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分析

一、引言

语篇连贯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概念,我们写的文章必须是连贯的才能被理解,这是我们学习写作时重点训练的技能,也是评判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语篇连贯理论的研究大致始于20 世纪70 年代。Hall-iday 和Hasan(1976)的经典著作Cohesion in English系统地讨论了英语的衔接机制。虽然这是一部关于衔接的著作,但很多研究者将其视为早期的连贯性研究之作。后来,多位学者对衔接和连贯的概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界定。例如,Van Dijk(1977,1980)研究实现连贯的条件,并提出了经典的宏观结构理论。DeBeaugrande 和Dressle(r1981)把连贯性作为最重要的语篇特征之一,并讨论了连贯性与其他语篇特征的关系。Mann 和Thompson(1986,1987,1988)提出了修辞结构理论,从逻辑语义关系来讨论实现语篇连贯的条件。还有其他很多研究者(如Hobbs 1990;Eg-gins 1994;Givon 1995;Kehler 2002) 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连贯的本质及其实现条件。

虽然当今出现了多种语篇连贯性的研究视角,但是我们认为系统功能的视角为语篇连贯性的研究提供了较具体、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分析程序和步骤,使得出的分析结果更可靠、全面、实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连贯理论来尝试性地分析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以增强中国学生在进行该部分写作上的语篇连贯性意识。

二、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性理论

Halliday 和Hasan(1976)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指出:“语篇就是在两个方面都连贯的一段话语,即它从情景语境方面考虑是连贯的,故在语域上是一致的;同时它本身是连贯的,故它是前后衔接的。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他们看来,语篇连贯性可以通过衔接和语域一致两方面的条件来保证。同时,他们还指出了英语中五种最典型的衔接类型,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虽然该理论为语篇连贯性研究的实践提供了较为具体的理论框架,但是衔接的范围和语域一致性的定义仍没有得到清楚的解释。

国内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针对这点做了有力的论证和补充。朱永生(1997)进一步阐明了语域一致性的含义,即语域一致性具体指以下几个方面:

(1) 上下文组织符合该类语篇通常的组织方式;(2)语篇的线性联系,即句际之间的语义联系;(3)语篇的整体联系,即能把全篇的内容置于其中的认知框架。另外,张德禄和刘汝山(2003)认为,语篇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因此语篇衔接机制的范围应该扩大到所有语义联系机制,包括结构性衔接、话语语义结构、外指性衔接机制和隐性信息衔接等。基于Halli-day 和Hasan 的连贯性理论、朱永生对语域一致性的界定和张德禄对衔接机制的扩展,我们初步得出了一个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篇连贯性研究模式,并要将其应用于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语料库分析

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避免不同学科领域所造成的差异,本研究的语料取自发表于权威的国际英语语言学期刊的研究文章。从《专门用途英语》《应用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学》2011~2013 年出版的期刊中每年随机抽取5 篇,共75 篇,截取其结论部分,建立微型语料库,总规模达到5 万词左右。

本研究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在语域一致性和衔接两个方面研究语料的语篇连贯性。同时,我们借助当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利用语篇连贯性分析系统Coh-Metrix3.0 对语料进行逐一分析,从中提取7 个可能与语域一致性和衔接密切相关的变量(见表1),来揭示语料的连贯性特征。

将所有语料一一读入Coh-Metrix 3.0 之后,我们把表1 中与这9 个变量相关的结果统计出来,以分析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

(二)分析结果及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本研究共获取了75 组9 个变量的值,取其平均数,使其研究结果体现在表2 中。

首先,我们依次分析用于测量语域一致性的3个变量的平均值。论元重叠是指一个句子内的名词与另一个句子内的名词重叠以及两个句子中人称代词重叠这两种情况,测量结果体现为含有论元重叠的句子占句子总数的比例。本项研究的论元重叠约为0.482。词干重叠指语篇中任何共享一个或多个词干的句子数占语篇总句数的比率,本

项研究的结果为0.301,即共享一个或多个词干的句子数占语篇总句数的30.1%。段落间的LSA 测量的是语篇内所有段落的LSA 平均余弦值,计算每个段落与其他段落的语义相关度,其结果为0.412。

其次,在衔接方面,我们得出的结果是相邻论元重叠和相邻词干重叠的平均值分别为0.643 和0.665。另外,人称代词这一变量可以计算每千字人称代词出现次数,其平均值为26.66。但要注意如果语篇中使用过多的代词且指代关系不明确的话,反而会为语篇的连贯造成负面的影响。

最后,连接在将语篇思想和小句意义有机地衔接起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探明语篇的组织方式提供思路。Coh-Metrix 测量连接方式出现的比率,即每千字连接形式出现的次数,其平均值为91.428。

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在语域一致性和衔接两方面上的的连贯性特征,这对于在国内的写作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后续的应用性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得到的语篇连贯性特征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为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四、结论

本研究旨在将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量化出来,使其更清晰地展示给学术论文写作学习者。通过将隐性的语篇连贯性特征提取出来,方便外语教师的写作教学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通过语篇连贯性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地讨论从语篇连贯的

角度进行外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并尝试从读写的角度提出一个语篇连贯性维度来指导教学。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语篇连贯性除了本文研究的语境因素和语言因素外,还包括认知心理因素。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尽量弥补研究不足,为语篇连贯性研究尽绵薄之力。

学术论文

走进认知语言学

走进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高中生万能作文开头30篇

高中生万能作文开头30篇 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生万能作文开头 30篇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万能作文开头30篇 1、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信念》) 2、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选择》) 3、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追求》) 4、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

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友谊》) 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毅力》) 6、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信念》) 7、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毅力》) 8、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语言学论文

日语语言学实践作业日语的外来语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日语二班 姓名:向博宇 学号:110402060 指导老师: 滕淼 完成时间: 2014.06.04

摘要: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 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 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 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本文对从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最后,还对特殊的日语外来语—和制外来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社会; 影响; 发展 一、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现状 日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与中国的交流,公元五世纪左右, 汉字传入日本, 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开始与欧美各国交往。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语不断被吸收到日本社会。关于外来语,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语大辞典》中为外来语作如下定义: 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 经同化, 被社会普遍接收, 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外来语。1据此定义,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也应属于外来语, 但是由于汉字和汉语传入日本历史悠久, 是日本文字的来源, 在古代就已与日语融为一体, 成为日本固有的语言文字, 因此一般人们都不把汉语词汇看成外来语。所以, 日语中平时所说的外来语是指除了汉语与汉字以外从欧美各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日本吸收外来语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百年前。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派船来日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王英 【摘要】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很黄很暴力”、“范跑跑”、“正龙拍虎”等热词雷词一波一波不断涌现出来,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本文认为相关新闻事件本身的重大和语言形式内容的新异性是其流行的直接原因,网络宽松的语言环境、技术条件、年轻化的网民构成为流行语提供了土壤,并且塑造了流行语的形态;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现实舆论压抑情况下转而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客观上起到了“民主助推器”和“社会泄压阀”的作用;流行语的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雷词后现代主义公共领域 近年来,网络民意崛起,伴随网友对众多社会事件的关注,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有人惊呼“雷词爆发,2008年公众语文生活太强了” ,2009年延续了造词运动的势头:“欺实马”、“躲猫猫”、“做噩梦”等网络新名词层出不穷。在此之前,2008年网络众多热点事件制造的“做俯卧撑”、“打酱油”、“正龙拍虎”、“范跑跑”、“朱坚强”等流行词仍富有生命力。 本文所称的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还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流行语有何共同的语言学特征?流行语为何流行?怎样流行?折射出怎样的受众心态?有何效应和影响?是否有规范的必要和可能?本文试图从语言学、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等多角度,基于文本来观照这一愈来愈热的语言景观和文化景观,以期抛砖引玉。 一、网络流行语的外在特点 新闻事件伴生的网络流行词多是汉字新词,包括旧词新意和原创新词等形式,如“躲猫猫”,本是旧有的儿童游戏,现在因为“躲猫猫事件” 而被赋予了“解释牵强附会,真相扑朔迷离”、“公权力任意妄为”等讽刺性新义,而“欺实马”、“范跑跑”、“正龙拍虎”等属于网友归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神韵而创造的全新词汇。与“3Q”、“886”、“斑竹”、“GGMM”、“:-)或o(∩_∩)o…” 等数字、外文、符号等镶嵌混用的普通网络语言不同,网络流行语更像是网络谚语,呈现出简洁明了、标新立异、意味深长、类推性强等语言特点。 1、简洁明了,易记易传 一般讲,网络流行语都是由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引发,传播速度极快,这与流行

关于自由的作文范文5篇

关于自由的作文范文5篇 兔子失去了自由 我飞到一个叫申城大道的一条街上,那里有一个十三小学校,周围有一些车子,上面是一些小兔子,都被笼子关住了。而旁边的一些人正在买免子呢!可是那些兔子无力反抗,都只能乖乖让人们买走之后被人们圈养在家里,他们也不了解兔子的习性和生活习惯,兔子就会慢慢的死掉。你看,那些想逃走的可怜的兔子正用力抓着笼子的铁丝,而正买兔子的人正数着钱哈哈大笑着呢!我接到这份报告,感到不安极了,连连想起了小兔子抓铁丝和人们用动物的皮毛做了衣服,或把它们煮熟吃掉,唉!它们真是可怜啊! 渴望自由的小狗——嘟嘟_550字 渴望自由的小狗——嘟嘟在一位富翁的别墅里,狗妈妈生了三只狗仔,主人分别取名毛毛、多多和嘟嘟。三只狗仔刚生下来,主人就给它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漂亮的裤子和帅气的鞋子。三兄弟看见主人对自己这么好,禁不住在小区的其他狗跟前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看它们这模样,脚趾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有一天,嘟嘟看见小区外面的流浪狗们互相揪尾巴、咬耳朵,在田野上奔跑、玩耍。可它却只能在床上玩那些无聊的玩具,在小区里转悠,主人不允许它们出小区,怕弄脏衣服。嘟嘟开始渴望着外面的世界。终于有一次,它趁主人不注意,绕到了一个假山后面,然后快速地跑出了

小区,奔向了广阔的田野。流浪狗们一开始不接纳它,总是嘲弄它,朝它呲牙咧嘴。但后来还是和它成为好朋友了。嘟嘟学着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在小河里洗澡,过的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它实在是找不到东西吃,禁不住回到了主人的小区门口,看到毛毛、多多悠闲地在里面散步,主人一手拿着报纸,一手紧抓着拴住毛毛和多多的链子,它再回头看,流浪狗们正在为争一块发霉的面包大打出手,还看见一只大狗刨出一块脏兮兮的蛋挞而沾沾自喜,并吃的津津有味。它犹豫着,是回到小区,过这种锦衣玉食的被拴着链子的生活,还是和流浪狗们争抢垃圾桶。这时,多多和毛毛发现了嘟嘟,汪汪得叫了起来。主人朝嘟嘟看了一眼,竟然没有认出来,因为嘟嘟身上太脏了,已经和流浪狗们无异了。主人拉着多多和毛毛朝别墅走去。嘟嘟叫了两声,最后,它扭转身,毫不犹豫地奔向了自由的原野! 两只老虎眼中的自由 某日,在野外,一只刚被放归自然的老虎遇上了一只土生土长的老虎,它们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喂,老兄,被人侍侯着的日子好过吧?”那只野生老虎问。“哼!那有什么用,整天待在笼子里闷死了,一点自由也没有。”人工饲养的老虎回答。“我倒很羡慕你,整天被人侍侯着,不用为了寻找食物而四处奔波。”“虽然这样,但失去了自由有什么用呢。”“难道人类连动物也不许你们动吗?”“这倒不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 摘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 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 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发展趋势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上的流行语日益丰富, 由于上网的多为20—30 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网络语言体现出一种新奇、鲜活的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 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1]作为语言的载体之一, 网络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由随意, 方言、谐音词、转义词、生造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 拼音简缩、英文简写、汉字拆分等方法也时常运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也许你有天打开电脑, 会在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 “7456, 儿子又被抓去断背了, 事物所真BT, 亲们一起BS 它, 就酱紫, 泪奔”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而是一名“粉丝”(fans) 用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愤慨之情。这些鲜活生动的词汇通过网络, 丰富着我们的语言,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使新词语大量涌现, 也诱发一些词语生出新义。”[2]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并随着应用的广泛而成为流行语, 词义发展的例子也举不胜举。从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来看,有汉语拼音简略、英语缩写、汉语短语简略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从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来看, 有谐音型流行语、旧词新义型流行语、隐喻型流行语等类型的流行语, 拟声、象形等手法也大量运用。上述流行语在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重合。 从形式结构上来看, 网络流行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汉语拼音简略型 “MM”( 妹妹)、“GG”( 哥哥)、“PL”( 漂亮)、“BT”( 变态) 想必已为大家所熟知。网络文学的流行又让“TJ”( 太监, 指没有完结却又停止更新的文章)、“YY”(意淫)、“RPWT”(人品问题) 等词广为传播。在论坛里, 语言更是丰富多彩。“ZT”是转帖的意思, 表示帖子并非自己原创, 发帖人叫“LZ”( 楼主), 相对来说也就有了“LS”( 楼上)和“LX”(楼下)的关系。对于论坛上的帖子, 各路英雄更是有自己的看法。“SF”是“撒花”的意思,表示对某观点的赞同。“PP”是“批评”的意思,“BS”( 鄙视) 表示的是轻蔑, “PF”却有着“佩服”和“喷饭”两个相去甚远的意思,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不免要根据情境猜测下它的褒贬。“MS”( 貌似) 是一个比较谦逊的词语, 表示发帖人对自己观点的不确定的态度。网络上的称呼也多种多名段也随着作品的普及而广为传播, 而这些台词片段通常无法直接理解, 仔细品味才能体会个中含义。“ZT4”意为“猪头4”, 来源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 电影《手机》的热映也让“做人要厚道”传遍了大江南北。“XX 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出自《天下无贼》, “出来混, 迟早都是要还的”来自《无间道》, 意为报应。“农妇山泉有点田”改编自农夫山泉的广告, 被喻为是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黑旺财”出自晋江文学网, 旺财是《唐

自由为话题作文范文

我渴望着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俺是一只从小生活在动物园里的老虎,在猛兽区里,其他动物都对我恭敬三分,经常是驯养员送来三斤肉,都要像缴税一样把一斤肉给我。可是有一天,噩耗传来了,马戏团里一只老虎死了,于是驯养员就把我抓进了马戏团。 自从我进了马戏团,就没有吃过一次好的,每天要表演五个小时,还只有一斤肉,更可恶的是,五个小时全都是像钻火圈、走钢丝一样的苦差事。 有一天,第二场表演刚演完,驯养员就逼着我学习一个杂技。我有气无力的吼了一声,意思是:给我一块肉吧!我体力不支了!谁知驯养员不给我肉,还以为我不想表演,抽了我一鞭子。 又是一天,我在表演走钢丝时,我稍稍摇晃了一下,驯养员就对我翻了一个白眼。这个动作预示表演完后我将挨鞭子了。果然不出我所料,表演完后,驯养员不但不给我肉,猛抽了一顿。嘴里还念叨:“这老虎,走钢丝都走不好,今天没你的肉!” 一年后,我被运到了一个叫“生态动物园”的地方。我虽然没来过这里,但我听猴子丞相说这是一个好地方。果然,在这里,既没有讨厌的驯养员,也没有可恨的鞭子,还没有可怕的表演。有山,有水,有森林,有草地,还有鲜嫩的兔子、美味的山羊等等。而且驯养员对我百般恭敬,一天有五斤肉。还找了一个虎妹妹给我做伴。虎房里有空调,虎房外有肥羊。真可谓“虎间天堂”! 但是有一天,隔壁的河马告诉我:“别高兴的太早,等动物园开业了,人们会坐着一个会走的箱子来看我们,老虎马戏团照样有,只是只要表演两小时。现在大象就在排演呢!”要不是河马提醒我,我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真的,动物园开业那天,园里人山人海,我又被迫到了表演台上,幸好只要表演一些简单些的戏儿,不过也要挨鞭子。 现在我的一些远亲,比如华南虎、东北虎等都灭绝了。人类啊,你们就不能给我自由吗?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英语论文语言学方向选题课件.

语言学方向论文选题 1.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2.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5.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6.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7.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8.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10.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11.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12.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 13.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1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 15.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 16.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 17.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 18.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 19.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 2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21.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 22.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23.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 24.汉英“山丘”对比研究 25.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 26.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 27.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28.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 29.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

30.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31.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 32.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 33.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 34.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35.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 36.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 37.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 38.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39.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0.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 41.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42.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43.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44.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45.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46.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47.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8.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49.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 50.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51.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 52.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53.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 54.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55.论中英文化对隐喻的影响 56.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7.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58.英诗中的常用修辞研究 59.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自由作文30篇

自由作文(1): 自由梦 自由是什么,我不是很清楚。 我只明白当天空的小鸟飞翔时我渴望像它一样飞翔在蓝天之下;当花朵在天地间汲取着天地的精华,而开出鲜丽的花朵时,我期望与它一样在天地间站立;自由是我的梦。 当天黑的时候,在天地间不是我一个人,与我在一齐的是我的好友,我的家人,这时候我突然在想,自由好吗?当天黑的时候,只有自我一个人,孤寂,无聊,在这个时候我会还做什么,天地间,自由了,却是孤单了;自由梦好吗? 我的自由梦是怎样的呢?在我的自由梦里,不是我一个人,有和我相同的渴望自由的人,我们能够在一齐,互相帮忙,在我们的那个梦里,没有阴谋,没有限制,没有金钱的拘束,没有利益的困扰,在我们的那个梦里,只有自由,这样多好啊! 自由作文(2): 我想自由 小草想着大地,云儿想着蓝天;花儿想着蓓蕾绽放,小溪想着奔赴大海;而我,却好想得到自由.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总是束缚着我们,不许我们做什么,不许我们吃什么,不能够去哪儿如果不照做的话,可有你受的了,所以只能乖乖地束手就擒.妈妈总说我还不懂事,维护我就像一张白纸,在她心中,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虽然我有好多心事,却已不能说,与你知.难道就不能给我们留一点自我的空间吗?父母总是什么事都爱自做主张,不顺心时,总是爱把气发在不相干的人身上,也包括我.所以我好想自由,好想挣拖你们的怀抱,想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想飞到哪就飞到哪儿,去遨游太空,没有你们的约束,没有你们的命令,甚至于连你们也没有.但这只是我的幻想罢了,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我的这种想法,别人认为是不对的.因为毕竟是父母把我们辛辛苦苦养育大的,没有父母,哪儿来的我们?父母的约束是对我们的关心,这是父母爱我们的一种方式这些我都明白,可是他们也就应站在我们的立场想一想,留一点小小的空间给我们吧?如果每一天都是这样被父母爱着,那么迟早有一天我会受不了,会窒息的.所以有是难免我会排斥他们爱我的方式. 在现实里,我不能够自由,可是在梦里,我能够:逃离到远方去,做我最想做的自我,做自我想做的事有时我会幻想,幻想着我自由了,我有一个属于自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束缚,只有宽容、有爱,最重要的是有自由! 那么,到底谁才能给我,我最想要的自由呢?是父母?是老师?不,都不能,他们能给的,只有束缚,只有命令 自由作文(3): 为了自由而活着读《汗血野马》有感 我放下那本已经看了不下十遍的《汗血野马》。眼前浮现出汗血野马那不被屈服而与仇人一同跳崖的场景。 在古代文学着作中,汗血野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来说,马的极速是每一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可是200多公里。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 自由是宝贵的。现如今,鸟儿关在鸟笼里,骏马锁在马厩里,鱼儿养在鱼缸里难道它们不需要自由吗?相比之下,君马德力很残忍,他的妻子努尔古丽却很善良,她背叛了自我的丈夫,放走了正在忍受磨难的汗血野马,不管是真善良,还是出于良心的发现,努尔古丽的选取是对的。 其实,人和动物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人和动物之间是完全能够和谐相处的,有的时候,我们甚至比不上那些动物表现出来的忠贞和勇敢。人需要自由,动物也需要自由,想对那些执迷不悟、只想要自我发财致富的人们说:放下贪婪和欲望,给动物们一个自由的生活,一个安稳的家 自由作文(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