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临桂中学王国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

2、分析说明南亚气候特征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分析说明南亚资源分布与经济布局的关系。

4、学会用地理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南亚各个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南亚气候特征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说明南亚资源分布与经济布局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了解南亚

读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并描绘:700E、800E、900E、

赤道、北回归线、300N。

(2)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和地区: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

河流: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海、海湾: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富汗、伊朗;喜马拉雅山、东高止山、西高

止山、德干高原;新德里、伊斯兰堡、达卡、

孟买、科伦坡、马累、加尔各达、班加罗尔。

阅读课本P29—31页,结合地图册P 页,完成练习册P33页“自主梳理”“二、南亚”及“三、印度”部分内容(二)共同探究——熟悉南亚

探究一、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影响

1.阅读课本P30第一自然段,归纳出南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其中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教师出示南亚气候分布图,强调主要气候类型)

2.出示孟买气候柱状图,请学生描述孟买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3.夏季风过强或过弱,来的过早或过迟,对南亚会产生何种影响?

你认为印度发展农业主要面临哪两大问题?如果你是印度的农业部长,应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比较南亚季风气候与东南亚季风气候。

4.出示南亚降水量分布图,学生分析思考:

①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

②降水量最多的在哪里并且分析其原因。

③分析得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西侧降水量为什么多于东侧。

④降水量最少的在哪里并且分析其原因。

探究二:南亚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流速、季节变化、汛期、有无冰期)

1.结合南亚地形及气候描述恒河的水文特征

2.比较分析印度河和恒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探究三:南亚大国——印度

1.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大的原因

2.出示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请学生说明得干高原为主要棉花产区的原因

3.出示印度工业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度工业三大分布区,结合农作物分布及矿产分布

图,分析印度工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掌握南亚

(2011年全国卷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

ōu 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

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36分)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2.读“印度主要工业和工业原料分布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加尔各答位于________(河流)三角洲,盛产________(热带经济作物),在此基础上发展了________纺织工业。

(2)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促进中印贸易快速发展的因素是 ( )

①两国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相近 ②两国产品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 ③两国之间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 ④两国的政体及经济体制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中国每年要从印度进口大量的________(矿产),来自印度德干高原的________地区。

(4)印度的________以电子技术产业闻名于世,被称为印度“硅谷”。试分析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因素。 (四)小结——构建知识结构

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的: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4、学会分析“安拉阿巴德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干季和湿寄降水量分布图”,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成因及影响 教学媒体:南亚政区图、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示意图、《敢问路在何方》磁带 教学方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段,这部电视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吧,唐僧师徒四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 [板书]:南亚 [活动]:你印象中的南亚是怎样的(七嘴八舌话南亚) [承转]:南亚是否与我们印象中的一样呢就让我们走进南亚。 [投影]:南亚的政区图图。 [板书]: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 [小结]: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

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亚大部分在100N~300N。 [提问]南亚有哪些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哪些是临海国家哪些是岛国与我国相临的国家有哪几个 [读图归纳]:南亚的国家有七个,内陆有两个国家:尼泊尔、不丹;临海有三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海上有两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与我国相邻的有四个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教师总结]: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临有四国,尼不与印巴。 [读图、提问]:南亚七国的首都各是什么 [活动]:在空白图上填出主要的国家及首都。 [承转]:在了解了南亚的位置和国家之后,同学们不禁要问唐增师徒四人来此取什么经为什么来此取经呢 [板书]:二、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讲述]:唐僧要来这里取的是佛经,因为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南亚除了是佛教的发源地之外,还是印度教的发源地。 [提问]:现在南亚各国居民主要信什么教 [小结]:斯里兰卡和不丹信仰佛教;印度和尼泊尔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信仰基督教。 [朗读]:“泰姬陵” [提问]南亚有哪些奇特的景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 [小结]:巴基斯坦的清真寺;印度的泰姬陵。 [承转]:南亚与我国相临,唐增师徒四人为什么要翻山越岭历经“千难万险”,才到达呢原来,这主要是与地形有关。南亚的地形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自己研究一下。 [板书]:三、三大地形和两条河流 [投影]:南亚地形图, [提问]:南亚的地形可分为哪三大地形取 [读图小结]:南亚的地形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广阔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本土音乐的 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印度电影《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吗?(印度) (展示亚洲地图)印度是我们亚洲南亚地区的音乐。 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地区。(突出印度音乐的重要性)2、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做简要介绍 提问抢答的形式:首都、人口、旅游、语言等方面 二、乐器 播放MTV,由孙燕姿所演唱的〈神奇〉,找出其中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并加以描述。 1、西塔尔 2、塔布拉 三、欣赏印度乐曲〈晚上的拉格〉 1、提问:该乐曲的速度大体发生了几次改变?每一次的变化你能让你想到什么? 2、乐曲分析 3、印度古典音乐的两种基本要素: (1)拉格:指旋律框架 (2)塔拉:节奏、节拍的总称 实际演奏时,音乐旋律一边合着塔拉,一边错开,往往形成切分,使旋律与塔拉之间产生微妙的变化关系。 四、学唱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 1、初听:思考该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旋律线条是曲线型,用了装饰音—波音 2、学唱 3、加入特色节拍齐唱 五、印度歌舞 1、欣赏一段传统印度歌舞片段 2、欣赏印度电影片段—现代歌舞 印度电影中常伴有大量的歌舞表演,随着印度电影的发展,印度歌舞也具有现代的风格

3、总结印度舞蹈的特征 印度舞蹈特点:身体语言异常丰富,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夸张地舞动,讲究的是舞蹈者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表达出舞蹈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六、知识回顾 印度的旋律—拉格 印度的节奏、节拍—塔拉 印度的乐器—西塔尔(琴)、塔布拉(鼓) 答对奖励、答错惩罚 七、总结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1、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 2、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 3、富于变化的鼓点 4、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 5、富于变化的即兴演奏及演唱 八、能力拓展 为什么印度音乐的特色如此鲜明? 九、教学反思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学习目标】 1 ?了解南亚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的成因和差异等。 2 ?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3. 了解印度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 【学习重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学习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一、利用数字归纳法记忆南亚的相关知识点。 1、三类国家一一南亚有哪三类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 2、三大地形区一一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 3、三条河流一一南亚有哪三大河流?它们分别在哪个国家境内注入哪个海洋? 4、三种气候一一南亚的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是什么?

6二大粮食作物------ 印度的二大粮食作物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7、三大矿产资源和三大工业分布地区在哪? 8、三大宗教南亚各国信奉什么宗教? 二、巩固练习 1、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5题: 2、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3、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2

A.小麦B?棉花C ?黄麻D.水稻 3

4、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 a工业区B . b工业区C . c工业区D . d工业区 5、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B .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 .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6--7题&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该天气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 .受夏季风影响 B .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 . 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7、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与 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A .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B .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 .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 D .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8右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 要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 变化大 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 B .①② C?②③ D .①③ 建设中的诧路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印度

地理教案-印度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与印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掌握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 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亚和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观看南亚特色图片,引出南亚的学习。 2. 南亚概况 (1)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经纬度位置:60oE~90oE,10oN~30oN 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内陆国:尼泊尔——加德满都、不丹——廷布;临海国: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岛国: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 (2)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西高止山。 (3)河流:三大河流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冈底斯山,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 溉水源。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注入恒河下游。 思考:恒河的水文特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4)气候:三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虽与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无本质区别,但在特征上略有差别。表现在:南亚的旱季是10 月至次年5 月(而不是11 月至次年5 月),雨季是在6 至9 月(而不是6 至10 月)。 思考: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6月到9 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偏转成南亚的西南风,降水丰富,为雨季。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每年10 月到次年5 月,亚欧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南亚地区偏转成东北风,为旱季。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影响有利:夏季产生丰富降水,形成雨热同期,有利农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季风不稳定,强弱变化,使南亚多水旱灾害,水利工程量大。 南亚的3—5 月,为什么称为热季? ①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迅速升高;②东北季风势力减弱,难以越过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③西南季风尚未来临,天气晴 朗干燥,大气削弱作用弱,天气十分炎热,为热季。 读南亚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所用教材为北斗地图新课标区域地理,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必修课本里已经学过基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对于地理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区域地理部分学生经过东南亚,东亚这些区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技巧,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让他们把握区域特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三条主要河流,三种气候类型等,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具体特征。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五、学法、教法分析 学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要具备从地图里提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相互促进和提高也很重要) 教法:自学指导法(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学会自己探究,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创设情境法(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要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亚洲地形图”讲述: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古代的天竺就在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讲授新课) 一、南亚的国家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高二区域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设计 1 / 6 第三章 世 界地理 南亚与印度 【学习目标】 1、识记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背会主要的河流、地形区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记住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人口压力。 4、会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预学指导】 (1)在图中用红色的笔描画重要经纬线:10°N (印度南端)、北回归线(印度中部)、80°E (印度中部)、90°E (孟加拉湾),记住他们穿过的重要地区 (2)标出海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3)标出陆地:喜马拉雅山南坡、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4)用线条画重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东/西高止山、兴都库什山脉 (5)标出重要地形区:恒河平原、恒河三角洲、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塔尔沙漠 (6)在下图中填出重要河湖: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雅鲁藏布江)(7)在下图中画出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 (8)在下图标出大致的重要农业区:水稻、小麦、黄麻、甘蔗、茶叶、棉花等分布区(9)在下图标出重要工业区:以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为中(10)在下图标出重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预学案】 (1)填写国家与首都: ①国是 首都是 ;②国是 ③国是 ④国是 ⑤国是 ⑥国是 (2)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 、 、 、 。 A ① ② ③ ⑤ ⑥ C ④ ⑦ A B c D a b E d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特征: 2、范围: 内陆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临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岛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南亚的地形特征 2、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1)两大河流 ①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________。它是__________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②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向东南,流经_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 ③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中国境内为,注入 (2)水文特征 3、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1)主要气候类分布 热带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沙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山地气候:北部________________山。(2)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成因 ①特点: ②成因: (3)热带沙漠气候(塔尔沙漠)特点及成因 (4)南亚降水时空分布及成因 2

2020-2021年高二地理 南亚和印度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南亚和印度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本区主要国家印度的地理特征 【学习重难点】本区主要国家印度的地理特征 【问题导学】 学习目标一:南亚 1、概述 (1)位置、范围、国家 位置范围:海陆位置:位于以南,以北的地区,它东濒湾,西滨海。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N之间 内陆国: 国家临海国: 岛国: 与中国的邻国: 宗教和居民: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为主;印度、尼泊尔以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为主。居民为人种。 本区人口超过亿的国家有: (2)自然条件 北部:山地:,地形崎岖。 中部:平原:平原、平原,地势平坦,是主要区。 南部:高原:高原,地势西东。 南亚中部的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 河流发源地注入说明 印度河 恒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 气候: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成因、分布, 【基础训练】1.填图: 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

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 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 2.做出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3.填注: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 【思维拓展】(1).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 (2)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分布在那里? (3).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 (4).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学习目标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农业 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原因: 读右上图:分析印度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农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教案

第二章:《东南亚和南亚》复习课教案案 老城中学甘红梅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读图说出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说明两区域主要河流的简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东南亚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5、掌握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特点及其重要的国际航运价值。 二、教案重点、难点: 1、东南亚的位置,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作用。 2、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3、南亚的地形。 4、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点,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三、考点、热点分析: 结合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本章主要有以下考查特点: 1、东南亚、南亚地区与中国山水相连,对本地区地形、气候、物产的考查,是常见的命题内容。 2、马六甲海峡号称“十字路口”的咽喉,在国际海洋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考题中亦为多见。 四、复习指导: 1、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的位置: 复习“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位置”时,要结合地图,从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这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来理解,特别要注意马六甲海峡位于“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说明了它是世界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联系亚洲、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可通过画图准确空间定位。复习时,建议师生一起绘制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位置图,找出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位置,以图为载体记忆该部分知识。 2、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 该部分知识,属识记内容与与理解内容相互穿插结合的知识点,三大主要地形须重点识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南亚季风气候的强弱着手理解,本地区易旱涝的主要原因。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去获取地理信息。 五、基础知识梳理: (1)、通过自学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如有疑惑,可在小组内交流解疑。 1、为什么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 2、马六甲海峡有何重要性? 3、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如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4、东南亚有哪些重要的物产? 5、南亚的地形结构与北美洲有何异同? 6、分析热带季风气候对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7、印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初中地理_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3.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4.了解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理解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气候、粮食作物分布、软件外包产业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2.学生准备 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用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国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人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 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自我诊断评价,发现

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中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突出启发、引领作用,适时运用评价手段调控课堂,形成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合作。 采用读图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为了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师问生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地理兴趣爱好”,你的兴趣爱好和老师的兴趣爱好,是否一样。老师的地理兴趣是旅行,背着书包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观赏不同的风俗人情,了解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状况。接下来,请看一段说视频,猜老师去的是哪个国家。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利用时事热点知识导入新课,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可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印度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对印度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承转过渡:印度是南亚大国,与中国山水相连,我们首先从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来了解。任务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特点,知道印度是南亚大国。 (1)找一找,读一读:①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10°N、北回归线和30°N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印度所邻的国家,说说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特点。②读一读教材上“南亚大国──印度”的阅读材料,说说印度的面积有什么特点? (2)算一算:①阅读“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目前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几位?为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采取了哪些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精品文档)

高二区域地理学案4:南亚和印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南亚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的成因和差异等。 2.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3.了解印度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 【学习重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学习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印度农业、工业的分布。 一、利用数字归纳法记忆南亚的相关知识点。 1、三类国家——南亚有哪三类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些国家? 2、三大地形区——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 3、三条河流——南亚有哪三大河流?它们分别在哪个国家境内注入哪个海洋? 4、三种气候——南亚的三种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是什么? 5、三大经济作物——印度的三大经济作物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6、二大粮食作物——印度的二大粮食作物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7、三大矿产资源和三大工业分布地区在哪? 8、三大宗教——南亚各国信奉什么宗教? 二、巩固练习 1、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5题: 2、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B.棉花 C.黄麻D.水稻 4、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 2

5、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下图“中国海军远征示意图”,完成6--7题。 6、舰艇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 雨,该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夏季风影响 B.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 C.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 D.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 7、有学者预言索马里半岛百万年后可能 与非洲大陆分离。其依据是() A.河流侵蚀作用强烈 B.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C.半岛地处板块消亡边界一侧 D.半岛地处板块生长边界一侧 8、右图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 节变化大 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气象受害发生频率等 值线图(数字越大表示频率越大),回答9--11 题。 9、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飓风 B.台风 C.风暴潮 D.寒潮 10、有关该自然灾害的正确说法是() A.主要发生在冬季 B.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C.主要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D.该灾害中心天气是狂风暴雨 11、有关图示区域的正确判断是() A.是沟通东亚和北非的航线 B.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区 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文明古国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高龙中学谭万新 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

008南亚和印度复习学案

008南亚和印度复习学案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三节南亚和印度》导学案课程标准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地形区、河流、平原和岛屿的位置; 2、能够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图表、数据,来分析说明南亚气候成因和差异,以及气候差异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系; 3、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4、能够以班加罗尔为例,分析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区位。考纲要求 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2、南亚的人口问题; 3、印度的主要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印度主要自然灾害。 【导学练习】 一、南亚 1、概述: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 ~ ,纬度范围 ~ ;②海陆位置:亚洲,山与洋之间;东临湾,西临海。因板块漂移而至,故称;(2)范围:包含半岛、岛、群岛等。 国家和地区:内陆国:

(首都: )、(首都: )临海国: (首都: )、(首都: )、(首都: )、岛国: (首都: )、(首都: )地区: (3)居民:该地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主要信奉印度教,斯里兰卡、不丹主要信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课堂练习]填图:(按要求将空白图补充完整)(1)海洋: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2)国家: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3)地势: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4)城市: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复习 南亚--印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高中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活动。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基石,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目的就是要某个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出解释或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区域地理知识属于初中学习的内容,限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体系相对简单,强调感知;而高中区域地理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前提下,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升华,更强调理性的思维。学生要在并不牢固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澳大利亚是区域地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节,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因此这一节对高中区域地理来讲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南亚的基本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已遗忘。高中区域地理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有待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并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 【设计思路】 用图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展示学习任务及思路—学生分析并回答相关知识点 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提示—学生课堂探究深入分析问题—学生总结探究规律—教师精讲总结—课后练习。 先由学生按教师要求自主学习,了解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教师进行精讲点拨,主要结合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的网络,其中应用大量南亚地区的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来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南亚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学习,掌握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2、通过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感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3、通过印度经济发展区位分析,感悟因地制宜的原理。 4、通过印度城市可持续发展措施,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东南亚和南亚导学案

课题:东南亚和南亚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和地图册,识记东南亚和东南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和印度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阅读教材,分析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 东南亚、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 1.地图识记知识、分析问题。 2.边读书边思考,看到现象要思考成因,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独立完成导学案后,将你存在的问题记在个性笔记栏里,以便对学、群学的时候进行讨论。 【基础梳理】 东南亚(黄岩岛是中国的!坚决支持我国在南海设立三沙市!) 1.阅读教材25~28页,归纳东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从地形地貌、气候、人口、物产、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进行梳理) 2.阅读教材25、26页图,在图中标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南海、泰国湾、马六甲海峡、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太平洋、印度洋;找出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及其首都。个性笔记 南亚 3.阅读教材29~32页,归纳南亚和印度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从地形地貌、自 然景观、水文、气候、农业、工业、宗教等方面进行梳理) 4.阅读教材29、30、31页图,在图中标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半岛、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印度河、恒河、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塔尔沙漠、德干高原、东、西 高止山脉、斯里兰卡岛;找出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马尔代 夫、斯里兰卡等国家及其首都,标出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等城市的位置。 5.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6.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东南亚和南亚的知识,在下边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吧。 (对学时,小对子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南亚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科:地理 2、学段:七年级下册(湘教版) 3、课时:第1课时(南亚) 二、教学课题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看地图、分析地图,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展示、讲解、练习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学会分析分区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熟悉南亚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3.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 响。 4.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教材分析: | 本教学设计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南亚的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南亚次大陆、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等三部分内容。“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课文先给出“南亚次大陆”的概念。让学生从图中找出三大地形区及其位置,再由此分析两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归宿。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是南亚的又一重点。让学生从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入手,分析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南亚是世界区域地理中继东南亚之后的第二大区域,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可采用自学和归纳辅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归纳和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也发挥教师的指导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根据课文提供的图表、材料,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程序应趋向“感知信息+地理事实------理性分析、总结规律--------解决新的地理问题。 五、教学过程:

南亚和印度学案答案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1 第 二 篇 世 界 地 理 第三节 南 亚 备课教师:魏 华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季风气候。 2.印度的地形、气候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2. ①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隆起而形成的 ②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缝合线在何处? 雅鲁藏布江谷地 ③印度河为什么位于巴基斯坦? 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原来为一个国家,是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英占领区宣布独立,成立了印度(居民多信仰印度教)和巴基斯坦(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于1971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 三、学习难点 1.南亚季风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有何关系?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是受南亚季风的吹拂而形成的。7月北印度洋面吹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月北印度洋面吹东北季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要冬季出发? 在西太平洋吹偏北风,帆船顺风航行;在北印度吹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帆船顺风顺水航行。 3.南亚西北部的塔尔沙漠与撒哈拉沙漠的成因有何不同? 南亚西北部由于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加之古代植被破坏,地面缺乏植物的保护,所以气候干燥,形成塔尔沙漠。而撒哈拉沙漠是终年受到副高或信风带的控制而形成的。 【课前预习部分】 参照地图册P60,在右图中填写以下地理事物: 1、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 2、印度(新德里)、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案 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 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板书:第三节印度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