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与交通汇总

城市道路与交通汇总

城市道路与交通汇总
城市道路与交通汇总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综合练习(道路规划部分)

一、 填空题

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四类。

2、 交通岛有方向岛 、分隔岛 、中心岛 和安全岛 四种形式。

3、 简单平面交叉口解决左转的三种方式是: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

管制、变左转为右。(不确定)

4、 交叉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大, 合流 冲突点次之,

分流 冲突点最小。

4、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2倍。

5、无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冲突点有16个。

6、车头间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车头时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两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7、为保证十字交叉口排水,至少要保证有 一 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8、当相交道路纵坡都为零时,可将交叉口中心的设计标高 稍微抬高一些,或者将相交道路的街沟设计成 锯齿形 。

9、匝道包括三个部分:离开原线的驶出道口、匝道经行的路段、汇入另 一路线的驶入道口。

10、当主、次干路相交时,可将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设计成 长 圆形,,以利于主干路的通畅。

11、环形交叉口的机动车道 一般需设 1条右转车道, 1条绕行车道和 1条交织车道,当交织段较长>60m 时,可设 2 条交织车道。

13、道路平曲线要素有直线 、圆曲线 和缓和曲线 。

14、道路的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分别是切线长T=Rtan ??

? ??2a 、 外距E=R ??? ??

-12sec a 、弧长L=Ra 180π、半径R=Tcot ??

? ??2a 。

15、设置凸形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视线视距的要求;设置凹形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缓和汽车的颠簸和震动和满足视距的要求。

16、在道路弯道上设置平曲线时,因受地形地物所限,半径不能加大,若车速增加,则横向力系数也增加,使乘客感到不舒服,此值一般取0.1-0.16。

17、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的路面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等三个结构层构成。

18、交叉口竖向规划时,根据相交道路的纵坡的方向不同,可以归纳为位于凸地顶部交叉口、位于凹地顶部的交叉口、位于倾斜的分水线(山脊线)的交叉口、位于山谷线上交叉口、位于斜坡上交叉口、位于鞍部的交叉口六种基本形式。

19、机动车停车场设计中,车辆的停发方式按其与通道的关系可分为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三种类型。

20、路拱的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型路拱、直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单坡。

21、支路可不设路缘带,但应保证25 cm的侧向净宽。

22、设计车速大于50 km/h时,城市道路宜设中央分隔带及机非分隔

23、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城市道路的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24、一般情况下,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车速应按各级道路设计车速的0.5-0.7倍取值,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25、一般竖曲线半径应按100的整数倍取设计值。

26、为保证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凡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路段均应在内侧加宽。

27、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密切相关,车速越高,其注视前方越远。

28、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一般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29、当道路条件一样时,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2 倍计算。

30、道路的设计年限包括交通量设计年限和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前者是指设计年限内期望不发生拥挤或者堵塞;后者是指设计年限内期望不发生路面结构的破坏)。

31、绿化带可分为行道树绿带、分隔带绿地和街边绿地,总断面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度的__15_%-__30_%。

32、在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支路网密度应达到一般规定数值的2

倍。

33、停车场距离道路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应右转出入车道;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停起止线80m以外。

34、公共加油站路的基本布置形式有路口式、路段式。

35、道路的纵坡<0.3%时,需设置锯齿形街沟,以保证街沟的坡度。

36、规范规定,城市人口人均占用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 —15 m2/人。

37、道路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内容包括:技术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38、居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出口,设置间距≮150 m ,与道路交角≮75 度。

39、分隔带常与绿化带结合布置。通常分隔带的宽度为1.5~2.5m,除为远期发展预留备用地之外,一般城市道路分隔带宽度不宜大于4__~_6__m,不宜小于__2__m。

40、通常在相同条件下,交叉口路口的通行能力要低于路段的通行能力,约为路段的40%左右。

41、当人行横道的长度大于15 m或单向机动车道数超过3条时,需要考虑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

42、交叉口展宽后,每条车道的宽度可以缩至 3 m,小型车专用的车道可缩至2.75m。

43、交织角是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的便利程度和安全状况的指标,一般限制在200~300为宜,最大不超过400。

44、一般雨水进水口的间距约为30~60m。

45、城市道路灯具根据用途可分为功能性灯具和装饰性灯具两类。

46、停车设施的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单向行驶路线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并应配备醒目的指路标志。

二、名词解释

1、会车视距

当往返车辆行驶于同一车道相遇而无法错让时,双方均需制动停车以保证

安全。这时所需最短距离即为会车视距。包括:①双方汽车反应时间内的行驶距离;②双方汽车制动后的行驶距离;③完全停止后的最小安全距离。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2倍计算。

2、交叉口绿信比

交叉口红绿灯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的百分比。

3、视距三角形

为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需要让驾驶人员进入交叉口的前一段距离内看清驶来交会的车辆,两车各自的停车视距和视线就组成了交叉口视距限界(或称视距三角形,是确定交叉口转角红线的必要条件)。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和相交道路最靠近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此限界内要清除1.2m高的障碍物。

4、道路服务水平

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5、交织、交织长度

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织长度: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

7、渠化设计

运用标线、标志和实体设施(如交通岛)以及局部展宽出口端等措施对交通流作分流和导流设计,以减少、消除交叉口各向交通流向的相互干扰。设计内容包括:车道功能划分、导向标志和导向岛等。

8、城市道路等级结构

据城市道路的通过能力和承担的交通量来划分城市几级道路。

10、绿波交通

在一条干道的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具有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各个交叉口时,均会遇到绿灯(可以使车辆无须停车等候开放绿灯)。

11、锯齿形街沟

将位于街沟附近的路面横坡在一定宽度内(行车道边缘1-3m)变化,使车行道两旁平石的纵坡度跟着进水口和分水点高程的变动而变动(交替地改变侧石外露于路面的高度),满足纵向排水要求。这使得街沟在竖向呈现锯齿状,故称为锯齿形街沟。

12、BRT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是一种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13、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宽度的百分比。

14、城市道路网密度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km/km2).(在我国,城市道路不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及大院内部道路(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参与交通分配的都应该计入道路网)。)

15、路面宽度

机动车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采用中间分隔物或双

黄线分离对向交通时,路面宽度还包括分隔物或双黄线宽度。

16、非直线系数

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路网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而言,非直线系数小于1.15的路网为优良形式,1.15-1.25之间为中等;大于1.25为不佳。

——方格网式路网的非直线系数为1.15

——环+放射式路网的非直线系数为1.08

——纯放射式路网的非直线系数为1.49

17、交通影响分析

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nalysis,TIA),是结合现有交通设施,在建设项目立项或审批阶段,定量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交通需求对周边交通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而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缓解对策或改善方案,实施补偿政策,以减少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建设引发的交通量对周边交通的压力。

18、相位差

相邻两个交叉口同一方向或同一相位的绿灯起始时间之差,用s表示。

19、全定向式立交

所有转弯方向车辆均设置车速接近主线的专用匝道。

三、简答题

1、简述环形交叉口设计要点与适用条件。

环形交叉口设计内容:

1 选择平面环交形式

2 确定交通组织

3 计算交织段长度、交织角

4 确定交通岛半径

5 计算环道宽度

6 进出口设计

7 环岛视距保证

8 横断面设计

9 占地面积估算

适用条件:

1)交通量不十分大(≤2700pcu/h,不含右转车)且有设置场地时;

2)左转弯较多、较均衡的交叉口,且相邻道路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致相等;3)多条道路,尤其是奇数条道路相交的路口(信号灯难以配对);

4)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

5)避免在坡道和桥头引道设置。当整条道路设联动信号灯管理时,其间不应设环形交叉口。

2、何谓合成纵坡?城市道路在什麽情况下出现合成纵坡?合成纵坡比道路纵坡大还是小?为什么?

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

城市道路在以下情况下出现合成纵坡:

1)当汽车行驶在弯道和陡坡相重叠的路段上,行车条件十分不利。

2)在小半径弯道上行车,因弯道内侧行车轨迹半径较道路中心线的半径为小,故弯道内侧车行道的圆弧长度较道路中线处短,因而车行道内侧的纵坡就相应大于道路中线处的设计纵坡,为了保证汽车在小半径道路端上安全而不降速行驶,设计合成纵坡。

合成纵坡比道路纵坡大。I合=根号下(i纵的平方+i横的平方)>i纵

3、简述消除交叉口冲突点的措施。

1)在交叉口处实行通行管制;

2)渠化交通(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3)修筑立体交叉;

4)规划上控制入口数量。

4、简述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特征。

交通组织特点:将一般平面交叉口内的交通流冲突点消除,而代之以较其干扰小的交汇与分流点从而改善交叉口处的车辆通过条件。

5、车辆在道路转弯时,设置平曲线,影响其半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不确定)

①确定道路级别及设计车速;②初步估算曲线半径(手工作图或计算机作图);

③查阅规范,确定应采用的曲线半径(如果实际允许的曲线半径小于曲线半径参考值,应借助公式计算超高设置)。

——小半径曲线应当考虑内侧视线障碍的清除;对于上下分行的道路应当采用停车视距进行检验;对于上下混行的道路应当采用会车视距进行检验。

超高横坡度横向力系数

6、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基本通行能力为理想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假定车辆以某一平均间隔连续不中断行驶时,即可通过理论计算。而实际通行能力为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影响因素过多。

影响因素:a行车条件:1车行道宽度2从车道边到路旁障碍物3设计速度的平纵线性设计指标4视距要求。

B交通条件:1地带是否限速2是否有横向车辆及行人干扰3车型是否单一7、道路横断面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何在? 超高缓和段设置在何处?

设置目的:为了克服横向力,保证行车安全。

超高缓和段设置: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为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一个渐变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其横坡过渡方式有两种:

①绕路边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沿道路中心旋转,达到与内侧车道同样的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

②绕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时,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

9、交通量和通行能力有什么区别?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概念不同,交通量是指某时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通行能力是指某时段内最大可能通过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一般交通量均小于道路的通行能力。

10、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行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视距,通常

采用何种方法来保证?

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安全视距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通常用设竖曲线的方法来保证,并以竖曲线半径来表示纵向视距限界。

11、影响环交口交织长度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中心岛的半径必须满足两个路口

之间的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

进、出环形交叉口的车辆在环道上有一次交织,其长度称为交织段长度,取决于设计车速(按设计车速的60%-70%计算)和车辆的长度。最小应≮4s(过小导致车辆在环道上停车等待)。

中心岛半径必须满足两个路口之间的最小交织段长度,否则,中心岛半径必须满足两个路口之间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否则,在环道上行驶中需要互相交织的车辆,就要停车等候,不符合环形交叉连续行驶的交通特征。

12、停车视距有哪几部分组成/?

停车视距指车辆在行车方向前面遇到障碍物(如行人过街、待修路面坑洞、违章堆放物等),必须及时制动停车所需的可见距离。包括:①反应距离;②制动距离;③安全距离。

13、为什么需要对坡长进行限制?

坡长过长:由于需要换挡降速行驶,增加油料消耗和机件磨损,并使车流密度加大(连续上坡,发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从而使行驶条件恶化;下坡则因刹车频繁而危及行车安全)。坡长过短:路线起伏频繁,对行车、道路视距及临街建筑布置等不利。——所以存在最小坡长和最大坡长限制。

14、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也不是好的线形?

过长的直线会造成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使司机产生疲劳,也容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容易产生眩光等。

15、什么是“平包竖”?为什么需要按照“平包竖”进行线形组合?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对应,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组合是使竖曲线和平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按照“平包竖”进行线形组合其优点是:在车辆驶入凸形竖曲线的顶点之前,就能清楚看到平曲线的始端,辨明转弯的走向。所以,若做不到平曲线和竖曲线较好的配合,且两者的半径都小于某限度时,宁可把平、竖曲线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坡段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16、为什么需要避免将小半径的竖曲线设置在长的直线段上?

当道路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设置时,通常要求将竖曲线在平曲线内设置,而不应有交错现象。为了保持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平顺,一般取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 一20倍。应避免将小半径的竖曲线设在长的直线段上。17、为何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要尽量避免错位的丁字路口?

T形交叉口虽然只有3个冲突点,但当出现错位的T形交叉口,在其间路段上的车流量是四个方向车流量的迭加,容易出现车流相互卡死。所以,不宜轻易设计错位T形交叉口。

18、设计小时交通量有哪几种估算方法?

(1)假定交通量以某一增长率等差增长

QDH=Q(1+nγ)

式中:QDH----设计小时交通量(辆/小时)

Q ----依据小时交通量(辆/小时)

n----设计年限

γ----交通量平均增长率

(2)假定交通量以一定增长率等比增长

QDH=Q(1+γ)n-1

(3)使用规划交通量

19、对于“环+放射式”路网,环路的作用是什么?

环形道路:穿越截留(将起终点均不在环线以内的交通吸引到环线上)2,进出截留(对进出市中心的交通起到分流作用)3,内部疏解(将环内长距离交通吸引到环线上)

20、交通影响分析和一般交通分析有什么不同?

一般交通分析:

1)做法:针对相同的用地情况),提出多个方案,并进行多方案比较

2)目的:为在多方案中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压力。

3)评价:方案的效益仅仅是正效益在方案间的不同(用众多表征交通状况的指标去测试各个方案,从而得出各个方案的优劣

交通影响分析

1)做法:针对建设项目“开发前”和“开发后”两个用地方案,根据项目开发后的影响程度,提出多个方案进行比选

2)目的:对建设项目对周边交通影响的“度”给出度量

3)评价:除交通设施类开发项目(如停车场和公交枢纽)外,通常开发后的交通情况比开发前要差一些

四、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城市主干道机动车道宽度的选择哪项是错误的?(C )

A.大型车道宽度选用3.75m

B.混合行驶车道宽度选用3.75m

C.公交车道宽度选用3.5m

D.小型车道宽度选用3.5m

2、如果一条自行车道德路段通行能力为1000辆/小时,那么当自行车道德设计宽度为4.5m时,其总的设计通行能力为(4000辆/小时)。路宽=n+0.5

3、当主干路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超过(6000pcu/h)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4、城市道路人行道的组成部分不包括下列哪项?(C )

A.绿化种植空间

B.城市管线敷设空间

C.路边停车带

D.拓宽车行道德备用地

5、环形交叉口交织段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6、渠化的作用不正确是(A )

A.合并冲突的车流

B.加强交通通行能力

C.调整冲突角度

D.控制交通流,减少不必要的路面铺装

7、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下列(行车安全视距验算)设计是包括在城市道路平面设计中的内容。

8、一般平面环道的宽度选择(18m )左右比较合适。

9、下列(车道线、停车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属于城市道路上的路面标志。

10、环形交叉口的设计车速一般按照路段设计车速的(0.5)倍。

11、当竖曲线半径为定值时,其切线长度随着两纵坡差的数值加大而(加大)。

12、为了保持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平顺,一般取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

13、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上,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来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

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C.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15、地面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当车位超过(50)辆时,出入口不少于两个。

16、螺旋坡道式停车库是常有的一种停车库类型,具有很多优点,坡道造价较高是它的主要缺点。

17、露天地面公共停车场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按当量小汽车估算,常采用

25-30m2值域。

18、平面环形交叉口设计除了中心岛的半径应满足设计车速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满足车辆进出交叉口在环道上的交织距离要求

19、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视距,通常用设置(竖曲线)的方法来保证。

20、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的确定,除满足步行交通的要求外,绿化种植)要求是人行通道宽度确定的主要因素。

21、在火车站和大型商店附近及全市干道上,一个步行带的宽度需要0.9m

22、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可分为

C. 无交通管制和采用渠化交通及采用交通指挥和采用立体交叉

23、关于用地布局与道路网形式的配合,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D )

A.城市用地集中布局的小城市,道路网大多为方格网状

B. 组团式用地布局的城市,组团内的道路网应当与组团的结构形态一致

C. 呈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一般由联系组团间的道路与组团路网形成链式路网结构

D. 采用方格网道路的中心城市不会在方格网基础上形成放射状道路网形态

24、下列哪项是城市快速路首选的道路断面形式?(D )

D. 四块板横断面

25、三块板的道路横断面的道路适用的交通情况为(B )

B. 非机动车较多、机动车较多

五、论述题

1、TOD理论对于中国城市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TOD的思想基础:在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的约束下,通过公共交通来引导土地使用与城市发展:①布局紧凑、以步行、自行车为主导;②控制小汽车使用;③以人的尺度为导向,创造“宜居、利便、自足”的生活环境。

2、试比较一快板,二快板,三快板三种道路横断面的优缺点。

(1)单幅路(一块板):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优点:占地少,使用机动。

缺点:交通混杂、相互干扰严重、不安全、通行能力低。

(2)双幅路(两块板):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优点:分离了往返交通,可避免对向交通因误入车道造成的正面冲突;易形成较好的道路景观;

缺点:占地面积大,未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3)三幅路(三块板):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优点:从根本上解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混行,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并利于交通安全,满足各种设施的布置;易于远近结合,分期修建。

缺点:占地面积大,工程费用大,未分隔对向交通(双向行驶的机动车位于同一车道,用划线组织交通)。

(4)四幅路(四块板):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或红线宽度不少于55m的主干路)。

优点:对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对向车辆均进行隔离。

缺点:占地面积大。

3、试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

1)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假定车辆以某一平均间隔

连续不中断行驶时,即可通过理论计算,求出道路的基本通行能力。是最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

2)可能通行能力(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规范规定:较长路段畅通无阻(如无横向干扰)地连续行驶车流的能力。

3)设计通行能力(道路设计时采用的通行能力,通过在规范中给出分类系数,以此修正可能通行能力,以求得设计通行能力)。

4、试比较方格网式道路网和“环+放射式”道路网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方格网式道路网:

优点: a 街坊排列比较整齐;

b 车流分布均匀,交通组织简单;

c 划分街坊整齐,便于建筑布置。

缺点: a 主次干道分工不够明确;

b 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c 非直系数较大。

适于:地形平坦,交通量不大的城市。

“环+放射式”道路网:

优点:a 市中心与各区之间联系便捷,非直线系数小

b 环形干道可将交通均匀分散到各区

c 易于结合自然地形和道路现状

缺点:a 易造成城市中心区交通繁忙

b 房屋朝向不易处理

适于:大城市

5、在新开发区设置城市的CBD,最好采用什么路网形式?为什么?

方格网式道路网。方格网式道路网的一个优点是对城市地形条件适应性好;对于新开发区的城市CBD会存在未来发展的变动和更改路网的可能性。选取方格网式道路网可以灵活地变动,以不变应万变。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设想

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设想 摘要:城市里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在1800年时,世界上大概有3%的人是城市人口,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如今全球的城市人口,每年会增加七千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高度集约化的城市,不单是经济增长的集中点,而且也降低了能耗和服务成本,城市允许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人群存在,大概80%到90%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发生在城市当中,2.8%的土地容纳了50%50以上的人口,教育,医疗,水电,在城市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成本比在农村要低得多,然而城市同样面临巨大的问题,人口密度的增加,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交通压力意味着能源的消耗,时间段浪费和空气污染,在城市当中,人多平均资源消费确实更低,但是更为集中,把资源运送到这里。也是需要成本的,城市还很脆落,它需要持续不断的维持,很多小的变故,都能使得城市的运转失灵,乃至瘫痪。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科技生产,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在物资,人口的流动量上,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未来人类对生活也将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将是未来城市的主流发展需求。 关键词:城市交通现状三维 城市是人类文明纪念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科技生产,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在物资、能源的消

耗,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日益增大的人口流动量方面,人类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未来人类对生活也将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将是未来城市的主流发展需求。而如今,城市交通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设施短缺与其利用的低效率并存; 2、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落后于车辆增长速度。截至201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37亿辆,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 3、交通拥堵已成为大中城市交通中的普遍现象; 4、交通安全形势严峻,造成的损失巨大。1999年,全国共发生412,800起交通事故,其中83,529人死亡,286,808人受伤,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直接损失折款多达21亿元人民币; 5、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正在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6、运输效率低,能源消耗不断上升。抽样调查表明,全国货运汽车实载率不足70%,而在车辆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运输汽车油耗却从1992年的百公里6.9升增加到1998年的7.4升。 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未来城市交通系统提供了发展方向。如今有待普及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型体建设空间系统的一个组成成分。交通与运输是密切联系的,运输应有一定空间渠道流通,用交通工具才产生了交通。所以首先是运输系统的结构可以影响城市建筑系统的整体布局,因此,首先研究运输,进而研究交通。 交通是一个动态体系,关系到城市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以及生态作用。 2.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总体规划、详细 规划多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 a. 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基础上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 ①城市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市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互相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所以道路系统应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为前提,进行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交通的要求。所以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的道较完善的方案。 ②城市道理系统不是消极的适应城市的总体布局,而是积极配合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提出具体意见。做出相互协调、有机联系,使整个城市具体布局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③现代城市道路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也要满足清洁、安静、生动、美观,因此要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织城一个合理的交通网。 ④城市用地安功能布局时,要求形成各部分交通系统及全市性交通系统; ⑤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尽量使交通能够均衡分布; ⑥城市道路系统要求要有一定的干道网密布; b. 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 c.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d. 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e. 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f. 要考虑远期的发展; 3.城市道路为何要形成系统 交通运输与城市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和城市发展。城市生产生活的发展也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城市的道路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效益的发挥也是紧密相关的。 a)从城市的角度将城市道路应当形成系统; 城市中各个组成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是城市的骨架; 道路形成系统市城市用地风能组织合理化的前提,有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说的就是古罗马发达的道路系统; b)从道路本身来讲也要形成系统 i.只有形成系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成体效益。 ii.城市是融汇多种类型交通的统一体,如果不加以规划使之形成系统,会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所以在考虑交通运输组织市要 1. 合理的布局城市的人流吸引 点从而影响,从而影响部分设施的布置;2. 引开过境交通;3. 交通分流 4. 组织立体交通。如此从系统的交通出发发挥城市道路的最大组织能力。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整理)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通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整理)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读书报告 1城市交通系统概述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城市容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布局形态、规模大小,甚至城市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支撑。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其中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为整个交通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提供保证。 1.1城市综合交通 交通运输系统由各种相对独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交通类型组合而成。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系统,城市中的各种交通形式的系统构成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从形式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及水上交通等;从地域上,城市综合交通又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部分。 1.1.1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也包括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1.1.2城市交通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以内的交通,即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并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城市交通土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水运交通等通常所指的交通是指城市道路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 1.2道路交通系统 1.2.1道路交通网络 所谓网络,即包含节点集合和连接结点的弧线集合。网络规定了发点和收点,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经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经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拥挤识别研究现状 到当前为止,国内外对很多学者研究开发了许多的 ACI 算法。 加利福尼亚算法。经过比较邻近检测站之间的交通参数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交通事件进行判别,由此确定交通拥挤的发生。此算法于 1965-1970 年间,由加利福尼亚洲运输部开发。 McMaster 算法。该算法由Persaud et al(1990)根据突变理论开发出来。它使用大量的拥挤和非拥挤交通状态下的流量-占有率历史数据,开发一个流量-占有率分布关系模板,经过将观测数据之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 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 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 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 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停车视距:ST是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进行制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相当于动力净空长度减去车的长度。 道路容量C: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论述交通规划方法: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2. 说明居民出行和货运OD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居民(OD调查)出行调查:目的:为了取得客流的出行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地址(交通区)、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出行目的、每日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线路、出行方式等。调查方法:家庭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来源,所以一般都采用抽样家访的方法进行调查。 货运调查:方法: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内容:调查各工业企业、仓库、批发部、货运交通枢纽和专业运输单位的土地使用特征、产销储运情况、货物种类、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吞吐情况、货运车种、出行时间、线路、空驶率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目的:在于取得出行率生成规律以及土地使用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名词解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赞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②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单轨跨座式或悬挂式交通系统。 ③市郊铁路。即利用铁路干线开通市郊铁路列车。像法国巴黎还建立了一个单独的市郊铁路网,并与市中心的地下铁道以及铁路干线联成一体。 ④公共交通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地下铁路车站和调车场等。 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 (1)公交线网规划与站点选址; (2)公交票制、票价与票务管理; (3)公交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监督; (4)公交日常营运调度; (5)公交车辆保养与维护。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公共汽车今后要向低底盘、大马力、空调化方向发展。地铁车辆将采用减震防噪音技术和自动化的通讯信号系统,提高发车频率和舒适性。国外的常规公共汽车正在试验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使公共交通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

如位置、速度、车流量等。目前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已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掌握车辆的运行信息,提高了调度能力。对于整体公共交通系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大城市要建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电汽车相配合的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化。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学习总结 中国古代营建都城,对道路布置极为重视。当时都城有纵向、横向和环形道路以及郊区道路并各有不同的宽度。中国唐代(618~907年)都城长安,明、清两代(1368~1911年)都城北京的道路系统皆为棋盘式,纵横井井有条,主干道宽广,中间以支路连接便利居民交通。 巴基斯坦信德省印度河右岸著名古城遗址摩亨朱达罗城(Mohenjo Daro,公元前15世纪前)有排列整齐的街道,主要道路为南北向,宽约10米,次要道路为东西向。古罗马城(公元前15~前6世纪) 贯穿全城的南北大道宽15米左右,大部分街道为东西向,路面分成三部分,两侧行人中间行车马,路侧有排水边沟。公元1世纪末的罗马城,城内干道宽25~30米,有些宽达35米,人行道与车行道用列柱分隔,路面用平整的大石板铺砌,城市中心设有广场。 随着历史的演进,世界各大城市的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自发明汽车以后,为保证汽车快速安全行驶,城市道路建设起了新的变化。除了道路布置有了多种形式外,路面也由土路改变为石板、块石、碎石以至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承担繁重的车辆交通。并设置了各种控制交通的设施。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许多大城市改建、兴建了大量道路,铺筑了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兴的中小工业城镇也新建了大批整洁的干道。如北京市展宽了狭窄的旧街道,修建了二、三环路及通达卫星城镇的放射性道路,并修建了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的三幅车行道的道路,既改善了市内交通状况又便利了对外联系,改变了旧北京的交通面貌。又如中国工业城市上海,建国以来也新建改建了大批道路,并建成横跨黄浦江的大桥和黄浦江打浦路隧道,两岸交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大部分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和(车辆段信号控制系统) 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进路控制采用三级控制,即控制中心控制、远程终端控制和(车站工作站控制) 3FTGS轨道电路用(位模式)调制载频作为检测列车占用,用(报文)调制载频发送ATP信息。 4用电压表对相敏接收器的轨道侧和局部进行测量,符合要求轨道继电器应吸起。若不吸起,再用(相位表)对相敏接收器的轨道侧和局部侧进行测量,看(相位)是否正确。 5整流继电器由整流元件和(无极继电器)组合而成。ZD6型转辙机的调整包括尖轨的调整、表示杆缺口的调整和(摩擦电流)的调整。 6轨旁ATP和联锁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是通过(ATC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7 试线车是为了(检修车辆)作运行实验设置的。 8车辆段设一台ATS分机,用于采集车辆段内(存车库线)的列车占用及进/出车辆的列车信号机的状态,以在控制中心显示屏上给出以上信息的显示。 9 四显示自动闭塞是在三显示自动闭塞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绿黄)显示,他能预告列车运行前方(三个闭塞分区)的状态。 10在PF型轨道电路区段,ATP信息是由AF-904发送器通过(轨旁环线发送)的;FTGS轨道电路可以根据(列车运行方向),自动转换轨道电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11轨旁ATP和联锁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是通过(ATC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12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和高压电源系统。 二简答题 1ATP的传输方式有几种?

答:①应答器传输 ②轨旁电缆传输 ③无线通信传输 2在哪些情况下,ATP系统会实施紧急制动? 答:① 超过速度曲线的允许速度 ②超过车辆的最高允许速度 ③位于站台的紧急制动按钮引起的紧急停车 ④传输故障,运行超过10m 和5s ⑤启动方向错误,车辆后退 ⑥列车运行时打开车门 ⑦ATP 车载设备全面故障 3试简述ATS系统的基本原理。 答:ATS系统主要实现对列车运行的监督和控制,包括:列车运行情况的集中监视、自动排列进路、自动列车运行调整、自动生成时刻表、自动记录列车运行实迹、自动进行运行数据统计及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等,辅助调度人员对全线列车进行管理。 4DTC接收板是如何判断轨道电路空闲和占用的? 答:单个CPU的RAM检测,幅度判决和帧一致性比较结果都影响到单个CPU的轨道电路占用/空闲判决结果。如果幅度判决高,解调的帧内容和发送器直接送来的帧的内容比较一致,RAM检测正确,那么CPU判决空闲。 如果幅度判决低,或者解调的帧内容和发送器直接送来的帧的内容比较不 一致,或者RAM检测不正确,那么CPU判决占用。 5说明ZD6 型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的作用?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得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后,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须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现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形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或大于180度。 路拱:为防止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以及减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路面常做成中间高并向两侧倾斜的拱线。 纵坡:道路中心线的纵向坡度,以百分率表示。在保证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较平缓的纵坡。 合成纵坡:在有超高的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作组成的矢量和。 路缘石:路面边缘与其他结构物分界处的标石。 路肩:公路或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 视距三角形: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道路服务水平: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织长度: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 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 道路用地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包括停车场用地的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一般为8%~15%。 面控制:又称区域控制,是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的高级形式,可对某区域道路网内的交通流进行联网协调控制。 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绿波交通:指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 绿色交通: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 绿信比:指交叉口红绿灯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的百分比。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之比,μ=L线/L网。通常公共汽车线路的μ值约在1.25-2.5之间。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可持续发 【正文 一、轨道交 在国际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都曾为交通问题所困扰。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其优势非常明显,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安全性高,是缓解交通堵塞的利器。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客运输送量为:地面公交车是76.45%,出租车是14.12%,地铁只占9.43%。由此可见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高其覆盖率是非常必要 1、轨道交通的优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50%。现庄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种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站论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联盟https://www.doczj.com/doc/6f4829107.html,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我们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拓宽道路的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中心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撑城市的发展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1什么是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系统? 交通:人和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共同构成的系统的统称。 2交通的作用? 《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城市的四大活动(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交通是由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而产生的。 交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经济作用:a扩大商品生产市场;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土地价格;d促进地区开发与城市化作用.2) 社会作用:a社会形成与文化交流;b有助于时间的有效利用、防灾与社会福利。 3道路的功能? (1)交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出行,货物运输\机动灵活性大。(2)形成国土结构功能。用地结构的骨架,组成街坊。(3)公共空间功能。保证日照、通风;提供综合交通体系空间;提供公用设施管线走廊。 (3)防灾功能。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紧急疏散;避难道路;防火带。(4)繁荣经济。开发国土,活跃市场。 4城市道路的分类及其特点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特点: 5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及其意义,当量交通量. 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平均日交通量: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平均日交通量.单位为pcu/d。平均日交通量可采用抽样观测的方法获得,也可按月或按周观测统计得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或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中各小时的交通量不均衡,一般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交通量呈现高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试题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 一、填空题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2 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每条车到宽度3.5 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3.75 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1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可分为主景要素和配景要素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 18、在以放射式道路交通为主的城市中心外围建环行道路在于( A D ) A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B扩大市中心的交通容量 C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D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 19、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办法是( D ) A城市工业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C就近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轻道路负担D建造高架道路,立交桥和地铁 20、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 21、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