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结课论文

中南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结课论文

中南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结课论文
中南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结课论文

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无线网络安全

学院: 物理与电子学院

姓名:CP

学号:152212052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指导老师: 李长庚教授

日期:2015年12月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CP 摘要:

无线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的通信与感知摆脱了时间、地点和对象的束缚,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然而,无线网络具有传输媒介固有的开放性、无线终端资源的受限性、无线终端的移动性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性等特点,使得有线网络环境下的许多安全方案不能直接应用于无线网络,而且也给无线网络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增加了许多障碍。

在3G、4G和WIFI触手可及的时代,由于无线网络搭建模式、用途、设备性能限制及其无线信号裸露等原因,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无线网的安全现状、安全威胁、入侵实例来简要说明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个安全方案来帮助大家掌握一定局域网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意识。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4G、3G,无线网络入侵

Introduction to the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Abstra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wireless network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escaped the constraints of time, place and object perception,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and work,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 the wireless network transmission medium inherent openness, limited resources wireless terminals, wireless terminal mobility,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topology, the cabl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many security scheme cannot be directly applied to wireless network, but also to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solutions increased a lot of obstacles.

In 3 g, 4 g and WIFI within easy reach of the time, the staff a smartphone and tablet, because wireless network structures, pattern, purpose, equipment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and its wireless signal bare,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lso has been a research hot spot.

This article from the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status, security threats, intrusion examples to briefly explain the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a security scheme to help you to master a certain local area network security knowledge and improve safety awareness.

Key Words: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4 g, 3 g, wireless network intrusion

1.1 无线网络的概念

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网络。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1.2 无线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无线网络所采用的通信技术、覆盖规模以及应用领域各不相同,因此存在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网络组织形式,可分为有结构网络和自组织网络。有结构网络具备固定的通信基础设施,负责无线终端的接入与认证,并提供网络服务,例如无线蜂窝网和无线城域网等;自组织网络按照自发形式组网,不存在统一管理机制,各节点按照分布式策略来协同提供服务,包括移动网络和传感器网络。相比较而言,由于缺乏网络架构和统一管理机制的支持,自组织网络(尤其是传感器网络)面临着更大的安全与隐私风险。按照覆盖范围、传输速率和用途的不同,无线网络又可以分为:

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无线个人区域(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无线网络特点:

1、网络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异构网络间互连比较困难,自组织网络完全没有固定网络结构。

2、无线信道的开放性使其容易遭受窃听、干扰、篡改等攻击。

3、相对于有线信道,无线信道带宽较小,而且容易受到干扰,信道误码率高。

4、无线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通信带宽、存储空间以及电源供应等资源严重受限。

5、移动设备比固定设备容易发生被窃或丢失,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

1.3 无线网络安全背景

1.3.1 安全威胁

安全威胁是指某个人、物或事件对无线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以及网络资源的合法使用构成危险。无线网络安全威胁包括只对网络信息进行监听,或是对信息进行恶意的篡改。

主要威胁有:

1、身份假冒:伪装成合法用户,通过无线接入非法使用网络资源;或者假冒接入网络骗取用户个人信息。

2、通信侦听:截获无线链路或服务网内传输的未被加密的数据。

3、通信栏截:窃听无线接口,对加密部分进行分析,试图获取通信内容。

4、信息纂改:修改、插入、重放、删除用户数据或信令数据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5、密码攻击:分析现有安全方案的弱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攻击方法,意图获悉通信内容甚至控制部分网络。

6、泄漏隐私:通过无线通信寻找特定用户的身份信息或者跟踪特定用户,破坏匿名性和不可跟踪性。

7、设备丢失:移动设备容易丢失,从而泄露敏感信息。

8、服务抵赖:电子商务应用中交易双方在交易完成后予以否认,分为用户抵赖和服务商抵赖两种情况。

9、非授权访问:用户对非授权数据的非法获取,滥用权限获取对非授权服务的访问。

10、拒绝服务(:在物理上或协议上干扰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及控制数据在无线链路上的正确传输,实现攻击。

11、资源耗尽:通过使网络服务过载耗尽网络资源,使合法用户无法访问。

12、流量分析:主动或被动进行流量分析以获取信息的时间、速率、长度、来源及目的地。

1.3.2 无线网络安全需求

要实现无线网络安全的目标绝非易事,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困难:

1、无线网络的开放性使其容易遭受窃听和劫持。如果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那么任何人都可轻易获取该信息;采用加密传输后,攻击重点就转为分析所采用的加密算法或安全方案,风险依然存在。

2、无线终端设备体积较小,在计算或存储能力、通信带宽和电源供电时间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原来在有线环境下的许多安全协议不能直接用于无线网络。例如:防火墙对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网络通信起不了作用,任何人在数据发射机覆盖区域内都可以截获和插入数据;由于计算能力和电源供应的限制,计算量大的密码技术不适用于移动设备。

3、无线网络环境较为复杂,许多攻击行为都可以很隐蔽地进行而不易察觉,尤其是被动攻击方法。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严重。所有常规有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都依然存在于无线网络中。

4、与有线网络不同,漫游问题可能导致用户管理复杂化。受访网络可能对用户实施欺诈,非法用户可能伪装为合法用户滥用网络服务。与有线网络的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相比较,无线网络节点频繁加入、退出以及不断变化的网络拓扑使得许多安全方案无法实施。

5、无线网络的移动性增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无线网络终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也可以跨区域漫游,这样使得无线终端容易被窃听、破坏和劫持。然而有线网络的用户终端与接入点之间通过线缆相互连接,终端不能在大范围内移动,对用户的管理比较容易。

6、自组织网络缺乏统一管理,对等的各节点协同进行分布式管理。敌方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部分节点实施欺诈和分割,从而干扰整个网络。网络节点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检测并阻止这些攻击,需要引入更加复杂的分布式信任管理机制加以制约。

2.1 无线网络攻击技术简介

2.1.1 无线攻击入侵攻击技及流程

2.1.2 无线网络密码破解介绍

2.1.2.1 WEP密码破译

WEP加密的一个无线数据包包含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初始化矢量,后一部分为加密后的数据包内容。初始化矢量(Initial Vector)有无线网络无线基站随机创建,并不会被加密。由于值的长度是24位,虽然它的Ⅳ值是随机数,但是通过发送一定数量的数据包后,难免会重复。只要用适当的工具向无线基站发出数据包以获得的相应,便可以收集到足够的Ⅳ值来破解密码。以上便是WEP密码破解的关键。

第一步:破译准备

Linux系统、BackTrack集成工具、无线网卡(带高增益天线)

第二步:选取目标无线网络并获取无线基站与网卡的信息

1、选取信号较强的特定目标网络(使用WEP加密或WPA加密),记录基站

名称;

2、使用Network Stumber软件查出无线基站的MAC地址及使用频道。

第三步:破解密码

1、启用和设置无线网络设备,如有必要也可更改自己的设备的MAC地址以防被查;

2、运行Spoon Wep软件工具,收集DATA(Ⅳ值)进行破解;

3、如破解进行缓慢,可使用aireplay-ng命令来创建与无线基站的虚拟连接来增加DATA的收集;

第四步:破解成功,连接使用

第五步:破解后如仍不可连接

1、IP地址被锁定,可使用Kismet工具软件不断监听目标无线基站,如有电脑设备连接基站便可获取可用IP;

2、MAC地址被锁定,可使用Kismet工具软件不断监听目标无线基站,如有电脑设备连接基站便可获取可用MAC地址。

2.1.2.1 WPA 密码破译

WPA破译使用工具使无线基站与正常电脑设备断开连接,截获尝试正常连接事包含加密的握手数据包。再通过暴力破解工具对握手数据报进行破解。

第一步:破译准备

Linux系统、BackTrack集成工具、无线网卡(带高增益天线)

第二步:选取目标无线网络并获取无线基站与网卡的信息

1、选取信号较强的特定目标网络(使用WEP加密或WPA加密),记录基站名称;

2、使用Network Stumber软件查出无线基站的MAC地址及使用频道。

第三步:破解密码

1、启用和设置无线网络设备,如有必要也可更改自己的设备的MAC地址以防被查;

2、运行Spoon Wpa软件工具,不断发送DE-AUTH帧断开无线基站和某一正

常的连接的电脑,待其重新连接时,收集HandShake数据包;

3、HandShake数据包包含Wpa加密密码,使用AirCrack工具软件进行暴力破解;

第四步:破解成功,连接使用。

2.1.3 截取无线网络数据包技术

第一步:截取准备

Linux系统、BackTrack集成工具、WireShark(sniffer)工具、无线网卡(带高增益天线)

第二步:选取目标无线网络

1、选取信号较强的使用WEP加密或WPA加密的目标网络,破解基站密码,并记录密码,留后以便解密数据包;

2、运营商的需登录付费的无线基站利用用户的登录帐号和密码进行加密,抓包容易,破解极难,可使用伪造基站登录页面,进行钓鱼方法获取所需信息。

第三步:设定监听频率,使用WireShark截取数据包

第四步:解码分析数据包

2.2 无线网络防御技术

2.2.1隐私保护

无线网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隐私信息泄漏或被篡改的危险。例如:在移动通信领域,手机通信信息可能被泄露;在军事领域,无线传感器被部署在重要区域进行监测,其收集的数据往往携带重要情报信息,如果数据被泄漏或被篡改将带来严重威胁或决策失误;在医疗检测领域,使用无线传感器对病人的心率、血压等重要特征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时,这些敏感信息可能被泄露。无线网络中隐私数据泄露的威胁将严重影响无线网络的应用发展。因此,研究和解决隐私保护问题,对无线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2.2重编程安全

重编程指的是通过无线信道对整个网络进行代码镜像分发并完成代码安装,这是解决无线网络管理和维护的有效途径。因为无线网络通常布置在广阔并且环境恶劣的地方,如战场,攻击者可以利用重编程机制的漏洞发起一系列的攻击。例如:敌方可以通过注入伪造的代码镜像获取整个网络的控制权。安全重编程技术主要解决无线网络中代码更新的验证问题,其目的在于防止恶意代码的传播和安装。

2.2.3用户认证

为了让具有合法身份的用户加入到网络并获取其预订的服务,同时能够阻止非法用户获取网络数据,确保无线网络的外部安全,则要求网络必须采用用户认证机制来检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用户认证是一种最重要的安全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其他安全业务均依赖于它。

2.2.4信任管理

作为对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手段的重要补充,信任管理在抵御无线网络中的内部攻击,鉴别恶意节点和自私节点,提高系统安全性、公平性、可靠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以信任计算模型为核心的信任管理尤其对于没有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的自组织网络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解决方案。

2.2.5网络通信架构安全

网络通信架构包括网络接入协议以及多种网络通信协议。无线网络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构成的复杂性。建设安全的无线网络离不开安全的网络通信架构。

2.2.6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按数据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基于网络的和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等三类

具体介绍如下:

1、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此类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和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系统的审计记录和系统日志。它的优点是能够了解被监视主机的活动细节,检测出多种网络环境下的报文,并记录入侵事件到日志,为入侵发生后分析,然后阻止进一步的攻击,提供依据。缺点是与系统的体系结构有关,日志记录可能被修改或删除。

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在网络中的某一点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通过线路窃听的手段对捕获的网络分组进行处理,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此类检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隐蔽性好、预先制止、较少的探测器和攻击者不易转移证据等。缺点是不能检测不同网段的网络数据包,并且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容易造成处理能力不足。3、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

此类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前两种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可以从不同的主机系统、网络部件和通过网络监听方式收集数据,综合利用网络数据和来自主机系统中的审计信息来发现入侵行为。

2.2.7 具体无线网路安全技术操作

1、选择高强度的加密技术,设置密码尽可能复杂

2、不公开无线基站的名称(停止 SSID Beacon)

3、锁定IP与MAC

4、不登录未加密的FTP、Telnet服务器

5、不使用不信任的无线网络,防止被钓鱼

6、不在网页中保存账户及密码

7、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设备,及时更新驱动程序

参考文献

[1] 程秉辉.网络安全讲堂之全面防护与Windows无线网络入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77-360

[2] 何道敬. 无线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 [博士论文]. 杭州:浙江大学图书馆,2012

[3] 焦立彬. 无线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博士论文].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4] 何庆立.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泰尔网,2006年

[5] 百度百科.WEP加密. 计算机学.,2014年7月8日

[6] 百度百科. WPA加密. 信息安全,2015年5月12日

[7] 百度百科. 无线网络. 通信技术,2015年9月3日

移动通信论文,G技术

移动通信论文,G技术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移动通信设备论文 论文摘要: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 成电路和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在用的大多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还不太成功,但已有了第四代技术的设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 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

毕业论文范文现代4G移动通信范文_0439

2020 毕业论文范文现代4G移动通信 范文_0439 EDUCATION WORD

毕业论文范文现代4G移动通信范文_0439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最高速度能够达到100比特每秒,来实现无线信息的传输。当需要发送大量的数据,4g通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完成,用户不用等太长时间。 当前,4g通信技术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随时性和区域性,以及促进双向信息、图片以及视频下载的实现,而且还能够实现信用卡的功能,真正实行购物以及取现功能。此外,4g 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不仅有全球漫游和开放接口的功能,也有向下兼容各部分分散网络连接从而达到互联的特性。 4g通信技术还可使得多媒体服务的高速数据性及其高分辨率得到满足,主要服务内容,如语音、数据以及影像等方面,借助宽带信道实现信息的传输,这属于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多媒体移动通信”。3d视频技术同时将被应用到4g通信,能够在4g手机看到立体视频。

为了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通信运营商就需要在3g通信网络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通信网络的带宽。4g通信技术的带宽要远远大于3g带宽的20倍左右。 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基于cdma核心技术上,但是4g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ofdm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上的,使用ofdm技术能够实现如无线区域环路),数字音频广播(dab)以及其他方面的无线增值服务。 ofdm传输技术就是把信道分成为多个正交子信道,并将高速的数据信号转为处于并行状态的低速数据信号,而且在各个正交子信通道实施信号的传输。 ofdm技术具有的特点主要是它的频谱利用率相比而言是比较高的,与其他的串行系统相比,ofdm技术的频谱效率要高出一倍多,而且ofdm传输技术具备着强大的抗衰落力,由多子载波实施信号传输,ofdm传输技术使得脉冲噪声阻力大大提高而且通信信道快衰落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ofdm技术主要是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使用自适调制机制改变调制模式,渠道和加载算法,从而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ofdm技术还具有很强的抗码间干扰能力,抗码间干扰主要是通过循环前缀的方法进行的。

中南大学期末无线网络问答题试题库完整

无线网络复习题 1通常是如何对无线网络进行分类的? 2、简述常见的无线网络标准。 3、IEEE 802.11的物理层技术有哪些?各有特点? 4、简述IEEE 802.11a物理层的技术特点? 5、简述IEEE 802.11b物理层的技术特点? 6、简述IEEE 802.11g物理层的技术特点? 7、哪些IEEE 802.11系列标准用在了无线mesh中?简述其特点? 8、哪些IEEE 802.11系列标准用在了车联(载)网中?简述其特点? 9、简述无线局域网体系结构的特点以及各组成元素。 10、建构无线局域网的方式有哪些?简述各自的特点。 11、简述客户端接入无线局域网的基本过程。 12、简述无线局域网连接中的认证与关联的作用。 13、列出常见的无线局域网的认证方法并简述各自的特点。 14、简述无线局域网中切换的含义并给出一种切换的实现过程描述。 15、列出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问题,并阐述一下相应的解决思路或方法。 16、简述一下IEEE 802.16标准的演进过程。 17、简述无线城域网的各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18、简述无线城域网的业务类型和相应的QoS 19、简述IEEE 802.16空中接口协议栈的MAC层的组成结构。 20、简述一下蜂窝网络的特点。 21、简述一下蜂窝网络的组成。 22、简述一下蜂窝网络中频率复用的概念。 23、简述一下蜂窝网络中簇的概念。 24、列举蜂窝网络中信道分配的常用方法并简述各自的特点。 25、列出常见的蜂窝网络类型并简述各自的特点。 26、简述采用蜂窝结构带来的好处。 27、列举一些与蜂窝网络进行集成的其它类型无线网络。 28、列举一些3G网络的主流技术并对比阐述各自的技术特点。 29、简述一下4G网络的特点。 30、列举5G网络典型的应用场景。 31、5G的核心能力指标有哪些? 32、5G关键技术有哪些? 33、简述5G及以后的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趋势。 34、5G环境下应用于物联网的通信协议有哪些? 35、简述一下蓝牙技术的产生原因和其主要的应用场景。 36、蓝牙技术依据发射输出电频可有哪几种距离等级?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37、蓝牙技术使用什么频段?采用什么调制技术?通常可达到的速率围?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通信导论结课论文

通信导论论文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对通信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信导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下面我来简要的介绍下通信导论。通信导论的课程目的和任务即为建立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专业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跟踪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下为我对通信的了解,作为大一新生,肯定存在好多不足,还望多多指教。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 1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2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3通信的范畴:语音、图像、数据、多媒体信息传输,更广泛来说,雷达、遥控、遥测等也属于通信。 4.包含信息的消息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不同的消息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业务。 5传输一般是远距离的,可以是无线或有线传输。 二、通信系统的构成: 1通信系统:指传输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合。 2在大多数场通信系统需要进行多路复用、双向进行,信源兼为受信者,通信设备包括发信设备和收信设备。此外,通信系统除了完成信息传递外,还必须进行信息的交换,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乃至通信

网。通信网中还涉及信令、协议和标准。 3信息源与受信者:信源是消息的产生者,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4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使信源和信道匹配,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信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 5传输、复用、交换、网络为现代通信的四大技术。 三、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消息的物理特征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象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载波调制(连续波调制),脉冲调制 3按传输信号的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 4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FDM)-无线广播,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波分复用(WDM) 5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载波、电缆、光纤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调幅、调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空间遥测、雷达导航、微波接力、卫星通信系统) 四、通信方式 1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2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五、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移动通信论文

移动通信组网及传输基本原理 1 组网: 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一个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交换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手机MS组成。基站子系统与移动电话机之间依赖无线信道来传输信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如PSTN固定电话网之间,需要通过中继线相连,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其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当然,对整个通信网络需要进行管理和监控,这是由操作维护子系统OMS来完成的。 1.手机MS 终端设备就是移动客户设备部分,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模块(SIM)。移动终端在早期是以车载台、便携台形式出现的,现在多为大众化的移动电话机——手机所取代,车载台仍有少量生产,主要用于通信部门和军事上。 2. 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又称基地台,它是一个能够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固定电台,负责与手机进行通信。基站(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1)基站收发信台BTS BTS完全由BSC控制,主要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与有线的转换、无线分集、无线信道加密、跳频等功能。 2)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控制器是基站的智能控制部分,负责本基站的收发信机的运行、呼叫管理、信道分配、呼叫接续等。一个基站控制器可以控制管理最多可达256个基站收发器。3.交换网络子系统NSS 交换网络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交换网络子系统NSS能在任意选定的两条用户线(或信道)之间建立和(而后)释放一条通信链路,并实现整个通信系统的运行、管理。 1)移动交换中心MSC MSC是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交换系统。MSC与基站以光缆相连进行通信,一个MSC可以管理数十个基站,并组成局域网。 原理; 移动通信必须采用信道共用的技术,才能满足众多移动用户的通信需求。信道共用的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多址技术,建立在信号可分割的基础上。不同的信号分割方法,导致了不同的多址技术。在频分多址(FDMA)情况下,频道和信道是一回事,频道就是信道,但在时分多址(TDMA)情况下.一个频道可以是多个信道,例如在GSM系统中,一个频道分成8个时隙,每个时隙就是一个信道。码分多址(CDMA)与前两种情况都不同,系统的所有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时间在同一地区通信,信道的区分不是频率或时间,而是依靠不同的地址码。 cDMA是一种以扩频通信为基础的调制和多址连接技术。在信号发送端用一自相关性很强而互相关为0(或很小)的高速伪随机码作为地址码,与要传输的用户信息数据相乘。由于伪随机码的速率比用户信息数据的速率高得多,因而就扩展了传输信息的带宽,这个过程称

移动通信课程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9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2) 三、设计内容 (3) 3.1 GSM网络分析 (3) 3.1.1 GSM网络基本原理 (3) 3.1.2 GSM网络分析 (3) 3.2 优化调整方案 (6) 四、TEMS测试 (7) 五、总结 (11) 六、主要参考文献 (12) 附录1: (13) 附录2: (14)

一、设计目的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1、天馈系统调整 2、基站调测 3、频率规划调整 4、参数调整 5、话务均衡 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

关于移动通信的论文

移动通信新技术—WiMAX 摘要: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AAS、MIMO等先进技术,随着技术标准的发展,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WiMAX;IEEE802.16;宽带无线通信 正文: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4个全球3G标准。 从此WiMAX正是作为第4个全球3G标准登上了无线通信的舞台。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人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MAX不仅在北美、欧洲迅猛发展,而且这股热浪已经推进到亚洲。它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1mile”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WiMAX是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在比Wi—Fi(无线局域网)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lkm”宽带连接性,由此支持企业客户享受T1类服务以及居民用户拥有相当于线缆/DSL的访问能力。凭借其在任意地点的1~6mile覆盖范围,WiMAX将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此外,凭借这种覆盖范围和高吞吐率,WiMAX还能够提供为电信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wi—Fi热点提供回程。 WiMax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显然是有自身的许多优势。而各厂商也正是看到了WiMax 的优势所可能引发的强大市场需求才对其抱有浓厚的兴趣。 1、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 WiMax所能实现的50km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只要有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络应用的范围大大扩展。 2、提供更高速的宽带接入 据悉,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这个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 3、提供优良的最后lkm网络接入服务 作为一种无线城域网技术,它可以将Wi—Fi热点连接到互联网,也可作为DSL等有线接入方式的无线扩展,实现最后l km的宽带接人。WiMax可为50km线性区域内提供服务,用户无需线缆即可与基站建立宽带连接。 4、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 由于WiMax较之Wi—Fi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从而能够实现电信级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TCP/IP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对信道的传输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面对日益增长的IP数据业务,必须适应TCP/IP协议对信道传输质量的要求。在WiMax技术的应用条件下(室外远距离),无线信道的衰落现象非常显著,在质量不稳定的无线信道上运用TCP/IP协议,其效率将十分低下。WiMax技术在链路层加入了ARQ机制,减少到达网络层的信息差错,可大大提高系统的业务吞吐量。同时WiMax采用天线阵、天线极化方式等天线分集技术来应对无线信道的衰落。这些措施都提高了WiMax的无线数据传输的性能。

现代通信概论结课论文

手机应用 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成员

手机的普及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果说通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手机无疑是众多通信产品中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电信联盟最新报告指出,手机是人类历史上被接受最快的技术产品。 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通信专家预言的“手机革命”正在部分地变为现实。可以预见,手机的功能和应用在未来还将不断推陈出新。 首先,未来的手机将更加智能化,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服务的结合,使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看新闻、看电视、写微博;可以用手机拍一段视频或者照片上传到网上,和更多的人分享,并且马上收到别人的反馈;可以用手机去控制家里的电器。未来,随着网络和后台支撑系统的不断增强,手机将能够提供更加虚拟化、人性化的服务。 其次,手机将成为最大的信息载体。目前,人们通过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新兴的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将来,手机会将这些载体融为一体,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平台来获取,并且用户可以实时参与互动、交流。这时,手机就是一个向世界发布信息的传声筒。 再次,手机将成为无处不在的网络传感器。一旦所有的手机都上网,每一个手机用户的动态就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反映所在地区的动态。如果把所有手机的智能信息整合在一起,我们将会看到一幅不可思议的世界动态全景图片。最新气象信息不再依靠数以百计的传感器监控,而是借助上亿个手机传感器而测定;交通路况也不再仅仅依靠直升机和路面传感器获取,而是依据陷于交通堵塞区域中手机的数量、移动速度以及方向而测算。 手机,作为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将继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通过手机对于工厂监控操作对财务和客户信息的管理 通过手机应用,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公司的财务信息、客户关系、市场信息和运营系统;现在工厂的生产方式有着自动化得大趋势,我们可以把手机的和工厂的系统实现通信,从而把工厂的操作员与管理人员从机器旁边解放出来,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工作。 我们尝试设计一款手机应用,可以让工厂的自动化监控及控制更为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将运营系统、财务系统等众多方面整合起来。使公司的各项操作更为精确快捷。 目前的工厂控制大多 停留在二维控制系统,具有 复杂繁琐、易出错、不易上 手等缺点,需要大量的人 力,对实际操作造成很大的 不便。手机软件可实现其控 制的智能化,可以简化操作 过程、美化操作环境。我们 甚至可以实现3D效果显 示,操作系统立体化,是数 据显示更加直观,人与人、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1、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四)智能性能更高

现代移动通信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代移动通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智能天线—线阵 姓名:张记强 学号: 201271060137 专业班级: 2012级物联网工程 系所中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贾向东 起讫时间:2014年12月1日-12月20日设计地点:教9-C501实验室 2014年12月20日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的移动用户数量和日趋丰富的移动增值服务,使无线通信的业务量迅速增加,无线电波有限的带宽远远满足不了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频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严重,更影响了无线电波带宽的利用率。并且无线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产生多径衰落和损耗。这些因素严重地限制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因此为了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的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智能天线技术就应运而生。智能天线技术为解决频率资源不足、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和系统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1998年我国电信科学研究院向国际电联提交的TD-SCDMA RTT建议并于2000年确定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标准之一,第一次提出以智能天线为核心技术的CDMA通信实施方案。在TD-SCDMA中,智能天线作为关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性能。 由于智能天线本身的优越性,因此早在1990年就有智能天线在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G3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目前,智能天线的商用化进程也加快。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实现的。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的背景;其次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并分析了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算法。而论文主要研究了平面阵列的性能,并通过MATLAB仿真实现了智能天线圆阵排列。 关键词:移动通信;智能天线;MATLAB;圆阵

中南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王仁平

无线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蓝牙无线通信实验 学生姓名王仁平 指导教师赵颖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1002 完成日期2013年05月26日 电子信息工程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一:服务发现的功能 一、实验环境 每2台PC为一组。 硬件: SEMIT TTP6602 2块; 串口连接线 2根。 软件: OS:Windows 2000; 显示设置:Windows标准字体; 分辨率:1024×768。 二、实验目的 通过具体的蓝牙服务发现协议: 了解网络的服务发现方式; 了解数据的表示方式; 掌握服务发现的工作流程; 掌握典型的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 三、实验原理 1.服务发现的功能 对于蓝牙设备来说,要想访问另一个设备的服务,必须知道该设备所提供的服务,以及获取该服务的一些信息(如该服务使用的各种协议栈、服务名称、服务提供者和获得服务所需要的参数)。 常用的服务发现方式: 服务定位协议SLP(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通用即插即用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 蓝牙SIG专门为蓝牙系统制定了一个服务发现协议SDP(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它非常适合蓝牙系统移动性较强的的特点,并且可以和其它服务发现协议共存于蓝牙环境中,符合蓝牙系统开放性的特点。 蓝牙服务发现协议的基本出发点是发现服务但不提供对服务的访问,对服务的访问需要通过其它协议来实现。 2.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客户机-服务器交互是大多数网络通信的基础模式。 客户机发送请求,等待响应。而服务器等待请求并完成基于请求的动作,形成响应的数据包,返回给客户机。 服务发现协议是典型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每个服务发现协议分为客户端部分和服务器端部分,两部分在不同的蓝牙设备上工作。 一个蓝牙设备可以既是服务器同时又是客户机。 请求服务的蓝牙设备运行服务发现协议的客户端部分,提供服务的蓝牙设备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现代通信系统论文

3 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两种。其中,后者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所采用的技术,移动无线接入技术服务的对象是移动终端,即实现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换。 3.1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指用户终端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通信系统的接入技术。它主要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其用户终端包括手持式、便携式、车载式电话等。主要的移动无线接入技术系统包括: (1)无绳电话系统: 它可以视为固定电话终端的无线延伸。无绳电话系统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方便。固定的无线终端可以同时带有多个无线子机,子机除和母机通话外,子机之间还可以通信。主要代表系统是DECT、PHS和CT2。 (2)移动卫星系统: 通过同步卫星实现移动通信联网,可以真正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的通信。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址传输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是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伸,在边远的地区、山区、海岛、受灾区、远洋船只、远航飞机等通信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空间部分(卫星)、地面控制设备(关口站)和终端。 (3)集群系统:专用调度指挥无线电通信系统,应用广泛。集群系统是从一对一的对讲机发展而来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化多信道基站多用户拨号系统,它们可以与市话网互连互通。 (4)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受电缆束缚,可移动,能解决因有线网布线困难等带来的问题,并且组网灵活,扩容方便,与多种网络标准兼容,应用广泛等优点。过去WLAN曾一度增长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传输速率低、成本高、产品系列有限,而且很多产品不能相互兼容。随着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的制定以及基于该标准的10Mbps乃至更高速率产品的出现,WLAN已经在金融、教育、医疗、民航、企业等不同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科普】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技术1G到5G之路

【科普】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技术1G到5G之路 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更新换代,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娱乐不可缺少的必备品,那么从1G到5G,我们经历了哪些阶段呢?一起来看看吧! 1G 1986年,第一套移动通讯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诞生,采用模拟讯号传输,模拟式为代表在无线传输采用模拟式的FM调制。1G主要系统为AMPS,另外还有NMT及TACS,有着A 网和B网之分。大块头的大哥大风靡一时。 2G 相较于只能应用于一般语音传输,且语音品质低、讯号不稳定、涵盖范围不够全面的1G 网络,第二代移动通信则具备高度的保密性,系统的容量也在增加,同时从这一代开始手机也可以上网了。随着2G的诞生,移动通信标准争夺也开始了。2G主流的几个网络制式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较之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TDMA:时分多址(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则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 3G 随着人们对移动网络需求的不断增加,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开启了行动通讯新纪元。3G 网络的高频和稳定的传输使得影像电话和大量的数据传送更为普遍。其中,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4G 4G无线蜂窝电话协议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4G的主要网络制式LTE是基于OFDMA 技术、由3GPP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包括TDD(时分双工)和FDD(频分双工)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 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姓名:XXX 学号:XXXXXX 院系: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电子与通信工程前沿技术系列讲座结课论文 第一讲先进信号处理理论及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领域中的应用 这次报告主要讲了四方面的内容: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压缩感知理论框架、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处理领域和多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陈老师结合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理论及压缩感知理论,介绍了这些先进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研究状况,并通过实例给出了相关理论在无线通信和多媒体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接着,他讲述了自己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郑州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进展。 第二讲未来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与协作通信 穆晓敏讲课的主要内容有:当前频谱利用现状、静态频谱分配的瓶颈及解决方案以及当前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工业4.0、

DT时代等相关内容。 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向“网络与系统”的框架转变,为增强认知能力、降低认知成本,协作手段成为必然。物理层链路技术面临进一步提升性能的“瓶颈”,通过不同网络元素间的多维度协作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是下一阶段移动通信系统增强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背景信息和用户业务特征的广泛感知是智能化协作与联合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认知无线电与多维度协作通信的结合将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讲智能可穿戴设备概念、基于纺织纤维的可穿戴式产品 文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以及文老师所创建公司研发的基于纺织纤维的可穿戴产品。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最早的可穿戴设备用于军事、户外运动、人体检测等。苹果手表、微软手环和谷歌眼镜是当前最热门的智能穿戴设备,国内也涌现出大量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厂商,像小米手环等。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就像皮肤、手臂一样。在更远的未来,手机可能只需向人体植入芯片,而Siri将能直接通过对话帮你打电话,帮你订餐馆,了解你的一切隐私,跟你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你的家人——可能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都不再是植入人体的芯片了,他们已经成为人体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参与人类的繁衍和进化。 第四讲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大专通信技术论文题目

大专通信技术论文题目 1.移动短消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2.基于Widget技术移动终端应用集成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4.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5.基于GPS/GPRS的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6.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移动终端设计 7.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先进的CDMA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及开放式信息处理技术) 8.移动支付技术研究 9.短消息业务服务系统的研制 10.GSM移动通信在煤矿井下应用的研究 1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GSM移动终端系统的软件开发 12.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3.基于.NET技术的移动库存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14.基于J2ME的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5.远程监控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6.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17.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探讨 18.3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网管理中的应用 19.3G移动通信技术的分析

20.3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21.3G技术下手机购物模式分析 22.基于ARM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监控系统的分析 23.手机病毒分析及防范 24.基于手机的电子商务 25.图书管理系统手机终端的实现 26.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7.CDMA技术的3g系统和Wimax通信系统的比较 28.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之一: 29.LTE系统的关键技术 30.LTE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31.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 32.Wimax技术及其应用 33.CDMA2000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4.WCDMA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5.TD-SCDMA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6.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37.RFID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38.RFID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无线公网通信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配电网出现了光纤通信、公网无线通信、配电线载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而在配网主站与线路上的配网自动化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则是现今配网自动化系统通信的

通信实训小结

通信实训小结 本次认识实习定期为两周。这两个星期在带队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前后参观了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通信服务中心、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电视台、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电子楼程控交换实验室、长沙市联通有限公司的应急通信车以及湖南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等,并听了湖南电信集团李主任、中国网通湖南公司技术员郭学姐、中国联通技术员李学长、中国电信长沙分公司主任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 通过近两周的学习,我们从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参观实习丰富了本人的理论知识,增强了观察能力,并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现将本次实习就参观实习内容、收获新知识、以及未来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及此次感想等此三方面作以总结。 一、参观实习内容 1、湖南电信集团李主任精彩讲座 7月9号这一天我们参加了认识实习动员大会,会上带队老师王教授给我们说明了实习时的注意事项等各项事宜,并鼓励大家见习时要勤于向技术人员提问,继后湖南电信李主任给我作了一次十分精彩的讲座,他的讲座分为三部分内容:1)国家信息化战略、2)路径依赖与技术创新、3)电信网络可靠性。李主任给我

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我们努力学习,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为机遇点努力创新,认识路径依赖对一个人的影响,并扬善避恶。同时提出电信网络可靠性研究方面目前国内较为欠缺,同学们要抓住机遇,争取早日成才。 2、参观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通信服务中心的维护基站 7月10号这天我们参观了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通信服务中心,此中心主要负责面向铁道校区的5000多个用户提供铁通通话服务。在机房,工作人员主要给我们讲述了铁通通信的主要流程以及一些主要设备所提供的工程以及在通信网络中所起到的作用。老是重点给我们讲解了程控交换机的工作(此机房使用的是华为cc08型号机):cc08交换机可提供丰富的pstn、isdn业务并且可提供个性化的集团用户行业化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主要地市XX多万集团用户。采用cc08交换机有利于运营商赢得用户、赢得竞争。cc08交换机128模块是大容量综合网络集成系统,由中央交换网(c)、中央处理模块(cmp)、同步定时系统(cks)、通信控制模块(ccm)、业务处理模块(spm)、共享资源模块(srm)、线路接口模块(lim)、后管理模块(bam)和综合告警箱(alm)九大部分组成。该系统提供足够多的标准物理接口和大型网络连接矩阵,通过软件加载指配网络资源和信令协议,从而构成各种大容量交换系统。 3、参观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电视台、电子楼程控交换实验室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