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学

第一章绪论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它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它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他的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和道路交通环境。

交通工程学的内容:

一、交通特性包括1.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 2.车辆的交通特性(①车辆拥有量;②车辆运行特性)3.

道路的交通特性 4.交通流的特性

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

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内容。

三、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

四、交通规划

五、交通管理

六、道路通行能力

七、停车

八、交通事故与安全

九、城市公共交通

十、交通环境保护

十一、智能交通系统

第二章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第一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一、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

(一)感觉感觉是对客观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人体器官具有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二)知觉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识

(三)信息处理汽车假死时,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注意地选择,一部分以较深刻的印象进去驾驶员的大脑神经中枢,并且结合驾驶员以往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最后通过驾驶员效果器操纵车辆。

驾驶员的行车过程就是感知、判断决策和操纵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感知是驾驶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行车的环境、条件和信息,知道路线形、交通标志线和信号,其他人、车、路、环境状况等。

决策判断是驾驶员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驾驶经验、技能和安全态度,经过分析,做出判断,确定有利于汽车安全顺畅地行驶的措施。

操纵是驾驶员依据判断决策所做出的实际反应和行动,具体通过手、脚对汽车实施操纵控制,如减速、制动、转向等。

二、视觉

(1)视觉器官外界刺激经过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叫做视觉。视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是人的眼睛。

(2)视力眼睛分辨两物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叫视力。

静视力待检人员站在视力图表前面,距视力表5M,依次辩认视标测定的视力。

动视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

(3)视力适应暗适应由明处到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明适应有暗处到明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暗适应通常较明适应所需时间长。)

(4)耀眼若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5)色视觉颜色有三个属性:色相、明度、彩度。

色相:反应各种具体色彩面貌的属性;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彩度:颜色的纯度。

(6)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视野。(行驶速度越高,驾驶员越注意远方,视野越窄。驾驶员年龄大,周边视力会衰减,识物能力下降,带眼镜的驾驶员,视野略窄。)

(7)视觉敏锐条件不同部位的物体被感知的程度不同 3°~5°的锥体内,视觉最敏锐;5°~6°的锥体内,视觉十分敏锐;10°~12°的锥体内,视觉清晰;在20°的锥体内,有满意的视觉。

(8)错觉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三、听觉物体振动发出声波,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而引起听觉听觉有音高、响度、音色的区别。

音高基本上决定于音波每秒震动的次数,即声音的频率。

响度是与声音的物理强度相对应。超过140dB(A)会引起不适。

音色把基本频率一强度相同,但附加振动的成分不通的声音彼此分开的特殊品质。

四、反应反应是回答某种刺激说产生的动作。

简单反应以某一种动作对单一型号的反应;复杂反应对几种信号中的某一种信号做出反应

五、注意对既定目标产生方向性意思,即在操纵汽车时,对行将出现的交通状况产生方向性意识叫做注意。

六、驾驶疲劳驾驶员疲劳是指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及客观测定驾驶员技能低落的总称。

影响驾驶疲劳的因素:

1、驾驶员生活情况即驾驶员每天的睡眠是否充足,与家庭、同事的关系是否和睦,家庭生活负担是否

过重等都影响到驾车的疲劳。

2、车内外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气味、座椅的舒适度、与同乘者关系的融洽情况等。

3、驾驶员自身特性包括年龄、性别、身体情况、驾驶技术等。

七、饮酒与驾驶

(一)饮酒对人的影响当脑及其它神经组织内的酒精浓度增高时,中枢圣经的活动逐渐变的迟钝,并延至脊髓神经,使判断力发生障碍,进而手脚迟缓,同时脉搏加快。

不醉:检查不出是否带有酒气,外观无异常,有时愉快地哼唱。

微醉:脸红多话,心神不宁,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胡闹,但尚未忘记自己。

轻罪:兴奋,多话,语言不清,酒言酒语,有时哭笑。

深醉:动作失调,腿软不能走路,言语不清,反应显著低落,陷入麻痹状态。

泥醉:随处卧倒,陷入昏睡,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脸色发绀,若不及时治疗有死亡危险。(二)饮酒对驾驶技能的影响驾驶技能受到影响,辨色力降低,选择反应时间增加,错误反应增加46%。(三)酒后开车所产生试过的特点 1.向静止物体撞击; 2.向停驻的车辆冲撞; 3.夜间与对向车迎面相撞;

4.因为看错路而引起各种翻车;

5.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多,致死率高。

(四)饮酒鉴别 1.观察驾驶员状态; 2.心理生理实验; 3.直接检查酒精含量。

八、动态判断主要讨论动态条件下对距离和速度的知觉。

(一)视线移动速度和视线方向(二)判断行车速度。

驾驶员的差异

(一)性别差异:1.开车时男驾驶员多胆大、处事果断、冒险行为多,女驾驶员这种现象较少;

2.男驾驶员对超速行车往往采取不在乎的态度,女驾驶员则很慎重。

3.连续行车时间较短,女性的肇事率低,弱时间一长则恰恰相反。

4.遇紧急情况,多数男性想方设法摆脱,而女驾驶员这陷入换乱、手脚失措。

5.从驾驶态度上看,女性在超车道上常用低速,充分表现本位性,一旦发生事故,又以为对方可

以给予协助,表现有依赖性。

6.男驾驶员反应时间短,女性长。

7.打到领执照标准,女性驾驶员比男性时间长26%

8.女驾驶员的身高、体重、坐高均不如男驾驶员,左右手握力只有100~150KN

(二)年龄差异:一般情况驾驶随年龄增高(不超过45岁)得分多,事故少;在紧急情况驾驶,年龄在20~25岁得分高,事故少,年龄大者成绩差。45岁以上的男驾驶员,身体素质、神经感觉、精力等均有衰退、驾驶机能低落之表现。

22~25岁的驾驶员反应时间最短;违章、超速、冒险行车者青年居多,老年人反应迟钝判断不清。(三)安全态度安全态度好的驾驶员驾驶安全性高、肇事率低,安全态度差的驾驶员驾驶安全性差,肇事率高。

十、影响驾驶员特性的外界因素

1.道路线形设计欠佳,可能使视线失去诱导;

2.车辆的结构尺寸、仪表位置、操纵系统、安全设备等都对驾驶员有影响;

3. 环境影响。

第二节行人的交通特性

一、行人交通事故(一)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我国行人交通试过相当严重;(二)行人交通事故状态多

发生在行人较集中区域或者交通拥挤时段;(三)事故按年龄分布

二、行人交通特性

(一)基本参数特征:

步频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走是跨步的次数常用值为120次/min

步幅又称步长,行走时每跨出一步的长度,单位为CM或M。

步速为行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 m/s 或者 km/h

(二)行人过街状况(3种情况,4种类型)

1 待机而过行人等待汽车停驻或者车流中出现足以过街的空隙,再过街。

2 抢行过街车流中本无可资过街的间隙,行人快步过街。

3 适时过街走到人行横道端点,恰巧车流出现过街的间隙,过街人不需要等待,随机穿越。

1均匀步速前进; 2 中途停驻;3 中途加快没多半是中线后加快脚步; 4 中途放满多半中间后放慢步速(三)行人过街的危险性行人过街的危险程度与过街人数有关。人多,驾驶员一提高警惕,故危险程度小;

反之则危险程度大。

(四)使用人行过街横道的情况(调查显示人行横道距过街点在20M以内时,人们才乐于使用;教育)(五)使用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情况 P31

三、儿童交通的特点六岁以下儿童,活动半径很小,距离不超过100M。倘若看护不到,突然跑到街上去

玩,有可能肇事。幼儿园的儿童及小学儿低年级学生,智利发育不健全,思想简单,缺少交通安全知识,敢冒险从汽车前后穿越,因此酿成事故。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及初中生,可能因为骑车技术不熟练或速度过快而发生交通事故。

第三章交通量调查

第一节交通量

一、交通量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刀交通体的数量。

二、交通量的表达方式公式见P40

三、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一)地域分布东部沿海、南部>中部>西部

(二)城乡分布

(三)方向分布 K

=重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总交通量X100%

D

(四)车道分布

四、交通量的时间分布交通量的时间差异是指一年中某个季节、某个月、某一天、某个小时的差异。

(一)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统计12哥月的交通量,每个月的交通量不尽相同,像这样一年内各月交通俩的变化称为月变化。

月变化系年平均日交通量

(二)一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以一周为周期,每天的交通量分布也不均匀,但有规律性,一周内各天交通量的变化成为日变化公式 P44

(三)一日内给小时交通量的变化若以一日为周期,各个小时的交通量分布也不均衡。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日内以小时计的交通量最高值;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全天交通量的比值.

(四)高峰小时内交通量的变化公式 P46

第二节统计交通量的方法

一、人工计数法人工计数法适用于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

资料整理也很方便。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冬夏季室外工作辛苦。

二、流动车法公式 P48 可用于测定某一段路上的交通量和行车速度、行车时间等

三、摄像法多用于交叉口交通状况调查。缺点是费用大,内业整理工作量大。

四、自动计数法

(一)检测器主要类型 1.气压式检测器优点:价格便宜,易于移动、安装和维修简便(比较广泛);

缺点不能分出哥哥车道的交通量,易于损坏,无人看管是,易于被人偷盗,长期使用,橡胶老化,精度降低,冰雪以及温度变化较大时,也影响其精确度。

2.电接触式检测器优缺点同气压式检测器可以得到分车道、分方向的交通量、车速、车头时距等数据。

3.光电式检测器优点结构简单,可以和各种类型的计数器相连接;缺点不能区分车道,停止车辆以及

新人火自行车遮断光源都会计数,在大交通量时精度较低。

4.雷达式检测器优点精度高,性能可靠,不受来往车辆碾压和气候的影响,也不存在老化问题。

缺点价格和维修费用比其他类型的检测器都高。

5.磁场式检测器可以避免气压式检测器的缺点,不受路上交通、冰雪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可以分道检测。

缺点安装麻烦,需要掘开路面,且不易维修。(便携式安装方便但价格昂贵仅能检测一个车道)

6.超声波式检测器优点精度很高,不受晚来车辆碾压和气候的影响;缺点成本高无法分辨车辆和行人。

7.红外线式检测器主动/被动优缺点同声波式

8.视频检测优点:设备安装方便,应用广泛,省时省力;缺点:成本较高,安装要求较高。

(二)计数器的主要类型

1.数字计数器直接显示出车辆累积数和当前值

2.录带式计数器装有纸带,自动打印。

3.环形图表式计数器装有绘图笔和环形坐标纸,径向坐标为交通量,环向为时间,可以自动画出车流量曲

线。每个周期完成,自动归零。

4.计算式计数器装有微型电子计算机或单片机,能连接各种检测器。

第三节交通量调查

一、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一)交通量调查说明书 P51

(二)公路交通量调查代表性地点建立观测站 1连续观测站 2 间隙观测站 4 补充观测站(临时观测站)(三)城市道路交通量观测

(四)平面交叉路口交通量观测

(五)路网交通量调查

(六)小区出入交通量调查

二、交通量的表示方法(1)汇总表(2)柱状图(3)曲线图(4)流量流向图(5)路网流量图

(6)出入交通量示意图

第四节交通量资料的应用

(一)确定道路分级

(二)为道路几何设计和确定交通管理设施提供依据

(三)评价已有道路使用情况、通过经济论证确定筑路计划。

(四)评价道路安全程度

(五)预测交通发展

(六)安排运营计划、确定交通管制措施。

第四章车速调查

第一节车速

一、基本定义(一)地点车速车辆说过道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称为地点车速或点车速。

(二)行驶车速车辆试过某路段的长路与行驶时间之比。

(三)区间车速车辆驶过某路段的长度与所用时间(包括中途停车损失时间在内,但不包括客、运车辆在

起、终点的掉头时间)之比。

(四)设计车速指在道路、交通、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设计特点控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速度,是设计道路线性元素最小尺寸的依据。

二、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局车速(一)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观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

值的算数平均值,称为时间平均车速,简称平均车速。公式见 P58

(二)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平均值。 P59 (三)两者的数学关系

三、车速频率分布中位车速累计频率为50%相对应的横坐标值; 85%位车速;15%位车速

第二节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一、驾驶员的影响

二、车型的影响

三、道路的影响

(一)道路类型的影响

(二)平面线形的影响平曲线半径越大,车速越高

(三)纵断面线形的影响

(四)车道数及车道位置的影响

(五)视距的影响

(六)侧向净空的影响

(七)路面条件的影响

四、交通条件的影响

(一)交通密度的影响交通密度越大,车速越低

(二)交通组成的影响快慢车分离比快车慢车混合行驶车速高,在公路上慢速车越多,汽车车速越低。

(三)交通管理的影响道路渠化能使车速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车辆各行其道,减少了相互间的干

扰。

五、环境影响时间气候地理位置的变化

第三节地点车速的调查

一、地点车速调查的目的

(一)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速度变化趋势

(二)作为改善道路的依据

(三)用于交通事故分析

(四)判断交通改善措施的成效

(五)确定道路限制车速

(六)设置交通标志的依据

二、观测地点的选择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方法P63~65

(一)人工测量方法(二)道路检测器法(三)雷达仪法(四)光电管法(五)摄影测量法

五、样本要求

样本选择(1)抽样是随机的,要避开特殊情况(如减速停车突然加速)

(2)当一个车队驶过时,尽量避免总是选择车队中的第一辆汽车。

(3)当不分车重调查时,样本中各种车辆所占比例应该与其在交通流中比例大体一致。

第四节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的调查

一、行驶车速及区间车速调查的目的

(一)掌握道路交通现状(二)作为衡量道路上车辆运营经济性的重要参数(三)用作分与改建的依据(四)评价道路改建及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

二、测量行驶时间和行程时间的方法(一)牌照法(二)流动车法(三)跟车法P68~69

第五节车速资料整理公式见书P70

第五章交通密度

第一节交通密度

交通密度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km·车道)表示;也可以用某个行车方向或者某路段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来度量

(一)空间占用率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车辆投影长度总和占车道长度的百分率。公式见P75

(二)时间占用率指在道路的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计值与测定时间的比值,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车头间距指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连续车辆中,前后两车车头与车头之间的距离。

第一节交通密度调查

一、交通密度调查时段与路段区间长度

二、调查方法(一)出入量法P76 (二)摄影法P79 (三)道路占有率的检测和调查P80

第三节交通密度资料的应用

1)交通密度调查是研究交通流理论和制订交通控制措施的重要基础数据

2)交通难过密度是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是反映道路上车辆拥挤程度的最直观指标,直接反应了道路上车辆

的密集程度。

3)交通密度指标,可以反映路上交通堵塞状况。

4)交通密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十分有用。

第六张延误

第一节延误

一、基本定义

延误定义为实际旅行时间与驾驶员期望的旅行时间之差,以秒或分钟计。(造成延误的原因是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延误的种类

(一)固定延误指由交通控制、交通标志、交通管理等引起的延误。

(二)行程延误指车辆通过某一路段的实际时间与计算时间之差。

(三)停车延误指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说产生的延误,等于停车时间。

(四)排队延误指车辆排队时间与不拥挤条件下车辆以平均车速通过路段的时间差。

(五)引道延误指车辆在交叉口引导上实际消耗的时间与车辆畅行行驶越过引导延误段的时间之差。

(六)控制延误指控制设施引起的延误,对信号交叉口而言是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实际行程时间和车辆以畅行

速度通过交叉口时间之差。

二、车辆延误的影响因素

(一)驾驶员和行人的影响(二)车辆的影响(三)道路条件的影响

(四)交通条件的影响(五)交通负荷的影响(六)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影响

第二节路段行车延误调查

一跟车法P83 二输出-输入法P85

第二节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

一、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一)调查地点一般而言,调查地点应根据调查目的确定。

(二)调查时间调查时间夜妖根据调查目的确定。

二、调查方法(一)车牌照法P88 (二) 点样本法P89 (三)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调查法P91

第四节延误调查资料的应用

1.评价道路交通堵塞程度;

2.评价服务质量;

3.探求行车延误发展趋势;

4.改建道路和交叉口的依据;

5.前后对比研究;

6.运输规划;

7.经济分析;

8.交通管制;

9.交通规划

第七章交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描述交通流基本特征的宏观指标是交通量、速度、密度三个参数。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道路断面的交通体的数量,单位通常为辆/(h·L)

速度指(区间平均速度)单位km/h ;密度指单位长道路区段上的车辆数量,单位辆/km

第二节速度-密度的关系车流密度由小变大,车速由大变小车流密度由大变小,车速由小变大。

第三节交通量-密度的关系

第四节交通量-速度的关系

计算公式见书P97~100

第八章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百度知道)汽车在道路上连续行驶形成的车流。广义上还包括其他车辆的车流和人流。在某段时间内,在不受横向交叉影响的路段上,交通流呈连续流状态;在遇到路口信号灯管制时,呈断续流状态。

交通流理论是分析研究道路上行人和机动车辆(主要是汽车)在个别或成列行动中的规律,探讨车流流量、流速和密度之间的关系,以求减少交通时间的延误、事故的发生和提高道路交通设施使用效率的理论。始于50年代。是交通工程理论的基础和其新发展的领域之一。研究的主要方法有:①概率论方法。假定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互相独立,车辆分布随机,并假定各个车辆行驶是一种概率过程而用概率的理论加以分析的方法;②流体力学方法。即交通波动理论,假定交通流是具有特定性质的一种流体,应用气体运动或声波、洪水波理论,宏观地表现这种现象的变化、演进的方法;③动力学方法。即跟车理论,就是在交通流中追随前车的后车,假定其向前移动有某种规律性,据此可求得各车辆动力学状态的微分方程式。后两种方法较有前途,主要应用于道路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评价,交通量与交通事故预测,交通信号控制和消除汽车排队和等候等方面。

第一节交通流的概率统计分布

一、离散型分布常用于描述一定时间间隔内事件的发生数。

(一)泊松分布 P102 (二)二项分布 P104 (三)负二项分布 P105

二、连续型分布

(一)负指数分布P106 (二)位移的负指数分布 P107 (三)M3分布 P107

三、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一)拟合优度检验步骤 1.建立原假设 2.构造统计量 3.确定统计量的临界值 4.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二)拟合优度检验注意事项(1)样本量应足够大(2)对样本分组应连续,且通常要求分组数不少于5

不得少于5。

(3)各组的理论频数F

i

(4)Χ2 统计量自由度DF的确定,对于分布完全已知的情形,自由度等于样本最终分组减去1 (DF=g-1);

当分布函数中有位置参数时,按“估计一个参数损失一个自由度的原则确定自由度(DF=g-1-l )

式中:g为样本分组数;l为分布函数中参数的个数。

(5)显著性水平α的取值。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可取α=0.05.

第二节跟驰理论

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它用数学模式表达跟驰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状态。

一、车辆跟驰特性分析

非自由状态行驶的车队有如下三个特性:

1.制约性

在一队汽车中,驾驶员总不愿意落后,而是紧随前车前进,这就是“紧随要求”。

从安全角度思考,两个条件:后车的车速不能长时间的大于前车车速,只能在前车车速附近摆动,否则会发生碰撞,这就是“车速条件”。前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在前车刹车后,两车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从而有足够的时间供后车司机做出反应,果取制动措施,这就是“间距条件”。

2.延迟性(也称滞后性) 反应过程包括4个阶段

感觉阶段—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被察觉;认识阶段—对这一改变加以认识;

判断阶段—对本车将要采取的措施作出判断;执行阶段—由大脑到手脚的操纵动作。

假设反应时间为T,那么前车在t时刻的动作,后车在(t+T)时刻才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延迟性。3.传递性

由制约性可知,第1辆车的运行状态制约着第2辆车的运行状态,第2辆车又制约着第3辆,……,第n 辆制约着第n+1辆。这就是传递性。这种传递性又具有延迟性,所以信息沿车队向后传递不是平滑连续而是像脉冲一样间断连续的。

二、线性跟驰模型 P114

第三节排队论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由于随机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排队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 P119

(二)排队系统由输入过程与到达规则、排队规则、服务机构组成。

(1)输入过程就是指各种类型的“顾客”(车辆或行人)按怎样的规律到达。举例:

确定输入:顾客有规则地等距到达;柏松输入:顾客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厄兰输入:顾客到达时间间隔俯冲厄兰分布。

(2)排队规则就是指到来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主要有三种方式:

损失制:顾客到达系统时,若所有服务窗均被占用,该顾客就随即离去。

等待制:顾客到达时,若发现所有服务窗都忙着,就排队等待。

混合制:损失制和等待制混合组成的排队系统。

(3)服务窗指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设施可接纳顾客,为每一顾客服务多少时间。

(三)排队系统的运行指标

1)服务率:单位时间内服务的顾客平均数。

2)交通强度:单位之间内被服务的顾客数和请求服务的顾客数之比。

3)系统排队长度:可分为系统内的顾客数和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数,常用于描述系统状态。

4)等待时间:顾客到达时起到接受服务止这段时间。

5)忙期:服务台连续繁忙的时间。

二、M/M/1系统(此排队系统中,排队等待的同道只有一条,因此又叫“单通道服务”系统。)P120

三、M/M/N系统(此排队系统中服务同道有N条,又称“多通道服务”系统。)P122根据排队方式分为:单路排队多通道服务:等候服务的顾客排成一队,等待数条同道服务的情况。

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每个通道的顾客各排一队,每个通道只为其相对应的一队顾客服务,排队顾客不能随意换队。

第四节流体力学模型理论P124 (又称车流波动理论)

将交通流比拟为流体流,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远离,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的连续方程。

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

1.交通量

又称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

2. 立体视觉

是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

3. 车头间距

是指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用车辆上有代表性的点来测量,如前保险杠或前轮。

4. 道路通行能力

我国对通行能力的定义是指道路设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段(通常15分钟或一小时)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管制以及运行质量要求下,通过道路设施交通流质点的能力,也称为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它是道路设施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车辆的极限数值。 5. 设计速度

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设计速度是道路线形的几何设计中使用的参考速度。 6. 信号相位

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灯色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 7. 智能运输系统

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8. 汽车制动性能

是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和在长下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汽车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住不动的驻车制动性能。 9.交通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10. 交通运输系统

是由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11制动距离:从踏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住(0 v )为止车辆所驶过的距离,它不包括驾驶员的知觉——反应距离。

12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分道线或用分隔带、交通岛来分隔车道,使不同方向的车辆顺着规定的车道行驶。

13流率:把在不足1小时的时间段内(通常是15分钟),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 14设计速度: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15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现行的交通状况、车行道和信号设计条件下,某一指定进口道所能通过交叉口的最大流率。(观测流率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5分钟)

16服务水平:描述交通流内的运行条件及其影响驾驶员与乘客感受的一种质量标准。亦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的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

17间断流:有外部固定因素影响的周期性中断交通流,如有信号交叉口和无信

号交叉口的交通流。

18交通调查:为了找出交通现象的特征性趋向,在道路系统的选定点或路段,收集和掌握车辆或行人运行情况的实际数据所进行的调查分析工作。

19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及其所辖区域范围内供公众出行乘用的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轮渡、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等。20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于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该法对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道路交通参与者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关怀。

21、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的公路里程数。

22、视野:人的双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视野。

将头部与眼球固定,同时能看到的范围为静视野。

23、交通量:是指选定的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实际交通参与者(含车辆、行人、自行车等)的数量,又称交通流量或称流量。

24、交通流密度(又称车流密度)是指在某一时刻,某单位长的路段上一条车道或几条车道内的车辆数。

25、地点车速:是车辆驶过道路上某一断面时的瞬时速度,观测距离很短,以行驶该距离的时间小于2s为限

26、基本通行能力:是指交通设施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 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最大小时流率)。

27、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原因:驾驶员的睡眠、生活环境、车内环境、车外环境、行驶条件、驾驶员自身条件

28、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驾驶员的影响车辆的影响道路的影响、交通条件的影响、环境的影响

29、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作用:用于道路设计、用于道路规划、用于道路交通管理

30交通工程学:研究交通规律及运用的科学

31动视力:是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同车体一起按一定的速度前进,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力。

32 30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33临界密度:在交通流密度中,能够使道路上的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密度,又称为最佳车流密度

34交通规律:交通规律是指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流流动、停车等规律。

一. 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和机动车保有量各为多

少?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98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9600多万辆。

2.

简述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措施。

以减轻、缓解交叉口拥挤为主要目的的交叉口优化,首先要知道该交叉口能够处理多大的交通量,这里处理交通量的能力称为交通容量。交通容量因道路的幅宽、车道的使用方法、信号控制方法等而不同,如果到达交叉口的交通量超过交通容量,则发生交通拥挤现象。因此,要从各个角度探讨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增大交通容量的方法:1交叉口的面积在保证需求的条件下尽量小。2将左、右转交通和直行交通分离。

3注意交叉口的几何结构与交通控制方法的匹配。4注意相位数不可增加过多。5进口道的车道数一般应小于或等于出口道的车道数。6在交叉口进口道有左转交通,要尽可能设置左转专用相位和左转专用车道。7信号周期长度不要设计过长。8在设计信号相位方案时,要考虑到确保交通流的连续性,并且使驾驶员易看懂。9人行横道尽量与车道成直角设置。10设置与车道分离的人行道。 3.

给出流量与速度关系式,并画图说明其关系。

Q =K j (-

s v -

f

s v v 2

K j ——阻塞密度 f v ——自由流速度 -

s v ——平均速度

流量-速度关系图

通常速度随流量增加而降低,直至达到最大通行能力的流量Q m 为止。在曲线上拥挤的部分,流量和速度都降低。从原点E 到曲线上各点向量的斜率表示那一点的密度的倒数1/K 。在速度-流量曲线上,C 点以上的部分表示不拥挤,而C 点以下的部分则表示拥挤状态。

4.列出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式,并画图说明。

???

? ??-=j f s K K v v 1

5(1) 醉酒使人的色彩感觉功能降低,视觉受到影响。(2) 醉酒对人的思考、判断能力有影响。(3) 醉酒使人记忆力降低。(4) 醉酒使注意力水平降低。(5) 醉酒使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6) 醉酒使人的触觉感受性降低。

6.请画出具有东西向左转专用相位的十字交叉口车辆流向图和信号配时图。

信号配时图

7.泊松分布的基本公式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a .基本公式

,2,1,0,!

)()(=

=

-k k e

t k P t

k

λλ

式中:)(k P ——在计数间隔t 内到达k

辆车的概率;

λ——单位时间的平均到达率或单位距离的平均到达率;

t ——间隔时间或间隔距离;

e ——自然对数的底,取值为2.71828。

若令t m λ=为在计数间隔t 内平均到达的车辆数,则上式可写为:

!

)(k e

m k P m

k

-=

b .适用条件

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微弱,即车流是随机的,此时应用泊松分布能较好地拟合观测数据。在概率中,泊松分布的均值M 和方差D 均等于λt=m ,因此当观测数据的方差S 2和均值m 之比近似等于1.0时,泊松分布适用。

8.二项分布 a .基本公式

n

k n

t

n t

C k P k

n k

k n ,,2,1,0,)

1()(

)( =-

=-λλ

通常记n t p /λ=,则二项分布可写成:

n k p p C k P k n k k n ,,2,1,0,)1()( =-=- 式中10<

b .适用条件

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用二项分布拟合较好。由于二项分布的均值M 大于方差D ,当观测数据表明m S /2小于1.0时二项分布适用。

9.负二项分布 a .基本公式

,2,1,0,)1()(11=-=--+k p p C k P k k βββ 式中p 、β为负二项分布参数。10<

b .适用条件

当到达的车流波动性很大,所得数据就可能会具有较大的方差,此时应使用负二项分布拟合观测数据。从另一方面看,m S /2大于1时,负二项分布适用。 1、驾驶员酒后开车所产生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向静止物体(如安全带、分车道混凝土墩、电杆、树、栏杆等)撞击; ②向停驻的车辆冲撞;

③夜间与对向车迎面撞击;

④因看错路而引起的各种翻车;

⑤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多,致死率高 2、交通量资料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道路分级 (2).为道路几何涉及和确定交通管理设施提供依据 (3).评定已有道路的使用情况,通过经济论证确定筑路计划 (4).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程度 (5).探求交通趋势 (6).安排交通运营计划,确定交通管制措施

3、交通延误产生是道路交通多种因素或一种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是: (1)、驾驶员自身素质;

(2)、车辆性能及技术状况; (3)、道路及其车流组成情况;

(4)、交通负荷;

(5)、转向车比例及其他干扰情况;

(6)、道路服务水平及交通控制水平;

(7)、道路交通环境及其他因素等。

4、简答影响同行能力的主要因素

(1)、道路条件

(2)、交通条件

(3)、管制条件(4)、坏境与气候(5)、运行规定

1、交通量分布特性:交通量是一个随机量,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

活水平、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复杂因素有关,随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差异变化

2、车流密度资料运用在这几个方面:

(1)、车流密度是研究交通流理论和制定交通控制措施的重要基础数据。

(2)、车流密度是划分服务水平的依据,是反映道路上车辆拥挤程度的最直观的指标,直接反映了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

(3)、车流密度指标,可以反映路上交通堵塞状况。

(4)、车流密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十分有用。

3、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驾驶员的影响、车辆的影响、道路的影响、

交通条件的影响、交通组成的影响、环境的影响。

4、(交通流)理想条件包括:车道宽度大于3.75,小于4.5m;侧向净空大于等于1.75m;交通组成全部为小客车;驾驶员均为熟悉高速公路几何线形,且驾驶技术熟练、遵守交通法规的司机

简答OD调查的目的

(1)、OD调查的目的是收集调查区域内出行的类型与数量方面的资料

(2)、包括从各个起始小区(O点)到各个终讫小区(D点)的客、货车的流动(3)、结合土地利用调查资料建立各类交通预测模型

(4)、从中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

(5)、为运输计划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交通量资料的应用

(1)、确定道路分级(2)、为道路几何涉及和确定交通管理设施提供依据3.评定已有道路的使用情况,通过经济论证确定筑路计划4.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程度5.探求交通趋势6.安排交通运营计划,确定交通管制措施

2、交通延误资料作用

(1)、评价道路的阻塞程度和服务质量交通延误十分直观地反映了道路交通的阻塞情况,面对于道路的使用者,最关心的是时间和延误。因此,交通延误资料客观地反映了道路的阻塞程度,也体现了道路服务质量的高低

(2)、道路改建的依据在拟定道路或路口改建计划时,是否应拓宽道路或实行快慢车隔离,是否应设左转专用道等,都应以延误分析为依据(3)、运输规划交通运输部门在运营调度时往往不是选择距离最短的路线而是选择行车时间最少的路线,有了延误资料,有利于运输部门进行路线选择。(4)、公共交通运输部门制定行车时刻表、调整路线运行状况时,也要依据延误资料。(5)、前后对比研究,对交通设施改善前后的延误时间进行调查,可以对改善的效果作出评价,交通管制根据延误资料,可以确定是否应限制停车,是否应采取单行或禁行等等交通管制措施(6)、延误资料还是确定路口信号灯配时的重要依据。当路口

某一方向的延误明显大于另一方向时,则应调整绿信比,使两方向延误大致相等。 (7)、交通延误资料可以作为交通运政部门进行定线管理、合理调控线路运力的重要依据。

11.现有一主次干道相交的十字交叉口,欲对其进行感应控制,请问感应设备应布设在何处?说明原因。

(1)应布设在次干道上。

(2)根据我国交通法律规定,次干道的车辆应为主干道车辆然行,进行感应控制时,需要知道次干道上车辆是否到达一定的数量,进而为其提供绿灯放行做准备。 二.

计算题(40分)

1.一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主要道路的双向交通量为1200辆/小时,车辆的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次要道路上的车辆所需穿越的临界车头时距t 0=6s 。车辆跟驰行驶的车头时距t=3s ,求次要道路上的车辆可穿越主要道路车流的数量。

解:

h

pcu e

e Q /257112003600

312003600

61200=-?=

?-?-次

2.下表为某年某路段上观测到的交通量数据,试求年平均日交通量、1月的日平均交通量以及1月的月变系数。(10分)

解: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

∑=365

1

365

1i i

Q =(23560+29299+26645+23665+

24783+26344+29654+24675+24538+27569+20350+24788)/365=838辆/日

1月的日平均交通量(MADT )=

∑=n

i i

Q n

1

1=23560/31=760辆/日

1月的月变系数(M )=)

月平均日交通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

MADT AADT )

=838/760=1.1

3.一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 /h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P V =1800veh /h ,大型车占50%,车道宽 3.75m ,一侧行车道距路边障碍物0.3

米,重丘地形。实地观测的平均速度为50km /h ,且驾驶员均有高速公路行驶经验,身体健康。参考下列各表,分析该路的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还可增加多少交通量。(20分)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表

车道宽度及净向侧宽的修正系数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段的大型车换算系数

3. 解:

为求服务水平要计算v /C : (l )查表得修正系数

车道宽度及净向侧宽的修正系数93.0=w f 大型车换算系数5.2=HV E

大型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5.0=HV P 驾驶员条件修正系数0.1=P f

由设计速度为100km/h 可知, ln //2000h pcu C B = 大型车的修正系数

[]571

.0)15.2(5.01/1)

1(11

=-?+=-+=

HV HV HV E P f

(2)计算v /C

[][]85

.00.1571.093.022000/1800//=????=????=p HV w B P f f f N C V C v (3)该公路服务水平属三级

(4)计算达到可能通行能力前可增加的交通量 此时0.1/=C v , 行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h

veh f f f C v N C p HV w B /21200.1571.093.000.122000)/(=?????=????? 达到可能通行能力前可增加的交通量V

h veh V /32018002120=-=

四. 下表是在连续的时间间隔内观测到的交叉口入口引道上停车的车辆数。请根据该表求总延误、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停驶车辆百分率。(20分)

点样本法现场纪录表

解: 总延误=总停车数×观测时间间隔(辆·s ) 每一停驶车辆的平均延误=

停驶车辆总数

总延误(s )

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

引道总交通量

总延误

(s )

停驶车辆百分率=%引道总交通量

停驶车辆总数100?(%)

利用上表的数值可以得到相应的值: 总延误=248×15=3720辆·s ; 每一停驶车辆的的平均延误=

206

3720=18.1s ;

交叉口入口引道上每辆车的平均延误=420

3720=8.9s ;

停驶车辆百分率=

420

206×100%=49%

五.一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 /h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P V =1800veh /h ,大型车占50%,车道宽 3.75m ,一侧行车道距路边障碍物0.3米,重丘地形。实地观测的平均速度为50km /h ,且驾驶员均有高速公路行驶经验,身体健康。分析该路的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还可增加多少交通量。(30分)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表

车道宽度及净向侧宽的修正系数

(完整版)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及答案2014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其他变量来代替,但是不能用来代替交通密度 【C 】A.时间占有率B.空间占有率C.车头时距D.车头间距 2.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C 】A.exp(3600Qt)B.exp(?3600Qt)C.exp(?Qt/3600)D.exp(Qt/3600) 3.不属于铁路信号基本色的为【B 】A.红色B.紫色C.绿色D.黄色 4.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参数不包括【A 】A.绿灯时间B.相位差C.绿信比D.周期长度 5.理想条件下高速公路在设计车速为100km/h时每车道通行能力为【B 】A.1600小客车/h B.1400小客车/h C.1250小客车/h D.1100小客车/h 二、填空:(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2.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时驾驶人、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3.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速度、加速时间或加速度和最大爬坡能力。 4.铁路车站按技术作业形式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及编组站。 5. 描述交通流特征的三参数为车度、交通量及交通密度。 三、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交通运输系统 是由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2.道路通行能力 我国对通行能力的定义是指道路设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段(通常15分钟或一小时)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管制以及运行质量要求下,通过道路设施交通流质点的能力,也称为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它是道路设施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车辆的极限数值。 3.智能运输系统 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

交通工程学重点

2.交通工程学的研究范围:①交通特性分析技术;②交通调查方法;③交通流理论;④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⑤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⑥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⑦交通安全技术;⑧静态交通系统规划;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⑩交通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 3.交通工程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 4.“5E”:工程、法规、教育、能源、环境。 5.交通工程学研究领域:①交通流模型;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③减少交通能耗与环境污染的基础理论;④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基础理论; ⑤实验交通工程理论与信息技术;⑥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动力学基础理论。 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①视力;②视野;③色感。 2.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3.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地区的总面积之比,一般路网密度越高,路网总的容量、服务能力越大。 4.道路线形:道路线形是指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传统上分为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线形。 5.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6.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7.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间段的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8.行车速度:行车速度既是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车辆运营效率的一项主要评价指标,对于运输经济、安全、迅速、舒适具有重要意义。 9.行车速度包括:①地点车速;②行驶车速;③运行车速;④行程车速;⑤临界车速;⑥设计车速。 10.行驶车速:由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的的车速。 11.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12.交通密度:交通密度指一条车道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长度一条车道上的车辆数,又称车流密度。 1.交通调查包括:①交通量调查;②车速调查;③交通密度调查;④行车延误调查;⑤通行能力调查;⑥起讫点调查(O-D调查)。 2.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是为了获得人、车在城市道路或公路系统的选定点处运动情况的数据,以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为交通运行分 析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3.延误:延误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 4.行车延误包括:①固定延误;②停车延误;③行驶延误;④排队延误;⑤引道延误。 6.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 1.排队论:排队论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等待行列的现象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 学理论。 2.“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顾客,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排队系统”:不仅包括了等待服务的顾客,也包括了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3.M/M/1系统:排队等待接受服务的通道只有单独一条,也叫“单通道服务”系统。 4.在相同通道数目条件下,M/M/n系统明显优于n个M/M/1系统。 5.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个车道,全部立体交叉,完全控制出行的公路。 6.匝道的组成:①匝道与高速公路连接处;②匝道车行道;③匝道与横交公路连接处。 7.对自行车道路段的服务水平建议使用骑行速度、占用道路面积、交通量负荷与车流状况等 指标。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②现状交通系统调查与分析;③城市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城市道路交通网 络规划方案设计;⑤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评价;⑥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调整与优化;⑦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实施计划。 5.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模型:对于交通需求预测,常用“四阶段”模型,即把交通需求预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出行生成、出行分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及总结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 专业:道桥99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被称为“五E”科学,“五E”指__工程_______、____执法_______、__教育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能源_____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的诞生,一般认为以___交通工程师协会_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 3.交通规划中的“四阶段”模型的四个阶段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 交通分配。 4.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服务交通量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双向双车道公路,2001年12月19日星期三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十二月份月变系数为,星期三的日变系数为,设计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修成双向_______。 a.二车道 b. 四车道 c.六车道 d.八车道 2.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间正确的是________。 a.二者相同 b.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c.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3.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产生量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 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______。 a.重力模型模型c.平均增长率模型模型 4.道路基本通行能力(N 基),可能通行能力(N可),和实用通行能力(N实)的关系为: 基>N可>N实基>N实>N可可>N基>N实可>N实>N基 5.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可用_______来描述。 a.二项分布 b.负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负指数分布 三、简答题 1.简述O-D调查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调查方法与步骤。 2.何谓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哪些调查方法 3.什么是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二者有何区别各有哪些调查方法 4.简述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内容。 5.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四、计算题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 ,如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密度<最佳密度) 2.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 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净超越观测车(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观测车 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 问:a.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b.试求有多少以100公里/小时行驶的车超越 观测车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 3.某信号交叉口,其色灯周期为60秒,每周期内可通过3辆左转车辆,若左转弯车流量为200辆/小时,问是否会出现延误若有延误,这种延误占周期中的百分比是 多少(假定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4.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

北京市交通工程中级职称考试《交通工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试题

一、简答题 1、智能交通系统的构成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 IVH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或者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2、边坡防护与边坡加固的区别,边坡防护的类型以及适用范围。 边坡防护: 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 工程护坡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先支挡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采用工程措施护坡,

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 植物护坡:采用植物群落固坡、保持土壤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涉及到深层土壤的坍塌或极其厚重土层的滑动。对于高陡边坡,若不采取工程措施,植物生长基质则难以附于坡面,植物便无法生长。因此,植被护坡技术必须是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解决边坡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又可实现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边坡加固:为保持边坡坡体稳定而采取的人工补强的工程措施。边坡加固方案是根据对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加固工程的技术经济条件以及工程的预期效果综合分析后作出的。如注浆加固、锚杆加固、土钉加固、预应力锚索加固。 3、浮动车法的内容及特性; 由英国道路研究试验所的Wardrop和Charlesworth于1954年提出,它可以同时获得某一路段的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车速等数据,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调查技术。 调查时需要一辆测试车,应尽量避免使用警车等有特殊标志的车辆。调查时,一名调查人员(除驾驶员外)记录对向开来的车辆数量,另一名调查员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和超越测试车的

交通工程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A.1921年年年 D. 1981年 2.世界上最先创办交通工程(道路交通)专业的学校是()A.哈佛大学 B.京都大学 C.牛津大学 D. 同济大学3._________时间是驾驶员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A.知觉 B.判断 C.知觉—反应 D. 感应 4.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 5.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 6.利用中央分隔带把车行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这种道路称为()A.一块板 B. 二块板 C. 三块板 D. 四块板 7.AADT指() A.平均日交通量 B. 平均工作日交通量 C.年平均日交通量 D. 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 8.在交通管理上用做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是() A.15%位车速 B. 50%位车速 C. 第30位小时车速 D. 85%位车速 9.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称为()A.运行延误 B. 停车延误 C. 固定延误 D. 干扰延误10.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d应为() A.40% B.60%C.50% D.% 11.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第30位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________ A.不需扩建B.至少修建4车道 C.至少修建3车道D.至少修建5车道 12.下列通行能力中,何者不受道路及交通条件影响( ) A.基本通行能力B.可能通行能力 C.实用通行能力D.设计通行能力 13.服务水平用服务等级来表示。美国将服务水平分为六级,其中“稳定车流”指道路服务水平为()。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交通工程学考研试题

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51 试题名称:交通工程学基础 1992年: 一.在一条长度为24公里的干道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观测到汽车100辆通过,设车流是均匀连续的且车速V=20公里/小时,试求流量(q)、时距(h t)、空距(h d)、密度(K)以有第一辆汽车通过此干道所需时间(t)[以分钟或小时计均可]。(15分) 二.某路段10年的统计,平均每年有2起交通事故,问此路段明年发生事故5起的概率是多少?又某交叉口骑自行车的人,有1/4不遵守红灯停车的规定,问5人中有2人不遵守交通规定的概率是多少?(15分) 三.某交叉口信号周期为40秒,每一个周期可通过左转车2辆,如左转车流量为220辆/小时,是否会出现延误(受阻),如有延误,试计算占周期长的百分率,无延误则说明原因(设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20分) 四.试说明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的定义及区间平均车速与时间平均车速的关系。(15分) 五.简述交通事故的定义与主要指标并就其是否合理予以简评。(15分) 六.简述城市交通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与主要作用。(20分) 1993年: 一.何谓行车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影响延误的因素是什么? 二.简述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三.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 四.某高速公路拟建立收费站。已知车辆是随机到达收费站的,其到达率为2000辆/小时,每辆车交费所需时间符合平均时间为6秒的指数分布。在采用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情况下,请用具体计算指标比较说明在应该收费站设2个、4个及6个收费口的效果。五.已知某十字交叉口,其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3条车道分别供左转专用、直行和直右混行; 南北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分别供直左混行和直右混行。车种比例,大车:小车=2:8,车头时距为2.65秒。信号灯周期为125秒;绿灯时间,东西向为70秒,南北向为50秒。路口折减系数取0.9。东西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和10%;南北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34辆/小时;直右车道上允许的右转交通量为185辆/小时。 请按停车线法计算应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1994年: 一.简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请扼要阐明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三.某停车场,到达车辆数是50辆/小时,停车场的服务能力为80辆/小时,其单一的出入道能容纳5辆车,问此出入道是否合适? 四.若在5公里长的公路上随机40分布辆汽车,求任意500米路段上有5辆以上的概率。五.何谓高速公路合流部分、分流部分的通行能力?应如何计算? 1995年: 一.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二.何谓“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时间平均车速”与“区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大学交通工程学试题(答案)

4. LWR模型通常形式是dk dq 0 ~dt dx 1. 交通工程学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交通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 视为一个整体,用自然的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2. 路段的瓶颈处的交通状流态常用累计交通量(纵轴)一时间(横轴)曲线图来表示,流入与流 出曲线所包络的面积表示所有车辆延误时间,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水平线段表示 某个车辆的延误,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竖直线段表示某个时点的排队车辆数。 3. 在重力模型中,两区之间的出行数与两区 之间的行程时间(或费用、距离等)成_反__比。 5. 由跟车理论知,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三个特性是_制约性、滞后性和传递性 6. 交通密度与速度关系模型通常有Green shields模型、Gren berg模型、Un derwood模型等, 其中 Green shields 模型的形式是V — V f(1-K/K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出行的三要素是指端点、出行目的、采用交通方式(使用交通资源)______________ 。 8. 道路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纽带,其功能可以归纳为________ 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划分________ 功能和土地利用诱导功能。 9. 公共汽车从B点出发到E,行走距离3.4km,共花费了11.61分钟时间。中途经过两个交叉口和三个停靠

站,经过两个交叉口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51分钟、3.21分钟,经过三个 停靠站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47分钟、0.66分钟、0.41分钟。由此可以得出,停车时间是 5.26s,行使时间691.34s,行驶速度是 4.92m/s,行程速度是 4.88m/s。 10. 空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调和平均值,时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选择题(10分,每空1分;在_______ 填写相应的字母) 1. 设M/M/1系统的利用系数为p,则在系统中有n个顾客的概率为A。 A. p n(1 一P ) B. p n—(1—p ) C. p n+ (1— p ) D. p n/(1—p ) 3. 用于出行分布预测的平均系数法的公式为旦。 A. 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B.未来分布=现状分布X平均增长系数 C.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十平均增长系数 D.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4. 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其他变量来代替,但是 C 不能用来代替交通密度。 5. 交通量分配模型通是 D 软件的核心技术。 A.微观仿真 B.中观仿真 C.宏观仿真 D.交通规划 6. SCOOT系统是 D。 A. 方案选择方式的控制系统 B. 采用分层式计算机控制结构的控制系统 C. 只有唯一方案的控制系统 D. 方案形成方式的控制系统 7. 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 C。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试题样卷及答案-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教案考试试题样卷及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O”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10%) 交通工程即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工程。() 当城市交通出现阻塞时首先应扩建交通设施。() 交通流流量、速度、密度基本关系模型中的速度为地点速度。() 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通畅的。() ⑤城市里主干道密度越大,则城市道路交通越趋通畅。() 2)何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规模是如何确定的?(10%) 3)何谓交通期望线?交通需求预测的“四步骤”模型是何含义?每个步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4)城市道路可分为哪几个等级(不少于4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应该的密度顺序如何?(10%) 5)试解释行程时间、空间平均车速及饱和度之概念,并说明饱和度出现大于1的情况。(10%) 6)何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的理由是什么?(5%) 7)高速道路常采取车速限制措施,试给出常用的最高和最低限制车速的确定方法。(5%) 二、计算与论述题,共3题(40%)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88-1.6K,如果要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试求此条件下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最佳密度Km)(15%) 2)在某一路段上车流以驶入率Q(辆/小时)均匀地驶入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进口道,在不排队等待情况下,仍以同样流率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而排过队的那部分车辆将以饱和流量S (辆/小时,S>Q)}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设信号周期为C秒,其中红灯时间为R秒,黄灯时间为Y秒。试求绿灯信号结束时无车排队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求:(15%) (1)一个周期内的最大排队车辆数及其出现的时刻; (2)每辆车的平均排队时间。 3) 试述交通分配的Wordrop均衡原理,并给出其数学描述。(10%) 试卷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错错错错错 2)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成果,基于现状的交通特征、交通设施和交通系统的条件,以及公交优先、改善交通的新理念,面向未来(近、中、远期),分析预测交通需求,确定交通系统的结构,交通设施结构和交通设施规模,编制交通系统和交通设施投资与建设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交通工程学》复习 要点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 一.试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要点: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1、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个体特性和交通流的整体特性:(1)人的交通特性:人是道路、车辆的使用者,应当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视觉特性和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行为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车的影响。(2)车辆特性:(1)车辆拥有量:车辆拥有量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交通状况的具体体现,主要研究车辆历年来的增长率、按人口平均的车辆数、车辆增长与道路增多的关系、车辆组成以及车辆拥有量的发展趋势。(2)车辆运行特性:研究车辆的尺寸大小与质量,以及其操纵特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特性。(3)路的特性:道路是交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交通工程学研究道路规划指标如何适应交通的发展,研究线形标准如何满足行车要求,研究线形设计如何保证交通安全,研究道路与环境如何协调。 2、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交通流特征参数来描述不同状态交通流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方案、评定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3、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项内容,这些是交通工程学的基本调查项目,是展开交通分析的基础。为满足什么要求而调查、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4、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民地点的分布,研究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以及车辆出行的次数与流向的变化规律,计算交通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如何分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高效的交通方式;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初步方案,研究城市客运和货运的交通流量和流向分布图,维修正规划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5、交通法规是搞好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和进行交通管理的法律基础,也是搞好交通宣传、安全教育的依据。交通法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法 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 (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 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 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 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 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交通工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基础》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 简单讲,是对所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容(人、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是把人、车、路、环境、能源等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小、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2、交通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容有哪些? 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交通安全技术,静态交通系统规划,公共交通,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 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科是哪年诞生的?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93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交通工程师协会,并正式提出了交通工程学的名称,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 (2)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 (3)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 (4)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第二章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1、道路交通的三要素是什么? 人、车、路。 2、驾驶员的信息处理包括哪几个过程? 信息感知→分析判断→操作反应 3、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 (1)视觉特性。信息的感知80%来自视觉;视力的大小决定看清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立体视觉良好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错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红绿色盲患者不能驾驶车辆。(2)反应特性。反应特性用反应时间度量,制动反应时间与事故率成正比关系。(3)疲劳与饮酒。疲劳可引起反应时间显著增长、操作能力下降、判断失误增多;饮酒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4)注意特性。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和分配能力不强容易引起交通事故。(5)动态判断。在运动中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对保持行车安全、保持车辆顺畅行驶非常重要。 4、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针对视觉适应的特点,道路照明设置应予以考虑;为防止眩目,可在道路中央设置防眩板、植树等;为驾驶员提供足够开阔视野围;利用不同颜色对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作用的特点,不同的标志、标线采用不同的颜色;利用错觉产生机理来进行交通管理;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各项规标准的取值至少应满足85%驾驶员的需要;道路沿线的各种交通和非交通信息不应过于复杂。 5、行人的主要交通特性是什么? 要求省力、省时、独立、安全。多数人喜欢走捷径;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而避开走,并保持一定速度;有从众心理,易受别人影响而产生强行斜穿和闯红灯等行为;因绕行距离远,而不愿意走过街地道、天桥、人行横道线。 6、乘客的交通特性对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需对平曲线最小半径进行限制;由直线进入曲线(或反之),需设缓和曲线,并对其长度进行限制;路面要平整;在高路堤、陡边坡的路段,应设置护栏或放

交通工程学I考试模拟题目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2015-2016学年 第2学期《交通工程学I》复习参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 2.(汽车)最高车速 3.路网密度 4.视野 5.动视力 6.交通量 7.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8.AADT 9.MADT 10.WADT 11.高峰小时系数 12.交通量的构成 13.交通流特性 14.交通流基本参数 15.交通量 16.设计小时交通量 17.地点车速 18.行驶车速 19.行程车速 20.时间平均车速 21.车流密度 22.车头间距 23.车头时距 24.临界密度 25.阻塞密度 26.交通量换算

27.空间占有率与时间占有率 28.延误 29.束流 30.分离 31.排队论 32.非自由行驶状态 33.车流流动理论 34.车流波动 35.道路通行能力 36.服务水平 37.基本路段 38.基本通行能力 39.实际通行能力 40.规划通行能力 41.交织 42.匝道 43.Wardrop均衡原理 44.交通规划 45.交通事故 46.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47.交通安全评价 48.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49.交通法规 50.绿信比 51.停车供应 52.停车密度 53.停放车辆指数 54.停放周转率 54. P+R停车换乘系统

55. ATMS 56. ITS 二、简答题 1.广义交通、狭义交通异同是什么? 2.交通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4.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5.简述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 6.汽车驾驶控制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包括哪些? 7.醉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8.疲劳驾驶的定义与危害。 9.简述自行车流的交通特性。 10.机动车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11.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什么? 12.我国城市道路公路分为哪些等级?城市道路有哪些类别? 13.简述道路的基本特性。 14.路网密度的基本概念 15.路网布局形式有哪些? 16.简述交通系统四要素的相互关系。 17.设计小时交通量是如何确定的? 18.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9.交通条件对车速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20.行车速度特性包括哪几种类型? 21.简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22.交通量换算的定义? 23.交通量资料的用途是什么? 24.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25.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6.延误的定义及其分类主要有哪些?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 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 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 设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

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 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 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答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发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质。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 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 前性,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 4.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刺激信 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 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 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 带、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紧急 停车带、错车道、慢车道、人行 道,另外还有边沟、挡墙、盲沟 等附属部分。 7.路网密度的定义:区域的道路 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8.城市道路网密度、间距的选取 原则: 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 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 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 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 度相匹配。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 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 树叉形、条形等。 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 (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 环形、混合形等。 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 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 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 等。 12.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 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 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13.交通量:特定时刻(高峰、低 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或 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 物)。 14.设计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 小时交通量(30HV)。 15.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 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 .

交通工程学第3次作业

、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6道小题) 1.快慢车混杂交通双车道公路的标准条件中要求超车视距大于( 你选择的答案: 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2.根据格林希尔兹(Greeenshields )模型及其基本关系式, 交通流的流量一密度关系用图 形表示是一条()。 直线 你选择的答案: 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3.对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描述准确的是( 你选择的答案: 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4.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路段道路设计时采用的服务水平是( 你选择的答案: 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A) 250m (B) 300m (C) 350m (D) 400m (B) 抛物线 (C) 双曲线 (D) 单曲线 (A) (A) Q=KV (B) V=QK (C) K=QV (D) Q=V/K (A) 一级服务水平 (B) 二级服务水平 (C) 三级服务水平 (D) 四级服务水平

5.交通量的空间分布主要指城乡分布、路段分布、方向分布和()。 (A)路网分布 (B)区域分布 (C)车型分布 (D)车道分布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 D 解答参考: 6.绿信比是在一个周期时间内,()与周期时间的之比。 (A) 绿灯显示时间 (B) 有效绿灯时间 (C) 总的绿灯时间 (D) 实际绿灯时间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错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7.交通流特性调查主要包括()。[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速度调查 (B) 密度调查 (C) 交通量调查 (D) 延误调查 (E) 交通环境调查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 A B C 解答参考: 8.交通事故的责任分为()。[不选全或者选错,不算完成] (A) 全部责任 (B) 主要责任 (C) 同等责任 (D) 次要责任 (E) 无法认疋责任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 A B C D 解答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