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证程序规则解读.doc

公证程序规则解读.doc

公证程序规则解读.doc
公证程序规则解读.doc

公证程序规则解读()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的一种司法手段。

下面是公证程序规则解读部分。

目录指引:

一、《规则》的修订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规则》修订充分体现了法制、科学、合理的原则

三、《规则》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出八大变化

一、《规则》的修订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修订《规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证法律制度。2006年3月1日起,《公证法》正式施行,该法从完善公证制度出发,以公证实践经验为依托,以充分保障和发挥公证职能作用为目标,重新构建了公证程序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为了贯彻落实《公证法》,维护公证法制体系的统一与协调,使公证程序规则在制度、原则上更趋科学、合理,修订旧有《规则》有着迫切的现实要求。[3]

(二)修订《规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证程序制度。鉴于《公证法》对公证程序制度仅有原则性规定,将其原则规定具体化,增强其可操作性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充分吸收、提炼公证业务实践积累的成熟经验和制度措施,并紧密结合公证工作实践对旧有《规则》进行补充完善。此外,公证制度恢复20多年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公证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旧有《规则》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现实需要。

(三)修订《规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证质量和公证公信

力。公证质量和公信力是公证工作的生命线,是公证职能作用发挥的基础和保障,公证程序制度则是保障公证质量和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因此,不断吸收公证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公证程序规范,发挥其对公证活动规范、监控功能,对不断提高公证质量和公信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新修订《规则》的内容看,无论是公证执业区域的划分、规则的完善,还是争议处理方式、责任追究,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为人民群众选择、运用公证制度,及时获得公证法律服务,提供了有效手段。

二、《规则》修订充分体现了法制、科学、合理的原则

此次修订是一次全面、系统的修订,主要遵循了四个原则。

(一)严格遵循和体现了《公证法》的规定和要求。《规则》作为公证执业活动的基本程序规范,无论在总体制度设计、具体操作规范,还是在文字表述上,都与《公证法》保持了高度一致,忠实体现《公证法》的立法意图和制度安排,严格贯彻落实了《公证法》制度设计和程序要求。

(二)妥善处理了新旧程序制度的衔接问题。在对《公证法》认可的原公证程序制度予以保留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体例结构、

细化程序制度、补正办证规则,充分体现了《公证法》的相关原则。

(三)注重吸收提炼公证业务实践中的成熟经验。此次修订,以增强其可操作性为目的,总结、提炼和吸收了近年来公证业务实践在规范完善程序制度方面的成熟经验,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公证法》有关公证程序制度的原则性规定。

(四)坚持合法性和可行性的统一。《规则》既严格遵循体现《公证法》的要求,又兼顾公证制度尚不完善的现实,从公证业务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出发,对目前能够准确把握的内容尽可能依法予以细化,对难以把握处理的内容或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仅做原则性规定或暂不涉及,待条件成熟后再予完善。

三、《规则》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出八大变化

(一)规范公证执业主体,原公证人员称谓有所改变。依据《公证法》,公证机构和公证员是公证执业活动的主体,享有相应的法定权利,承担相应的法定义务。原《规则》大量使用了公证人员的称谓,意即公证员与各类辅助人员的统称。这一称谓,既不符合《公证法》的规范用语,也难以界定在办证过程中公证员与辅助工作人员各自的职能、权限及责任。因此,修订后的《规

则》不再使用公证人员的称谓,而是明确公证机构及公证员是公证执业主体,明确规定了公证机构及承办公证员在办证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及应遵守的办证规则,同时要求在办理公证过程中须公证员亲自办理的事务,不得指派公证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办理。办证过程中不具实体程序意义的事务性、手续性、文秘性的事务,可由公证机构及承办公证员根据需要安排、指导公证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办理。

(二)依据《公证法》设立了公证执业区域制度。该制度取代了原《规则》的公证管辖制度。根据规定,公证机构的公证执业区域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核定,公证机构只能在核定的区域内受理公证业务,以避免公证机构跨区域受理公证业务,进而产生不正当竞争问题。

(三)增加了法定公证事项的受理要求。法定公证事项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未经公证的不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规则》规定,公证机构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法定公证事项负有必须受理的法定义务。

(四)明确划分了在公证活动中当事人与公证机构之间对公证事项真实性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依法充实、细化了审查、核实的内容。《规则》规定,在公证活动中,当事人就需要证明的公证事项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并就公证机构提出的

疑问进行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对涉及专业问题需要鉴定、检验检测、翻译的,委托公证机构向相关专业机构提出鉴定、检验检测、翻译申请;对于申请公证的文书内容不完备、表达不准确的,应当在公证机构指导下补正、修改。如果当事人拒绝履行相应义务或者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又无法补充的,将不予办理公证。公证机构依法审查相关事项,对于需要核实或者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收集证据或者委托异地公证机构代为核实。

(五)设立不予办理公证制度。不予办理公证,是根据《公证法》的相关规定设立的公证程序的终结制度之一,是对拒绝公证制度的完善和丰富。《规则》列举了不予办理公证的九种情形。同时,《规则》还对不予办理公证的决定程序、处理方式作了具体的规定。此外,《规则》还对终止公证制度适用的情形及程序作了补充和细化,从而使公证程序的终结制度更趋完善。

(六)对公证程序特别规定内容的调整。该部分内容是对公证特别程序制度的改造。鉴于公证事项种类繁多,办证适用的法律及规则也不尽相同,而《公证法》只规定了办理公证的一般程序。因此,《规则》是对公证法的进一步细化、充实。根据公证业务实际需要以及对已有部分办证规则的提炼,目前《规则》设定了办理现场监督类公证、遗嘱公证和保全证据公证的特别程序要求。此外,还规定了公证机构可以办理的由公证业务派生出的部分法律事务的程序性规定,包括出具执行证书、调解公证事项履

行争议。

(七)重新设定了公证争议处理制度。《规则》规定的公证争议处理制度是对原《规则》申诉与复议制度的替代。该制度设定了公证机构复查、行业协会处理投诉、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三种争议解决途径。首先,在公证机构复查部分,规定了当事人、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申请复查和公证机构发现问题主动复查两种复查程序。特别是在当事人提出复查程序中,依据法律延长了当事人和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提出复查的期限,《规则》规定,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项公证之日起一年内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但能证明自己不知道的除外。提出复查的期限自公证书出具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其次,由于撤销公证书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往往涉及相关权利人的重大民事权益,因此《规则》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机构经复查作出的撤销或者不予撤销公证书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地方公证协会投诉,并授权中国公证协会制定投诉的处理办法。此外,该部分还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与公证机构因过错赔偿发生争议的,可以申请地方公证协会调解。与原《规则》相比,司法行政机关不再介入公证争议的处理,改由公证协会处理争议投诉和调解赔偿纠纷。再次,《规则》要求公证机构履行告知义务,引导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涉及他们之间实体权利义务的内容有争议的,应当寻求司法救济途径解决,改变以前通过向公证机构和司法行政机关申诉寻求救济的做法。

(八)规定了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违法违规的查处制度。《规则》在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在办理公证过程中,有违反《公证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以及本规则规定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有违反公证行业规范行为的,由公证协会给予相应的行业处分。今后,监督、查处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而且也成为行业自律的重要手段。同时,公证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发现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在办理过程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也有权向司法行政机关或公证协会投诉。

总体来看,新的《规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公证程序制度,对于规范公证机构及公证员的执业活动,引导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恰当地运用公证手段,保护合法权益,保障民商事交易安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公证文书质量标准(草稿)及说明

公证文书质量标准(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标准的目的及法律依据] 为提高公证文书质量,促进公证文书质量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及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行政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可作为公证文书质量检查和评定的依据。 第三条[公证文书的定义及范围] 公证文书是指公证机构在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中,收集、制作、形成的文字、声像、电子数据等公证卷宗材料的总称。具体包括: (一)公证书原本、正本、译文; (二)申请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及回执、告知书、询问笔录、工作记录、委托核实函、发送回执、收费凭证; (三)有关办证证明材料; (四)不予办理公证决定书、复查决定书、维持或者撤销决定书、撤销公告、终止公证决定书。

第二章公证文书的审查标准 第四条[公证文书审查的范围] 公证文书的审查,包括对公证事项的审查和对证明材料的审查。 第五条[对公证事项的审查标准] 公证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相关规定,对公证事项的审查,应当达到如下标准: (一)经审查,能够确定当事人的人数、身份、主体资格及相应权利; (二)经审查,能够确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三)经审查,能够确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已达到办理公证所需的真实与充分程度; (四)对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公证,能够确定待证文书的内容完备、含义清晰、签名及印鉴真实、齐全; (五)对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公证,能够确定待证事实与客观情况相符; (六)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能够确定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待证的民事法律行为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 第六条[对证明材料的审查标准] 公证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相关规定,同时依据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采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

办理各类公证告知书

办理赠与公证告知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等有关规定,现将与本公证事项有关的法律事宜告知如下: 一、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二、赠与合同经公证后,赠与人将丧失任意撤销权,赠与人负有交付赠与物的义务。这是公证赠与合同与未公证赠与合同最重要的区别。 三、赠与人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你合法所有并有权处分的财产。当事人应如实陈述事实、提供真实、合法的身份材料、财产凭证等证明材料。如虚构、隐瞒事实(如赠与人虚构、隐瞒婚姻状况,虚构、隐瞒财产转让真实方式、隐瞒财产存在共有人的情况等),或提供的材料不真实、不合法,将影响赠与合同的效力,由此给对方当事人或他人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承担。发现前述情况,公证处将不予办理公证,预收的公证费按规定不予全额退还。 四、签订赠与合同应出于赠与人和受赠人的自愿,如有受胁迫或受欺骗等情况必须如实告知公证员。 五、赠与可以附义务。但所附义务有一定限度,即所附义务应当低于赠与物价值。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六、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期间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但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是否在赠与合同中确定所赠与的财产只归受赠人一方所有,不作为其与配偶的夫妻共有财产,由赠与人和受赠人协商决定。 七、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八、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九、受赠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十、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赠与,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而无效。 十一、赠与已被抵押的财产,抵押权不受影响。 十二、赠与合同公证书收到后,需要办理登记过户手续的要马上到政府有关部门去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如赠与物为房产、土地使用权、车辆、股权(股份)等财产的需要到相关部门去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如不及时接受赠与物,不及时去办理转移登记手续,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后果由当事人自己负责。 xxxxxxxxx公证处 在申请办理赠与公证时,公证员就上述告知书的全部条款已向我们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和解释,我们对上述告知书的全部条款均无疑义,并对上述告知书全部条款的法律含义有准确无误的理解。 赠与人:受赠人 年月日 办理放弃继承权、继承权公证告知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和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等有关规定,现将与本公证事项有关的法律事宜告知如下:

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程序细则

司法部关于印发《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程序细则》的通知(1992年12月31日司发[1992]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现将《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程序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程序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抵押贷款合同公证,保证办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借款合同条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抵押贷款合同公证是公证机关依法证明当事人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与以自己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提供抵押担保的借款人之间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公证。 第四条抵押贷款合同公证由当事人住所地或合同签订地的公证处管辖。 抵押物为不动产的,也可以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 第五条申请人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并向公证处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本人身份证件,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本人身份证件; (二)贷款方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 (三)抵押贷款合同草本及其附件;

(四)抵押财产清单、抵押财产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证明; (五)抵押财产为土地使用权的,提交土地使用权证明; (六)抵押财产为共有的,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抵押的证明; (七)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该项抵押需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提交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八)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抵押贷款合同应具备下列条款: (一)借款人、贷款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借款人的开户银行及帐号、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合同生效日期; (二)贷款的用途; (三)贷款的币种、金额、期限和利率; (四)贷款的支付及偿还本息的时间、方法; (五)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规格、处所、使用权属及使用期限; (六)抵押财产现值; (七)抵押财产及其产权证书的占管方式、占管责任、毁损和灭失的风险负担和救济方法; (八)抵押财产投保的险种、期限; (九)抵押财产的处理方式和期限; (十)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法; (十一)借贷双方商定的其他条款。 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借款人违约时,贷款人可以申请公证机关出具强制执行证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借款人的抵押财产。

声明书公证细则

声明书公证告知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等有关规定,现将与本公证事项有关的法律事宜告知如下: 一、声明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声明人应当如实陈述本人的真实身份、办理声明书公证的真实目的及与声明事项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三、声明人应当对声明内容负责并承担因内容不实导致的法律责任。声明内容应当是声明人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如有受胁迫、欺骗等情况请告知公证员。 四、本公证书仅证明声明人的签字属实,对声明内容不予证明。 五、声明书的签名应当是声明人通常的书写体。 在申请办理声明书公证时,公证员已就上述告知书的全部条款向我(们)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和解释,我(们)对上述告知书的全部条款均无疑义,并对上述告知书全部条款的法律含义有准确无误的理解。公证当事人:年月日篇二:对办理接受委托声明书公证的尝试与见解 对办理接受委托声明书公证的尝试与见解 根据《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8条的规定,委托人办理委托书公证必须亲自到公证处办理。这是因为委托行为是人身有密切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委托书公证是不能委托他人代办的。但在特殊情况下,譬如当事人正在外地出差办事或正旅居国外,而需要委托办理的事情又很急,让他们在外地或国外办理委托书公证有一定困难,或受时空限制等原因,既或很快办妥了,也失去了实际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委托人总是凭借着委托人从外地或国外邮来的信件或发来的电传材料,代委托人申办委托书公证,这确实给公证处出了一个法律上的难题。近几年来,有的公证处尝试办理了接受委托书声明书公证,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笔者认为这一新的尝试,对人们正确有效地实施委托行为,、妥善处理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拓宽这一方面的公证法律服务,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对此笔者作如下剖析: 一、办理接受委托声明书公证的法律依据 声明书是一种内涵十分广泛的法律文书,鉴于它在实践中的法律效用,目前已被人们普遍 地采用,因而办理声明书公证,已是公证处的一项常见的公证业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16条和《公 证程序规则(试行)》第8条第1款中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声明书公证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些法律上的规定对作为声明书公证分支和特殊类型的接受委托声明书公证自然也是适用的,或者说这些规定就是它的法律依据。 另外,从法律行为特征上看,接受委托声明与委托、遗嘱等法律行为一样,都是单方的法律行为。在《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23条中规定,(一)只要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笔者认为,当事人以个人名义发表声明的法律行为,只要是符合上述3点规定,公证处就可以依法定程序出具声明书公证书。可见用接受委托声明书形式办理公证,把委托与接受委托两个方面的内涵囊括于一个法律文书之中,不仅可以满足委托人的实际法律需求,而且从法律行为特征上看,也完全是符合公证法律程序要求的。 二、办理接受委托声明书公证的实践意义 办理接受委托声明书公证是公证处的一项新的业务,也是对传统的办理委托书公证的一个新的突破,特别是随着现代化通讯传输工具与电脑网上信息业务的普及,世界的距离被拉近了,人们的时空观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为在异地或国外的当事人为在本地或国内

公证程序规则

公证程序规则 《公证程序规则》已经2006年5月10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2002年6月18日发布的《公证程序规则》(司法部令第72号)同时废止。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 5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03号第一章 总则 1、为了规范公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2、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公证执业规范和执业纪律。 3、公证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公证机构应当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受理公证申请,办理公证业务,以本公证机构的名义出具公证书。 5、公证员受公证机构指派,依照《公证法》和本规则规定的程序办理公证业务,并在出具的公证书上署名。 依照《公证法》和本规则的规定,在办理公证过程中须公证员亲自办理的事务,不得指派公证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办理。 6、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办理公证,不得有《公证法》第十三条、第二十三条禁止的行为。 公证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以及依据本规则接触到公证业务的相关人员,不得泄露在参与公证业务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7、公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证业务管理制度和公证质量管理制度,对公证员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 8、司法行政机关依照《公证法》和本规则规定,对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执业活动和遵守程序规则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公证协会依据章程和行业规范,对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执业活动和遵守程序规则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章 公证当事人 9、公证当事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并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及相关程序

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及相关程序 一、强制执行公证的概念 以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债权文书,如果债务人承诺自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无需经过法院诉讼程序直接接受法院的强制执行,公证机构可对双方所签订的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即可持强制执行公证书和执行证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保护债权。 二、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第三十七条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 第二百三十八条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法释〔2008〕1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依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对该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就争议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14〕

某公证处公证审批若干管理规定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某公证处公证审批若干规 定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7726某公证处公证审批若干规定 Some Provisions on Notarization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a Notary Office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公证处公证审批若干规定 为提高本处公证事项的审批效率和质量,制定本规定。 一、公证事项审批权由公证处主任、副主任或公证处主任指定的公证员负责行使。 二、审批人员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及司法部、司法厅的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履行审批职责。审批人员应高度树立公证质量意识,严格把关,预防各类差错,杜绝错证的出现。 三、审批人员审批公证事项时,应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一)据以出证的证据是否充分,证据材料能否反映所证明的事实; (二)证明内容和申请被公证的文书是否合法;

(三)依法应履行的审批或登记程序是否已经履行; (四)适用法律是否准确; (五)承办人员的公证活动是否符合公证程序, (六)需公证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完善,文字足否准确,签字、印鉴是否齐全, (七)公证书格式是否符合司法部的有关规定,公证证词是否正确。 四、审批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处对外服务承诺的期限履行审批职责。特急件、急件审批时间为自承办人员将公证卷宗送交审批人之时起半个工作日,普件为一个工作日。遇重大、疑难、新型、批量的公证案件,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无法审批完成的,应上报分管主任或主任批准审批延期。需提请公证业务委员会讨论的公证事项,应及时书面提请讨论。 审批人员在规定的审批时间内应审批而未审批的,逾期一次扣5元,累计三次扣100元。 由于审批人员的过错导致公证质量不合格,适用过错赔偿和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证据保全公证细则

证据保全公证细则 ok3w_ads(“s004”); ok3w_ads(“s005”); 篇一: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细则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细则 司法部第29号令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是指在房屋拆迁之前,公证机关对房屋及附属物的现状依法采取勘测、拍照或摄像等保全措施,以确保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主管部门的;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产权调换,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达不成抵押协议的;以及其他房屋拆迁证据保全的公证事项。 第四条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由被拆迁房屋所在地公

证处管辖。 第五条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申请人是拆迁人或被拆迁人,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以作为申请人。上述申请人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提出公证申请。 第六条申请人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身份证明:申请人为法人的,应提交法人资格和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被拆迁人为公民个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 (二)资格证明:拆迁人应提交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核发的拆迁许可证明;接受拆迁委托的被委托人应提交房屋拆迁资格证书;被拆迁人应提交作为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使用人的证明。 (三)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提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的补偿安置方案的证明; (四)实施强制拆迁的房屋,提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的限期拆迁的决定或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限期拆迁的公告; (五)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符合本细则第五条的规定; (二)申请公证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三)提供本细则第六条所需材料。

公证告知(受理通知回执)

公证告知(受理通知回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等有关规定,本公证现将您在公证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相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关于公证当事人在公证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享有的权利。1、在收到公证申请受理通知书时,遇承办公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有权申请公证员回避:(1)公证员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2)公证员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3)公证员是本公证事项当事人的近亲属。2、在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之后出具公证书之日前,有权撤回公证申请。3、除法律禁止委托的公证事项外,有权委托其他自然人代为办理公证。(法律禁止委托的公证事项主要包括:遗嘱、遗赠扶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关系、解除收养、生存状况、委托、声明、保证及其他与自然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4、对公证的内容或有关情况有特殊保密要求的,有权向公证机构提出保密要求。5、对符合出具公证书规定的公证事项有权要求公证机构在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 6、公证人员制作询问笔录时,有权要求对询问笔录内容进行核对。 7、有要求公证机构复查公证书、过错赔偿的权利以及对撤销或不予撤销公证书决定向公证协会投诉。 8、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有权依法定程序申请法律援助。 承担的义务。1、在公证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等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如实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真实、合法、充分、有效的相关证明材料。3、如实回答公证人员的询问,陈述真实的意思表示,以及相关事宜。4、积极配合公证人员核实与公证事项有关的情况,并及时提交办证所须的补充证明材料。5、正确参与公证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正确使用公证书,不擅自涂改、变更,不利用公证书从事违法活动。7、按公证收费标准交纳公证费。 二、关于公证事项不予办理公证和终止公证 公证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2、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3、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的;4、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5、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6、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又无法补充,或者拒绝补充证明材料的;7、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8、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9、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 公证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终止公证:1、因当事人的原因致使该公证事项在六个月内不能办结的;2、公证书出具前当事人撤回公证申请的;3、因申请人公证的自然人死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不能继续办理公证或者继续办理公证已无意义的;4、当事人阻挠、妨碍公证机构及承办公证员按规定的程序、期限办理公证的;5、其他应当终止的情形。 三、关于公证收费和退费 1、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时,按照规定向当事人收取公证费。公证办结后,经核定的公证费与预收数额不一致的,应当办理退还或者补收手续。 2、如因当事人的原因,须更正或重新制作公证书或因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符合使用方要求,需要补办或重办的,应按规定收取公证费用。 3、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公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减收或者免收公证费。 4、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之后出具公证书之日彰,当事人提出撤回公证申请的。已交公证费按以下情况处理:未经审查的每件收10元;已经审查的按照该公证事项收费标准的50%收取;公证书已制作完毕的公证费不予退费。 5、不予办理公证的,公证机构根据其原因和责任,酌情退还部分或者全部收取的公证费。 6、终止公证的,公证机构根据其原因和责任,酌情退还部分收取的公证费。 7、委托鉴定、检验检测、翻译所需的费用由当事人支付。 8、须公证员外出调查、办证的,应按规定收取费用,其交通、住宿等费用按实际支出收取。 9、公证书被撤销的,所收的公证费按以下规定处理:(1)因公证机构的过错撤销公证书的,收取的公证费应当全部退还当事人;(2)因当事人的过错撤销公证书的,收取的公证费不予退还;(3)因公证机构和当事人双方的过错撤销公证书的,收取的公证费酌情退还。 四、关于出具公证书的期限 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及有关办证规则规定的,应

公证之提存公证规则

在线公证: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f9725998.html, 提存公证规则 (1995年6月2日司法部第38号令) 第一条为维护经济流转秩序,预防和减少债务纠纷,保证提存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提存公证是公证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债权人的利益而交付的债之标的物或担保物(含担保物的替代物)进行寄托、保管,并在条件成就时交付债权人的活动。为履行清偿义务或担保义务而向公证处申请提存的人为提存人。提存之债的债权人为提存受领人。 第三条以清偿为目的的提存公证具有债的消灭和债之标的物风险责任转移的法律效力。 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公证具有保证债务履行和替代其他担保形式的法律效力。 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提存或提存人取回提存标的的,不具有提存公证的法律效力。 第四条提存公证由债务履行地的公证处管辖。 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公证或在债务履行地申办提存公证有困难的,可由担保人住所地或债务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 第五条债务清偿期限届至,有下列情况之一使债务人无法按时给付的,公证处可以根据债务人申请依法办理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延迟受领债之标的的; (二)债权人不在债务履行地又不能到履行地受领的; (三)债权人不清、地址不详,或失踪、死亡(消灭)其继承人不清,或无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不清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公证处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办理提存公证: (一)债的双方在合同(协议)中约定以提存方式给付的; (二)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保证人、抵押人或质权人请求将担保物(金)或其替代物提存的; 当事人申办前款所列提存公证,必须列明提存物给付条件,公证处应按提存人所附条

浅析公证审批制度

浅析公证审批制度 浅析公证审批制度厦门市公证处陆建明公证审批制度是一种程序性的制度,是公证事项审批人对承办公证员拟定的公证文书及相关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核把关,从而决定是否出具公证书的内部监督制度。我国第一部涉及公证程序的规 章即《办理公证程序试行细则》虽已失效,但该细则的基本框架、模式还在, 其有关公证审批制度的规定与现行《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并不相斥。以常见 的公证申请表为例,目前全国有大多数公证处还在沿袭使用早期的各类公证申 请表,虽然在表格项目上有所调整,例如或删掉"籍贯"等已时过境迁的特定用语,或增加申请人的身份证号码,但始终保留着"承办人意见"和"审批人意见" 两栏。本文试图从公证程序中有关审批制度的演变、现行审批制度的缺失来研 究公证员的"自由裁量权",讨论更能适合现行公证审批制度的模式。笔者认为,我国公证审批制度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初始、改良、成熟三个阶段。一、统 一的行政审批模式--初始阶段新中国的公证组织沿袭民国政府机构设置,依附 于人民法院,但受前苏联有关公证机构定位的影响,1980年公证处改由司法行 政机关领导。1982年4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公证法规--《公 证暂行条例》。1986年12月4日司法部发布了《办理公证程序试行细则》, 该细则第一次系统地规范了公证办证程序。该《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公证员审查后,应填写审批表,连同卷宗报公证处主任、副主任或主任、副主任指 定的公证员审批。"该条款充分体现了"公证处作为国家机关,公证员办理公证 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职务活动"[①]《办理公证程序试行细则》、《公证程序规则》(试行)[②]、2002年版的《公证程序规则》、2006年版的《公证程序规则》作一下比较和分析,就会发现前两个规章应属于第一阶段的产物,而后两 个规章应属于第二阶段的风向球。首先,公证员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他们 在受理当事人的公证申请后,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将承办意见及卷 宗材料提交审批人审批,其所从事的是一种职务活动;其次,主任、副主任具 有相应的国家行政级别,负责审批公证员呈报的材料并签署审批意见,类似于 行政机构的内部审批,其所从事的也是一种职务活动;第三,公证处最早是设 置在较大的市、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发展到所有的县、区,其组织形式也多是行政机关单位,虽然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6年绝大多数公证处已经改 制为事业体制,但从宏观上讲也还是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范畴,无法从根本上脱

公证程序规则解读.doc

公证程序规则解读()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的一种司法手段。 下面是公证程序规则解读部分。 目录指引: 一、《规则》的修订具有现实必要性 二、《规则》修订充分体现了法制、科学、合理的原则

三、《规则》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出八大变化 一、《规则》的修订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修订《规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证法律制度。2006年3月1日起,《公证法》正式施行,该法从完善公证制度出发,以公证实践经验为依托,以充分保障和发挥公证职能作用为目标,重新构建了公证程序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为了贯彻落实《公证法》,维护公证法制体系的统一与协调,使公证程序规则在制度、原则上更趋科学、合理,修订旧有《规则》有着迫切的现实要求。[3] (二)修订《规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证程序制度。鉴于《公证法》对公证程序制度仅有原则性规定,将其原则规定具体化,增强其可操作性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充分吸收、提炼公证业务实践积累的成熟经验和制度措施,并紧密结合公证工作实践对旧有《规则》进行补充完善。此外,公证制度恢复20多年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公证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旧有《规则》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现实需要。 (三)修订《规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证质量和公证公信

《公证程序规则》讲课稿

《公证程序规则》讲课稿 一、公证程序概述 (一)概念:公证程序是指法律规定的公证机构办理的公证事务时必须遵循的操作规程。其含义有三个方面: 1、它的表现形式是法律规范; 2、它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同埋也规范公证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的行为; 3、它的性质是公证业务操作规程。 (二)意义:1、确保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2、本身也存在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为公平、公开、正义反映了正义的社会秩序的要求;3、对公证工作本身而言,既是公证质量的保证,也是公证质量的构成要素。是否遵循公证程序将对公证文书的效力产生影响。 (三)公证程序规范 1、概念:公证程序规范是有关公证程序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最核心最基本的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公证程序规则》。此外,司法部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公证程序的规范性文件。 2、分类:公证程序分为一般程序和特别程序。前者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各类公证业务都必须遵守的基本程序,《程序规则》中的绝

大部分的规定都是基本程序规范;后者是指公证机构办理特定公证业务时所适用的程序,比如遗嘱公证、证据保全公证、现场监督类公证、提存、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办理这些特殊公证事项不但要遵守基本公证程序规范,还要遵循这些特殊公证事项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公证程序规则》内容框架 《规划》共十二章,共64条。 (一)总则:明确规则制定的目的和依据;确定了四个基本原则;其地位与作用是:指导办证的基本原则,贯彻全部程序的始终;同时是对规则中规定不明确的或没有规定的进行解释和补充的依据之一。 (二)当事人:是启动公证程序的主体; (三)回避:是从事物的反面来确定公证事项的承办人,从而确定公证活动的执行主体。 (四)管辖:用以解决和确定某一具体公证事项的具体承办公证机构。 (五)申请与受理:公证程序的启动即初始程序; (六)审查:是公证活动的实质性程序,是最重要的环节; (七)出证:公证活动的成果,是结束性程序; (八)期限、终止与拒绝公证:公证程序的时限问题,

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及相关程序

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及相关程序

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及相关程序 一、强制执行公证的概念 以给付货币、物品、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债权文书,如果债务人承诺自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无需经过法院诉讼程序直接接受法院的强制执行,公证机构可对双方所签订的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即可持强制执行公证书和执行证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保护债权。 二、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第三十七条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 第二百三十八条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法释〔2008〕1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依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对该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就争议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14〕

提存公证规则

提存公证规则 【颁布日期】1995.06.02 【实施日期】1995.06.02 【失效日期】 【法规分类】部门规章 【内容分类】公证 【颁布单位】司法部 【内容】 《提存公证规则》经1995年5月16日司法部部务会议通过 全文 第一条为维护经济流转秩序,预防和减少债务纠纷,保证提存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提存公证是公证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债权人的利益而交付的债之标的物或担保物(含担保物的替代物)进行寄托、保管,并在条件成就时交付债权人的活动。为履行清偿义务或担保义务而向公证处申请提存的人为提存人。提存之债的债权人为提存受领人。 第三条以清偿为目的的提存公证具有债的消灭和债之标的物风险责任转移的法律效力。 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公证具有保证债务履行和替代其他担保形式的法律效力。 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提存或提存人取回提存标的的,不具有提存公证的法律效力。 第四条提存公证由债务履行地的公证处管辖。 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公证或在债务履行地申办提存公证有困难的,可由担保人住所地或债务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 第五条债务清偿期限届至,有下列情况之一使债务人无法按时给付的,公证处可以根据债务人申请依法办理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延迟受领债之标的的; (二)债权人不在债务履行地又不能到履行地受领的; (三)债权人不清、地址不详,或失踪、死亡(消灭)其继承人不清,或无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不清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公证处可以根据当事人申请办理提存公证: (一)债的双方在合同(协议)中约定以提存方式给付的; (二)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保证人、抵押人或质权人请求将担保物(金)或其替代物提存的; 当事人申办前款所列提存公证,必须列明提存物给付条件,公证处应按提存人所附条件给付提存标的物。 第七条下列标的物可以提存: (一)货币; (二)有价证券、票据、提单、权利证书; (三)贵重物品; (四)担保物(金)或其替代物; (五)其他适宜提存的标的物。 第八条公证处应当在指定银行设立提存帐户,并置备保管有价证券、贵重物品的专用设备或租用银行的保险箱。 第九条提存申请人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公证书文本制作的若干规定

篇一:公证文书质量标准(草稿)及说明 公证文书质量标准(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标准的目的及法律依据] 为提高公证文书质量,促进公证文书质量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及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行政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可作为公证文书质量检查和评定的依据。 第三条[公证文书的定义及范围] 公证文书是指公证机构在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中,收集、制作、形成的文字、声像、电子数据等公证卷宗材料的总称。具体包括: (一)公证书原本、正本、译文; (二)申请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及回执、告知书、询问笔录、工作记录、委托核实函、发送回执、收费凭证; (三)有关办证证明材料; (四)不予办理公证决定书、复查决定书、维持或者撤销决定书、撤销公告、终止公证决定书。 第二章公证文书的审查标准 第四条[公证文书审查的范围] 公证文书的审查,包括对公证事项的审查和对证明材料的审查。 第五条[对公证事项的审查标准] 公证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相关规定,对公证事项的审查,应当达到如下标准: (一)经审查,能够确定当事人的人数、身份、主体资格及相应权利; (二)经审查,能够确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三)经审查,能够确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已达到办理公证所需的真实与充分程度; (四)对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公证,能够确定待证文书的内容完备、含义清晰、签名及印鉴真实、齐全; (五)对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的公证,能够确定待证事实与客观情况相符; (六)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能够确定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待证的民事法律行为合法、不违背社会公德。

办理公证程序及公证复查规定

办理公证程序及公证复查规定 二OO六年三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二OO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03号《公证程序规则》对办理公证及公证复查程序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公证咨询 就拟办公证事宜进行咨询,明确公证事项及受理该公证事项之公证机构。 公证申请 一、亲自申请:由与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或其他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向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无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代理;法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代表;其他组织申办公证,应当由其负责人代表。

二、委托申请:由与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委托他人提出公证申请。 1、当事人可以委托他人代理申办公证,但申办、、赠与、认领亲子、收养关系、、生存状况、委托、声明、保证及其他与自然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应当由其本人亲自申办。 公证员、公证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不得代理当事人在本公证机构申办公证。 2、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申办涉及继承、财产权益处分、人身关系变更等重要公证事项的,其应当经其居住地的公证人(机构)公证,或者经司法部指定的机构、人员证明;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申办前款规定的重要公证事项的,其授权委托书应当经其居住地的公证人(机构)、我驻外使(领)馆公证。

三、申请公证必须提供的材料: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人的资格证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及其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二)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代理人须提交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代理人须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三)申请公证的文书; (四)申请公证的事项的证明材料,涉及财产关系的须提交有关财产权利证明; (五)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

办理公证程序试行细则

办理公证程序试行细则 【法规类别】公证业务 【发文字号】[86]司发公字第358号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试行)》(发布日期:1990年12月12日实施日期:1991年4月1日)废止 【发布部门】司法部 【发布日期】1986.12.04 【实施日期】1986.12.04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办理公证程序试行细则 (1986年12月4日司法部(86)司发公字第358号发布)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证处办理公证事项应坚持真实、合法的原则,对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予制止。

第三条公证员应亲自办理公证事项,公证处的其他人员协助公证员办理公证事项。 第四条公证人员办理公证事项应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第五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可以作为公证事项的当事人。 法人可以作为公证事项的当事人。 第六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方可申办公证事项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当事人可委托代理人代理,但办理遗嘱、收养子女、赠与、委托书、声明书等与个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除外。 第七条代理人代为办理公证,必须向公证处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委托书。 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外国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办理重大公证事项的,应提交经当地公证人或我部认可的驻外机构、律师或我驻外使领馆公证、认证或证明的委托书。 第八条住所地不同的若干名当事人共同办理同一项公证的,必须共同到其中1名当事人住所地公证处办理。如果不便共同到一个公证处办理,并且所申请的公证事项可以委托他人办理的,可委托同一人代为办理。涉及到产权转移的公证事项,委托书应经公证处公证。 第九条法人办理公证,须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持有法定代表人委托书的代理人代为办理。

招标投标公证程序细则Word

招标投标公证程序细则 W o r d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招标投标公证程序细则 ? 第一条为规范招标公证活动,保证办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和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招标投标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依法证明招标投标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建设工程、申请进口机电设备、水运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备招标公证。 第四条招标投标公证由招标方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委托招标的,由受招标方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 第五条招标投标公证申请由招标方提出。委托招标的,由受托招标方提出。 招标投标公证申请,应于招标通知(公告)或招标邀请函发出之前提出,特殊情况下,也必须于投标开始前提出。 第六条申请人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⑴法人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本人身份证件,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本人的身份证件; ⑵受委托招标的,应提交委托书和具有承办招标事项资格的证明; ⑶有关主管部门对招标项目、招标活动的批准文件; ⑷招标组织机构及组成人员名单; ⑸招标通知(公告)或招标邀请函; ⑹招标文件(主要包括:招标说明书、投标人须知、招标项目技术要求、投标书格式、投标保证文件、合同条件等); ⑺对投标人资格预审文件; ⑻评标组织机构及组成人员名单; ⑼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⑴申请人符合本细则第五条的规定; ⑵申请公证事项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范围; ⑶申请公证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⑷本细则第六条第⑴、⑵、⑶、⑼项所列材料基本齐全。 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通知当事人,并告知对不受理不服的复议程序。 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一般应在本细则第六条第⑴、⑵、⑶、⑼项所列材料基本齐全后的七日内作出。 第八条公证人员应认真接待申请人,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制作谈话笔录,并着重记录下列内容; ⑴招标项目的基本情况; ⑵招标活动准备情况和标底编制情况; ⑶对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⑷公证费的负担和支付方式; ⑸公证人员认为需要询问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办理招标投标公证,公证员除应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内容审查外,还应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⑴本细则第六条所列材料是否齐全、真实、合法; ⑵招标方是否具备规定的招标资格,受托招标方是否具有承办招标事项的资格并已获得合法授权; ⑶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清楚、准确,审查的重点是招标、投标对当事人的效力规定,开标、评标、定标的办法,无效标书和招标不成的认定标准及处理办法; ⑷委托招标的,要审查委托书中权利义务的规定是否明确; ⑸标底的编制和审核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是否已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