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必修1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必修1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必修1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目标:

1、了解内外力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2、了解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过程:

地球上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归根结底是由于 作用,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 作用和 作用。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 能。

2、表现形式: (主要形式)、 、 。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 ,使地表趋向于 。

【判断】内力作用都进行得很快,外力作用都进行得很慢。 ( )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 能。

2、表现形式:

(1)风化:指在 、 以及 等的影响下,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 (2)侵蚀: 、 、 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3)搬运: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 、 、 等的搬运作用下,从一地转移到另外一地。

(4)堆积:在搬运过程中,如外力 或遇到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思考】在冰川堆积、流水堆积、风力堆积这些外力作用中,堆积的物质具有明显分选性的是 ,杂乱堆积的是 。 (5)固结成岩

【活动】在右图中填出各种外力作用

【例题】说出以下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 ;海蚀陡崖 ; 冰斗和角峰 ;风蚀蘑菇 ;长江三峡 ; 沙滩 ;新月形沙丘 ;长江三角洲 ; 冰碛 ;挪威的峡湾 ;崇明岛 ;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地貌 ;瀑布 ; 海蚀陡崖、海蚀柱 ;雅丹地貌 ;河漫滩 ; 海枯石烂 ;泥沙俱下 ;戈壁 ; 飞沙走石 ;山麓冲积扇 ;U 型谷 ; 南方的丹霞地貌 ;北美五大湖 ;火山 ; 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 ;东非大裂谷 。

(( )

【归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往往以作用为主;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往往以作用为主;在高纬和高山地区往往会有作用;在滨海地区会有生物、和的共同作用。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削低高山,填平低地,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于。

4、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①表示②表示③表示

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

【活动】将图中箭头补充完整。

【判断】各种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各种岩石都直接能形成沉积岩。()各种岩石都能形成直接形成变质岩。()各种岩石都能直接形成岩浆岩。()注意: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由形成,又到的产生过程。

【变式】写出下图各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岩石类型(或地理事物)和地质作用。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斜和向斜的有关知识,能解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2、会判读断层地形及其火山的构造。

3、理解山地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其形成都与作用有关。

1、褶皱山的形成

(1)褶皱的概念: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力,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基本单位是。

世界上的两大褶皱山系是、

。【例题1】判断以下地质构造的名称。

丙()

老新老

乙()

新老新

甲()

老新老

丁()

新老新

【例题2】读图,回答: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地质的构造为,判断理由是

(2)该地区的地形为,形成原因是

(3)图中甲、乙、丙三村中,村最有

可能是旅游胜地,因为这里有地貌,

风景优美。

2、断块山的形成

(1)断层的概念:

地壳运动产生的力和力,使岩体发生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的断裂构造。

(2)断层形成的地表形态: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或,

如我国的、等;

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或,

如我国的、、等。

3、火山的形成

(1)火山的形成: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作用下,沿着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冷却凝固而成。(2)火山的结构:火山由和两部分组成。

【判断】岩浆喷出地表一定形成火山。()

注意: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如高原。【例题】说出以下山的类型

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

华山庐山泰山

长白山的主峰富士山

4、了解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类型有、、)对于找矿、找水和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1)找水:,原因是。(2)找石油、天然气:。

(3)修建隧道,原因是、

修建隧道应该避开,原因是。

5、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地壳运动的机制。

(1)内容:将划分为六大板板块。几乎由大洋形成的板块是。

板块内部地壳,板块边缘地壳活动活跃,多、。

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是、。(2)板块的边界类型有:、。

(3)板块的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①碰撞挤压: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或。

②板块张裂: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思考】

1、地中海的面积有趋势,红海的面积有趋势;

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以下地貌的形成:

落基山脉;

大西洋;

安第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

马里亚纳海沟;

日本的岛弧;

科迪勒拉山系;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的方式

山区的交通运输方式首先选择 ,其次才是 。原因是: 。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分布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 和 __地带。

3、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延伸方向

交通线尽量沿着 修筑,而且需要 前进(或呈“之”字形)

【补充】山区交通线路选择时需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的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线路选择在 和 地带。线路要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

地质:尽量避开断层和 、 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河流:尽量少跨河流。

社会经济条件: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高等级交通线主要职能是直达运输,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低等级的交通线路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 尽量避免占用 、避开农田水里设施。

【思考】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目的是 _;

京沪高铁“以桥代路”目的是 。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标:

1、能够说明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知道冲积平原的三种类型及其分布位置。

3、会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河流地貌可分为 地貌和 地貌,他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作用有关。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1、河流的侵蚀地貌——典型地貌为 。 (1)河流侵蚀作用的形式

(2)河谷的演变过程

2、河流的堆积地貌——典型地貌型是 , 从上至下有三种类型:洪积——冲积平原:位于 ;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的 ; 三角洲平原:位于 。

【例题】读北半球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 、B 、C 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A ;B : ;C : 。

(2)A 处附近及其以上的河流上游河段:河谷横剖面呈 形,以 和

作用为主,在山谷出口处附近,可形成 河流堆积地貌。

(3)在B 、C 以下的河流中下游河段:河谷横剖面呈 形;流水的侵蚀作用以 最强。

(4)在河曲C 处,河流凹岸以 作用为主,凸岸以 作用为主,并可 以形成 河流堆积地貌。

(5)在河流入海口,河流会形成 平原。

(6)在图中P 、Q 、M 、N 四点中,侵蚀作用较强的是 ,适合建港口的是 ,应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的是 。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类型: 和 )

1、河流地貌对聚落密度的影响:

河流的冲积平原上聚落密度大,原因是: ; 。 2、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较 ,如 。 河网稀疏,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 ,如 。 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在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 呈 状分布。

在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 向 过渡的地带。

Q P

M N

【补充】城市的区位因素

世界上城市的三大密集区:

A.60°N以南的欧洲地区

B美国的东北部及中部大平原地区

C.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

部沿海和平原地区

1、自然因素

(1)地形

①——城市发育的理想环

境,原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

投资。

②高原——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思考】巴西的城市为何大多分布在南部的巴西高原上,而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上却很少?

原因: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地区,气候,居住条件不利,而南部高原地区气候,状况良好。

③山区——城市多分布在地带或开阔地。

④盆地中间,如四川盆地。

⑤盆地边缘,如塔里木盆地。

(2)气候——大城市集中分布在纬度临地带。

(3)河流——河流的游两岸城市密集

【思考】城市为何沿河分布?

,。

2、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我国的矿业城市:

①鞍山、本溪、包头、攀枝花、马鞍山(资源)

②大同、鹤岗、抚顺、开滦、平顶山、淮南、晋城、朔州(资源)

③大庆、玉门、克拉玛依(资源)

世界的矿业城市有:

①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资源)

②英国阿伯丁(资源)

③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资源)

(2)交通

北方城市大都分布在的汇合处,如古城邯郸;

南方城市大多建在汇合处。

请举出三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3)政治

如我国六大古都:西安、洛阳、杭州、南京(临安)、北京、开封(北宋称“汴梁”)、安阳。

又如现在安徽的省会合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美国首都华盛顿、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印度首都新德里。

(4)宗教

如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我国西藏的拉萨等最早都是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5)军事

如俄罗斯在亚洲部分的库尔斯克,就是一个军事、导弹基地。

(6)科技

如日本的筑波

(7)旅游

【思考】请分析上海的城市区位条件。

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学案

Unit 4 Earthquake 1、shake v.&n. ①v t.&vi.(shook, shaken) 摇动;震动;颤抖; shake hands with sb /shake sb’ s hand / shake sb. by the hand 与…握手 shake one’ s head at sb 朝某人摇头(表否定, 怀疑, 悲伤, 不赞成等) shake with…. 因…..而颤抖 e.g.: a. shake with laughter, fear, rage, etc 笑得, 吓得, 气得……打颤 b. shake with cold 冻得发抖 shake one’ s fist at sb 向某人挥拳表示愤怒或恐吓. e.g.: a. shake the bottle before using. 使用之前请摇动瓶子. b. The earthquake shook the building. 地震使房子振动. ②n. [ c ] (多用单数) 摇动; 震动; e.g.: a shale pf the head 摇头 辨析: shake, tremble ,quake ①shake 为常用词, 表示短促而迅速地上下往来摇动. ②tremble 尤指身体因恐惧、激动或愤怒轻微、快速、不由自主地颤抖. e.g.: tremble with rage, excitement etc trembling hands 颤抖的手 ③quake 较为正式, 常同tremble ,但含“猛烈”的意思. e.g.: quake with fear/cold 因恐惧[寒冷]而颤抖. △quake n. (口) == earthquake 练习: The boy shook his mother’s hand. →The boy shook hand. 2、right away == at once / without delay. 毫不耽搁地;不可用于进行时态. e.g.: I’ll write to him right away. right now == immediately / in no time / in a moment / at this very moment / at present 立刻;在此时;在此刻. 在作“在此时”, “在此刻”讲时,可用于进行时态. e.g.: He’s writing a novel right now. 2、rise vi. (rose; risen) ①(太阳, 月亮, 星星等)升起;出现; == go up / come up 反义→set ②(物价, 东西等)上涨;上升; == go up / increase(vi.) 反义→go down / fall / drop rise to 上升到; rise by 上升了; ③(人等)站起来,起床,起身. rise to one’s feet == stand up 站起来 raise sb to one’s feet 把某人扶起来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早睡早起 n. 升起;升高;增加=increase give rise to sth 引起;导致; == cause sth / lead to / result in / bring about sth give sb a rise 给某人涨工资;提职;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Empire 大英帝国的兴衰 e.g.: a.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

高三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学案 (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学案 一、章节结构回顾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二、考点再分析 1、考点一: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岩:侵入岩: 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成碎屑物,然后又变成岩石。 本质:从一类转化成另一类。 特征:两点(理解) 举例: 变质岩:在地壳内部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作用,形成新的岩石。 本质:从一类转化成另一类。 举例: 2、考点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本质:和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解题关键:紧扣岩浆的位置,注意变式图。

成因特点地表形态实践意义 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 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 生的弯曲变形。 背斜-岩层向 上拱(中心老, 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 下弯(中心新, 两翼老)。 正态地形:背斜成山;向斜 成谷倒置地形:背斜顶部受 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 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背斜储油、 向斜储水; 背斜处建 地下隧道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 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上升岩块(地垒)—成山岭 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 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 地) 隧道、水 库选址尽 量要避开 断层;泉 水、湖泊 分布地; 河谷发育 分布区外力作用侵蚀地貌沉积地貌其它主要在湿 润、半湿润 地区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V 形谷),黄土高原千 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洪)积扇、冲积 平原、河口三角洲 (有分选性) 喀斯特地貌 溶蚀作用: 峰林、石林、溶洞。 化学堆积作用: 钟乳石、石柱、石 笋。 干旱地区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形成(有分选性)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 U形谷、冰斗、刃脊、 角峰、峡湾 冰碛地貌(不具有分 选性) 5、考点五: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布原因 高原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上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 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 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2020年山东新高考地理模拟猜想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详解)

2020年山东新高考地理模拟猜想专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1.某科考队沿图中M、N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1—2题。 观测点海拔(m) 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 (2).沿M、N方向作地质剖面图(虚线代表岩层弯曲状况),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 ) A. B. C. D.

2.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3题。 (1).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 A.② B.③ C.⑤ D.⑥ (2).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3).浮山合理的开发方向是( ) A.建设生态公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开发高级住宅区 D.大力发展建材业 3.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 (2).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 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 4.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却深深嵌入岩层之中,如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B.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利于防洪,光照充足 5.下图为某地河流地貌演变阶段图。读图,完成1—3题。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2、3、4、5、6、7、9、13、26、27 山地的形成8、10、11、12、14、15、23、26、27、28 河流地貌的发育16、17、18、19、20、21、22、24、25、2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年天津文综,6~7题)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2.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浅海地区,由此可推断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第

2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2011年北京文综,8~9题)如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4.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例及图示中可以看出,河流下切侵蚀到距今2 300万年前的岩层,说明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以后,A项错误;根据岩层的形态可以判断出①地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B 项错误;从图例中标注的岩层年龄可以看出,②地岩层分布是不连续的,C项错误;③处位于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的左岸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学案

习题课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牛顿第二定律:F=ma,以加速度为桥梁联系力与运动的关系. 2.基本应用 (1)已知运动求受力. (2)已知受力求运动. (3)超失重现象. (4)传送带模型的分析流程 3.连接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弹簧等连在一起. 4.图象问题 (1)常见的图象有:v-t图象,a-t图象,F-t图象和F-a图象等. (2)图象间的联系:加速度是联系v-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 连接体中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隔离法和整体法往往交叉运用,可以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过程简洁明了.两种方法选择原则如下: (1)求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 (2)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再用“隔离法”; (3)如果连接体中各部分的加速度不同,一般选用“隔离法”. (2019·湖南益阳高一期末)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大小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当用恒力F倾斜向上拉着a,使a、b一起沿粗糙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3,如图所示.则()

A .x 1= x 2=x 3 B .x 1 >x 3=x 2 C .若m 1>m 2,则 x 1>x 3=x 2 D .若m 1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 Unit 4 Earthquakes学案

Unit 4 Earthquakes Warming Up 1、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It is always calm before a storm.” Look carefully at the two photos. Now imagine there has been a big earthquake. Describe to your partner what might happen to the objects in the photos. Then have a class discussion.许多人认为:“风暴前总是风平浪静。”仔细瞧下面两幅图,想象已经发生了地震。向你的同伴描述图中的物体可能发生什么情况。进行课堂讨论。 2、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it right away.设想你的房子开始晃动,你必须马上离开。 美国英语right away,相当于通用英语at once,用于口语。 Pre-reading & Reading 课文学习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地球不眠之夜 Strange things were happening in the countryside of northeast Hebei. For three days the 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s rose and fell, rose and fell. Farmers noticed that the well walls had deep cracks in them. A smelly gas came out of the cracks. In the farmyards, the chickens and even the pigs were too nervous to eat. Mice ran out of the fields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 Fish jumped out of their bowls and ponds. At about 3:00 am on July 28, 1976, some people saw bright lights in the sky. The sound of planes could be heard outside the city of Tangshan even when no planes were in the sky. In the city, the water pipes in some buildings cracked and burst. But the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 who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events, were asleep as usual that night. 河北省东北部的农村在发生奇怪的事情。三天来村里水井的水涨落,涨落。农民注意到井壁有深深的裂缝。一股臭气从裂缝里泄漏出来。院落里,鸡,甚至猪紧张得不进食。老鼠从田里跑出来寻找隐藏的地方。鱼从鱼缸和池塘里跳出来。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有些人看到天空中明亮的灯光。即使天空中没有飞机可以听到唐山市外面有飞机的声音。在城市里,一些建筑物的水管破裂、爆裂。但是这个一百万人口的城市,很少有人想到这些事件,那天晚上跟往常一样睡着了。 At 3:42 am everything began to shake. It seemed as if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Eleven kilometres directly below the city the greatest earthquake of the 20th century had begun. It was felt in Beijing, which is more than two hundred kilometres away. One-third of the nation felt it. A huge crack that was eight kilometres long and thirty metres wide cut across houses, roads and canals. Steam burst from holes in the ground. Hard hills of rock became rivers of dirt. In fifteen terrible seconds a large city lay in ruins. The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was extreme. Two-thirds of them died or were injur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Thousands of families were killed and many children were left without parent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 or injured reached more than 400,000. 3点42分是一切开始摇晃。世界似乎到了末日!该市11公里以下,20世纪最大的地震开始了。二百多公里外的北京有震感。该国家三分之一的地方有震感。一条巨大的长8公里宽三十米的裂缝穿透房屋、道路和运河。蒸汽从地洞里突然喷薄而出。坚硬的山岩变成滚滚浊流。十五秒可怕的时间里一个大城市沦为废墟。人们的痛苦到了极端。地震中三分之二的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1)及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 的塑造(1)及答案 链接----(2019·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 【解析】 8.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地球面貌与板块移动 1.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运动 方向 ←|→→|←→|← 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 弧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 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 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 图 2. 内容 理论要点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解释与运用板块 张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板块 相撞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 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 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4.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二、内容解析 1.本节教材的内容组织。本节重点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三是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壳物质循环。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介绍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中又重点介绍了地壳运动,分析了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阐述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介绍了外力作用的概念、能量来源、四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是第二部分内容的重点。 在第三部分中,教材讲述了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塑造似乎是关联性不大,两个自然地理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是地壳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因此,在介绍地壳物质循环时,教材首先阐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即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地壳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以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地壳物质循环,难点是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2.案例1的设计意图。教材在介绍内力作用时讲到“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对此,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教材中安排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的案例,一慢一快,让学生对内力作用进行速度的慢和快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3.“活动1”的设计意图。第一个题目,让学生通过解读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上海生动物钻孔痕迹,分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近1700年间地壳的升降变化,认识地壳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地壳运动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第二个题目,让学生结合初中学习过的中国地形的内容,分析山脉对我国大地构造格局形成的作用,从而体会教材中强调的“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4.图4.3~图4.6的设计意图。在外力作用部分,教材通过文字分别介绍了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对于它们形成的不同的地貌形态,不能给予直观的表达。为此,教材用四幅照片,分别将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展现出来。海蚀陡崖和冰斗等是典型的侵蚀地貌,体现了流水和冰川的侵蚀作用;沙滩和蛇形丘是典型的堆积地貌,体现了流水和风力的堆积作用。教材中的这几幅图只是举例,学生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地貌形态,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并初步尝试分析其成因。 5.对“地壳物质循环”的内容要求。这段内容更多地承载着科学观的教育。通过“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图4.8“地壳物质循环简图”表达了这段内容的核心思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懂这幅图。从图中可以

吉林省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第四章 第 3 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四章第 3 节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学习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预习自测】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求出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这是因为()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E.在国际单位制中k=1 【探究案】 题型一:考查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例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针对训练1: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轻弹簧拴着一

个小球,轻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火车的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B.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C.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D.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探究案】题型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2.一个质量m=500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F=1.2N的水平拉力,水平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6,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针对训练2.质量为4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当在4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受到的合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2.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都是14N,这个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沿什么方向?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Unit4Earthquakes单元学案(11页word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Unit4Earthquakes 单元学案Ⅰ.阅读理解 A 话题词数建议用时 沙尘暴215 6分钟 A sandstorm refers to a high amount of wind occurring in sandy areas, usually in deserts, where the wind speed is able to lift the top layer of sand from the ground, and push it in every direction. The sand involved in the sandstorm can reach heights of about 3.05m-15.24m.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experience a sandstorm. Sand can get into the nose, eyes, mouth and lungs. If you happen to be caught in a sandstorm, you must protect yourself by wearing masks, scarves and so on. If you're driving when such a storm approaches, it's advised that you pull off the road, since it's difficult to continue driving. This is also important since vehicles can fail in during sandstorms and you could end up stuck on the road. Most sandstorms occur in spring, and during the daytime. Many of the areas around the Persian Gulf and the Sahara Deser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most serious storms. Since it's a natural phenomenon, it can't be entirely controlled. In areas that are natural desert regions, you can't always prevent a sandstorm. There's much evidence that the planet Mars has dust storms, and clearly, no human intervention (介入) is responsible for such. Though_it_can_move_whole_sand dunes_and_destroy_crops,_a_sandstorm_is_not_without_benefit. 语篇解读:本文介绍了沙尘暴常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基本状况以

2019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附5 主要植被 Word版含答案

附5 主要植被 学习目标:1.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重点)3.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分类?????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 3.与环境的关系 (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5.红树林 (1)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2)植物特征?????具有支柱根和板状根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呼吸根种子可“胎生”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 (1)热带 草原? ????分布: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特点: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自主诊断] 1.植被就是指植物。( ) 2.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4.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 5.热带草原上没有树木。( ) 6.荒漠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都很长。( ) 【提示】 1.×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人工植被的种类较天然植被的种类少。 3.√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针叶林中针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 5.×热带草原上也会存在一些乔木或灌木。 6.×荒漠中也会存在一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合作探究·攻重难] 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罗、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思考交流】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2.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部分)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考查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 物质循环过程 Ⅱ2018北京文综,4,4分 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及地质作用 ★★☆ 内力作用与地貌说明地貌及其景观的主要 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 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 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 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Ⅲ 2017北京文综,36(2),6分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6北京文综,4,4分 考查火山的形成和板 块运动 外力作用与地貌Ⅲ2015北京文综,4,4分考查喀斯特、冲积扇 等地貌特征及成因 ★★★2015北京文综,5,4分 地质灾害Ⅱ2019北京文综,36(1),8分考查地震多发的原因 和主要危害 ★★☆ 分析解读本专题几乎每年都考,考查频率极高,分值约为4~8分。多以具体自然地质、地貌现象为情境,以示意图的形式出现,综合题往往直接呈现实际地貌。预计未来北京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还将加强,重点考查内容依旧集中在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会给出新的自然地质、地貌情境,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预计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考查会加强,可能与内力作用、地貌的知识点混合考查。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集训】 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约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图Ⅰ)。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2019北京东城期末,15)马山石林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Ⅱ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2.(2019北京东城期末,16)马山石林在地表易受到的地质作用是图Ⅱ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⑥ 答案C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2019北京房山一模,7)图中() A.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谷 B.图中沟谷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 C.大理岩的形成和岩浆侵入有关 D.黄土层形成的年代晚于花岗岩 答案C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近五年的高考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 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 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 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 2.(2012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淮海平原B.喜马拉雅山脉C.塔里木盆地D.崇明岛 (2010·吉林模拟)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 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A. 711米 B. 712米 C. 713米 D. 714米 (2)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A. 风力侵蚀地貌 B. 风力堆积地貌 C. 流水侵蚀地貌 D. 流水堆积地貌 〔2010·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10·高考广东卷)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 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 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 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 是( ) A. 侵蚀作用 B. 堆积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搬运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 流水、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复习学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硅. 含量:硅在地壳中含量为居第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SiO2是溶于水的固体,熔、沸点,硬度(“大”或“小”)。 化学性质:①与氢氟酸反应方程式:,可用HF的溶液来玻璃。 ②酸性氧化物SiO2与CaO反应方程式: SiO2与NaOH反应方程式:; 思考:实验室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塞不用塞 (2)硅酸 化学性质:弱酸性酸性比较碳酸硅酸。 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反应方程式:。此反应用来制备硅酸。3.硅酸盐 硅酸钠:其水溶液俗称,呈(“酸”或“碱”)性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气的结构: 氯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易电子,故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表现出很强的性。二.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氯气是色的体,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体积的氯气,所以Cl2溶于水。 三.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⑴ Na + Cl2=⑵ Fe + Cl2=Cu + Cl2 =__________ 【注意】: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若金属有可变价态,则生成价氯化物 2.与非金属的反应 ⑴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工业制HCl原理) 实验现象:火焰,在瓶口。 H2 、Cl2充分接触,遇强光,会极速的化合,放出大量的热,发生 ⑵氯气与钠、氢气的反应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 3.Cl2与化合物的反应: ⑴跟水的反应: 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叫“氯水”,氯水呈色。 Cl2 + H2O 2HClO光照2HCl+O2↑(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新制氯水存在的微粒①分子②离子

精品新人教英语必修一Unit 4-1 Reading and Thinking 学案

Unit 4 联想串记 1.________ (vt.)损害;伤害→injury (n.)伤害;损害→injured (adj.)受伤的 2.________ (n.)电;电流;电学→electric (adj.)用电的;带电的→electrical (adj.)与电有关的;电学的 3.________ (vt.)使惊吓;吓唬→frightened (adj.)受惊的;受恐吓的→frightening (adj.)令人恐惧的4._____________ (n.)祝贺;_____________ (复数)贺词→congratulate (vt.)祝贺 高频单词 1.burst vt. & vi.(使)爆裂;(使)裂开;(使)炸开;突然出现;爆发n.突然破裂;爆发 [教材原句]In the city, the water pipes in some buildings cracked and burst.(P26) 在市内,有些建筑物的水管爆裂开来。 [方法规律]部分同学对burst into和burst out后面跟什么形式分不清,名师告诉你:into是介词,后面当然要接名词,如tears,laughter等;out是副词,后面须用现在分词作状语,如crying,laughing 等。另外,burst in中的in是副词,不接宾语,需接宾语时用into。在burst with+名词中,with 表示原因。你记住了吗? ①My English teacher's humor was such as to make every student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的英语老师的幽默就是如此(好笑),以至于每个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 ②Hearing the news, sh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听到这个消息,她突然哭了起来。 ③Last night the room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ut nothing was taken away. 昨晚有人闯入房间但没有带走任何东西。 ④He felt he would burst with anger and shame. 他恼羞成怒,都要气炸了。 ⑤His appearance on the platform was greeted with a burst of applause. 他一登上台就博得一阵热烈的掌声。 [巧学助记] burst的多层含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