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解热镇痛药

5解热镇痛药

5解热镇痛药
5解热镇痛药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第一节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影响),

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临床上使用的解热镇痛药按化学结构分为三大类: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和吡唑酮类。

一、水杨酸类

1.水杨酸类简介

最早使用的一类解热镇痛药为水杨酸类。1838年有人从水杨树皮中提取得到水杨酸(Salicylic Acid),1860年水杨酸被Kolbe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1875年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首次应用于临床,但具有对胃肠道较大刺激性的副作用;1899年水杨酸的衍生物-阿司匹林(Aspirin)正式在临床使用,并逐渐成为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其后,经结构改造或修饰开发得到一系列水杨酸类衍生物作为解热镇痛药,陆续用于临床。

水杨酸

水杨酸钠阿司匹林

【相关链接】阿司匹林的百年历史

阿司匹林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1999年3月6日是阿司匹林正式诞生100周年的日子。早在1853年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很好;1899年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的Dreser介绍到临床,取名为Aspirin。其中字母A源于乙酰基Acetyl, 而spirin则是来自于Spirea植物中得到的天然水杨酸的老名称。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从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拓展提高】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结构改造

水杨酸类药物结构中的羧基是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重要基团,但也是引起胃肠道刺激的主要基团。因此,对水杨酸类的羧基或羟基进行结构修饰,制成相应的盐、酯和酰胺,可以降低羧基的酸性,减少或克服其对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另外,在其羧基或羟基的对位引入氟代苯基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见表3-1。

表3-1 临床常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结构与名称作用特点结构与名称作用特点

水杨酰胺(Salicyamide)

对胃肠道几乎

无刺激,保留镇痛作

用,但抗炎作用基本

消失。

水杨酸胆碱(Choline Salicylate)

口服吸收

比阿司匹林

快,胃肠道副

作用较小,解

热镇痛作用比

阿司匹林大5

倍。

双水杨酯(Salsalate)

口服胃中不易

分解,对胃肠道几乎

无刺激性。

赖氨匹林(Lysine Acetylsalicylate)

水溶性增

大,可制成注射

剂,避免胃肠道

副反应。

二氟尼柳(Diflunisal)

胃肠道刺激性

小,抗炎和镇痛活性

都比阿司匹林强4

倍,持效时间长。

阿司匹林铝(Aluminum Aspirin)

口服胃中

几乎不分解,可

制成肠溶片,副

作用减少。

2.典型药物

阿司匹林

Aspirin

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本品的合成国内外均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酰化工艺。

此合成反应简单。一般地,实验室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在50~60℃的水浴上加热约30分钟即可完成反应,但硫酸根离子不易洗脱。工业上用醋酸作催化剂,可避免杂质硫酸根离子,但需在70~80℃回流8小时。

【相关链接】阿司匹林成品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杂质及其检测方法

阿司匹林在合成过程中或由于贮存不当可能引入以下三类特殊杂质:①含酚羟基化合物,如苯酚、水杨酸;②酯类杂质,如醋酸苯酯、水杨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或它们的聚合物等;③酸酐类杂质,如乙酰水杨酸酐(易引起过敏反应)等。这些杂质超标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与疗效,故药典规定用Fe[NH4Fe(SO4)2]检测含酚羟基化合物;用澄明度检查法检测Na2CO3溶液中不溶性酯类杂质;用色谱法检测乙酰水杨酸酐等杂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味,味微酸;在乙醇中易溶,氯仿和乙醚中可溶,水中微溶。因含游离羧基,显弱酸性,pKa3.5。

本品含酚酯结构,又因羧基的邻助作用(见第十六章),使其遇湿、酸、碱、受热及微

量金属离子催化易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前者在空气中见光或遇氧气可自动氧化生成醌型化合物而变色(淡黄→红棕色→黑色),故本品应密封、防潮、避光保存。

【课堂活动】有时打开久臵或近效期的装有阿司匹林片剂的瓶盖,能闻到较浓的醋酸味,有的药片颜色由白变黄,这是为什么?有些家庭常将阿司匹林药物随意放在靠近窗台的书桌或货架上,你认为这妥当吗?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阿司匹林在贮存保管中应注意什么?

本品水溶液加热煮沸放冷后,滴加FeCl3试剂,显紫堇色。依此法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水杨酸加FeCl3试剂即显紫堇色)。

本品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在临床上除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等外,也是风湿热及活动型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由于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可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品还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用于痛风的治疗。

【课堂活动】对阿司匹林进行哪些结构修饰可以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副作用?

二、乙酰苯胺类

1.乙酰苯胺类简介

乙酰苯胺类也是较早使用的一类解热镇痛药。1886年将苯胺乙酰化得乙酰苯胺(Acetanilide),俗称“退热冰”,曾用于临床,但因毒性很大,现已淘汰。1887年将乙酰苯胺代谢物对氨基酚分子中羟基醚化、氨基酰化,得到非那西丁(Phenacetin),解热镇痛作用良好,但其代谢产物因对肾、血红蛋白及视网膜均产生毒性,并有致突变、致癌作用,陆续被各国停止使用。直到1948年,Brodie发现非那西丁的一种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扑热息痛)毒副作用小,解热镇痛作用优良。成为乙酰苯胺类的代表药物。

2.典型药物

Paracetamol

对乙酰氨基酚Array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又名扑热息痛。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沸水及乙醇中易溶,冷水中微溶,乙醚中不溶,易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本品分子中具有酰胺键结构,室温下其固体在干燥的空气中很稳定,但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水解,生成对氨基酚,毒性较大,能进一步氧化成有色的醌型化合物(黄色→红棕色→暗棕色),应注意避光保存。遇酸、碱会加速水解,水溶液在pH=5~7之间较稳定,pH=6时水解最慢,此时T1/2为21.8年。

【课堂活动】有同学认为利用本品分子中酚羟基的弱酸性与氢氧化钠成盐以增加水溶性,并加蒸馏水煮沸可以很方便配制其水溶性制剂。对不对?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加以说明。

本品含酚羟基,遇FeCl3试剂显蓝紫色;本品水解产物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产生橙红色沉淀。

本品为解热镇痛药,可用于发热、疼痛,解热镇痛效果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同,但无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液体制剂尤适用于儿科用药。

【实例分析】为什么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如小孩一次性误服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应如何处臵?

分析: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代谢时主要与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成酯,排除体外。少部分经肝脏氧化代谢成N-羟基衍生物,进一步转化为有毒性的乙酰亚胺醌。在正常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脏无损害,因乙酰亚胺醌可被谷胱甘肽GSH结合而失去活性。但大剂量或超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使肝中贮存的谷胱甘肽70%被消耗,则可使乙酰亚胺醌与含巯基的肝蛋白质结合成共价加合物导致肝坏死、肾小管坏死和低葡萄糖昏迷。儿童因为肝脏产生谷胱甘肽的能力弱,更容易出现肝坏死,应慎用。小孩如果误

服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应立即洗胃,并口服5%的乙酰半胱胺酸等含巯基的化合物解救。

【实例分析】为什么贝诺酯(Benorilate)有较强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对胃肠道的副作用也较阿司匹林小?

分析:因为贝诺酯(又名苯乐来、扑炎痛)是利用拼合原理将阿司匹林的羧基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羟基酯化缩合而成的一个前体药物(1965年合成成功)。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能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发挥协同作用,因而解热镇痛作用增强,又具抗炎作用。由于分子中没有游离的羧基,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下降,副作用较小,适合老人和儿童用药。

【相关链接】吡唑酮类解热镇痛药简介

吡唑酮类药物包括5-吡唑酮和3,5-吡唑烷二酮两种结构类型,前者有较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一般用于缓解高热和镇痛。在对抗疟药奎宁的结构改造中获得的解热镇痛药安替匹林(Antipyrine),为5-吡唑酮类,但毒性很大。在安替比林结构中引入二甲氨基,

合成了氨基比林(Aminophenazone),曾广泛用于临床,因能引起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我国已于1982年淘汰。在氨基比林分子中引入次甲磺酸钠基,得到安乃近(Analgin),解热镇痛作用显著而迅速,水溶性增大,可制成水溶性制剂如注射剂,滴鼻剂等。因仍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高烧病人需慎用,不少国家已停用。将5-吡唑酮的吡唑烷环上再引入一个酮基即形成3,5-吡唑烷二酮,酸性增强而解热作用减弱,抗炎作用明显增高,成为抗炎药。

第1章解热镇痛药

第1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1.久贮的阿司匹林为什么会有醋酸味? 2.如何区别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 3.区别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 A. NaOH试液 B . HCl C. 加热后加三氯化铁试液 D. 三氯化铁试液 E. 碱性的β-萘酚 4.下列叙述与阿司匹林的性质不符的是 A.可溶于碳酸钠溶液中 B.比一般酯类药物水解快 C.易溶于乙醇 D.在潮湿空气中可逐渐变为淡黄色至深棕色 E.遇三氯化铁试液呈紫色 5.具有下面化学结构的药物是 OCOCH3 COO NHCOCH3 A . 丙磺舒 B. 贝诺酯 C. 吲哚美辛 D .别嘌醇 E. 双氯芬酸钠 6.下列哪个药物的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显蓝紫色,其酸性水溶液加热后具有重氮化偶合反应

A.啡哚美辛 B.对乙酰氨基酚 C.利多卡因 D.阿司匹林 E.安乃近 7.芳基丙酸类药物的临床作用为 A.抗癫痫 B.中枢兴奋 C.抗病毒 D.降血脂 E.消炎镇痛 8.药典检查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所采用的方法是A.分光光度法 B.酸碱滴定法 C.比浊法D.硫酸铁铵作为显色剂薄层色谱法 E.加硫酸铁铵试液显色反应比色法 9.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A.苯酚 B.乙酰水杨酸酐 C.酯酸苯酯 D.水杨酸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10.以下仅有解热镇痛作用,无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 A.贝诺酯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D.布洛芬 E.吲哚美辛 11.为防止阿司匹林水解应采取的储存方法为 A .冷处 B.密闭 C.遮光 D.密封干燥处 E.阴凉处 12.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药中的

A.乙酰苯胺类 B.水杨酸类 C.丁酰苯胺类D.吡唑酮类 E.芳烷酸类 13.阿司匹林主要的水解物是 A.苯酚与苯甲酸 B.水杨酸与苯甲酸 C.水杨酸与乙酸 D.苯酚与乙酸 E.水杨酸与苯酚 14.对乙酰氨基酚主要水解产物是 A.苯酚与乙酸 B.对氨基酚与乙酸 C.苯酚与乙酰胺 D.对氨基酚与乙酰胺 E.对氨基酚与苯酚15.与非那西丁及咖啡因制成复方APC片的药物是A.对乙酰氨基酚 B.吲哚美辛 C.甲芬那酸D.布洛芬 E.阿司匹林 16.布洛芬在临床上要用的分子主要构型是 A.右旋体 B.左旋体 C.消旋体 D.左旋体为主加部分消旋体 E.右旋体为主加部分消旋体 17.能与乙酰氨基酚作用显色的试液是 A.希夫试剂 B.非林试剂 C.托伦试剂 D.三氯化铁 E.香草醛 18.下列叙述与阿司匹林不符的是 A. 为解热镇痛药 B. 易溶于水

第五章第六节: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答案)

第五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自考复习) 一、单 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 1、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 A )。 A. 乙酰水杨酸酐 B.吲哚 C. 苯酚 D. 水杨酸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2、吡唑酮类药物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B )。 A. 镇静催眠 C. 抗菌 E.降低血压 4、双氯芬酸钠属于哪类药物 ( B ) B. 阿司匹林 D. 对乙酰氨基酚 8、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 B.解热镇痛抗炎 D. 抗病毒 3、扑热息痛药物中应检查 ( B ) 杂质的含量。 A. 对乙酰氨基酚 D. 对氨基苯甲酸 B.对氨基酚 C.水杨酸 E.醋酸 A. 邻氨基苯甲酸类 B.吲哚乙酸类 C.芳基烷酸类 D. 吡唑烷酮类 E.苯胺类 5、下列抗炎药与其结构类型不相对应的是 ( D )。 A. 阿司匹林——水杨酸类 B. 吲哚美辛一一杂环芳基乙酸类 C. 萘普生——杂环芳基丙 酸类 D. 布诺芬——吡唑酮类 6、布洛芬是 ( A )。 A. 非甾体抗炎药 C. 心血管药 B. 中枢兴奋药 D. 镇痛药 7、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其( + )异构体的药物是 ( C )。 A. 安乃近 C.萘普生

A. 乙酰水杨酸酐 C. 苯酚 E. 乙酰水杨酸苯酯 9、非甾体消炎药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 作用的( A )。 C. 去甲肾上腺素 D.色胺 12、下列药物中,没有镇痛作用的是 (C )。 A. 阿司匹林 B.海洛因 C. 扑热息痛 D.苯妥英钠 13、下列镇痛消炎药中,具有芳基丙酸结构的是 (D )。 A.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布洛芬 14、力口 FeCb 立即显稳定红色的是( D ) A. 氨甲丙二酯 B .卡马西平 C. 苯巴比妥 .安疋 B.吲哚 D.水杨酸苯酯 1),阻断(2)的合成,而显示消炎、解热、镇痛 A. ( 1)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 C. ( 1)环氧合酶(2)白三烯 10. 下列 药物中没有消炎作用的是 (B A. 阿司匹林 C. 萘普生 11、 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是哪种生物胺的[ B. ( 1)酯氧酶(2)前列腺素 D. ( 1)酯氧酶(2)白三烯 ) 。 B. 扑热息痛 D. 吲哚美辛 聂取的抑制剂 ?( B ) .5-羟色胺 B.吲哚美辛 D.氯丙嗪 15、 扑热息痛药物中应检查 ______ A. 对乙酰氨基酚 C. 水杨酸 E. 醋酸 16、 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其( 杂质的含量。(B ) B. 对氨基酚 D. 对氨基苯甲 酸 + )异构体的药物是(C )

执业药师 药剂 第五章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第五章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口服速释片剂(分散片、口崩片、滴丸剂、吸入制剂) 重要考点1:分散片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1、特点: 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和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 不适用于毒性作用较大、安全系数低和易于溶于水的药物。 生产成本低,适合于老、幼和吞服困难患者。 2、质量要求: 溶出度测定: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分散均匀性:在19-21℃水中应在3分钟之内完全崩解。 重要考点2:口崩片特点与质量要求 1、特点: ●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眼用方便,患者顺应性高; ●胃肠道反应小,副作用低; ●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 直接压片法、冷冻干燥法 2、质量要求: ●应在口腔内迅速崩解或溶散; ●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对于难溶性药物,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冻干口崩片可不进行片剂脆碎度检查。 重要考点3:速释技术与释药原理 1、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体: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载体材料中形成的固态分散物。 ●固体分散技术:药物在载体材料中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 ●固体分散体作为制剂的中间体。 ?分类: 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 ?特点: 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也可使液态药物固态化; 采用水溶性载体材料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采用难溶性载体材料,延缓或控制药物释放; 应用肠溶性载体材料,控制药物在小肠特定部位释放; 固体分散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稳定,久贮会发生老化现象。

?速释原理: ●药物的分散状态(考) 分子状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晶态、无定形态 ●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分散性、抑晶性 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2、包合技术 包合物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组成。 ?分类: ●按几何形状:笼状、管状、层状 ●按结构和性质:单分子、多分子、大分子 ?特点: ●可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挥发损失,并使液体药物粉末化。 ●对易受热、湿、光照等影响的药物,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 重要考点4:口服速释片剂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1、分散片 ●难溶、需快速起效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布洛芬; ●生物利用度低,每次服用剂量大的药物,如大多数中药; ●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适用于抗酸药物,如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法莫替丁等。 2、口崩片 ●适用于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消化管运动改性药、胃酸分泌抑制药和抗过敏药等。 ●一些药物若血液浓度长期处于较平稳状态,则易产生耐药性,制成口崩片可克服此问 题。 重要考点5:滴丸剂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1、分类 速释高效滴丸剂、缓释控释滴丸、溶液滴丸、栓剂滴丸、硬胶囊滴丸、包衣滴丸、脂质体滴丸、肠溶衣滴丸、干压包衣滴丸 2、特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率高; ●工艺条件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剂量准确; ●基质容纳液态药物的量大,可使液态药物固形化; ●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发展了耳、眼科用药的新剂型,可起到延效作用。 3、质量要求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机制是: A 抑制中枢PG合成 B 抑制外周PG合成 C 抑制中枢PG降解 D 抑制外周PG降解 E 增加中枢PG释放 2、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在: A 导水管周围灰质 B 脊髓 C 丘脑 D 脑干 E 外周 3、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制是: A 阻断传入神经的冲动传导 B 降低感觉纤维感受器的敏感性 C 阻止炎症时PG的合成 D 激动阿片受体 E 以上都不是 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的是: A 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 吲哚美辛 E 对乙酰氨基酚 5、可防止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是: A 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 吲哚美辛 E 布洛芬 6、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疗效的机制是: A 减慢其在肝脏代谢 B 增加其对细菌膜的通透性 C 减少其在皮肤小管分泌排泄 D 对细菌起双重杀菌作用 E 增加其与细菌蛋白结合力 7、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机制是:

A 减少尿酸的生成 B 促进尿酸的排泄 C 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 D 抑制黄嘌呤投氧化酶 E 选择性消炎作用 8、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 激活环加氧酶,增加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B 抑制环加氧酶,减少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C 抑制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D 抑制环氧酶,增加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E 激活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9、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A 促进炎症消散 B 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 C 抑制抑黄嘌呤氧化酶 D 促进PG从肾脏排泄 E 激活黄嘌呤氧化酶 10、阿司匹林与甲磺丁脲合用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是由于前者: A 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甲磺丁脲 B 抑制肝药酶,减慢甲磺丁脲代谢 C 加快胃粘膜血流,增加甲磺丁脲吸收 D 酸化尿液增加甲磺丁脲在肾小管重吸收 E 以是都不是 11、保泰松降低强心甙作用的原因是: A 增加其与血浆蛋白结合 B 增加其排泄 C 减少其吸收 D 增加其代谢 E 增加其分布容积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科学合理应用 在我国,解热镇痛药的应用数量仅次于抗菌药物。据国家卫计委初略统计,全国每年销售解热镇痛类药物总数高达250多亿片,即13亿中国人每年人均20多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解热镇痛药物的滥用现象很严重。下面,笔者就如何合理使用常见解热镇痛药做下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类镇痛药适应症各不同 第一阶梯(一般疼痛和轻度癌痛)患者表现为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活动时痛感减轻,基本不影响睡眠。其止痛药物以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为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和消炎痛(吲哚美辛)、扶他林(双氯酚酸)等。主要用于轻度疼痛的治疗,特别是肌肉痛、肌筋膜痛和关节痛,也可用于头痛和轻度癌症疼痛,特别是骨转移性癌症疼痛的治疗。 第二阶梯(中度癌痛)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应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第二阶梯弱效阿片类止痛药。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右丙氧酚、强痛定、曲马多和痛力克等。如单独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形成药物依赖(成瘾性)。 第三阶梯(重度癌症)患者表现为癌痛剧烈,难以忍受,

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至晚期疼痛如焚心蚀骨般难熬,寝食难安,“生不如死”。此时应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即缓释片美菲康与美施康定等)、什冷丁、羟考酮和丁内 诺啡等;还有多种替代药品,如美散痛、安依痛和二氢埃托啡。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镇痛药物代表药物有曲马多、强痛定、二氢埃托啡、阿米替林、多塞平、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苯妥英钠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可以分别用于治疗多种疼痛。 如何科学合理服用解热镇痛药 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发热是机体一种本能的防御 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存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细菌与病毒。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有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 严遵医嘱,不可贪快而加大剂量“退热”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有害健康,严重者可因大量出汗而致虚脱,甚至休克。 确诊病症,“对症”用药必须是属于头痛、牙痛、肌肉痛、月经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才能应用解热镇痛药。突然发生的其他疼痛,如外伤所致的剧痛或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胃痛、肚子痛均无效果。

第五章第六节: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答案)【炎症】

第五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自考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1、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A)。 A.乙酰水杨酸酐 B.吲哚 C.苯酚 D.水杨酸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2、吡唑酮类药物具有的药理作用是(B)。 A.镇静催眠 B.解热镇痛抗炎 C.抗菌 D.抗病毒 E.降低血压 3、扑热息痛药物中应检查( B )杂质的含量。 A.对乙酰氨基酚 B.对氨基酚 C.水杨酸 D.对氨基苯甲酸 E.醋酸 4、双氯芬酸钠属于哪类药物( B ) A.邻氨基苯甲酸类 B.吲哚乙酸类 C.芳基烷酸类 D.吡唑烷酮类 E.苯胺类 5、下列抗炎药与其结构类型不相对应的是( D )。 A.阿司匹林——水杨酸类 B.吲哚美辛——杂环芳基乙酸类 C.萘普生——杂环芳基丙酸类 D.布诺芬——吡唑酮类 6、布洛芬是( A )。 A.非甾体抗炎药 B.中枢兴奋药 C.心血管药 D.镇痛药 7、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其(+)异构体的药物是(C)。 A.安乃近 B.阿司匹林 C.萘普生 D.对乙酰氨基酚

8、在阿司匹林合成中产生的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副产物是( A )。 A.乙酰水杨酸酐 B.吲哚 C.苯酚 D.水杨酸苯酯 E.乙酰水杨酸苯酯 9、非甾体消炎药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1),阻断(2)的合成,而显示消炎、解热、镇痛作用的( A )。 A.(1)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 B.(1)酯氧酶(2)前列腺素 C.(1)环氧合酶(2)白三烯 D.(1)酯氧酶(2)白三烯 10.下列药物中没有消炎作用的是( B )。 A.阿司匹林 B.扑热息痛 C.萘普生 D.吲哚美辛 11、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是哪种生物胺的重摄取的抑制剂?( B ) A.多巴胺 B.5-羟色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色胺 12、下列药物中,没有镇痛作用的是( C )。 A.阿司匹林 B.海洛因 C.扑热息痛 D.苯妥英钠 13、下列镇痛消炎药中,具有芳基丙酸结构的是( D )。 A.阿司匹林 B.吲哚美辛 C.保泰松 D.布洛芬 14、加FeCl3立即显稳定红色的是( D ) A.氨甲丙二酯 B.卡马西平 C.苯巴比妥 D.氯丙嗪 E.安定 15、扑热息痛药物中应检查_______杂质的含量。( B ) A.对乙酰氨基酚 B.对氨基酚 C.水杨酸 D.对氨基苯甲酸 E.醋酸 16、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其(+)异构体的药物是(C )

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及滥用危害

(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及滥用危害)在线考试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一个药物不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A.乙酰氨基酚 B.阿司匹林 C.尼美舒利 D.地塞米松 E.吲哚美辛 2、发热用药中,不正确的是 A.治疗高热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无效时再考虑选 用解热药 B.解热药不能替代抗感染药、抗休克等治疗措施 C.当遇到发热而未明确原因时,不能首先使用解热药 D.发热而未明确原因时,不能首先使用解热药 E.一般温度超过37.5度时,均可考虑使用解热镇痛药 3、解热镇痛药抗炎应用中,错误的是 A.感染性慢性炎症,解热镇痛药治疗剂量要大于非炎症性关节炎 B.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非甾体抗炎药虽然作为治疗本 类疾病的首选药,但不能影响疾病本身的免疫病理反应而改变病程 C.解热镇痛药需要合用能够改变病情的二线药物 D.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本类疾病的三线药物,由于易引起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萎缩、 继发感染、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反应 E.关节炎的病因各异,治疗用药也不同,应首先明确诊断 4、阿司匹林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乙酰水杨酸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大部分在小肠吸收 B.碱性尿中,水杨酸盐解离减少,再吸收增多而排出减少 C.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 D.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 血沉下降 E.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作用 5、以下哪一项与阿斯匹林的性质不符 A.具退热作用 B.遇湿会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 C.极易溶解于水 D.具有抗炎作用 E.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6、阿司匹林副作用中,哪一个不是 A.胃黏膜损伤 B.过敏反应 C.肝损害 D.骨质疏松 E.肾损害 7、阿司匹林应用中,那个是错误的 A.溃疡病人不宜使用 B.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禁用 C.小儿患者尤其是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

解热镇痛药的研究进展

镇痛药的研究进展 文摘:本文通过对镇痛药尤其是解热镇痛药的作用、发展现状及进展的介绍,阐明了我国解热镇痛药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拓展的方向。 关键词:镇痛药、现状、研究进展 一.前言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或心血管呼吸方面的变化。它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死亡,因此及时地缓解疼痛是极为重要的。「1」 镇痛药(analgesics)是一类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的药物,同时又能减轻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但并不影响其它感觉。因此对已确诊的剧烈疼痛,及时应用镇痛药既可解除病人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又可防止休克的发生,在急救中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镇痛药包括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与人工合成品(哌替啶、阿法罗定、美沙酮等)。除此之外,镇痛药还可为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2」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退热和减轻外周慢性钝痛的药物。能抑制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中的前列腺素(PGs)的合成和释放,除解热和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1]。解热镇痛类药物也可选择性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异常兴奋性,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扩张,排汗增加,呼吸加快,增加散热,同时稳定白细胞内的溶酶体膜,阻碍白细胞内致热原的释放,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此类药物对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及月经痛等钝痛效果好,对外性别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与激素相对而言的,这一类药物其化学结构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环,故而得名。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一线药物。对于一些风湿性疾病,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及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等是首选药物。此类药物种类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有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和奇诺力等。尽管这—类药都是通过减少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起作用,但各种药物之间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具体用什么,怎么用,还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本文重点阐述我国的解热镇痛药研究发展情况。

第五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讲课教案

第五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相同知识点:结构及性质 1.芳酸类药物绝大多数是指( )。 A.分子中有羧基的药物 B.分子中有苯环的药物 C.A+B D.具有酸性的药物 E.A+B且A与B直接相连的药物 答案: E 2.下列药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水杨酸>苯甲酸>阿司匹林 B.水杨酸>阿司匹林>苯甲酸 C.阿司匹林>水杨酸>苯甲酸 D.苯甲酸>阿司匹林>水杨酸 E.苯甲酸>水杨酸>阿司匹林 答案: B 相同知识点:杂质及杂质检查方法 3.阿司匹林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 水杨醛 B. 水杨酸 C. 苯甲酸 D. 苯甲醛 E. 苯酚 答案 B 4.对氨基水杨酸钠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 苯酚 B. 对氨基酚 C. 间氨基酚 D. 对氨基苯甲酸 E. 间氨基苯甲酸答案 C 5. 对氯酚是什么药物的特殊杂质()。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氯贝丁酯 D. 布美他尼 E. 布洛芬 答案:C 6. 芳香第一胺是什么药物的特殊杂质()。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氯贝丁酯 D. 布美他尼 E. 布洛芬 答案:D 7.氨基化合物是什么药物的特殊杂质()。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氯贝丁酯 D. 布美他尼 E. 泛影酸 答案:E 8.泛影酸中杂质检查项目不包括()。 A. 游离碘 B. 卤化物 C. 碘化物 D. 氨基化合物 E. 有机碘化物答案E 9.中国药典检查氨基水杨酸钠中的间氨基酚,采用的滴定液是( )。

A.氢氧化钠滴定液 B.盐酸滴定液 C.高氯酸滴定液 D.亚硝酸钠滴定液 E.乙二胺四醋酸滴定液 答案:B 10. 阿司匹林中检查水杨酸,是利用杂质与药物的()。 A、溶解性差异 B. 化学性质差异 C. 熔点差异 D. 对光吸收性的差异 E. 旋光性差异 答案:B 相同知识点:鉴别 11.区别水杨酸和苯甲酸钠,最常用的试液是()。 A. 碘化钾 B. 碘化汞钾 C. 三氯化铁 D. 硫酸亚铁 E. 亚铁氰化钾 答案 C 12.具有升华性的药物是()。 A.苯甲酸 B. 苯甲酸钠 C. 丙磺舒 D. 布美他尼 E. 泛影酸 答案:A 13苯甲酸和水杨酸理化性质很相似,若需验证苯甲酸中是否混有水杨酸,可予以检查的试剂是()。 A. 溴试液 B. 三氯化铁试液 C. 硝酸银试液 D. A项和B项 E. 氢氧化钠试液 答案:D 14. 阿司匹林与碳酸钠共热,放冷后用稀硫酸酸化,析出的白色沉淀是()。A.乙酰水杨酸 B. 醋酸 C. 水杨酸 D. 水杨酸钠 E. 苯甲酸 答案:C 15. 鉴别泛影酸分子结构中有机碘的方法是()。 A. 直接加硝酸银试液 B. 置干锅中,小火加热,即分解产生紫色的碘蒸气 C.纸色谱 D. 加热破坏后,加硝酸银试液 E. 加盐酸破坏后,加硝酸银试液 答案 B 16. 苯甲酸的钠盐水溶液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产生()。 A. 紫红色 B. 赭色沉淀 C. 米黄色沉淀 D. 猩红色沉淀 E. 紫堇色 答案 B 17. 阿司匹林极易发生()。 A.三氯化铁反应 B. 异羟肟酸铁反应 C. 重氮化-偶合反应 D. 有机碘反应 E. 水解反应 答案:E 18. 鉴别布洛芬用()。 A.三氯化铁反应 B. 异羟肟酸铁反应 C. 重氮化-偶合反应 D. 有机碘反应 E. 水解反应 答案:B 19. 鉴别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的芳香第一胺用()。

5解热镇痛药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第一节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影响), 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临床上使用的解热镇痛药按化学结构分为三大类: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和吡唑酮类。 一、水杨酸类 1.水杨酸类简介 最早使用的一类解热镇痛药为水杨酸类。1838年有人从水杨树皮中提取得到水杨酸(Salicylic Acid),1860年水杨酸被Kolbe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1875年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首次应用于临床,但具有对胃肠道较大刺激性的副作用;1899年水杨酸的衍生物-阿司匹林(Aspirin)正式在临床使用,并逐渐成为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其后,经结构改造或修饰开发得到一系列水杨酸类衍生物作为解热镇痛药,陆续用于临床。 水杨酸 水杨酸钠阿司匹林 【相关链接】阿司匹林的百年历史 阿司匹林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1999年3月6日是阿司匹林正式诞生100周年的日子。早在1853年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很好;1899年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的Dreser介绍到临床,取名为Aspirin。其中字母A源于乙酰基Acetyl, 而spirin则是来自于Spirea植物中得到的天然水杨酸的老名称。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从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拓展提高】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结构改造 水杨酸类药物结构中的羧基是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重要基团,但也是引起胃肠道刺激的主要基团。因此,对水杨酸类的羧基或羟基进行结构修饰,制成相应的盐、酯和酰胺,可以降低羧基的酸性,减少或克服其对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另外,在其羧基或羟基的对位引入氟代苯基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见表3-1。 表3-1 临床常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结构与名称作用特点结构与名称作用特点 水杨酰胺(Salicyamide) 对胃肠道几乎 无刺激,保留镇痛作 用,但抗炎作用基本 消失。 水杨酸胆碱(Choline Salicylate) 口服吸收 比阿司匹林 快,胃肠道副 作用较小,解 热镇痛作用比 阿司匹林大5 倍。

第二十二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二章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第一节解热镇痛药 1、解热镇痛抗炎药:亦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甾体类抗炎药)也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3、其他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还包括H受体拮抗药、部分抗风湿病药和抗痛风药 4、按照化学结构,NSAIDs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吲哚乙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和芳基烷酸类,其中苯胺类基本不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5、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加氧酶(COX,亦称环氧酶),使前列腺素(PGs)合成减少,是NSAIDs解热、镇痛、抗炎的共同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解热作用:NSAIDs仅对内生致热原所致发热有效,而对脑室内直接注射微量PGE,所致发热无效,说明其解热作用机制是抑制了下丘脑COX,阻断PGE,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2)镇痛作用:主要用于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痛经和癌症疼痛等,NSAIDs通过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COX,使PGs合成减少而减轻疼痛。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有效;对急性锐痛、严重创伤的剧痛、平滑肌绞痛无效。长期应用不产生成瘾性。 (3)抗炎作用:NSAIDs多数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而苯胺类药物几乎不具有抗炎作用 [不良反应] NSAIDs包括选择性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均具有以下相似的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头痛、耳鸣、头晕等。 (2)心血管系统:水钠潴留性高血压、水肿,偶见充血性心力衰竭 (3)胃肠道:使用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时,常见上腹痛、畏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偶见上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4)血液系统;偶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5)肝损伤和肾损伤:所有NSAIDs均可能具有肾毒性,所有NSAIDs均可能诱发肝毒性,轻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严重者出现肝衰竭或肾衰竭 (6)其他:哮喘、各种皮疹、瘙痒 (7)在非选择性NSAIDs中,吲哚美辛和托美丁的不良反应多见,双水杨酯和布洛芬毒性最小 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1893年合成,至今110余年,仍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药动学] 1、口服后易从胃和小肠上部吸收,被胃肠黏膜、血浆、红细胞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产生水杨酸,故阿司匹林的t1/2仅有15分钟左右 2、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体内水杨酸盐约25%被氧化代谢,约25%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其余与甘氨酸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 3、阿司匹林用量直接影响血中代谢物水杨酸盐含量及其t1/2 (1)用量少于1g时,代谢物水杨酸盐按一级动力学消除,t1/2为3~5小时 (2)用量大于1g时,血中水杨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机体消除能力达饱和状态,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延长为15~30小时,当血中水杨酸盐浓度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又转为一级动力学消除

005第五章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药练习与习题

N S CH 3OH N N S O CH 3 O O H N CH 2COONa Cl Cl H CH 3 OH H 3CO N N F 3C CH 3 S O O NH 2第五章 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药 ——测试习题—— 一、写出下列药物的结构与药理作用 1. 阿司匹林 2. 吲哚美辛 3. 布洛芬 4. 吡罗昔康 5. 别嘌醇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名称与药理作用 1. 2. 3. 4. 5. 三、最佳(单项)选择题 1. 布洛芬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 A. 氧化 B. 去烃基 C. 结合 D. 脱羧 E. 水解 2. 可选择性地抑制COX-2的非甾体抗炎药为( ) A. 萘普生 B. 罗非昔布 C. 布洛芬 D. 双氯芬酸钠 E. 吲哚美辛 3. 美洛昔康属于( )类非甾体抗炎药 A. 水杨酸 B. 3,5-吡唑烷二酮 C. 芳基烷酸类 D. 1,2-苯并噻嗪类 E. 芬那酸 4. 下列非甾体抗炎药在体外无活性的是( ) A. 萘丁美酮 B. 布洛芬 C. 塞来昔布 D. 萘普生 E. 阿司匹林 5. 非普拉宗属于( )非甾体抗炎药 A. 芳基烷酸类 B. 1,2-苯并噻嗪类 C. 3,5-吡唑烷二酮 D. 苯胺类 E. 芬那酸类 6. 目前仍在临床应用的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 ) A. 乙酰苯胺 B. 非那西丁 C. 对乙酰氨基酚 D. 安替比林 E. 保泰松 7.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 A. Β-内酰胺酶 B. DNA 螺旋酶 C. 拓扑异构酶Ⅳ D. 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 E. 二氢叶酸还原酶 N N O C 4H 9

8. 吲哚美辛是依据()的结构而设计得到 A. 对氨基苯甲酸 B. 5-羟色胺 C. 组胺 D. 乙酰胆碱 E. 多巴胺 9. 可减少尿酸的生物合成,临床用于痛风治疗的是() A. 秋水仙碱 B. 布洛芬 C. 吡罗昔康 D. 罗非昔布 E. 别嘌醇 10. 可抑制青霉素在肾小管的分泌,延长其作用时间的是() A. 阿司匹林 B. 布洛芬 C. 萘普生 D. 丙磺舒 E. 氨基比林 11. 盐酸吗啡加热的重排产物主要是() A. 双吗啡 B. 可待因 C. 苯吗喃 D. 阿扑吗啡 E. N-氧化吗啡 12. 结构上没有含氮杂环的镇痛药是() A. 盐酸吗啡 B. 枸橼酸芬太尼 C. 二氢埃托啡 D. 盐酸美沙酮 E. 喷他佐辛 13. 吗啡的氧化产物主要是() A. 双吗啡 B. 可待因 C. 阿扑吗啡 D. 苯吗喃 E. 美沙酮 14. 吗啡具有的手性碳个数为()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E. 6个 15. 盐酸吗啡注射液放置过久颜色变深,发生了以下哪种化学反应() A. 加成反应 B. 水解反应 C. 氧化反应 D. 聚合反应 E. 还原反应 16. 吗啡为酸碱两性化合物是因其分子中含有() A. 酚羟基和叔氨基 B. 羟基和叔氨基 C. 羧基和仲氨基 D. 酚羟基和仲氨基 E. 羧基和伯氨基 17. 下列镇痛药中可用于戒除海洛因成瘾替代疗法的药物是() A. 盐酸哌替啶 B. 盐酸吗啡 C. 盐酸美沙酮 D. 枸橼酸芬太尼 E. 右丙氧芬 18. 盐酸哌替啶水解倾向较小的原因是() A. 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团 B. 分子中含有酯基 C. 分子中含有酯基,但其同碳上连有位阻较大的苯基 D. 分子中含有两性基团 E. 分子中不含可水解的基团 19. 以下镇痛药中以其左旋体供药用,右旋体无效的是() A. 芬太尼 B. 布桂嗪 C. 吗啡 D. 哌替啶 E. 美沙酮 20. 属于中枢性镇咳药的是() A. 可卡因 B. 苯丙哌林 C. 磷酸可待因 D. 盐酸吗啡 E. 氨溴索 21. 下列哪个与吗啡不符() A. 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 B. 结构中有苯环 C. 结构中有醇羟基 D. 结构中有手性碳原子 E. 结构中有羰基 四、X型(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非那西丁的活性代谢物 B. 属于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C. 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 D. 体内主要转化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和硫酸结合物 E. 过量服用导致中毒时,可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来对抗 2.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描述,正确的有( ) 精选

20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学习要点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亦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物分类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 2.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3.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如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如布洛芬。 5.芳基乙酸类,如双氯芬酸。 6.烯醇类,如吡罗昔康。 7,吡唑酮类,如保泰松。 8.烷酮类,如萘丁美酮。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共同作用 1.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2.镇痛作用:具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有良好镇痛效果,并且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3.解热作用: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正常者几乎无影响。

作用机制 都是通过抑制环加氧酶而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一) 阿司匹林 作用与用途 1.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控制急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2.影响血小板的功能:PG合成酶(环加氧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及脑缺血。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较大剂量口服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2.加重出血倾向:抑制环加氧酶,强而持久性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较少抑制血管壁PGI2合成,致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 3.水杨酸反应:使用剂量过大(≥5g/d)引起。 4.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5.瑞夷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引起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 6,对肾脏的影响:少见,见于老年人,心、肝、肾功能受损者。 (二) 其他 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的作用特点(略)。吲哚美辛、舒林酸、双氯芬酸、布洛芬、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的作用与用途(略)。 抗痛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的用途(略)。 专业术语 解热镇痛抗炎药(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环氧酶(cyclo-oxygenase)

第十九章镇痛药习题及答案.doc

药理学练习题:第十九章镇痛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A.有镇痛、解热作用 B.有镇痛、抗炎作用 C.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D.有强大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E.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反复应用容易成瘾 2、吗啡常用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A.口服不吸收 B.片剂不稳定 C.易被肠道破坏 D.首关消除明显 E.口服刺激性大 3、吗啡一次给药,镇痛作用可持续: A.导水管周围灰质 B.蓝斑核 C.延脑的孤束核 D.中脑盖前核 E.边缘系统 4、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A.迷走神经背核 B.延脑的孤束核 C.中脑盖前核 D.导水管周围灰 E.蓝斑核 5、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A.作用于时水管周围灰质 B.作用于蓝斑核 C.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区 D.作用于脑干极后区 E.作用于迷走神经背核 6、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作用于中脑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B.作用于导水管周围灰质 C.作用于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 D.作用于蓝斑核 E.作用于边缘系统 7、镇痛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吗啡 B.喷他佐辛 C.芬太尼 D.美沙酮

E.可待因 8、哌替啶比吗啡应用多的原因是: A.无便秘作用 B.呼吸抑制作用轻 C.作用较慢,维持时间短 D.成瘾性较吗啡轻 E.对支气平滑肌无影响 9、胆绞痛病人最好选用: A.阿托品 B.哌替啶 C.氯丙嗪+阿托品 D.哌替啶+阿托品 E.阿司匹林+阿托品。 10、心源性哮喘可以选用: A.肾上腺素 B.沙丁胺醇 C.地塞米松 D.格列齐特 E.吗啡 11、吗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B.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黑质-纹状体通路 D.脑干网状结构 E.大脑边缘系统 12、吗啡的镇痛作用最适用于: A.其他镇痛药无效时的急性锐痛 B.神经痛 C.脑外伤疼痛 D.分娩止痛 E.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 13、二氢埃托啡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壳核 B.大脑边缘系统 C.延脑苍白球 D.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E.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14、人工冬眠合剂的组成是: A.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 B.派替啶、吗啡、异丙嗪 C.哌替啶、芬太尼、氯丙嗪 D.哌替啶、芬太尼、异丙嗪 E.芬太尼、氯丙嗪、异丙嗪 15、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的药物是: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应用及滥用 一.单选题 1 问题: 滥用解热镇痛药也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其中以下列哪个药为主 答案选项A 、甲芬那酸B 、阿司匹林C 、保泰松D 、吲哚美辛 标准答案:B 2 问题: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是 答案选项A 、吲哚美辛B 、尼美舒利C 、布洛芬D 、甲芬那酸 标准答案:B 3 问题: 胃肠反应常见的药物有 答案选项A 、吲哚美辛B 、保泰松C 、布洛芬D 、甲芬那酸 标准答案:A 4 问题: 孕妇禁用的药物是 答案选项A 、水杨酸钠B 、阿司匹林C 、保泰松D 、吲哚美辛 标准答案:D 5 问题: 癫痫病人禁用的药物是 答案选项A 、阿司匹林B 、吲哚美辛C 、水杨酸钠D 、非那西丁 标准答案:B 6 问题: 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的药物是 答案选项A 、吡罗昔康B 、阿司匹林C 、丙磺舒D 、布洛芬 标准答案:B 7 问题: 溃疡病禁用的药物是 答案选项A 、布洛芬B 、对乙酰氨基酚C 、保泰松D 、非那西丁 标准答案:C 8 问题: 呋塞米(速尿)可引起水杨酸蓄积中毒的原因是 答案选项A 、减慢其代谢B 、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 C 、缩小其表观分布容积 D 、减少其排泄 标准答案:D 9 问题: 布洛芬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选项A 、解热镇痛作用强B 、口服吸收慢 C 、与血浆蛋白结合少 D 、胃肠反应较轻,易耐受 标准答案:A 10 问题: 代谢为有毒性代谢产物的药物是 答案选项A 、阿司匹林B 、保泰松C 、非那西丁D 、吲哚美辛 标准答案:C 11 问题: 胃溃疡病人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解热镇痛 答案选项A 、吲哚美辛B 、乙酰氨基酚C 、吡罗昔康D 、保泰松 标准答案:C 12 问题: 阿司匹林与甲磺丁脲合用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是由于前者 答案选项A 、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甲磺丁脲B 、抑制肝药酶,减慢甲磺丁脲代谢 C 、加快胃粘膜血流,增加甲磺丁脲吸收 D 、酸化尿液增加甲磺丁脲在肾小管重吸收标准答案:A 13 问题: 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答案选项A 、促进炎症消散B 、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

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答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哪项对阿司匹林的叙述是错误的 A、最常见恶心、呕吐、胃出血等胃肠道反应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D、儿童易引起瑞夷综合征 E、中毒时应酸化尿液,加速排泄 2、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 B、对中枢COX 抑制作用弱 C、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 D、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是因为对外周COX 抑制弱 E、无明显的胃肠刺激 3、下列哪项不属于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A、瑞夷综合征 B、水杨酸反应 C、“阿司匹林哮喘” D、恶心、呕吐、胃出血 E、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刺激凝血酶原形成 4、以下哪种作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PG 生物合成无关 A、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致胃出血、胃溃疡 D、“阿司匹林哮喘” E、水杨酸反应 5、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错误 A、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效 B、可减少炎症部位PG 合成 C、治疗浓度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 生成 D、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E、能根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6、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仅使高烧患者体温降低 B、中度镇痛作用 C、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 D、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E、此类药物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下列哪个药物几乎没有抗炎作用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吲哚美辛 E、尼美舒利

8、关于阿司匹林,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防止血栓形成宜用大剂量 B、用量大于1g 时,水杨酸的代谢从一级动力学转变为零级动力学进行 C、碱性尿促其排出 D、既抑制COX-2,又抑制COX-1 E、血浆t 1/2 短,约15min 9、下列对解热镇痛抗炎药正确的叙述是 A、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B、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相同 C、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 D、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有效 E、很容易产生耐受与成瘾 10、抑制环氧酶作用较强者为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吲哚美辛 D、保泰松 E、氢化可的松 11、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 A、预防心肌梗死 B、预防脑血栓形成 C、慢性钝痛 D、风湿性关节炎 E、肺栓塞 12、阿司匹林严重中毒时应首选何药处理 A、口服碳酸氢钠 B、口服氯化铵 C、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D、口服氢氯噻嗪 E、以上都不对 13、下列哪种药物是急性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A、保泰松 B、阿司匹林 C、对乙酰氨基酚 D、甲芬那酸 E、吲哚美辛 14、过量引起肝坏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 A、甲芬那酸 B、布洛芬 C、对乙酰氨基酚 D、阿司匹林 E、保泰松 15、目前主张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原理是 A、不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类抗炎药

理论课教案

教 学 内 容 第五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类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又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其中大部分药物还兼有消炎、抗风湿,甚至抗痛风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大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中部分药物还兼有抗痛风的作用,故将抗痛风药并入本章加以介绍。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本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安乃近 阿司匹林 (一)结构 OCOCH 3 COOH (二)制备 ℃ 70℃ 80H 2SO 4 + + CH 3COOH COOH OCOCH 3 (CH 3CO)2O OH COOH (三)性质及应用 1.羧基显酸性 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但同时分解。 1.酯键易水解失效 阿司匹林能在中性水溶液中自动水解,除了酚酯较易水解,还由于邻位羧基负离子的邻助作用所致。 羧酸衍生物的酰基邻近有亲核基团时,能引起分子内催化作用,使水解加速,

这一过程称为邻助作用。 O COOH C CH 3 O O COO O CH 3 O C C O O CH 3 O C O C CH 3 COOH O 32OH COO 应用:可通过嗅其是否有醋酸味,初步判断其是否变质。 应用:临床上通常使用其固体制剂如片剂等,且制剂中常加入某些有机酸(枸橼酸或酒石酸)作稳定剂,防止其水解、氧化变质。 应用:鉴别,如其水溶液遇三氯化铁试液不显色,放置或加热后,遇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 应用:鉴别,如其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加热,放冷后酸化,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并产生醋酸的特殊臭气。利用酯键水解反应,可供鉴别和测定其制剂含量。 COOH OCOCH 3 + + Na 2CO 3 CH 3COONa CO 2 + COONa COONa OH +H 2SO 4OH COOH +Na 2SO 4 OH 2 2 CH 3COONa H 2SO 4 CH 3COOH NaHSO 4 + + (三)用途 为解热、消炎镇痛药。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病。本品常与非那西丁及咖啡因制成复方阿司匹林片,俗称APC 片。为减轻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刺激,应饭后服用。 (四)贮存 应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