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新人教版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新人教版

《正确使用成语》

学习目标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学习重难点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读探究考情,成竹在胸

考纲要求

本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成语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属于必考题型,《考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能够辨析词语使用的正误。

(一)命题形式:从2010年以来,一道题四个选项,都是成语使用的辨析,“使用不恰当”或“使用恰当”的选择判断成为命题形式的主流。

(二)考查范围:注重各类型的考查,三个错误选项一般是三种不同的类型。重点考查以下几种类型:色彩不明或褒贬误用;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或范围大小不当,搭配不当。(三)考查方向:因它约定俗成,含义相对固定,用法相对单一,是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的热点题。

(四)考查内容:正确使用成语,辨析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考查成语的误用类型一般是色彩不明,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重复赘余等,对成语本身的含义、使用范围、情感色彩尤为重视。

二、真题引路

(2013·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

....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

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

...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

....,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

羊补牢

...,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教你思维

成语的运用要考虑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

(1)准确掌握成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

(2)细致了解成语语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特定指向。(3)辨别成语同语境之间语法搭配、感情色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问题

解题方法:

(1)弄清语境,弄清整个句子想表达的意思。

(2)弄清所给成语本身的意义。

(3)将语境所需义和成语或熟语本身义相对照,看合适与否。

(4)仔细区分成语的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法结构等。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做题方法是筛选法与排除法相结合。C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成语使用正确。A项“毋庸置疑”指不必怀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毋庸”,不必。此处成语犯了用法不当的错误。用法上,这个成语只作谓语(如“这点毋庸置疑!”)、定语分句(如“毋庸置疑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受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形容十分肯定。B项“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此处成语运用用错对象,根据语境,应该用的是“耳目一新”。D项“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到类似的损失。该成语使用不合语境,后一句语境中说“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这与成语意思不吻合。可用防止受损失意思的词语“未雨绸缪”。

答案 C

三、考点解析

考查点1 因张冠李戴而致误类

导语: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使用起来就会出现毛病。(最明显的为颠倒尊卑,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应该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演示题】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2012·新课标全国卷)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

似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解析芝兰玉树:芝和兰是两种香草,玉树是槐树的别名,一说用玉制成的树,“芝兰玉树”比喻优秀子弟或对别人子弟的美称。此处用错对象。

2.(2012·辽宁卷)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

....,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解析“方寸之地”是指人的心,此处用于地区不当。

3.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

丰姿绰约

....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解析“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只可指人,不能指歌舞。

4.“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 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

鲜为人知

....。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达900年以上。

解析“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多用于事,此处用于树不合语境。

5.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他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创作素材。

解析“下里巴人”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不能用于人。

6.许多观众对电影《小时代》提出了批评意见,并不是对郭敬明吹毛求疵,而是恨铁不成

....钢.的表现。

解析“恨铁不成钢”比喻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郭敬明并非不争气之人,可改为“爱之深则责之切”。

7.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解析】“美芹之献”地位低的提出好的意见

【方法提示】

1.要辨明成语的使用对象,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特别当语句中的成语作为定语的修饰对象时,就要侧重考虑成语对象的指向性。

2.注意成语的典故意义。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特别是有些典故中的特殊含义,如“青梅竹马”,“豆蔻年华”。

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有:

不期而遇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大快人心

金兰之好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气宇轩昂

破镜重圆一挥而就青云直上洛阳纸贵

倚马可待巧夺天工两小无猜相敬如宾

比翼齐飞萍水相逢不耻下问举案齐眉

楚楚动人从善如流精神矍铄妙手回春

秀外慧中

“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等。

考查点2 因望文生义而致误类

导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

命题者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注意词语的

本义和引申义)

【演示题】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

管对谁都侧目而视

....,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解析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属望文生义。

2.(2013·辽宁卷)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

自己渺小,登高自卑

....之感油然而生。

解析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错在望文生义。

3.(2012·江西卷)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

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

....啊!

解析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该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用在此语境下是正确的。

4.丹霞餐厅明天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

解析“口耳相传”好像是“互相传递消息”,其实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耳相传一代代保留下来的”。

5.销售商当初承诺若有质量问题,双倍赔款,如今顾客找上门来,他们却打起退堂鼓

.....,死

不认账。

解析“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句中应改为“出尔反尔”。

6.2002年以前是7月份才高考,七月流火

....,热得要命,对考生不利。

解析“七月流火”往往被人们理解成形容天气热,多年来报刊上早已这样错用,习非成是。但实际上指夏末秋初,名叫“火”的红星西移下坠,天气渐渐凉了。

【方法提示】

很多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等,其实际含义往往是特定的,望文生义是不行的。

1.回归根本,弄清意义。辨别成语,首先要注意成语的整体意义。成语中有一部分字面意义与整体意义基本一致,它们的意义往往是通过引申或比喻而形成的。

2.核准成语中的关键字词,特别是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如“屡试不爽”的“爽”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

珠圆玉润不名一文不速之客不足为训

文不加点不赞一词不经之谈不刊之论

屡试不爽空谷足音吊民伐罪细大不捐

进退维谷人莫予毒久假不归危言危行

五风十雨醍醐灌顶别无长物侧目而视

下里巴人不可理喻瓜田李下马革裹尸

目无全牛相见恨晚首当其冲江河日下

登堂入室

考查点3 因重复赘余而致误类

导语:有一些成语,由于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相重复。

【演示题】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2012·浙江卷)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

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解析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

2.(2010·湖南卷)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

....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解析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后面的“谈论”语义重复,所以不当。

3.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

....的苦衷。

解析“难言之隐”指难以言说的苦衷,“隐”即“苦衷”,二者重复,应删掉“之隐”或“的苦衷”。

4.在李老师耐心教导下,班里许多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

....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解析“莘莘学子”是“众多学子”之意,表示群体,显然该成语不能用许多来修饰。5.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笑得前仰后合,还令一向严肃的大人们

都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解析“忍俊不禁”本身就是“忍不住笑了出来”,所以后面不能再加“笑起来”。

6.虽说是新闻稿,可是真情却早已溢于言表

....之外了。

解析“溢于”已是“之外”,可将“之外”删除。

【方法提示】

在句子上下文已有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和上下文语意重复。

1、若句中已经出现了带有比喻性的成分,如“像”“如”等,一般就不再选择带有比喻词成分的比喻性成语。

2、某些成语因为其本身已经含有了“令人……”“让人……”的意思,就不能与“令人”“让人”搭配使用,如“贻笑大方”“动人心魄”.

3、有些成语中的某个语素已经包含了句子某方面的意思,使用时不能出现重复;

4、有些句子不能做或不能带句子的某种成分,要注意成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括号内的词赘余,应删除)有:

(正)方兴未艾难言之隐(的苦衷)

(对自己)妄自菲薄 (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显得)相形见绌

(感到)习以为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故意说得)闪烁其辞 (目前的)当务之急

(难得的)空谷足音 (许多)莘莘学子

考查点4 因形近而致误类

导语: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近两年新课标全国卷都考的是近义成语辨析,应高度关注。

【演示题】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2012·全国大纲卷)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解析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孚,信服。与“不负众望”混淆。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2.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

....,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解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应为“一蹴而就”。

3.面对别人的鄙夷或尊崇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坦然面对的能有几人?也许很多人是做不到

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对人生旅途上的有些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不以为然

....。

解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应为“不以为意”。

4.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一致认为,作者的创作动

机是无可厚非

....的。

解析“无可厚非”前提是做得不是很好,但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可以谅解。“无可非议”前提是做得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此处应用“无可非议”。

5.过去的上海滩是鱼目混

...珠.之地,以前人们在那里做事情格外小心。

解析“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一般形容物,不指人。应为“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6.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

所不至

...。

解析“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一般用于贬义。应为“无

微不至”,意思是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方法提示】

注意从程度轻重、意义侧重、使用范围等方面辨析。如“耸人听闻”“骇人听闻”,都是令人害怕的事,但一个是假的一个是真的。

容易形近致误的成语有: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堪卒读——不忍卒读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独行其道——独行其是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纷纷扬扬——沸沸扬扬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见危授命——见危受命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不可理喻——不可思议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望文生义——顾名思义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高山流水——行云流水

不绝如缕——不绝于耳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一发不可收——一发不可收拾

考查点5 因自相矛盾而致误类

导语:有些成语,由于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相矛盾。

【演示题】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2012·四川卷)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

....,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解析如期而至:指事物按约定的时间到达,是人们所期望的,而安全事故不是人们所期待和约定的,前后自相矛盾。

2.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

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

解析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会随之而来,与上文内容正好相应,使用正确。

3.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

....,要努力学习才是。

解析“豆蔻年华”多指女子十三四岁。而句子前面已说过是“十七八岁”,年龄上自相矛盾。且“我们……中学生”这个概念中既包含有男同学,也包含有女同学,性别上也产生矛

盾。

4.困难这样多,你们还能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真可谓凤毛麟角

....了。

解析“凤毛麟角”比喻稀少的、不可多得的事物。句中已说过“全国百强县”这个概念,这样的县很多,不稀少,因而前后产生矛盾。

5.众志成城,因人成事

....,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解析“因人成事”指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6.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

解析“萍水相逢”意思是: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用在本句中,明显与前面的“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相矛盾。

【方法提示】

将成语与句子语义进行比照

考查点6 因轻重失调而致误类

导语: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弊病。

【演示题】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

起之秀

...,夺得3 000米跑的第一名。

解析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处大词小用。

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

解析“哀鸿遍野”的使用轻重不当,属于大词小用。“哀鸿遍野”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3.这位团长无论在怎么危险的情况下打仗总是不怕牺牲,以身作则

....,这对战士们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解析“以身作则”的使用轻重不当,属于小词大用。“以身作则”指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此词表意程度轻。联系上下句看,“不怕牺牲”“极大的鼓舞作用”,这些内容构成的语境宜用表意程度重的词语,可用“身先士卒”。

4.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

解析“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5.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

解析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上面例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方法提示】

1.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

2.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区分语义侧重上存在的差异。如“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二者都有用空想安慰自己的意思。前者侧重用根本不能兑现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后者侧重用对前途的预想来慰藉人们。

类似成语有:

济济一堂七手八脚多事之秋纵横捭阖

义无反顾丰功伟绩从谏如流无可非议

真知灼见有口皆碑

考查点7 因色彩失调而致误类

导语: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而含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与批判的情感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性色彩的成语。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要注意辨析。

【演示题】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2012·浙江卷)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

....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

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解析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多具褒义色彩。本句语境“丑闻”是贬义的,感情色彩不相符。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

..

有词

..,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解析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多用于贬义。

3.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

....,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解析“上行下效”意指上面的人或长辈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情。用在句中感情色彩有误。

4.侯宝林与马季的相声艺术半斤八两

....,各有千秋。

解析“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个贬义词。

5.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

....,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解析“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用于贬义。

【方法提示】

1.注意看说话人的好恶色彩。因目的、场合、对象不同,表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词,表贬斥、批评的用贬义词;否则就是褒贬失当。如: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显然

表示厌恶、贬斥。

2.分析所讲人和事是你所希望看到的过去、现在或未来、还是你不希望看到的。通过词义的分析,辨析成语的色彩。如:猝不及防,指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习惯上用于不好的事情,不希望出现的事情。病例:“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精细,绝处逢生的狂欢,让球队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让人“狂欢”的是好事,而猝不及防用在这不当。

容易造成色彩误用的成语有:

1.褒义成语(误作贬义)

雨后春笋蔚然成风蔚为大观虚怀若谷

神采奕奕鞠躬尽瘁敢作敢为两袖清风

力挽狂澜视死如归高风亮节从容不迫

殚精竭虑凤毛麟角叹为观止卓而不群

2.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或中性)

无所不为处心积虑半斤八两人云亦云

别有用心大放厥词得陇望蜀上行下效

甚嚣尘上始作俑者弹冠相庆一唱一和

党同伐异评头论足长篇累牍过江之鲫

睚眦必报改头换面粉墨登场忘乎所以

坐而论道巧立名目师心自用擢发难数

倾巢而动画地为牢振振有词推波助澜

3.容易误用的谦词

抛砖引玉管窥之见不情之请却之不恭

忝列其中不揣冒昧绠短汲深敬谢不敏

一孔之见蓬荜生辉信笔涂鸦姑妄言之

4.容易误用的敬词

鼎力相助不吝赐教有眼不识泰山

垂询雅正斧正惠赠

考查点8 因搭配不当而致误类

导语:一个成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

【演示题】

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存有“搭配不当”的错误,请把这样的成语找出来,并进行解说。

1、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照顾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许多明眼运动员不能望其项背。

【解析】“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其用法是多用于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许多明眼运动员比不上她,使用正确

2、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

【解析】“乐此不疲”意即乐于做某件事,沉浸其中,不知疲倦。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此句可改为“似乎对这份伤感乐此不疲”。

3、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解析】“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可加“忙得”“打得”等,不能作形容词的补语。

4、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解析】“指手画脚”是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5、“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解析】“指求全责备”后面不能带宾语。

6、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解析】“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该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

7、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度愤慨与理性反思。

【解析】“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漠,毫不关心,后面不能带宾语。

8、这里具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解析】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方法提示】

1、思考语言习惯如“望其项背”“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般只用在否定句中。

2、细研成语本身辨明成语词性,了解应作何成分,可修饰哪些词或可被那些词修饰。如“指手画脚”是动词性成语,作谓语,不能用来修饰其他词。

总结:

解题方法

1.速读全句,了解大体内容。看意义是否难解,若难解则要推断其义。

2.详审语面,注意句子的整体性及其内部联系性。只有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才能明了语境对成语表

达的制约方向,进而确定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

3.从句子整体上看该成语是否违背“褒贬”“语体”等方面的问题。

4.细读成语前后文字,看是否存在“重复”“矛盾”“不搭配”“不合常理”等方面的问题。

须注意,要灵活应对,往往一眼看上去正确的成语,实际上却是错的,要注意“逆向思维”的方法。

除此之外,在成语复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注意积累的作用。语文学习天生需要积累,成语的学习也是如此。

我们要像学习外语背词汇那样落实成语的积累,多看,多读,多记。日常积累法:成语的考查重点是辨别那些日常生活中(主要是报刊上)常见而又容易用错的成语。平时的训练可能比较分散,但积累归纳要保持集中统一,要在训练中整理、归类,在积累中提高实战水平。

[即学即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连篇累牍

....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B.“3·11”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举国上下哀鸿遍

...野.,沉浸在悲痛之中。

C.“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源远流长

....,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品格。

D.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

....,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解析A项,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B项,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C项,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D项,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只有从根本上着手,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同时,政府各权力部门也以身作则,秉公

执法,亿万百姓期待的河清海晏

....的局面才可能出现。

B.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

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

C.平时这欢腾的爱笑爱闹的小伙子,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一时之间竟变得期期艾艾

....地说不上话来。

D.有的官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放过一点儿便宜。这种“过屠门而大嚼

......”的霸道行为让百姓深受其害!

解析A项,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B项,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C项,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D项,过屠门而大嚼: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答案 A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三篇]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三篇]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 1.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通过小说激烈矛盾冲突中的人物不同反应的分析,认识其性格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1.<红楼梦>简介 2.<红楼梦>产生的历史背景 小结:<红楼梦>的产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转向极衰,所以这部作品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它的主题"四大家族的兴衰"也与这个背景吻合。 3.理清人物关系<贾政,贾宝玉在家族中的地位> 导入:《红楼梦》当中最重要的三次大变故是什么 4.宝玉挨打的原因: 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5.宝玉挨打各人反应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反应合理吗? 贾母痛惜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王夫人哀痛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 宝钗规劝符合封建规范的大家闺秀 黛玉关心志同道合的知音 6.印发小说第40回中一段,让学生体味其中个人的行为,性格特点极其合理性。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捡了一碗 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 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 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 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鸳鸯二 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在这个场面中,表现最娇嫩和最放肆的是谁?如果宝钗在这,她 会如何表现? 由这个场景分析,可以看出宝玉和黛玉在这个家族中的特殊地位,他们俩才是真正的知音,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叛逆。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恩格斯关于"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人物" 理论,即"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甚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篇二:诉肺腑教学目的 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 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把握宝黛爱情蕴涵的思想内核,同时也可使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课文。 2.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是学习 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教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导学 一、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

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关于《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大约是此时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

高考语文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语文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成语 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明确高考要求: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 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 一、熟语的类别广义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熟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等。 这里只谈成语。 二、成语运用中的错误类型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形成的历史性等。 在语言运用中成语是相当于一个词的。 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每年都有1道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 因此对成语首先要了解含义注意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买椟还珠原意是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其次要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 以下为成语误用的类型。 第一类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

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如: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春风。 “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年广西题)“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此处误以为是进入危险境地。 ()、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瘦凸起的肩胛骨他的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非指寒冷。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课题:修辞(修辞方法)复习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 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 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 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 考试说明(包括会考高考) B、考试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 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 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 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全套教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辨析并修改病句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低分作文的弱点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压缩语段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学会分析议论文事实论据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科普作品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开好凤头扣人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扩展语句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五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六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考场作文文采训练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观点型命题的审题立意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二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四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炼字型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综合运用之漫画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一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练习

高中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练习题 河南李伟强

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考查了古文化常识,应引起备考注意。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_的。A.陵墓点缀虽然绝无仅有 B.陵寝镶嵌即使独树一帜 C.墓茔装饰固然独一无二 D .墓室装点尽管举世无双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墓地,茔地。墓室:①犹墓庐; ②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参考答案:B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不是传统的两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要考虑句间关系和习惯搭配。 14、(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 B.遏制秩序擅长 C.遏止秩序擅长 D.遏止次序善于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江西省遂川中学语文组冯小兵 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为难点。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意: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

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 指点:这首诗写于元丰三年(1080),是诗人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诗中生动地刻画了月下海棠美丽的光泽、清幽的香味和红妆粉裹的娇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花怜惜眷爱的殷切情意;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美好的海棠是诗人自比,因为“月转廊”,花儿就得不到月光的照射,以此比喻自己遭受贬谪、怀才不遇,既恰当,又含而不露。“只恐夜深花睡去”含有顾影自怜的意思。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简介。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作家,出生在大阪。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祖父亡,后来姐姐又病故。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这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 基础知识对策(六)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一天,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叫《我的家》。一位叫小军的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家有我的爸爸、妈妈和我三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偶尔爸爸妈妈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这段文字可谓精彩之极。从成语的规范使用上来看,可以说是个个成语都使用不当。如果抛开规范性要求,那么,文段中的成语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诙谐、幽默的意趣。 当然,高考中,就“正确使用熟语”而言,可不能这样随便使用。作题时,在熟语选用上要严格遵守熟语使用原则,因为它主要考查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既然强调“正确”,自然要按照有关原则使熟语使用规范。既要“规范”,就要了解熟语的特点,即熟语来自古代汉语中文化典籍、诗词文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词素(文字)固定,结构固定,意义固定,感情色彩固定,大家不能随便去书写,去调整,去望文生义,去傅演感情色彩。所以,要想正确使用熟语,就要“勤读、勤查、勤积累”,牢固掌握熟语的文字、结构、意义、感情色彩等,这是基础。 成语是高考考查的重头戏,如: 【全国卷Ⅰ】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 ....,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 ....,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 ....,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 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 ....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 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答案】B 【全国卷I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 跟他开点无伤大雅 ....的玩笑。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

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

高三语文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训练指要 本考点在近十年的高考中成为必考内容。题型是较固定的选择和判断题。重点考查的一般是常用的成语,特别是近义成语、有固定意义和用法特殊的成语、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和实际义与字面义差别较大的成语。答题时要在结合具体语境的前提下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辨析词义,警惕望文生义;2.分清色彩,做到使用得体。 1.(2002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故宫博物馆的珍宝箱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_。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__。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校外马路上的摊贩市场被取缔不到一周又________,再次喧闹起来。 ②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________。 ③自从局长退下来后,门前的小路一改往日________的热闹,重又恢复了它的宁静。 ④公路被护栏剖成两半,车辆在各自的道路上奔驰疾驰________。 A.死灰复燃东山再起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B.东山再起死灰复燃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C.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D.东山再起死灰复燃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和教学质量的提高________。 ②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他们也一定会援助我们,因为我们和他们是() ________的。 ③病人生命垂危,手术已是________了。 ④教育体制改革已经________了,我们必须早点作好准备,保证这一改革能顺利进行。 A.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B.息息相关休戚相关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C.休戚相关息息相关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D.息息相关休戚相关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运用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成语训练(含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 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 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 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答案:B【解析】A、始作俑者:贬义词。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使用对象错误。D、附庸风雅:贬义词。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高考资源网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C【试题解析】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B“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C“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

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明确高三语文现状和高考情况,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氛围。 2、通过学习《考试说明》,明确高三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充分做好学习准备。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生积极性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现状,学习考纲,明确方法和要求,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站在高三门口,有人犹豫彷徨,有人急躁心烦,有人踌躇满志。这些是刚刚进入高三同学的不同表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呢?因为高三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 面对高三,我们应该怎样呢?我们只有拼搏、努力、向前,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多媒体展示 进入高三,第一节课,我想和大家交流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复习计划 1、以书本为主体,复习必修一之必修五课本知识 2、复习文言文专题,复习达到的效果是选择题全对,翻译尽量不失分。 3、复习基础知识中的字音、字形、词语、病句专题 4、复习语言表达及运用(1)(简明、连贯、得体) 5、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6、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 7、在复习期间,两周一次作文;每月一次考试。 二、思想、心理、身体准备 1、要有目标,并且要对目标保有坚定的态度。有的同学常立志,不能立长志,在玩到尽兴之时,忽而想到了高三的目标,于是乎,内心恐慌,导致兴尽而归,这样只能是玩没玩好,学也没学好。我们只有树立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还记得讲《沁园春·长沙》是我给大家说的毛泽东的立志诗吗?)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授课时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事。” 学生们都暗暗猜想:“老师要求的肯定很难吧?可是苏格拉底说的却是:“请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让他们做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拿他们开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园地 10-10 1950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安工大附中高一备课组 本单元教学设想: 一、了解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 本单元包括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优美,情味浓厚。二是意蕴深,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总教学目标。 三、实施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分析写景 2、体会情感 3.注重审美 4、品味语言 5、读写结合

四、单元教学安排 《荷塘月色》2课时,《故都的秋》2课时,《囚绿记》2课时,表达交流2课时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体会《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二、解题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 问题预设: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 问题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

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正确使用成语 能力要求: 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汉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高考一直将其列为测试的重点。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以外,汉字字形和语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 考点分析: 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年至2001年每年均有一道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设计考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1993年考查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苦心孤诣”,1995年考查的“首当其冲”“想入非非”,1997年考查的“不负众望”“万人空巷”,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左右逢源”,2001年考查的“饮鸩止渴”“穷形尽相”“未雨绸缪”,2002年考查的“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等,都暴露了考生成语学习过程中不辨褒贬、望文生义、读音不规范等毛病。 题型分析: 高考中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考查,已确定了固定的题型。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选择辨析两种题型。1994、1996、1998三年采用选择填空题型考查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而1999、2000、2001、2002几年均采用选择辨析题型。由于辨析近义词和辨析成语在方法和技巧上有许多共同点,前者既已采用了较固定的选择填空形式,那么,变换另一种形式考查成语运用显得更合理。因此,2003年高考的成语运用题很可能还沿用选择辨析题型。 高考例题: ①2000年全国高考题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 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 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分析:答案是B。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人多,把成语的适用对象搞错了。C项“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洗心革面” 比喻彻底改悔,指人的改过自新,而“本刊”既非人,也与“悔改”无关,显然不恰当。 D项“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暴露恰到好处。 本题所考的几个成语,都是很常见的,其中“汗牛充栋”在中学课本中至少出现过两次。因此,此题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考查的是常见的,但是常被用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诗歌鉴赏》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s from "Appreciation of Poetr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诗歌鉴赏》教案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148 次) 时间:2004/11/24 02:36pm 来源:xiaoyanzi 时间:23日下午 学生:高三某班 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 分组:引用李商隐(庄生梦蝶),辛弃疾(金戈铁马),柳永(冷月无声),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评价(风花雪月)等等。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贾老师:我们讲诗歌,诗歌是个什么东西呢?看这个字(板书“诗”),诗: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寺庙,放了几尊神,都是什么样的神呢?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祖祖辈辈写诗,读诗,欣赏诗歌?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喜剧和悲剧)。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贾老师带着深情读海子的诗歌。 孤独是痛苦的,海子写出来的诗歌带着怎么样一种意向。 领读一遍 学生齐读(背景音乐古曲) 贾老师提示:孤雁,为什么要寻找,寻找什么? 贾老师提示:要带着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 卜算子苏轼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册 共13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册)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和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戏剧的特点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一、知识储备 A.元杂剧相关知识 1.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2.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3.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1)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2)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3)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B.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关汉卿剧作之所以有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