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的中作用

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的中作用

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的中作用
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的中作用

经济策论

64 2015年9月

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的中作用

田自娟

河南省鹤壁市公路管理局,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本文以交通运输发挥的政府与市场作用为依托,提出了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以此来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关键词:交通运输;政府;市场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53(2015)09-0064-0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血脉,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国民经济保质保量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要实现“双赢”,就必须协调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既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利益,又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必须着力于自身的长远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率,来实现与经济相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其可以从管理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强调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技术的创新发展、运用和结构的调整、升级,保证交通运输产业的高效运行,以此带动国民经济的高效发展。

1 恰当的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要实现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就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和市场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1.1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作为行政的主要机关,对于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其在把握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运输的具体路径设计上以及运输的结果上都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与经济的把关者——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指明灯”的作用,从而有效弥补自身在经济发展方向把握不准确、信息封闭等缺陷。比如安徽省政府为了实现交通运输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出台了相关文件《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若干意见》,着力解决组织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不高、行业比较优势发挥不够等问题。其从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引导重点企业健全成长机制、加速推进重点企业升级、积极优化运输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和切实加强组织指导六个方面来具体落实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当然,政府除了把握交通运输业的大体发展方向之外,还可以加强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政策方面来鼓励产业自身不断实现技术的创新、探索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等,比如鼓励、扶持交通运输企业引进、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另外,政府一方面可以增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投入机制,大力建设运输站场、物流园区、邮政枢纽、农村客运、运输信息化、运输安全管理和应急运输保障建设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加大对交通运输企业研究开发、应用信息及网络技术,提高企业科技管理水平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创建省域或行业门户信息网站的研发,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可申请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这些扶持和鼓励措施,在强调交通企业自身内部发展的同时,也提供有利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2 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交通运输的一个主要功能便是资源配置,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其通过供求关系引起价格变化来反映资源的分配情况。它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很大的不同,其具有微观性、相对准确性等特点,能够较准确地传达资源短缺或资源不足等情况,便于交通运输部门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作出调整,避免资源浪费或由于资源分配不及时而引起的社会矛盾等问题。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机制,拓宽获得市场信息的渠道,比如通过定期的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概括不同地区对于物资的需求情况,关注市场的变化等。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充分的发挥主观条件,灵活地做出调整,制定正确的运输战略与策略,确保资源分配的最优化。当然,运输企业也可以关注相关报刊、杂志、电视报道等,便于了解行业内情;也可以注意权威部门披露信息的动态,因为国家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披露的信息主要是行业规划、政策约束及相关发展前景展望和数据公布,具有“指向标”的作用。

1.3 “双管齐下”

无论是政府的调节作用,还是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其都有一定的缺陷。政府过于主导,交通运输企业的自主性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弱,对于政府的依赖性就会大大增强,自主能力被削弱;而市场调节同时具有事后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必须提高眼力,实现两者的结合,双管齐下,达到趋利避害、优势互补的目标。

2 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仍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升级,这将为交通运输和经济协调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窗口。

2.1 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现状

我国目前的交通方式主要有五种: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其各有优缺点,主要表现在速度、成本、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从平原、盆地到丘陵、山地再到高原,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地区的交通发展情况。我国主要以公路的建设为主,它对地理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也比较灵活。就山东来说,以省会济南为中心,形成了“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速公路主框架,是保障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运输方式。铁路作为第二大运输工具,在中长距离旅客和大宗物资运输中起着骨干作用。另外,民航和水运也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国交通运输方式比较丰富,但以下几个问题表现也比较突出,是影响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一,总体运能不足。我国人口庞大,对于物资、出行的需求大,但已有的交通设施难以满足其需求。特别是在节假日高峰期,火车站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的

(下转第 67 页)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经济

2015年9月 67

高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采用这项措施一定要避免政府出头带有强制性的对农民的统一安排。

3.4 对小额信用贷款给予政策支持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利率优惠政策要严格执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作了严格的规定,同时人民银行也明确指出,“对农户种植业贷款利率原则上要少浮动或不浮动”。作为基层农村信用社就要严格执行规定,实行贷款基准利率。

(2)改变工作作风,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工作做好。以往的农村信贷人员,在村民面前一副高高在上大爷的工作作风,影响了农户小额贷款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端正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思想。积极主动深入农村,做好对信贷市场的调查和培育工作,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真正做到服务于农。

(3)简化手续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的利益。全国地方金融系统一样,受部门规定的束缚,办事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小额信用贷款需要农户奔跑多次多日才能发放,对农户申请小额贷款的积极性偶很大的抑制作用。简化贷款手续是大势所趋,只有简化手续才能提高效率。在和其它银行系统相比本来就不具有效率优势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用贷款上更要简化程序。 农村信用社以前采用对农民核发贷款证的方式,就已经使贷款手续简单化了许多,在这基础上还应研究出更加便利可行的程序,简化农民的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

4 结语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支持,只有建立完整的工程体系,加强对农户信用度的评估,了解市场导向,规范管理;同时在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护和约束下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才能健康良性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也会越来越有前景,会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参考文献

[1]姜艳灵.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7.

[2]韩红.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2).

[3]杨威.浅析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7(09).

[4]林丽琼.小额信贷:近期文献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5]何敏峰.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的政策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5(06).

[6]王群琳.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7]杨序琴.小额信贷发展的占优均衡:福利主义宗旨与制度主义机制的有机融合[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2)

[8]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上接第 64 页)

增长滞后于吞吐量的增长,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不均衡。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从东西来看,东部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交通发达,人们出行较方便,而西部则相对比较落后。另外,从交通的自身来看,公路发展较快,港口、铁路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第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自成体系,各种交通方式衔接不畅。我国难以形成完整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作等问题上。

2.2 借鉴成功案例,着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和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其在交通的建设上可以为其他地方的交通发展提供一定成功的经验借鉴。翔殷路越江隧道通车、轨道交通4号线“C ”字形线路开通试运营、中环线北段投入使用……上海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升能级的各项措施,在“十五”期间全面落实到位,基本形成客运交通“三网一枢纽”格局,即轨道交通网、地面公交网、长途汽车网和多层次的客运交通枢纽,编织成了一张安全、高效、畅达的一体化综合的交通网络。

各地区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善于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入手,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比如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提高运输组织效率,逐步实现货运的无缝

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大力建设城际客运铁路、快捷公共客运系统,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轨道交通;鼓励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完善道路营运客车等级评定制度和货运汽车推荐车型制度,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能和新能源车辆船舶,限制淘汰高耗老旧运输车辆、船舶等。

3 结论

交通运输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动力,协调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雷怀英.基于DEA 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

[2]陈大鹏,姜霞,李同升.区域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07(4).

[3]武旭,胡思继,崔艳萍,等.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王庆云.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J].综合运输,2003(7).

[5]汪传旭.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衡量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4(1).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专业知识与实务练习题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专业知识与实务 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WOR文档,可编辑修改】 1.行政管理机构设立时保证统一指挥、统一政策、统一行动,最高指挥层应当集中必要的权利体现的是【A】。 A. 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B. 权责一致 C. 稳定性 D. 沟通和协调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行政管理机构设立的原则,本题表述是体现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参见教材P262 2.进入【C】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以“用户为核心”的物流基本观念逐渐形成。 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

展和广泛应用,以及以“用户为核心”的物流基本观念逐渐形成。 3 .【A】是计算运输项目效益和费用的基础。 A. 运输量 B. 项目投资额 C. 项目经营收入 D. 项目经营成本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运输项目效益和费用的计算基础。参见教材P115。 4.下列不属于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的是【D】。 A. 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运输车辆 B .有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 C .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D.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检验合格的货物 P226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D 选项不在其范围内。参见教材 5.财务评价中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动态指标是【A ]0 A. 财务内部收益率 B. 投资回收期

C. 投资利润率 D .投资利税率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财务评价中盈利能力分析。参见教材P111、112。 6.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D】。 A. 日本 B. 英国 C. 德国 D. 美国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物流的概念,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提到“物流”一词,被称为物流的萌芽。参见教材P240 7 .产品运输系数表达式正确的是【B】。 A. 产品运输系数=运量/销售量 B. 产品运输系数=运量/生产量 C. 产品运输系数=销售量/运量 D. 产品运输系数=生产量/运量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产品的运输系数,产品运输系数=运量/生产量。参见教材P223 8.长度大于等于30米小于40米的货物,属于大型物件级别中的【C】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班级:电0802—2班 姓名:*** 学号: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投资在景荣活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具体有: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紧密。在经济理论界,西方和我国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增长情况主要是由投资决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来分析。 2、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投资对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应用都必须通过某种投资活动来体现,它是技术与经济之间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的结构,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源(如试验设备等)等的产物。技术进步的产生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 从国际资本大体分类看,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的某行为主体通过经营对另一国的某企业有持久利益和一定程度的控制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向表现出以美、欧、日三极双向互流为核心,同时向各自地区外围扩散的特征,在核心层与外围层的投资流动中,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投资新的增长极和生长带,这一方面指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成倍上升,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资本输入国的地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是指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跻身资本输出国行列。建国以后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当时不利的国际环境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联系都很少,实行“关起门来搞建设”的经济建设方略,对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利用和引进几乎为零。 经过多年的建设,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虽然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国民工业体系,但产业结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总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改革开放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本国市场,大力引进外资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经济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且技术升级换代加快,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是与大量外资参与国内经济建设所密不可分的,中国也由于自身资源、市场、劳动力、外资投资政策等各方面的优势而成为国际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我国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拥有着许多机遇,如:①海外直接投资的注入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海外直接投资的进入通常会引致母国企业的追加或辅助投资,跨国企业还通过为东道国当地资本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能够有效地动员当地储蓄,成为引发国内投资的催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2017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公路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梳理

2017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公路)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梳理 运输效用及运输的概念 (一)运输效用 1.运输的目的:实现旅客和货物在空间上的移动 2.运输的效用:克服产品的生产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产生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 (1)空间效用:通过空间位置的移动,实现增值 (2)时间效用:及时的运输产生时间成本节约和由产品时效性带来的效率 (二)运输的概念 1.概念:指劳动者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运输线路上实现人与物空间场所变动的有目的的活动 2.交通与运输两个概念的比较 运输的分类(4种分类方式) (一)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 1.生产过程运输 2.流通过程运输 (二)按运输经营活动性质分 1. 营业性运输 2. 非营业性运输 (三)按运输对象分 1.旅客运输 2.货物运输 (四)按运输方式分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运输生产特点(6个特点) (一)运输产品的同一性:人和货物在空间的位移。 (二)运输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两种行为是合而为一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三)运输生产的开放性:运输生产活动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生产的外部性,运输生产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 (四)运输生产的增值性:可以创造“场所效应”,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 (五)运输产品的无形性:运输服务时无形的,无法用肉眼或触摸感知它的存在。 (六)运输生产的派生性:运输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是为了满足其他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为了实现生产、生活中的本源性需求。 运输方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运送速度 1.含义:旅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平均每小时被运送的距离 运送速度=客、货运输距离/客、货在途时间 影响因素2.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纳率:57%11级2013.05.16 一、信用缺失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实和日趋 严重的问题,它以经济领域为辐射中心,向其它领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在有的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骗上,他们采取偷梁换柱、偷工减料等种种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不惜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生产,以牟取暴利。同时有的销售者,为了拓展销售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放任假货通行,甚至知假卖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从而造成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金融领域,恶意贷款和有意拖欠不还或故意逃债等现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虚假广告,不履行承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政治领域,存在着政治造假,瞒上欺下,贪污腐败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有的当权者不为民造福、谋利,喜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掺水数字”、“面子项目”、“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浮夸造假的工作作风日趋严重,一些官员实事做得少,缺乏基本的求实精神。政治领域的信用缺失与政治腐败相互助长,成为

政治腐败的一大症结。文化领域也存在信用缺失现象。不少书商和出版社为牟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于不顾,肆意抄袭、剽窃、盗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学术界也净土不再,学术腐败。学术界诚信求真精神面临挑战。在名利的诱惑和驱动下,各种假文凭,假证书也随处可见。二、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信用:多是指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诚实无欺和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一致,不危害他人,不正当获得的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我们不能设想,没有了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政府债券和信用卡及按揭等,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仍能正常进行。 1.信用做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削弱,使经济运行受阻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人们之所以能有序地进行商品交易,是基于经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但是面对大量的失信现象,为了防范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僵持在“钱不到帐不发货”,“收不到货不给钱”的尴尬局面,许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的订单和客户,也不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的方式退化,极大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2.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在市场经济活中,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生产不同商品的周期长短不一,资金周转的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产生商品赊购赊销以及资金借贷要求。

第一节交通运输(教案)

第四: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2.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3.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注意交通安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这里的路指的是什么呢?(交通)我国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 (板书)第一节交通运输 (板书)一、交通运输概念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让学生结合实例谈生活中的交通,引起学生探讨兴趣,活跃气氛) (学生回答)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厂里的接送专车等。 (启发思考)各种车除了拉人外,还可以拉什么呢?(拉货)能拉人拉货的工具还有哪些呢?(飞机、轮船等)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哪些活动都要借助这些工具呢? (自由发言)农民收粮食用拖拉机 游长江三峡坐轮船 商店进货用卡车 到外地出差坐火车 外国与中国间运包裹用飞机等 (启发思考)同学们,刚才大家提到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使人或物发生了一种改变。那么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人或物的位置随交通工具在变) (归纳总结)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 (板书)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 (承转过渡)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外出旅行、运送货物等都离不开交通。其实交通运输自古有之,只是不同的时代,运输手段不同而已。同学们都知道我国丝绸闻名世界,早在汉代,我国的丝绸就由联系东西交通、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输往中亚、波斯和罗马等地,促进了古代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教师总结)最早,人们主要利用手提、肩挑、背扛的方式,借助人力运输各种物品;尔后,人们又利用马、牛、骆驼等进行运输;现在的运输则主要利用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和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而进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科, 它所提供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迫切地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经济学肇始于结构主义的出现,该学派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某种使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若干假定前提不能适用的经济结构。钱纳里等人认为动态非均衡假设阐述了资源再配置潜力与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这是因为广泛存在的非均衡现象&隐含着通过减少瓶颈和再分配资源予以高生产率部门以加速增长的潜力,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潜力可能大于发达国家。正因如此,结构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结构主义的发展观,事实上不管是否受发展经济学家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多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 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分工组织和资源配置思想, 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富有解释力的,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的萌芽和起源。然而古典发展经济学家并未纯粹地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其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基本上适合于新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过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论和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 致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系统化和形式化, 进而发展成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 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中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不发达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循环链”。从供给一端来看, 循环链表现为: 低实际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从需求一端来看, 循环链可表述为: 低实际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利用不足——低生产率——低实际收入。在这两个循环链所形成的“多种因素的循环群集”的长期作用之下, 不发达国家无法摆脱贫困落后而处于某种“欠发达均衡状态”。总之,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 只要“恶性循环”存在, 就不可能依赖价格机制把经济发展的果实通过“涓流效应”扩展到穷人身上。就我国来说,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势干预。通过国有国营经济实现工业化,从效果上看,

历届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考试真题及答案

历届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 1 题 运输供给价格由运输服务中所付出的()决定的。 A.边际生产费用 B.边际成本费用 C.均衡生产费用 D.均衡成本费用 正确答案:A, 第 2 题 常用()衡量运输成本高低。 A.总运输成本 B.平均运输成本 C.单位运输成本 D.综合运输成本 正确答案:C, 第 3 题 直接反映汽车设计速度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A.营运速度 B.出车时间利用系数 C.技术速度 D.平均车日行程 正确答案:C, 第 4 题 以劳动价值理论制定运价时,除了以运输供求基本平衡为前提外,还须预先确定()。 A.运输业职工平均工资利润率 B.社会平均成本盈利率 C.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D.运输需求价格弹性 正确答案:C, 第 5 题 道路货物运输合同的核心内容是承运人承运货物所提供运输劳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及()。 A.运输时间 B.运送速度 C.运输价格 D.运输距离 正确答案:C, 第 6 题 按照财政部颁布的《运输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运输成本由营运成本、()和财务费用组成。 A.车辆费用 B.管理费用

D.场站费用 正确答案:B, 第 7 题 反映运输需求随其本源性需求变化而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是()。 A.运输需求派生弹性 B.运输需求价格弹性 C.运输需求收入弹性 D.运输需求交叉弹性 正确答案:A, 第 8 题 能装载包装货和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成组工具是()。 A.集装箱 B.托盘 C.叉车 D.柔性集装袋 正确答案:A, 第 9 题 某运输企业4月份车辆工作率为80%,平均车日行程为300公里,车公里产量(载运系数)为4.5吨公里/车公里,该企业单车月产量为()吨公里。 A.32400 B.34200 C.42300 D.43400 正确答案:A, 第 10 题 在三种成本导向定价方法中,可以求出企业可接受的最低价格的方法是()。 A.边际贡献定价法 B.损益平衡定价法 C.成本加成定价法 D.边际效用定价法 正确答案:B, 第 11 题 按货物运输条件不同可以将货物分为普通货物和()。 A.特种货物 B.大型货物 C.轻泡货物 D.堆积货物 正确答案:A, 第 12 题 反映车辆载重能力利用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实载率 B.行程利用率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资10<1>班雷超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崛起是文化的崛起,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被其他的强势文化取而代之,那么这个国家无论从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成了强国的傀儡,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不可取代的灵魂!”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髓之一,具有着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文化,既是国家的根,也是国家的魂。曾经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一个民族,只要文化延续,精神不垮,便是守住了自强之根基。纵观人类历史,侵略者要消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这个民族的文化,抹除这个民族的记忆,把它的文化消灭掉。当这个民族的文化消失时,这个民族也随之荡然无存。可以说,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而不死,是因为她精神不灭,文化不死。中国人的血性,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核心价值在此有了很好的诠释。 而文化同时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素之一。如果说经济带来的是物质上的需要,那么文化带给人们的就是精神上的需求。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求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物质产品都要满足人民一定的物质需要,同时它也往往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某种需要。同样地,精神需求的存在也离不开物质

上的需要,任何精神需求都必然或直接或间接地以一定形式的物质需要作为依托和基础。 在市场经济国家,文化早已成为庞大的产业,有许多经济活动与精神产品的生产相关。如第一类是直接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产业,除了不以直接盈利为目的的科学、教育、艺术外,还包括电影、电视、广播、音乐、戏剧、娱乐、报刊、出版等。第二类是提供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的产业,如造纸、印刷、音像、电器、信息等。第三类是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产业,如旅游业、部分建筑装饰业、高档服装业和饮食业等。离开了文化,这些行业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经济越发展,它们就越发达,同时它们对文化的依赖性也越强。 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及行为方式。不同的国家因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发展程度也就有所差异。如韩国。韩国人文物保护的热情让家大业大的中国人看来有时有点小题大做。在韩国,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乱石砌成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是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被郑重其事大兴土木地建馆保护。许多到韩国旅游的中国人,按着导游图兴冲冲地赶到那些所谓的“重要文物遗址”,看到的往往不过是一座小亭子或者一块大石头,不免大失所望。然而韩国人却对此津津乐道。相对于文物遗迹的保护,韩国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得更出色。 当你和韩国人接触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也许是他们强烈的民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作用(优选材料)

交通运输的作用与意义 一.交通运输简介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人员或货物的空间位置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交通运输的作用 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现代交通分为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5种运输方式。 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1、经济作用 运输使生产、销售集中,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运输是生产和分配的必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有赖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批销售,如果没有高效率和相对便宜的运输,二者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生产角度看,除非把生产原材料送到所需的地方,否则它们就毫无价值,运输通过改变人和物的位移使得生产活动的进行成为可能。通过高效的运输,还可以降低各种原料送达的时间,减少停工待料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降低成本。从销售角度看,生产出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分散出去,大批量生产就

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运输是成批销售的保障。规模经济造成生产和资源的集中,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而运输可以带来产品的分散,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竞争,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此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实现批量销售。 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等的差异,各个地区人们掌握的技能有所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如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但同时,生产单一与需求多样的矛盾,促使产品的地区交换,而运输就是克服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运输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能够高效便捷地交换,大大促进了地区分工。各地集中生产优势产品,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优质性与多样性。运输使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不再受空间范围的限制。运输的发展使得上游产品的可获性增强,不管是原材料、能源,还是产成品、中间产品,都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满足。 2、社会公益作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必须不分昼夜、季节、全天候地从事正常运输,是与国家政治、经济休戚相关的。遇到非常时期,发生灾难时,如地震、洪水、大火、海啸等;或在战争时,或国家财产受到威胁时,交通工具都会用来抢救危亡,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这种超经济的社会公益作用会显示得更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军事建设还是挺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经济。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能够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这样一把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再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不可否认,经济的全球化可以给每个国家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但是一些大国所指定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也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我们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这一阶段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迎接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跃然而上居于人前。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的进入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高有关部门的效益,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也让我们学习到国外优质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三,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体制改革。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将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引进、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改革,走出更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为我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去打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被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

2014年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真题及答案

2014 年中级经济师《公路运输》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面向社会提供运输劳务,收取运费并承担纳税义务的运输活动称为()。 A.生成过程运输 B.流通过程运输 C.营业性运输 D.非营业性运输 【参考答案】c 【考点解析】考察营业性运输的含义。营业性运输是指面问和会提供运输劳务,收收运费并承担纳税义务的运输活动。 2.运输生产过程“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等特点决定了运输生产的()。 A.开放性 B.派生性 C.增值性 D.连续性 【参考答案】A 【考点解析】考察运输生产的特性。运输生产过程是一个点多、线长、面广、流动、分散,多环1书、多1种的联合作业过程,这种特点决定了运输生产日有开放性。 3.按衔接运输方式的多少,运输枢纽可分为单一方式运输和()。 A.联合运输权组 B.运输通道枢纽 C.综合运输权纽 D.运输网络款纽 【参考答案】C 【考点解析】考察运输枢纽的分类。运输权组按行接运输方式的多少,可分为单一方式运输和综合性运输板组。

4.交通运输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体现了交通运输业的()。 A.开放性 B.派生性 C.外部性 D.增值性 【参考爷案】C 【考点解析] 考察外部性特点。交通运输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体现了交通运输业的外部性。 5.运送速度是指客货运输距离和()之比 A.车辆出车时间 B.车辆执勤时间 C.车辆运行时间 D.客货在途时间 【参考答案】D 【考点解析】考察运送速度的含义。运送速度是指旅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平均每小时被运送的距离,具计算公式为:运送速度=客,货运输卸离/ 客、货在 途时间。 6.运力结构通常可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之间的比例来反映。 A.客货运输量 B.运输线路总长度 C .运输工具总吨位 D .运输场站总数量 【多考爷案】C 【考点解析】考察运力结构的含义。运力结构反映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能力的比例义系,通常我们可以用运输的总吨位来表示。 7.运输通道形成的前提是运输流量大和() A.运输方式多 B.运输效率高 C.运输距离长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0年代后期,大量“戏说历史”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则是市场力量最集中的代表。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选择的题材都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政治力量没有直接关联,《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是其代表,1999年《还珠格格》在中国风靡一时,在上海甚至创造了42%以上的收视纪录。《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播出之后, 剧中嬉笑自如、无拘无束的青春女性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该剧不仅在电视市场上创造了播出权几十万元一集的价格,而且不少电视台在播放该剧时还在剧中插播广告,有的电视台插播广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播出电视剧本身的时间。这表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在中国的确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这些电视剧中,历史被虚拟化为假定的陌生舞台,上演的完全是一种宣泄性的游戏。这些电视剧在给予观众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不安通过历史的游戏得到了释放。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中都得到了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华语文化一种普遍的历史解构和道德解构的需求。 而历史题材电视剧,事实上也为知识分子立场提供了一定的表述空间和修辞策略。从《宰相刘罗锅》(1996)到《雍正王朝》(1998),再到《铜嘴铁牙纪晓岚》(2001),尽管这些电视剧都采用了通俗情节剧的叙事模式,甚至采用了喜剧的类型化手法,但是这些电视剧都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回忆历史,而且也是模拟现实。例如,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它不仅通过100多位人物、600多个景点叙述了清代从康熙到雍正年间的政权斗争,而且还借助与历史的相似性和对历史的重新改写发掘了历史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古鉴今、借古讽今历来是中国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显然继承了这一知识分子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写,其意义不在于还原历史,而在于温故而知新。 如果说历史剧是各种社会力量共有的策略,那么类型化电视剧的出现则是电视剧市场化的结果。中国电视剧从《渴望》开始出现了类型化倾向。在各种类型的通俗电视剧中,以《渴望》、《皇城根》、《京都纪事》《儿女情长》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以《爱你没商量》、《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牵手》等为代表的言情剧数量最多。此外,以《公关小姐》、《广告人》、《情满珠江》等为代表的都市商战剧也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公关小姐》甚至在某些地区创造了52.76%的收视率,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0.78% 。在这些电视剧中,社会的现实矛盾和权力较量、人们实际的生存境遇和体验都被戏剧化为人物的善恶冲突,社会或历史经验通常都被简化为“冲突—解决”的模式化格局,通过叙事的策略性过程的处理,文本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最终被“驯服”,随着那个被预订好的叙事高潮的到来,最后是一个善恶分明、赏罚公正的结局。 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编辑部的故事》带动了中国城市电视喜剧的风行,1995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的《我爱我家》的播出,则使情景喜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通俗电视剧形式。情景喜剧的形式虽然是舶来品,但其叙事的策略却是本土化的,这体现为其常常采用幽默、滑稽、戏闹的传统喜剧形态,常常启用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喜剧演员和明星,用小品似的故事编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都作了喜剧化的改造,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这些平民化、世俗化的喜剧,通过对一些杜撰的喜剧人物的滑稽言行

浅谈旅游经济发展对经济意义-最新范文

浅谈旅游经济发展对经济意义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

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运输的基本含义是改变物体的地点或位置,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出行、所接触的各种商品,都离不开运输。交通运输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为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提供基本条件。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运输使生产、销售集中,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 运输是生产和分配的必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有赖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批销售,如果没有高效率和相对便宜的运输,二者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生产角度看,除非把生产原材料送到所需的地方,否则它们就毫无价值,运输通过改变人和物的位移使得生产活动的进行成为可能。通过高效的运输,还可以降低各种原料送达的时间,减少停工待料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降低成本。规模经济指出,随着数量的增大,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如果没有运输将大批量的原料送到产地,就不会有大批量生产。 从销售角度看,生产出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分散出去,大批量生产就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运输是成批销售的保障。规模经济造成生产和资源的集中,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而运输可以带来产品的分散,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竞争,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此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实现批量销售。 2、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等的差异,各个地区人们掌握的技能有所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如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但同时,生产单一与需求多样的矛盾,促使产品的地区交换,而运输就是克服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运输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能够高效便捷地交换,大大促进了地区分工。各地集中生产优势产品,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优质性与多样性。 运输使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不再受空间范围的限制。运输的发展使得上游产品的可获性增强,不管是原材料、能源,还是产成品、中间产品,都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满足。运输也使得产成品的市场销售范围不断扩大。生产企业的销售范围由最初的就地扩大到本地区、本国,进而走向世界市场。市场销售范围的扩大,引起需求的扩大,反过来使企业的生存发展成为可能,也使得物流这一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总之,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先行官的地位,而且与国家的政治、国防、文化密切相关,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产业集聚和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其中,产业集聚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前一段时间对珠江三角洲和省湾地区的调研,就产业集聚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概念和现象 所谓产业集聚,简单地说,就是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围,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与此相对应的英文是cluster 也有叫产业集群的,含义大体相同。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产业集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产业集聚区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很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 产销量往往以亿”为单位,令人惊异。比如诸暨大唐镇的袜业市场,年交易量达6 0亿双;嵊县的领带市场,年交易量达到2.5亿条;的一个新建的织布厂,年产量达上亿米布。在,这类产业集聚被称为块状经济”。据统计,有5 2个块状经济”的产品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 0%以上;在全国5 3 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5 6种以块状经济”方式形成的产品居全国第一。在珠江三角洲,彩电、计算机等产品的产量也占到全国的较大份额。例如,目前全国最大的四家彩电企业的生产基地、最大的几家计算机企业的生产基地都设在珠江三角洲。 二是产业集聚使专业化分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获得了空前发展。 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一个企业部的生产环节,在这里大量地分布在不同企业之间,每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的某个环节。企业分工的特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零部件较多、价值量较大的产品,如彩电、复印机等,不是一个主机厂(总装厂),而是几个厂在同一区域,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也不是一家,而是若干家。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一个零部件厂可以同时给多个主机厂配套,容易到达规模经济要求,从而降低成本;而对主机厂来说,有多个供货商可供选择,有利于通过供货商的竞争改进质量、降

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公路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梳理

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公路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 点梳理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7中级经济师运输经济(公路)专业知 识与实务知识点梳理 运输效用及运输的概念 (一)运输效用 1.运输的目的:实现旅客和货物在空间上的移动 2.运输的效用:克服产品的生产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产生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 (1)空间效用:通过空间位置的移动,实现增值 (2)时间效用:及时的运输产生时间成本节约和由产品时效性带来的效率 (二)运输的概念 1.概念:指劳动者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运输线路上实现人与物空间场所变动的有目的的活动 2.交通与运输两个概念的比较 运输的分类(4种分类方式) (一)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 1.生产过程运输 2.流通过程运输 (二)按运输经营活动性质分

1. 营业性运输 2. 非营业性运输 (三)按运输对象分 1.旅客运输 2.货物运输 (四)按运输方式分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运输生产特点(6个特点) (一)运输产品的同一性:人和货物在空间的位移。 (二)运输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两种行为是合而为一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 (三)运输生产的开放性:运输生产活动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生产的外部性,运输生产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 (四)运输生产的增值性:可以创造“场所效应”,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 (五)运输产品的无形性:运输服务时无形的,无法用肉眼或触摸感知它的存在。 (六)运输生产的派生性:运输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是为了满足其他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为了实现生产、生活中的本源性需求。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作用复习课程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作 用

交通运输的作用与意义 一.交通运输简介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人员或货物的空间位置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交通运输的作用 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现代交通分为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5种运输方式。 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1、经济作用 运输使生产、销售集中,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运输是生产和分配的必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有赖于大规模生产和成批销售,如果没有高效率和相对便宜的运输,二者都不可能实现。因此,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生产角度看,除非把生产原材料送到所需的地方,否则它们就毫无价值,运输通过改变人和物的位移使得生产活动的进行成为可能。通过高效的运输,还可以降低各种原料送达的时间,减少停工待料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降低成本。从销售角度看,生产出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分散

出去,大批量生产就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运输是成批销售的保障。规模经济造成生产和资源的集中,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而运输可以带来产品的分散,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竞争,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此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实现批量销售。 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文化等的差异,各个地区人们掌握的技能有所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如生产效率高、产品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但同时,生产单一与需求多样的矛盾,促使产品的地区交换,而运输就是克服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运输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之间能够高效便捷地交换,大大促进了地区分工。各地集中生产优势产品,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优质性与多样性。运输使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不再受空间范围的限制。运输的发展使得上游产品的可获性增强,不管是原材料、能源,还是产成品、中间产品,都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满足。 2、社会公益作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必须不分昼夜、季节、全天候地从事正常运输,是与国家政治、经济休戚相关的。遇到非常时期,发生灾难时,如地震、洪水、大火、海啸等;或在战争时,或国家财产受到威胁时,交通工具都会用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