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的文化观察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的文化观察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的文化观察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的文化观察

代中国社会心态的文化观察

2011年05月20日08:36来源:金融时报作者:记者刘守序

社会心态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深刻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又是一个广义上的文化概念。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的形成既有多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又有千差万别的个体要因。人们可以从广泛的文化视角出发,对社会心态进行观察和解读,了解和认识一种社会心态的萌生、形成、发展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期对其进行调整、引导进而求得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与文明、进步的社会文化一起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完善的软实力。

当前中国社会心态轮廓

中国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建设,人民生活有了巨大变化,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形态出现了新样式、新格局、新品质。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更有奔头,更有动力了。这样的精神面貌反映的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心态的主流表现。

但是,人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转型的日趋深入而不断滋生出的各种各样社会问题,测试着社会民众不同的感受,培养和催生出社会心态的多种形态,而这些同样值得大众文化研究者、社会学者、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按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说法,反映当前中国社会心态轮廓的指标,大致包括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尊严感、归属感、社会支持感、社会参与感、社会公正感等,而社会态度、行为倾向以及亲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以及人际沟通模式,则是从宏观角度对社会整体心态的文化描述。

生活压力感。近两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明显增大,尤其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物价上涨和社会通胀压力已经开始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

安全与风险感。中国社科院的调查发现,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把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指向“比较安全”的水平。

幸福感与尊严。从2010年起幸福感的测量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意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根据调查,目前社会民众觉得幸福和有尊严的比例为七成多。有21.2%的受访者“非常同意”“生活得有尊严”,有50.8%的人回答“同意”,有21.2%的人回答“说不准”。

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中最高级别的助人行为。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救灾过程再一次显示了民众的奉献精神和利他行为。

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内地民众个人捐款达458亿元,占捐款总额的54%,高于内地企业捐款数(388亿元),改变了过去一直保持的个人和企业捐赠2∶8的比例。

矛盾冲突的应对策略。目前,沟通和上访是民众解决冲突和矛盾的主要策略,诉讼策略使用率很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调查显示,解决冲突和矛盾的主要策略多数是“无可奈何,只好忍了”和“没有采用任何办法”。此外,尝试解决问题策略中用得最多的是沟通策略和上访策略,也就是选择“与对方当事人或单位协商”和“上访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诸如医患冲突、

劳资冲突、社会保障纠纷、消费欺诈、学校乱收费、政府部门乱收费、征地拆迁补偿不合理、司法不公、环境污染等方面。

科学合理调整社会心态

当前中国社会心态的基本轮廓,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逐步深入的现实,在多种矛盾面前社会支持缺乏,自我支持与完善、修复能力弱化,表现出某种集体性焦虑和不安,从而诱发基本生活理念和行为准则吊诡。人们可以从被捕贪官的供述、交通肇事司机的证言、路上飙车以及人际交往上的无聊叫劲中看到其缩影。

因此,如何调整源于焦虑和不安的社会心态,将其逐步引导上平和、健康的轨道,烹调出大众文化的“家常菜”,就越发显得急切和重要。

加大社会支持,释放生活压力。一些现实案例诸如富士康“连环跳”事件的发生,实际上反映出社会生活压力大与社会支持不足的突出矛盾。

从生活压力调查中可以看到,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困扰着相当数量的民众。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单位社会模式已趋终结,而填补单位社会模式的社会支持功能的公民社会模式却并没有形成,人们只有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而这种微弱的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的生活压力。

这个问题值得有关方面给与关注,从社会支持的角度,缓解和释放人们生活压力,从而降低由于此种压力带给社会的压力势能。

“信任是简化复杂的机制”。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人们经常要与陌生人打交道,如果总是事先把陌生人放在骗子的角度去审视、去鉴别,无形中会增加许多社会交易成本。比如,国家的人口普查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入户难,相关部门需要花很大力气做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张贴调查员的照片,通过相对“熟”的社区工作人员提前入户调查,这样一来普查工作成本成倍增加。

“信任是简化复杂的机制”。人际不信任致使交往成本增加,损失社会成本,而公共权力执行者和公共权力机关的失信则不仅仅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而且意味着社会普遍规则的失灵,一切都变得繁琐和复杂,而“信任是简化复杂的机制”这句名言也要费好大劲去公共图书馆里才能查阅得到。

在经济增长中提升幸福度。政府在发展经济、扩大文化视野同时,要为社会大众提供满足幸福的基础,提升社会大众的幸福度。换言之,就是消除那些可能使人民不幸福的社会因素,比如贫困、失业、不安全、灾难、不公平、社会秩序混乱等。

中央提出以人民幸福为社会发展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了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人的发展,社会也难以很好地、可持续地发展。但真正转变发展观念,把发展的目的定位于人民的幸福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警惕群体性怨恨变成社会情绪。不少社会学家都引用过“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例子,这个事件背后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它反映了一个突出的社会心态——“群体性怨恨”。这种“群体性怨恨”是“官民冲突”和“贫富冲突”的反映。

群体心理中不可避免包含非理性因素,但是这种心态也是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积淀而成的。尽管这些年国家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加大,但官员腐败依然是民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少数腐败官员造成民众对政府官员的信任降低,也波及政府机关的公信力。

群体性怨恨也与社会存在的不公平、个人发展困难、个人生活状况得不到改善等因素有关。中国社科院的调查发现,高考制度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其次是义务教育,而城乡之间的待遇被认为是最不公平的。除“高考制度”和“义务教育”处

于“比较公平”水平外,其他方面都处于“比较公平”和“不大公平”之间。人们也可以看到“X二代”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不公平心态,民众对“富二代”、“官二代”的不满表达的是对机会不平等、贫富差距过大的不满。

调查显示,虽然民众对贫富差距加大不满,但并不存在所谓的“仇富心态”。民众的怨恨针对的是富人的不良行为。但是,政府相关部门要特别警惕这种“群体性怨恨”扩大为整个社会的情绪。

提高社会矛盾冲突的解决功效

调查显示,对于各类矛盾广大民众的初始解决策略绝大多数是理性的,采取冲突性手段的极少。从一些已经发生的激烈冲突和恶性事件来看,许多当事人都是在尝试了多种解决策略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极端手段的。在一些较为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中,最该起作用的法律途径被弃用或使用率低,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完善诚信体系,重建社会信任。通过建立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征信系统,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强化公民和组织的诚信行为,逐渐建立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提高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完善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约束和规范公共权力执行,严格问责失信的公共权力执行者和组织,提高公共权力机关的公信力;严厉打击个人和组织的欺诈行为,营造人际信任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逐步重建社会信任。

深化科学发展理念,使人民生活更幸福。政府要落实好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政府工作的最终目标,作为抓民生的核心工作,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使得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水平同步发展。

致力于阶层融合,消解不利的社会情绪。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缩小贫富分化,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为民众提供平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扩大社会的中产阶级比例;避免贫富差距、地位差别带来的阶层分化,防止长期底层认同带来的群体极化,进而产生群体性的社会怨恨等等,这样有助于消除不利的社会情绪。

总之,一个社会的普遍心态,是整个社会和个体多重复杂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社会和时代文化特征的折射,有效调整和科学引导社会心态朝向健康、向上和平和的方向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政府部门通力协作。社会普遍心态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调整和建设良好的社会心态这一浩瀚工程,也需要坚持长久,而一个健康、快乐、有着高度幸福感的良好的社会心态的出现,一定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

执政者如何面对当前社会心态

执政者如何面对当前社会心态 人民日报评论部连发4文谈执政者如何面对当前 社会心态

党报:我们应该如何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 人民日报评论部 从单向度强调“冷静、稳定、理智、克制”,到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培育和保护公共理性、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 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理性”正成为一个热词。 理性看待收入差距,理性面对社会不公,理性分析网络民意,理性选择专业、职业……“理性”的高频度使用,传递的潜台词其实是:在不少问题上,有人正走向理性的反面。 走过高呼“杀死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法庭,穿越法国大革命激进主义掀起的狂飙,人类对非理性的躁动保持高度警惕。理性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大大降低社会关系调节的成本,温和渐进的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明智选择,这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动摇的共识。在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尤为重要。 但是,对理性的思考和探讨,还应在更深的层面展开。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与其紧张焦虑,不如解析它们生长的社会根源,寻求化解它们的现实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构建平和理性心态的主要矛盾。

从追求“高而又高、纯而又纯”的政治理性,到接受自利、竞争、效率的经济理性;从单向度强调“冷静、稳定、理智、克制”,到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培育和保护公共理性、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于理性的认识有了巨大的飞跃。但急速变革的中国面对的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将这种理念的进步落实到层层级级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实现对日益错杂的社会心态的准确把握和有效疏导,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西方的理性启蒙,面对的主要是基督教会。而今天中国的理性建设,既有市场理性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冲撞,也有个人权利与集体精神的磨合;既有现代公共意识与熟人社会的博弈,也有公民参与和“为民做主”残余思想的抵牾,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作为具体的人,谁都不敢说自己绝对“真理在握”,谁都不应有过高的“理性优越感”,企望“理性”的符号可以封堵住“非理性”的决口。 除非极端个例,激烈的非理性言行背后的逻辑并非无章可循。作为最后的选择,它通常产生于绝无胜算的场合。市场竞争固然是优胜劣汰,但是否必定是赢者通吃一切、输者无处可逃?暴力抗拆固然不理智,但暴力拆迁就一定合理吗?通过正常渠道难以反映正当的诉求,究竟该怎样宣泄郁积的情绪?没处说理就骂,骂不过你就打,打不过你就跑,我们绝不鼓励这种弱者的逻辑,却也绝不能不理解、不关切、不给出路。 理性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理性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现阶段,这个责任主要在社会管理者,在拥有更强实力、更丰富资源的组织和个人。而每一位公民也应该意识到,任何利益诉求和价值主张,都应在法治的框架下有序地展开,“有理”固然不一定走遍天下,但“无理”注定寸步难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程序理性、目的理性……理性建设的内容包罗万象。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当从培育平等、真实、诚恳和可沟通为原则的交往理性开始。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但同时因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规范、社会公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且日益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焦躁浮躁、公平正义感缺失、仇官仇富等相应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法和途径。 主题词: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心态 一、当前社会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

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古代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当然,许多内容与今天不一样。现在有当代的社会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同样会有社会问题,只不过许多内容也会与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社会前进中新发生的,这些问题可归纳成五类:即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相对应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学习、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及其培养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及其培养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深入开展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人民也切实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绝大部分老百姓享受到了现代物质文明。 当今中国,全国各族人民正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为复兴而努力奋斗着。我们在享受日益丰富的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今中国,急剧变革,飞速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就是在这个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社会里,部分偏离主流的社会心态,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现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开展。 当前我国,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依旧处于主流地位,始终引导着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首先,当前我国社会心态趋于成熟、开放包容,人们的行为倾向更加理性平和、务实进取,积极向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更加理性。许多人依旧认清自己,理性面对和处理各种事情,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慎重地寻求对策。 其次,社会的良好新风和正气成为社会心态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热情踊跃地参加社会管理和各种活动,政府和人民共同倡导新风。例如,5·12汶川地震,全国人民倾力相助;涌现出一批批感动中国的优秀人物、道德模范等;人们对各种丑恶现象予以谴责、批评和抵制……人们始终坚持真理、追求正义,体现了新风和正气的社会主流。 第三,人们拥有的社会心态始终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据一份社会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对我国的现状表示满意和对我国未来的各项事业充满信心。我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使综合国力不断被提升,我国各方面趋于完善、合理。因此,我国人民拥有相信未来是美好的社会心态。 第四,我国社会心态在多元多样多变中形成成功是,人民的价值观趋于好的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人们趋于理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国家、社会、人民等有了更高的期望。人们的精神层面日益丰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人们更加努力地尽其所能创建和谐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合理、积极向上。 现实当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主流心态,我们也应该发觉,并继续坚持,发扬光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偏离主流的社会心态,去发现、引导,使其走向主流。 第一,社会竞争压力大,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人们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工作、房子、汽车……适度的压力感时必须的,但是过多过重的压力,就会损伤身心健康,甚

为何大多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心态

为何大多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心态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先摆脱了贫困带头富了起来,更让绝大多数普通百姓过上了吃饱穿暖的生活,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地飞速发展,却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心怀不满的人,并且以易怒的性格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哪怕是芝麻绿豆大小的小事情,也可能引发出他们强烈的不满情绪,如果引导不及时,甚至还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群体事件而导致更多民众的愤怒。 曾几何时,中国人是以温良谦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忍不拔和富有忍耐精神而传承于世,可现在,别说是忍耐了,就连是传统美德都没有几个人认同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的是如何让自己尽快富起来,至于用什么手段却并没有进入道德规范的约束,从而出现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用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勇往直前精神,只认钱,不认理,当然,就更管不了道德观念和依法办事了。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确实也有一帮人在无法无天,而政府的软约束更是助长了这帮人的胆大妄为,假药泛滥、有毒食品横行、假冒伪劣被冠以“山寨”而堂而皇之坑害百姓,更有甚者,国家垄断企业带头拚命涨价,把整个社会国计民生的基础物价推高到了历史上的高位,被戏称为“涨价政府”。凡此种种,已经形成了当前老百姓被积压的越来越严重的民怨,形成了高暴发点的易怒性格。 为什么中国崛起了,国家强大了,可中国人在世界上反而越来越不被尊敬了呢?甚至是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呢? 为什么中国富裕了,国家有钱了,可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却没有感觉到国富民强的实惠呢?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太过贪婪吗? 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世界,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随时随地不保,他们担心自己赚得钱不够养家糊口,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上或是被高额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担心防不胜防或是稍有不慎就会吃到有毒食品,他们担心房价太高而居无定所,他们担心自己会老无所依……焦虑,焦虑,还是焦虑,这就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的根本原因,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感受到幸福的症结所在。

2020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3篇

2020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3篇 【篇一】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xx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因此大学生就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大学生就业作为大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关口,初次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才和成长,因此,选择工作务必要慎重。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情绪管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最全版

(情绪管理)当前社会心态 的特点

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俩个方面:壹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壹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俩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壹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俩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和建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壹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壹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壹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和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能够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壹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且积极设法引导。 壹、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壹起的。笔者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问题: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两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两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可以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设法引导。 一、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一起的。笔者认为,目前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社会心态问题。 (一)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4月在全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但54.8%的居民表示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0.5%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4.2%的人表示难以承受。2010年10月中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再次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单位社会已趋终结,而填补单位社会社会支持功能的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学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10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是突出的例子。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的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和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基本上处于“没有帮助”和“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的生活压力。 (二)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一方面,不断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使得民众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并不高,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灾难频发。

当代青年人的心理变化

当代青年人的心理变化、心理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人的思想和心理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它源于缤纷、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因而青年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深深地打上了社会生活的烙印。世界与中国的变化已经深深地烙印在青年人的心理、头脑里,影响在他们的行为上。在社会的大舞台上青年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禀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的理念,针对青年人心理、思想的新变化而革新。 一、当代青年人心理特征及其表现 (一)青年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心理是在实践中大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识、心理现象的总称。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青年人的心理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成真正成熟阶段。一般特征如下: 1.智能发展达到高峰。主要表现在: (1)观察力显著提高。(2)记忆力处于最佳时期。(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 2.情感情绪日益丰富。情感和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主观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情绪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心境,其二是激情,其三是应激。情感具有社会性,是人的高级情绪,反映出个体的社会关系。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宗教感。思想教育应当运用情感沟通规律,打开被教育者心理的大门,减少逆反心理。 3.自我适应增强。个体的自我适应,也可以说是个体的社会化。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叫作社会化,又称社会性发展。本质上讲自我适应增强既是主观要求也是客观环境压力造成的结果。 (二)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当代青年人的心理特征 现代市场经济的到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改变了社会经济运行的体制,但是最根本的是改变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它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积极向上的,另一方面是消极的。反映在青年人身上,主要是心理特征有了新表现。 1.批判性思维增强。现代市场经济的最大标志便是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在这种形势,当代青年人是一个活跃的群体,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对信息的接收快,较少盲从,大多数有了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因而能够对社会上的事情作出较理性、辩证的分析,批判性思维增强。 2.感情脆弱、意志薄弱、依赖性强。 3.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色彩的爱情、婚姻、性等道德观念发生变化。 4.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当代青年人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他们自身素质较全面,思维活跃,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相对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不太接受,而且有时言行偏激。 5.“出世”与“入世”的双重个性。当代青年人是理性的,一方面他们关心政治,关心社会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远离政治,专心读书,尤其热衷出国谋求个人发展。 二、当代青年人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 1.市场经济的确立。凌志军在《变化》一书中说到,综观13年,最深刻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报告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11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发生后,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目前,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综述如下。 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1 心理健康与否的判断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的。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概括为:智力正常,自我评价得当,情绪调控能力强,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学习动机明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心理正值一个发展时期,是从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过程,也是各种矛盾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冲突的时期,还要面临复杂的角色转换 问题,因而,大学时期正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业、人际关系处理、恋爱问题、性健康、性格和情绪调节以及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较广,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1.3 学业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和学习动机功利化;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人和谐相处;恋爱问题则主要体现为情感的迷茫、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如何应对失恋;性健康问题主要表现

在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应,产生了堕落感、耻辱感与性罪恶感,把性与不洁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性格和情绪调节问题具体表现在抑郁和情绪失衡。 1.4 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1)网络群体。网络这把双刃剑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困扰。(2)贫困大学生。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在贫困生中较为普遍。 2 剖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人们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在这样一种社会大背景下,大学也不再是宁静的港湾,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使得一些大学生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久而久之,引起了心理的迷乱和失衡。(2)家庭和学 校教育的缺失。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国家改革开放之时,成长于国家经济发展之日,由于家长对他们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使其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他们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另外,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3)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进而使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4)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性格、意志力和对事物的认知及情感各方面都有别于高中生和成年人,情感方面比较热烈,认知方面明显不足,具体为对社会制度、人际交往和爱情等诸多方面的认识不完善,不成熟。同时,他们的柔韧性不够好,自制力也相对较差,做事喜欢随心所欲,缺乏长远目标,计划性不强。加之现代社会竞

2019高考作文预测-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多材料作文题考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潍坊一模)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1919年)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新青年》)1981年北大学子欢呼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整个燕园。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同一面旗帜,鼓舞着整个中国社会投身改革、激荡梦想。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叶聪,通过不懈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海深度达到7062米。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 某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的限制性。本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侧重于多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六则材料虽然各有不同,侧重点却很明显。考生从六则材料里可以提炼出关键词“青年、青春”“时代”“民族、国家”“奋斗、担当、作为”,写作时不得脱离材料的核心立意。 2.写作要求的限制性。“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就不能是选择其中的几则材料,更不能只选其中之一。考生要对材料进行综合理解,不可以断章取义,应该围绕从六则材料里提炼的关键词来写,并且要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可割裂。 3.价值取向的限制性。前五则材料均为正向的价值观,是考生作为未来公民应该追求的价值观,考生不能否定和歪曲。对第则材料中某网红的人生排序则应当辩证看待。 4.写作时应有明确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观点,或用丰富而有个性的材料表达观点。不仅仅要写出使命感、责任感,更应该写出如何去做,不可空泛地只谈个人与国家而不谈如何行动。 开放性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编版】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精编版】

[“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 论文撰写: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赵敏雅 调查: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虞涛房启志黄宇赵敏雅宋启迪指导教师:李家华王丽娟 内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 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 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 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 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 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 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 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 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 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 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 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 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 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 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作用的,发生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①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②人的社会动机 ③社会认识 ④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中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

当前社会心态分析

当前社会心态分析 社会心态就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得心理感受与情绪反应,具有显著得大众性与弥漫性。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儿童、女性或其她无辜群众得暴力伤害事件以及其她社会性事件。这类事件发生得原因就是多方面得,但从社会心态得角度来瞧,心态失衡、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悲观厌世、进而产生报复社会得心态就是其共同得特点。这些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说明,重视社会成员心理与谐、优化社会心态,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得现实问题。只有真正重视与搞好社会建设,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十八大报告提出得“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可能实现,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社会心态问题表象 1、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得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就是一个不争得事实。而另一方面填补单位社会支持功能得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支持就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得物质与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得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10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就是突出得例子。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得就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与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基本上处于“没有帮助”与

“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得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得生活压力。 2、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 一方面,不断发生得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使得民众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得风险意识并不高,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灾难频发。一个本不属于热点得新闻受到中国媒体与民众得持续关注, 从智利矿难得发生到33名矿工在69天后被成功营救,民众不可能不 将之与我国频繁得矿难与高投入得救援与很低得救援成功率相比较。当前风险防范得突出问题就是对于关系个人得风险意识较强,而 对关系到群体或社会得风险重视不够,对于突发得、伤害性大得风险 警惕性较高,而对缓释性得、无直接生命伤害得风险防范不足。 3、社会信任面临困境 我国得公共权力机构与管理部门得社会信任程度高于其她机构与组织,但市民对这些机构得社会信任评价水平并不算高,接近“中度信任水平”,而市民对商业行业则处于“基本不信任”得水平;对中央政府得社会信任度高于地方政府;对中央媒体信任程度高于地方媒体。对中央政府得高信赖,仍然就是重要得社会整合得心理资源,但就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得公信力较低、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得 环境比较差得现状。在人际信任上表现出传统得人际观念,最信任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社会心态参考答案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社会心态参考答案(一)根据给定资料1~2,分析资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本质问题是社会心态失衡,原因包括:首先,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转型期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其次,阶层之间沟通不够,利益诉求渠道表达不畅,引发群体性事件;第三,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新媒体发展中存在不规范现象;第四,群众的社会保障等相关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计空格149字)(二)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资料3~6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并谈谈理由。(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争论焦点是高考是否有用,是否能够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支持的理由有:一是在大学里可以学习怎样做人,锻炼自己,学习知识,结实朋友;二是读书无用只是不读书之人找的不思进取的借口。三是学历是就业的门槛,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反对的理由有:一是难以就业,早工作早挣钱,减轻生活压力,二是教育落后,大学不像技校,培养不出专业人才;三是事例证明不必接受专业教育也能成功,“一考定终身”定律失灵。(计空格191字) (三)如何理解资料中所提到的“塔西佗陷阱”。(20分) 要求: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公信力遭质疑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实质就是信任危机。 目前由于现在社会上炒作太多,群众已经不敢轻易相信了,出现了信任危机;同时政府利用公权力以权谋私现象屡禁不止更降低了群众的信任度;再者媒体和舆论误导群众事件也时有发生。 要想摆脱塔西佗陷阱既要让公权监督走“亲民”路线,让群众能参与监督;同时还要走“诚信信息”道路,将信息公开;要并且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计空格227字)(四)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中国式困境。(15分)

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

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使 命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富则国富,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年自由则国自由,青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起,青年就站在爱国的前沿,当时,北京和各地爱国学生为了维护国家民族挺身而出,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使命,与工人阶级一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这次运动的光辉胜利。 为纪念五四青年爱国运动,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使我明白了当代青年人应该肩负起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的探索来之不易,只有珍惜、爱护之,避免走弯路,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广大青年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随者、先进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践行者。 第二,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建设,而青年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青年应珍惜目前得天独厚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既学理论知识,又学修身做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自身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咨询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咨询题。 这项调查结果是6月25日公布的,调查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拜访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咨询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别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别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咨询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受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办法有咨询题、各种大小别断的考试、严重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差不多参加了4场聘请会,都没有寻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方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别敢想改日会是什么模样。我别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所以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忽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不记得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调查发觉,14%的大学生浮现抑郁症状,17%的人浮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咨询题分时期各别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日子习惯咨询题,兼有学习咨询题、专业咨询题、人际交往咨询题;二年级浮现的咨询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进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咨询题;四年级则以择业咨询题为多数,兼有恋爱咨询题、以后进展和能力培养咨询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降苦闷。一名同意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别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欢跃的心情。如今我睡不行,经常做噩梦。”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咨询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进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青年向成年的转变阶段,这一时期中,会浮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咨询题。这些矛盾冲突假如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浮现心理障碍,妨碍个体的健康进展。 从现实日子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逝,“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降感和恐怖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咨询题。 二十周年同学会邀请书 当我想你的时候……

当代社会的特点

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两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两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可以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设法引导。 一、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一起的。笔者认为,目前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社会心态问题。 (一)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4月在全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但54.8%的居民表示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0.5%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4.2%的人表示难以承受。2010年10月中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再次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单位社会已趋终结,而填补单位社会社会支持功能的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学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10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是突出的例子。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的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和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基本上处于“没有帮助”和“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的生活压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