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2. 超高是指。超高缓和段是指。

3. 城市主干道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一般为米。

4. 城市主干道的停车视距一般为米。

5. 影响纵断面设计线的标高,坡度和位置的竖向控制点一般有

。(举三种为例)

6. 适合自行车骑行的纵坡宜为,道路最小纵坡一般为。

7. 圆弧竖曲线的基本要素有。

8. 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一般为。

9. 设置凸形竖曲线的目的是。

10. 在快速道路上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

11. 设计最大纵坡时要考虑.,设计最小纵坡时要考虑

12. 汽车在小半径弯道上转弯时,后轮的行驶轨迹有的现象。

13. 影响凸形竖曲线半径的因素有。

14. 在道路弯道上设置平曲线时,因受地形地物所限,半径不能加大,若车速增加,则也增加,使乘客感到不舒服,此值一般取。

15. 在回头曲线的主曲线和辅曲线上,若设计的横断面都带有超高,则在两曲线之间应设置

, 其长度的确定是根据。

二.选择题

1. 平曲线的最小半径必须保证车辆: (1)停车视距 (2)横向不倾覆 (3)横向不滑移。

2. 一条道路上的凹形竖曲线半径,比凸形竖曲线的半径:(1)小 (2)基本相接近 (3)大。

3. 道路上最小纵坡的大小决定于:(1)道路等级 (2)排水要求 (3)爬坡要求。

4. 道路上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与:(1)行车视距 (2)最大纵坡 (3)汽车头灯照射的角度有关。

5. 平曲线的曲线长度:(1)大于 (2)等于 (3)小于它的切线长度之和。

6. 道路上车速越快,司机的视点:(1)越高 (2)越远 (3)越宽。

7. 在道路线型设计中,决定技术标准的主要因素是:(1)停车视距 (2)设计速度 (3)交通量。

8. 在纵断面上设置凸形竖曲线是为了(1)防止车辆弹簧超载 (2)提高行车平顺性 (3)保证桥下净空

9. 汽车的最小回转半径长是从:(1)汽车的中心线 (2)前外侧车轮 (3)后内侧车轮算起到圆心的长度。

10. 为了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滑移,弯道设计时,应使横向力系数:(1)大于 (2)等于 (3)小于路面横向摩擦系数。

11. 道路的平曲线半径,从圆心算到:(1)弯道内侧 (2)弯道中心 (3)弯道外侧。

12. 城市道路纵坡转折点设置竖曲线后,若外距:(1)大于10厘米 (2)小于5厘米 (3)小于10厘米时,可以不设竖曲线。

13. 高速公路上设置缓和曲线,是为了:(1)车辆在弯道能加速行驶 (2)行车平稳 (3)防止车辆横向滑移。

线半径,提高行车速度 (3)保证行车时视线不被遮挡。

15. 当竖曲线半径为定值时,其切线长度随着两纵坡差的数值加大而:(1)缩小 (2)加大(3)与纵坡值的大小成正比。

三.名词解释

1. 锯齿形边沟

2. 停车视距

3. 回头曲线

4. 横向力系数

5. 超高

6. 平曲线要素

四. 间答题

1. 城市道路线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在道路线型设计中,决定技术标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决定了哪些内容?

3.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平曲线要素有哪些?有何用?试绘图表示。

5. 设计平曲线时,影响半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转折角的大小对半径和切线长度各有何影响?

6. 平曲线最小半径,推荐半径和设计半径三者概念有什么区别?

7. 道路横断面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何在? 超高缓和段设置在何处?

8. 平曲线上的路面为何要加宽,且往往设置在内侧?城市道路上是否经常加宽?为什么?

9. 城市道路的弯道上设置了平曲线,是否还都要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根据什么确定?

10.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一般要考虑哪些控制标高?

11. 试通过汽车在双坡路面上行驶中的力的分析,说明设置超高的原因。

12. 道路设计中的安全行车视距是指什么?试图示停车视距计算的要素。

13. 何谓锯齿形街沟?有何意义?

14. 路段上和交叉口上雨水口设置原则如何?

15. 城市道路上坡的行驶速度与车辆的动力因素有何关系?

16. 为何要研究停车视距?本课程中哪些地方涉及到它?

17. 城市道路定线时,主要考虑哪些问题?道路上转折点和交叉点的坐标和标高起什么作用?

18.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确定其平曲线半径值的依据是什么?

19. 在设计城市道路纵断面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20. 城市道路所允许的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21. 为何设置竖曲线?设置凸形和凹形竖曲线半径的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

22. 城市道路设计时应如何进行平纵横的综合设计?

五. 计算题

1.某城市交通干道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路线跨越河流,要求桥头至少要有40米的直线段,

度(见附图)。试求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大可能半径

Rmax的数值。

2.某城市二级路(次干道)红线宽度30米,设计车

速40公里/小时。如图所示,路线转折点落在河边,

转折角为60度,在路线内侧有一围墙,围墙到河边

的距为120米,路线要求不设超高,为保证弯道内侧

行车视距,要求路边缘线到围墙距离不小于15米。

试问:(1).是否需要拆除围墙?

(2).如不需要拆,最大可能半径是多少?如需要

拆,则至少要使围墙后退多少米?

3. 某城市主干道,转坡点桩号为0+640,设计高程H设=9.00 米,前后纵坡分别为i1=-2.5%, i2=+2.5%。(1). 试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并计算竖曲线上各点高程(每隔5米求一高程); (2). 由于受地形和地下管线限制,凹曲线中点标高要求不低于9.30米,又不高于9.40米,这时竖曲线半径应为多少?

4. 某路段长125米,纵坡2%,横坡2%,A点设计标高4.00米,根据排水需

要,在A和B两断面上必须设置雨水口,试根据锯齿形街沟设计要求,在AB

间设计锯齿形街沟,并在图上标出各挑水点,雨水口高程和各段街沟纵坡(图

中m取18厘米,n取12厘米,机动车道宽度15米)。

5. 有一全市性交通干道的平交道口,四面道路的纵坡度为0,道口中心标高为40.00米。今因交通频繁,拟建下穿式立交,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试确定桥下道路路面标高及凹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及纵坡转折点之间的距离。(立交桥结构厚度取1.5米)

6. 有一全市性交通干道,纵坡为0,与铁路垂直平交,轨顶标高21.00米.,今因铁路上内燃机车(要求净空高度5.5米)运行频繁,对城市交通影响甚大,考虑建设一座道路上跨式立交。试问:采用纵坡为3.5%,坡长为340米,凸形竖曲线半径为10000米时,能否保证桥下机动车净空,验算或提出其它的设计方案数据。

7.SK660型公共汽车,驶过侧石半径为15米的交叉口转角时,其通过宽度(W),及前内轮与后内轮的偏移值(D)为多少?

8. 有一道路,右转上桥过河,弯道布置如图,

试根据各曲线要素的关系,用查表法求得弯道

半径值(取整数),并由半径求可达到的车速(道

路横坡及横向力系数分别为U=0.10,I=2%,道

路纵坡为5%。

9. 有一全市性交通干道,红线宽45米。经过一山丘时,需设置一凸形竖曲线。已知:两端的纵坡分别为3% 和4%,试用查表法,求在竖曲线半径为R=5000米和R=10000米时的各相应曲线要素,并考虑选择何者为宜,说明理由。

10. 某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与铁路垂直相交,(轨顶与路面平〕,要求离铁路中心线两侧至少有20米长的道路,纵坡为平坡。今已知在铁路一侧的道路纵坡为2%(下坡),其纵坡转折点离铁路中心线为30米。试求凸形竖曲线可能采用的最大半径为多少?设计车速能否保证?

11. 已知:某道路上坡i1=+2%,下坡i2=-1.3%, 停车视距S停=75米,会车视距S会=150米。试问:在该纵坡转折处,是否需要设竖形凸曲线?若设,则其最小半径应为多少?

12. 已知设计车速v=60公里/小时,横向力系数u=0.10,道路外侧的横坡外倾,i=2%,试问:此曲线半径为多少(取整数)?若该处地形地物有限制,可能设置的最大平曲线半径只有200米,试问:欲保证设计车速需设置多大的超高?不设超高行否?

13. SK660型公共汽车终点站回车场的中心,拟设置一个花坛,设汽车前

轮转向角a=25度,回车场每侧要有两车道。求花坛直径至多不超过多少?

回车场的外侧距离为多少?回车道宽度为多少?

14. 已知: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试计算该车速时相应的弯道半径值。(设横向力系数按u=0.1 考虑,道路横坡为:双向坡2%;单向坡2%;超高4%)若设计车速改为80和100公里/小时,则相应的弯道半径值如何?并与书上表4---2所列的数值进行比较。

15. 在平原地区有一快速交通道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其上禁止非机动车行驶,车行道为四车道,宽16米。在桩号4+532.68处有一转折点,转折角度为44度, 由于地形地物条件的限制,该处不能采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故建议采用有超高的小半径弯道,使(u+i)值不超过0.15,在弯道两端设置缓和曲线。试用图表法,通过简单计算

(1). 确定该处的平曲线半径及平曲线要素,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各要素和尾加数;

(2). 计算ZH,HY,QZ,YH,HZ点桩号的里程;

(3). 确定平曲线的加宽值及缓和曲线上每50米整桩的加宽值;

(4). 计算缓和曲线因设超高使横坡从2%双面坡变为2%单面坡处的桩号,缓和曲线的最大合成坡度(设道路中心线未设超高前,纵坡为上坡0.5%);

(5). 绘制设置了超高和加宽的缓和曲线的弯道平面图(1:100)---- 包括中心线和加宽后的车行道边线,横坡变化的典型断面。

16. 有一道路在平面转折,已知弯道曲线中点QZ的里程桩号为1410.61米, 圆曲线长度为785.40米,两段切线长度之和比圆曲线长度多43.02米,试求: (1) 曲线起点,终点的里程桩号 (2)弯道转折点的里程桩号。

17. 有一高速干道,在其弯道上设置了缓和曲线,已知弯道转折点的里程桩为6+730.12,设置缓和曲线后的圆曲线长度l=608.13米,两端缓和曲线长l h各90米,切线长T=363.97米,切线尾加数t=45.12米,切曲差D=29.81米,切曲差尾加数d=0.24米。试在图上标出ZH,HY,QZ,YH,HZ的里程桩,并检验其里程长度。

18. 有一机动车道与铁路平交,因常封闭交通,今拟将平交道口改建为下穿式立体交叉,根据初步计算,纵断面有关数据已画在图上,试求: (1)纵坡转折点间的距离 (2)凸形竖曲线中点的标高。

19. 某城郊要开辟一条上山的风景旅游道路,车行道宽8米,路肩每侧1米。由于地形限制,需设回头曲线,已知设计车速25公里/小时,转折角为30度。主圆曲线上设置超高,使(u+i)不大于0.15,辅曲线上不设超高,该路段平均纵坡控制在3%,横断面横坡为2%。用查表法和计算法

(1).确定主曲线和辅曲线半径和长度及加宽值;

(2).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和回头曲线总长度;

(3).验算最小颈距,确定该处是否可以用土坡或需修筑挡土墙,并用横断面图表示高差关系(1:500),路边排水沟宽1米,深0.50米;

(4).检验道路合成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5).绘制回头曲线平面图(1:500)。标明各ZY,QZ,YZ点桩号的里程及每50米整数桩的位置(以山下辅曲线起点为1+000.00向山上)计算里程,并在平面图上绘出各横坡变化的典型断面。

六. 设计题

1. 某市有一双车道的桥梁,由于桥头长坡道的坡度为6%,因此经常出现桥面很空无车,而桥头交通阻滞,排队严重,请考虑一下采用哪些措施,可以改善这个地方的交通。

2. 有一道路,从一纪念性小建筑附近经过,道路转折点正好落在其附近,详见图示。今已知道路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道路转折角为30度30分,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试根据所提供的情况,考虑道路的弯道半径,及弯道在纪念性建筑附近的位置,并说明设计思想。

第五、六章

一. 填空题

1. 道路横断面是指。它由

等部分组成。

2. 一般车身宽度:大卡车米,大客车米,小汽车米。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坡度一般为。

4. 路拱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5. 机动车道每条车道的宽度:在主要交通干道上,为米,供路边停靠车辆时,为米,在过地道时,宜采用米。通过机动车的桥洞净空高度为米。

1. 车行道宽度,主要决定于:(1)沿街建筑高度(2)车道宽度(3)汽车交通量和交通组织方式。

2. 通常一条机动车道的宽度为:(1) 4.5米(2) 2.5米(3)

3.5米左右。

3. 设置道路横坡,是为了:(1)排水(2)防止车辆横向滑移(3)防止车辆转弯时半径过大。

4. 车行道的横坡常用:(1) <1% (2) 1.5--2% (3) 3--4%

二. 名词解释

1. 红线

三. 间答题

1. 试比较一快板,二快板,三快板三种道路横断面的优缺点。

2. 道路横断面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组合方式有哪几种? 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如何?

3. 图示车道宽度确定要素(含车身宽度,横向安全距离等)。

4. 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5. 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其主要优缺点和适用性?

6. 机动车车道的宽度取决于哪些因素?通常采用多少米?一条车道通常采用哪几种宽度?

7. 非机动车道宽度确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一般宽度是多少?

8. 城市中行人在不同的地段活动时,各有何特点? 确定人行道宽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 在城市道路上,绿带的作用有哪些? 在布置时要考虑哪些方面?

10. 地下管线在道路横断面中布置的原则与要求如何?

11. 为何设计道路横坡?它应考虑哪些因素?

12. 车行道路拱有哪几种形式? 路拱各点标高如何计算?

13. 横断面设计应如何考虑近远期结合?

14. 城市道路横断面改建应注意哪些问题?

15. 在快速交通干道两侧为何不宜布置很多吸引大量人流的沿街建筑?

16. 一条商业繁忙的生活性干道上,主要的交通流是什么?若有大量过境的车辆穿行,将会发生哪些问题?若用三快板的横断面,你认为能解决哪些问题?

四. 计算题

1. 已知某城镇干道上高峰小时单向最大交通量为:铰接公共汽车60辆,普通载重汽车450辆,小汽车250辆,试计算车行道总宽度。

2. 经观测,某三幅路东向西的高峰小时交通量为:铰接公共汽车45辆,普通汽车400辆,小汽车380辆;西向东的交通量约为对向的75%。V=60km/h,,交叉口平均间距为800m,试计算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3.某市市中心主要干道,以通行小汽车为主。历年平均日交通量(双向)统计如下表,双向不均匀系数为0.52,高峰小时系数为0.10,设计年限15年,试推算远景设计小时交通量。注:高峰小时系数=Q h /Q A , Q h为第30位设计小时交通量,Q A为年平均日交通量,该系数约为0.10----0.12,(市区),0.15(郊区)。

4. 某二级干道横断面型式为三快板,该路段交叉口间距为500米,交叉口红灯时间为32秒。经实地观测机动车道单向高峰小时流量为:4吨以上卡车每小时400辆;公共汽车每小时30辆(无铰接车);2吨以下小卡车200辆/时;小汽车每小时80辆;重型卡车每小时80辆;路段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交通量增长率为7%,远景期为10年。(2吨卡车换算系数为0.75)要求:

(1). 设计机动车车行道;

(2). 做路拱设计(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并画图;

(3). 绘制横断面设计图(比例1:50----1:200)。

5. 某城市道路规划横断面如下图,已知机动车道为修正三次抛物线,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1.5%,单向直线式,各部分缘石高度均为15厘米。试求:

(1). 合理确定两侧绿化带及非机动车道横坡的方向和大小(均采用单向直线式),使图中A,D两点标高相同且有利于排水;

(2). 某横断面设计标高为4.05米,求出A,B,C,D四点标高;

(3). 计算出机动车道路拱上10等分点的相对高度(相对于机动车道边缘的高度);

(4). 在厘米方格纸上绘出半幅机动车道的路拱图(竖向1:50,横向1:100)并标出各等分点的相对高度。

6. 已知某道路横断面选用三快板的型式,其上行驶的机动车双向高峰小时交通量如下:小汽车为150辆/小时;两吨以下的卡车为180辆/小时;4吨以上的卡车为150辆/小时;公共汽车为90辆/小时.方向不均匀系数K=1.2(公共汽车除外),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主,双向交通量为4000辆/小时,方向不均匀系数K=1.5; 行人以路过的为主,沿线很少商业服务设施,行人流量双向为6000人次/小时,方向不均匀系数K=1.2。试确定其横断面宽度,并绘制横断面图(1:400)。说明布置意图。

7. 一条道路的车行道为15米宽,已知历年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如下(已折合为小汽车交通量),试问: 到2000年该条道路是否能适应交通量增长的要求?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 主要交通干道的交叉口的缘石半径取值一般为米。

2. 设环道车速为30公里/小时,u=0.2,i0=0.02,则此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的直径为米。

3. 我国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4. 立体交叉的组成部分一般有。

5. 互通式立交根据其立交完善程度和几何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三种。

7. 举出三种完全互通式立交形式。

8. 跨路桥下的机动车道的净空高度为米,非机动车道的净空高度为

米,人行道净空的高度为米。

9. 冲突点是指。

10. 一个大型平面十字交叉口一般占地公顷,环形交叉口占地公顷,立体

交叉口的占地

公顷。

11. 在平面交叉口上引起交通矛盾和影响通行能力最甚的车流是。通常

可以采用

方法来改善。

12. 交叉口竖向规划时,根据相交道路的纵坡的方向不同,可以归纳为

六种形式,其中以最为常见。当主次干道相交时为协调其设计标高,一般是主干道

的坡和次干道的坡。

13.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缘石半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14. 对交叉口的立面设计的要求是, , 和。

二. 选择题

1.在平面交叉口上,各分向的车流相互干扰,影响最大的是: (1)右转车 (2)左转车 (3)直

行车。

2. 在道路上双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量都较大时,在铁路平面交叉道口,道路

宜采用 (1)一快板 (2)两快板。

三. 名词解释

1. 渠化交通

2. 视距三角形

3. 环形交叉

4. 交通岛

5. 高速公路

6. 匝道

7. 交织段长度

四. 间答题

1.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功能是什么? 一般有哪些形式?

2. 交叉口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指平面十字交叉口)

3. 图示无交通管制的十字交叉口的冲突点。

4. 消灭交叉口的冲突点的方法一般有哪几种?

5. 在道路上车流分岔点,汇合点和冲突点对交叉口车流的影响如何? 那种方向的车流对

交叉口的交通影响最大?

6. 为何说降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主要是左转车流,试用简图表示说明之。

7. 纯机动车行驶的交叉口和机非混行的交叉口,其冲突点的情况如何?

方法?

9. 用冲突点法计算灯控平面十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影响它的因素是哪些?

10. 在交叉口上,一量车辆要穿过另一行车流时,所需的可穿越空档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逆行交错,垂直穿行和同向交织所需的空档时间有何不同?

11. 什么是渠化交通? 其作用如何?

12. 试讨论中心岛,方向岛,安全岛和分隔岛的作用?

13. 何谓视距三角形?有何作用?如何绘制?

14. 交叉口缘石半径理论上如何确定?各级道路上缘石半径常用值为多少?

15. 交叉口的转弯侧石半径过大或过小,会出现哪些问题? 试绘简图说明之。

16. 何为环形交叉?试说明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特征及其适用性如何?

17. 环形交叉口的环道的车道数一般以几条为宜?为什么说环道上多设车道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8. 环形交叉口相交道路的夹角太小,对环交的形状和用地将产生什么影响?

19. 影响环形交叉用地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当其相交道路的夹角不同时,中心岛的形状和交织段长度有何关系?

20. 环形交叉的通行能力如何? 为何目前我国许多中等城市喜欢采用环交?

21. 为何说环形交叉的通行能力没有有信号灯管理的十字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大?

22. 道路设计时,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立体交叉形式?设计立体交叉前须考虑哪些问题?

23. 立体交叉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4. 试述上跨式与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25. 试绘出菱形立交的行车流线图并说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车特点及适用条件?

26. 试分析分离式,部分互通式和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交通组织特点。

27. 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规划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28. 在路段和交叉口确定车行道宽度时,有何不同?

29. 车辆通过交叉口时,各方向的车流速度如何?

30. 什么是高架道路? 有何特点?

31. 什么是高速道路? 有何特点?

五. 计算题

1. 一条单向为三车道的交通干道,其单向交通量为:小汽车300辆/小时,载重汽车600辆/小时,公共汽车100辆/小时。到交叉口时,公共汽车全部直行,其它车辆20%右转,10%左转,其余为直行。交叉口采用交通信号灯管理,信号灯周期T=70秒,绿灯时间t绿=25秒,黄绿灯时间t黄绿=10秒。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行驶速度v=6米/秒。由于行人的影响,右转弯车辆每小时内减少的通行时间为2500秒。试计算交叉口处的直行和左.右转弯的车道数。

2. 有两条左直右分行的交通主干道相交,每个信号周期时间为60秒,其中绿灯时间为25秒,黄灯时间为5秒,右转及左转车各占本面的15%,色灯变为绿灯后的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车线的时间为2.3秒,直行车辆过停止线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5秒,直行车道折减系数为0.9,试计算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3. 某交叉口为正交(如图),AB街宽25米,双向四车道两侧各有

5.5米的非机动车道,路段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CD街宽10米,

路中心线划有分道线,机非混行,路段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设计

叉口设计标高H=5.00米, 试求:

(1). 确定各路口缘石半径;

(2). 绘制各进口的视距三角形,并画出交叉口红线范围;

(3). 做该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等高线间距取10厘米);

(4). 用1:200的比例绘制交叉口平面图。

4. 已知某平交路口,一快板干道车行道总宽21米,卡车车速要求为40公里/小时,右转车速规定为20公里/小时,信号灯周期为110秒,计及灯时损失后红灯约60秒,红灯一次受阻直行车为5 辆,行人横道宽6米,并设在20米半径的缘石曲线起点之外,若A右用1.0米/平方秒,试计算右转车道最小必需长度。

5. 在某瓶颈处高峰流量Q1=2200辆/小时,K1=100辆/公里,高峰持续时间t=1小时,瓶颈段车身流量Q2=1900辆/小时,K2=300辆/小时,高峰过后的Q3=900辆/小时。试求该瓶颈处高峰小时内的阻塞时间及瓶颈段生成排队长度与消散时间。

6. 设信号灯周期为110秒,干道上高峰小时直行混合车流量为360辆, 其中左.右转车各为60 辆,试求具有90%可靠水平的直行车一次红灯60秒受阻车数及左转车道所需的储存段长度。

7. 某交叉口为正交(如图),AB街宽25米, 双向四车道

两侧各有5.5米的非机动车道,路段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

CD街宽10米,机非混行,路段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假设

AB街车道划分为一条左转专用车道,一条直行与右转合

用车道;CD街为一条左直右合用车道, 边上余下宽度均为

非机动车道。交叉口信号周期为72秒,AB方向绿灯时间

40秒,黄灯3秒,CD方向黄灯时间为2秒。根据观测,AB

方向一周期内到达的直行车辆平均为400辆,BA方向一周

期内到达的直行车辆平均为420辆; CD方向一周期内到达

的直行车辆平均为175辆,D方向一周期内到达的直行车辆

平均为200辆。计算该交叉口各进口道及总的通行能力。

8. 有T形交叉口如图,道路ABO在0 处

转向,其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纵坡1.5%,

车行道宽度1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米; OC

路口的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纵坡2.1%,

行车道宽15米。O点桩号为0+600,设计标

高为5.00米。要求:

(1). 验算交叉口视距;

(2). 做该交叉口竖向设计;

(3). 绘制交叉口平面图(1:100)。

9. 今有两条次干道,路段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 两条道路为垂直相交,试计算和绘制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和转角半径.(1:500)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四阶段(1970 年~198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条件是交通问题开始多样化,例如,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变更工作时间,规划过程中的住民参加,公共交通问题等。因此,当时交通规划的目的是强调局部性,注重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策。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研究趋于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b.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c.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第五阶段(1980 年~1990 年)。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城市环境问题恶化,交通事故、堵车、交通弱者问题受到重视。交通规划的目的变为强调微观性和局部性。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将计算机等尖端科技用于交通规划。主要有: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导致了仿真技术;②静态到动态;③ ITS等高科技(行驶线路导向、GPS 、GIS 、ETC 等)的研制;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⑤四阶段法的静态问题向动态方向发展。 第六阶段( 1990 年~现在)。该阶段的交通规划条件是环境问题、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因此,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环境保护、复苏城市公共交通。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是:① ITS 的重视及产品化;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④重视交通环境;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苏;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1、交通: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 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OD调查: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 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2.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①.矩形表:能够反映地区间车流流向和流量,适用于车流的流动方向经常变 化和流量显著不同的情况。 ②.三角形表:将矩形表中往返车流合计成一个回程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区间往 返流量相对稳定的情况。 3.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 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 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4.OD调查基本术语: (1).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移送的过程, 可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2).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起始地点。 (3).出行终点:指一次出行结束地点。 (4).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5).过境出行:指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域外的出行。 (6).外出行:指起讫点中有一个在调查区域的出行。 (7).小区形心:指小区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 该区的几何中心。 (8).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围的边界线。 (9).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设置的分隔线,一 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0).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支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 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11).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 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调查的类别和容(三类): ①.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终点 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 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交通调查最 常见的形式。 ②.车辆OD调查: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 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位和实载率等。 ③.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 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6.OD调查的方法: ①.路边询问法 ②.表格调查法 ③.家庭访问法 ④.明信片调查法 ⑤.车辆牌照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征 1.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交通干线逐渐发展起来的,公路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市(城)区街道及市场。城市过境交通量一般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杂行驶普遍。过境交通一般以货运交通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有卡车、拖挂车、客车、小汽车等;市(城)区内交通以本地居民为主,由于出行距离较短,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小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以外,还有自行车、马车等非机动车。同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大部分还以步行为主。由于交通混杂,相互干扰大,造成各类交通车辆通行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交通流向和流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呈非平衡状态分布。随着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许多农民进城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造成交通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及早、中、晚高峰时段呈钟摆式单向运动,变化较大。在一些有较大集市日活动的城市,其集市日客流量远远大于平均日客流量。 4.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被占用,造成人车混行;缺乏专用交通车站及停车场地,道路违章停车多;丁字路口、斜交路口及多条道路交叉的现象也比较多。 5.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普遍缺乏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致使交通混乱、受阻。 (二)城市对外交通类型及布置 城市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1.铁路交通及布置 铁路由铁路线路和铁路站场两部分组成。大多数城市中的铁路站是中间车站,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的布置方式。铁路站的布置往往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为避免铁路分隔城市、互相干扰,原则上铁路站场应布置在城市一侧的边缘,并将客站和货站用地布置在城市的同侧方向。客站宜接近城市居住用地,货站则接近工业、仓库用地。 站场用地规模取决于客、货运量及场站布置形式,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站场用地长度主要根据站线数量及其有效长度来确定,可参见表8.3-2、8.3-3。 表5-1 Ⅰ、Ⅱ级铁路站坪长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学习总结 中国古代营建都城,对道路布置极为重视。当时都城有纵向、横向和环形道路以及郊区道路并各有不同的宽度。中国唐代(618~907年)都城长安,明、清两代(1368~1911年)都城北京的道路系统皆为棋盘式,纵横井井有条,主干道宽广,中间以支路连接便利居民交通。 巴基斯坦信德省印度河右岸著名古城遗址摩亨朱达罗城(Mohenjo Daro,公元前15世纪前)有排列整齐的街道,主要道路为南北向,宽约10米,次要道路为东西向。古罗马城(公元前15~前6世纪) 贯穿全城的南北大道宽15米左右,大部分街道为东西向,路面分成三部分,两侧行人中间行车马,路侧有排水边沟。公元1世纪末的罗马城,城内干道宽25~30米,有些宽达35米,人行道与车行道用列柱分隔,路面用平整的大石板铺砌,城市中心设有广场。 随着历史的演进,世界各大城市的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自发明汽车以后,为保证汽车快速安全行驶,城市道路建设起了新的变化。除了道路布置有了多种形式外,路面也由土路改变为石板、块石、碎石以至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承担繁重的车辆交通。并设置了各种控制交通的设施。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许多大城市改建、兴建了大量道路,铺筑了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兴的中小工业城镇也新建了大批整洁的干道。如北京市展宽了狭窄的旧街道,修建了二、三环路及通达卫星城镇的放射性道路,并修建了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的三幅车行道的道路,既改善了市内交通状况又便利了对外联系,改变了旧北京的交通面貌。又如中国工业城市上海,建国以来也新建改建了大批道路,并建成横跨黄浦江的大桥和黄浦江打浦路隧道,两岸交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可编辑修改版).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考察题型:选择题15、判断题15、名词解释20、简答题26、计算题24 1、交通规划 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主体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规划对象为主要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个部分。 交通规划的内容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2、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四阶段预测法:其内容包括 交通的生成、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 交通的分布(第二阶段), 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 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 3、居民出行调查(统称PT调查) 以对象区域内居民为对象,主要调查居民某日的出行情况和交通工具利用情况,为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4、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 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人们进行交通规划,首先面临的就是对象区域中的现有交通网络,评价网络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等服务指标是否合理。对于将来交通网络,在交通规划阶段需要利用确定与经济社会和对向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线路走向和断面属性(车道数、线路数)等,以进行网络结构设计和拓扑建模,便于计算机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和分析评价。 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在网络设计阶段提出的交通规划方案,其上的交通流动是否合理、局部线路的交通负荷度或运输能力以及环境等指标能否满足预定目标等,均需要对方案的优劣进行必要的评

价以便于优化规划方案,获得预期效果。此外,成本效益评价也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的内容之一。考虑到交通项目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财务分析,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 6、OD调查的定义 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讫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出行作为计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①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 ②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③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 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的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7、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 (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 (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 (5)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通常交通量分散的郊区划分可以大些,而交通量集中的市区分区划分可以小点。 8、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 9、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微观互动机理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均由一系列不同的特征量所描述,任意两个特征量之间的微观作用机理是不相同的。 交通容量与容积率的关系,是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 交通容量与容积率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二者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反馈过程,将有可能达到一种“互补共生”的稳定平衡状态。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3.1.7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3.1.7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3.3.1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3. 4.1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3.3. 4.2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3.3. 4.3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3.3. 4.4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4.1.3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4.1.3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得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后,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须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现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形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或大于180度。 路拱:为防止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以及减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路面常做成中间高并向两侧倾斜的拱线。 纵坡:道路中心线的纵向坡度,以百分率表示。在保证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较平缓的纵坡。 合成纵坡:在有超高的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作组成的矢量和。 路缘石:路面边缘与其他结构物分界处的标石。 路肩:公路或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 视距三角形: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道路服务水平: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织长度: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 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 道路用地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包括停车场用地的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一般为8%~15%。 面控制:又称区域控制,是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的高级形式,可对某区域道路网内的交通流进行联网协调控制。 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绿波交通:指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 绿色交通: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 绿信比:指交叉口红绿灯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的百分比。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μ=L线/L网。通常公共汽车线路的μ值约在1.25-2.5之间。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1什么是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系统? 交通:人和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共同构成的系统的统称。 2交通的作用? 《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城市的四大活动(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交通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而产生的。 交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经济作用:a扩大商品生产市场;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土地价格;d促进地区开发与城市化作用.2) 社会作用:a社会形成与文化交流;b有助于时间的有效利用、防灾与社会福利。 3道路的功能? (1)交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出行,货物运输\机动灵活性大。(2)形成国土结构功能。用地结构的骨架,组成街坊。(3)公共空间功能。保证日照、通风;提供综合交通体系空间;提供公用设施管线走廊。 (3)防灾功能。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紧急疏散;避难道路;防火带。(4)繁荣经济。开发国土,活跃市场。 4城市道路的分类及其特点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特点: 5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及其意义,当量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单位为pcu/d。平均日交通量可采用抽样观测的方法获得,也可按月或按周观测统计得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或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中各小时的交通量不均衡,一般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交通量呈现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