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

2分米的认识

第1课时分米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分米的认识。(教材第23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米尺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

一、情境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点名学生回答)

一只蚂蚁长约5()

一只长颈鹿高约2()

一只小花猫高约40()

一头大灰狼长约8()

师:前面三种动物的长度、高度我们都能找到合适的长度单位去估计,不过,要估计一头大灰狼有多长,如果括号里填“米”,8米太长;如果填“厘米”,8厘米太短,均不符合实际。

师:当一个长度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3页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2)

(1)认识分米。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同桌间两人一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吧!小组的同学可以讨论下如何测量更方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师: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说说看,你是如何测量的?(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虽然手里的直尺不够长,但却能想出不同的方法量出课桌的长,有以直尺上最长的刻度为标准分段测量的,有以10厘米为一段来分段测量的,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引导学生明白以10厘米分段测量运算更少更简便)

师:我们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已经提到了分米这种长度单位,其实,10厘米就是1分米,

我们用字母dm来表示。(老师板书)刚刚有的同学用10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也就是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2直尺图)

(2)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

师:我们已经知道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同学们能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吗?(点名学生上台演示)

师: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总结补充)

(3)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手中的直尺,1分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呢?(学生齐答,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这是1米,请你们1分米1分米地数,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分米?(点名学生数米尺,老师板书)

师:如果不数米尺,你有办法得到米和分米的转换关系吗?(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给出方法:根据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的关系计算。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师:如果请你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你认为应该怎样排呢?(点名学生回答)

2.教学教材第23页例3。(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有关不同长度单位转换的例题,一枚5角硬币的直径是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大家还记得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吗?(学生齐答)

师:那么2厘米呢?(学生齐答)

师:已知一张课桌高80厘米,转换成分米,应该是几分米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换算的?(点名学生回答)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050 6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米的认识

10厘米是1分米。

表示方法:分米—dm

换算方法: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选取适合的测量对象,加深学生对分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选取学生熟悉的课桌为观察和测量对象,给学生充分参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1分米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鼓励他们尽量自己解决或小组合作解决。如

测量课桌长度时,小组内一人测量,一人计算。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手工课上,老师拿来一根1米长的彩绳,先剪下2分米围成一只蝴蝶,又剪下30厘米做成小鱼,这时彩绳还剩多长?

分析:利用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进行换算。

解答:方法一:1米=100厘米2分米=20厘米100-20=80(厘米)80-30=50(厘米)

答:这时彩绳还剩50厘米。

方法二:1米=10分米30厘米=3分米

10-2=8(分米)8-3=5(分米)

答:这时彩绳还剩5分米。

解法归纳:根据米、分米、厘米的关系进行换算。

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故事

一天,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正在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米说:“我比你们都长,你们加起来也比我短,小主人肯定最喜欢我。”分米不服气地说:“谁讲的!十个我就和你一样长,你神气什么呀!”米说:“虽然十个你加起来和我一样长,但是,十个我加起来不知是你的多少倍呢?”厘米听了很生气,说:“虽然你比我们都长,但是主人不一定最喜欢你呀!”米说:“不可能……”还没等米说完,毫米打断米的话,抢着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你用得上的地方,我们不一定用得上,我们用得上的地方,你也不一定用得上!”这时,小主人回来了,他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巧的是今天的作业刚好是量铅笔盒的长,一分硬币的厚,数学书封面的宽,衣橱的高。小主人把分米、厘米和毫米都用上了,铅笔盒长2分米,数学书封面宽21厘米,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小主人要量衣橱的高时,米想:“前面我都没用上,这次肯定也用不上。”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居然被用上了,衣橱高约2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对米说:“你真厉害,现在居然被用上了。”听罢,米一下子脸红了,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吵了。

第2课时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的认识及换算的运用练习。(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1,5,8,9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对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理解长度单位,感知实际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大小。

3.培养学生的综合类推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2.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在纸上分别画出1 mm,1 cm,1 dm长的线段。(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正方形吗?它有什么特征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观察这三个图形,你估计哪个是正方形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大家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看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2.教学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5题。

师:刚刚猜测正确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

师:现在我们就从这些同学中挑选几名,来接受一项更难的挑战。现在老师手中有一只粉笔,谁知道它大概有多长呢?说说你的估计值。(以手中粉笔示意,从举手学生中点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文具盒,同桌之间相互观察下对方的文具盒,说说你们的文具盒大约有多长?(同桌间相互交流讨论)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各不相同,相信各位同学对你们文具盒长度的估计也不尽一样,要知道谁估计得更准,我们就需要通过实际测量来得到准确值。(给点名学生分发粉笔测量,让其余学生测文具盒,老师巡视指导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3.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8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吗?1厘米又等于多少毫米呢?(学生齐答)

师:如何比较5分米和5毫米的大小呢?我们请一位同学说说他的方法。(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比较方法:5分米=50厘米=500毫米500毫米>5毫米5分米>5毫米

师:很好,能够想到利用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将单位统一后进行比较。大家利用这种方法比较剩余几个长度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9题。

师:把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根做凳子腿,那么凳子的高如何计算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回答正确,就是2÷4,可是问题来了,这个式子如何计算呢?我们只学过被除数大于除数的除法运算,这种我们暂时无法计算。

师:同学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能够把被除数变大吗?如何做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对了,就是利用长度单位间的转换关系,2米=20分米,这样20大于4,我们就可以进行除法运算了。

完成教材第24~25页练习三第2,4,7,10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4,7题,集体订正,点名学生上台板演第10题)

第2题:略

第4题:9120060

第7题:毫米分米 1

第10题:4÷4=1(分米)

答:每段绳子有1分米长。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大家对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了吗?掌握不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了吗?

长度单位的认识及换算的运用练习

8.5分米=50厘米=500毫米500毫米>5毫米5分米>5毫米

9.2米=20分米20÷4=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10.4÷4=1(分米)

答:每段绳子有1分米长。

1.设计学生欢迎的课堂形式,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较受学生欢迎,也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单位换算能力。

学生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能比较正确地进行计算,但在进行单位名称不统一或者需要先进行单位换算的计算时,学生容易出错,因此需要多练习来巩固提高。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一条彩带绕笔一圈后剩3厘米,如果绕两圈,还差2厘米,这条彩带有多长?

分析:比较两次的绕法,可知彩带绕笔一圈的长度是3+2=5(厘米),进而可求得彩带的长度。

解答:3+2=5(厘米)5+3=8(厘米)

答:这条彩带有8厘米长。

解法归纳:通过比较两种绕法的剩余数和缺额数,相加可求出绕一圈所需的长度,进而可求出总长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五单元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题。 (二)教学理念:秒的认识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它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秒的含义,初步发展时间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卡片、教具时钟,电子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火箭发射前的场景)这场景你们熟悉吗?是什么呢? 这是去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发射前的场景,神舟九号发射成功,使我们祖国感到非常自豪,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好不好?(课件播放火箭发射)我们跟着一起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火箭发射,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说明和建议

《分米的认识》教学说明和建议 例图: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限定其中一种。因为展示、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入分米。 (3)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4)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在学习了厘米之后,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一

定的印象,这样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 (5)“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够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Teaching plan of "Ke Zhi Zhi" in mathematics volume I of grade three

三年级数学上册《克认识》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克的观念。 2、熟记1千克=1000克。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建立克的观念。 2、熟记1千克=1000克。 三、学具准备: 1枚二分硬币、1袋食盐(1千克)。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你已经学习过那些质量单位?你能说一说吗? 2、请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食盐,感受一下有多重。 3、你还能掂出你身边的物品有多重吗?(随便找)

(二)认识质量单位克。 1、建立质量单位克的观念。 A、请用手掂一掂1枚二分硬币有多重, 你能说出它的质量大概是多少千克吗? B、1枚二分硬币太轻了,用千克表示它的质量不太方便,我们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来表示它的质量。记住哦:1枚二分硬币大约重1克。克还可以用g来表示。 C、你还能列举其它例子,说一说1克有多重吗? D、通过用天平称量我们知道:两粒普通的花生米,大约1克。还有…… E、察看身边物品的质量:(用手掂一掂)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是()g,一袋饼干的质量是()g,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g,一袋牛奶的质量是()g。 2、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 A、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联系呢? 1千克=1000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1、6题。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 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可以有神舟五号发射情景,10、9、8、7、6、5、4、3、2、1发射………….师:在数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让学生最好自己说一说 师:秒。 板书:秒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秒?(生交流) 师:生活中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秒的知识。(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1角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一块月饼50克,一袋盐350克、两袋白糖、1000克。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水果、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第1课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方法】:直观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习方法】:活动体验法:通过调查和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体验性学习。 【教具准备】:学生尺、明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 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 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 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小组进行操作,汇报自己量的情况。 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 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2、认识毫米 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米的认识(优质教案)

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课题分米的认识及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复习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巩固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层层深入设下疑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为上新课作好铺垫。 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节课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围绕探索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学习 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米尺、纸条。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6分钟)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 度单位? 2、.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 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 8厘米太短了。 老师:当一个长度比1米小而又 比1厘米大。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 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的认识。 1.学生回答:米、厘米、 毫米。 2.学生思考。 3.明确学习的内容。 1、.学生口 答下列问题。 1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10分米= ()米 答案:10 1 10 1 10 1

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课时:一课时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备课人:徐长青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学习有关的时间单位计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学会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对秒的认识有特别的想知道欲望,而且对钟表有亲身感受,这对自主学习秒的知识储备了优势。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信息演示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课件 资源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教师谈话,和学生走在一起,准备亲切合作。 探究(一): 认识钟面上的秒 2、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3.认识了解各种不同的秤,会用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 4.通过认识到质量单位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难点: 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对较轻物品估测质量。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枚、橡皮1块、1个苹果、1粒花生米、火腿肠 学生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1个苹果、花生米、火腿肠, 一小袋大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对它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师:刚好老师也带来一些小动物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分层展示情境图中的几种动物以及信息。)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蜂鸟是世界上最小 的鸟,孵出来时还 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最大的袋鼠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300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用到克、千克、吨为单位。 2.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克到底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克 师:像克、千克、吨是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板书课题: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先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 师:猜一猜1克有多重? (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黄豆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板书:称一称) 2.认识常见的秤。 师:要知道到底有多重,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秤,利用PPT课件展示下面各种秤。 生活中常见的秤。 天平电子称盘称 体重秤 磅秤 台秤 弹簧秤 师: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课件展示天平,教师介绍天平的构造,动画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3.小组实验操作 学具准备:天平、2分硬币,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黄豆4粒,1个苹果,活动提示如下: (1)正确使用天平,逐一称出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自主体验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范本三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 / 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秒的认识》课后反思 “ 秒的认识 ”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 “ 秒 ” 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 “1 秒 ” 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 “ 时、分 ” ,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 “ 怎样计量用 ‘ 秒 ' 做单位的时间 ” 及 “ 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 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 1 秒钟、 1 分钟的长短,在体验 1 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 1 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 、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在有以上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着的不足:我的数学语言不精练,不严密,导致学生在同桌互相提问时钟表的利用率不是很大,在本课的设计上各别之处还不够合理。例如:学生在说完 1 分针能做些什么以后,还应该再让他们说说 30 秒或 10 秒钟能做些什么,这样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这也是本课的缺憾之一。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培养学生估测时间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验证,发现1分=60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感悟和体验1秒与几秒的时间长短。 教具、学具: 钟表、秒表、题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你们喜欢过什么节日呀? 生:教师节 生:春节 生:······ 师:你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 生:看过。 师: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晚会的现场看一看。(课件播放春晚录像) 师: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数:10、9、8······1. 师:过年好不好? 生:好! 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我们倒计时每数一个数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对!

师:大家很自信呀!很准?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测验吧。老师请一个同学背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其他的同学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这位同学背一首诗用了几秒。(课件演示,其他的同学背对着钟面) 师:看一下钟表,说说你估计的怎么样?是快了,还是慢了? 生:我估计的时间正好是7秒。 师:你的感觉怎么样?(很准!) 生:我估计的慢了1秒。 生:我估计的快了2秒。 师:不用着急,我们再来做一次感受30秒的测试好不好?(好)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当你觉得30秒到了就睁开眼睛,悄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睁开眼睛时看到的时间是几秒。(课件演示) 师:睁开眼睛时,你看到的时间是几秒?你的感觉怎么样?是快了,还是慢了?生:我看到的是28秒。 生:我看到的正好是30秒。 生:······ 4、探索秒与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确了!下面就让我们跟着秒针的每一下走动,边数数边轻轻拍手,感受一下60秒的时间吧!(课件演示)感受的同时,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个小格。 师:对!我们又一次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60秒。(师指板书,生齐读) 5、认识计时工具(秒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秒表)认识它吗?它是专门用来测秒的计时工具。叫——秒表。秒表按一下计时开始,再按一下计时结束。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呢? 生:体育课上跳绳比赛的时候 生:开运动会跑步比赛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用秒表计时。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1克有多重。 预习自学: 看书自学P 33——35,完成想想做做的铅笔填书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 2. 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 3. 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 认识天平 (1)出示天平并介绍。 (2)认识砝码 2. 称出10克的黄豆 (1)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

(2)10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 (3)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感受1克黄豆的重量。 3. 感受1克的重量 (1)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分硬币。2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比呢?交流汇报。一根羽毛比1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 4. 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多媒体展示P34水果图 (1)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量? 5. 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 (1)出示一袋食盐,这袋食盐的重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食盐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把这两袋食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食盐有多重? (3)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千克=1000克。 6. 完成“试一试“ (1)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 (3)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 (4)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班级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 第1题 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 第2题 (1)同桌讨论

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 识教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克》备课教案

认识克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师: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 学生:硬币(2分、1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来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二)体验克 1.教师: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是否接近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毫米和1分米的实际长度。 2.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会进行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化聚。 教具学具投影仪,投影片,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是长度单位,并且知道用直尺可以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这里有一条线段,我用直尺量它的长度,谁知道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投影片) (1) (5厘米) (2)我们再看这一条线段长度有多少?(在投影片上用直尺度量) 学生:有的说5厘米多,有的说6厘米多 师:这条线段大约长5厘米多,大约长6厘米多,那么,多多少呢?这就是说用厘米不能精确地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怎么办呢? 二、新授 师: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演示投影片:课本情境图。) (一)毫米的认识。 1.请学生观察直尺,找一找1厘米的刻度,1厘米有多长呢? 2.教师在投影仪上映出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数一数直尺上把1厘米又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段? 师:我们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10个小段,每一小段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1毫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mm)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刚才我们量的这条线段长多少呢?(5厘米5毫米) 3.让学生举例说明1毫米有多长。

4.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和五分硬币的厚度各有多少毫米。 师:刚才那条线段长5厘米5毫米,也就是几毫米呢? (因为1厘米=1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5毫米=45毫米。) (二)分米的认识。 1.出示一根米尺后提问:这根米尺长多少?把1米平均分成10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 师:(出示学具长1分米的小棒)我们把这条长10厘米的线段叫做1分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dm,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举例说明1分米有多长,并用米尺画1分米的线段,再说说自己的一拃约长多少厘米。 师:1根学具小棒长1分米,把10根这样的小棒连起来,接成的一长条长度是多少呢? 1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让学生用1分米的小棒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宽各约有多少分米? 3.练习, 填哪个长度单位最合适? (1)铅笔的长约是17( )。(2)墨水瓶的高约为60( )。(3)文具盒的长约是23( )。(4)大头针的长约是( )。(5)教室的高约是( )。 4.练习, 在正确的答案上打“√”。并请说一说为什么? (1)铅笔刀的长度约是:①80分米②80厘米③80米④80毫米。 (2)芳芳身高是:①135毫米②135厘米③135分米④135米。 5.练习,课本第6页第2题。 量线段的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