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识点总结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识点总结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识点总结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基本结构

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光学结构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遮光器——有大小光圈,调节亮度

镜座、镜筒、镜臂、镜柱

机械结构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

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2、显微镜的成像

成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3、使用方法:

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的用法:(找)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移)在低倍镜下移动装片,将需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换)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清晰明亮

(观察)观察视野中的物像

4、显微镜放大倍数:

(1)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

(2)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里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两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5、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即:数量=原数目/放大倍数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即:数量=原数目/(放大倍数)2

6、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上→下,左→右)

、使用平面镜。

7)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的差异性

2、原核生物巧计:“蓝细线立刻织衣”

“蓝(蓝藻: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含叶绿素、藻蓝素,属于自养生物)细(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线(放线菌)立刻(立克次氏体)织(支原体)衣(衣原体)”

3、真核、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

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但没有揭示差异性)

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教学教案: [目标]: 1.说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难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结构]: 一.观察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拖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②对光: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b.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 过通过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 ③低倍镜观察:a.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 对通光孔的中心。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 镜与标本相撞)。 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 加清晰。 ④高倍镜观察:a.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b.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3.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结论: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表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①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DNA, 说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血液 1. 占体重的 2. 透压) 3. 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1012/L;成年女性为(3.5-5.0)x1012/L。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 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 A抗原与 。 )和 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基本结构 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光学结构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遮光器——有大小光圈,调节亮度 镜座、镜筒、镜臂、镜柱 机械结构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 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2、显微镜的成像 成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 倒立、放大的虚像。 3、使用方法: 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的用法:(找)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移)在低倍镜下移动装片,将需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换)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调)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清晰明亮 (观察)观察视野中的物像 4、显微镜放大倍数: (1)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 (2)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里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两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5、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即:数量=原数目/放大倍数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即:数量=原数目/(放大倍数)2 6、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上→下,左→右) 6)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细胞透明看不清,需要调暗视野,缩小光圈、使用平面镜。 7)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的差异性 2、原核生物巧计:“蓝细线立刻织衣” “蓝(蓝藻: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含叶绿素、藻蓝素,属于自养生物)细(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线(放线菌)立刻(立克次氏体)织(支原体)衣(衣原体)” 3、真核、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四、细胞学说

哺乳动物红细胞专题知识总结

哺乳动物红细胞专题知识总结 生物组赵鹏 高中阶段关于红细胞的知识一再出现,尤其是哺乳动物红细胞,历年各省高考题、全国高考题多次以红细胞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由此也凸现了红细胞知识的重要性。在此做以总结,望在同仁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形态与颜色:双凹型结构、红色。如下图: 二、产生: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其分化的示意图如下: 三、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病因: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红细胞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分裂形成新的干细胞, 若这个过程发生基因突变,则可能诱发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其示意图如下: 2、概述: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

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3、诊断: (1)细胞水平:取血液制装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2)分子水平:利用β—珠蛋白基因做成的探针进行检测。 典型考题: 例、(07江苏高考生物试卷38题)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B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bb。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 (1)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巧合的是,这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原来正常基因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丢失。正常基因该区域上有3个酶切点,突变基因上只有2个酶切点,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离酶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正常基因显示________条,突变基因显示________条。 (2)DNA或RNA分子探针要用________等标记。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根据图中突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ACGTGTT---),写出作为探针的核糖核苷酸序列________。 (3)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可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对夫妇4次妊娠有胎儿Ⅱ-1~Ⅱ-4中基因型BB个体是____________,Bb的个体是________,bb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 评析:展示本题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巩固复习利用探针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了解整个过程的梗概,因为近些年高考题中,有关电泳的考题并不少见,可藉此机会向学生简述。 答案:(1)碱基对改变(或A变成T) 2 1 (2)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 …UGCACAA…(3)Ⅱ一l和Ⅱ一4 Ⅱ一3 Ⅱ一2 4、治疗:骨髓移植,即向患者移植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 ○1骨髓库:骨髓库并不是把供者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存到库里。骨髓库里保存的只是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人们的名字、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详细地址、HLA基因检查结果等。如果有一个患者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HLA基因与所有志愿者的HLA基因进行配对,配对相合,便通知该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因此骨髓库参加的志愿者越多,库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捐献者的机会就越多。 ○2属于器官移植,会产生排斥反应;

(完整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2、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方面 1、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2、制作临时装片 3、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2、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情感态度方面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 1、细胞具有多样性。 提问(1)我们在初中生物实验中观察过这样的细胞,大家是否还记得?请分辨一共有几细胞?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有哪些共同结构? 图中至少可以看出4种细胞,它们分别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这些细胞的共同结构有: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不同种类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吗? 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生物上特别强调一句话,形态和功能相统一,有什么样的形态就决定了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保护作用。 总结:我们看到了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说明细胞具有什么性? 细胞具有多样性(结构和功能方面) 那么细胞有没有共同点呢? 2. 细胞具有统一性 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提问:它们的共同结构是什么? 回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结论:细胞具有统一性 总结: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3. 高倍镜的使用 刚才我们看到细胞都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初中的时候我们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细胞的,现在回顾一下显微镜的基本用法以及如何使用高倍显微镜。回顾显微镜的各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

走进细胞知识归纳总结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生物圈、最小的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一个病毒不是一个个体,病毒不在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中。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生物圈本质是生态系统。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器官: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系统。 个体:若干个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体,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在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中。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是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群落: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分布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步骤: 1.安放:将显微镜应放在体前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的方向安放好。 2.对光:利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 3.放片:观察对象要放在通光孔正中间,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 4.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着目镜寻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 5.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

贫血知识点归纳

贫血知识点归纳 一、概论 (一)诊断标准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 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 疾病均可引起贫血。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及血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2)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 3)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1)内源性: 遗传性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获得性血细胞膜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2)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表9-10)。 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1)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2)增生减低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因此贫血可出现因组织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缺氧所致的代偿表现。贫血的表现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发生速率、主要脏器的原有功能状况及机体的代偿能力有密切关系。除有引起贫血的原发病的表现外,贫血的临床表现如下: 1.一般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是最多见的症状,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的主要体征。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部分严重者可以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查体可以有心脏扩大,心尖部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耳鸣、易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维生素B12缺乏时可有麻木、感觉障碍及行走不稳等症状。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恶心较常见舌炎、舌乳头萎缩见于营养性贫血,黄疸及脾大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患者。 3泌尿生殖系统表现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多尿、尿比重降低。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月经失调和性功能减退。 (四)诊断步骤 可分以下三步: 1.确立贫血的诊断。 2.明确贫血的类型包括细胞形态学分类、骨髓增生程度(增生性贫血或增生减低性贫血)分类以及病

高中生物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都是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来观察细胞,本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让学生用高倍镜去观察、比较,从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技能。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但由于有了上节课实验的感性认识,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从“细胞核”入手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然后列表总结。为加深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1-3,来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较,能使学生对细胞有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即它们具有共同性。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则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素材。课前,安排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细胞学说建立的资料,结合教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上课时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整理的科学史实,最后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推进科学的发展。 二、三维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2、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方面 1、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2、制作临时装片 3、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2、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情感态度方面 三、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1.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材料)和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科学史)中认识细胞的统一性。本节在教学策略上也应该体现这些思路。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细胞的生物学知识。虽然本节课难度较大,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完成本节课。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基础知识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3)病毒的生命活动必须在( 活细胞内)才能进行。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八个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与动物相比,植物(如松树)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系统)。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学说的建立 (1)最先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科学家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 (2)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他们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2、高倍心显微镜的使用 (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3)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与动植物、真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细菌、蓝藻的细胞结构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界限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重难点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1) 都具有细胞膜、且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2) 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3) 细胞核和拟核中都含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且都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 3、常见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补充: (1) 依据有无细胞结构 病毒(以DNA 为遗传物质,如噬菌体;以RNA 为遗传物质, 如SARS 、HIV ,HIV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有细胞结构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 如蓝藻、细菌 多细胞生物,如动植物、霉菌 (2)蓝藻的生活方式为光合自养型,没有叶绿体,但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色和蓝藻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8、“红细胞”专题复习

“红细胞”专题复习 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作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好 材料, 且课本涉及的地方有多处。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本文精选与红细胞有关的高考或模拟试题进行例析,便于同学们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红细胞的知识考点。 例1、“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特有的无机盐组成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某些无机盐可以用来构造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进入人体后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故答案选C。 例2、青蛙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A、二分裂 B、无丝分裂 C、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 [解析] 此题考查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的结构和蛙的红细胞独特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的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的血细胞中看到了。其过程是:一般细胞核先延长,从中部内凹缢裂为二,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因为在分裂开过程中核膜、核仁并不消失,也无染色体变化和纺锤体丝出现,所以叫无丝分裂,它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分裂方式就是这样。二分裂是指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种常见的繁殖方式,进行分裂生殖时,先是核逐渐延长,然后逐渐分成两个 新个体 ...。虽然两者都要“一分为二”,但分裂的机理和本质有所不同。顺便提醒一句,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而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如鸟类成熟红细胞仍然有细胞核,难怪我们用鸡血细胞作为提取DNA的材料。故答案选B 。 例3、为从成熟的红细胞上获取细胞膜,可用来处理细胞的试剂是() A、10%盐酸 B、蛋白酶 C、磷脂酶 D、清水 [解析] 此题考查成熟红细胞膜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分离出纯细胞膜的方法。获取细胞膜就是让其破裂,让内部物质释放出。10%盐酸浓度高,使红细胞皱缩甚至杀死;脂类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物质,故蛋白酶、磷脂酶均使膜结构遭破坏;清水使细胞渗透吸水胀破,内部物质流出只剩细胞膜。故选D。 例4、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氨基酸 C、葡萄糖 D、CO2和O2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的成分和内环境的概念。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成分,不在细胞外液(相对人体外部环境来说,又称为内环境),即血红蛋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故答案选A。 例5、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 C、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D、遗传因素的作用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的寿命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和丢弃大部分细胞质的精子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有力地说明细胞完整性的重要意义。故答案选C。例6、当氧气含量升高时,下列哪一项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可能发生的()

1.2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笔记

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即细胞具有多样性; 2.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3.这些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成熟红细胞除外),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说明细胞具有统一性。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书上画P8) 1.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细胞核,可以将细胞分为两类: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1)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2)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1)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2)细胞质中都含有核糖体; (3)都有遗传物质DNA。 三、生物体分类 1.如何判断细菌:凡菌字前面有“杆”字(乳酸杆菌)、“球”字(链球菌)、“螺旋”字及“弧”字(霍乱弧菌)的都是细菌。 2.蓝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衣藻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黑藻、绿藻、红藻、褐藻属于真核多细胞生物。 四、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学说建立者:施莱登、施旺 2.学说内容:(在书上画P10) 3.建立过程:维萨里→比夏→罗伯特.虎克→列文.虎克→施莱登和施旺→魏尔肖 4.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5.科学发现的特点:长期性,合作性,技术性,继承性、修正性。

五、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遮光器:调节通光量,光圈越大,视野越亮 2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3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选择低倍镜、反光镜、光圈) 3)固定装片放置载物台上 4)转动粗准焦螺旋,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5)转动转换器,更換高倍物镜 6)对光(反光镜、光圈) 7)转动细准焦螺旋至标本影像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有关,等于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低倍镜的视野大,观察到的细胞多,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低; 高倍镜的视野小,观察到的细胞少,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6.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只可动细准焦螺旋。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7.显微镜下的影像:上下左右都相反

高中生物教材人红细胞知识点总结归纳及精题15题含解析

高中物教材人红细胞知识点总结归纳及精题15题含解析 1、红细胞形态 人类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状,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与周围血浆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从而 能最大限度地运送O2。 2、红细胞的细胞结构 人类红细胞由于有特殊的运输O2功能,没有细胞核,其细胞内细胞器在分化中都退化了,无任何细胞器,即无线粒体 和核糖体等。这种结构特点可使红细胞自身的代谢率大大降低,利于相关气体运输。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一般没有细胞核,寿命较短,且没有DNA,不具有各种基因。 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由于没有各种细胞器,生物膜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它的生物膜(如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 体膜等)。正因为如此血影实验中往往用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注意:并不是所有生物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只是人和哺乳类成熟红细胞是无核的, 也无细胞器,只有细胞膜和除细 胞器之外的细胞质。常用于研究细胞膜的材料。而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都是有核的,和正常的细胞结构一样, 常用于生物学实验中的DNA粗提取与鉴定。教材中无丝分裂以蛙的红细胞为例,无丝分裂中具有染色体复制(没有染色体形态变化),可知蛙红细胞中也具有细胞核。 质疑: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内无核,能算真核细胞吗? 哺乳动物所有的细胞都是真核细胞,也就包括成熟的红细胞!它之所以没有细胞核,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红细胞的功能逐渐演化为运输.所以细胞核就慢慢消失了. 还有,并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成熟植物的筛管细胞也是没有细胞 核的! 3、成熟红细胞代谢问题 成熟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血糖是其唯一的能源。成熟红细胞保留的 代谢通路主要是葡萄糖的酵解,即无氧呼吸。所以红细胞是少数几种在需氧型生物中进行无氧呼吸的组织细胞之一。 特别应注意:原核生物虽没有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生物可以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场所在细胞膜。(注意: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这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主动运输)相异。) 4、人成熟红细胞中无核糖体,其血红蛋白来源 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这些血红蛋白是在核退化前合成的,核退化后不能再合成。 5、人体红细胞来源 红细胞本身不能分裂增殖,红细胞的产生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红细胞的形成过程是核幼稚红细胞 到无核网织红细胞再到成熟红细胞发育过程。 6、人体红细胞寿命 人体成熟红细胞由于无细胞核和一些细胞器,它们的寿命相对较短,平均约120天。 7、人红细胞物质跨膜计算 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成熟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至少要穿过5层细胞膜。即从肺泡细胞一进一出为2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一进一出为2层,再进入血红细胞为1层。 8、与人红细胞有关的疾病 缺铁性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下图是人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图解。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正常红细胞生活环境的无机盐浓度约为%。 (2)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应属于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生物必修一1--5章知识点整理框架图

知识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ARS 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衣藻、酵母菌等) 人 多细胞 生殖发育 繁殖生长发 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走进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 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4、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新洲三中雷传友 【说课】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新课程标准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认识到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这个基本单位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及共性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细胞的性质有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着重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认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及细胞学说的内容。教学中注重比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以及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合作意识。本节课是本册书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②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 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②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教学重点】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②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诱导启发;动手实验;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本内容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如下) 问题探讨→回忆高中实验中用低倍镜观察过的几种细胞 ↓ 观察细胞→尝试用高倍镜下观察几种细胞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总结、比较两大细胞类型 ↓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第一课时 一、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结合课本上的问题探讨进行:

走进细胞知识点

走进细胞知识点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由和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2)单细胞生物依赖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受精的场所是;发育的场所是。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和。(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 (5)做教材P6中基础题1和2。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显微镜的使用 (1)基本原则:不管物像多么好找,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先倍镜后倍镜观察。(2)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 在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转动换用高倍镜观察→转动,直到看清楚为止。 3)注意事项 显微镜成放大的虚像,例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为“q”。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移动。移动规律:向的方向移动。但研究细胞质环流方向时,显微镜下观察的和实际环流方向一致。 (4)高考考点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暗),反之则应适当调(亮/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造成的。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和与遗传有关的DNA分子,共有的细胞器是。 (3)关注教材P9中图1-4和图1-5的细菌、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吗? 单细胞生物中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但变形虫、草履虫、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但不是原核生物。

细胞增殖知识点汇总

细胞增殖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 中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纺锤丝牵引两组染色体向两极称移动 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 纺锤体解体消失 核膜重新形成,核仁重新出现 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无丝分裂 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与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 只有特定的生殖器官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 减数分裂 分裂方式 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主要变化: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 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前期 后期 有丝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两个阶段 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末期 意义: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后精确地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去,使亲、子代间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实例:蛙的红细胞 过程 核延长→核缢裂→二子核 质缢裂→两个细胞 特点: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但DNA 仍然要复制) 知识网络整理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不同 末期:一个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不同点 考点6 细胞增殖(有丝分裂) 考点7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概念: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2.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 知识网络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 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⑵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⑴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⑵激起同学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 品质及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敏锐视角。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学习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贯穿于整个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生物学习后第一次使用显微镜,所以要把基础打好。 ②分清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这是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殊体现。 ③细胞学说的内容。这是学好本册的基础。 2、教学难点: ①区分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这是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理解什么是细胞学说。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开拓、继承、修正、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理论。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新课程标准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认识到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这个基本单位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及共性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细胞的性质有更深的了解。

考虑到高一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是由于初三一年都没有接触,难免会遗忘。而这又只是高中生物的第二节课,学生还未能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中,针对这个情况,本课将采取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以图片、模型展示,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从而更利于知识的巩固。[导入新课]结合课本上的问题探讨进行: 展示多种细胞图片(结合课本P7,添加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图片) 讨论: (1)请说出上图各表示的是什么细胞?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 神经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 它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 在生物体内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板书标题] 一观察细胞 学生自学,回忆使用初中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示范,师生一起学习 1.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⑴目镜与物镜、低倍镜与高倍镜 ⑵有关放大倍数问题Array ①是长度或宽度的放 大,②放大倍数(160×)= 物 镜(16×)×目镜(10×) ⑶低倍镜与高倍镜的比 2.高倍镜的使用: ⑴以一个大组为单位,分别制作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装片。 ⑵使用步骤: *取镜与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