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Detect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iques

1.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为我国航天和国防事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具备团队精神、善于学习实践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全面获得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导航制导技术的宽口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到航天、航空、交通、能源、环境等部门从事航天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生产、试验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本专业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将以直读、本硕连读或报考研究生的形式获得进一步的深造。2.培养要求

在品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热爱航天事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学习作风。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打下坚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培养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测试信号处理、制导与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图像探测处理与识别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和系统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试验测试以及工程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探测、制导和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与综合设计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技术动态和发展前沿,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专业特色

本专业主要开展航天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定位、制导与控制,以及图像处理和传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包括两个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A:航天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方向B:图像探测、识别与制导技术。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选择进入专业方向,进行有所侧重的专业学习。

专业方向A涉及控制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各领域知识,是以航天飞行器和空间应用中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为特色的、服务于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两方面需求的宽口径专业,注重产、学、研结合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方向B主要研究目标探测识别与跟踪、空间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应用、和光机电一体化的图像探测、识别和制导系统,以及航天生物医学应用等,属于自动控制理论、智能计算与控制、数字信号处理与传输、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等交叉领域。针对本专业特色,设置的主要特色课程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与测试系统、惯性导航基础、制导与控制原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和航天器控制原理、飞行动力学、遥感技术基础、计算智能基础等专业方向课程。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

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如下:

6.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

(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

生化过程的检测与控制(西农)

因为上传问题,特别添加了三个无关的图片,不然没法让其他人阅读 自己下完后删除即可 多打些无感的字,减小与另一个的相似率 一、绪论 1、基本概念 生化过程:即(发酵过程),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转化基本原料合成目的产物的过程。 状态变量:可显示过程状态及其特征的参数,一般指反应生物浓度、生物活性及反应速率的参数。 测量变量:指那些可以测量的状态变量。 操作变量:所谓的环境因子或操作条件,而改变这些环境因子和操作条件,可以造成生化过程状态变量的改变。 构造模型:包含胞内代谢网络在内,细致到考虑细胞内构成成分变化的数学模型。非构造模型:介于构造模型和状态模型之间,把生物过程的理论定理与经验公式结合起来,生化过程控制和优化中使用最广泛的模型。 状态模型:完全基于生物过程状态变量和操作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 2、简答题 1、简述生化过程的控制特点。 答:(1)不需太高的控制精度,除温度、pH感受强的菌株发酵过程外,控制指标

不需精确也不可能100%地控制在某一水平; (2)生物过程的各状态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难以检测的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易检测的物理化学量间接检测,因此相当部分的生化过程控制是一种间接的优化和控制; (3)相当数量的工业规模或实验室规模的生物过程,没有合适的定量数学模型可循,控制和优化操作必须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 2、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必须解决的5个问题 答:(1)系统动力学; (2)生物模型; (3)传感器技术; (4)适用于生物过程的最优化技术; (5)计算机─检测系统─发酵罐之间的接口技术(如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3、生化过程控制理论存在的难点。 答:(1)无论是前馈还是反馈控制,都必须建立在在线监测的各种参数上,但适用于生化反应过程的传感器的研究大大落后于生物工业的发展。 (2)各种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生产各种代谢产物又有各自的代谢途径,应用于生化反应过程的控制理论不具有普适性。 (3)控制理论自身的局限,至今不能模拟生化反应过程的高度非线性的多容量特性。 (4)在具体的控制模型构建时,缺乏以细胞代谢流为核心的过程分析,采用以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是化学工程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延伸。 (5)目前发酵动力学模型主要通过经验法、半经验法或简化法得到,一般为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如Monod、Moser、Tessier、Contois等模型方程。 二、生化过程参数中物理参数检测技术

自主访问控制综述

自主访问控制综述 摘要:访问控制是安全操作系统必备的功能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决定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而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则是最早的访问控制策略之一,至今已发展出多种改进的访问控制策略。本文首先从一般访问控制技术入手,介绍访问控制的基本要素和模型,以及自主访问控制的主要过程;然后介绍了包括传统DAC 策略在内的多种自主访问控制策略;接下来列举了四种自主访问控制的实现技术和他们的优劣之处;最后对自主访问控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简略介绍其发展趋势。 1自主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是指控制系统中主体(例如进程)对客体(例如文件目录等)的访问(例如读、写和执行等)。自主访问控制中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限是由客体的属主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允许主体(客体的拥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制定谁以何种访问模式去访问该客体。 1.1访问控制基本要素 访问控制由最基本的三要素组成: ●主体(Subject):可以对其他实体施加动作的主动实体,如用户、进程、 I/O设备等。 ●客体(Object):接受其他实体访问的被动实体,如文件、共享内存、管 道等。 ●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主体对客体的操作行为集和约束条件集, 如访问矩阵、访问控制表等。 1.2访问控制基本模型 自从1969年,B. W. Lampson通过形式化表示方法运用主体、客体和访问矩阵(Access Matrix)的思想第一次对访问控制问题进行了抽象,经过多年的扩充和改造,现在已有多种访问控制模型及其变种。本文介绍的是访问控制研究中的两个基本理论模型:一是引用监控器,这是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模型,进而介绍了访问控制在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安全技术的关系;二是访问矩阵,这是访问控制技术最基本的抽象模型。

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培训课件

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知识 员工培训教材 马仁

过程控制与检测仪表课件 一、过程控制仪表: 1)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重要工具。控制检测仪表可分为八大单元:变动单元、调节单元、计算单元、显示单元、转换单元、给定单元、执行单元和辅助单元。(理论以“够用为度”,实践以“实用为主”) LT 控制系统方框图 说明:图中控制对象代表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控制对象输出的是被控变量(如压力、流量、温度、液位等温度变量)。这些工艺变量经变动单元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或气压信号后,一方面送显示单元供指示和记录,同时又送到调节单元中与给定单元送来的给定值进行比较,调节单元将比较后的偏差值进行一定的运算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单元的动作,将阀门开大或关小。改变控制量(如燃料油、蒸汽等介质流量的多少)直至被控变量与给定值相等为止,此时阀门会

平衡在某一位置,使工艺介质达到工艺要求。 ①LT—检测锅炉汽包水位的变化并将汽包水位高低这一物理量转换成仪表间的标准统一信号。 ②LC—接受液位测量变送器的输出标准信号,与工艺控制调节(控制器)器要求的水位信号相比较得出偏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并按一定的规律运算后输送一个对应的标准统一信号。 ③LV—接受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后,根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控制阀门的开度,从而改变给水量,经过反复测量和控制使锅炉汽包水位达到工艺要求。 一个控制系统基本由给定单元、控制对象、变送单元、调节(控制)单元、执行单元组成。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二、检测与过程控制仪表(通常称自动化仪表)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原则可以进行相应的分类,如: 按照能源(所使用的):气动仪表、电动仪表、液动仪表。 根据是否引入微处理机可分为:智能仪表和非智能仪表。 根据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仪表和数字仪表。 检测与过程控制仪表最通用的分类是按照仪表在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划分的:

2018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2018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定位、制导与控制、安全控制以及机电控制和传感检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和系统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检测与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主要到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航天、通信、仪器仪表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航天/航空 2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3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4新能源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区域经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区域经理 2农艺师

3农业技术员 4销售代表 5植保技术员 工作城市: 毕业后,成都、上海、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成都 2上海 3南京 4合肥 5深圳 6福州 7西安 8郑州 3、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探测、制导控制及引信科学的研究、设计、制造、测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兵器工业部门,也可在民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等,由于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自身的某些特点,因而学生就业后一般都到兵器工业部门;由于目前该项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并且研究的潜力和发展前景都十分巨大,所以该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良好。 而对于一些民用企业来说,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势头也被一致看好,特别是在冶金与深加工领域潜力巨大,因此毕业生到民用企业工作,将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武器类,其中武器类共7个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在武器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151位。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 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于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重视设计构思、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目的: 1.学生获得传感器、自动检测方法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将所学到的自动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灵活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生产实践中去。 本课程任务: 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2.具备自动检测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及实现技术; 5.初步形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后修课程:机械创新设计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与发展趋势。 重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 难点: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一)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分类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特点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 (一)机电一体化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二)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应变与应力、压力、位移、流量、温度等典型物理量的检测技术及其相应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重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测量原理。 难点: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场合及选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 (一)检测技术基础 (二)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三)传感器和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 (四)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应变与应力的检测 (一)电阻应变效应 (二)电阻应变片 (三)测量电桥 第三节应力的直接检测 (一)压电效应 (二)压电传感器及其等效电路 (三)压电式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 第四节位移量的检测 (一)常用位移测量方法 (二)电阻式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 (三)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 (四)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 (五)数字式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 第五节流量的检测 (一)流量的特征 (二)介入式流量检测方法 (三)非介入式流量检测方法 第六节温度的检测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二 典型环节的时间特性研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典型环节的模拟运算电路的组成原理。 2.掌握惯性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积分环节,振荡环节的时间特性的实验验方法和特点。 二、实验电路及运算观察、记录 1惯性环节: 其中:T=R1C ,K=R1/R0 (1)模拟电路 图 (1) 典型惯性环节模拟电路 (2)注:‘S ST ’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3)安置短路套 (4)测孔联线 (5)虚拟示波器(B 3)的联接:示波器输入端CH 1接到A6单元信号输出 端OUT (U0). 注:CH 1选“X1”档。时间量程选‘X4’档 (6)运行、观察、记录 打开计算机→我的电脑→D 盘→Aedk →LABACT.exe 进入LABACT 程序。 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实域分析→典型环节模拟研究分析→开始试验,弹出示波器显示界面,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时(0→+5v 阶跃),点击开始。测完特征后点“停止”,开始读数。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 )的实际响应曲线(t ),且将结果记下。改变电容C 值(即改变时间常数),加Ui ,测Uo ,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与第一次的比较。 2.比例微分环节:)1() ()(S Kp s Ui s Uo T D += 其中:

,R3很小 (1)模拟电路 图 典型比例微分环节模拟电路 (2)输入连线 a.为了避免积分饱和,将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方波信号(OUT ),代替信号发生器(B1)中的阶跃输出0/5V 作为环节的信号输入(Ui )。 b.将函数发生器(B5)中的插针‘S ST ’用短路套短接。 c.将S1拨动开关置于最上档(阶跃信号)。 d.信号周期由拨动开关S2和“调宽”旋钮调节,信号幅度由“调幅”旋钮调节(正输出宽度在70ms 左右,幅度在400mV 左右)。 注:CH1选’X1’档。时间量程选’/2’档。 (6)运行,观察,记录6单元信号输出端OUT(Uo) 操作与惯性环节实验相同,用示波器观察A6输出端(Uo)的实际响应曲线Uo(t),并将结果记下来,改变参数R1值,重新测试结果,并记录比较。 3.比例积分环节 )1 1() ()(S Kp s Ui s Uo T I + = 其中,R R Kp 0 1= ,C R T I 1 1 = (1) 模拟电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控制理论、系统分析设计、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的自动化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创新类、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及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计算机及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探测、传感、制导与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检测与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毕业生应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2.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具备较扎实的外语综合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3.掌握计算机、电气等关联学科的相关原理、方法及相应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 4.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6.掌握科学计算、系统仿真、软硬件开发等实验方法和技术; 7.具有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和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在意识和意志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协作意识。具备与同学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2.创新竞争意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3.坚毅意志。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I、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I、数字电子技术基础II、自动控制原理I、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I、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导航原理、飞行器控制与制导、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访问控制模型综述

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 沈海波1,2,洪帆1 (1.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湖北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访问控制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了提高效益和增强竞争力,许多现代企业采用了此技术来保障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对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和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等几种主流模型进行了比较详尽地论述和比较,并简介了有望成为下一代访问控制模型的UCON模型。 关键词:角色;任务;访问控制;工作流 中图法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3695(2005)06-0009-03 Su rvey of Resea rch on Access Con tr ol M odel S HE N Hai-bo1,2,HONG Fa n1 (1.C ollege of Computer,H uazhong Univer 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 uhan H ubei430074,China;2.Dept.of C omputer Science,H ubei College of Education,Wuhan H ubei430205,China) Abst ract:Access control is an im port ant inform a tion s ecurity t echnolog y.T o enha nce benefit s and increa se com petitive pow er,m a ny m odern enterprises hav e used this t echnology t o secure their inform ation m ana ge s yst em s.In t his paper,s ev eral m a in acces s cont rol m odels,such as tra dit iona l access control m odels,role-bas ed acces s cont rol m odels,ta sk-ba sed acces s control m odels,t as k-role-based access cont rol m odels,a nd s o on,are discus sed a nd com pa red in deta il.In addit ion,we introduce a new m odel called U CON,w hich m ay be a prom ising m odel for the nex t generation of a ccess control. Key words:Role;Ta sk;Access Cont rol;Workflow 访问控制是通过某种途径显式地准许或限制主体对客体访问能力及范围的一种方法。它是针对越权使用系统资源的防御措施,通过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或因为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而造成的破坏,从而保证系统资源受控地、合法地使用。访问控制的目的在于限制系统内用户的行为和操作,包括用户能做什么和系统程序根据用户的行为应该做什么两个方面。 访问控制的核心是授权策略。授权策略是用于确定一个主体是否能对客体拥有访问能力的一套规则。在统一的授权策略下,得到授权的用户就是合法用户,否则就是非法用户。访问控制模型定义了主体、客体、访问是如何表示和操作的,它决定了授权策略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 若以授权策略来划分,访问控制模型可分为: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基于任务和工作流的访问控制(TBAC)模型、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T-RBAC)模型等。 1 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 传统的访问控制一般被分为两类[1]:自主访问控制DAC (Discret iona ry Acces s Control)和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 ory Acces s C ontrol)。 自主访问控制DAC是在确认主体身份以及它们所属组的基础上对访问进行限制的一种方法。自主访问的含义是指访问许可的主体能够向其他主体转让访问权。在基于DAC的系统中,主体的拥有者负责设置访问权限。而作为许多操作系统的副作用,一个或多个特权用户也可以改变主体的控制权限。自主访问控制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主体的权限太大,无意间就可能泄露信息,而且不能防备特洛伊木马的攻击。访问控制表(ACL)是DAC中常用的一种安全机制,系统安全管理员通过维护AC L来控制用户访问有关数据。ACL的优点在于它的表述直观、易于理解,而且比较容易查出对某一特定资源拥有访问权限的所有用户,有效地实施授权管理。但当用户数量多、管理数据量大时,AC L就会很庞大。当组织内的人员发生变化、工作职能发生变化时,AC L的维护就变得非常困难。另外,对分布式网络系统,DAC不利于实现统一的全局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MAC是一种强加给访问主体(即系统强制主体服从访问控制策略)的一种访问方式,它利用上读/下写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利用下读/上写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MAC主要用于多层次安全级别的军事系统中,它通过梯度安全标签实现信息的单向流通,可以有效地阻止特洛伊木马的泄露;其缺陷主要在于实现工作量较大,管理不便,不够灵活,而且它过重强调保密性,对系统连续工作能力、授权的可管理性方面考虑不足。 2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 为了克服标准矩阵模型中将访问权直接分配给主体,引起管理困难的缺陷,在访问控制中引进了聚合体(Agg rega tion)概念,如组、角色等。在RBAC(Role-Ba sed Access C ontrol)模型[2]中,就引进了“角色”概念。所谓角色,就是一个或一群用户在组织内可执行的操作的集合。角色意味着用户在组织内的责 ? 9 ? 第6期沈海波等: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4-04-17;修返日期:2004-06-28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1)

第一章:自动控制理论的一般概念 §1.1引言 §1.2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发展过程: 19世纪 ???????→?呼应 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相 ?? ????????频域复域时域 20世纪60年代初 ??????→?与航天技术发展相呼应 ??? ???????????系统辩识等最佳估计最优控制线性系统 应用:深入到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日常生活: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空调、汽车、飞机… 工程:数控机床、合成塔、核反应堆… 军事:火炮群、导弹、特种炸弹、垂直起降飞机… 科技:航天飞机、卫星姿态控制、机器人… §1.3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 自动控制: 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被控对象的一个物理 量(被控量)按预定规律(给定量)运行。 出)(单入古典控制理论/出) (多入现(近)代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系统:能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举例:被控对象被控量C给定量R 炉温控制系统烘炉炉温T u r(T希望值)X-Y记录仪笔笔位移L u r(L希望值)液压控制系统水箱水箱水位H u r(H希望值) 1.开环(信号单向流动) 特点:简单、稳定、精度低。 2.闭环(信号有反向作用) 特点:复杂、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有稳定性问题。 3.复合(前向联系、反向作用) 特点:性能要求高时用之。 例如:炉温系统可以采用开环或闭环的。 闭环控制工作原理: 外部作用: ? ? ? r c r c 偏离 干扰量:使 跟踪 给定量:使 控制目的:排除干扰因素、影响、使被控量随给定量变化。 负反馈原理——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

把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利用所得的偏差信号进行控制,达到减小偏差、消除偏差的目的。 负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按偏差控制的具有负反馈的闭环系统1)、有反馈,信号流动构成闭回路。 2)、按偏差进行控制。 §1.4控制系统的组成 组成(以X-Y记录仪为例) 控制器: ①测量元件:测量被控量 ②比较元件:产生偏差信号 ③放大元件:对偏差信号进行幅值、功率放大 ④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施加作用 ⑤校正元件:改善系统性能

自动检测技术与装置(第二版) 复习题答案

1、检测仪表有哪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答:检测仪表的组成:传感器+变送放大机构+显示器。1.传感器直接与被测量对象相联系,感受被测参数的变化,并将被测参数信号转换成相应的便于进行测量和显示的信号输出。2.变放大机构将感受件输出的信号直接传输给显示器或进行放大和转换,使之成为适应显示器的信号。 2、检测仪表的常用技术性能有哪些? 答:精度、变差、灵敏度和灵敏限、线性度、死区 3、按误差的来源分类,有哪几类?各类有何特点? 答:1检测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 疏忽误差 系统误差的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便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随机误差既不能用实验方法消除,也不能修正,虽然他的变化无一定规律可循,但是在多次重复测量时,总体服从统计规律。 疏忽误差是指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得的值明显偏离其真值,既不具有确定分布规律,也不具有随机分布规律的误差,疏忽误差是由于测试人员对仪器不了解或因思想不集中,粗心大意导致错误的读数,使测量结果明显的偏离了真值的误差。 4 * 、说明弹簧管压力表的具体结构;使用中如何选择? 答:弹簧压力表也由外壳部分、指针、刻度盘。弹簧管、弯管、和传动机构等六个主要部分主成。弹簧管的内腔为封闭形式,外界压力作用于弹簧管外侧,使弹簧管变形,由传动机构带动指针转动指出环境压力。 压力表的选用原则:主要考虑量程、精度和型 5 * 、常用热电偶有哪几种?比较说明其主要的特点。 答:常用热电偶有:S (铂铑— 铂)、K (镍铬—镍硅)、E (镍铬—铜镍)三种 S 型的特点是熔点高,测温上限高,性能稳定、精度高、100度以下热电势极小,所以可不必考虑冷端温度补偿,价昂,热电势小,线性差,只适合于高温域的测量;K 型特点是热电势大,线性好,稳定性好,价廉,但材料较硬、在1000度以上长期使用会引起热电势漂移,多用于工业测量;E 型特点,热电势比K 型热电偶大50% 左右,线性好,耐高湿度,价廉,但不能用于还原性气氛,多用于工业测量。 6*、热电偶使用中为何常用补偿导线?补偿导线选择有什么条件? 答:使用补偿导线的作用,除了将热电偶的参考端从高温处移到环境温度相对稳定的地方外,同时能节约大量的价格较贵的金属和性能稳定的稀有金属,使用补偿导线也便于安装和线路铺设,用较粗直径和导电系数大的补偿导线代替电极,可以减少热电偶回路电阻以便于动圈式显示仪表的正常工作和自动控制温度。 条件:○ 1补偿导线的热电特性要与热电偶相同或相近;②材料价格比相应热偶低,来源丰富。 使用补偿导线注意问题:1、补偿导线只能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与热电偶的热电势相等或相近2、不同型号的热电偶有不同的补偿导线3、热电偶和补偿导线的接口处要保持同温度4、补偿导线有正、负级,需分别与热电偶正、负极相连 5、补偿导线的作用只是延伸热电偶的自由端,当自由端的温度不等于0时,还需进行其他补偿和修正。 7*、热电偶冷端温度有哪些补偿方法? 答: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有:1、补偿导线法;2、计算修正法;3、自由端恒温法;4、补偿电桥法;5、仪表零点调整法 8*、常用热电阻有哪些?写出各分度号。 答:常用的热电阻有:铂电阻(Pt10、Pt100),铜电阻(Cu50、Cu100) 9、热电偶测温系统组成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使用热电偶组成一个温度检测系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热电偶直接与显示仪表相连,显示仪表显示被测温度值,二是、热电偶先接到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变送器输出的标准信号与被测温度呈线性对应关系,并送到显示仪表显示温度值。对于第一种情况,显示仪表必须要与热电偶配套使用。对于第二种情况,温度变送器也必须要和热电偶配套使用,必须包含与热电偶对应的自由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产生的电势连同热电偶一齐作为显示仪表的输入信号,由于热电势与温度之间是一个非线性关系,因此显示表的标尺上的温度刻度也是非线性的。 10 * 、写出节流式流量计的流量公式,并说明公式中各符号表示什么? 流量方程:P A q v ?=102ραε P A q m ?=102ραε α:流量系数 ε:可膨胀系数 ρ:节流前密度 0A :接流体开孔面 P ?:差压

04010290模式识别导论

《模式识别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4010290 课程中文名称:模式识别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Pattern Recognition 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专业: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开课学期:7 总学时:24 (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0学时) 总学分:1.5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模式识别理论的发展现状,初步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模式、模式识别等基本概念有明确地认识,具有实用统计模式识别完成模式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掌握模式、模式识别的含义; 2、掌握基于Bayes决策理论的模式分类方法; 3、掌握线性分类的基本方法; 4、掌握近邻法; 5、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 6、了解特征提取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模式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发展和应用;模式识别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Bayes决策理论(4学时)

最小错误率的Bayes决策;最小风险的Bayes决策;Bayes分类器和判别函数;正态分布模式的Bayes分类器;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的估计。 第三章线性判决函数(4学时) 线性判决函数和决策面;最小距离分类器;感知机准则函数;平方误差准则函数;多类模式的线性分类器。 第四章非线性判决函数(4学时) 分段线性判别函数;近邻法;K-近邻法;快速近邻法。 第五章聚类分析(4学时) 模式相似性测度和聚类准则;分级聚类法;C—均值算法。 第六章特征提取(6学时) 类别可分性准则;特征选择;基于距离的特征提取;基于K-L变换的特征提取。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专题讨论。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前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后续课程:无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 黄凤岗,宋克欧. 模式识别[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资料: [1] 杨光正等. 模式识别[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 边肇祺,张学工. 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撰写人签字: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检测技术与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检测技术与过程控制 学院 专业建筑设施智能技术 班级 学生 学号 月日至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二章蒸汽压力波动是主要干扰的设计方案 (4) 一.控制方案、理论依据、控制工艺流程图 (4) 二.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4) 三.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系统工作过程概述 (4) 四.设计中用到的仪表的结构、特点说明 (5) 第三章冷水流量波动是主要干扰的设计方案 (7) 一.控制方案、理论依据、控制工艺流程图 (7) 二.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7) 三.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系统工作过程概述 (7) 四.设计中用到的仪表的结构、特点说明 (8) 第四章冷水流量和蒸汽压力均波动明显的设计方案 (10) 一.控制方案、理论依据、控制工艺流程图 (10) 二.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10) 三.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系统工作过程概述 (10) 四.设计中用到的仪表的结构、特点说明 (11) 第五章冷水流量、蒸汽压力以及进料压力波动均为主要干扰的设计方案 (13)

一.控制方案、理论依据、控制工艺流程图 (13) 二.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14) 三.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系统工作过程概述 (14) 四.设计中用到的仪表的结构、特点说明 (14) 第六章体会与感悟 (17)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A:干燥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一、工艺过程描述 某干燥器的流程所示。干燥器采用夹套加热和真空抽吸并行的方式来干燥物料。夹套通入的是经列管式加热器加热后的热水,而加热介质采用的是饱和蒸汽。为了提高干燥速度,应有较高的干燥温度θ,但θ过高会使物料的物性发生变化,这是不允许的,因此要求对干燥器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二、设计要求 分别针对以下情况: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更加普遍。在计算机技术运用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越发重要,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常用方式。本文介绍了研究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意义,主流的访问控制技术以及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安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 0.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愈加广泛。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商业、金融和国防等领域的网络应用中,安全问题必须有效得到解决,否则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一般而言信息安全探讨的课题包括了: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etion)、加密(Encryption)、认证(Authentieation)、访问控制(Aeeess Control)以及审核(Auditing)等等。作为五大服务之一的访问控制服务,在网络安全体系的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即为判断使用者是否有权限使用、或更动某一项资源,并防止非授权的使用者滥用资源。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是通过对访问主体的身份进行限制,对访问的对象进行保护,并且通过技术限制,禁止访问对象受到入侵和破坏。 1.研究访问控制技术的意义 全球互联网的建立以及信息技术飞快的发展,正式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依然成为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神经中枢,网络的诞生和大规模应用使一个国家的领域不仅包含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而且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空间。随着现代社会中交流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和部门间的协作日益增多。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访的过程逐越来越多,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也越发担忧。因此,如何保证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与互相操作,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要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才会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而更多更高效的利用信息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谁掌握的信息资源更多,

导航控制制导

一、专业介绍 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有: 01现代舰船综合导航技术 02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 03新型惯性器件与高精度导航系统 04水下导航技术 05卫星无线电导航技术 06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2、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国内外导航及自动化领域的先进技术、理论的发展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与本学科有关的专门技术工作和具有创新能力,能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并撰写论文摘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专业特色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以数学、力学、控制理论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该学科研究航天、航空、航海、陆行各类运动体的位置、方向、轨迹、姿态的检测、控制及其仿真,是国防武器系统和民用运输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自动控制原理 (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二、推荐院校

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单位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三、就业前景 (一)天文导航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国防技术的发展,天文导航技术在航天、航空、航海领域的需求日益强烈,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航天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天文导航技术的辉煌。近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导航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月球和火星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活动的开展,天文导航以其自主性强、精度高、成本低廉等特点在深空探测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天文导航技术在航海、航天和航空各方面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已成为舰船、卫星和深空探测器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同时还是中远程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高空远程侦察机等的重要辅助导航手段,而在未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星际航行中也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如此丰富的专业领域需要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自动化技术与电子信息紧密相联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自动化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关系十分密切,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自动化专业作为信息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年来是非常走俏的,尤其是最近几年,自动化和计算机、电子等信息类专业已成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中不争的龙头老大。不可否认,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作为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型学科,其专业人才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基础,因此,在这个信息自动化时代,他们必将成为众多企业公司眼中的“宠儿”。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航天、航空、航海等领域国家各军事部门及各种含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从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方面的分析、研究和设计工作。 五、其他相近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六、课程设置(以北航为例) 主要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硕)、一外、人文专题课、数值分析A、数值分析B、矩阵理论A、矩阵理论B、数理统计A、数理统计B、泛函分析基础、常微分方程、线性系统(Ⅰ)、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现代仿真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Ⅰ)、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线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 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课程类型:0110098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32 选修英文名称:学分:课程性质:先修课程:开课院系: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 专业课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电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课学期: 第6学期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 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于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重视设计构思、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目的: 1.学生获得传感器、自动检测方法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将所学到的自动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灵活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生产实践中去。本课程任务: 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2.具备自动检测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及实现技术; 5.初步形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后修课程:机械创新设计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与发展趋势。重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难点: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一)机电一体化的定义(二)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分类(四)机电一体化系统特点 第二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一)机电一体化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二)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第三节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应变与应力、压力、位移、流量、温度等典型物理量的检测技术及其相应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重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测量原理。难点: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场合及选型。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感与检测技术概述(一)检测技术基础(二)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三)传感器和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四)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应变与应力的检测(一)电阻应变效应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理解要点: 1)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2) 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3) 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品的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在岗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需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只有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必需的; 6) 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必要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产工序; 2) 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3)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理解要点: 1)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 2) 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工厂还应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 3) 在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确认规定的条件已得到满足,否则不能进行生产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