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音功能分析

现代汉语语音功能分析

现代汉语语音功能分析
现代汉语语音功能分析

现代汉语语音功能分析

王建华

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 99A11728

摘要通过对现代汉语语音实际的考察,结合三个平面的有关理论,详细分析了汉语语音韵律的主要现象:轻重音、语流音变、语调等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显示出的主要功能。在分析时注重语音实际,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静态方面主要突出不同的语音现象在分析句法结构、语义关系中的作用;动态方面主要阐述其对语用效果表达实现的作用,并认为各方面并不是平行的而是立体交叉的。

关键词语音韵律;语音功能;轻重音;语流音变;语调

1.引言

任何语言都是一个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处于语言结构的最外层,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言符号的能记是语音,所记是意义,二者和所指事物内容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语言形式。语音节律是语音形式的具体表现,是语言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表意手段的组成部分,对识别句法构造和语义理解、语用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汉语的语法形式或广义形态主要有:次序排列形式、虚词添加形式、层次分合形式、语音节律、词的形态变化、词的分布形式、结构中的词类形式等(范晓《语法研究中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4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对于各种语法形式,学术界都已有所研究,相比较而言,语音节律与语法意义的关系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尽管曾有学者在论述汉语语法系统时对相关的韵律表现作了详尽的描写(参看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但是大部分仍是将语音节律作为语音学或者是发声学范畴来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便近年来在语音节律和语法研究相结合上有了一定的进展,(吴宗济对连读变调的研究、沈炯对语调的研究),但是总体上看力度不够,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同时在语音研究和其他相近学科交叉性研究上也还存在很大的潜力(沈祥源的《文艺音韵学》是这种交叉研究的典范)。

2.

2.1语言由两层组成,一是语音层,一是语言符号层,语音=>语素→词→句子。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素、词、句子等高一级语言要素存在的前提。不论是语素、词还是句子都是在合法或合逻辑的基础上的语音线性序列组合。语音节律作为语法形式,其功用是不容忽视的,如在构词法上,为什么汉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是[1+1]式的双音节词, 这里有个语音韵律搭配问题。尽管有的双音节词扩展后在语意上也能讲得通,如“放松—放宽松”、“种植—种植树/草”、“地震—地震动”等,但是只要用两个音节就能负载足够的信息量,并且说出来不拗口,

即合乎韵律,我们就不会再用带有赘余成分的非双音节词了。另外我们习惯于汉语的成语是[2+2]式,但是实际中却不是这样。有的是【[1+2]+1】,如“一衣带/水”有的是[1+3]式,如“狐/假虎威”。另外语音韵律在词的定性、分化歧义、给句子分段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在动态的言语交际中,语音韵律如轻重音、停顿、语调等也可以显示出说话者的信息焦点,感情表达等。正确地运用语音韵律手段可以增强交际效果。

2.2语音的物理属性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方面一般认为是语音的声学表现,而语音韵律则不仅仅是声学表现,它还属于人们的感知范畴,声学表现是感知的基础。我们将普通话中的语流段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加以归纳总结大致可概括出以下几个感知范畴:①语音轻重、②语流音变、③节奏停顿、④语调变化

2.2.1语音轻重

2.2.1.1一个语言片段——词或句子——首先是音节在线性层面而不是空间层面上的组合。由于受到外在或者内在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轻重音,轻重音的存在丰富了言语表达、交际的形象性和具体可感性。

2.2.1.2轻重音是指语言或言语片段中因特定需要(句法结构层次、语义内容理解、语用表达等)要求重读和轻读的音,和音强有关(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轻音不等于轻声)。考察语言中的轻重音现象,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①语法(句法、语义)范畴的轻重音、②语用范畴的轻重音

①语法范畴的轻重音。轻重音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在【AB】式中,A重则B轻,B重则A 轻。结构轻音中有极少数可以有轻音和非轻音的读法,但是这两种读法和语气的变化无关,却对句子意义或结构有很大的影响。例如:

a.我终于想起来了

....。

b.睡够了,我想起来了

...。

a中“起来”作“想”的补语,读的较轻。b中“起来”作“想”的宾语,读的较重些。再如:

a.这屋朝阳,大早上

..就能见到阳光。

b.时间紧迫,工程早上

..比晚上好。

a中“早上”是词,“上”轻读;b中“早上”是短语,是状中结构,是“早上马/开工”之意。这样的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大意(dày?)- 大意(dàyi)本事(bênshi)-本事(bênsh?)等

再如:反对的是少数人。如果将主语“少数人”作为施事,语义重点放在句首“反对”上,重读;如果将“少数人”作为受事,语义重点放在句末,则“少数人”重读。

从来源上说,结构轻音源自词法轻音,从语法角度看,结构轻音一般出现在一下几种情况中:

①部分复音的单纯词中如:葡萄罗嗦马虎葫芦

②词缀如:桌子石头老虎阿姨

③用在词素之后,本身有意义(区别于②)如: 道理和气男人兄弟精神口音

④用在单个的词之后如: 说了做着同志们想想

⑤用在词组之后如: 房顶上屋子里唱戏的吃完了

⑥句子之后,一般是句末语气词如:啊、吗、吧、呢、呀等

在句法结构中,语音层次和句法结构层次并不是完全相符的。但是在进行句法分析时,

我们不能完全抛开语音层次,一个语流片段,不但要合法、合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照顾到语音。语音层次的切分能影响到句法层次的划分。例如:

a.三个农场

....‖的青年。

b.三个

..‖农场的青年

..。

a中“三个”读中音,“农场”重读,且“三个农场”作为一个语音段连读;中“三个”读中音,“青年”重读,“农场的青年”作为一个语音段连读。

再如: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a是偏正结构,“哨兵”重读,“敌人”次重;b是动宾结构,“发现”重读。

②语用范畴的轻重音可以表达说话人不同的语气和口气,凸现话语信息的焦点。例如:

a、他‖是.大三的学生。

b、他‖是.大三的学生。

c、他‖是.大三的学生。

由a到c语气逐次加重。a表示一般的陈述,b表示说话人自认为是正确的,语气稍重;c则是为了强调“他是大三的学生”这一事实,在语音表现上,“是”的读音由轻到重。再如:

a.你去还书吧。(请求语气)

b.你去还书吧。(商量语气)

c.你去还书。(祈使语气)

同样是由于表达目的的不同,语音轻重也不同,a→c语气逐渐加重,且a句是高升调,b句是平直调,c句是降抑调且是急速下降的。

通过大量类似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语用上的轻重音,主要标记是语调的轻重、升降,并不影响句法层次和结构,因此也不影响语义表达,即表语气的成分对句子结构和句义分析不发生影响或影响很小,而是在语用方面表达了说话者的特定的目的。

2.2.1.2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语音轻重不但影响到句法结构,而且也能影响到语义。在进入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语音的轻重扮演的角色更显得重要。人们在交际中总是为了传达一定的信息,因此发话者总是有意地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语义焦点(focus)在语气/语调上加重,从理解的角度来说,受话者也希望从中把握对方所要表达的主旨或主题,即说话者利用轻重音这种特殊的会话标记,为听话者提供了足量的话语信息以及“言外之意”,而听话者通过解读轻重音从而推导出会话含义。如:

a.他是‖大学生

...。

b.他是大‖学生

....。

a中后三个音节作为一个整体的音段加以强调,则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他是大学生,而不是中学生、小学生”。而b中重音位置放在“大”上,“学生”弱读,则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他是大的学生而不是小的学生”,“大”可以指身材高大或者是年龄大。再如:

⑴a、谁昨天到的烟台?—b、小李昨天到的烟台。—c、小李。

⑵a、小李何时到的烟台?—b、小李昨天到的烟台。—c、昨天。

根据不同的疑问点,可以作出b句这样的回答,也可以为使表达重点更突出,作出c式的更简

洁明快的回答,使受话者更易于把握信息。同样,在言语交际中为突出表意重点也可采用特殊手段,如将重音语段提前等。例如:怎么了,你?同样是关切,采用倒装,将“怎么了”提前并加重语气比“你怎么了?”更能使受话者推导出发话人的关注焦点。

2.2.2 语流音变

读书、说话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素或音节,而是连续发出许多音素或音节形成语流的。在这个过程中,音节之间或音素之间就相互影响使前音或后音发生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现象。语流音变的方式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移位、增音等。音变现象在中外语言中普遍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音变现象:轻声、变调、儿化、“啊”音变等。①(1)轻声是普通话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声调,是原来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的轻快短促的调子,属于音韵学范畴,不同于轻音。轻音是相对于重音来说的,是语流中相对弱化的音,是语音学或者发声学范畴。轻声可以是轻音,但轻音不一定就是轻声。轻声的字、词在语流中往往读成轻音。普通话或方言中,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例如:兄弟(xi?ngdi)—弟弟,名词兄弟(xi?ngd?)—哥哥和弟弟,短语

是非(sh?fei)—纠纷,名词是非(sh?fēi)—正确和错误,短语

利害(l?hai)—程度深或可怕,副词/形容词利害(l?hài)—利和弊短语

读轻声的往往是词的形式,非轻声的一般是短语,并且读轻声的词是不能扩展或扩充的,而短语则不同,能扩展和扩充,构成四字格的形式,如:难兄难弟、是是非非、是非分明、利害攸关等;同时轻声的词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要高一些。另外一些重叠动词的末一个音节如:看看跑跑写写尝尝等常轻声化,这样的词表义上不等于单独的一个动词,表示的是尝试态:看一看跑一跑写一写尝一尝等。

⑵除轻声这一特殊的变调外,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现象还有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等。

对于上声的变调一般认为是:A.“两上相连,前上变半上”,即由【214】变为【24】,近乎阳平。B.“上+非上,上变半上”,即由【214】变为【24】。A式成立的条件是两个音节均为上声音节,且第二个上声音节保持正常声调不变或虽可变为轻声,但语义不虚化。例如:冷水(lêngshu?)→léngshu? 友好(y?uhao)→yóuhao

打扫(dasao)→dasao 脚手(jiaosh?u)→jiáoshou

如果第一个音节是上声,第二个音节是由上声变来的轻上,第一个字就有两种不同的变法,有的变为“半上+轻声”,第二个上声音节变读为轻声,整个音节虚化为词尾或后缀,失去原有的意义,例如:姐姐奶奶耳朵椅子等, 在这一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前后都变。“上+上”→“阳平+轻上”,如找补裹腿想想久久等,这一类从构词角度看,多数是由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重叠而形成的,两个音节都起实词词素的作用;从语义角度说,由于第二个音节的语我不虚化,因而重叠结构的词义和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本身的词义不完全相同,如“想想”“走走”不同于单独的“想”和“走”,而是“想一想”“走一走”的意思,“久久”“远远”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久”或“远”,而是有“很久很久”“很远很远”或程度深的意思。实际上这种上声的变调也并不是非变不可的,不存在强制性的因素,只是通过变调使人们读起来或者说起来更加顺口,更合乎语义表达和交际需要。

(3)“儿化”作为汉语独特的变调现象,其主要功能有:

A.在有些词里能确定词性。如:

盖(动词)—盖儿(名词)错(形容词)—错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破烂(形容词)—破烂儿(名词)

B.有些词里能区别词义。如:

“信儿”(消息/话)不是“信件”“头儿”(领导)不是“头脑”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脑袋C.有些词儿化后表示“小”“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如:

小孩儿小曲儿粉末儿头发丝儿

儿化词一般在中语使用中较常见,许多方言(如北京话)中存在大量的儿化音。

2.2.3节奏停顿

2.2.3.1语言或言语中的语流片段写出来是一个个的字,读出来便成为一个个音节,是由[音节1+音节2+……+音节n]组合而成的。前后的两个或几个音节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间歇,有的间歇值近乎没有可以忽略不计,而有的间歇值比较大,能为人们明显的感知,这样就形成了停顿。这样的停顿主要是和音长有关,同时也涉及到音强和音高等。“语句层是由音节和音节组合组成的,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是一个音节组合,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几个音节组合共同组成语句,各音节组合之间往往有或长或短的停顿。”(林焘,1990)

2.2.3.2 停顿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②

一个语流片段,特别是较长的,我们不可能一口气说出来,中间总得有个停顿。为什么要停顿?有什么作用呢?一是为了使句法结构更明晰,可以避免因句法结构层次不清带来的语义理解误差;二是使语义表达或理解更明确,通过停顿可以使话语信息焦点更突出,使听话人比较容易的把握说话者的主旨所在;三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表示说话人特殊的感情。

(1)句法需要

谈到停顿的句法功能,人们经常提到提分化歧义,即书面语上有歧义的句子,在口语由于在其线性序列上附加了一层韵律表达,歧义自然就消除了,而这所谓的韵律表达经常被得及的就是停顿。例如:

a.我和哥哥‖的同学。→同学是属于我和哥哥的

b.我和‖哥哥的同学。→我,哥哥的同学

再如:a.我们‖三个一组。→三个作为我们中的一个子集

b.我们三个‖一组。→我们与三个是同位关系

考察大量类似的例句,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句子存在共同的特点:是同形结构,在同一线性序列下,存在两种或多种可能的句法结构层次,是“结构切分不同”造成的歧义(吕叔湘,1984)。停顿的分化歧义也只是分化有此共同特点的句子,而对于因句法关系或语义关系不同等造成的歧义则不能分化。同时,这样的句子中存在不同的停顿关节点,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总是选择合适的最大的关节点来停顿,此时的停顿和句法结构是一致的,但当把这种同形结构纳入能分化歧义的不同句子框架中时,停顿便与句法结构层次不再对应,即当上下文语境足以分化歧义时,停顿便不再需要了。

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停顿不是为了分化歧义,是为了表达语意或感情,停顿位置选择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然的,停顿位置与句法层次的划分很多情况下存在不一致现象,例如:

a.我担心‖下岗,便真的‖下岗了。

b.坚决取缔‖和打击‖邪恶势力。

c. 希望大家‖通力合作。

类似的句子都没有依句法结构的切分点来停顿,而是根据语用表达效果的需要来灵活处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句法结构制约着停顿位置,反过来停顿也影响句法结构的切分,但停顿对于句法层次切分的影响是有限的,表现在:第一,只有在发生歧义时,为消除歧义,停顿的位置和大小才尽可以与句法结构层次保持一致;第二,停顿无法全面展示句法结构层次,在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停顿位置及大小的选择存在多种可能。影响停顿选择的因素既有句法结构内部的,如较长的句子,为了进一步明晰句法结构需要停顿;也有句法结构以外的,如语用需要、生理需要等。

(2)语义需要

谈到语义理解,我们仍从分析歧义形式入手。在静态的语言形式中,有一些被称为歧义的形式,我们以比较大众化的“咬死了猎人的狗”为例,可理解为:

a.咬死了‖猎人的狗。

b.咬死了猎人的‖狗。通过进一步分析“咬死”、“猎人”、“狗”之间特别是“咬死”和“狗”之间存在的隐性语义关系。“狗”必须既是“咬死”的施事又是“咬死”受事,同时动核“咬死”必须是双向的,必须能联系两个动元成分。这种形式可提炼概括成:

VP+NP1+NP2 [VP+NP1]+NP2(偏正)

(动宾)

再如:

赞扬青年的作品消灭敌人的部队关心别人的孩子帮助邻居的老人……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是除了句法成分之间潜在的语义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存在多重节奏停顿。这种歧义是由于第一层次的切分位置存在分歧造成的,因为存在多种节奏停顿,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划分,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语义理解,但在实际交际中,说话者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停顿位置,使听话者作出单一的理解。

通过分析歧义形式之所以产生歧义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我们得知,一个语言形式的各个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多种隐性的语义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复杂”的,因而也往往是多义的,其消除在许多情况下依赖有声语言节奏的提示,人们对话语含义的理解就是感知节奏停顿大小来把握结构层次进而识别结构关系,然后才能准确地理解意义。

节奏停顿←→结构层次关系→话语含义

这个过程中,结构识别是中介,节奏停顿对语义理解的制约是通过暗示和结构层次或关系来实现的,这就是语音节奏停顿在语义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3)语用需要③

①我们在说话时总是有一个话语起点,它往往代表着说话人的话语主旨所在,为了突出这个成分,通常的做法是在其后加上停顿这一标记形式。这样的成分一般是前后句或者是前后段之间的关联词语,表达说话人的判断、推测等语气的词以及表示事件过程的参与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的词语或短语等。

如:

a.只有

..‖最终实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现代化建设才能

b.应该说

...‖现在的生活是解放前无法相比的。

c.解放初

...‖他在这家锁厂工作。

d.对于田间管理

......‖我没有经验。

②说出来或者是写出来的话一定有个为什么说或写的道理,即总有一定的信息焦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话语主旨,凸现信息焦点,使听话人易于把握,我们会在语气上有所加重,在音强加重的同时,音节的时长也伴随着加长,从而形成了停顿。如:

a.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越来越

...完备、健全。

信息焦点居末,因此“越来越”重读,加强了语气,其前面也就相应地增加了停顿。再如:

b.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应该

..‖比资本主义运行得更好!

..‖而且

..‖能够

③表达特定的感情。有时为了表示特殊的感情需要停顿,这种情况在演讲和诗歌中表现得更突出,如:

周—总—理,你在哪里呀,在哪里?

通过有意的停顿,深情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总理去逝的无限悲痛。

闻一多在他的诗歌“三美”理论中有一个“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讲究韵律和谐外,必要的诗句间或诗句内的停顿也是一个美的因素。田间被称为“时代的鼓手”就是因为他的诗歌短句多,停顿多,显得短促有力,节奏强,如鼓一样,展现出高昂的战斗激情。

除此之外,停顿还有一个生理上换气的需要,人们在说话时还得呼吸,吸气时就得停顿。2.2.4 语调变化

在对语调的理解上,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语调就是语句的音高变化,即语句中除去字调以外的记高变化,吴宗济在《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变化》中认为普通话语调就是“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沈炯在《普通话的语调的构成及其特征》中认为“声调和语调都是音高的表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语调是有关语句的一种综合的语音表现。其中以罗常培和王均的说法较有代表性。“口气语调跟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有关系,而高低抑扬的变化尤为明显。”“句子也可以有高低抑扬轻重的变化,这就是语调。”“狭义的语调又叫句调,指的是全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广义的语调还包括重音、停顿等。”[1](p83-85)

语法学界在谈到语调的功能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调是最重要的完成句成分之一,无语调就无所谓句子,具有完整的语调是语句最终形成的标志(陈建民,1994)“一个句子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为了适应具体环境中的交际需要,它还必须有特定的语调。因为有了语调才能使句子中的词语所叙述的内容同现实发生特定的联系。”[2](p314)即语调有成句的功能,只有具备了一定语调的句子才是完整的,如果一个言语片段不能被完整的语调所确认,则会给听话者一种话末说完的感觉。

(2)语调的功能是表达句子的语气和口气,和语用有关。普遍认为,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语气以及象反问、惊异、号召、讽刺等口气的主要手段是语调,因此有了各种语调的分法。对表达某种语气或口气的具体语调的描述大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大致将语调概括为四种类型: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实际上依据语调的功能可将语调分为:①语法层面上的语调;②语用层面上的语调

①语法层面上的语调这种语调在其标记形式上主要是轻重音、停顿等,几乎不使用句末

语气词。这种语调影响句法结构的划分和语义的理解,带来的语用效果是使得焦点凸现,使信息的表达具备确定性。例如:

a.他.‖写小说。(是他写而不是别人写)

b.他写.‖小说。(是写不是读)

c.他写‖小说

..。(是小说而不是诗歌或散文等)

再如停顿,不管是说话还是朗读总得有停顿,一方面是生理需要,人在说话时还得呼吸,换气时就得停顿;另一方面是为了易于理解所说的话的意思。不同的语言单位组合起来,在结构、语义上总有个疏密问题,结合的紧的停顿小甚至没有停顿,松的则停顿大(书面上大的停顿用标点符号来表记)。停顿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语意的表达和理解,这也许就是古人讲求句读的原因之一。

②语用层面上的语调这种语调在外在形式标记上大多数使用语气词,分成高升、降抑、平直、曲折等调型,依次将句子标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句类。语用上主要是表达说话者特定的语气和口气,并显示出交际的目的,包含有说话者的情感、态度或者情绪。例如:

a.回去。(53)↘

b.回去?(35)↗c.回↗去!↘(241)d.回去?(51)↓④a 句末语调略有下降,表陈述;b句末语调上扬,为疑问句;c句是先升后降,表讽刺、惊讶等;d语调迅速下降,表命令。

3.结语

综上所述,语音韵律作为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不但对句法结构(也包括构词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且也影响着语义的表达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语用层面上的作用。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语言研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因为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一个语言单位只有进入实际交际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是否正确地使用语音韵律将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我们可以把语音韵律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掌握。

语言结构各层面在语音上的表现总是交叉的,同样的语音表现可能有不同的制约机制;由于语音的转瞬即逝性,在实际话语中的表现极不稳定,语音韵律与句法、语义、语用结构不存在完全对应的关系,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因语言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因此语音功能的分析一方面要严格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同时又要注意三个平面之间在语音层面上的内在联系,保证功能解释的合理合法。分析中既要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大量的语音实际中挖掘出静态的稳定的规则,又要将静化为动,在动态的话语中观察静态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因素,寻找动静结合的节点,并以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打破单纯为语音而研究语音的限制,将眼光放长放宽,多角度、宽领域地开掘语音的各种韵律形式在现代汉语语法的三个平面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将语音研究和三个平面的理论相结合,尤其要关注语音的语用功能。

注释:

①实际上汉语普通话中音变现象不止这几种,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在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同时在这几种中有的并不完全适合文中的论述需要,因此有所取舍。

②关于停顿的功能,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郭锦桴总结的三点:“语法上的需要”“语义表达上的需要”“说话时换气的生理需要”[2](p286)。叶军将郭的说法进一步归纳为:生理功能和语法功能(语法、语义上的需要),他认为郭的“语法上需要”和“语义表达的需要”都属于语法范畴,是不同平面上的语法功能。

有时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在文中举例上可能不完全是严格按照句法和语义的。

③关于停顿的语用功能,叶军归纳为两点:一是标记主题成分;二是与重音相结合,突出标记语句焦点

④在这里借用语调上的五度标记法的形式来表示语调的升降

引用文献:

[1]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修订版)

参考文献:

[1]曹剑芬.连读变调与轻重对立[J].中国语文.1995.4

[2]高桥洋.汉语普通话的语法重音[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2

[3]陈建民.汉语完句成分初探[J].中国语文.1994.4

[4]厉为民.试论重音和轻音[J].中国语文.1981.1

[5]林茂灿颜景助.普通话轻声与轻重音[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6]林焘.现代汉语轻音和句法结构的关系[J].中国语文.1962.7

[7]吕叔湘.歧义类例[J].中国语文.1984.5

[8]沈炯.汉语语调构造和语调类型[J].方言.1994.3

[9]石佩雯.语调和语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3

[10]吴为善.节奏停顿与语法理解[J].汉语学习.1999.6

[11]殷作炎.歧义和话语理解[J].语文研究.1990.3

[12]吴宗济.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变化[J].中国语文.1982.6

[1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16]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17]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8]叶军.汉语语句韵律的语法功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9]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0]《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角》袁晖戴耀晶编著.[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练习-第2章--语音-(附答案) 2

第二章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即__生理属性________、_物理属性_________、_____社会属性_____。其中___社会属性__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_音强____、_音长_____、__音高___、_音质____四个要素。 3、音色不同大体是由三个条件决定的,即__发音方法________不同,___共鸣器形状_______不同,____发音体____不同。 4、普通话的辅音大多是__清___辅音,只有m、n、ng、l、r是___浊___辅音。 5、普通话辅音的发音方法复杂,除有___清音_____和____浊音____之分,还有___送气______和______不送气___之别。 6、传统音韵学把汉字字音分为___声母_____、____韵母____、____声调____三个部分,叫做音节的三要素。 7、《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___注音_____和拼写__普通话______的方案,其内容包括___字母表_____、__声母表______、____韵母表____、声调符号______、___隔音符号______五个部分。 8.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音强。 9.北京人所说的shi sheng(师生)与重庆人口里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社会性 10.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的,公布于1888 年,目标是用来记录和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的语音,其记音原则是一符一音,一音一符。 1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12.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的快慢。 13.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震动的幅度有关。 14.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发声的时间的久暂。 15.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音体的性质。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三种发音方式不同,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发音体不同。 16. 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 17. 普通话共有____22____个声母,除一个____零声母____外,其余都是___辅音_____声母。 18.任何一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都是由__发音部位__和__发音方法____两个方面决定的。 19. 普通话共有____38__个韵母,按照韵母的内部成分,可以把韵母分为__单韵母______、____复韵母____、_____带鼻音韵母___三类;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可以把韵母分为____开口呼____、___齐齿呼_____、___撮口呼_____、___合口呼_____四类。 20、分析描写元音音素依据的三个条件是___舌位前后____、__舌面高低______、__圆唇不圆唇 ______。 21、声调在汉语里有__区别意义______的作用,它是由___音高_____的变化形成的。 22、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__语音_____单位,汉语音节的三要素是___声_____、____韵____、__调______。 23、汉语的每个音节最多__4_____个音素,最少___1_____个音素;有辅音的音节,辅音只出现在___音节开头____或__音节末尾______。 24、武艺”w yì这样的音节由Y、W开头,说明是___零声母_____音节。 25、汉语音节结构包括声母、__韵头____、__韵腹____、__韵尾____、声调五个部分。 26、汉语音节声母和韵母的拼合,往往是以__声母发音部位_________ 和__“四呼”___为主要依据的。 27、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音节。 28、语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现代汉语(上)知识点提纲

现代汉语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不光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它可分三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二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三是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4.现代汉语有两种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 5.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6.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7.方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8.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9.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名称 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10.“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

“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言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11.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2.汉语方言的差异性 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的差别最小。 12.七大方言区名称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3.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特点 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音节整齐简洁。④有声调。 14.现代汉语词汇方面特点 ①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③同音语素多。 15.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特点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16. 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1.语音三种属性 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汉语音节里有几种声调、句子有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高低升降形成的格式造成的。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知识汇总

章二语音 一、名词解释; 1、语音: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是语言的物 质外壳; 2、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3、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母音; 4、辅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子音; 5、声母:指音节中处于元音前面的那部分,多数为音节开头的辅音; 6、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自然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情况下一音节对应一汉字,是语音结构的基 本单位; 7、音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 用归纳出的音类。 8、四呼:我国传统语音学对韵母作出的分类法,利于揭示出普通话中声母与韵母的配合规律。按照韵母 开头的元音发音将之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9、押韵:指相邻的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韵腹同而韵尾相近的情况; 10、声调: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11、调类:即声调的类别,是某种语言或方言将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到一起所建立的类别,包括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 1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读法,包括55、35、214、51; 13、调位:即声调音位,由声调中归纳所得的音位,普通话中有四个调位,即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 14、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素,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大 类; 15、轻声:在词或句子中,某些音节被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此现象即轻声; 16、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而形成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17、音变: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相互影响而导致声音变化的现象; 18、逻辑重音:为突出句中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即为逻辑重音; 19、语调:句中中用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即语调。 20、浊音: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的乐音即浊音,一般指重而浑浊的声音; 21、变调:指或因临近音的影响,或因音节在连续发音中的地位不同,或因说话的韵律特征不同而使音节改 变原来的调值或调类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中性语调,即音与音之间相互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二是口气语调,即因说话时口气、情感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二、简答题; 1、语音的物理属性; 答:主要体现在“语音四要素”,具体如下: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长、大而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高则声音强;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在某些方言中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广州话“三” 【sa:m】与“心”【sam】; (4)音色: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2、音色不同的原因; (1)音色又称音质、音品,指声音的特色,主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可分为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形成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1)教育要面向未来。() (2)这件事教育了我。() (3)话说得很明白。() (4)一席话使她明白了很多道理。() (5)他在教室。() (6)他在教室看书。() (7)他在修自行车。() (8)小李只是哭,问她什么都不说。() (9)这件事,他和我谈过。() (10)这件事,他和我都知道。() 参考答案:(1)名词(2)动词(3)形容词(4)动词 (5)动词(6)介词(7)副词(8)副词(9)介词 (10)连词 2.根据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特点,在后面的括号内填写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1)高喊口号() (2)老师和学生() (3)阳光灿烂() (4)里约奥运会() (5)共同奋斗() (6)伟大而质朴() (7)喜欢清静() (8)学得好() (9)高兴极了() (10)披衣起床() (11)马上回来() (12)今天星期一() [参考答案] 1动宾2并列3主谓4偏正5偏正6并列7动宾8补充9补充10连动11偏正12主谓 3.抽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1)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在一系列新机制的保障下,迈上了新台阶。 答: (2)“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老师刘伶俐,患癌症被学校开除,法院判决未履行,几日前去世”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答: (3)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首次组建的男女混编仪仗方队成为参阅部队中的亮点。 答: 参考答案:(1)开放迈台阶 (2)事件引发关注 (3)方队成为亮点 4.运用抽取句子主干的方法,检查下列句子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的毛病。 (1)湖南省气钨矿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

《现代汉语》北大汉语教研室 北大版(语音部分详解)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笔记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主要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3年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现代汉语界定·汉语共同语发展简况 现代汉语广义上指“五四”以来汉民族的交际语言,包括共同语和各种方言;狭义则专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普通话是在汉族内部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汉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形成共同语的历史过程不同,分述如下: 我国很早就有共同书面语,汉代所谓“通语”(见扬雄《方言》)就是全国通行的语言。古代正统书面语文言文最初基于口语产生,但这种书面语传统一旦形成,就逐渐与口语脱节,最终成为大众难以读懂的语言。唐末(公元九世纪)以后,民间逐渐产生一种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后来称作“白话文”,是今天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白话文到了宋元之际(公元十二三世纪)已经相当成熟,明清以来又涌现了大量白话文学作品。这种书面语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通行于全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有民族共同语的性质。书面语中向来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才使白话文取得正式书面语言的地位。 汉语共同语的口语形式出现得比书面形式晚。至迟在十四世纪,一种后来被称为“官话”的共同口语已经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而这种口语至少到清代就已经相当通行。

因为北京长久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北京话在官话的形成过程中成为最有影响的方言。到了“五四”时期,“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同时兴起,“国语”这一名称取代了“官话”的提法。两种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普通话”称呼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煜按:北大版《现代汉语》未提“雅言”一说,大概是不认可它的共同语地位;把“通语”处理成书面形式的共同语,而非共同口语形式。并且“通语”只是就文言 文的发展而言,并非“现代汉语”所着重追溯的源头,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源头是早 期白话文。所以那种“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的发展脉络不为所用, 是因为雅言的共同语特征不明显,通语不是完全的口语形式;雅言和通语不是现代 汉语的直接源头。所以要注意两点:一、着重的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二、分为 口语(官话…)和书面语(白话文)两种形式。 汉语方言分歧很大,非常复杂,根据方言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七十 分布区域:长江以北汉族居住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说明: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内部一致性较强。包括四个次方言区: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知识汇总

第二章語音章二语音 一、名词解释; 1、语音: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是语言的物 质外壳; 2、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3、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母音; 4、辅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子音; 5、声母:指音节中处于元音前面的那部分,多数为音节开头的辅音; 6、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自然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情况下一音节对应一汉字,是语音结构的基 本单位; 7、音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 用归纳出的音类。 8、四呼:我国传统语音学对韵母作出的分类法,利于揭示出普通话中声母与韵母的配合规律。按照韵母 开头的元音发音将之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9、押韵:指相邻的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韵腹同而韵尾相近的情况; 10、声调: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11、调类:即声调的类别,是某种语言或方言将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到一起所建立的类别,包括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 1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读法,包括55、35、214、51; 13、调位:即声调音位,由声调中归纳所得的音位,普通话中有四个调位,即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 14、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素,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大 类; 15、轻声:在词或句子中,某些音节被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此现象即轻声; 16、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而形成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17、音变: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相互影响而导致声音变化的现象; 18、逻辑重音:为突出句中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即为逻辑重音; 19、语调:句中中用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即语调。 20、浊音: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的乐音即浊音,一般指重而浑浊的声音; 21、变调:指或因临近音的影响,或因音节在连续发音中的地位不同,或因说话的韵律特征不同而使音节改 变原来的调值或调类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中性语调,即音与音之间相互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二是口气语调,即因说话时口气、情感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二、简答题; 1、语音的物理属性; 答:主要体现在“语音四要素”,具体如下: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长、大而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高则声音强;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在某些方言中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广州话“三” 【sa:m】与“心”【sam】; (4)音色: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2、音色不同的原因; (1)音色又称音质、音品,指声音的特色,主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可分为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形成 - 1 -

《现代汉语》Ⅰ作业(1)答案

广西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作业1[《现代汉语》第一章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共同语共同语也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就是双重语言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正式场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4.现行汉字: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就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的、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5.隶书:隶书是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的一种汉字形体。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隶书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6.构字部件: 二、判断说明题 1普通话也就是北方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话只不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域变体,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语音系统,普通话的语汇也主要来自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也是由主要在北方方言区流行的近代白话文发展而来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混为一谈。 2北京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 3.“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 “桃”和“沐”都包含部件“木”,而且两者都是形声字,但是,“桃”中的“木”是表意的形旁,而“沐”中的“木”是表音的声旁。所以,说“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是错误的。“肚”和“明”都包含部件“月”,而且“月”都是表意的,但“肚”中的“月”实际上是“肉”,跟肌肉有关,“明”中的“月”才是“月”字旁,跟月亮有关,所以说“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也是错误的。 4.由于古今字音字意的演变,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表音了,有的形声字的形旁也失去了表意作用。 三、简述题 1.如何理解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从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给方言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它的作用随着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而缩小。 2.为什么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口语的发展,从两汉时期开始出现言文不一致的现象,汉魏以后差异越来越大,一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口头讲的是发展中的汉语,笔头上写的却是文言文。这种言文不一致,很不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 (一)白话文的兴起、推广和新的书面语的产生。到了晚唐五代,一种同口语直接联系的书面语“白话”逐渐兴起,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来源,开始了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历史进程。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明清的章回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这些重要的白话文文学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北方方言区流行,而且在非北方方言区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二)北京话的传播和新的口语的产生。与此同时,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也逐步传播开来,逐步取得了在各方言区之间作为交际工具的地位。这种形成中的共同语,明清时代称为“官话”,到了清末,“官话”正名为“国语”。 (三)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白话文运动”。文言文的地位终于被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文所取代,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大众语运动正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促使现代白话文走向成熟。 从191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系统地审订“国音”,在全国推行“国语”,开展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和“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这些拼音方案的推广,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样,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逐渐发展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使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不断靠拢,最终达成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现代汉语》教材上说:“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你对这句话是怎样了解的?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文字的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笔画少波势,尚存篆意,是当时民间日常使用的形体。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称汉隶,成为汉代通行的汉字形体。 隶书与篆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字形转为扁平,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并显出波势,后期的隶书还运用挑法。 汉字的演变从此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了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因此,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从构造上看,汉字有没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举例说明你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一)汉字从结构上看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所谓表层结构,就是指每一个汉字外部的构造方式。汉字都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部件,单个部件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汉字,部件组合成汉字时可以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内外结构等结合方式。由于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汉字的外部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到的,所以叫做汉字的表层结构。 1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现代汉语上册(绪论、语音、文字)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内部结构上说,它是一种________;从外部功能上说,它是________。 2、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________,我们这里讲述的是________。 4、现代汉语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不同的形式。________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5、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它以________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 ________。 6、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________,从汉代起被称为________,明代改称为________。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 7、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________,有效________。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 ________语、________语、________语、________语和________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________和________。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________为 ________,词汇方面以________为________,语法方面以________为________。 12、现代汉语课程的主体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几部分构成。 13、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根据研究对象的区别,可以先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 14、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它们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 1、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________方面。 A、语音 B、词汇C语法D、词汇和语法 2、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________。 A、文言文 B、官话 C、白话 D、近代汉

自考现代汉语2017年-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现代汉语复习 ———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课后思考题 1.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方属于哪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那些 明显的特点。 答:十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晋语 方言、平话方言。 北方方言区 2.说明文言与白话、口语与书面语、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 答:(1)文言与白话的关系: 文言和白话都指书面语,两者是相对而言的。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它最 初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当它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种书面语言的传统以后,就不再跟着口语一起变化,久而久之,就逐渐和口语脱节,最后变成了一种不仅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言。文言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有较大差别。 白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它的产生是由于文言与口语完全分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人民群众中间就逐渐产生了与口语直接联系的这种新的书面语言。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比较一致。白话和文言虽然也相互影响,但基本上是分道扬镳,各有各的应用范围。但长期以来,白话文著作一直被看作是“俗”文学,在书面语言在始终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的资格。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①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体。书面语表诸文字的记述,口语通过口头发音而传播。两者的载体 是不同的,前者是文字,后者是语音。两者的主要不同,还在于语体。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因而常用短句。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口语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存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从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持。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得以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语的基础。 ②口语一发即逝,不可能流传久远。为了克服它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一定限制,人们创造出文字来 记录语言。从而在诉诸听觉的口语之外,又产生了诉诸视觉的书面语。就这个意义说,口语先于书面语,后者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 ③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口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口语的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不断丰富书面语,促使它不断更新,完善,使之富于活力,更能适应交际的新需求。一旦书面语严重与口语不相适应,社会就会提出改革陈旧的书面语的要求。五四前后所掀起的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已不利于社会变革下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 (3)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值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 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现代汉语》(语音及文字部分)试卷A含答案

《现代汉语》(语音及文字部分)试卷A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10分) 1、音素 2、声调 3、部首 4、音位 二、填空(10分) 1、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音高、、音长和。其中 是本质属性。 2、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包括定形、、和定量。 3、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是。 4、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称为四呼,分别是开口呼、、和撮口呼。 5、由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构成的音位称为音质音位,又叫。 6、语音和声音的本质区别在于,语音具有。

三、判断题(10分) 1、汉字的形体演变进程中包括行书和草书。() 2、发单元音时要求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 3、一个音节最多由四个音素组成,例zhuang。() 4、jun为撮口呼韵母。() 5、错字和别字是一回事。() 6、Y、W是汉语声母。() 7、汉语普通话的一个音节中必不可少的有韵腹和声调。() 8、汉语中有复辅音,例ZH、CH、SH。() 9、汉语韵尾只能由高元音i、u来充当。() 10、轻声也是声调。() 四、分析题(44分) 1、分析音节结构(10分) 2、分析下列音节韵母分属哪一呼(5) 智zhì介jiè渠qú路lù苦kǔ

3、写出下列辅音音素的名称(8) ch g m ng 4、写出下列元音的名称(6) e[ε] -i[ι] o 5、根据名称写出下列音素(10)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唇齿清擦音()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舌根送气清塞音() 舌尖中浊边音()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舌面前高圆唇元音()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6、比较下列音素的不同之处(5) j—q o—u sh—r t—k i—ü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简要介绍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介绍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概况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第二章语音

现代汉语简答题 (1)

1.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语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③词具有多功能性;④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⑤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 2.现代汉语词汇有哪些特点? 答:①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②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3.现代汉语有哪几大方言? 答: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 方言、粤方言。 4.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 5.简述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答: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共同语也吸收基础方言以外方言的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 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它在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 务工作。 7.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 一些分歧。 8.什么是方言词,吸收方言词应本着什么原则? 答:方言词是从方言中吸收进普通话的词。吸收方言词应遵循普遍性、必要性、明确性三个原则。 9.吸收外来词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不要滥用外来词②统一外来词的书写形式③尽量采用意译方式 10.“推普”中国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哪三级普通话? 答:推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年龄等情况,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大致分为三级:第一级是会说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差错较少。第二级是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音不太重,词汇、语法差错较少。第三级是会说一般的普通话,使听者能听懂。 11.本世纪内“推普”要达到哪些要求? 答: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第二,各级各类机关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 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 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通用语言。 1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文字改革工作。 13.如何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①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所存在的少数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读法或用法作为规范,并加以推广; ②确定其中的另一些读法或用法是不规范的、应舍弃的,从而使汉语沿着纯洁和健康的道路向前发 展。 14.简述《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㈠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㈡七大主要方言及代表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呢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㈢现代汉语中,语音和词汇的特点 语音: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有声调。

词汇: 1.汉语词形较短 2.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第二章】 ◆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音成分的外部形式,即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 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语音的三大属性 1.物理属性。语音和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生理属性。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生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辅音又叫子音,如b、p、m、 f、d、k、zh、s等,元音又叫母音,如a、o、e、i、u等。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 2.音节(详见P73表) 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由音素构成,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韵腹是音节中主要元音,韵腹前的元音就是韵头(如 a 、o、e、é、i、u、ü、er、-i),反之韵腹后即韵尾(如高元音i、u,鼻辅音n、ng)。 ◆声调,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声调符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ā、á、ǎ、à ◆声母 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以发音部位作重点,详见P29表) 按发音部分,普通话声母可为七类:1.双唇音(b、m、p) 2.唇齿音(f) 3.舌尖前音(z、c、s) 4.舌尖后音(zh、ch、sh、r) 5.舌尖中音(d、t、n、l) 6.舌面前音(j、q、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