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一)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一篇多次入选高中语文的传统名篇,很多人从小就通过但是连续剧连环图以及缩写本对其情节耳能详,然而,对于原作的节选,作为高中的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学习,又应该确定怎样的教与学目标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有许多水煮三国之类的书以及讲座,学习这篇文学作品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呢?

王澜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作品虽然是节选,篇幅仍然比较长,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情节发展也环环像扣错综复杂,要想学生尽快理清线索还是有相当难度的。王澜老师就采用画人物关系框图的办法将平面的内容变为立体直观的关系图。

情节复杂,就采用倒推的办法,让学生一步步从结局开始,寻找到情节的扑朔迷离中的发展关系,杀蔡张;;得密信;;劝周瑜;;表关系,其中的劝,展开为主人翁周瑜的“堵”与“诱”两大部分,最后分析几个为什么:蒋干为什么要去劝降,曹操为什么失败了不认账,周瑜为什么不让蒋干有劝说的机会……

关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分析,将作品的学习价值推向了现实,课后的作业设计“今天的蒋干还在干什么”,无疑是有力的将学生的文

学作品的学习与现实社会的观察体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说课的过程中,一些规定的内容难免会影响整个内容的陈述,如何更加简洁以突出重点,还需要进一步琢磨。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二)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名着中的《三国演义》,其中的第十七回“群英会蒋干中计”非常精彩,也很曲折,我特别喜欢。

这一回讲的是:曹操让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训练水兵,这个消息使周瑜很担心。恰好曹操的手下蒋干来拜访周瑜。周瑜很熟悉蒋干的性格,便设了一计,让蒋干带回去了一些假的情报,不费吹灰之力就利用将干除掉了蔡、张、两大将军。

读过这个故事,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的,就是周瑜。他的聪明机智、足智多谋在文中的许多地方都能体会到。比如将干来拜访他时,他一眼便看出了蒋干来的用意;还有他料到蒋干会在他桌子上找机密情报,就故意写了一封蔡、张二人投降的书信放在桌子上;他知道曹操冲动多疑,所以料到自己的计谋会成功……我非常佩服。

还有蒋干。他是个自不量力的人。他一开始就被周瑜看透了,自己却还不知道,按着周瑜设下的陷阱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在这个故事里,最后悔的恐怕就是曹操了。由于他的冲动和多疑,杀了两名无辜的大将。只可惜当他醒悟过来后已经太迟了。

《三国演义》像一座宝库,里面有无数颗闪烁的宝石。让我们坐上知识直通车,一起去寻找它们吧!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三)

读罢《群英会蒋干中计》,不禁为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捧腹,尤其是蒋干,想像一下他那样子:蹑手蹑脚地溜下床头,偷了假书信还当是宝贝一样,惶惶地过江去邀功。他的举动,就像跳梁的小丑一样好笑。

称蒋干为小丑,其一是因为他主动要求做说客,不自量力。你看他那点过度的自信吧,当曹操问他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得意地说:“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俨然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要知道孙曹对峙,周瑜既然是孙权的得力干将,自然他在孙权一方的地位当非同小可,更何况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与孙算起来还是连襟呢。你区区一个蒋干,就凭同窗关系怎么可能说服周瑜投降曹操呢?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曹操居然“甚喜”,还“置酒与蒋干送行”。蒋干也真的是过分自信了,然“甚喜”,还“置酒与蒋干送行”。蒋干也真的是过分自信了,真的以为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能够劝得仙女下凡来、周瑜过江去。

称蒋干为小丑,其二是因为他拙劣的表演。蒋干一过江,阴谋便被周瑜识破。周瑜迎面一句:“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直白的问话立刻堵住了蒋干的嘴,他只好赶忙说自己是叙旧的。其实当时已经是两军对峙江边,这个“叙旧”也选的太不是时候了,除了傻瓜大概是没有人相信这话的、而周瑜借宴请之机,一番话唬得蒋干面如土色。若是他当真是深入虎穴有胆有识的谋士,也不会为周瑜使诈吓倒啊。最让人发笑也是最能体现蒋干小丑本色的,就是偷书

信的那段了。如果蔡猖、张允果真通敌,那信件自然是顶级机密的文件了,谁也不会随随便便地扔在桌子上的,更何况是放在留宿敌方谋士的帐子里。()蒋干稍稍用脑袋想想就会知道,是周瑜使诈了,也亏他堂堂一个谋士居然这样被人骗得团团转。可惜了蔡帽、张允,糊里糊涂的就死在了蒋干偷来的这封信上。

称蒋干为小丑,还因为周围人物的“配合表演”。其中起作用最大的当数周瑜了。周瑜的确是才干过人,一见蒋干来访,立即想到这借刀杀人的妙计,于是蒋干无意中成了周瑜的一枚棋子。周瑜给了一根林秸,蒋干就麻利地跳了上去,还很得意,让我们旁观者不得不捧腹。当然了,蒋干的失败还有曹操的“功劳”。曹操识人不佳,没有考察蒋于的真才实能就听信了他的吹嘘之言,以至于两位大将被斩,令人惋惜。

对于蒋干的跳梁之举,我们在捧腹之余,自然要思索一番。蒋干献丑,源于自己的过分自信,也源于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我们想做大事,千万要多加思考,不要做出蒋干一般的小丑行为,做事不成反贻笑大方。

爱的教育读后感巴黎圣母院读后感悲惨世界读后感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如有条件,事先组织学生看有关“三国”的录像或折子戏,既可熟悉课文又可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四、“练习和思考”题五“写500字的故事梗概”,学生做在练习簿上后,教师可挑选两三位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然后集体评议以加深印象。通过这个练习,可起到听、说、读、写多功能的作用。 教学时数 3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引起学生回忆)教师:(再从小问题入手)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 讨论,补充,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可以增加历史知识,更可以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2.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3课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青海西宁市湟源职业技术学校马生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学会通过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讨论、对对联和发表演说,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细节以及人物神态、语言等分析,把握周瑜性格。 三、教学难点: 结合《三国演义》全文,全面分析曹操中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片尾主题曲;制作课件;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到五十回,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临江仙》 (一)《三国演义》知多少——文学常识 (二)概括情节对对联——整体把握 (三)细读发展与高潮——品味细节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1.概括情节对下联。 2.假如你是蒋干,你能想办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吗?试写一篇演说辞,要求:符合情理,有说服力。(150字以内)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梳理了故事情节,还着重分析了故事发展与高潮阶段的细节描写,感受了周瑜一步步引蒋干中计的逼真场景。另外老师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请同学们用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情节,不知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同时也以此回顾一下故事情节。 开端(1-3段):曹孟德初战损兵周公瑾暗探定计 发展(4-6段):蒋子翼讨功作说客周公瑾设计迎故人 高潮(7-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呆盗假降书 结局(9段):曹阿瞒中计杀蔡张周都督遂心除忧患 尾声(10段):细作报喜周瑜去忧 好一出成功的反间计!在这个故事中令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周瑜。这节课就让我们先一起来品读一下周瑜这个人物。 人物性格分析: 1.周瑜六次“笑”——抓神态、析人物 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得知蒋干来访,到和蒋干抵足而眠,在这个过程中,周瑜有一个什么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笑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周瑜一共笑了几次?每一次笑的目的分别是

群英会蒋干中计测试题

群英会蒋干中计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 A.万马齐喑黯 ..淡谙.习 B.巾帻.沙碛.油渍. C.偏裨.将校稗.官野史睥.睨 D.交契.提纲挈.领锲.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交契___________ ②叙礼___________ ③觥筹交错___________ ④巾帻___________ 3、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清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情节却相对完整。故事以“定计”“用计”“中计”为线索,叙述十分清楚,但情节的展开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引人入胜。 B.小说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堪称“妙文”。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来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 4、本文通过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成功刻画了周瑜这一形象,请体会周瑜“笑”的含义。这些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5、曹操看信后杀掉了蔡瑁、张允,明知“中计”,却称二人是“怠慢了军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徐迟的《枯叶蝴蝶》,完成文后练习。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一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德育目标 1.感受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相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安排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1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高潮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10段结尾周瑜中计杀蔡、张。 11段尾声周瑜闻讯庆计成。 2.词语讨论: (1)更不开看(gēng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 (2)拈弓搭箭(niān用手指拿东西) (3)中箭着炮(zhuó受到炮火轰击) (4)强弓硬弩(nǔ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5)便宜用事(biàn有利时机) (6)迤逦(yǐlǐ曲折连绵) (7)橹棹(zhào桨)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学设计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一般特点。学会从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入手分析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手段,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议议、说说、练练课 三、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从“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这一情节入手,把握周瑜、蒋干、曹操三人的不同性格特征。同时体味《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蓝图 这篇课文的教学宜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主要的教学环节是提示与提问交替进行,形成一个阅读指导顺序,让学生在议议、说说、练练的学习氛围中,从无疑转成有疑,由有疑转为释义,养成一种探究性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1.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问题可以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可以是文章体裁方面的,可以是情节与人物方面的,也可以是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方面的。提出问题的原则是:一应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的;二应是在把握课文过程中确实有思考价值的。每个同学至少整理出五至十个问题。 再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将每个同学整理出的五至十个问题汇总起来,经过初步的议议说说,剔去重复的与通过小组讨论已解决的较浅层次的问题,筛选出五个问题。 最后一步是老师将八个学习小组提交的问题集中起来制成意见征询单,让每个学生来遴选你认为质量最高且最希望得到圆满解答的十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将“民意”比较集中的十来个问题作一些文字的整理、顺序的排列以及过程的设计。 2.让学生集中议议说说如下主要问题,教师可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1)课文标题给读者启示了记叙文的哪些要素?简要概括每段内容的中心。 (2)本文的主要人物有三个,即周瑜、蒋干、曹操。这三个人在整个故事中分别有哪些活动?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设计 执教者:鲍润霞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在矛盾冲突中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突出其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研读神态描写中的一字传神 【教学思路】 一、预习安排 1.《三国演义》简介 2.《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背景 3.文本的基本故事梗概 二、导入(略) 三、了解《三国演义》及故事背景 四、研读文本 1.提出中心问题:蒋干为什么会中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言行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从而认识周瑜的足智多谋、豪放自信、洒脱干练和蒋干的平庸无能、急功近利、自作聪明。 重点学习5-7段:周瑜三堵、三伏、五诱、六笑;蒋干三愕、四偷 归纳:人物性格鲜明,对比强烈 周瑜——豪放自信,足智多谋,处处设饵(梦中醒) 蒋干——自不量力,卑怯猥琐,步步上钩(醒中梦) 2.提出第2个问题:曹操为什么会中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周瑜的聪明睿智和用计周密(作者用完整的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得到完整的展现)。 3.比较课后练习三,体会增设情节和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艺术效果 五、总结:小说的刻画人物 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正面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刻画人物形象; 在激励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言行、神态、细节)、反面衬托(蒋干、曹操) 六、写作练习 扩展下面情节,使罗纳尔多的精斟球技得到表现: 原文: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提示:这一精彩射门动作可以分解为四个小动作——接到传球;绕过对方防守;避开守门员;踢球入网。还可以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设计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一般特点。学会从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入手分析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手段,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时安排 课时:两课时 课型:议议、说说、练练课 三、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从“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这一情节入手,把握周瑜、蒋干、曹操三人的不同性格特征。同时体味《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蓝图 这篇课文的教学宜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主要的教学环节是提示与提问交替进行,形成一个阅读指导顺序,让学生在议议、说说、练练的学习氛围中,从无疑转成有疑,由有疑转为释义,养成一种探究性的

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问题可以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可以是文章体裁方面的,可以是情节与人物方面的,也可以是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方面的。提出问题的原则是:一应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的;二应是在把握课文过程中确实有思考价值的。每个同学至少整理出五至十个问题。 再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将每个同学整理出的五至十个问题汇总起来,经过初步的议议说说,剔去重复的与通过小组讨论已解决的较浅层次的问题,筛选出五个问题。 最后一步是老师将八个学习小组提交的问题集中起来制成意见征询单,让每个学生来遴选你认为质量最高且最希望得到圆满解答的十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将“民意”比较集中的十来个问题作一些文字的整理、顺序的排列以及过程的设计。 .让学生集中议议说说如下主要问题,教师可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课文标题给读者启示了记叙文的哪些要素?简要概括每段内容的中心。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doc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二)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设想 (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事先组织学生看“三国”的有关录像,熟悉课文、培养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1.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XX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

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可看一下课后“思考与练习三)《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要重点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2.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教师提示: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 3.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3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第六单元 21.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课题: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以及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三国演义》概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热爱民族文 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分析《三国演义》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法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完成习题;查阅《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内容;阅读拓展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展示课题,由“易中天品三国”导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全体朗读] 问:在苏轼的笔下,周瑜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 明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儒雅潇洒、风度翩翩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豪放自信 问:好一个“谈笑间”,那份从容淡定真的容易做到吗?同学们已经在课外阅读过《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部分,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战前的背景和最终结果? 明确:一个杰出军事家的笑来自于他对于局势能成竹在胸,对双方的军情能“知己知彼”,还要有很好的随机应变能力。 二、分析课文 明确:周瑜、蒋干、曹操。周瑜和曹操分别是两大军事阵营的统帅。大战前夕,曹操的幕僚蒋干急于立功,以周瑜同学的身份自告奋勇去江东做说客。——三个男人一台戏。 问:在和蒋干正面交锋的时候,周瑜先后笑了六次(四处),请分别说说周瑜是在什么情况下笑的?为什么会笑?蒋干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1、周瑜“笑谓”:①蒋干无自知之明;②曹操无用人之智(自大、急切);③周瑜认为自己的谋划恰好可以借此实施(除去蔡瑁、张允)。[惊喜] 蒋干:毫不知情,“昂然而来”。 追问:周瑜为什么要除去蔡瑁、张允?(分析三江口之战与下文的联系) 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 2、周瑜“笑曰”、“笑而挽其臂”:①自己先发制人已取得成效(从蒋干的表情和言语中得到核实);②故意表示亲切,稳住蒋干,引其上钩。[示好,抢占先机] 蒋干:“愕然”,神态狼狈,欲盖弥彰,乱了方寸。 3、周瑜“大笑畅饮”:在封住蒋干之口的基础上向他表示同窗的友情,让他消除对自己的戒心。[攻心之术,使蒋干焦躁]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急于立功,内心矛盾。 4、周瑜“(佯醉)大笑”、“(言罢)大笑”:①展示自己的实力;②表明自己为今日取得的成就、地位而自豪,彻底打消蒋干劝降的念头。[步步施压,逼其盗信]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13课教学目的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1.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2. 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3. 教学设想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二、如有条件,事先组织学生看有关“三国”的录像或折子戏,既可熟悉课文又可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85—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情节重点放在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字的故事梗概”,学生做在练习簿上后,教师可挑选两三位不同程度四、“练习和思考”题五“写500的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然后集体评议以加深印象。通过这个练习,可起到听、说、读、写多功能的作用。教时3教学时数 1. 第一教时分钟一、导入新课7《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1.教师: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再从小问题入手)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谁看过吗?(引起学生回忆)教师:写些什么?,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讨论,补充,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100件。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事斗争。

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的地方。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可以增加历史知识,更可以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2.罗贯中《杨修之死》诸葛亮《出师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司马光《赤壁之战》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3.《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战》赤壁之(程。学生略述《全过分钟10二、指导预习课文 段,可以分作几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1.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2.分钟20三、研习新课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1.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10全文共周瑜决定除蔡、张。3段开端1—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段发展4—6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高潮—78段周瑜中计杀蔡、张。9段结尾周瑜闻讯庆计成。段尾声10一面讨论,一面提示学生做“思考和练习”题一填空部分。词语讨论:2.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1)更不开看(gēng用手指拿东西)(2)拈弓搭箭(niān2. 受到炮火轰击)(3)中箭着炮(zhuó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4)强弓硬弩(nǔ有利时机)(5)便宜用事(biàn曲折连绵)(6)迤逦(yǐlǐ桨)(7)橹棹(zhào能承受)(8)不胜酒力(shēng抵足(脚和脚相接触)(9)穿着衣服)和衣卧倒(hé(10)觉悟)省悟(xǐng(11)。段)1—33.讲读、讨论第1部分(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1(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第2(2)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3)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合书上具体描写)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4)讨论。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分钟3四、布置作业:细读课文。思考:当时有什么契机使周瑜得以实施机谋?作者对周瑜的定计过程有没有具体写?他又怎样用计?第二教时分钟10一、检查作业段。1—41.学生朗读 讨论思考题。明确:契机——曹操的说客前来劝降。略写计策的决定,只用白描写手法写了周瑜的2.神态和动作——设置悬念。分钟20二、研习新课 段)—64(一)讨论课文第2部分(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1.讨论。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2.讨论。明确: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3. 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3.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讨论,明确①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②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置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

群英会蒋干中计_1

群英会蒋干中计 导读:[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一般特点。学会从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入手分析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手段,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议议、说说、练练课 三、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从“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这一情节入手,把握周瑜、蒋干、曹操三人的不同性格特征。同时体味《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蓝图 这篇课文的教学宜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主要的教学环节是提示与提问交替进行,形成一个阅读指导顺序,让学生在议议、说说、练练的学习氛围中,从无疑转成有疑,由有疑转为释义,养成一种探究性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1.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问题可以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可以是文章体裁方面的,可以是情节与人物

方面的,也可以是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方面的。提出问题的原则是:一应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的;二应是在把握课文过程中确实有思考价值的。每个同学至少整理出五至十个问题。 再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将每个同学整理出的五至十个问题汇总起来,经过初步的议议说说,剔去重复的与通过小组讨论已解决的较浅层次的问题,筛选出五个问题。 最后一步是老师将八个学习小组提交的问题集中起来制成意见征询单,让每个学生来遴选你认为质量最高且最希望得到圆满解答的十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将“民意”比较集中的十来个问题作一些文字的整理、顺序的排列以及过程的设计。 2.让学生集中议议说说如下主要问题,教师可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1)课文标题给读者启示了记叙文的哪些要素?简要概括每段内容的中心。 (2)本文的主要人物有三个,即周瑜、蒋干、曹操。这三个人在整个故事中分别有哪些活动? 提示:东吴都督周瑜,受命率军抗曹,形势对他不利,但他无所畏惧,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他对曹操来信直书“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十分愤怒,认为是对东吴的轻视和侮辱,于是毁书斩使以示威,接着又初战得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但周瑜并不轻敌,还连夜亲去侦察战败后的曹营水寨,一看之下,大吃一惊。 问题:周瑜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复习成稿及答案(新)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12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3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4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也硬 15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16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7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18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9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0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21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22 关云长败走麦城----大难临头 23 关帝庙求子----走错了门 24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5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6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27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28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9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0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1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2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3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4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3.理清小说情节,领会《三国演义》中描写“智术”之妙。 4.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一)基础 1.在课文中标注重难点字词。 2. 解释 第1节:封面上判.曰(写,题署)第2节:便宜(不需请示,自行处理) 第3节:迤逦(缓缓而行)谙习(熟习)第4节:干到江左 ..(江东)第7节:不胜.酒力(承受)第6节: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群英会蒋干中计检测试题(含答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检测试题(含答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 A.万马齐喑黯淡谙习 B.巾帻沙碛油渍 C.偏裨将校稗官野史睥睨 D.交契提纲挈领锲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交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叙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觥筹交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④巾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 文节选自清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情节却相对完整。故事以“定计”“用计”“中计”为线索,叙述十分清楚,但情节的展开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引人入胜。 B.小说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群 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堪称“妙文”。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来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 4、本文通过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成功刻画了周瑜这一形象,请体会周瑜“笑”的含义。这些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5、曹操看信后杀掉了蔡瑁、张允,明知“中计”,却称二人是“怠 慢了军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徐迟的《枯叶蝴蝶》,完成文后练习。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 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它收 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教师用)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领会《三国演义》中描写“智术”之妙。 2.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一)基础 1.在课文中标注重难点字词。 2. 解释 第1节:封面上判.曰(写,题署)第2节:便宜(不需请示,自行处理) 第3节:迤逦(缓缓而行)谙习(熟习)第4节:干到江左 ..(江东) 第7节:不胜.酒力(承受)第6节: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第9节:事又不济.(成功) (二)常识 1.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时代)小说家。 2.曹操字孟德。周瑜字公瑾,蒋干字子翼。 3.赤壁之战前,曹操取得了哪些胜利? 4.赤壁之战中除了“蒋干中计”外,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说一说。(准备几个,以备课堂上交流)(三)军情分析。请做一次军事观察员,分析双方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四)蒋干出场前,周瑜做了哪些事情? 1.斩来使; 2.小胜曹军; 3.窥曹营; (五)预习质疑 课堂探究 (一)蒋干出场前,周瑜做了哪些事情?有人认为周瑜的举动是意气用事,你认同吗?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1.激怒曹操;2.提振军心;3.打探虚实 (二)蒋干神情的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周瑜是怎样成功堵住了蒋干之口?周瑜堵其口死其心的目的是什么? 蒋干初到东吴时“盎然而来”,貌似高傲自信。被周瑜点破来东吴动机后“愕然”视之,没有对策,立刻陷于被动。待周瑜让太史慈监酒,蒋干更为“惊愕”、“不敢多言”,说明他内心已慌乱,也可见其胸无城府,十分怯懦。最后,蒋干听了周瑜炫耀自己的实力、地位的一番言论之后,顿时“面如土色”,可见其已方寸大乱,不知所措。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复习成稿及答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复习成稿及答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领会《三国演义》中描写“智术”之妙。 2.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一、基础常识 《三国演义》,全名__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是我国长篇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作者__________,名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山西太原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大约生活在公元1330——1400年间。 罗贯中,号,(时代)小说家。 曹操字。周瑜字,蒋干字。 二、字词。 更.不开看()拈.弓搭箭()中箭着.炮()巳.时() 便宜 .. 从事()禀.告()犒.赏()迤.逦.() 碇.石()谙.习()橹棹 .. ()交契.()衣冠.()偏裨.将校()银铠.()筵.席()疑忌.()执戟.()佯.醉()不胜.酒力()和.衣卧倒()巾帻.()省.悟()玠.()嗟.呀() 三、军情分析。分析双方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四、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1-3): 1、蒋干出场前,周瑜做了哪些事情?有人认为周瑜的举动是意气用事,你认同吗?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2、三江口水战这一情节,在故事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4-8): 1、蒋干神情的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周瑜是怎样成功堵住了蒋干之口?周瑜堵其口死其心的目的是什么? 2、周瑜又是怎样设置圈套,诱使蒋干中计的?周瑜为什么能成功实施反间计?

13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4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也硬 15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16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7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18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9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0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21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22 关云长败走麦城----大难临头 23 关帝庙求子----走错了门 24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5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6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27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28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9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0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1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2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3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4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3.理清小说情节,领会《三国演义》中描写“智术”之妙。 4.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一)基础 1.在课文中标注重难点字词。

语文第二十一课群英会蒋干中计

语文第二十一课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情节分析、人物分析和语言学习三个方面。教学安排为3课时。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后,由学生通读课文,讲解一些妨碍理解课文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第二课时,以议为主,用讨论的方式,理解情节安排的周密、巧妙,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有关三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学习过哪些篇章? 诸葛亮《出师表》司马光《赤壁之战》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罗贯中《杨修之死》 2、谁还记得《赤壁之战》讲些什么? 讨论中过渡到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学生略述《赤壁之战》)

二、指导预习课文 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三、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后,讨论思考题。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 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7—8段高潮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9段结尾周瑜中计杀蔡、张。 10段尾声周瑜闻讯庆计成。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讨论。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 十分恼火。①以此抗议示威;②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③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 讨论。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 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 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讨论。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讨论。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一)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一篇多次入选高中语文的传统名篇,很多人从小就通过但是连续剧连环图以及缩写本对其情节耳能详,然而,对于原作的节选,作为高中的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学习,又应该确定怎样的教与学目标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有许多水煮三国之类的书以及讲座,学习这篇文学作品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呢? 王澜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作品虽然是节选,篇幅仍然比较长,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情节发展也环环像扣错综复杂,要想学生尽快理清线索还是有相当难度的。王澜老师就采用画人物关系框图的办法将平面的内容变为立体直观的关系图。 情节复杂,就采用倒推的办法,让学生一步步从结局开始,寻找到情节的扑朔迷离中的发展关系,杀蔡张;;得密信;;劝周瑜;;表关系,其中的劝,展开为主人翁周瑜的“堵”与“诱”两大部分,最后分析几个为什么:蒋干为什么要去劝降,曹操为什么失败了不认账,周瑜为什么不让蒋干有劝说的机会…… 关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分析,将作品的学习价值推向了现实,课后的作业设计“今天的蒋干还在干什么”,无疑是有力的将学生的文

学作品的学习与现实社会的观察体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说课的过程中,一些规定的内容难免会影响整个内容的陈述,如何更加简洁以突出重点,还需要进一步琢磨。 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二)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名着中的《三国演义》,其中的第十七回“群英会蒋干中计”非常精彩,也很曲折,我特别喜欢。 这一回讲的是:曹操让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训练水兵,这个消息使周瑜很担心。恰好曹操的手下蒋干来拜访周瑜。周瑜很熟悉蒋干的性格,便设了一计,让蒋干带回去了一些假的情报,不费吹灰之力就利用将干除掉了蔡、张、两大将军。 读过这个故事,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的,就是周瑜。他的聪明机智、足智多谋在文中的许多地方都能体会到。比如将干来拜访他时,他一眼便看出了蒋干来的用意;还有他料到蒋干会在他桌子上找机密情报,就故意写了一封蔡、张二人投降的书信放在桌子上;他知道曹操冲动多疑,所以料到自己的计谋会成功……我非常佩服。 还有蒋干。他是个自不量力的人。他一开始就被周瑜看透了,自己却还不知道,按着周瑜设下的陷阱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在这个故事里,最后悔的恐怕就是曹操了。由于他的冲动和多疑,杀了两名无辜的大将。只可惜当他醒悟过来后已经太迟了。 《三国演义》像一座宝库,里面有无数颗闪烁的宝石。让我们坐上知识直通车,一起去寻找它们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