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

2020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

2020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
2020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

2020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

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

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

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

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

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

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

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2020-02-17

高考古诗鉴赏在《考纲.》中的要求为: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自XX年以来,全国各地古诗鉴赏题均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此题除了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之外,也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以“不变”的思路应对“多变”的题型,从而尽量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做到成竹在胸,尽善尽美。现针对该题各考点题型答题技巧进行逐一解读。一、形象类题型(一)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 ”这一艺术形象。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的形象? 3、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解题分析:解答

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答题示例:

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XX年黄州)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二)诗歌中的意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往往相互组合而成“意境”,因此,对意境的考查,也可以说是对意象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词的前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请结合上片内容加以概述。解题分析:意境包含形象、情感、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缺一不可。考生应抓住诗中主要的形象,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所创设的画面(注意在表述时切忌直接引用,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再用诸如恬静优美、幽静凄凉、雄浑壮阔等概括氛围的词语进行总结提炼,并由此而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4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最全题型解析(满分答题模板)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7446771”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1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没钱往里冲点每天都可以领取哟! 广告:本教程由购物省钱的淘优券(https://www.doczj.com/doc/706273726.html,)整理提供 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 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 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 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试题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问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E.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答:BE(B是动静结合,E应是触景生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悠然自得之情。诗人信马穿山径,看斜阳照山峰,听万壑流水声,看棠梨叶落,闻荞麦花香,心情悠然自得。②怅然思乡之情。尾联诗人看到村边的桥和原野的树,情绪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试题二】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3题。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答:BE(B运用夸张,并非客观,E壮志豪情有意拔高) 【试题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4题。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大全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7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2017全国卷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全国卷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

2015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014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013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2012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 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 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高中古诗词鉴赏必考题型

诗词鉴赏必考题型 一、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

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 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浙江省高考语文(2010-2017)诗歌鉴赏高考题汇编

高考真题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班级:: 一、2010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二、2011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原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吹动 1.诗歌的中间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答案: 令人心惊的大风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密集的暴雨撕扯着墙上的薜荔。向远处望去,山岭高耸,树木重重,俯视江流弯曲恰似九回之肠。(3分)这两联描绘出盛夏大荒之地山高水远、风雨交加遥远而宏大的凄迷景象。(2分) 2.试析全诗的抒发感情的手法。(6分) 答案:

直接抒情:“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愁思,即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直接抒发的朋友之间音信不通,彼此隔离的惨痛。(3分) 间接抒情:中间两联借“惊风”、“芙蓉”、“密雨”、“薜荔”、“岭树”“江流”等意象,抒发自己志向高洁,却被恶势力打击的不平,思念重重,犹如九曲回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田家三首(其一) 王绩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注释: 上皇人: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隐居田园过着自由生活的诗人形象。(2分)他住在箕山下,门枕颍川河,尽情弹琴赏月,饮酒游园,陶醉在美好的春光里,世事纷争与我无关。(3分) 2.全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分)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课标卷1)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标卷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课标卷3)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山东卷)水仙子?舟中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北京卷)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命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命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江苏专版)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4题型2赏析句子

题型二赏析句子 (2016·浙江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其一)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 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这首诗中的画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 学生甲这两句诗情景交融,通 过描写石马的残破、铜 驼的哭泣,描写了陵园、 废殿的一派荒凉衰败的 景象。 1分 该生不明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思路。只是描绘了诗 句的画面,既没有点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也没 有表明诗句抒发的诗人的情感。 (短板一:不明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思路) 学生乙 运用对偶、拟人的手法, 借陵园、宫殿的衰败凄 凉的景象,抒发了生不 逢时、壮志未酬的伤感 之情。 2分 该生不会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该生明确此类题 的答题思路,修辞、画面特点概括准确,但对这 两句诗的表达效果“抒发了生不逢时、壮志未酬 的伤感之情”的分析不准确。 (短板二:不会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 本诗是关于北宋亡国的感悟诗,作者通过石马、铜驼、旧京女等意象,表达了一种沧桑 悲凉的心境。大意如下: 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人们便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白发。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docx

````````````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 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考答案 14. 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 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 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教师版)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六)分析意境型 ●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示例2: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一、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

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的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 2、解释该字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例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 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 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 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例3、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 不敢看的形象(步骤2),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分析关键词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特殊技巧+描述内容+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