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监控制度

医院感染监控制度

医院感染监控制度
医院感染监控制度

医院感染监控制度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配合好上级业务部门对本院临床科室和各村卫生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科室和卫生室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卫生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

九、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院内感染管理

医务人员职责

一、负责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宣传、学习医院感染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五、协助值班人员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七、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八、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九、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十、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工作。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

十一、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并负责保密。

门、急诊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儿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分开,建立预诊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到指定的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二、肝炎、肠道门诊应做到诊、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采血及检验、注射与普通门诊分开。

三、候诊室坚持湿式清扫,定期通风换气。

四、各诊室要有专用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五、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传染病房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产房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

临床科室监控人员职责

一、负责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宣传、学习医院感染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五、协助值班人员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七、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八、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九、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十、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工作。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

十一、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并负责保密。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配合好上级业务部门对本院临床科室和各村卫生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科室和卫生室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卫生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

九、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普通病房

控制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

二、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特殊感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防止医疗废弃物污染环境,预防、控制疾病的传播,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设立医疗废弃物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小组成员组成)。具体工作由护士长负责。

二、将垃圾分类,设专门的容器盛装,并在容器表面标识文字。

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先用消毒剂消毒后再排放。传染病区垃圾用双层塑料袋包装。

四、检验科垃圾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按照要求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五、注射针头、头皮针、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管等先毁型,再按照要求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等待专业机构回收。

六、垃圾处理人员在接收各科室医疗废弃物时,应在医疗废弃物登记单上签字。注明销毁方式,执行者姓名。

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

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以内。

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医务科。

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院内感染

(培训底稿)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1、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2、尿路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24小时后出现症状(发热、排尿困难等),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都可判为尿路感染。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3、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判断伤口感染主要看伤口及附近组织有无炎性反应或出现脓液,更确切是细菌培养。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

4、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不仅在健康人中可以传染,在病人中更易传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经消化道传染。病人排出带有病毒的粪便,未经消毒处理,污染了水源或食物,人们误食了未煮沸的水或未煮熟的食物而被传染,即粪-口传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病毒存在于血液及各种体液中,传染

性血液可透过皮肤、粘膜的微小损害而感染,还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5、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四、医院感染的促发因素

1、主观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章制度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客观因素:

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使用医疗器械而发生感染者占医院感染的45%。如内窥镜、泌尿系导管、动静脉导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入装置、脏器移植、牙钻、采血针、吸血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诊治手段,不仅可把外界的微生物导入体内,而且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

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自身免疫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和普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抗生素,使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易感病人增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某些不治之症可治愈或延长生存时间,故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恶性疾病、老年病人所占比例增加,而这些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是相当低的。

环境污染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感染患者的病房,厕所的污染也很严重,抽水马桶每抽一次水都可能激起大量微生物气溶胶。病区中的公共用品,如水池、浴盆、便器、手推车、拖布、抹布等,也常有污染。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探视者放松合理和必要的限制时,以致由探视者或陪住人员把病原菌带入医院的可能性增加。

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制度

处理方式:集中交专门机构处理、医院自己分散处理、混合处理。

如为集中处理:

1、收集:制度是否建立、污物袋和锐器盒、效果。

2、转运:是否专人、转运线路是否合理。

3、储存:储存场地的条件、储存时间。

4、处理:处理单位与协作方式。

如为分散式处理:

1、各种废弃物的消毒方式。

2、一次性注射器的及时毁形方式。

医疗废物管理及监控人员职责

1、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相关科室指定专人(兼职)人员负责

收集和处理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相关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情况登记表。登记核对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3、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使用后立即毁形,由相关科室送疾控一科集中并进行初步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记录包括消毒物品的名称、数量、时间、消毒剂名称及用量、加水数量、消毒者签名。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经消毒后统一由兰溪中台公司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5、除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医疗废物外,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6、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和运送的专用工具、容器要防渗漏、防遗撒、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容器有警示标识。

7、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8、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物,在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毁。

医疗废物管理登记制度

1、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相关科室指定专人(兼职)人员负责

收集和处理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相关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情况登记表。登记核对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3、一次性卫生医疗用品使用后立即毁形,由相关科室送疾控一科集中并进行初步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记录包括消毒物品的名称、数量、时间、消毒剂名称及用量、加水数量、消毒者签名。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经消毒后统一由兰溪中台公司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5、除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医疗废物外,能够焚烧的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6、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和运送的专用工具、容器要防渗漏、防遗撒、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容器有警示标识。

7、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8、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物,在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毁。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

应急方案

一、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二、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

三、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制度

一、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活动。

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处置设施或者设备;

(二)具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工人;

(三)具有负责医疗废物处置效果检测、评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四)具有保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规章制度。

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居(村)民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和交通干道,与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有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并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

五、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六、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运送医疗废物过程中应当确保安全,不得丢弃、遗撒医疗废物。

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并确保监控装置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

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档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

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医疗卫生机构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管理制度

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二、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三、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四、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五、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医疗废物消毒隔离制度

一、科室废料污物及换药处置的纱布、棉球,送到污物桶内,由卫生员当日集中收集,统一管理,交由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统一销毁。

二、各种手术后,遗弃的肢体、脏器等废料,用盛器装好,由科室直接送卫生员当日集中收集,统一管理,交由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统一销毁。

三、各科室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要按规定及时毁型、消毒后,由卫生员当日集中收集,统一管理,交由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统一销毁。并做好记录

三、医疗废物存放地,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做到夏、秋季无蚊、蝇,并注意防火。

四、卫生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在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带口罩、隔离帽及手套。每次工作完要洗手消毒一次。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

防护管理制度

一、积极外出参加医疗废物管理学习班,回来后对全体人员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学习与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提高他们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重要性。员工能自觉做好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工作,特别是出诊时,不仅能及时带回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而且还做到自觉检查居民家中存放的常用药物是否过期,如已过期,说明服用过期药的危害性,将过期药物带回登记,按药物性废物进行处置。

二、对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特别是安全防护教育,检查指导有关人员是否戴防护帽、连衣裤、工业用靴、手套等防护用品进行工作,对有关人员进行每年一次健康体检。

医院感染管理会议记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让区医院 2015年

填表说明: 1、本手册内容作为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认真记录和填写。 2、有关数据要将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3、本手册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手册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4、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 5、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自查存在的问题,要在下次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上做出小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6、社区组织的相关学习,要有讲义。 7、社区组织的考试要有试卷和成绩登记。

社区感染管理小组组长: 副组长: 监控医生: 监控护士:

社区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社区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即时讨论,降低本社区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本社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社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社区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六、做好对卫生员、陪护、探视者的管理。 七、做好紫外线、物表、空气等消毒本登记。 八、按时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会议。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一、负责本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二、负责监督本社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三、负责组织本社区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四、社区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登记卡,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登记工作。 五、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囚,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人控制工作。 六、负责组织对本社区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八、监督和指导本社区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院内感染控制方案设计

院内感染控制方案设计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

院内感染控制方案 一、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证实流行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衰率,若罹衰率显着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关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源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存接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 五、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度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第季医院感染监测

2017年第1季度医院感染监测、控制效果与评价 我院于1至3月份对医院重点部门空气、使用中消毒液、医务人员手、无菌物品、等进行了细菌学监测及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并就各临床科室及工作人员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情况及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汇总: 1、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如下: 格,合格率100%。 3、医院感染病例发病情况: (1)1至3月份总出院病人数 1475例,医院感染病例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感染科室:针灸科3例;内二科1例。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3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例。本季度我院I类切口手术共130例,手术部位感染0例,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 (2)1至3月份共抽查出院病历1198例,发现医院感染漏报病例0例,漏报率为0%。 4、抗生素应用情况: (1)1至3月份抗生素使用情况,总出院病人数1475例,抗生素使用人数543例,使用率%。

(2)围手术期病人抗生素使用,第一季度围手术期出院人数391例,抗生素使用人数205例,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130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用率%;Ⅱ类切口手术201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84例,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及消毒剂监测:本季度抽查次氯酸钠消毒液、一次性使用导尿包、一次性使用无菌配药注射器(20ML)等物品,结果发现一次性使用无菌配药注射器(20ML)授权委托书不全,已向药库相关人员反映存在问题,电话联系销售人员追要合格的有效证件。 6、多重耐药菌监测:出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人数349人,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微生物送检人数62人,内二科49人,内一科13人,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为%;出院患者治疗性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人数274人,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人,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100%。本季度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 7、手卫生监测:本季度感染科随机跟随医护人员工作过程,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每个手卫生时机实施手卫生情况,记录调查表每项内容,汇总调查表,计算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调查结果如下:医务人员手卫生应做次数150次,实做次数100次,正确次数66次,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66%。 8、三管监测情况:根据市感染质控指导中心要求,我科定期对内科、外科、骨科、针灸科、肛肠科、产科等科室三管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如下:第一季度我院监测科室出院患者总住院日数8526日,留置导尿管234例次,留置导尿管日数356日,留置导尿管使用率%。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0例,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发病率0‰。 二、监测资料分析: 1、我科在对临床科室进行日常督导检查时发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达标,个别科室存在洗手液无开启日期,手消毒凝胶过期使用等现象。在《天津市医疗机构手卫生和安全注射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2018年)》文件中,提出了清洁的手呵护健康及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的行动主题,再次强调了手卫生与安全注射在医院防控措施中的重要性。科主任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从关键环节入手,依据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安全注射理念和无菌操作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和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记录本资料

医院感染管理记录本 ⅹⅹⅹ科 2013年 医院感染管理目录 1、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ⅹⅹ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3、ⅹⅹ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4、ⅹⅹⅹ医务人员职业接触防护制度 5、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6、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7、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8、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9、ⅹⅹⅹ医院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0、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11、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例会记录 12、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13、ⅹⅹ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记录 14、ⅹⅹⅹ科月院感办检查反馈记录 15、ⅹⅹⅹ科月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自查记录 16、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17、ⅹⅹⅹ科抗生素使用登记表 18、ⅹⅹⅹ科职业暴露登记表 19、ⅹⅹⅹ科医院感染信息年汇总表 20、ⅹⅹⅹ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表 21、ⅹⅹⅹ科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22、ⅹⅹⅹ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图 23、ⅹⅹⅹ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24、ⅹⅹⅹ医院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25、ⅹⅹⅹ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OP) ⅹⅹ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㈠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㈡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有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 ㈢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㈣将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㈤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㈥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㈦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㈧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ⅹⅹ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1、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必须对本科室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完善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检测,争取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达50%以上,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 措施 一、压力蒸汽灭菌监控1、工艺监控(程序监控) 2、化学指示剂监测使用卫生部许可的3M公司指示胶带、卡带,贴在每一件物品上监测。大手术包、敷料包中心置指示卡进行监测。 3、生物指示剂监测每月监测。在炉内3个弱点位 置轮流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片进行监控。即上层中、中层前、排气口3个点。如生物指示剂呈阳性情况,贝卩寻找原因,并停发物品及重新灭菌。二、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监测每批从库房领入的输液器注射器,用于注入血管的器具,每一个批号抽取三件进行热源监测(内毒素)试验、细菌培养及微粒监测。三、无菌物品监控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提倡使用小包装。高压消毒无菌物品七天过期;手术室无菌持物钳(干钳)及器皿一手术一更换。每月手术室、供应室自行对各类无菌物品抽样进行细菌培养。四、抽真空试验(BD) 每天用BD试验包置于灭菌器下层、中间进行常规灭菌,检验灭菌器的抽真空效果及灭菌器的密封程度。五、紫外线灯的监控 1、 日常监测: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每一周及作空气消毒前用75%

乙醇棉球擦拭。紫外线灯安装高度应距地面 1.5?2米。 照射时间30~60分钟,使用后记录照射时间及签全名,累计照射 时间不超过1000小时。2、物理监测: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0uw/cm 2,新安装的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不低于 90uw/cm2 六、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生物监测:①各种使 用中的消毒剂及消毒后的内窥镜及其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各种使用中的灭菌剂及灭菌后的内窥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监测。 ②手术室每月对常规器械、术野皮肤、消毒后物品等抽查取样监测。 2、化学监测:每日用XC型消毒浓度测试纸对各类物品初步消毒浸泡液(含氯消毒剂)进行监测。七、环境卫生学(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监测手术室、ICU室、各病区治疗室、注射室、移植病房、血库、复苏室、中心配药室、内镜室、口腔室、血液病区、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等重点部门每月做环境卫生学监测。八、常用器械、物品消毒使用标准。1、氧气湿化瓶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湿化瓶用含氯消毒消毒液浸泡或环氧乙烷消毒。2、雾化器、罐、口含嘴(面罩)螺旋管、舌钳、开口器、一人一用一消毒。 3、人工呼吸机: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 终末消毒处理。4、灌肠筒、肛管、鼻咽冲洗器、妇科冲洗器采 用一次性。5、引流瓶、橡胶引流管:每日更换(一次引流袋每 周更换一?二次)。九、医院监控措施1、各科室自查。根据不同的重点部门每1?3月对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与监控

第三章医院感染与监控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人群构成的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者日益增多,感染宿主由健康人群逐步转向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条件致病微生物逐步替代了毒力强的病原微生物而成为主要病原体,感染的主流已倾向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严重威胁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危及医疗费用,目前已成为国际医学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一节医院感染的定义及特点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和医院环境等。 (2)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贮菌库(皮肤、鼻咽口腔、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群或外来的已定植菌。在医院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易位时即可发生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对象 医院感染可发生于与医院相关的人群,如门诊和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属、探视者等均可发生医院感染。 四、传播方式 1. 呼吸道传播 (1) 患者呼出的带有病菌的飞沫可近距离地传给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如麻疹。 (2) 通过飞沫传播的病菌,可远距离传播,如结核分枝杆菌。 (3) 医源性呼吸道传播,如超声雾化治疗、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等等。空调系统可带有军团菌和喜湿性细菌污染。 2.消化道传播 医院内感染常见的有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等。 3.接触传播 (1) 直接接触:患者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感染,如污染的消毒液和食物等。 (2) 间接接触:是医院中主要传播方式。医务人员手接触了感染源后,污染医疗设施和患者用具或直接传给其他患者;医院常见的侵入性操作既可带入外源性感染,又可将自体细菌带到另外部位,如消毒灭菌不彻底的内窥镜。 (3) 血液和体液传播。 (4) 垂直传播:①通过胎盘屏障传播; ②产程中新生儿吸吮阴道分泌物或产伤致母婴血液接触;③哺乳。 五、流行特征 医院感染具有平时散发与严重时暴发的医院流行病学特点。医院感染多为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机会性感染,且以内源性感染为主,传染性较小,一般可在病区内针对其传播方式进行隔离。当医院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发生失误时可引起暴发感染。 第二节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及变迁 一、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中,90%为

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年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 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 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 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 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16医院感染监控手册(10月新)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使用说明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争创“三甲”,落实长效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逐步实现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保障医院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年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手册》。 使用说明及要求: 1、本手册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之一,各项内容必须如实 填写,字迹清楚。 2、本手册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得让无关人员随意翻阅,内容可由监控医生、 护士填写。 3、根据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和监督,争 创三级甲等医院,保持持续质量改进。 4、科室院感知识培训学习每月二次,自查整改每月一次,知识考试每季度 一,PDCA持续改进每季度一次。 5、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与正确率考核每月一次,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6、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每季度一次。 7、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 8、本手册按年度编印,每年一册。每年初更换新册,同时交回旧册,由 感染管理科集中保管备查。

目录 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1) 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 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1)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2) 医务人员在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2)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年度工作计划 (3) 本年度感染率统计 (4) 本年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 (5) 本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12)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13)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表 (15)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20) 医院感染培训记录 (21) 院感知识考试成绩 (53) 手卫生正确率考核记录 (56) 手卫生依从率考核记录 (58) 岗前培训记录 (60) 医院感染科室自查记录 (61) 季度感染管理质量改进记录表 (73) 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77)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78) 职业暴露登记 (79)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会议 (80) 院感管理工作总结 (87)

医院感染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10%。 2.医院感染漏报率≤l0%。 3.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1。5%,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97%。 4.消毒灭菌合格率l00%。 5.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l00%。 6.使用中皮肤消毒剂,细菌数≤l0cfu/ml,其他的消毒剂细菌数≤l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每季度生物监测一次。 7.使用中灭菌剂:每季度监测一次,无菌生长.戊二醛化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8.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应≥70 UW/cm2.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μW/cm2(功率≥30W ),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应不低于1000h。 9.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1 0.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必须无菌。 11.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菌。 12.各种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无菌。 1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每批进行热源监测。 14.血液净化系统: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15.医院感染暴发定义:短时期内出现3例以上(含3例)相同部位或不同部位医院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随后补报医院感染报告卡。医院发生5例的医院感染,因感染导致死亡,因感染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与疾病控制中心.医院发生10例的医院感染,发生特殊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发生重大公共影响或不良反应的医院感染,医院应当于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与疾病控制中心。 16.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抗感染药物应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 17.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18.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每年每人不少于6学时;专职管理人员每年每人不少于15学时;新上岗人员岗前培训每年不少于3学时。 19.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物体表面:Ⅰ—Ⅱ类区域,物表细菌总数≤5CFU/cm2;Ⅲ—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记录本

驗慝耗理记 录本 科室:_______ 年度:_______

目录 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3、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4、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5、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6、科室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7、病区感染管理例会记录 8、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9、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记录 10.月院感办检查反馈记录11.月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自查记录 12、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13、抗生素使用登记表 14、职业暴露登记表 15、医院感染信息年汇总表 16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表 17、科室感染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6、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7、有针对性进行目标检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8、定期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9、按季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例会。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1、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2、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3、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4、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5、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登记卡,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科室登记工作。 6、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汇报,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入控制工作。 7、负责组织对本科医师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8、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实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9、完成院感工作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1、负责参与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现患率≤10% 2、清洁切口感染率≤% 3、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重点部门洗手正确率达95%。 5、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逐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液透析相关血液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6、医院感染暴发为“0” 7、医院感染漏报率<10% (三)保证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发挥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质控医师和质控护士。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目标监测等。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利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干预,收集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度向全院反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至少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微生物室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感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主要由院感科专职人员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微生物室负责。院感科将监测结果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做好记录。(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为了保障我院消毒物品及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我科每月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器械及手术室、内镜中心的灭菌内镜进行抽样监测;同时对我院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抽样监测。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防控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1) 1、关于耐药菌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D )D、只引起表皮感染 2、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表现形式不包括(C )C、单一大剂量用药 3、关于耐药菌定植的说法错误的是(B)B、有感染的临床症状 4、关于“超级细菌NDM-1”的说法错误的是(A)A、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 5、被列为世界三大最难解决感染性疾患第一位的是(C )C、MRSA 6、关于美国滥用抗生素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D )D、用于院内抗感染占80% 7、关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根源的说法错误的是(C)C、“以药养医”问题 8、多重耐药球菌类不包括(D )D、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如肺炎克雷伯氏菌 9、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是指在短时间内,耐药菌引起的(B )或以上的医院内感染病例,且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B、3例 10、关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A、缺乏对患者有效的宣传教育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管理(2)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重点控制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C )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B ) ?关于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说法错误的是(D ) ?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 )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不低于(B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人员不包括(C )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C )ddddddddddddddddddddd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B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内容是(D ) ?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是(A ) ?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D )

最新医院感染监测全套管理制度

最新医院感染监测全套管理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 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 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 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 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 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 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 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 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 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 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 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 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 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 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单位:泽普县医院 科室:血液透析室 年度:2014年 (资料请保存3年)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记录在监测登记本上,并组织实施。 2、本科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汇总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3、要求监控医师对本科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积极采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细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4、医院感染散发病例24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并由经治医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监测 护士填写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本,按时交感染管理科。 5、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 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做好记录。 6、监测人员督促本科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7、监测人员组织和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宣传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知识,预防各种传染病及锐器刺伤。如工作中发生锐器刺伤,按规定处理并做好记录。 8、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按全院统一规定负责科内消毒隔离措施工作的组织落实。 9、监测人员做好卫生员、配膳员、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管理,要有督检记录。 10.监测护士每周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每半年的紫外线强度监测和每月的空气培养按规定时间进行监测并记录在监测本上。 11.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反弹,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要熟悉本院应急预案,掌握接触、飞沫和空气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方法 临床兼职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1、随时掌握本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经治医生及时送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并督促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24小时之内报感染管理科。 2.积极预防本科内因诊治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经常督促、检查医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3.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须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专职人员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监控资料的收集积累和调研工作。 5.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临床兼职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职责 1.每日监测本科患者有无医院感染,并将感染病例与大夫协商登记填表,上报感染管理科。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流行趋势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3.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遵医嘱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 4.对本科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卫生员、配膳员、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管理。 7、按规定对紫外线、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并登记在监测本上。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应采取如下监测方法: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2.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结合本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选择监测目标。每年开展 1-2 项。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 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医院感

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 (二)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 1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 24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 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体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六)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七)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