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文化圈。

地理文化圈。

地理文化圈。
地理文化圈。

地理文化圈整理

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8.拉丁美洲文化圈,包括(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墨西哥(金字塔),阿根廷(探戈舞),巴西(桑巴舞)和(狂欢节),是特有的文化风景。9.太平洋文化圈,包括(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三大群岛,居民信奉(基督)教,擅长(航海)的传统,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是这里的文化特色。

10.东北黑土文化:汉、(满)等民族混居,棉、(皮)服装,饮食多杂粮;室内有防寒的(火炕)和(火墙),民间文艺的代表是(东北二人转)。

11.华北平原文化:农业生产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棉花),水果(苹果);(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服饰多位棉服,传统民居为(四合院),思想受(儒家)文化影响,地方文艺(京剧)等。

12.黄土高原文化:汉、(回)民族混居,饮食以面食和肉食为主,传统民居是(窑洞),音调高亢的(信天

游)和(秦腔)是最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和民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13.内蒙古(草原)文化,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民族(蒙古族),饮食以肉、(奶)、面为主,(蒙古袍)和(蒙古包)为典型的民族服饰和传统民居。草原文化代表(那达慕)和(马头琴)。

14.新疆(荒漠-绿洲)文化:自然景观以(雪山)、(戈壁)和(绿洲)为主。农业以畜牧业和(绿洲)农业和果业为主,以优质(棉花)和甘甜的(瓜果)著称,民族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传统民居是(毡房)和(阿以旺),饮食以肉,奶,面为主,喜(茶);(坎儿井)、清真寺、鲜艳的民族服饰和欢快的民族歌舞,构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景观。

15.青藏高原文化:农业以种植(青稞)和放牧(牦牛)和(藏绵羊)为主这里是藏族聚居区,饮食以(糌粑)、(酥油茶)、(青稞酒)和牦牛奶为特色,建筑有(石砌碉房)和喇嘛庙,服饰是(掉袖藏袍)和藏民女装,高亢嘹亮的高原民歌和(五体投地)的宗教礼拜。

16.四川盆地文化:农业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传统民居是(吊脚楼),饮食以(麻),(辣)著称,川剧与饮食一样,表现出(泼辣)的风格,有独特的(休闲)文化,茶、小吃、“(摆龙门阵)”成为这里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巴蜀)文化。

17.云贵高原文化:丰富的自然环境,既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也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这里的(烟)、(酒)、(茶)全国享有盛名,这时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贵州侗族的(鼓楼)等各具特色的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构成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

18.江南水乡文化:农业以种植稻、(橘)、(茶)、(桑)、(竹)等为特色,(汉)族聚居区,擅长精耕细作,饮食以(大米)、蔬菜和(鱼类)围为主。传统民族多为(白墙黑檐)的楼房,传统民族为(汉族),地方戏曲是(评弹)、(越剧)、(江南丝竹)等,建筑是(园林)。

19.华南妈祖文化:位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等地区,农业以(三季稻作)和(荔枝)、(香蕉)、(椰子)等热带果林的种植为主,这里是汉族、(黎族)、(高山族)和(壮族)等聚集区,经济生活与(海洋)关系密切,崇拜(海神),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文化(外向)型突出,海外华侨多时由此走向世界各地。

20.海派文化:民居代表(石库门)。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李孝聪教授 【内容提要】: 从中国历史上的地缘政治结构,阐述大地域、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发展进程中,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地貌与交通线的分布,地区开发的模式,区域环境的变迁,环境变化的模式与区域社会的互动;自然环境对城乡居民建筑、民间习俗的影响。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扩散与融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征。授课按中国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内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陵、东北平原与山地、内蒙古草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低山丘陵、沿海岛屿、岭南地区等大自然区域,分别讲授区域历史地理。内容涉及:气候与环境、地貌与水系、交通与城市分布的地带性与形态特征、经济开发、区域文化景观。 本课程是《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的下编,建议学生在学习过上编:历史地理学理论、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的基础上,连续选修。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性认识,适应学术研究或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区域性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对以往的整体性、概括性描述之不能自圆其说的批评和补充,也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的"接口"。 为了能够便于理解,以加强地理空间观念,建议听课同学自备地图。希望这门课的内容能够对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些新的启发。 【授课大纲】: 第一编导论: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概念与基础理论: 历史上中国区域的划分:方式、原则、类型与命名;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等级体系; 地缘政治结构: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关系,羈縻、联邦制的特点和适应性;三边:边缘、边疆和边界,住民对边缘、边疆和边界的看法。 研究的切入点: 当今社会是读图的时代,读图与读书并重。地理现象在地面上的分布是一种空间关系,"语言是一种经过时间的延续先后相接的表示符号,单以语言表述地理现象,是不适合的。地图是表示地理现象的最好工具。"地貌、流域与土地利用。把握历史政区与现代政区的差别,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互动,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的"天人合一"。交通与城市体系。任何一座城市的兴盛都必然具备交通区位的优势,交通优势的丧失也必然导致城市的衰落。文化的地带性与文化区。方言、习俗、信仰与居住方式,理解区域(地方)文化的钥匙;景观的特质与再造。 第二编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第一章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 1.气候、地貌与水系 2.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

地理整理

地理整理 一、填空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趋势是向(平原)集中、向(沿海)集中和向(城市)集中。 2、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有(劳务迁移)、难民迁移和(智力迁移)等。 3、城市最基本的四类土地利用类型是(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 地)。 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4年, 我国建制城市有661个,城市面积占国土面积6%,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41.7%,则该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1.7%)。 5、城市化就是(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6、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开始向城市边缘迁移,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随着 交通网络的完善和私人汽车的普及,人们开始向环境优美的农村迁移,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7、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为社会生产和 生活服务的生产)。 8、20世纪60年代以来,被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新技术主要有(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和(地理信息系统)。 9、野外考察时主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进行导航;进行国土面积的测量主要利用(地 理信息系统)技术。 二、选择 1、我国目前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C 人口基数大) 2、以下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C 恒河平原)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大多分布在(B 亚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4、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是(B 土地价格) 5、下列关于城市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B C D 工业、商业、服务业集中人口以非农业 人口为主教育科技发达) 6、下列城市中,不属于世界城市的是(A 巴黎) 7、下列城市组合中,属于我国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是(C 深圳、天津、武汉、重庆) 8、下列不是我国全国性中心城市的是(A D 广州澳门) 9、下列叙述中,属于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的是(B 出现城市群) 10、下列叙述中,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表现是(C 乡村中人口出现回升) 11、下列关于城市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C D 交通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是城市问题的表现 城市问题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得到缓解) 12、决定我国海南岛橡胶种植业、横断山区“立体农业”和上海郊区乳畜业的业区位选择的 主导因素分别是(B 气候、地形、市场) 13、东京鲜花市场上,中国产的鲜花与荷兰的鲜花相比,其竞争优势是(D [1]运费少[3] 劳动力成本低) 14、影响丹麦农业从种植业转向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C 技术) 15、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甲鱼需求增加。在我国湖北江汉 平原,人们人工养殖甲鱼,在冬季利用温室技术不让甲鱼 冬眠,使原来七年才能成熟的甲鱼三年就可以上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决定当地农民生产类型的主要条件是(D [1]科技[4]市场) (2)能使甲鱼三年就上市,是因为人们改造了(C 光热条件)

中国文化地理作业

论 地 理 环 境 对 中 国 文 化 的 影 响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学号:1215552035姓名:姚治

论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发展的基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此仅选择中国不同区域内部文化作为比较的主要对象。 首先,在中国内部,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人文、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在这之中,我们选取了蒙古文化和岭南文化多为两个经典例证,来比较出南北之间明显的差异。 其次,地理环境对我国的文化多样性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我国有着丰富的地理类型,多种多样的的地形地貌,这使得我国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繁荣景象。不同地域的居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在此,仅选取民歌这一部分来体现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在我国文化开放的程度中很好地被体现出来。地理环境,作为影响人类进行文化传递与交流的一大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文化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文化的开放程度,甚至影响着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作为一个巨大复杂的文化实体,中国文化中的地域性差别是非常大的。对这种差别最简单的划分是把中国划分为南北两大块。显而易见,历史地理是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和基础。民国大学者刘申叔说: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文文化,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上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中,从人文文化上看,我国的地域语言便最完美的阐释了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即便北方地区中的两地相隔较远,两地语言有一些差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这是因为,在北方地区,多为广阔的平原地区,老百姓们来往交流较为便捷,为更好的沟通,促使了语言的相近或相同,也促进了北方地区的语言融合。相反的,在我国南方地区,地形较多为山地丘陵,交通相对闭塞,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为困难,地区之间有一定的隔离性,因此导致了相近地区间的语言也有较大的区别。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色各样的方言。 从政治与经济文化方面看:我国北方地区军事、政治活动频繁,南方经济、文化发达。我国北方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政治中心,也是政治活动活跃频繁的地区。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此,北方居民较为关心政治,对政治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而南方居民较多为经商,有精明得经商理念与经济头脑。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

世界地理文化圈+中国地域文化整理

地理文化圈整理 【世界文化圈】 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2016南大第一次中国文化地理作业及答案3

2016南大第一次中国文化地理作业及答案3

考生答题情况 作业名称:中国文化地理第一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6-5-9 16:14:15 至2016-5-9 16:29:26 学员姓名:学员成绩:83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83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以下()是保留原始民族语言文化和汉语文化的结合及变种。 A、方言 B、官话 C、白话 D、普通话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经过科学断代,中国具有约()年的古代文明。 A、3000 B、4000 C、5000 D、10000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以下三个朝代中最为强大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以下朝代中是中国文明的起源的是()。 A、夏朝

C、周朝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中国文明伊始最为辉煌的的时段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中国的语言是以()的形式来传递的。 A、发音 B、文字 C、官话 D、白话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周朝统一夏和商的最主要因素是()。 A、辽阔的疆域 B、众多的人口 C、适宜的自然条件 D、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拼音文字最早用于以下()产业中。 A、农业 B、商业 C、畜牧业 D、工业 学员答案:A

2018文化地理尔雅课课后习题

1.1地理学思想史 1.什么是现代地理学所依托的基础?地理大发现 2.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是被()的航海切身经历证实麦哲伦 3.历史上通过欧亚大陆腹心地带以陆上交通形式进入到中国的路径被称为()。丝绸之路 4.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与文化现象的形成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1.2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1.()提出了纬度地带性,为科学地理学的创立做出巨大贡献。洪堡 2.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德国 3.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区域地理的描述 4.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哪三种地理因素支配人类迁移及发展?()位置、空间、界限 5.康德的星云说是目前解释宇宙最接近事实的假说。()√ 1.3文化地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 1.()是源于希腊人的“文化”所代表的内容?耕作、教育、教养 2.()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交通 3.哪个时期的文化指的是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和能力?()古罗马时期 4.中世纪的“文化”与宗教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 5.自然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是系统地理学的两个分支。()× 1.4文化地理的地位及其研究的内容 1.()理论是西方在探讨文化源地过程中最早提出来的?泛埃及论 2.在营造文化景观过程中,人作为文化之中的一个核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指()?文化生态 3.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 4.世界文化的唯一源地在埃及属于泛埃及论。()√ 2.1文化的起源 1.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哲学家是()。马克思 2.()时期建成的巴黎凯旋门。拿破仑时期 3.中国古人把圣人或者祖宗归结为文化的起源。()√ 4.世界文化源地具有单一性,两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2.2文化的积累和发展 1.在文化积累过程中,文化发展新阶段的代表是()的增加。异质文化 2.中国古人认为()是帝王之尊?北方 3.()不属于中国古人排序方式。六道 4.【多选题】文化积累包括哪些形式()?物质,民族,外来文化的积累 5.【多选题】文化积累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语言,文字 2.3文化的突变 1.特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经过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是指()。文化突变 2.【多选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催生了()一系列新事物?租界、同文馆、铁路 3.文化突变导致了汉传佛教。()√

2015年秋《文化地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 下面关于非洲大陆语系分布最为复杂的原因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 水土、文化和环境 B. 落后、隔绝和闭塞 C. 落后、气候和环境 D. 闭塞、气候和水土 满分:2 分 2. 下面不属于多语言国家的一项是:() A. 印度 B. 中国 C. 日本 D. 新加坡 满分:2 分 3. 科举考试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 宋代 B. 五代十国 C. 唐代 D. 隋代 满分:2 分 4. 关于19世纪文化起源的观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文化决定论 B. 文化传播论 C. 文化功能论 D. 文化心理论 满分:2 分 5. 默罕默德代表下面哪一阶层:() A. 麦地那的底层人士 B. 阿拉伯半岛上层人士 C. 阿拉伯半岛底层人士 D. 麦加的底层人士 满分:2 分 6. 下面关于疍民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具有典型的流动性 B. 分别在两广和中部地区 C. 海上的吉普赛人 D. 几乎终生以水为家 满分:2 分 7. 下面不属于犹太教节日的一项是:() A. 住棚节 B. 逾越节 C. 五旬节 D. 灯节

8. 回族的族源是以下面哪两个地区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体,融合了中国本土的一部分文化人群:() A. 中亚和南亚 B. 中亚和西亚 C. 西亚和南亚 D. 西亚和东南亚 满分:2 分 9. 影响文化增值的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传播者 B. 接受者 C. 书本知识 D. 媒介人 满分:2 分 10. 语言景观是通过下面哪一项来反映的:() A. 人名 B. 地名 C. 地理位置 D. 气候特点 满分:2 分 11. 下面不是北方方言区官话的一项是:() A. 北方官话 B. 东南官话 C. 西北官话 D. 下江官话 满分:2 分 12. 中国早期所实行的以某种行为规范以及它的道德约束为教化的文化,指的是下面哪一项:() A. 民族文化 B. 华夏文明 C. 黄河文明 D. 长江文明 满分:2 分 13. 下面哪一项的出现说明翻译西方的科技文学变成当时西学东渐的重要组成部分:() A. 湖北枪炮厂 B. 同文馆 C. 京师大学堂 D. 女私塾 满分:2 分 14. 唐装以右边开襟体现了民间文化的哪一个特点:() A. 地域性 B. 程式化 C. 俗化 D. 自发性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一、名词解释: 文化特质: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人文学者将其分为三类:技术文化、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也称之为生计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大众传媒:是传播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刊等特定的形式,面向广大群众进行定时的、迅速的、不间断的信息传递。其特点是影响的广泛性和传播的直接性。 文化生态学: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它不仅研究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更重要的是研究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对人的影响。 文化区:是指有相似文化特质的地理区域,它是以不同地区盛行的文化特征的差异而划分的一种空间单位,即在同一区域内,某一种或多种文化要素(语言、宗教、习俗、艺术形式、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经济特色等)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特征的景观呈现一致性的特征。 伯克利(景观)学派:指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代表人物有施吕特尔和索尔。施吕特尔认为地理学应着眼于可见景观的研究,探讨未经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的景观转变成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文化景观的整个过程。索尔则探讨人类按照其自身标准把地表改变成文化景观的问题. 刺激扩散:指一种文化事象在扩散过程中,接受者抛弃了文化的外在形式,而接受了文化的思想实质的扩散过程。如动物的驯化。

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文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 文化源地:是文化圈生长的核心,在文化形成之初,文化源地就是文化圈的核心地区。广义上文化源地通常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文化创新:指一种文化的变革,它源于社会群体内部所创造的观念。创新的事物可以是一项物质技术的发明或改进,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现象。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成果,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是文化赋予一个地区的特性,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 赫克托扩散模型:美国当代社会学家赫克托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由于经济发达的核心地区的文化向该国家或地区扩散的结果。其扩散理论主要有文化扩散理论和社会结构扩散理论两种,文化扩散理论强调文化因素在实现国家发展中的绝对重要性;社会结构扩散理论则试图通过说明社会结构变迁来解释国家发展。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明冲突:是文明交流的极端化或异形方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交流主体以对立的、不友好的、甚或是带有敌对态度的方式来使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对抗,最终以文明落后的一方主体或多方主体失败而结束,其后重新构建新的交流关系的过程。

中国文化地理第一次作业答案1

首页>课程作业 作业名称中国文化地理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16-10-11至2016-11-8 23:59:00 通过分数60 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中国民族众多,其中汉语中的()是中上层社会日常交往的语言。 ?A、官话 ?B、北方方言 ?C、白话 ?D、南方方言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是保留原始民族语言文化和汉语文化的结合及变种。 ?A、方言 ?B、官话 ?C、白话 ?D、普通话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阿拉伯语得以广泛分布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科学 ?B、出现时间最早 ?C、传播条件良好 ?D、方便易学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是经济最发达,文明最早出现的。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蒙新地区。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三个朝代中最为强大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中国文明伊始最为辉煌的的时段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周朝统一夏和商的最主要因素是()。 ?A、辽阔的疆域 ?B、众多的人口 ?C、适宜的自然条件 ?D、先进的科学技术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中国的语言是以()的形式来传递的。 ?A、发音 ?B、文字 ?C、官话 ?D、白话 标准答案:b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 最新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设计 布吉高级中学:蔡金海 一、教学目标: λ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体会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λ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地理图片资料的比较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2.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客观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图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讨论归纳法 四、课时安排 整节内容2课时,“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为第一课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和案例研究为第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些图片,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并调动学生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问题的思考。 师:地域文化是某个地域的人们在特定的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又会影响当地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使其深深烙上当地地域文化的印记。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在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里、习俗等方面。其中城市建筑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一)对城市建筑布局的影响 展示一组有关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图片,比较分析图片中的建筑布局特点以及反映的地域文化?λ λ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引导学生从答案中总结出地域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发展历史因素:美国——发展历史短;欧洲国家——发展历史悠久) (二)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 λ展示一组中国园林和西方国家园林的图片,通过学生讨论,比较分析,总结出两种园林的建筑结构的特点。 λ学生分析讨论形成这种结构特点的地域文化特征,总结地域文化对建筑结构的

世界上的五大文化圈

世界上的五大文化圈 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后来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西方文化圈的地理范围,主要是以白种人的居住地为主,包含欧、美、纽、澳等地。西方文化圈的共同特色是:议会政治(政治)、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经济)、中产阶级为社会上的主要力量(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基督教的价值观仍为主流以及重视消费与享受(文化)。 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国,以及以华语作为民族语言之一的新加坡。因为中国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扩散中心,所以中国成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而表现在东亚文化圈的共同特色有:汉字、儒家思想(例如这些地方都设有孔庙)、以中国律法为蓝本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中国化的佛教。 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伊朗、巴基斯坦等)。其特色就是直到今日仍虔诚地保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以及阿拉伯文字的使用。东南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等等。 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印度文化圈的特色表现在对梵文系字母的使用和印度教的宗教信仰上。 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代表东正教文化,主要是在俄罗斯、东欧以及巴尔干半岛等地为主;而东欧文化圈所展现出的主要特色有:以东正教为其宗教信仰,使用

斯拉夫字母;而在政治方面,在苏联尚未瓦解之前,因为东欧以及巴尔干半岛地区皆受其控制,所以都倾向极权专制,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但这些现象已随著苏联的瓦解而有了改变,在政治与经济方面逐渐向西方文化圈结合、靠拢。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整理资料

世界地理重要区域地图整理1、重要海峡(13个) 2、重要运河(3个) 3、重要海湾(6个) 4、重要的边缘海(10个)

5、重要的地中“海”(6个) 6、世界地形之最(8个) 7、中国地形之最(10个)

8、根据特殊定位点经纬度,确定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9个国家): 3.各大洲地理特征 范围主要地形气候类型河湖居民主要物产重要 国家 亚洲介于北冰洋、 太平洋、印度 洋、欧洲和非 洲之间喜马拉雅山、昆仑 山、天山;青藏高 原、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西西伯 利亚平原、中国三 大平原、恒河平 原、美索布达米亚 平原等 有热带、亚热 带、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陆性 气候、热带雨林 气候、高山气 候、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等 勒拿河、叶尼塞河、 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长江、黄河、珠江注 入太平洋,恒河、印 度河、西亚的两河注 入印度洋。湖泊有里 海、贝加尔湖等 亚洲以黄色人 种为主,西亚分 布着阿拉伯人, 属白色人种。宗 教有佛教、伊斯 兰教和基督教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 水稻、小麦、茶叶,东 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油棕、椰 子等)、锡矿、西亚的 石油,中亚和中国的棉 花等 中国、 日本、 印度 等 非洲介于大西洋、 印度洋、南极 洲和欧洲之 间高原大陆。主要地 形区由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撒哈拉 沙漠、刚果盆地、 东非大裂谷、阿特 拉斯山、乞力马扎 罗山、肯尼亚山等 以赤道为轴南 北对称分布。主 要有:热带雨林 气候、热带草原 气候、热带沙漠 气候和地中海 气候等 有世界最长的尼罗 河、水能最丰富的扎 伊尔河、还有赞比西 河、尼日尔河等。湖 泊有维多利亚湖、坦 噶尼喀湖等 撒哈拉沙漠以 南为黑色人种, 以北为阿拉伯 人 热带经济作物有可可、 天然橡胶、油棕、丁香、 剑麻等。矿产有北非和 尼日利亚的石油、南非的黄 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 石、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 国的铜、摩洛哥的磷酸盐等 埃及、 南非、 尼日 利亚 等

南开20春学期《世界文化地理(麦 课)》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南开20春学期《世界文化地理(麦课)》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 大概在何时,欧洲各种势力不再扩张,拉丁美洲殖民地几乎全部拜托了欧洲殖民统治? A 以美国1783年美国独立为标志 B 18世纪中叶 C 19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D 17世纪末 答案:A 2 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是?它使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 A 农业的出现 B 畜牧业的出现 C 房屋的出现 D 小麦的出现 答案:A 3 以下不属于宗教的传播途径的是? A 国家的建立 B 移民 C 传抪 D 领土竞争 答案:A 4 希腊的城市是与哪种制度相联系的?这样每个城市都是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国家组织。 A 联邦制度 B 民主制度 C 专制制度 D 奴隶制度 答案:A 5 奥运会最初举办的意义是为了? A 避免城邦之间的战争 B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C 国家之间的交流 D 建立城邦 答案:A 6 耶路撒冷属于? A 南斯拉夫 B 国际城市 C 巴勒斯坦 D 以色列 答案:B 7

古埃及的哪一学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A 绘画 B 几何学 C 医药学 D 解剖学 答案:C 8 古埃及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 A 玉米文明 B 小麦文明 C 小米文明 D 水稻文明 答案:B 9 佛教,大概在公元前几世纪由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A 公元前6-前5世纪 B 公元前-前5世纪 C 公元前6-7前世纪 D 公元前3-前世纪 答案:A 10 谁控制陆缘地带,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 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 这一学说反应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呢?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B 当今的世界形势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D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答案:A 11 哪一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 A 汉藏语系 B 印欧语系 C 阿尔泰语系 D 高加索语系 答案:B 12 古中国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 A 玉米文明 B 小米文明 C 小麦 D 水稻文明 答案:C 13

世界文化地理网上课程考试题库完整

《世界文化地理》网上课程考试题库 ( 标绿为新增试题) 一、单选题 1. 人类大概起源于多少年前?(C) A30 万年以前B 一千万年以前C40 万年以前D15 万年以前 2.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哪一之进化而来? (B) A 直立人 B 南方古猿 C 猿人 D 智人 3.5 万年前,人类进入了哪一阶段?(B) A 智人 B 晚期智人 C 猿人 D 直立人 4.在大约多少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A) A 一万年前 B 两万年前 C 三万年前 D 五万年前 5.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是?它使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 转向定居生活。(A) A 农业的出现 B 畜牧业的出现 C 房屋的出现 D 小麦的出现 6.关于种族的划分,目前流行有?(A) A 三分法和四分法 B 三分法 C 四分法 D 双分法 7.蒙古利亚人种又称为?(D) A 尼格罗人种 B 白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 黄色人种 1. 下列不属于西半球的三大文明发源地的是?(A) A 古巴比伦文明 B 墨西哥文明 C 玛雅文明 D 印加文明 2. 古埃及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B) A 玉米文明 B 小麦文明 C 小米文明 D 水稻文明 3. 古中国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C) A 玉米文明 B 小米文明 C 小麦 D 水稻文明 4.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是?(A) A 古埃及 B 古罗马 C 古印度 D 古中国 5.古埃及人由于需要多次重新划定土地,这使他们在哪一学科方面比当时 的任何民族都做了更多的实践练习呢?(D) A 统计学 B 测量 C 绘画 D 几何学

6.古埃及的哪一学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C) A 绘画 B 几何学 C 医药学 D 解剖学 7.墨西哥、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所依赖的农作物是?(B) A 小麦 B 玉米 C 小米 D 水稻 8.人类最早的城市的出现与以下哪个选项最为密切?(A) A 三次社会大分工 B 工业革命 C 人口过渡理论 D 宗教的传播 9.在哪一时期,农业与畜牧业进行了分离?(D) A 旧石器时代早期 B 旧石器时代晚期 C 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中 期 10.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出现了从事农耕业生产的人类固定居民点, 那就是()?(C) A 城市 B 部落 C 聚落 D 城镇 11.人类进入努力社会后,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的哪一种职业人?从而逐 渐形成了社会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C) A 作家 B 雕刻艺术家 C 商人 D 手工工匠 12.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以及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D) A 国家 B 聚落 C 部落 D 城市 13.下列属于“市”在“城”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并在唐朝中叶以后成 为南方粮草物资北运水陆码头的是?(D) A 西安 B 合肥 C 上海 D 天津 14.下列哪个城市是西方城市发展的始祖?(C) A 底比斯 B 开罗 C 雅典 D 罗马 15.当前世界上还在使用的语言大概有多少种?(C) A 上百种 B 两千多种 C 五千多种 D 三千多种 16.当前世界语言中,使用人数超过5000 万人的大概有多少种?(A) A17 种B 两千多种C 五十多种D 英语、汉语、法语三种 17.一般认为,语言是在哪一过程中产生的

北京大学《世界文化地理》历年考题及整理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2.文化、文化地理学p007 3.欧-亚分界线:乌拉尔河、乌拉尔山、里海、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 4. 乡土文化区:非具体的,存在于居住者脑海中,被一部分人们共同认可的区域,如“南方”、“北方”、“关东”等。是研究民间文化的重要工具。 5.划分指标:1.民族2. 语言3. 宗教4. 政治5. 经济 6. 历史 7.自然环境 6. 形式文化区05 ①是被具有一个或多个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群所占据的区域。可以选取一个或多个文化要素 作为标准,如宗教、语言、民族等; ②内部文化特性一致,而边界具有过渡性和模糊性,是一条带而非一条线; ③形式文化区在空间上交错分布形成文化破碎带,其文化具有混杂性和不稳定性。 功能文化区05 ①是通过政治、社会、宗教、经济的功能作用而组织起来的文化区; ②文化特征具有异质性,有清晰的节点和明确的边界; ③功能文化区可以包括不同的形式文化区。 文化生态08/09/12 ①是关于文化要素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中国常被称为人地关系研究; ②包括自然对文化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两方面,二者双向、相互影响; ③曾流行过的主要观点: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环境感知论、人类作为地球的改造者。 文化整合12 是指构成文化景观的要素都被系统地、空间地整合在一起,文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个文化要素改变了,其他文化要素也会跟着变化。 经济作物种植园12 ①是欧洲人为了经济目的,在热带、亚热带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商业农业类型; ②作物主要是咖啡、可可、香蕉、茶等经济作物; ③分布在中美洲、东南亚、非洲的低纬度地区; ④以当地人为劳动力。资本来自发达国家,市场也在发达国家,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 算数人口密度09/11 ①又称绝对人口密度,简称算数密度,是指一个地区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通常用每平 方千米的人口数量来表示; ②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 ③以其作为衡量标准,全世界共有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5个人口稠密地区。生理人口密度05/08/09/11/12 ①又称生理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②是分析人口承载力的指标,比算数密度更能揭示人口聚集的实际情况,能用来衡量人口 压力和人地关系。

《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文化地理》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别称有? A. 北平 B. 燕京 C. 蓟 D. 都城 满分:2 分 2. 真正出现将水稻转换成农业的地方是在? A. 长江流域 B. 海南 C. 广东 D. 西北 满分:2 分 3. 北宋的首都是在哪里? A. 开封 B. 安阳 C. 洛阳 D. 北平 满分:2 分 4. 首都一般设在什么样的地区? A. 人口密集地区 B. 经济发达地区 C. 军事要地 D. 地形险要地区 满分:2 分

5. 丝绸之路种哪种商品所占的比重很大呢? A. 马匹 B. 丝绸 C. 茶叶 D. 陶瓷 满分:2 分 6. 说起文明的起源,最为重要的就是? A. 人类的起源 B. 文化的起源 C. 农业的起源 D. 社会的起源 满分:2 分 7. 中国早期建筑是用什么来做成墙壁的? A. 夯土 B. 石块 C. 泥巴 D. 陶泥 满分:2 分 8. 我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是在? A. 唐宋时期 B. 五代时期 C. 明清时期 D. 当代 满分:2 分 9. 东部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 A. 咸 B. 甜

C. 辣 D. 酸 满分:2 分 10. 和亲政策实施后,新疆各国和中原地区的交往十分的频繁,汉朝政府总会给予当地国家以一 些物资的帮助,而当地的国家在朝贡的时候,沿途各地都会给予访亲队伍很大的便利,对于所带物品都不收取关税,因此访亲队伍也会带些商品进行买卖,这个就是? A. 丝绸之路 B. 茶马互市 C. 茶马古道 D. 朝贡贸易 满分:2 分 11. 以下属于西藏民居的是? A. 四合院 B. 碉楼 C. 土楼 D. 大房 满分:2 分 12. 中国早期北方的文明出现在哪个区域? A. 黄河流域 B. 西部地区 C. 东北地区 D. 长江流域 满分:2 分 13. 丝绸之路的第一次中断是在哪个朝代? A. 元朝 B. 明朝 C. 宋朝

《世界文化地理》导言

《世界文化地理》导言 ——《世界文化地理》第一讲 一、地理(Geography)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易·系辞》 “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xi),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唐·孔颖达 中国古代地理学 ?政区地理:为政治服务的传统; ?山水地理:为历史服务的传统,《水经》、《水经注》、《水道提纲》、《西域水道记》; ?堪舆地理:为现实服务的传统 堪舆地理 禹迹图:计里画方 古希腊地理学 ?Geography:大地的描述; ?哲学、天文学、几何学、地理学结合; ?地球概念的提出,五带的划分; ?地图及经纬网的使用 (一)什么是地理学(Geography)?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地球圈层结构图: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二)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群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特征,这些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特征构成一群人的共同行为模式。如共同的语言、行为、思想、生活习惯、技术、价值观等,并由此将人们社会性地联系在一起。 (三)什么是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区域多样性问题,揭示不同的文化要素的

空间差异和空间的功能联系。它描述和研究语言、宗教、经济、政治和其他文化现象在空间上的变化性和稳定性,解释不同地方的人类活动在表象和功能上的差别。 二、地理学研究中的区域问题 1.区域(自然地理区、文化地理区): 1)地域; 2)边界; 3)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2.尺度:大、中、小 地图比例尺:大、中、小 (一)世界自然地理区 1. 世界大陆与世界大洋 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地球总面积51000万KM2; 海洋36100万KM2 (71%); 陆地14900万KM2 (29%)。 世界七大洲(万KM2 ) 亚洲(4300) 非洲(2984 ) 北美洲(2425 ) 南美洲(1828 ) 欧洲(1060) 南极洲(1400) 澳洲(大洋洲)(896) 世界四大洋(万KM2 ): 太平洋(17968) 大西洋(9310 ) 印度洋(7492 ) 北冰洋(1310 ) 1.亚洲 欧—亚分界线:乌拉尔河——乌拉尔山——里海——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非—亚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2.非洲 3.北美洲 4.南美洲

世界文化圈和中国地域文化

文 化圈范围民族、人种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 文化影响 因素 典型文化 事物 文化特征 西欧面积最广: 包括西欧、 北美、澳大 利亚等地 区 居民普遍 使用刀叉 基督教新 教和罗马 天主教 文化深受 西欧,尤其 是英国的 影响 西方古典 建筑、基督 教节庆(圣 诞节) 温带海洋 性气候早 就乳畜生 产文化;西 方文化发 源地 东欧以斯拉夫 民族为主 的东欧地 区 斯拉夫民 族 东正教 文化深受 俄罗斯的 影响 圆形穹顶 的东正教 堂、芭蕾舞 亮丽的斯 拉夫文化 东亚中国、日 本、朝鲜半 岛、蒙古 居民普遍 使用筷子 佛教 深受中国 古代文化, 尤其是儒 家思想和 汉字影响 中国旗袍、 日本和服、 朝鲜高腰 长裙、蒙古 袍等服饰 文化 人口最多; 季风气候 造就本地 区稻米生 产文化 南亚印度、巴基 斯坦、尼泊 尔、孟加拉 国、斯里兰 卡等 印欧语系 多种宗教 混杂 受古印度 文明影响 泰姬陵、印 度舞蹈、纱 丽服饰 民族、语 言、宗教复 杂,相互之 间有长期 的文化交 流与冲突 东南亚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佛教和伊 斯兰教,菲 律宾信奉 天主教为 国教 受中国、印 度、欧美影 响 柬埔寨吴 哥窟、印度 婆罗浮屠 多元文化, 丰富多样 伊斯兰中亚、西 亚、北非 阿拉伯民 族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热带沙漠 气候、终年 炎热干燥 圆顶尖塔 清真寺,虔 诚的穆斯 林;阿拉伯 长袍(防日 晒、风沙) 典型的伊 斯兰宗教 文化圈 非洲撒哈拉以 南非洲地 区 黑色人种 为主 班图和苏 丹语系 崇尚自然, 多信奉原 始宗教 原生态 神秘宗教、 粗矿舞蹈 崇尚自然 拉丁美洲墨西哥及 其以南的 美洲地区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巴西) 天主教 曾是西班 牙、葡萄牙 的殖民地 墨西哥金 字塔、阿根 廷探戈舞、 巴西桑巴 舞和狂欢 节 西葡文化 与本地文 化相交融 太平洋太平洋中 的波利尼 西亚、美拉 尼西亚、密 克罗尼西 亚三大群 岛 马来—波 利尼西亚 语系 崇拜神灵, 后该信基 督教 崇拜神灵, 后该信基 督教 擅长航海, 土风歌舞

世界文化地理考题

一、名词解释 形式文化区05 ①是被具有一个或多个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群所占据的区域。可以选取一个或多个文化要素 作为标准,如宗教、语言、民族等; ②内部文化特性一致,而边界具有过渡性和模糊性,是一条带而非一条线; ③形式文化区在空间上交错分布形成文化破碎带,其文化具有混杂性和不稳定性。 功能文化区05 ①是通过政治、社会、宗教、经济的功能作用而组织起来的文化区; ②文化特征具有异质性,有清晰的节点和明确的边界; ③功能文化区可以包括不同的形式文化区。 文化生态08/09/12 ①是关于文化要素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中国常被称为人地关系研究; ②包括自然对文化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两方面,二者双向、相互影响; ③曾流行过的主要观点: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 文化整合12 是指构成文化景观的要素都被系统地、空间地整合在一起,文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个文化要素改变了,其他文化要素也会跟着变化。 经济作物种植园12 ①是欧洲人为了经济目的,在热带、亚热带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商业农业类型; ②作物主要是咖啡、可可、香蕉、茶等经济作物; ③分布在中美洲、东南亚、非洲的低纬度地区; ④以当地人为劳动力。资本来自发达国家,市场也在发达国家,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 算数人口密度09/11 ①又称绝对人口密度,简称算数密度,是指一个地区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通常用每平 方千米的人口数量来表示; ②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 ③以其作为衡量标准,全世界共有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5个人口稠密地区。生理人口密度05/08/09/11/12 ①又称生理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②是分析人口承载力的指标,比算数密度更能揭示人口聚集的实际情况,能用来衡量人口 压力和人地关系。 楔型模式08 ①又称扇形模式,是北美城市发展模式之一; ②是对同心环理论的修正,该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并非按照环形,而是按扇形向外发展,这 是因为受到交通因素,如汽车普及、公路发展等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③在该模式中,CBD出于城市中心;高收入阶层从CBD沿交通线向城市外围自然环境最优 地区发展,形成扇形的高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人群住宅区紧邻前者分布;低收入人群住宅区则在自然条件最差的地方。 霍华德“花园城市”09/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