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级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级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级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级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级名帖

“中国十大传世名帖”指:《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怀素《自叙帖》、米芾《蜀素帖》、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名帖之冠:《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三希宝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当今存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

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赵孟俯、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根据此帖附页的诸多题跋款识、收藏印章以及有关书籍录载,《快雪时晴帖》曾经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赵孟俯题跋。明时为朱成国、王稚登,清冯铨所有,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入内府。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败北,退踞台湾时除带走了大量黄金以外,还有2972箱南迁文物中的精品。这部分却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中的精品,如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翠玉白菜、玉香炉、玉荷叶形笔洗等,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如今“三希”《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一希”《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希”尚未聚首,国人深引为憾。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晋王献之书手卷,纵27cm,横11.9cm。共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王献之是东晋大书家,字子敬,山东临沂人。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书史上一直把他父子二人并称为“二王”。《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鉴藏印。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

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伯远帖》王珣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一封信札,墨迹纸本。5行共47字,纵25厘米,横17厘米。此帖同王羲之《快雪时晴》、王献之《中秋帖》为清乾隆帝“三希”之一。然《快雪时晴》为摹本,《中秋帖》为临本,唯此帖为王珣的真迹,是晋人墨迹中最可信、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法书珍品。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其纸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更加珍贵。因此,它为研究晋代书法以及该时期笔、墨、纸张提供了可靠资料。王珣,字元琳,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所以史称“三代以能书称,家范世学,洵之草圣,亦有传焉”。王羲之作为“书圣”,垂范百代。但他的书作只以临本、摹本和刻本的形式流传,没有一件真迹传世。王氏家族世代擅书,名家辈出,然命运亦大抵相同。唯羲之族侄王珣有此短笺留在人间,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人们可以从中窥见“二王”行草书使转用笔的精微之处,这是刻帖和双勾填墨摹本

所无法传达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华“法书至尊”,它所具有的当时人所不及的技艺境界,即使其后也难的与之比肩者;它对笔与纸的驾驭能力;:那种运用自如、出神入化的技巧,达到了登峰造极、臻于完美的境界,它标志着书法从荜路蓝缕阶段走向艺术的成熟。

天下第二行书,在世颜书第一:《祭侄文稿》《祭侄文稿》苏轼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来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颜鲁公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他被后世称誉最多的便是“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此帖是颜真卿为已侄写的一篇祭文草稿,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这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些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帖》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明星,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一生仕途崎岖,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于“东坡雪堂”写就了光彪史册的《黄州寒食帖》。此帖不仅是苏轼平生最得意的作品,被称为“苏书第一”,大书法家鲜于枢还把它誉为继《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中华第一楷书,唐人楷书第一:《仲尼梦奠帖》《仲尼梦奠帖》

唐初书法大家欧阳询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梦奠帖》可谓中华楷书中登峰造极之作。此帖笔力苍劲古茂。用墨淡而不浓,秃疾书,转折自如,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狂草之醉:《自叙帖》《自叙帖》(局部)怀素时人谓之“醉僧”,为有唐一代草书宗师。《续书断》将其书法列为妙品。《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杰出代表。通篇狂草,笔笔中锋,上下呼应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一气贯之的情景。全篇洋洋洒洒,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不一而足,为中华草书不二至宝。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蜀素帖》

北宋时蜀地出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娟,名为蜀素。有人将一段织有乌丝栏的蜀素裱成长卷,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写。但蜀素的纹路滞涩,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因此传了三代,竟无人敢写。北宋元佑三年,米芾得见此段蜀素,一挥而就,在上面题自作诗八首。笔笔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美不胜收。从些《蜀素帖》名扬天下,成为历代墨林至宝。帝王之气:《草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局部)

《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

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

此卷自宋宣和年间历经金昌明内府,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梁清标等诸家遞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二赋合一:《前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局部)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不朽名篇,中国书法史上有许多传世名帖,两者若能合一,更显弥足珍贵。赵孟頫书苏轼《赤壁赋》便是这样一件难得佳构。一位宋代文坛翘楚,一位元代书法宗师,两人跨越二百余年在这卷千古名帖中神思交触。该帖用笔圆润遒劲,尽得魏晋风流;与苏轼文章意境妙然天成,珠联璧合。

文人感悟:《草书古诗帖》《草书古诗帖》(局部)

在明代的文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才子”中,祝允明被世人公认最具文人特质。《草书古诗帖》便是祝允明晚年竭平生感悟所书,是祝氏草书杰作。此帖得欧体之骨、颜体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些帖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是唐宋以后难得一见的草书极品。此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体育

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就像讲话中我们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来传递给对方。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而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本章选取了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向大家讲述古代社会丰富的艺术体育世界。 专题七艺术、体育 (一)书法 1、字体 (1)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小篆: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 大篆:汉字的古代体之一。它的名字见于汉代著作,与'小篆'

对称。广义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和书体,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等;狭义专指周宣王太史籀厘定的文字,即'籀文'。'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 (2)隶书 隶书,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 隶书的结构特点:①字形扁方左右分展②起笔蚕头收笔燕尾③化圆为方化弧为直④变画为点变连为断⑤强化提按粗细变化汉隶是我国两汉书法艺术的象征。大致风格有: ①工稳端庄类,如《西岳华山庙碑》、《礼器碑》; ②方劲古朴类,如《张迁碑》、《鲜于磺碑》; ③秀丽飘逸类,如《曹全碑》、《孔宙碑》、; ④宽博厚重类,如《衡方碑》、《鲁峻碑》; ⑤雄放态肆类,如《石门颂》、《杨淮表记》、《夏承碑》; ⑥古拙雄浑类,如《郁君开通褒料道刻石》、《装岑纪功碑》。 (3)行书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

中国古代十大悼念诗词

第一首——《诗经·唐风·葛生》之: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译文】: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田野。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睡眼? 角枕灿烂啊,锦缎被子鲜明啊。 我的爱人葬身此地,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长,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长。 只有百年以后,到这儿共同居住! 【背景】: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之旨,是有说服力的。 后世对这首诗评价极高,今人认为本篇“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又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本诗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悼亡诗歌的创作影响而言,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诗从葛藤写起,或者正是坟墓之地,触动情思,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诗写亡人的独处无人陪伴,正是为了写活着的人的孤独无亲,从而见出生前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以致于发出死后同穴的悲号。诗反复抒写无法忍受的独处的时日,都是为了表达当初同处和和谐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悼亡诗的滥觞,那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第二首——《诗经·邶风·绿衣》之: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衣 ——诗经·邶风#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贰 《命子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简介及创作背景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简介及创作 背景 本文导读:《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全景图,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该画卷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继续向前便临江了。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

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由跨江大桥踏上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房屋错落有致。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感。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舟在水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却难以碰触。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

中国史上国宝级藏品 排行榜

中国史上国宝级藏品排行榜 文物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等级,其中最高级别的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换言之是不是“国宝”,要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而且鉴定专家必须共同在场,至于鉴定时所持的标准,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青铜第一宝:毛公鼎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区别很大,但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高:6.7公分深:3.5公分宽:16.4公分长:23公分 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汝窑的传

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于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书法第一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不但对内容精心制作,而且外观设计也力求庄重考究。《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囊括了经、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二百余万页,一百五十三张光盘。它采用图像方式存储文献资料,保存了原书的风貌,并提供书目检索功能等。

兰亭序简介

兰亭序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一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经典诗词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经典诗词 十名:《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九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第八名:《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七名:《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六名:《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五名:《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名:《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第三名:《丑奴儿》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不可不知的百幅中国名画

不可不知的百幅中国名画(2 )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26.《十六罗汉图》

《十六罗汉图》尺寸,纵92. 2厘米,横45. 2厘米,晚唐五代时期贯休所画。现存的摹本虽然出于一个底本,但材料和技法五花八门,有绢本、纸本、又有石刻木,有设色,也有水墨。目前大多流传海外, 日木皇宫内厅的这幅贯休的《十六罗汉图》,据日木学者鉴定是宋初摹木,是最接近贯休原作的作品。

27.《珍禽图》 《珍禽图》描绘了龟、蝉、麻雀、鸠等20多种动物。从画面〃付子居宝习〃来看,显然是一幅课徒的写生稿本。非常强调真实,重视形似,质感的表达,使描写对象富有生机活力。这幅《写生珍禽图》是黄筌给儿子作范本的画稿,虽然只是为了课图作稿之需,信手而画,大小间杂,动物之间互有联系或无联系,但作为一件独立的创作作品来看, 仍然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28.《匡庐图》

《匡庐图》传为五代时期荆浩创作立轴画作,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绢木墨笔,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有宋高宗所书“荆浩真迹神品”六个字,一般认为是其真迹。 此画是一幅绢木水墨立轴。全幅用水墨画出,画法皴染兼备,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画幅上部危峰重叠,高耸入云,山巅树木丛生,山崖间飞瀑直泻而下,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山腰密林之中深藏一处院落,从院落之中一路下山,山道蜿蜒盘旋,道旁溪流宛转曲折,最后注入山下湖中。山脚水边,巨石耸立,村居房舍掩映于密林之中。水

上有渔人撑船,不远的坡旁路上,有一人正赶着毛驴慢行。画中只有两人,人物在画中只作为陪衬。 《匡庐图》之中峰峦巍峨,林木瘦劲,溪流曲折,山居静谧,表现了山川大地的宏伟壮丽。画家以散点透视法将丰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而中,构图严谨,用墨精润,景物远近有别,向背分明,树石立体感、重量感、空间感均得以充分表现。 29.《关山行旅图》

毛笔临摹书法字贴记王羲之兰亭序打印版

兰亭序 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 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 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 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如何,其书法地位是 不可动摇的。

谈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

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祭侄文稿》,简称《祭侄稿》,也称《祭侄季明文稿》、《颜鲁公书祭侄稿》,是颜真卿50岁时写的,距今已有1250年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排"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祭侄文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如下: 01 高山流水(古筝、古琴) 02 广陵散(古琴) 03 平沙落雁(古琴) 04 梅花三弄(古琴) 05 十面埋伏(琵琶) 06 夕阳箫鼓(琵琶) 07 渔樵问答(古琴) 08 胡笳十八拍(古琴) 09 汉宫秋月(古筝) 10 阳春白雪(琵琶)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如下: 01 潇湘水云 02 广陵散 03 高山流水 04 渔樵问答 05 平沙落雁 06 阳春白雪 07 胡笳十八拍 08 阳关三叠 09 梅花三弄 10 醉渔唱晚 对于中国古筝十大名曲,却没有较统一的说法。在我们找到的两张《中国古筝十大名曲》和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的《中国十大古筝名家名曲》中,所列曲目都不相同,有些还是现代的古筝曲。不过有五首古筝名曲是公认的: [color=Navy]01 高山流水 02 渔舟唱晚 03 出水莲 04 寒鸦戏水 05 汉宫秋月 大家仔细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其中有两首古筝、三首琵琶,其余都是古琴,谁是中国古典乐器之王,就不言而喻了。二胡甚至没有一首入选,最多只能算半首,是因为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至爱的就是古琴。也许是曲高和寡,懂得古琴、喜欢古琴的不太普遍,但真正代表中国古典音乐最高境界的,就是古琴。美国人曾经在一个探索太空和外星生命的太空探测器中,录制了一张金唱片,收录了人类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其中就收录了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琴曲《流水》,由此可见古琴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地位。 下面让我们欣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如果在线播放不流畅,请下载后欣赏。关于下载:如果你需要下载,可用鼠标对准播放器,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即可看到该首音乐的下载地址。 01 高山流水(古筝、古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

浅谈三大行书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谈三大行书作品的艺术风格 中国书法史上,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匹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公元三二一~三七九年),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兰亭序》晋朝人叫《临河序》,后人又称为《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祭侄季明文稿》(又称《祭侄文稿》),书者颜真卿,,它也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麻纸本,行书纵 28.2 厘米横 75.5 厘米,23 行,每行 11—12 字不等,共 234 字;此帖原系祭文草稿,颜真卿本无意作书。但正因无意作书,不工而极工。整幅字写得气势凝重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祭侄稿》卷面并不清爽,字迹匆促,涂抹删补之处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溢于笔端,满纸都是对叛贼的仇恨,对亲人的痛悼。颜真卿完全是情之所至,开篇书写时,心气尚显平静,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随着言词的深入,行草书渐趋相杂,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再也抑制不住满腔悲愤,像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然纸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书者心绪自然流露。真可谓以文哭,以墨哭,血泪滴于笔,浩气充于文。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

?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富可敌国——沈万三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华传世家训——前言

《中华传世家训》 前言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是先辈留给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绵延数千年,精深弘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举足轻重。家训既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华传世家训就是中国人思想道德能够维系数千年的一根绳索,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优秀之作。传统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因此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于形成了一种“家训文化”现象。从周公训诫子侄的《姬旦家训》萌芽,到先秦以众多君王家训、贵族家训和自由民家训的原点,再到直到孔子孟子打破教育界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招生授徒,建立儒家学派,形成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孟母,她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孟母作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其创造性的家训方法为后人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直到秦汉以后,大量有关家训之类的文本文献才开始陆续出现。多位专家表示,这是因为此时儒学逐渐占据独尊地位,封建礼教得到重视,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也产生了。此间所产生的大量家诫、家范与诫子书等文体也是标准的家训文献。像三国时期的嵇康、杜预等人著有《家诫》,东晋陶渊明著有《责子》,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不大。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公共基础知识-艺术鉴赏知识)【圣才出品】

2020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章节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 第5章艺术鉴赏知识 1.《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 A.意大利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A 【解析】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的主要绘画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2.近代画家中,最擅长画马的是()。 A.丰子恺 B.齐白石 C.张大千 D.徐悲鸿 【答案】D 【解析】A项,丰子恺擅长漫画创作,风格独特,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

家的艺术家”;B项,齐白石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和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C项,张大千在山水画方面有着不凡的成就,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D 项,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3.文艺复兴起源于()。 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是起源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各国,并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4.以下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文言别称,属于美术的是()。 A.丝竹 B.墨宝 C.丹青 D.金石 【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墨宝”指宝贵的字画,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金石丝竹”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5.在我国历史上有“书圣”之称的是()。 A.王羲之 B.王献之 C.米芾 D.怀素 【答案】A 【解析】A项,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B项,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将王羲之和王献之合称为“二王”;C项,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D项,怀素,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6.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同一个大洲的是()。 A.《最后的晚餐》、雕塑“思想者”、雕塑“大卫” B.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帕特农神庙 C.《百年孤独》、《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 D.《飞鸟集》、《高老头》、《源氏物语》 【答案】A 【解析】A项,《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雕塑“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杰作,雕塑“大卫”是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他们三人都是

中国古代十大猛将

中国古代十大猛将 10 李文忠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随太祖一起打天下,勇冠诸将。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候皆畏之。可惜的是最后不得善终,死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9 马超,字孟起,陇右人,由于仪表出众,因而绰号"锦马超"。世居羌胡边,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号之为"神威天将军"。潼关之战是其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打的平北方诸候如探囊取物一般的曹操割须弃袍而走,帐下诸将竟无人敢拂其锋芒。后兵败归于刘备,郁郁而终,殊为可怜。8 英布,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两人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后项羽大封诸候,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后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后大战之下兵败身死,落得个千古骂名。7 史万岁,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其拔马奋击,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凭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厥可汗定下“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厥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后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两千军偏师,千里而进,历七百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然其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大斤山之战,突厥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突厥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

【资料】国宝:中国十大传世名帖

第一名《三希宝帖》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 顿首,山阴张侯。” 《伯远帖》,晋,王珣书,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行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第二名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第三名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四名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五名中华第一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