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中图必修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重点) 3.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难点)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环境承载力

阅读教材P17~P19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

3.估算

(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一般方法:

土地资源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

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

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

产能力进行估算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据图分析曲线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提示曲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采用“读轴—看线—抓点”的三步判读法。

(1)读轴:即明确横轴和纵轴各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

(2)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看清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

(3)抓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要先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

教材梳理2 人口合理容量

阅读教材P19~P20,填写下列知识。

1.概念: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影响因素:

5.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2)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 )

(3)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

(4)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5)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都会使得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

(6)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

提示(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断发现新资源,探索资源的最新利用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将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所以在不同时期,同一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也不相同,差别较大。

(3)√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4)×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

(5)×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消费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6)×日本、荷兰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其开放程度高,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

下图为某城市2017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城市2017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万B.105.6万

C.97.3万D.85.4万

3.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市政

C.教育D.劳动就业

解析第2题,人口容量木桶效应中,短板决定人口容量。图中劳动就业人口所代表的桶板最低,为97.3万人。第3题,制约城市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条件。

答案 2.C 3.A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4~5题。

4.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5.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从清朝到今天的中国养活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了更多的资源,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第5题,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是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参考依据,进而影响区域

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

答案 4.C 5.C

探究点一环境承载力

案例探究

木桶效应图

材料一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

材料二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结合材料探究: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3)乾隆年间,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3)开发边陲,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农业技术进步,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

(4)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消费水平等。

反思归纳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素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资源丰

富程度

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承载力越小

科技水平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

越小

经济发

达程度

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口受

教育水

平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

环境承载力越小

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承载

力越小

消费水平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

越大

(1)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甲区域B.乙区域

C.丙区域D.丁区域

(2)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

C.丁乙甲丙D.丙乙丁甲

解析第(1)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第(2)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形比甲、丙两区域平坦,因此丁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丙两区域;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区域。

答案(1)D (2)B

探究点二人口合理容量

案例探究有一片草原,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若干人在此幸福地生活。几年后迁来一些人,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又过了几年,又迁入了一些

人,结果生活难以维持,大批人被迫外迁。

结合材料探究:

(1)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论解释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吗?

(2)《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如何评价、理解其中的7亿与16亿的区别?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固定值吗?试说明。

提示(1)草原上,开始属于“人口合理容量”;当第一次人口迁入后,已接近“环境人口容量”;当第二次人口迁入时,已超越草原“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

(2)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而最大人口数量指的是环境承载力,我国适度人口为7亿左右,而环境承载力为16亿左右。适度人口是理想的人口规模,与环境承载力含义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要小于该国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3)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但不是固定值。如果一个区域的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增加。如果人口过快增长,区域供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下降。

反思归纳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

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限制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

体现意义生存发展

人口数量大小

估算标准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

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

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

预见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储

量和消费变动

共同点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某一具体时期,在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即时巩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8亿~9亿

A.15亿~16亿B.15.1亿~16.6亿

C.8亿~9亿D.14亿~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的人口政策

解析第(1)题,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9亿,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第(2)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其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答案(1)C (2)D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比较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与区别。

2.说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环境要素。

3.说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具体影响。

对点练一环境承载力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完成1~2题。

1.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坏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解析第1题,环境承载力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抚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但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人口数量都不可能超越环境承载力。第2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承载力,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地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承载力变小。

答案 1.C 2.A

对点练二人口合理容量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3~4题。

3.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4.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较多,表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资源,对比表中的数据和现实中人口的分布状况可知,人口密度较小的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答案 3.B 4.D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与物质资源协调,有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中国西部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从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 1.B 2.D

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下图为“该国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0万

2010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5万

3.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25万B.30万

C.35万D.45万

4.有关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B.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不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之内

D.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逐渐减少

解析第3题,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45万。第4题,人们对人口容量的估计对于制定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意义重大;由图可知,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不断增加。

答案 3.D 4.C

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对人口合理容量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少能生活的人口数量

B.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最高的生活标准而估算的人口数量

C.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固定值,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6.下列关于图中各因素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资源的多少和环境的容量

C.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口合理容量等于环境人口容量

D.环境承载力包括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经济容量

解析第5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或国家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不是永远不变的,具有不确定性。第6题,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中的最大人口规模)要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承载力包括最大的人口规模和最大的经济规模,它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资源数量和环境容量。

答案 5.D 6.C

7.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解析“1 500万”是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

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 B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下列环境人口容量最多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B.长江三角洲

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

(2)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地狭人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

(3)依据我国国情,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工农业发达,因此,其环境承载力较高,可承载的人口较多。第(2)题,综合分析影响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可知其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因此不适合向青藏地区大规模移民。第(3)题,主要从提高技术水平、资源管理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归纳。

答案(1)B

(2)不可以。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科技文化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不适合大规模接受移民。

(3)发展科技,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等。

能力达标练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1题,人口合理容量接近于最佳人口规模,并且人口合理容量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第2题,读图可知,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反之则呈负相关。

答案 1.C 2.B

据2017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我国总人口数已达13 802万人,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估计最科学的是( )

A.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约是16亿人

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为100亿人

C.我国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4.据专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其原因是( ) 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后果

B.重大自然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

C.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回升

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

解析第3题,依据我国现有资源状况估计,16亿人口是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大值。但由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使人口容量也具有不确定性。第4题,至21世纪中叶,我国必然要经历人口老龄化过程。由于老龄人口相对死亡率较高,人口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答案 3.C 4.C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5~7题。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

米)

长江中

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6.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7.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第5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第6题,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的因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等进行考虑。第7题,针对该地的实际,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应加强地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答案 5.D 6.A 7.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专家分析,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数量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材料二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分析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造成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析材料,谈谈为什么说人口压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第(2)题,从能源保障分布区图可以看出,整体而言,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这与能源的地区供给能力和地区消费水平有直接关系。第(3)题,人口压力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①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②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③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2)分布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主要因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3)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当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就会造成生态破坏;人口增长,消耗物质增加,排污量不断增加,当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 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C.丙—社会生产力D.丁—人口迁入 2.要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措施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人口大规模迁出D.加强科技应用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 5.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 8 A.311;345B.207;344C.227;338D.207;338 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 10.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 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

高中地理-2018届高三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最新

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纲解读】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考点梳理】 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图” 图中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属于“高—高—低”模式。 第二阶段属于“高—低—高”模式。 第三阶段属于“低—低—低”模式。 “高—高—低”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与生产力的低水平相 适应的;而“低—低—低”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此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高。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对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问题。

【例题1】甲市201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 型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例题2】(18年四川文综卷)如图为甲、乙两国人 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1--3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 家是 A.韩国B.古巴C.新西兰D.埃及 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 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3.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意即最高人口,是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表现为时间性、区域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相关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行为的作用力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最大或最多人口,而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例题3】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 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 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 答1~4题。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3.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影响因素;能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2、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应用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及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4、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5、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6、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7、通过阅读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二、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三、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复活岛的悲剧 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17平方千米的小岛——智利复活节岛。丰富的资源使得岛上的居民不劳作便可衣食无忧,人口开始膨胀,全盛时期高达7 000人。 后来岛屿居民开始制作巨大的石像,人口的膨胀使得资源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制作石像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使得森林开始消失。为争夺资源,战争开始发生,文明开始衰落,到了1700年左右,岛屿上居民只有2 000人左右。再加上后来的奴隶贩卖、天花流行,到了1877年,岛屿居民只有111人。 尝试探究: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提示:随着人口的增加,复活节岛的树木被砍伐殆尽,生态系统完全摧毁,食物逐渐短缺,人口急剧下降。复活节岛的悲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地理环境的承截力,就会造成生态破坏,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承载力 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 (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展水平和 。 3.估算 (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 资源、淡水资源、 等。一般方法: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 、科技、 等要素的综合。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1)条件??????? 的生活方式 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 和 等各方面的需求不妨碍 (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 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 (可利用课本图1-3-1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 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如巧妙铺设从经验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思维通道;合理提供课堂交流和探索的时间,等待学生自主体会并领悟新知;耐心教会学生表达和描述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新知内涵作出科学的概括。 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首先给出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每个地区有哪些自己的优势?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掌握知识。拓展思考:世界人口稀疏区及原因?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基本都能分析出各地人口稀疏的原因。 其次,在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人口会这样分布?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导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已明确有哪些因素,所以在讲解时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然后填空的形式进行。在讲解地形对人口分布影响时,为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可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高原、山地人口都不多呢?并举例。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得出结论。 教材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讲述并不多,但并不是说明它比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弱,实质上,当今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第一位因素。 小结:人口分布是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当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普通高中地理 1.2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1.2 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爆炸地事实. (2)了解地球地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地概念以及人口容量地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地能力以及思维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地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地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地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地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地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地区别.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地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地方式理解事物地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地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地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地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地理解,构建起新知识.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地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地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地主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地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地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地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地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地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地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地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环境对人口地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地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差别. 3.人口容量地三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中地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地差别. 2.人口容量地三特点.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投影有关地球人口众多地文字材料、照片、录像 等.

《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教案(1)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一、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3.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 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4.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类图表,培养读图、读表能力。 三、教学重点: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合理人口容量。 四、教学难点: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举例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地球上最多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容纳多少人适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活动1〗课本P18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分析 (1)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何特点? (2)在人口增长、粮食增长、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 染五个因素中,哪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 的变化? (3)当资源不断减少、污染不断增加时,人们的生活质 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活动2〗探索河流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1)从河流淡水饼状图中找出河流淡水总量居于前三位的大洲和总量最少的大洲; (2)对照人口比重饼状图,你认为那些大洲会出现水源短缺问题? (3)为何各大洲的水资源总量与人口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一样?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 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小结: 产生水资源危机的原因缓解水资源危机的 措施 自然 原因 ①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②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 人为 原因 ③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剧 增 节约用水 ④水污染严重防治水污染 〖活动3〗探索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下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同学们在它们之间加上因果关系的箭头。 〖活动4〗阅读教材第20页,《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 然后展示下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地球环境承载量的看法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人口容量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人口容量 一、单选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 成1~2题 1.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A.耕地资源B.草场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 2.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据此完成3~4题 3.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B.交通通达性提高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4.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下图为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柱状图,读图完成5~7题 5.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经济B.地形C.生产技术D.生物资源 6.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沙漠气候 7.2011年日本的人口密度达到335人/平方千米,远超过该国的环境承载力,但其居民生活水平高,原因是该国 A.居民消费水平低B.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C.矿产资源丰富D.位于季风气候区,人口容量大 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如表为成都市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回答8~9题 8.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A.ECQ不变B.ECC降低C.EBC降低D.EBC增加9.成都市 A.环境人口容量为109万人 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 C.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 D.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环境人口容量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0~11题 10.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1.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高中地理一轮二轮易错题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2 第一章? ??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典例] (2019·福建高考)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如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题。 1.2019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性别比例 B .医疗水平 C .教育程度 D .年龄结构 [解析] D 第1题,由图可知,2019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到死亡率,但短期内医疗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 读我国M 省与全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完成2-3题。 2.( ) A .2019年 B .2019年

C.2019年D.2019年 解析:2.D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可知,2019年M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两者相差4.1‰,差值在四个年份中最大。 3.由表可知该省() 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快 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 D.人口出现负增长 解析:C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省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由表中数据无法得知劳动力情况。经计算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19年为7.9‰,2019年为3.9‰,2019年为2.4‰,2019年为0.8‰,逐渐下降。 (2019·上海高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4-5题。 4.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19年B.2019年 C.2019年D.2019年 5.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解析:4B5B第4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19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

高中地理 1.3《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中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若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据此回答5~7题。 5.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6.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A.比现在小的多B.比现在大的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把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9.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表,回答10~12题。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选修VI《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按照是否潮汐能 再生或恢复: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A.表现:水资源短缺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用水量加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B.形成原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重 2.土地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用地减小、耕地资源缺乏、土地浪费 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B.形成原因土壤次生盐碱化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 城市、公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3.矿产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生产能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 B.形成原因总量不足 浪费严重 开采时间过长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缺乏阻碍经济增长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1.3 人口的合理容量A卷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A卷(基础巩固) 考点题号 环境人口容量1、2、3、4、6、7、8(1)(2)(3) 人口合理容量5、8(4) 一、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 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答案 B 解析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的多少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项正确。 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 答案 C

解析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 项正确;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项错误;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两项错误。 3.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C 解析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C项正确;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项错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B、D两项错误。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 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4~ 7题。 4.以某地的四类要素为标准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答案 D 解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该地四种要素中最小供应量决定环境承载力。 5.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答案 D 解析内蒙古位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西北地区,制约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为水资源。 6.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高二地理下册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

高二地理下册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2019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下册环境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希望你喜欢。 1.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学技术 D.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和制约因素。 答案:D 2.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的一国或一地区该时间段的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答案:D

3.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解析:认识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之关系。环境人口容量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答案:B 4.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数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人口不断增长造成的 C.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当全球人口约为100亿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为降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意义。 答案:C 5.环境人口容量() A.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承受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全体人口容量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的相应措施。【重难点】 1、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受力概念: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 (1)影响因素 人口的和消费水平 (2)估计:存在、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观点。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按照的生活方式保障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人口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2.意义影响战略 影响人口政策 影响发展战略 3.实行的保障措施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汉朝时期内蒙古草原大约生活着8万多游牧者,草地质量非常好,牧人的生活很富足。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当时生活现实的写照。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生活富足。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涌入,人口急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质量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迹象。但人们还能够维系基本的生活水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区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风吹草低见老鼠”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相同的草地在不同时期能够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不同,根据以上材料及问 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填表) 3、阅读教材P13图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探究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为什么? 探究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材料1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1、材料中所提到的“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10亿这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及联系doc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及联系“环境承载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其思想前提是环境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环境作为一种资源,环境承载力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动植物、矿产等资源)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状态)的承载水平;二是指环境污染相对应的环境纳污水平即“环境自净水平”。所以“环境承载力”的科学定义可表述为: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方向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是当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的人口的事实,人们必然注重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按一般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简单地看作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超过这个人口数,人口就不能正常生存,即偏向于最高人口的涵义。因为对环境人口容量确定因素的理解不同,所以存有着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教材中采取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该定义在强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考虑到技术条件。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③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利用的资源和技术能够是本地的,也能够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外)资源和技术,这个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但在具体时期,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少时能够对环境人口容量实行相定量的分析,即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人类发展史的每一时期因为受当时科技水平条件的限制都不得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即当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合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区域利用其自身的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则是在一定地区或国家所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它受资源生产水平与人的生活水平所制约,受人的行为影响小,比较客观。环境人口容量则受人口政策、人的生育行为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观性强,它能够大于或小于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环境承载力能够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

高二地理下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点

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 口合理容量知识点 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下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因素相关性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

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盈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2)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愈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杜会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能保持好生态平衡,又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中国政府落实的科学发展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