恶化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不能是假想的,而应当是正在发生和实际存在的,不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必然导致患者死亡的后果。如果医师主观想像或虚幻地认为存在需要采取紧急救治的危险,而实际上这种危险并不存在,由于假想危险认识错误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导致了不必要损害后果的,医疗机构还是应当承担责任。 仅仅是“抢救受到生命威胁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疗机构是否能够完全免除责任,还不能一概而论。在紧急情况下,由于时间和治疗措施的紧迫性,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同意往往不现实,如患者重度昏迷而其近亲属又不在现场,但救治急危患者又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职责之一,无正当理由拖延救治时间导致不良后果的,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因抢救危急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在理解本条第二项的内容时,必须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区别开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规定,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立法过程中,有意见认为,条例规定只要是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危急患者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导致的不良后果,医疗机构一概不负责任,太过绝对。医疗机构是否承担责任,还要看医务人员是否已经尽到了合理的诊疗义务。如何判断何为“合理诊疗义务”,要考虑到在紧急情况下,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抢救时间紧迫,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及病状无法作详细的检查、观察、诊断,难以要求医生具有与平常时一样的思考时间、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法律对医生在注意程度上的要求相对低于一般医疗时的情形。但是,由于医疗行为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紧急救治措施,医务人员仍应尽到合理诊疗的注意义务。具体而言,根据现行的诊疗规范,紧急情况下合理的诊疗义务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对患者伤病的准确诊断。对患者伤病的准确诊断是正确实施治疗措施的前提。如情况紧急,应当采取控制患者伤病恶化的紧急措施后,再作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二是治疗措施的合理、适当,包括治疗措施和治疗用药的适当、合理。三是谨慎履行说明告知义务。紧急情况下,如果事前告知不可行,那么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后仍应履行该项义务。四是将紧急救治措施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内。结合上述情况,如果医务人员已经尽到在紧急救治情况下医务人员通常应尽到的诊疗义务,即合理诊疗义务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否则,即便是为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但医务人员未尽到紧急救治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尽到的合理诊疗义务,医疗机

医疗损害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7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1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7年12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7年3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13次会议通过, 自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法释〔2017〕20号) 为正确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患者以在诊疗活动中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害为由请求医疗机构,医疗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承担侵权责任的案件,适用本解释。 患者以在美容医疗机构或者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实施的医疗美容活动中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害为由提起的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 当事人提起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不适用本解释。 第二条患者因同一伤病在多个医疗机构接受诊疗受到损害,起诉部分或者全部就诊的医疗机构的,应予受理。

患者起诉部分就诊的医疗机构后,当事人依法申请追加其他就诊的医疗机构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应予准许。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追加相关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三条患者因缺陷医疗产品受到损害,起诉部分或者全部医疗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医疗机构的,应予受理。 患者仅起诉医疗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医疗机构中部分主体,当事人依法申请追加其他主体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应予准许。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追加相关当事人参加诉讼。 患者因输入不合格的血液受到损害提起侵权诉讼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第四条患者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提交到该医疗机构就诊、受到损害的证据。 患者无法提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诊疗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证据,依法提出医疗损害鉴定申请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医疗机构主张不承担责任的,应当就侵权责任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等抗辩事由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第五条患者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按照前条第一款规定提交证据。 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说明义务并取得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书面同意,但属于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情形的除外。医疗机构提交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书面同意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医疗机构尽到说明义务,但患者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 第六条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病历资料包括医疗机构保管的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

医患沟通中的注意事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清 写在课前的话 医患关系是临床上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应用。 一、医患沟通的概述和四大法则 医患关系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同于一般的人际沟通,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更为关注、更加敏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以心换心,以情换真,站在病患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 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 沟通是理解力,德鲁克讲过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是:沟通是一种感知(是否感悟);沟通是一种期望(是否期待);沟通产生要求(要求接受);信息不是沟通(信息是中性的)。 例如:女士带着她父亲一块儿来医院看病。当护士将诊断报告递给他们时,患者一下子就跌倒在走廊里。见此情形,女士勃然大怒,质问护士:“你上午不是说我父亲是良性的吗?下午怎么又变成恶性的了?”护士平静地说:“我上午说是良性的了吗?如果上午我就能知道结果,又何必让你们下午来拿报告?”她说:“你上午做完检查时伸出大拇指说‘ OK ' ,这不就是表示结果是良性的吗?”护士无奈地说:“我那是表示针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在人们法律意识逐渐加强的当今社会,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而言,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是非常重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的关系相互依存,医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与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的。课程详细解析了法律上赋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权利 (一)治疗权 1 、定义 执业医师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恢复和维持健康,提供医疗行为,这是医师的基本的职业权利。 2 、范畴 治疗权利包括疾病的调查权、自主诊断权、医学处方权、强制治疗权和紧急治疗权。 (二)特别干预权 1 、定义 特别干预权目前往往被忽视,在一般情况下医生的权利要服从于患者的权利,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医师的特别干预权利则对患者的自主权利形成一种限制或者一种优先。 2 、范畴 特别干预权包括以下这些情况:医生行使特别干预权是否合乎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关键在于运用特别干预权否定患者的自主决定权是否有必要。只有当患者的自主决定权与生命价值原则发生冲突,对患者有利无害的原则发生冲突,或者社会公益原则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行使干预权才是合法的。 3 、行使特别干预权的情况 ( 1 )患者拒绝治疗

若拒绝治疗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或不可挽回的损失,或者这种决定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作出的,再或患者的精神情绪处于极不稳定状况,或在药物对思维认识能力产生影响作用下所作出的。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医生应当行使特别干预权。 ( 2 )高危人体实验 人体实验必须经受试者知情同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一些高度危险的实验,或可能致死致残的实验,即使患者出于某种目的同意,比如说希望通过高风险使疾病有很好疗效的实验,特别是某些缺乏有效方法的疾病获得痊愈,或者纯粹出于经济目的,但医生通过检查认为患者的健康情况不适宜进行这些高度危险的医学实验,可以实施予以干预,必要时停止或终止实验,以保证患者的利益。 ( 3 )善意的隐瞒病情 按照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规定,医生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他是可以隐瞒病情的,不告知患者或隐瞒。前面我们讲了知情同意权,对癌症病人还是应该告诉病人本人。但有一些情况,确实经过我们的评价发现,进一步隐瞒对患者是非常有好处的,确实有这个科学的依据。我们应该去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做出一种善意的隐瞒,这也属于一种特别的干预权利。 4 、案例分析 ( 1 )案件回顾 这个案子发生在北京的某家医院,孕妇入院的时候已经诊断比较严重的心肺衰竭,病情非常严重。医院建议这个孕妇接受剖宫产。这个剖宫产可以减轻她的心肺负担,而且胎儿可能会获得及时的救治,从而保住胎儿的生命。而胎儿母亲的状况很不好,很有可能即使抢救也挽救不回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丈夫拒绝医生实施剖宫产手术,在同意书上写上了“拒绝剖宫产,后果自负”。 那么经过医生再三劝告,那患者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自己的妻子只是感冒,根本不用实施剖宫产,而且他认为妻子的这种怀孕,根本没有必要去实施剖宫产的,即使剖

医生的告知义务规定

医生得告知义务规定 医生得告知义务规定 患方得知情权又称知悉真相权、了解权,现代医学由于具有高度得专业性、技术性等特点,一般得非专业人员对医疗行为得意义、风险、后果知之甚少,患者去医院就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知情权,更没有对医生得医疗行为质疑得能力,而医生得医疗行为既可以治病救人,同时也可能发生医疗失败、副作用、并发症等危险后果。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保护患方得知情权,体现法律得公平,应当规定医生有告知义务,既医生有义务告知患者或其家属(下文中所指得“患方"即患者或其家属),将要实施得医疗行为及其风险,以取得患方理解、同意,否则即构成侵权。目前,由于医生未尽到告知义务侵害了患方得知情权,而引发得案件逐渐增多,本文拟就此题作一些探讨. 一、医生应该履行告知义务得依据 医生履行告知义务就是满足患方知情权得前提。无论就是药物治疗还就是进行手术、辐射治疗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得伤害,只有医生向患方履行告知义务,才能让患方理解医生得治疗行为,进而同意、配合医生得医疗行为,否则将构成侵权,这就是人得生命权、健康权等权利得体现。法国民法典有这样得规定:任何人均享有身体受到尊重得权利,人之身体不得侵犯,损害人之身体得完整性仅以对该人得治疗有必要之情形为限,并且,除因当事人得健康状况有进行手术治疗之必要,并且本人不能表示同意之情形外,事先均应征得当事人本人得同意.另一方面,医疗行为具有专业性强、技术程度高等特点,如果

医生不告之,患方很难知情,很难理解、同意、配合医生得医疗行为,所以作为满足患方知情权得前提,应该肯定医生有告知得义务。 医生得告知义务就是保护患方自主决定权得需要,也就是意思自治原则得体现。医疗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得健康服务为宗旨,它得一切手段都应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得权利与意志,因为任何不利后果最终都要由患者承受,患者就是医疗风险得承担者,尽管患者不可能也不应该干涉医生得诊疗方案,但医生履行告知义务,争取患方理解医疗方案得优劣得失、后果风险及医生如何对各方案进行取舍、取舍得道理,均在情理之中。当事人就是自身利益得最佳判断者,在关系自身重大利益得事情上,应由当事人享有知情权,借以保护自己得权利,做出合理得判断,这就是意思自治得真谛,因此,应该赋予医生告知义务,未经告知并取得患方得理解、同意得行为就是侵权行为。 医生得告知义务就是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得要求.诚实信用原则就是民法中最高指导原则,被人们称为“帝王规则”它要求人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得方式履行自己得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约定得义务,不损害对方利益。具体到医疗行为中,医生应该谨慎、勤勉、忠实,一切以患者利益为中心,尊重患者得权利与选择,尤其就是避免凭借其专业所长与当事人对医疗得不知情在医疗时随意取舍,树立国际医疗道德观念得《日内瓦宣言》规定:“医生首先考虑得应就是病人得健康,医生要凭自己得道德意识与尊严来从事医疗工作.”《国际医疗道德法典》规定:“医生必须经常把保持病

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2017最新)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7111538221.html, 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2017最新) 长期以来,医疗责任的认定一直是我国民法学界讨论的焦点,而医疗过错的存在与否又是认定医疗责任的关键。本文拟对认定医疗过错的判断标准、参考因素以及患者承诺对认定医方过错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求抛砖引玉。 一、医疗过错的判断标准-医疗水准 医疗过错,属于过错的一种。对过错的判断,在学理上有新旧过失理论之区分。所谓旧过失理论,乃是将过失与故意相提并论,认为过失与故意同属应加责罚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故意为积极的恶意,过失为消极的恶意。若行为与结果间有相当因果关系,而行为人对于结果的发生,有预见的可能,并应预见而未预见或者说应注意而未注意的,即应负过失责任。新过失理论,则认为过失不仅指应加责罚的心理状态,还应就行为的客观状态是否适当加以斟酌判断。即除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及预见可能性之外,尚须就行为在客观上有无过错,加以审认。具体医疗过错而言,判断医方有无过错,应就医方是否已尽客观上的注意义务为标准,亦即应就是否采取避免结果发生的适当措施而判断。基于新过失理论的合理性,该理论得到了广泛的确

认。这就要求在讨论医疗过错的认定时,首先要对医疗行为所存在的特殊判断标准予以准确认识。 这个标准就是医疗水准”。即,医师在进行医疗行为时,其学识、注意程度,技术以及态度均应符合具有一般医疗专业水准的医师于同一情况下所应遵循的标准。日本有判决认为,医疗水准是一种已具备专家相应能力的医师,尽其钻研义务、转诊义务、说明、劝告义务的一个前提标准。以医疗水准”作为判断医疗纠纷中医师或医院过错的标准,已是日本学说及审判实务上的共同见解。东京高等裁判所 1988年3月11日曾有判决论及:依《日本医师法)第1条之规定,医师由于其职司医疗及保健指导,对于公共卫生之促进寄予作用,从而达到确保国民健康生活之目的。因此,当其在诊察、指令之时,自应被要求参照其业务性质,履行基于防止危险上,以实验为必要之最完善之注意义务。而注意义务之基准即为诊疗时所谓临床医学实践上之 ‘医疗水准’,亦即,医师应本着该水准,履行其最完善之义务。因此,医师在从事治疗时,怠于履行依该水准所应尽之注意义务,从而致他人身体或健康于损害者,即应被认定为有过失,自应依民法第709条之规定,对于被害人所受之损害负赔偿责任。” 在依据医疗水准判断医方的过错时,必须注意区分医疗水准与医学水准。医学水准,也称学问水准,就是在将来应予一般化之目标下,现在不断出现的基本研究水准。相比之下,医疗水准可谓”实践水准,

解读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

?解读侵权责任法之医疗损害责任 ?北京大学法学院孙东东教授 ?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解析] ?一、诊疗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运用医学理论和方法维护人体生命健康所必须的行为。包括:诊断、治疗、护理、保健等具体诊疗行为以及相关的管理行为。?二、非诊疗行为: 1、因医疗机构的设施有瑕疵导致患者摔伤、自残、自杀。 2、因医疗机构管理有瑕疵导致损害。如抱错婴儿。 3、医务人员的故意伤害行为。 4、非法行医。 因非医疗行为导致的人身损害,适用本法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规定。 ?三、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法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2、患者有损害结果。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确定性。 3、诊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直接、间接因果关系,一果多因。 4、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有过错。[详细] 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

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解析] ?一、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法定义务! 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我决定权——特别的人格权。不仅体现了健康权益, 还体现了自我决定的人格利益和人格尊严。 三、告知的内容:病情、措施(包括有无替代方法)、风险。 四、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标准:能够让患者足以做出正当合理判断所必须掌握的信息。即以不产生歧义为标准。 五、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违法行为——未依法履行告知义务。 2、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有结果。 3、因果关系——损害结果与未告知有因果关系。 4、主观过错——故意的不愿告知、过失的没有告知。 六、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限制:防止患者滥用知情同意权,保护医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真正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加以限制。具体如下: 1、患者拒绝或放弃——医务人员履行了告知义务,但患者拒绝或放弃知情同意权,如放弃继续诊疗的决定、故意怠慢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等,不能认定医务人员侵害其知情同意权。 2、基于公共利益的强制医疗行为——传染病防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吸毒人员强制医疗戒毒等。 3、医务人员履行说明义务的自由裁量行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履行说明义务时,向患者告知的内容、对象、时机、方式等具有一定的选择权。 医生要注意——

各种治疗的注意事项

各项治疗规范(试行) 一、300IB冷光源治疗仪(半导体激光) 适应症: 用于激光理疗中,对急、慢性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道口红肿、膀胱炎等)、神经性疼痛及功能障碍、运动系统的急性操作、风湿病、感染及非感染性炎症和皮肤病等进行辅助治疗。 禁忌症: 1、严禁将激光直射眼睛、甲状腺及孕妇腰腹部及腰骶部;晚期癌症病人用于止痛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在毛发处照射(如百会穴),可把局部头发剪去后再照射;应从小功率开始,以防头发烧灼而产生刺痛感。 3、严禁照射色素沉着部位,以免皮肤灼伤。 注意事项: 1、因治疗仪输出为近红外光,严格避免光源直射眼睛。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必须将光源探头放臵于治疗部位后,再启动仪器光源,以免损伤眼睛; 2、由于光输出探头直接接触人体,治疗机的供电电源须有良好的接地装臵,每次治疗前必须检查该装臵:接地是否有效。 3、在紧急状态下,可立即终止激光输出的手动装臵—急停开关。 4、严禁照射皮肤黑色素,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5、如果仪器无法正常运行时,首先检查仪器电源是否衡接好,再检查是否按到急停开关。

二、BYK-50 水遁环微波治疗仪 适应症: 1、治疗非淋菌性阴道炎、宫颈炎。 2、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慢性前列腺炎。 禁忌症:1、各种炎症的急性期 2、尿道狭窄者 3. 外阴区域手术后24小时内 注意事项: 1、仪器开始工作前,打开后盖水箱检查水位是否在正确位臵(约2/3左右) 2、发射微波功率前要确保微波天线已接好,并插入装有循环水的治疗导管中再进入人体治疗区,否则会损坏微波源并会造成微波泄漏。 3、仪器工作时,不可打开外壳,以防电击。 4、在插、拔电源插头时,主机和计算机的电源开关应臵于关闭状态。 5、男性尿道治疗插管时,微波管翘起的前端对准腹壁方向。尿道治疗插管流程同腔介治疗。 6、治疗时用一次性垫单将通道管接口包住,避免循环水渗漏(垫单可剪开使用)。 7、微波管禁忌用石蜡油润滑。 三、HA-100场效消融治疗仪 适应症: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非淋性尿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炎症

医疗名词解释

1.医疗侵权: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由于过失实施了不符合当时医疗水平的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或其他损害,且该医疗侵权行为与患者的人身或其他损害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医疗损害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失,或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无论有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其他损害,应当承担的以损害赔偿为主要方式的侵权责任。 3.替代责任:是指由不直接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承担有关主体的责任。 4.后续治疗费用:是指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尚未恢复需第二次治疗所需要的费用。 5.医疗注意义务:是指因为患者在因医疗事故受到损伤后如需治疗方能消除损害的,而在争议处理过程中尚未进行治疗或未治疗完毕的,产生的后续治疗及费用的问题。 6.医疗主观过错:是指医疗主观过失,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主观过错。 7.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技术上的高度注意义务,具有违背当时医疗水平的技术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损害责任。 8.医疗产品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使用有缺陷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血液及其制品等医疗产品,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医疗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担的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9.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10.患者的知情权:是指患者对自己有关信息知悉、获取的权利。患者的知情权主包括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方案等方面信息的知悉了解权利。 11.医疗违法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违反了不得侵害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知情权、自我决定权、隐私权以及身份权等的义务,侵犯了患者相应权利的行为。 12.医疗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确定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损害责任的一般准则,是在患者的人身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医疗机构对自己的医疗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准则。 13.医疗注意义务: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程以及职务或业务上的习惯

患者合法权益、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一、患者知情同意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实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 二、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 (一)告知方式有门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三)告知对象 1.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告知的对象首先是患者本人。 2.当患者本人为不满10 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年满10周岁且精神正常的未成年人时,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限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亲属。 3.当患者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包括痴呆患者)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4.在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患者年满18周岁,处于昏迷、休克、麻醉等意识丧失状态)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患者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五)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 (六)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反复多次告知。 三、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 (一)患者入院前告知 1.接诊医师应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诊断、住院的必要性,预计的住院时间、可能的医疗费用,病房床位情况等; 2.分诊护士应告知办理住院的流程、病房的位置等。 (二)患者入院时告知 1.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住院部应向患者提供“住院须知”; 2.患者入院后,由值班护士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该病区的环境、人员及医疗组情况; 3.主管医师及时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并详细询问病情,记录在案。 告知患者:根据他(她)现有的病情与体格检查情况所作的初步诊断(属于保护性医疗者除外);为了进一步确诊,需要做的检查,以及初步的治疗方案;如有多种替代治疗方案,应向患者或家属讲明优劣,供患者选择。 4.应注意告知患者或家属应予配合及注意的有关事项。 (三)治疗过程中的告知 1.治疗过程中的常规告知 (1)以患者或患者家属陈述的病情及医师的初步检查为依据,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发展概况及现时所处的进程; (2)应当立即采取的诊断措施和方法,这些诊断措施和方法可能发生的意外; (3)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或暂不能确定的诊断,及确定某种诊断或暂不能做出诊断的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