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1949年,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互会”,有利于恢复发展东欧各国经济,但是也有利于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2.1949年,新中国成立,与苏联建交,掀起学习苏联高潮。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模式弊端:政治:高度集权,党政不分,忽视民主和法制;经济:实行单一公有制和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指令性经济计划等

改革者内容评价

赫鲁晓夫(侧重工业改革)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

的经济体制弊端,存在严重偏差

勃列日涅夫(侧重军事改革)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

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加强经济刺激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戈尔巴乔夫加速经济改革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倡导“公开性”“政治多元化”经济危机加重

使人们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三、东欧剧变

1.背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出现严重问题,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3.表现: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四、苏联解体(1991.12.25)——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挫折,两极格局结束

1.原因:

(1)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原因)

(2)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原因)

(3)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

(4)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

(6)西方和平演变和西方势力的影响(外部原因)

2.启示:苏联解体反应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

五、苏(联)东(欧)剧变影响

1.“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2.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3.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

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启示(敲黑板,划重点)联系四项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抓好党建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更新发展党的指导思想

2.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坚持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模式)

5.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做好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1.成就: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

2.原因: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本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立国之本

4.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强国之路

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社保、教育、医疗、就业改革……

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特点:由点到面,不断深入

八、本课思维导图

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导学案(无答案)人民版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白挫折伴随人的一生,有一个正常的面对挫折的心理,对挫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能力目标:知道在挫折面前的三种人,做一个在挫折面前坚强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面对挫折要有正确的态度,认真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尊、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让学生明白挫折伴随人的一生,要有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学习难点:在挫折面前做一个坚强的人。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完成同步训练的题。 四、预习检测 1、什么是挫折?人们遭遇挫折后会产生哪些心理反应? ★2、造成挫折的原因(因素)有哪些? 3、如何理解挫折与人生相伴? 不同的人态度(选择)结果 胆怯、懦弱的人(放弃者) 意志不坚定或容易满足的人 (半途而废者) 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挑战者) 五、合作研讨 (一)自主学习“挫折与人生相伴”一目内容(60—62页) 1、阅读教材59页《国榷》的故事,思考:在写作的过程中,谈迁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可以完全避免吗? 2、阅读教材第60页“邓亚萍的成长历程”并思考: 邓亚萍的成长历程很顺利吗?她曾经遇到过哪些挫折?…… 3、归纳什么是挫折: 学生活动:你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你遭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讨论: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4、为什么说挫折是人生的一个部分? 5、谈谈自己遇到过哪些挫折?(家庭、生活、学习等方面) (二)自主学习“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一目内容(63—64) 1、阅读教材第63页“两个登山者的不同的态度及其不同的结果”并分析讨论:面对风暴的袭击,两个登山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其结果有什么不同?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学设计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学设计 桐柏县黄岗中学尹怀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挫折的含义,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②明白挫折的的影响具有两重性,领悟战胜挫折的真谛。 2.能力目标:①学生通过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提高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分析挫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充分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 ②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有战胜挫折的决心。③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明白挫折的影响具有两重性,领悟战胜挫折的真谛。 2.提高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心态,有战胜挫折的决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心态,有占胜挫折的决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方法游戏活动法,故事法,案例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兴趣导入:观看图片——春节祝福语思考: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在喜庆的节日里祝福别人?师:这些祝福都表达了我们内心一种美好的祝愿,而生活的现实并非如人所愿,我们还是会遇到困难,遭到挫折,让我们今天共同来探讨挫折这个话题吧。 教学过程: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①阅读P28情境体验:思考:情境中的中学生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有什么情绪体验?什么是挫折?结论:挫折是指人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②欣赏干旱,雪灾,金融风暴等图片思考:是什么原因产生挫折的? 结论: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普通存在的。 (二)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①活动:快乐思考问:同学们都遇到了哪些挫折?你当时有什么感受?思考:挫折到底是好的还是不好的?②快乐猜猜猜:阅读PPT《蛹与蝴蝶》思考:你猜猜蝴蝶最后的命运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结论:蝴蝶因为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因此蝴蝶因不能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挫折的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③事例对比:桑兰顽强应对挫折与广东工业大学两名跳楼的学生进行对比思考:在为什么同样是遇到挫折,但桑兰与这两名大学生的命运如此的截然不同? 结论:是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从挫折中领悟和探索智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及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难点: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故事剖析 阅读课本P60方框的内容,小组交流:邓亚萍曾经遇到了哪些挫折?赢得了哪些成功?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挫折?谈谈你对挫折的理解。 【讲授新课】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板书】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板书】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板书】 过渡:哪位同学能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挫折一词的? 1、什么是挫折?【板书】 挫折即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课本P61.首段末句】 活动三:学习讨论,明确道理 71

72 讨论:是不是只有平凡的人才会遇到挫折?你能否举例说明? 顺境、成功并不是永远围绕在伟人、名人的身旁:孔子从小生活贫寒,但他孜孜不倦地求学,最终成为著名的教育学家。蒲松龄文采过人,满腹经纶,但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面对打击,他并未悲观,怨天尤人,而是立志写一部“孤愤之书“,遂有《聊斋志异》这部流芳百世的佳作。还有屈原、贝多芬、邓小平、张海迪、郑智化等人,无不是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和挫折。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遇到困难的人,我们节假日说的“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都反映出人们的美好祝愿。挫折、困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那么挫折为什么不可能完全避免呢? 2、怎样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 【板书】 ①挫折与人生相伴。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课本P60.目题、首段首句,P61.次段首句。】 ②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没有哪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人们正是在不断经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课本P62.首段末三句。】 活动四:成因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3、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板书】 ①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课本P61.次段末句】 ②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课本P61.第三段首句】包括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的缺陷。【课本P61.末段首句】 活动五:寓言感悟 三只青蛙掉入鲜奶桶中…… 讨论:面对挫折,三只青蛙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最终后果如何? 4、怎样理解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板书】 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人。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放弃目标,结果一事无成。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第三种是有坚定信念、意志坚强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课本P62.末段。】 【巩固新课】 活动六:情景探究 情景一:中学生小明在参加数学考试时,因为一道题没有解出来,一气之下把试卷给撕了。 情景二:期中考试小强把数学考砸了,他难过地留下了眼泪。试卷发下后,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失利的原因,将错题全都做会,并以此为起点鼓励自己不断进步。 ⑴以上两位同学受到了什么挫折? 两位同学都受到了考试失败的挫折。 ⑵他们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和方法谁对谁错?请你说说原因。 小明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他用撕掉试卷的做法来否定失败,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小强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他在考试失利后,能客观地分析原因,正视失败,把受挫的压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

(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3)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 归纳总结:(1)经济上:“新政策”;(2)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3)评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图解改革】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 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展示: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图为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开幕式上。 设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戈尔巴乔夫在思想、政治、经济上的改革特点(或措施)。 提示:思想上多元化,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政治上多党制、议会制代替共产党和苏维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

第五《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生的一部分。 2、能力目标: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提高自己应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勇于和善于战胜挫折的典型人物学习,以积极态度,正确面对挫折,把挫折当作人生的财富,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原因;对挫折的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挫折的多方面因素,感悟挫折,理解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四、教学方法

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包括学生自编自演小节目) 五、学生分析 初一年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现在还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型期,他们大多数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从没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但,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让学生自己举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过程 第一时人生难免有挫折 新导入: 通过前边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都渴望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可是当我们真正面临实际生活学习的时候,我们却又发现痛苦与失败、挫折与困难也会接踵而来。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挫折。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痛苦、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xx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 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罗斯福生平,当选总统过程,思考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台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xx反危机失败 1.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 3.农产品价格猛跌 4.失业人数激增 5.xx势力趁机抬头 (二)xx当选总统 二、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 2、复兴工业 3、调整农业 4、社会救济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及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稳定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社会福利 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三、新政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史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 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在美国,从来没有哪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四、新政影响 、使xx渡过经济危机 2、避免xx在危机下走上xx道路

阿荣旗教师培训中心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人生难免有挫折及反思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及反思 阿荣旗教师培训中心卢亚春 1、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从挫折中学习和探索智慧。 教学准备: 1、把课桌摆成圆形,中间留出3—5米的空间。 2、准备六个方凳,供游戏时用。 3、准备一个“麦克风”供“采访”用。 教学流程: 一、活动体验 1、师: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抢凳子”的游戏,需要七位同学,谁来参加? 2、宣布游戏规则 ①七位同学抢坐这六个凳子,其中有一人被淘汰。 ②七位同学随着老师的掌声响起,按逆时针方向有节奏地转动,不得故意拖延时间。 ③当老师掌声停止时,开始抢坐凳子,不得抢别人已经抢坐好的凳子。 ④没有抢到凳子的同学被淘汰,准备接受采访。 ⑤再减少一个凳子,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 3、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准备当一回“小记者”,对被淘汰的同学进行“采访”。请他们想一想,将准备采访什么内容?怎样进行采访? 4、组织活动 课堂引导和关键环节的处理: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如:“你是第一个被淘汰的,也可以说你是游戏活动的第一个失败者,你想到了你会是第一个被淘汰的吗?你现在心情如何?” (2)引导采访学生学会运用情感支持性语言、激励性语言、挑战性语言等。如:“我真佩服你……”“下次有这样的活动,你肯定还会参加,对吗?”“下次再有这样的活动,你还敢参加吗?” (3)积极关注学生的“特殊”表现。例如,对失败后反而高兴的同学,老师采访:“尽管失败了,看得出来你很高兴,为什么?(可能是期望值小或重在参与不看重结果等)你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采访其他同学)“你从这位同学的行为和回答中有什么新发现?”(4)关键环节处理。当游戏进行到只剩下最后两位同学时,做如下处理,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①现在就剩下你们俩了,离胜利只差一步了,想不想夺冠?(老师分别采访)心情如何?②下面,我们全班对与,支持A同学的请到左边,支持B同学的请到右边,两分钟结束。③(老师分别采访两位)面对你的支持者说句话吧。④同学们,为你支持的同学加油吧! (5)及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5、结束活动 ①下面我们将进行第二轮活动,谁愿意参加? ②采访高高举手者:你不怕失败吗? ③采访不举手者:你为什么不举手? 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再进行活动了。 ⑤心理引导:七位同学参加活动,有六位同学都失败了,这六位同学渴望胜利的愿望都成了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正视灾难、重建美好 【学习目标】 1.列举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知识回顾】胡佛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反危机措施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一】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当选总统? 材料一: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政府认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自由市场既然能带来空前的繁荣,那么它也会在自我调节中克服这场危机。然而,胡佛政府的期待落空了,大萧条还在一天天地延续,国家徘徊在动荡的边缘,1700多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流浪在全国各地。——《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190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学院学历史、政治和法律。1910年,当选纽约州的参议员,1921年三十九岁时,在休假期间一次游泳后,得了小儿麻痹症,他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和温泉治疗,恢复走路能力,但终生借助拐杖。1924年重返政治舞台,1928年任纽约州长,连任两届。 材料三:1932年,他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说“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 【知识回顾】 罗斯福当政时面临的困难有哪些(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First of all , 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就职演说【合作探究二】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中,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许?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同步训练(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学习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认识挫折能够磨练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 3.知道战胜挫折的方法。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汶川8级大地震数万同胞的生命,瞬间没于废墟和泥石之中。那些生死相夺的瞬间,父母永失其所爱,孩子永失其所亲。汶川同胞遭遇的大挫折,成为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地震来袭,灾区同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挫折,造成这一挫折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 B.家庭因素 C.自然因素 D.学校因素 1.C 2.某青年参加一家公司的招聘考试,表现不错,可几天后,公司张榜公布的录取名单中却没有他。这一打击使他难以承受,扬言要跳楼自杀。正在这时,传来消息,他未被录取的原因是电脑出了故障,他应该是录取名单中的第一名。正当他高兴得不得了的时候,又传来消息,他被老板除名了,理由是他曾经扬言跳楼自杀。这件事告诉我们() A.老板随意把该青年除名是不合法的 B.最好少参加招聘考试,以免遭到挫折 C.该青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少不畏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 D.考试分数高的人往往意志薄弱 2.C点拨:老板招聘员工注重应聘人员的心理素质,并不违法,人生难免遭遇挫折,参加招聘并非挫折成因,所以不选择A、B项,D项本身就是错误观点。该青年自杀行为表明该青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不能正确面对挫折。 3.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戎马生涯几十年,遇到过无数艰难曲折,即使在最艰苦最残酷的年代里,他仍然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陈毅元帅之所以能积极对待挫折,最重要的原因是()A.生来就有胆量 B.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

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罗斯福生平,当选总统过程,思考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台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胡佛反危机失败 1.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 3.农产品价格猛跌 4.失业人数激增 5.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二)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 2、复兴工业 3、调整农业 4、社会救济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

恢复银行信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及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稳定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 提高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社会福利 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三、新政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史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7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1人生难免有挫折 2014年3月18日主备:审核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知道挫折产生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要知道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态度,并且认识到不同的态度会有 不同的结果。 3、能列举出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能正确的面对挫折。 二、学习重难点 4、学习重点:(1)挫折产生的原因 (2)人生难免有挫折 5、学习难点: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你了解邓亚萍的故事吗?她的成长历程中遇到了那些挫折?你从她的身 上学习到那些精神?对你有哪些启发? 2、遇到挫折你会有哪些感受?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从课本上查找出来即可) 3.自己总结一下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课本上查找出来即可) 4、面对挫折大致有哪三种态度?不同的态度会有哪些不同的结果?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人人都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 会实现吗?为什么? 2、列举出自己成长经历过的一次最大的挫折,并谈谈当时是怎么面对的。

3、讨论面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并说说哪一种是正确的态度? 4、总结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怎么办。 六、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1、阅读教材62页情景材料回答:在你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类似的挫折 吗?你是怎样面对的? 2、阅读教材63页的情景材料,回答问题:是什么力量是这个登山者战胜风暴,活了下来? 七、达标检测 1.七年级学生赵某,由于成绩提高不上去,让老师非常着急。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看漫画书被老师发现,老师当着同学的面“臭骂”了他一顿,从此以后,他对老师产生了恐惧、敌对心理,更加不学习了。对此,你认为() ①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赵某不学习(挫折)的原因之一②赵某是一个胆怯、懦弱的人,他做任何事情必将一事无成③挫折会给人带来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④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挫折是人生的大课堂,有志者能够在这个大课堂里受到教育,得到磨炼,成为时代的强者。所以,挫折对造就人有着()。 A.积极作用B.积累作用C.升华作用D.消极作用3.小健和小冰在高考中双双落榜,都非常难过。不久,小健又振奋精神,开始复习功课,第二年终于考上了理想学校;而小冰却一直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学习搞不好,什么事也做不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小健没有挫折感,小冰则受到了挫折的严重打击 B、导致他们遭遇挫折的原因不同 C、小健有强壮的身体,所以能够重振旗鼓 D、两人对待挫折和逆境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八、学习反思: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内容标准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表格法、情景教学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 通过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讨论和探究活动,学会对历史人物罗斯福和新政的客观评价,掌握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到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学会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直面危机与挫折时应有的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甚至是灾难,我们将如何面对呢?面对1929年爆发的这场经济危机,美国民众又会有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材料: 材料一: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 ——柯立芝“材料二:有人描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成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深刻感受美国胡佛政府初步应对经济危机的失败给美国民众带来的恐惧心理以及对胡佛政府采用的“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 出示图片材料“胡佛与罗斯福竞选总统的PK”: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失败;罗斯福上台,将用新政,也就是将采用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新课学习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板书)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阅读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自主归纳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大萧条,大恐慌(板书)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板书)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一课时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要点: 1人生难免有挫折 2 为什么人们难以避免挫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人们难以避免挫折? 2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 教学过程播放flash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并出示: 导言:纵观古今中外,所有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无一不经过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司马迁、张海迪、爱迪生、华罗庚等,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在生活的过程中,你遇到过挫折么?你对挫折有什么认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四课将针这个问题作出详细的回答?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会有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或遇天灾人祸的打击而遭受挫折,所以说: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避免的。 1.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2.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板书) 我们人的活动总要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天灾人祸和人为因素。前者指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后者指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注意参照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回答) 1976年的7月28日的凌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唐山市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24万人丧生,83万人受伤,10个家庭绝户,数万个家庭支离破碎。1998年的百年不遇特大洪水,使多少人流离失所,财产和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02年4月的北京多次被沙尘暴袭击,黄沙蔽日,街上行人稀少,能见度低。 提问:地震、水灾和沙尘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这些挫折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呢? (1)自然因素(板书)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精选作文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精选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半途而废。正如茅以升所说:“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不可避免会碰到困难,碰到困难之后就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愤慨等心理反应。虽然人人希望时时幸运,事事顺利,但“万事如意,”毕竟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人不经历挫折和失败。而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开展起来的。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将伴随着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使得我们的人生为之而丰富多彩。就像塞缪尔·斯迈尔斯说的:“假如生活只有晴空日丽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在20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一所所学校被震垮,成为一片废墟,许多同学都遭到了不幸。汶川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也是对顽强意志的永恒见证,残垣断壁下,许多同学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可见,遇到挫折虽然让人暂时迷茫、痛苦,但也磨练了意志。对人们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改变

人的一生。 人在遭到挫折时往往会过多地自责:我为什么那样无能!我为什么会这样做!我还有什么脸见人!这些情绪对战胜挫折是很不利的。 假如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得当的解决规定,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加战胜挫折的勇气。遭遇挫折时,首先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种种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规定,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 也许我们曾经在挫折面前彷徨过,绝望过;也许我们曾经意外地受到过挫折带给我们的捐赠,体验过战胜挫折之后的快乐……这些都是我们成长历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援助别人,选择坚强的最有用的资源。 生活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挫折。面对痛苦、失败和挫折,只有坚强,才能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不是吗?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分享吧!让我们共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将来!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挫折,为什么会有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三种不 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生的一部分。 2、能力目标: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提高自己应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 的各种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勇于和善于战胜挫折的 典型人物学习,以积极态度,正确面对挫折,把挫折当作人生的财富,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原因;对挫折的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挫折的多方面因素,感悟挫折,理解挫折是人生的一 部分 2、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四、教学方法 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包括学生自编自演小节目) 五、学生分析 初一年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现在还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型期,他们大多数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从没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但,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举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人生难免有挫折 新课导入: 通过前边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都渴望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可是当我们真正面临实际生活学习的时候,我们却又发现痛苦与失败、挫折与困难也会接踵而来。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有挫折。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痛苦、失败与挫折,只有选择坚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失败、挫折与痛苦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呢?这就是我们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案】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熟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 2. 让学生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实质。 【教学重难点】 1.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 2. 罗斯福新政实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罗斯福新政 本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力,然后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让学生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

气,学习罗斯福总统为人民谋福祉的优秀品质,最后要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最终是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要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二、罗斯福新政整体归纳: (1)一个理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摆脱危机。 (2)两个阶段:①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②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3)三个方面(3R) ①救济(Relief):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②复兴(Recovery):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③改革(Reform):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三、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 1.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调整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2.由美国国情决定的。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同时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较为严重。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同步测试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补充习题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汶川8级大地震数万同胞的生命,瞬间没于废墟和泥石之中。那些生死相夺的瞬间,父母永失其所爱,孩子永失其所亲。汶川同胞遭遇的大挫折,成为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地震来袭,灾区同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挫折,造成这一挫折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 B.家庭因素 C.自然因素 D.学校因素 2.某青年参加一家公司的招聘考试,表现不错,可几天后,公司张榜公布的录取名单中却没有他。这一打击使他难以承受,扬言要跳楼自杀。正在这时,传来消息,他未被录取的原因是电脑出了故障,他应该是录取名单中的第一名。正当他高兴得不得了的时候,又传来消息,他被老板除名了,理由是他曾经扬言跳楼自杀。这件事告诉我们() A.老板随意把该青年除名是不合法的 B.最好少参加招聘考试,以免遭到挫折 C.该青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少不畏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 D.考试分数高的人往往意志薄弱 3.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戎马生涯几十年,遇到过无数艰难曲折,即使在最艰苦最残酷的年代里,他仍然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陈毅元帅之所以能积极对待挫折,最重要的原因是() A.生来就有胆量 B.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C.有着健壮的体魄 D.敢于冒险 4.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有一次在观察培养葡萄球菌的碟子时,突然发现碟子里有一种绿色霉菌,在绿色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全部不见了。他敏锐地想到:一定是这种绿色霉菌分泌出来的物质杀死了葡萄球菌。他由此发明了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取得成功要靠运气 B.等待机会,成功自然会到来 C.机遇比实干更重要 D.善于动脑和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创新 5.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中,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女生邓清清被压在破砖瓦下,仍然打着手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础知识;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以及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一、新课导入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约七十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在此之前两年多时间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那样相继垮台。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政治地图上,苏联、东欧这一大片红色已成为旧迹。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的几

十年里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又为什么会最终解体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教师讲解“经互会”建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回答“经互会”建立后的影响。 2.教师讲述中苏建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学生预习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师提问: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学生自由发言,能够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可。 教师过渡:赫鲁晓夫的改革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且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模式和苏联领导人的改革不但影响到了自己的发展,还影响到了整个东欧,那么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又怎么样呢? 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教师讲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原因:直接原因是经济出现了困难,根本原因则是照搬的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显现。东欧国家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难以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提问: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的情况怎样呢?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剧变后的东欧各国,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而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提问:东欧各国的风云突变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请从内、外两方面思考。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总结:内因: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显露,这是根本原因;东欧各国改革出现失误,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直接原因;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在外交上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等。 2.启发学生思考:苏联解体的实质是什么?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归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