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系统交通改善优化设计

道路系统交通改善优化设计

道路系统交通改善优化设计
道路系统交通改善优化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对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组织优化研究是缓解和改善城市交通的主要内容。

论文以城市主干道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中最主要的交通渠化和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两个主要方面做若干研究,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实现主干道交通流的合理、有效、快速通过。本文首先对主干道路段交通组织,包括路段行车道组织、行人过街组织、公交组织、路段车速组织等交通组织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路段交通组织优化流程。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的节点,交叉口的交通流如果不能很好的理顺,就会成为主干道路的瓶颈。论文首先分析了交叉口交通特点,通过对交叉口渠化方法特别是信号交叉口的渠化分析,得到可以通过对交叉口进行时空结合控制的优化思想,来减少交叉口处的交通冲突点,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本次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由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信息与控制专业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给出,对菜袁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主要是分析交通流量,渠化交叉口和信号配时,合理设置标志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来缓减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降低对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实现安全、畅通、高效及其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的交通状况。

关键词: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交通渠化,信号协调控制

- 1 -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the urban traffic problem has been put outstanding. Urban arterial road is the main

un-dertaker of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should be the major course in solving and impr-oving the urban traffic problem.

The dissertation catches the urban arterial road as studying object, makes some researches on the urban main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from two aspects, traffic channelization and traffic signal coordinated control. Firstly, the paper makes a deeply analyses on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in main road segment, including the linking section of intersection and roud segment, the roadway, passingstreet for pedestri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road speed. Then,the optimized route guidance prodance procedure for segment traffic is offered.

As the node of city road net, intersection would be a bottleneck if its traffic fow not be put in order. Analyzing the traffic charateristica of intersection especially the channelization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the thesis gives the control idea that

colli-sion can be deceased and the capability and security can be improved by combining space with time at intersections.

The subject of my graduation from the Institut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hong qing jiao tong university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graduate design tasks assigned by the book is given on the Cai Yuan Road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mainly analyze the traffic flow, intersection and highly channelizing signal timing, setting up reasonable sign and marking,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facilities to ease traffic congestion, ensuring traffic safety and expedite,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realize safe, expedite, efficient and coor-dinate with environment to traffic condition.

Keywords:urban arterial road, interse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traffic channelization; coordinated signal control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

1.1 毕业设计概述................................................. - 1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 -

1.3 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任务依据................................. - 2 -

1.4 设计任务及内容............................................... - 2 -

1.5 研究方法..................................................... - 2 - 第二章菜袁路交通调查与问题分析...................................... - 3 -

2.1菜袁路概况 ................................................... - 3 -

2.2交通总体现状 ................................................. - 3 -

2.3标志标线设置现状 ............................................. - 4 -

2.4交通管理现状 ................................................. - 4 -

2.5交通组织现状 ................................................. - 5 - 第三章交通信号配时.................................................. - 7 -

3.1 定时信号配时方案的基本内容................................... - 7 -

3.1.1 信号相位方案........................................... - 7 -

3.1.2 信号基本控制参数....................................... - 9 -

3.2 评价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效益指标............................ - 11 -

3.3 定时信号配时的基本方法...................................... - 13 -

3.3.1 定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 - 13 -

3.3.2 信号相位基本方案...................................... - 13 -

3.3.3 设计交通量............................................ - 15 -

3.3.4 饱和流量计算.......................................... - 15 -

3.3.5 配时参数计算.......................................... - 21 -

3.3.6 服务水平评估.......................................... - 23 -

3.3.7 具体方案及配时........................................ - 26 - 第四章菜袁路系统交通改善........................................... - 28 -

4.1 交通状况改善的基本思路...................................... - 28 -

4.2 完善道路交通语言............................................ - 28 -

4.2.1 标志设计.............................................. - 29 -

4.2.2 标线设计.............................................. - 30 -

4.3 科学地协调管理.............................................. - 32 -

4.3.1 减少交通总量.......................................... - 32 -

4.3.2 加强交管.............................................. - 33 -

4.3.3 增设电子警察.......................................... - 34 -

4.4 交通组织优化................................................ - 35 -

4.4.1 公交车站渠化.......................................... - 35 -

4.4.2 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渠化................................ - 35 -

4.4.3 信号控制交叉口渠化.................................... - 36 -

4.4.4 人行通道渠化.......................................... - 39 - 总结与展望.......................................................... - 41 -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42 -

第一章绪论

1.1 毕业设计概述

本次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是对菜袁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主要是分析交通流量,渠化交叉口和信号配时,合理设置标志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由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信息与控制专业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给出,菜袁路路况简图。菜袁路连接菜园坝立交和袁家岗立交,原为双向四车道。于三年前对菜袁路水果市场路段实施拓宽改造,扩建为双向六车道,工程起于兜子背高架桥路口,止于菜园坝长江大桥菜园坝立交的匝道口,全长815米。现兜子背高架桥维护二期工程还在进行中,但不影响正常通行。具体的设计内容如下:

1、对全路段进行交通调查

2、交通组织优化

3、合理运用智能交通设施

4、对主要交叉口进行渠化和配时设计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交通渠化核心思想就是保证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流可以安全迅速地通过。城市道路交通渠化设计作为交通组织的重要实现手段,在国外较为成熟,如美国的MUTCD,介绍了各种渠化措施以及设施的尺寸、颜色和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中对交叉口的渠化作了很多的论述,认为渠化是很有效的措施。对于渠化的手段,我国的学者也作了不少的总结和研究,曾静康对平面交叉口进行了综合控制实验,以每一交通流通过路口可能遇到的冲突点串为单位提出了综合模式的控制方法。城市交通控制研究的起源较早。1868年英国伦敦燃气信号灯的问世,标志着城市交通信号使用的开始。191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Cleveland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控制。1926年美国的芝加哥城采用了交通信号控制方案,每个交叉口有唯一的交通灯控制方案,适应单一的交通流。从此,交通控制技术和相关控制算法的发展,逐渐改善了控制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环境的影响。交通信号机由手动到自动,交通信号由固定周期到可变周期,系统控制方式由点控到线控和面控,从无车辆检测

- 1 -

器到有车辆检测器,交通信号控制经历了近百年发展历史。

1.3 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任务依据

根据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信息与控制专业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菜袁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完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渠化,交叉口配时等,并编制说明书。

1.4 设计任务及内容

(1)对主干道路段交通组织,包括路口路段结合部车道组织、路段行车道组织、行人过街组织、公交组织、路段车速组织等交通组织进行深入解析;结合菜袁路路段现状,分析并提出路段交通组织改善方案。

(2)对菜袁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分析交通流量,合理设置标志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改善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3)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研究是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通过对菜袁路进行交通调查,分别对干道上四个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交通信号的控制方案设计;对配时方案进行评价分析,进行优化改进。

制定最优方案,设计后应提交的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

2、设计图:

1)交通工程设施布置图

2)交通设施设计大样图

3)交叉口渠化图

3、表格:

1)信号控制配时计算表

2)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方案

1.5 研究方法

课题以交通主干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交通特性,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课题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以交通延误,交通阻塞为主的问题,从城市道路网的主干道入手,对城市主干道的路段和交叉口进行交通组织渠化设计,应用上海综合算法以及智能控制领域中的新思想来解决城市主干道交通信号控制问题。

- 2 -

第二章菜袁路交通调查与问题分析

2.1菜袁路概况

重庆菜袁路是连接菜园坝和袁家岗的一条城市主干路,承载着渝中区很大的交通流量压力,据调查显示:去年,每天进出或经过渝中区的车流量约55万,仅每天进出菜袁路的货车就超过9000辆。道路交通压力较大,给交通管理方面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在该路段起点菜园坝、龙家湾隧道袁家岗方向出口和终点袁家岗都设立了交巡警平台,以便能更好的实施管理。

全线长约四公里,设计时速40KM/h,有中央隔离带,道路两旁有护栏,途径两个隧道(龙家湾隧道,长约700米和黄沙溪隧道,长约430米),沿线有多个交叉口,多数为连接居民小区、部队、政府机关和公司等,车流量很小的引道,未设置交通信号灯控制;全线共有四处交通信号控制交叉口,其中两处为车与车冲突点,分别为菜园坝至袁家岗方向道路与黄沙溪立交匝道合流点和黄沙溪隧道袁家岗端双向车道掉头点,另两处为车与人的冲突点,分别为菜园坝农副产品市场出口处人行横道和袁家岗至菜园坝方向入黄沙溪立交匝道处。

2.2交通总体现状

菜袁路属于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量比较大,其中货车的比例较大,高峰小时流量可达到2900辆/小时,交通流量变化有典型的早晚高峰特点,多个道路瓶颈处、菜园坝长途汽车站附近和黄沙溪立交匝道口处经常有拥堵现象。

在道路瓶颈处,由于合流变道和大型车数量多等原因增加了道路承载辆,造成拥堵;菜园坝长途汽车站附近,交管部门规划出长途汽车路边待客停靠站,然而,这些专用待客点常被很多出租车占用,长途汽车常堵在道路上,使后面的车辆造成延误、拥堵;黄沙溪立交匝道口是车流合流点,由于两方向车流量都很大,所以实行信号灯控制,消除冲突点,现存在车辆二次等待的现象,双向车流延误很大。

- 3 -

- 4 -

图2-1 非法占用停靠站 图2-2 黄沙溪匝道拥堵

2.3标志标线设置现状

菜袁路的交叉口多数为连接居民小区、部队、政府机关和公司等的引道,由于车流量很小,未设置交通信号灯控制。周围小区内部交通标志、标线不完善,缺乏统一管理,小区出口应该设置减速让行标志,避免汇流车辆速度快,与主干道车辆发生碰撞冲突。

菜袁路的部分路段上标线破旧或者遗漏,需要重新补画,车流量较多的路口应该增设人行横道,方便行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和指路标志等有损毁和遮挡不醒目问题。

2.4交通管理现状

现在城市交通问题突出,随着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增加,道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尤其是在城市,车辆保有量急剧增加致使交通拥堵不堪,合理的管理措施能缓解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状况。

菜园坝长途汽车站附近路边乱停车,就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强,给出行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延误。

行人过街经常不走过街天桥,而是破坏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带强行穿过,这种行为不但给车行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行人因乱穿马路而遭遇不幸的事例,已成为行人遭遇车祸的主要部分。今年一季度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的近三成,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乱穿马路。

- 5 -

图2-3 长途汽车站附近乱停车 图2-4 行人随意穿马路

2.5交通组织现状

菜袁路沿线有很多小区及农贸市场、水果市场和皮革市场等,可供出入的通道都是与其垂直相交,而且道路较窄,同时进与出的车辆会车很不方便,并且转角很大,需要的空间不足,将影响主干道上其他车辆的行驶速度,造成延误,尤其有大车参与交通时,很容易造成刮擦事故。可以进行渠化,采取小区单向交通的形式,减小汇流车道间的角度,能大大减少延误,减少事故发生。

重庆司机喜欢频繁变道,这样一辆车将会占用两个车位,占用了更多的道路资源,给交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大货车和大客车,影响更为严重。菜袁路沿线有多个大型批发市场,货车的出入量很大,存在的冲突点也很多。

图2-5 大车变道 图2-6 小区路口

菜袁路沿线多数公交车站都有停车岛,但是由于公交车的不规则停车,赖站使后到站的车不能及时停靠,调度不协调,多个公交车同时到站等原因,依然占用道路,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行人过街,与机动车道交叉冲突,行人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必须进行保障行人

安全的交通组织。设置行人过街交通信号灯,可以把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的先行权变为车辆行人各自的时间通行权,这样可以解决车辆在人行横道处的抢行问题。菜袁路共有两个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配时上存在主干道车辆等待过长的现象。人像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人行设施间隔一般在200M—300M之间为宜,不宜过小也不宜过长,第四消防队路口的人行横道应该想袁家岗方向移动40M。

- 6 -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我国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我国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 我国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交通问题日益显现。其中 最突出的就是我国人口众多、路网不完善、道路不规范、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大量存在 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 在中国部分大中城市里 摒弃旧有的控制方式 一些先进的控制技术逐渐得到应用。虽然在整体规模和层次上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 但部分领域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位置。目前 我国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已不单单是对交叉口信号灯进行控制 而是集交叉口信号灯控制和干线控制以及现代城市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于一体的混合型交通 实现区域信号控制和城市高速公路集成控制。 我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思路在我国的交通控制系统的进步行程中 若只依赖被动、微观和静态的传统模式的控制策略显然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必须突破传统信号控制的研究方法 控制思想上要由被动控制向主动自适应控制发展 控制技术上要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 控制规模上要由微观、中观控制向宏观、微观结合控制发展 控制模式上要由静态控制向动态诱导控制发展 发展方向上要以我为主 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交通控制系统。概而言之 要充分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加强对城市先进交通处理系统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研发。具体表现为 1、研发城市交通智能控制集成系统 2、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3、基于混合交通流的信号控制系统仿真评价 4、基于信号控制系统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5、在技术上大幅度提高信号机的智能水平,加快其反应功能和对交通状况变化的适应度 有利于局部拥堵交通流的快速疏导。在未来城市交通控制中 根据交通流的疏密程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例如 交通流不大且稳定的路段采用定周期控制的智能交通控制方法 反之在交通流较拥挤且变化较大的道路 大多数情况 则采用交通系统建模、实时检测交通数据 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和协调理论以及运筹学的优化方法产生随交通流变化而实时变化的动态反馈控制方法。但是 这种动态控制方法采用很多实时参数 其模糊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建模工作非常困难。于是 我们可以引进人工智能的方法 目前 模糊逻辑控制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响应车辆信号的控制方法 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模糊逻辑算法能够以不同的水平层次运用于交通信号控制。模糊逻辑算法一方面可以方便的集成到传统算法中 并可以取代一些类似于车距、车流密度等交通变量中的复杂和非线性的关系 另一方面模糊逻辑算法也可以不需要获得精确的模型就可以辨识交通流模式并给出最佳交通信号配时。采用模糊控制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分为中央控制级和路口控制级两级。路口车辆检测器可实时检测交叉路口各方向车流信息 并且将此信息通过串行通讯方式传输到路口的控制基站 再远程通讯到中央控制机 中央控制机根据各路口的车流量信息实行区域协调模糊控制 当然 路口机也可在脱机情况下自行采用实时模糊控制的方式或多段控制方式进行单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 我国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模式综合分析国内外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结合我国城市道路及交通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对今后城市交通与道路建设的发展的前瞻性考量 我国道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模式应具有如下功能 1、多模式化。首先从系统结构上吸收集中式scOO 、分布式SCA等智能交通系统的长处 在控制范围内各个区域采用灵活可转换的系统结构,使系统结构根据交通流的区域变化而改变。此外充分根据不同地区实时交通情况,对路口能力最大、延迟时间最短等作为遴选不同系统的参考标准。 2、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 作为道路交通控制系统所承担的工作不仅仅是对交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方案

交通信号 控制系统(ATC)设计方案 x x x 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1.概述 (1) 1.1系统简介 (1) 1.2设计原则 (2) 1.3系统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 (4) 2.总体设计方案 (6) 2.1控制系统总体功能 (6) 2.2通信系统总体结构 (6) 2.3通信系统主要优势 (8) 3.详细设计方案 (9) 3.1监测点设备 (9) 3.1.1设备功能描述 (9) 3.1.2监测点设备组成、结构及特点 (9) 3.2防雷保护及安全设计 (14) 3.3详细设备说明 (15) 3.3.1高清晰摄像机 (15) 3.3.2标清视频检测 (15) 3.3.3补光设备 (15) 3.3.4嵌入式存储 (15) 3.3.5 GOE210千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15) 3.3.6 POE工业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17) 3.4系统典型配置清单 (18)

1.概述 城市发展交通智能信号灯,减少道路拥堵,最终达到智能化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交通信号灯迎合实现绿色经济的时代潮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智能交通信号灯及网络技术,会根据路口车辆多少,自动调节时间,可减少等候时间在75%以上,从而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减少了路口的无效等候,使出行更快捷。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以往的常规摄像机是对所有通过该地点的机动车辆的车牌进行拍摄、记录与处理。由于受到图像采集设备分辨率的制约,图片仅能反映出车型、车身颜色、车牌号码等简单信息。公安执法部门对部分治安案件、交通肇事案件的取证要求上,希望能掌握更详细更清楚的资料,如驾驶员的面貌特征、车内驾驶室的情况、清晰的车辆信息、货车的装载情况。采用高清晰摄像机做前端采集,可以实现所抓拍的图像中用肉眼清楚地分辨:车辆的颜色、特征、车牌的号码、车牌颜色、司乘人员的面部特征。 如此一来智能化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数据流量的剧增,对网络通信的可靠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网络中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1.1系统简介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ATC) 智能化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百万像素的数字化网络摄像机(1600×1200 CCD传感器),一台摄像机覆盖两条车道,准确抓拍正常行驶、压线行驶、并行通过的车辆,并自动识别车牌号码,抓拍的车辆图片可清晰地显示车辆特征及前排司乘人员的面部特征。摄像机工作于外触发方式,通过视频分析、环形线圈或者窄波雷达检测通过车辆,在抓拍车辆的同时可获取车辆的行驶速度。两条车道共用一台高清数字摄像机的方式在保障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

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在城市规划交通影响中的应用【摘要】基于城市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对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道路交通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剖析了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交通评价的意义。对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现状作了简单介绍,并就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交通影响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交通评价和交通系统仿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交通仿真数学模型交通评价城市规划 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ffic evaluation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Author did the research on the significance oftranspod impact system and made a bdef introduction on the concept of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status.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gz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raff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raffic impact,and made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evaluation and traffic simulation.Key words:Traftic Simulation,MathematicaI Model,Traffic Evaluation, Urban Planning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交通系统的问题:交通拥堵逐年加剧,交通污染日趋严重,交通效率不断下降。 近几年来,虽然全国各地的城市交通系统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但交通问题依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时较少考虑交通影响和交通设施的承受能力,在土地的开发和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前没有对未来的交通需求和交通量进行认真科学合理的分析,即没有形成对城市土地开发、新建、改建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运行机制。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我国,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像环境影响评价那样该有的重视,其执行标准和规范性也亟待改进。 交通影响评价的全过程,从拟开发项目地点的基本条件、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到局部土地开发对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评估,乃至提出交通设施改善,恢复到原先交通服务水平的改进建议,其具体步骤都应有章可循,方可成为一个完整的、精细的交通预测。而交通预测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预测结果与真实交通状况的接近程度。尤其对微观交通状况的预测,由于涉及到交通流的随机因素,传统的数学分析方法往往不能准确地描述实际交通状况,而且由于道路交通通常具有不可再现性和不可实验性,或即使可以再现或实验,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承担巨大的风险。而现代交通仿真技术则可有效地体现交通流的随机因素,可按设想要求预现或复现交通状况,从而大大降低了现场试验要求。因此,交通仿真技术现已成为交通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工具。 2、交通影响评价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Analysis。简称TIA)是研究新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如建成区内实施大型项目建设开发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占应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项目的比率。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交通影响分析是保证大型项目开发建设不导致开发对象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重要措施,是避免土地超强开发的规划控制措施。分为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内容(1)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分析范围确定;现状交通分析;交通量预测;交通影响评价;改进措施;结论与建议。(2)分析范围确定:分析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对道路交通产生显著影响的区域。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拟建项目所在的由城市主干道围合的区域。对于需在立项阶段进行初步交通影响分析的项目和对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分析范围应适当扩大。一般来说,交通影响评价的侧重点应放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以使建设项目对外部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和明确界定开发商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两个方面。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所以交通影响评价是把交通功能目标和资源利用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两者互动的有效手段,既能从微观

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系统分析

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管理系统研究 董苓交通运输学院硕1204班12121000 摘要: 我国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其中由于处理不及时造成的人员伤亡率居高不下,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研究了集通信、指挥、控制、信息于一体的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管理系统,首先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然后重点介绍了系统实现所需要的模型算法、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管理系统数据分析,最后简单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功能。 关键词: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交通运输;地理信息; Road traffic command and dispatch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Abstract: Our country traffic accident death toll increases year by year, which caused as a result of treatment in personnel casualty rate remains high, reduce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casualties has become the urgent thing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et communication, comm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road traffic command and dispatch management system, first of all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need model algorithm, road traffic command and dispatch management system data analysis, final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road traffic command and control; Transport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1.前言 1.1 系统研究背景 我国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加,1997年已达7万多人,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是很高的,1988年3到6月发生重大交通事故161起,死亡16人,受伤35人,直接经济损失281万元。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为什么高?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救护、救援应急系统不完善,专业救援队伍更为缺乏。例如,1995年1月8日,京石高速公路发生多辆汽车高速相撞的惨剧。在几公里的路段内,几十辆事故车辆首尾相接,支离破碎。闻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解决实施方案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1概述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应用,也是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中最直接、最基础的应用系统。通过建设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信号路口联网远程控制、交通流量的采集、路口自适应控制、绿波协调控制以及区域的自适应控制,有效减少车辆的停车次数,节省旅行时间;后台实时调整信号配时,采取多时段控制方式,必要时,可通过智能交通管理中心人工干预,直接控制路口交通信号机执行指定相位,有效的疏导交通,减少行车延误,提高通行能力,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城区交通综合管理能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美化环境,提升城区形象。 2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结构划分为3级:分别为中心控制级设备、区域控制级设备以及路口控制级设备。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备主要包括中心设备、前段设备和通信设备。

(1)中心控制级设备 中心控制级设备作用主要是: ?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 ?协调区域控制级的运行。 ?具备区域控制级的所有功能。(2)区域控制级设备 区域控制级设备作用主要是: ?监控受控区域的运行。

?对路口交通信号进行协调控制。 ?对路口交通信号机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进行监视。 ?通过人机回话对路口交通信号机进行人工干预。 ?监视和控制区域级外部设备的运行。 ?进行交通流量统计处理。 (3)路口控制级设备 路口控制级设备即信号机,其作用主要是: ?控制路口交通信号灯。 ?接收处理来自车辆检测器的交通流信息,并定时向区域计算机发送。 ?接收处理来自区域计算机的命令,并向区域计算机反馈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 ?具有单点优化能力。 3系统功能设计 3.1基础功能 (1)区域自适应控制 系统以控制子区作为基本控制单元,综合考虑子区内的交通运行状态(如交通阻塞、交通拥挤、交通顺畅)、交叉口的关联性大小、交叉口的实际交通量,确定公共信号周期与相位差的决策模型,并运用智能优化算法实时优化子区协调控制配时参数,实现控制子区交叉口的协调控制功能。 系统的区域交叉口协调控制能够确保控制区域内的交通流时刻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相邻交叉口之间协调方向的行驶车流可以获得尽可能不停顿的通行权,大大降低车辆在交叉口频繁加减速所产生的交通污染,减少区域交通总的车辆燃油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一、系统描述 1.1.系统背景 本系统将基于下面的卫星屏幕快照创建一个模型。当前道路网区域的两条道路均为双向,每个运动方向包含一条车道。Tapiolavagen路边有一个巴士站,Menninkaisentie路边有一个带五个停车位的小型停车场。 1.2.系统描述 (1)仿真十字路口以及三个方向的道路,巴士站,停车点;添加小汽车、公交车的三维动画,添加红绿灯以及道路网络描述符; (2)创建仿真模型的汽车流程图,三个方向产生小汽车,仿真十字路口交通运行情况。添加滑条对仿真系统中的红绿灯时间进行实时调节。添加分析函数,统计系统内汽车滞留时间,用直方图进行实时展示。 二、仿真目标 1、timeInSystem值:在流程图的结尾模块用函数统计每辆汽车从产生到丢弃的,在系统中留存的时间。 2、p_SN为十字路口SN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p_EW为十字路口EW方向道路的绿灯时间。 3、Arrival rate:各方向道路出现车辆的速率(peer hour)。

三、系统仿真概念分析 此交通仿真系统为低抽象层级的物理层模型,采用离散事件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利用过程流图构建离散事件模型。 此十字路口交通仿真系统中,实体为小汽车和公交车,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资源为道路网络、红绿灯时间、停车点停车位和巴士站,需要实施分配。系统中小汽车(car)与公共汽车(bus)均为智能体,可设置其产生频率参数,行驶速度,停车点停留时间等。 四、建立系统流程 4.1.绘制道路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Road模块在卫星云图上勾画出所有的道路,绘制交叉口,并在交叉口处确保道路连通。 4.2.建立智能体对象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type模快建立小汽车(car)以及公共汽车(bus)的智能体对象。 4.3.建立逻辑 使用Road Traffic Library中的Car source、Car Move To、Car Dispose、

(完整word)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总结,推荐文档

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总结 《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是面向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等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为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道路交通问题打下了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对系统仿真的一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应用系统仿真技术对各种道路交通问题进行仿真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开发型试验,培养该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研究、应用的基本技能。 这门课对数学以及计算机程序编写都有较高的要求,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多媒体教案的演示以及小组讨论完成作业,我对道路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粗浅的理解,下面我把学习的心得体会作如下总结。 一、系统建模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TS)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交通仿真正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传统的交通仿真系统存在对道路、交通环境信息的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技术,具有很强的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可视化能力。 系统建模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传统的科学方法与建模、系统建模以及建模的一些方法。 系统建模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开发一些软件通过程序语言实现对一些实体系统进行模拟来达到研究学习的目的。系统的建模有很多种软件和语言,其中一种为UML(统一建模语言)。 公认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出现于70年代中期。从1989年到1994年,其数量从不到十种增加到了五十多种。在众多的建模语言中,语言的创造者努力推崇自己的产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OO方法的用户并不了解不同建模语言的优缺点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因而很难根据应用特点选择合适的建模语言,于是爆发了一场“方法大战”。90年代中,一批新方法出现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Booch 1993、OOSE和OMT-2等。此外,还有Coad/Yourdon方法,即著名的OOA/OOD,它是最早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之一。该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初学者使用,但由于该方法在处理能力方面的局限,目前已很少使用。概括起来,首先,面对众多的建模语言,用户由于没有能力区别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因此很难找到一种比较适合其应用特点的语言;其次,众多的建模语言实际上各有千秋;第三,虽然不同的建模语言大多类同,但仍存在某些细微的差别,极大地妨碍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客观上,极有必要在精心比较不同的建模语言优缺点及总结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联合设计小组,根据应用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统一建模语言。 二、关于仿真技术 所谓系统仿真(system simulation),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的、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系统仿真的实质是一种对系统问题求数值解的计算技术。尤其当系统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时,仿真技术能有效地来处理。仿真是一种人为的试验手段。它和现实系统实验的差别在于,仿真实验不是依据实际环境,而是作为实际系统映象的系统模型以及相应的“人造”环境下进行的。这是仿真的主要功能。仿真可以比较真实地描述系统的运行、演变及其发展过程。 仿真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而且还是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随机问题,应用仿真技术是提供所需信息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对象系统,可通过仿真模型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等系统问题。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把一个复杂系统降阶成若干子系统以便于分析。通过系统仿真,能启发新的思想或产生新的策略,还能暴露出原系统中隐藏着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仿真软件包括为仿真服务的仿真程序、仿真程序包、仿真语言和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仿真软件系统。仿真软件的种类很多,在工程领域,用于系统性能评估,如机构动力学分析、控制力学分析、结构分析、热分析、加工仿真等的仿真软件系统MSC Software在航空航天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

1引言 1.1 本课题的意义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主要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监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城市交通系统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者的共识[1]。 高效的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车辆逐渐增多,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本设计采用单片机控制,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的车辆情况,自动进行定时控制和智能控制方式的切换,当某一方向没有车辆时,系统会自动切换使另一方向车辆通行。当两个方向都有车辆时,按照定时控制方式通行。本设计与普通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相比,其优点是可根据路口情况的不同,对交通灯进行差异化控制,从而达到使道路更为通畅的目的,最大限度的缓解交通拥挤情况[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控制和疏导的主要手段。而作为城市交通基本组成部分的平面交叉路口,其通行能力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而交通信号灯又是交叉路口必不可少的交通控制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组织与优化理论、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逐步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有实效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3]。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控制和疏导的主要手段。而作为城市交通基本组成部分的平面交叉路口,其通行能力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而交通信号灯又是交叉路口必不可少的交通控制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交通运输组织与优化理论、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逐步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有实效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4]。 国外现状 1 澳大利亚SCAT系统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概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自动协 1.1调和控制整个控制区域内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均衡路网内交通流运行,使停车次数、延误时间及环境污染减至最小,充分发挥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益。 必要时,可通过控制中心人工干预,直接控制路口信号机执行指定相位,强制疏导交通。 N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的控制与管理,可以提高车速、减少延误、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耗和减轻环境污染。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就开始了NATS系统和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机的研制开发。 该系统通过了国家鉴定验收,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N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特点: 适合中国城市混合交通的特点,具有自行车控制功能;系统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微机、工作站以及大、中、小型计算机),多种软件平台(WINDOWS 98/NT/2000/XP);支持多种外部设备(动态地图板、室内信息板、室外信息板、违章记录仪…);支持多种系统互联(电视监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车辆定位系统、违章捕捉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配置灵活、裁剪方便;支持远程控制和维护;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光缆、电话线、GPRS/CDMA无线通信、城域网…);系统人机界面友好,显示内容丰富,操作使用方便;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1.2系统结构 1.2.1系统控制应用层结构N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用三级分布式递阶基本控制结构: 中心控制级,区域控制级,路口控制级(参见下图)。

中心控制级区域控制级1区域控制级2路口控制级路口控制级路口控制级区域控制级N 1.2.2系统基本结构区域监控台动态地图板室内信息板违章捕捉仪区域控制计算机数据通信控制机(光端机)光纤(光端机)(光端机)路口信号机…(光端机)(光端机)路口信号机室外情报板…室外情报板交通信号灯车辆检测器其中: 区域控制计算机监视、控制、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可同时控制128个外部设备,如果外部设备超过128路,可采用多台区域控制计算机。 区域监控台用作交通工程师工作台,实时显示被控区域内的交通状态和信息,下达人机会话命令;数据通信控制机为区域控制计算机与户外设备提供通信通道;路口信号机负责采集、处理、传送交通信息,控制路口信号灯色;环形线圈检测器和微波检测器安装位置可分布在路口或者路段;动态地图板实时显示被控区域内的交通状态。 1.3系统功能 1.3.1系统三级控制功能1)中心控制级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行;协调区域控制级的运行;具备区域控制级的所有功能。 2)区域控制级监控受控区域的运行;对路口交通信号进行协调控制; 对路口交通信号机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进行监视;通过人机会话对路口交通信号机进行人工干预;监视和控制区域级外部设备的运行;进行交通流量统计处理。 3)路口控制级控制路口交通信号灯;接收处理来自车辆检测器的交通流信息,并定时向区域计算机发送;接收处理来自区域计算机的命令,并向区域计算机反馈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具有单点优化能力。 4)终端控制为了方便灵活地控制系统,系统可挂接终端控制计算机(工作站),终端控制计算机提供与区域控制计算机完全同样的显示操作功能,终端控制计算机既可以是本地的(如放在管控中心),也可以是远程的(如在任何地方通过公安网进行控制)。 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方案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1项目概述 对当地的简单介绍及交通状况的分析。 1.1.1系统概述 城市交通的管理与控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是决定道路通行的关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城市交叉口进行系统化协调控制,能缓解拥堵区域的交通压力,使交通流量在整个城市范围内的分配趋于合理,能够降低或消除对道路的瓶颈影响,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点控、线控和面控3个阶段: (1)每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信号只按照该交叉口的交通情况独立运行,不与其邻近交叉口的控制信号有任何联系的,称为单个交叉口交通控制,也称为单点信号控制,俗称“点控制”。 (2)把干道上若干连续交叉口的交通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同时对各交叉口设计一种相互协调的配时方案,各交叉口的信号灯按此协调方案联合运行,使车辆通过这些交叉口时,不致经常遇上红灯,称为干道信号联动控制,也叫“绿波”信号控制,俗称“线控制”。 (3)以某个区域中所有信号控制交叉口作为协调控制的对象,称为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俗称“面控制”。 1.1.2设计目标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目标如下: (1)降低交通延误,降低停车次数,提高车速,降低机动车油耗,减少交通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2)科学控制交通流,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3)使交通有序运动,从而改善交通秩序,有利于交通安全; (4)节省警力,降低交警的劳动强度。 1.1.3设计原则 根据我公司多年来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建设经验,对公安、交通行业业务需求的深入理解,结合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根据信号控制系统设计理论,在设

计过程中秉承以下原则: 1.1.3.1标准化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严格按照公安部颁布的标准GA47-2002《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和GB/T20999-2007《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上位机间的数据通信协议》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所有数据格式与接口均符合国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以适应各地的交通状况。 1.1.3.2先进性原则 采用科学的、主流的、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系统集成化、高清化、网络化、模块化,使系统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总体水平,能够适应交通控制未来发展的要求。 1.1.3.3实用性原则 系统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操作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系统具有自动恢复功能,整个系统的操作简单、快捷、环节少,以保证不同的操作者都能熟练操作系统,具有高度友好的界面和使用性。 系统设计、选材、选型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标准,与用户及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相适应,与用户在经济能力方面实际情况相吻合。 1.1.3.4可靠性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选用集成度和稳定性高的设备,具有系统自诊断和维护管理功能、远程设备监控、数据备份等功能。室外设备具有耐高温、耐高湿、耐低温,防雷、防尘等特性,保证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 1.1.3.5安全性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防误操作特性,通过合理的硬件结构设计、有效的外场保护措施以及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有效避免系统遭到恶意攻击和数据被非法提取的现象出现,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同时通过数据加密、备份、补录、恢复等措施,提高系统在传输链路故障时的数据完整性及安全性。 1.1.3.6经济性原则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升,因此系统的维护成本显著下降。采用技术先进的设备,通过最优化的系统集成,设备使用寿命长,系统经济性显著提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oc 104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oc 10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 总则 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智能交通控制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控制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6) 2系统功能 (7) 3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系统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路口需求 10 3.3系统特点 10 3.4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系统硬件拓扑结构 10 3.4.2PL-20-CM系统软件构成 11 3.4.3路口感应控制模式 12 3.4.4行人过街控制 16 3.4.5公车优先感应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6绿波控制模式 16 3.4.7区域协调控制模式 20 3.4.8特勤控制 22 3.5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管理软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 22 3.6PL-5D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主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2控制主机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3技术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4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1主机箱外形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2性能及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3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4启动时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5信号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6控制方式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7性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张文轩 学号 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钮文良 企业指导教师 协助指导教师 2016年04月25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核心器件来使用。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AT9S51和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9S51位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了能根据实际车流量通过89S51的P1口设置红绿灯点亮时间的功能,红绿灯循环点亮,倒计时剩5秒时黄灯闪烁警告,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扩展功能强。交通的亮灭规则为:初始状态南北方向红灯亮,东西方向绿灯亮,延迟50s 后,东西方向黄灯亮。延迟10s后,南北方向绿灯亮,同时东西方向红灯亮,延迟40s 后,南北黄灯亮,延迟10s后,南北方向红灯亮,东西方向黄灯亮,重复上述过程。 关键词:交通灯AT89S51单片机 目录

1绪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加以完善。 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使交通得以有效管制,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不但要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国际接轨,在交通控制方面也应与国际接轨。如果交通控不好道路还是无法保障畅通安全。作为交通控制的重要组成部份单片机。因此,本人选择制作交通灯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我国大中城市交通系统压力沉重。交通管制当以人性化、智能化为目的,做出相应的改善。以此为出发点,本系统采用的单片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该系统分为单片机主控电路、键盘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三部分组成。并在软硬件方面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实现了根据十字路口车流量、进行对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使交通信号灯现场控制灵活、有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路口堵塞车辆停车等待时间不合理等问题。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实时性好、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