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

论文

摘要:《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表达了男女之间爱情

的纠结与追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歌词优美,曲调婉转流畅,主题明确,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浓缩了山西民歌的精华,同时它还含有三拍子的节奏和江南韵味的戏曲风格。在演唱时我们要做好歌曲的准备工作和情感变化与韵味的表达。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感情浓烈、直接,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关键词:山西民歌;开花调;韵味;情感把握

From a vocal song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emotional grasp Shanxi folk songs

Zhao Wan,Music College

Abstract: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was a depiction of love song,

expressing tangled and pursuit of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desire and pursuit of the good life. Lyrics of beautiful, flowing tunes to put it mildly, theme clear, full of rich national flavor, concentrated the essence of Shanxi folk songs, rhythm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ains three beats Opera style of the southern charm. When we sing songs ready to work and emotional chang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flavo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white we can see the beautiful melodies of the folk songs of Shanxi, emotionally intense, direct that's heartfelt and, with their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Shanxi folk song; flowering regulation; charm; emotional grasp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原是由《刘梅躲婚》改编而来,有好几个版本,本文研究的这个版本是由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的新版《桃花红

杏花白》,它是由《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合编而成,这两首歌曲同属于开花调,结构短小,主题明确,都反映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这个版本现已

在声乐教学中为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使用,是民族声乐曲中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曲

目之一。

山西自古就有着“民族歌曲的海洋”的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种类还是形式都多样,数量上更是多不胜数且渊远流长。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在全球掀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今天,我们走进山西,去了解这里独特的

民歌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不仅是对推动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还对我们把握民族歌曲的情感表现有着重大帮助,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更好的掌握山西民歌甚至中国民歌。本文就从《桃花红杏花白》来谈谈山西民歌的情感如何把握。

一、《桃花红杏花白》艺术特征与风格

1、题材与歌词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讲述爱情题材的民族歌曲,它表达恋人之间爱情的纠结与美好,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山西民歌多是即兴唱的,是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来填唱的,在劳动中即景即情发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爱敢恨,爱憎分明,歌词都比较生活化,歌曲具有口头性、即兴性的特点。

“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漫山遍野向阳开呀,啊格呀呀呆”,“唱一曲开花调,扔过崖,声声落在哥心怀,亲呀亲呀个呆,开花调唱的心花花开,忘不了春来把树栽,待到桃杏满枝头,迎亲的锣鼓咚咚咚敲起来”等,从这些歌词可以看出歌词很随意,赋比兴的运用非常到位精炼,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拿来比喻、拟人、托物言志,而且细腻、充实、柔美,喜庆、充满活力,尤其是那个“啊个呀呀呆“重复性衬句,给人活泼俏皮的感觉,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歌词中写的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景,但却很真实、很感人,不论是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能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其中。在唱词上广泛运用叠字、夸张、双关谐音等手法,朗朗上口、贴切、生动、乡味十足,可以看出这首歌在情感上主要是想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抒发了男女双方互相爱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2、曲式结构和调性

《桃花红杏花白》是ABA'的三段体曲式D徵调式的结构,第一段是四四拍

的,比较明朗自由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第二段开始转用八三拍,它给人以欢快、明朗、歌舞共有的感觉,让人感受的一个女子对自己未来与夫婿的期待,充分表达了山西人民对生活充满自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三段又回到四四拍,表现了对山西美好风景的感叹与热爱。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歌曲丰富多彩。民歌多为宫、商、角、徵、羽构成的五声调式和五声调式为基础的六声、七声调式。《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的典型代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此首歌曲代表的山西民歌特点。⑴、它由四四拍转到八三拍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这是其他山西民歌所没有的;⑵它的曲调优美而短小、流畅而婉转,给人以热情明朗和欢快的感觉。它的第一句旋律线起伏很明显,出现了大三度和纯四度的跳进,情绪上积极向上,激情昂扬。其他的旋律大体上则多采用级进的进行方式,最后结束在主音sol上,此外它的骨干音为re、sol、do,纯四度的音程使歌曲在情绪上产生对比的效果,使旋律饱满而明朗有力,给人以欢快明朗,乐观自信的感觉,同时衬词的加入更加丰富完善了曲式结构;⑶它旋律丰富多样,各部分之间速度、动静、情绪对比强烈,作品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极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现极为丰富。

3、风格特征

《桃花红杏花白》保留了山西民歌中的原始音调和风格,情歌的题材,婉转而抒情,欢快而激情,富有浓郁的山西地方风格,同时它也是山西民歌中唯一的一首含有江南风格的歌曲,“啊格呀呀呆”特别具有黄梅戏和越剧的韵味。

一般按照常理来说大调歌曲适合表现雄壮激昂的情感,但是本首歌曲很委婉动人,追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吸收了江南戏曲的因素。众所周知明朝和清朝的山西商人,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晋商”,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把生意做到了顶峰,且富甲一方。他们不仅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还在每个地方都设立会馆和戏台,把山西的梆子腔推广到南方,同时还引进黄梅戏、越剧、昆曲等戏曲在山西各地演出,所以山西的民歌也逐渐吸收了江南戏曲的风格。

二、《桃花红杏花白》感情处理

1、歌曲准备

首先,要想掌握一首歌的情感首先就要掌握这首歌最基本的知识、谱面内容,能熟唱这首歌,只有对它熟悉了、了解了,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掌握这首歌的其他内容和它的情感。

其次,还要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掌握歌曲的风格。这些可以通过熟读和朗诵歌词来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运用歌唱的位臵大声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这首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自己亲身、内在的身心感受能使我们在歌唱时更好的把握歌曲的风格。仔细品味这首声乐曲,它表达的是男女之间爱情的纠结与美好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歌曲甜美动人,婉转抒情。

2、艺术处理与风格把握

(1)情感要随节奏、旋律和歌词的变化而变化。第一段用四四拍的节奏,起伏明显、柔和而圆润的旋律线,将俏丽而娇媚的歌词用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美好的春季、漂亮的桃林杏海、满眼美丽的春色,来表现恋人之间的纠结与追寻,“在啊个呀呀呆“一句收尾里颤音”呆“轻轻的一出,一个女子的羞涩与纠结的形象便描绘出来;后面的发展句”花丛里小阿妹,摘一朵山花戴,女儿好风采,啊个呀呀呆,啊个呀呀呆“,旋律婉转抒情,展现出一个活泼可爱、清纯的”小阿妹“的形象,唱时先要用轻言细语的感觉,到“女儿好风采”时感情再稍微加强。第二段八三拍的转变使旋律有了明显的跳动,旋律开始渐渐有所变化,与前面形成明显的对比。“亲呀亲呀格呆”、“忘不了春来把树栽,待到桃杏满枝头,迎亲的锣鼓咚咚咚敲起来”,变成欢快的气氛,想到心爱的恋人要来迎娶自己,便充满了幸福喜悦之感;此外“迎亲的锣鼓咚咚咚敲起来“中”咚咚咚“经过改编后节奏变得更为紧密,很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锣鼓敲击时的欢快声音,而且在”敲“字后面作了一拍的停顿,形成冲击力,使后面的”起来“一吐而出;到快结束处出现了四个衬字句”啊“,作品开始向舒展、激昂的情绪上发展,为第三段的情感进入做好了铺垫和准备。这四个衬字句只有一个”啊“,前三句层层推进、感慨,表现出了内心的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四句开始渐渐变弱结束,另外在唱的时候注意是”a”不是”e”。第三段则是在第一段调式上变成纯四度的进行,是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多数在高音走动,要求演唱者要有一定的歌唱技术,给人以宽广、激情的感觉,演唱时要打开牙关,字往前送,声音集中在眉心处,同时还要保证歌唱位臵的统一,气息饱满

而均匀,吐字清晰,自然地将这一高潮句连贯而完整的表现出来。到“一片片红云飞,一阵阵暖风来,山乡春如海,啊个呀呀呆”情感上开始向柔美上转变,但还是要用高位臵来唱,唱到最高音“呀“时要稍微控制一下,形成甜美的音乐效果,到”呆“字时要加长波音,构成连贯舒畅,渐行渐远余音不断的感觉,以沉醉和抒情的感觉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整首歌的情感前后呼应、表现完整。

(2)要带着歌曲中的情感去换气。呼吸是歌唱中很重要的环节,正确的呼吸是连贯、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只有正确的呼吸才能使情感表达的更形象、完美、动人。要按照句子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节奏、旋律、句法来确定换气点,正确安排好气口,使换气与歌曲表达的内容融为一体,千万不能因为换气而阻断了歌曲的连贯与完整。这首歌曲需要有正确的换气和充足的气息来支撑,尤其是在那几个衬字句“啊”上,一定要有饱满而掌握自如的气息来带动,这样句子才能连贯完整,情感表达的充分;另外,第二段是八三拍的节奏在演唱时换气一定要迅速,这样在歌唱时才能表现出那种欢快、喜庆的律动感。

(3)在这首民族声乐曲中它的味首先体现在它的咬字上,它的用嗓和吐字,受地方语言的制约,注重歌词的表现,声音位臵和共鸣腔都比较靠前,如“就“唱”zou”“白“唱“bei”。最后,其次“味“还表现在装饰性的润腔上,在这首声乐曲里出现了很多颤音如“白”、“呆”、“海”,这些衬字要一带而过,演唱时要适当控制,不能过重。第二段里下滑音“声”、“歌”、“呀”、“呆”等这些甩腔音乐技巧使这首民歌的情感形象化、深入化,给人以独特的民族韵味,使歌曲锦上添花。在唱的时候时值要唱的短细而富有弹性,这样不仅保留了山西的地方的特色同时又能刻画出活泼开朗的音乐形象。

总之,演唱的一切都是为了“情“的表达,歌唱前一定要对歌曲做出全面的分析和正确的理解,演唱时要声情并茂,技艺结合,全神贯注的投入进去,情真才能意切,才能将歌曲的内涵现出来,让听者也为之所动。

《桃花红杏花白》它继承了山西民歌的音乐传统,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加入了新的元素,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同时也具有时尚的气息,它不仅仅是一首山西民歌,更代表了山西人民的精神面貌。整首歌曲自然纯朴、浪漫抒情、明朗欢快,在演唱时既要注意音乐形象的表现,更要注重地方风格的把握,它汇集了山西民歌的万千精华,将“开花调”发挥的淋漓尽致,用最纯朴的语言、浓郁的山乡之风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展现出山西人民在生活态度上的乐观,让我们的情感找到了归宿,我们在生活上要以他们为榜样。

三、从《桃花红杏花白》看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

1、地域特色

(1)情感特征受地理位臵的影响,山西人是典型的北方人,都比较粗狂、豪爽与直接,他们的民歌一般不要求情感含蓄,情感都是用歌词直接表达的,质朴纯真的歌词更加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是直接表现的,同时歌词中既写实又写虚,添加了个人的幻想,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歌曲感情真挚,质朴纯真,每一首民歌都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所以山西民歌在情感的表现上一定要浓烈、直接、大胆。如《交城山》抒发的是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展现了交城山的原貌,《绣荷包》描写出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演唱时要细细体会歌词的含义,将歌词的情感内涵表

现出来。

(2)民歌特点山西是以农业和牧业为主的省份,山西民歌一般都是劳动人民劳作时即兴随意创作的,所以具有即兴性、口头性的特点,又经过劳动人民的加工、改编和传唱,最终丰富完善,所以它又具有集体性和变异性的特点。《桃花红杏花白》就是这样一首经过多代人的传唱最终经过专业音乐者改编而呈现出现在这样的面貌。我认为像这样的民歌作为一个歌唱家来演唱,演唱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只是为在劳动时表现一下自己内心的情感,则可随意即兴发挥,表现出自己和歌曲的情感就好,不必刻意强调演唱技巧,这才是山西民歌最大的特点。

(3)独特表现手法“开花调”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山西小调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调式,在开花调里任何事物都可以开花,榆树、锅儿、石头、门搭搭等凡是可以拿来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它的歌词常分上下句,歌词多以反应爱情生活为主,上句总是以某某开花为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已经形成一种固守模式,如“榆树树你就开花,圪节节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格呀呀呆”,“锅儿来你就开花,不下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格呀呀呆”,“门搭搭开花不来来,门外走进俺哥哥来”。开花调由于其主旋律流畅、生动活泼、抒情性强,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可即兴创作,这边编那边就可以唱,不需要专门学习,一学就会,不仅成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慕的最佳形式,更是被大众人民竞相采用,广为流传。

为了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情感,表现各种千姿百态的想象、不同风格的艺术特征,开花调使开花做到无所不能的境界,不仅体现了中国语言艺术博大精深的魅力,更是山西民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一朵奇葩,使山西民歌更加形象生动。

2、情感把握与表现技巧

(1)音色选择因山西各地方所依附的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的不同所以也造成了各地歌曲艺术风格的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又直接影响到歌曲的音色表现。河曲、保德一带的民歌,音调高亢,音符跳跃性大,听起来辽阔雄厚且泼辣、憨直中又有些诙谐、缠绵;左权民歌则比较清新、柔美,三拍子的爱情歌曲给人一种载歌载舞的欢快感;祁县、太谷、寿阳和太原这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乡土习俗味道较重。

另外山西民歌题材繁多,在歌唱中要好好体会歌曲的艺术特征和内涵,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山西民歌的情感特征。像这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桃花红杏花白》是左权著名的特色民歌,表现的是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和男女之间爱恋的美好与纠结,所以唱的时候一定要优美、欢快、柔情和娇羞。而《走西口》表现的是新婚男女之间的难舍难分,用真声拖长音恰当的展现了男主人公远离故土的悲凉同时也衬托出女子思妇的凄凉之情。

(2)“字正腔圆“中国传统歌曲的旋律走向是以歌词声调走向为基础的,歌词与旋律融合,这样旋律才能表现出她本身应有的效果,歌词才能听的清楚。在歌唱时首先要“字正”,既字音要读的准确、清楚。其次“腔圆”既声音上要符合语调基础,抑扬顿挫到位。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曲调才能顺畅完整,情绪准确饱满,歌唱时才能表现出歌曲应有的风格。山西民歌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咬字较硬,字头清晰而又爆发力,表现了山西人的粗狂与豪放。

(3)独特韵味“韵味”是民族声乐最高的形式美,歌唱者追求的艺术素养

之一。山西民歌中的独特韵味很重要,那些“韵味“就是歌曲的精髓。首先,”味“是当地地方语言在歌曲中的体现。以字行腔、以言为本是中国民歌历来的特点和原则,是地方语言在节奏和声调上的夸张和延伸,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次,“味”又表现在民族的用嗓和吐字上,受语言的制约,注重歌词的表现,声音位臵和共鸣腔都比较靠前。最后,”味“还表现在装饰性的润腔上,主要有倚音、颤音、滑音、,”无音不饰,无腔不润“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重要特色,结合山西民歌的用嗓和吐字,独特的韵味鲜明而富有民族气息,所以歌唱时一定要将山西民歌中的那种韵味着重表现出来。王志信和刘麟改编整理的《桃花红杏花白》不仅仅作为一首民歌更是艺术,在一些地方可以遵循它的味,唱字用方言来表达,但主要还是按普通话的读法来唱,这样不仅保留了它的地方韵味,同时也让歌曲创新与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

(4)歌唱功底与气息在山西民歌的演唱中,除以上两点的歌唱技巧外,更要的还是要有扎实的歌唱功底和充足灵活的气息。充足饱满的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山西的民歌高亢嘹亮更需要充足的气息和灵活的运用,饱满灵活的气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抒发情感。像《桃花红杏花白》就需要充足饱满的气息才能完整的表达出歌曲中的明朗、激情和宽广,没有充足灵活的气息《走西口》里的悲凉之气是表达不出来的,只有良好的气息作支撑歌曲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

结语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歌中的典范,它曲调优美,感情真挚,情真意切,易于传唱,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桃花红杏花白》浓缩了山西民歌的精华,代表了山西民歌的风格和特色,当然也并不全面,我们还要多研究一些其他的山西特色的民歌,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唱中不仅要细细品味和研究还要继续传承下去,将我们祖辈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王华.试探山西民歌的现状与发展.《大家》2010年第22期.

[2] 何建.山西左权民歌的探究.《大学》2010年.

[3] 胡镇宁.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浅析.《大众文艺》2011年18期.

[4] 台慧.试论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二度创作.《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丁爱华.民族声乐理论与艺术实践.2008年10月.

[6] 王志信刘麟(母亲河——王志信刘麟声乐作品精选).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2

年9月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目从《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

学生姓名赵菀学号0879027 指导教师王琳

系别皖江学院专业音乐学职称副教授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中的代表性歌曲,从中能反映出山西民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特征,研究它有助于我们对山西民歌的了解和情感把握。

山西民歌因它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感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已被大众广为传唱和研究,本文便以自己对《桃花红杏花白》的理解和感受,来分析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希望能对同学们和山西民歌的爱好者提供帮助。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对它的分析来看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要想掌握一首歌曲,一个地方的歌曲的情感,只掌握谱面上的基本内容是不够的,还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歌曲的意向、内涵和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将歌曲的情感意境表达出来。

一、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特征和风格,如题材、歌词、节奏、旋律走向、调式调性上来认识了解《桃花红杏花白》,加深对山西民歌的理解和把握。

二、浅谈《桃花红杏花白》的情感处理。

三、再从《桃花红杏花白》来看山西民歌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看法谈谈在歌唱中如何更准确的去把握其情感。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参考文献:

[1] 王华.试探山西民歌的现状与发展.《大家》2010年第22期.

[2] 何建.山西左权民歌的探究.《大学》2010年.

[3] 胡镇宁.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浅析.《大众文艺》2011年18期.

[4] 台慧.试论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二度创作.《首都师范大学》2009

年.

[5] 丁爱华.民族声乐理论与艺术实践.2008年10月.

[6] 王志信刘麟(母亲河——王志信刘麟声乐作品精选).北京.中国教育出

版社.2002年9月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2011年11月1日—20日选题初审,确定自己的论文方向

2、2011年11月21日—30日根据指导老师确定选题,并查找相关资料

3、2011年12月1日—31日开题等准备工作

4、2012年1月1日—3月31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稿

5、2012年4月20日完成论文稿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意义、创新点、前期基础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选题指导组意见:

系选题指导组组长签名:年月日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记录表题目从《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

学生姓名赵菀学号0879027 指导教师王琳系别皖江学院专业音乐学职称副教授

指导内容记录一

学生自己拟了几个相关题目后交给老师,经过老师给的建议,可考虑从一首特色的民歌上来写一个地方民歌的风格把握,最终确定题目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

时间:2011年 11月28日

指导内容记录二查阅相关资料将有关论文的内容一一摘出,结合所学的知识,拟定论文大纲,起草初稿开题报告交给指导老师后,指导老师提出了我开题报告上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又给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1、可从《桃花红杏花白》的产生背景、自身的特点、曲式曲调、情感变化等上来写。

2、再谈谈山西民歌的特点。

时间:2012年12月20日

指导内容记录三

论文的初稿完成后,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指出了很多地方上的问题。

1、内容上有些地方远离了题目,写的主题是《桃花红杏花白》和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而我则有详细的介绍了山西的地理位臵,这是多余离题的。

2、要结合自己对歌曲和山西民歌的感受来写谈论自己的观点,不能一味的简介,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我在文章里过多的寻求和前人一致的看法,没有独特的见解和新意

时间:2012年3月28日

指导内容记录四

经过修改后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还是指出了很多问题。

1、摘要写的不正确,摘要要反应出自己写作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三要素,而我没有将目的和方法这两个要素写出来。

2、格式上的问题。

3、老师让整理好后,打印出来交给她,她再详细给我们指出哪里还有问题,再让我们继续修改。

时间:2012年4月11日

指导内容记录五

通过几次修改最终定稿,并做好注视、参考文献、资料装订等扫尾工作,指导老师审阅并通过,进行提交。

时间:2012年4月26日

指导内容记录六

指导内容记录七

山西民间艺术文化的简要概括

浅谈山西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山西的历史悠久而深厚。这里的民风民俗都是千百年来地方流传下来的传统历史,它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形式和浓厚的气氛,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底蕴。 山西的民间艺术文化种类繁多,如山西民歌、山西锣鼓、山西戏曲和山西年画等等。本篇章中,我将就我自己的理解和各种资料的整合分析着重探讨山西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一、山西民歌的起始 山西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的传说。而从山西纷繁多样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这里有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埙、夏代的石磬,春秋时的甬钟,战国时的编钟、编磬。在侯马出土的东周时的晋国铸铜作坊中,还发现有铸造编钟的陶范(模子)。这些都说明山西音乐的发展是比较早的。 根据可靠资料显示,山西民歌,于尧天舜日之时就偶传录的。《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二、山西民歌的题材 山西民歌的题材贴近生活,其题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大部分人所熟悉的《走西口》就是这样一首歌。 2、反映爱情的歌 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感情的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苦相思》、《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3、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的歌 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郭兰英老师常常演唱的《交城山》,还有悉数山西特产的《夸特产》以及勾起很多父辈们美好回忆的《打酸枣》等等。 4、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5、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 三、山西新民歌的分类

音乐欣赏《太行颂》 新 参赛 优质可下载的文档

音乐欣赏《太行颂》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音乐八年级上册,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太行颂》是作曲家王立平创作的一首歌曲,抒发了对巍峨雄伟的太行山及其英雄业绩的颂扬之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欣赏和感悟音乐的能力,求知欲较强,但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较久远,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太行颂》,让学生体会山西民歌的音乐风格,同时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山西民歌风格的掌握上。教学难点定为:民歌的音乐风格与当地社会生活的关系。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激励创新教学法、启发、比较分析、讨论等教学法。 四、说学法 初中音乐主要以欣赏为主,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听去说去想,将整个课堂带入生动、活跃的氛围中。 五、说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以《太行颂》为背景音乐,给大家讲太行山断臂英雄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提问学生:你们在听故事时有没有注意我们的背景音乐?它和我们的英雄有什么联系吗?通过提问引出《太行颂》。 在这里我先不欣赏音乐只把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音乐有个初步映像,并为下面欣赏音乐埋下伏笔。 2、欣赏音乐 接着再听第二遍《太行颂》,并出示歌谱。听完后为大家介绍《太行颂》的创作背景。接着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山西民歌的风格。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再次听歌曲的时候有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为下面的主题升华打下基础。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众所周知,声乐演唱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情感的表达,它在演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声乐演奏的核心,还是其重要的灵魂。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声乐演奏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要高度重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奏中的真实性以及符合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深刻地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才能不断加深人们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目前,我国声乐演唱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阻碍音乐事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相关问题,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方式途径重要性要求 21世纪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人们会更多的享受听觉盛宴,而这当中最基础的就是声乐演唱。可以想象,如果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必要的情感,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时候的声乐演唱就会变得干瘪、毫无生气,这样的演唱又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呢?由此可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就演唱者而言,它不仅是艺术的表演者,还是艺术的创作者。就声乐而言,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以及理解,但是,只要演唱者真正意义上的融入情感,那么演唱者就会形成对声乐的正确认识,真正通过演唱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在演奏的过程中融入必要的情感,只有这样,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才会更多的投入心思,由此可见音乐演奏中情感投入的重要地位。很久以前,中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向人们展示了演唱中融入情感的重要性,他说: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可见,在我国古代,声情并茂已然成为演唱者的追求,它指出演唱必须要以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歌曲的演唱。有人会问:在演唱中,到底是什么占据了主导作用呢?本文指出,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主导就是情,只有有了情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使得演唱生动、吸引人,才能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此外,情感还是声乐艺术的核心,而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情感,为此,演唱者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去,要能够体会声乐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以及意境,这有利于使歌唱者的演唱更加具有魅力。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演唱者情感的表达必须要符合感情的诉求 不同的演唱者在理解以及体会不同作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因为人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一味追求感情的一致性,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最初的活力。值得重视的是,人们的情感并不是杂乱的,相反的,受历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的限制,人们的情感表达必须要有理智的支配。就声乐作品而言,它是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具体反映,演唱者要想科学、积极地将其演唱出来,就必须关注作品的时代精神、社会意义以及听众的愿望,要能够从歌曲本身出发,不断引发听众与自身的共鸣。 (二)情感的表达必须真实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 论文 摘要:《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表达了男女之间爱情 的纠结与追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歌词优美,曲调婉转流畅,主题明确,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浓缩了山西民歌的精华,同时它还含有三拍子的节奏和江南韵味的戏曲风格。在演唱时我们要做好歌曲的准备工作和情感变化与韵味的表达。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感情浓烈、直接,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关键词:山西民歌;开花调;韵味;情感把握 From a vocal song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emotional grasp Shanxi folk songs Zhao Wan,Music College Abstract: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was a depiction of love song, expressing tangled and pursuit of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desire and pursuit of the good life. Lyrics of beautiful, flowing tunes to put it mildly, theme clear, full of rich national flavor, concentrated the essence of Shanxi folk songs, rhythm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ains three beats Opera style of the southern charm. When we sing songs ready to work and emotional chang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flavo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white we can see the beautiful melodies of the folk songs of Shanxi, emotionally intense, direct that's heartfelt and, with their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Shanxi folk song; flowering regulation; charm; emotional grasp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原是由《刘梅躲婚》改编而来,有好几个版本,本文研究的这个版本是由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的新版《桃花红 杏花白》,它是由《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合编而成,这两首歌曲同属于开花调,结构短小,主题明确,都反映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这个版本现已 在声乐教学中为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使用,是民族声乐曲中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曲 目之一。 山西自古就有着“民族歌曲的海洋”的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种类还是形式都多样,数量上更是多不胜数且渊远流长。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在全球掀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今天,我们走进山西,去了解这里独特的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音乐典藏】 (本播放器由陈卫刚先生制作,感谢) 专辑英文名: The most enchant melodi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专辑中文名: 民歌联唱200首 别名: 中国唱片金牌歌典 艺术家: 群星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专辑介绍: The Most Enchant Melodl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本系列产品后期带采用当今高技术品质HDCD压缩技术处理,诚为试音级唱片发烧经典,超值珍藏。 中国动人民歌最具美感的经典片段大联唱,歌坛炙手明星演唱,全系列五张大碟浓缩二百首中国最受欢迎的经典民谣精华主旋,优美绝伦的美乐,不间断送入您的耳朵,美不胜收...... 专辑曲目: DISK1

01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 李玲玉 02 回娘家(河北民歌) 张彤 03 编花篮(河南民歌) 俞淑琴 04 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5 姑苏风光(江苏民歌) 赵莉 06 斑鸠调(江西民歌) 屠洪刚 07 崖畔上开花(陕西民歌) 李玲玉 08 蘑菇头号(浙江民歌) 周友金 09 赶小海(云南民歌) 赵莉 10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屠洪刚 11 猜调(周友金) 俞淑琴 12 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刚俞淑琴 13 采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14 龙船调(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15 采茶谣(江西民歌) 赵莉 16 牧歌(内蒙古民歌) 张彤 17 贵州山歌(贵州民歌) 赵莉屠洪刚 18 无锡景(江苏民歌) 李玲玉 19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20 挂红灯(内蒙古民歌) 俞淑琴 21 秋收(陕西民歌) 赵莉张彤 22 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刚

把握青春作文(20篇)

把握青春作文(20篇) 把握青春作文第1篇: 犹如朝阳跃出海面,瑰丽壮美,犹如春笋破土层,生机盎然;犹如鲜花迎风怒放,绚烂芬芳……这就是青春。 青春如诗、如梦、如火。年轻的生命追求一份浪漫,寻找一丝恬静,这就是充满诗意的青春;纯洁的心灵向往完美的未来,设计着一幅又一幅壮丽的蓝图,这就是梦幻般的青春;生机盎然的我们凭着那份执着和活力无悔地去寻求生命中的价值,这就是热情的青春。 青春是壮美的。张海迪的一生是在与病魔斗争中度过的。高位截肢瘫痪曾使她失去了自信,长期的病痛使她人生蒙上了一层灰色,但她不消沉,经过刻苦顽强的奋斗,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茫茫学海中迎风破浪,勇往直前,她的青春是何等壮美。 青春是绚丽的。刘胡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她富贵的生命,应对敌人的威胁、诱惑;应对广大人民的利益,她选择了牺牲。她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的青春是世界上最有价值、最具风采的。 青春是无悔的,为了一崭新的中国,无数英雄献出了自我的青春。董荐瑞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舍身炸碉堡;黄继光为了广大人们的利益,用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邱少云为了战争的胜利,在茫茫的火海中一动不动。 张海迪、刘胡兰、董荐瑞、黄继光、邱少云,他们无愧于青春,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曲又一曲令人敬佩的、荡

气回肠的青春之歌。 有人说:“青春完美的,但又是短暂的,因而也是遗憾的。”在高手云集的雅典奥运会上。青春活泼的劳丽诗、滕海滨两名少将超水平发挥为中国奥运获得一枚银牌、一枚金牌,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在他们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青春。王皓与金牌擦肩而过,这是王皓一生中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但青春并不短暂,只要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只要你的生命中写下了奋斗和奉献这两词,你就拥有了一份和太阳一样灿烂的青春。 当然,青春需要我们用勇敢和智慧去谱写这壮丽的诗篇;青春需要我们用自信和勇敢去攀爬艰苦的历程;青春需要我们无私的爱心去编织奉献的赞歌。这才是青春真正的意义。 我亲爱的同学,你又何必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伤感呢你又何必为失去一次两次的机遇而感叹青春的短暂呢你为何不去尽情欣赏青春这朵鲜花呢把握住今日,你就拥有创造未来生命价值的资本。你就留住了青春的脚步。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共同握住这如诗、如梦、如火般的青春,让我们勇敢地拥抱青春,去创造辉煌的青春!去谱写这壮美的青春之歌。 把握青春作文第2篇: 寒来暑往,时光如梭,转眼又是一火热的夏天,炽热的骄阳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期望的大地。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f4061418.html,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作者:罗晓宇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8期 【摘要】声乐是一门以人的声音来构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结合脑力、体 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性艺术。声乐演唱以歌唱技术和声音的训练为基础和前提,而情感的渗透则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的演唱,即使再娴熟的演唱技巧、再美的声音,也不能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本文针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阐述,对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演唱技巧;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57-02 一、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声乐表演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注重演唱中情感的传达。早在我国的古代,《乐记》中就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凡音之起,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心动,故形于声”,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感在心灵上的激荡。可见,音乐是人有感而发的一种方式,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应该首先动之以情,声情并茂,以情传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意大利教育大师卡鲁索说:“演唱实际上是情感的产物”,证明了情感的贯穿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情感的表达要准确把握歌词中的语言 成功的声乐演唱应该是优美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的完美统一,对歌词语言的准确清晰把握是音乐情感表达的基础。清晰的语言是使歌曲更动听、更具有感染力的保证,准确把握汉字的语言特点,做到“字音精确、声调无误”,才能使音乐的语言美与旋律美这二者完美结合,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和美的体验,如我国著名演唱家阎维文、戴玉强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演绎歌曲的。 (二)情感的表达要符合感情诉求 无论哪一种歌曲,都是对当时特定的时代风貌和思想感情的再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声乐作品本身作为一种表现生活美的艺术,演唱者只有把握了时代的社会主体、审美态度等,才能再现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传达,例如红军歌曲系列的演唱,演唱者需要把握当时红军们作战的恶劣生活环境与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融入自己对当时社会环境和歌唱主体心境的思考,用慷慨激昂的振奋情感来演绎歌词中的内涵与精神,激发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热烈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 (三)情感的表达要有自己的特色

解析山西民歌

解析山西民歌 摘要: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山西各地的民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造就了其形式风格多样化和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特点。关键词:山西民歌艺术风格题材体裁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就有记载。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山西民歌的题材与分类 山西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歌 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左权:《有了心思慢慢来》《苦相思》;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3.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4.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如左权县的《黄岩洞大胜利》、代县的《打飞机》、忻县的《围困蒲阁寨》、定襄的《痛打飞鹰队》、武乡的《关家垴、打得好》等等。 二、山西民歌体裁的分类

《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辅导对象】 初中二年级学生 【主题辨析】 (一)该年段学生在本主题领域的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突出特点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开始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好奇、非常向往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矛盾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性解放,性文明冲击着我国古老而传统的性文化。人们的性道德、性观念己发生了变化,旧时代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婚姻己不多见,代之而起的是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在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大多数家长仍然禁止l8岁至20岁左右的人,特别是在校大中学生谈恋爱,可到了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大学生谈恋爱是既不禁止也不提倡。然而中小学生过早谈恋爱,这仍然是社会所不赞同的。从目前青少年的早恋情况来看,小学、中学、大学都有,最多的是中学生。尽管学校、家长都提倡男女学生应大方的进行集体交往,但仍有部分男女学生从对异性的好感转入了一对一的恋爱阶段,进而影响了学习、生活,甚至荒废了学业。 (二)辅导对象当前呈现的积极倾向,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当前的困扰及其具体表现 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交系和友谊是有利于健康成长、心理和社会成熟的。然而,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会使人同意产生误会,而误会又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困扰。心理学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变化,性心理也必然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学阶段正是十三、四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人生经历了“第二次诞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断乳”。中学生的性生理的萌发与逐渐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变化,不但产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甚至产生了生理冲动与体验欲望,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亲近异性,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出现早恋现象。由于早恋难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压力与矛盾,从而使早恋者注意力分散,使得自己的志趣和目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大都对人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对人的性情、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害而无益。 (三)本主题单元分次辅导活动设计的基本构想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懵懂的他们在身理心理方面都还发育不成熟,自制力差,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所以,在初中生的朦胧阶段,我们更应该做好正确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因此,在本单元中,我共设置了两次辅导

山西的民俗文化

璀璨的山西民俗文化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五千年时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时而厚重,时而婉约,时而悲怆,时而诙谐。各成一体,各具特色。在介绍民俗文化之前,先说说山西的文化根基。 只要是山西人,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山西特有的精神,如忠,如义,如礼,如信,如孝,而这些都离不开山西特有的文化的根基,即孝道,商道,佛道。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孝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主线,当然,很多人会以为这样说很落伍,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是君臣父子家国这些维系了中国千年的历史。也正是忠孝之道,使中国人,或者山西人显得更有人情味。 其次,是晋商文化。 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百年前的天下最富的山西,随着国之殇而落幕。但是晋商文化确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血液里。 再次,为佛文化。 山西是个很讲佛性的省,这跟著名的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信仰,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里,心存佛性,也算善莫大焉。 5楼以上所写,只为垫话,未入正题。接下来详细介绍。 先介绍晋剧:说到某地特有的民俗文化,首先便想到地方戏剧,如北京京剧,河南豫剧,陕西秦腔,安徽黄梅戏等等。所以说到山西民俗文化,晋剧理应打头阵。 晋剧在全国的普及程度,虽远不及京剧、豫剧等,但他是山西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年龄稍长者的最爱。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外省称之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晋剧。其后几经变化,在晋中、晋北以至内蒙古、河北、陕北的部分地区发展传播开来。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晋剧的发展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另外三大梆子为北路、蒲州、上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把握青春优秀作文全新800字5篇汇总

把握青春优秀作文全新800字5篇汇总 雨依旧下着,校园里此时充满了青春的气息,青春之雨淅沥地下着,滋润着青春的种子,哺育着青春的未来!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把握青春作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把握青春:篇1 我经常会想起一句话“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没有诙谐于幽默,只有悲痛于心酸。爸爸在外边打工,一年只能回来一两回,农忙与新年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的团聚日,他匆匆而回又匆匆而去,奔波劳碌的他瘦骨嶙峋,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风雨沧桑,所以我的梦想是当一个有钱人。让妈妈不用日夜劳累,让爸爸不再为钱到处奔波,让我们一家人过上安稳的生活,让我们一家人有多一点的时间聚在一起,让家有家的样子,所以我很俗;也很执着。我会努力学习,之后去挣钱,挣很多的钱。青春美丽馨香,有了梦想更是锦上添花。愿每一个人多彩的青春都有美丽的梦想。再愿每一个人都能梦想成真。当然也包括我――一个很俗的我。 青春如虹,绚丽多彩;青春如花,美丽馨香,青春里的我朝气蓬勃,但却让人觉得俗不可耐,因为青春的我想成为有钱人。长了,大了。已步入青春的我,不能想从前一样无忧无虑,不能为所欲为了;也不能再应为自己是个孩子而被他人无条件的包容了。我们该为自己的以后计划,为自己的将来负责,青春需要沉淀,也需要绽放。有梦想才有奋斗,有梦想的青春才叫绚丽多彩,青春里的我有梦想。我的梦想?当有钱人。也许有人会说我的梦想世俗,也可能会说这一点也不高大上,可这就是我的梦想。我的母亲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里一点也不富裕,妈妈为了照顾好了上学的我和弟弟只能留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地里扒食,后面七拼八凑的买了一台缝纫机,稍有农闲,便在屋里朝早贪黑地做布娃娃,一个值几毛钱。看着她斑白的双鬓,佝偻的背影,浑花的双眼。 把握青春:篇2 青春是一首不老的歌。激昂、颓丧、喜悦、悲伤构成了它的主色调,笑声和泪水是它的音符,我们用乐观、用坚强、用勇气弹奏出跌宕起伏的青春乐章。 青春容忍我们的锋利。青春的我们张扬、不羁,我们有着自己近乎偏执的倔强,我们被自己的情感驱使着。心中的热情混合着年少轻狂,向着四周横冲直撞。无论面对何种对手, 仍旧肆无忌惮,哪怕知道前方有万千艰难险阻,也要力求一马当先,将所有锋芒毕露;哪怕知道自己会在途中遭到伤害,也要为了心中的信念奋勇向前。即使最终头破血流,却仍然可以保持恣意的笑。对!我们不怕受伤,我们就要冲刺!青春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青春磨砺我们的棱角。虫化茧成蝶的过程中,长时间是被包裹着的蛹。那时候,它全身无法动弹,只能被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在破茧而出的那一刻,它还要经历贯彻血肉的痛苦,才能使自己的翅膀获得力量,从而展翅飞翔。我们的青春亦是如此,我们的冲动,我们

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情感

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情感 发表时间:2012-09-11T08:47:37.297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孝敬[导读]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演唱则是最能令人感动、陶醉的表演艺术之一。 李孝敬(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1)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演唱则是最能令人感动、陶醉的表演艺术之一。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歌唱者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使欣赏者获得一定程度的情感和精神愉悦,也能使紧张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感情完美统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表达情感。 一、对歌词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它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正是由于有文学语言的帮助。语言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它通过内心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向人们直接倾诉。因此,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应逐字逐句体会词作者的用意以及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因为每首歌曲都蕴藏着作曲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某一种事物的强烈感情。正确深刻地理解歌词的内涵,是演唱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可以说,歌唱者对歌词的内涵理解越深,感受就会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就会越纯真,越完美。 同时,作为一名演员,平时也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一名演员如果知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表现,这样是唱不出感情来的。因此,只有演员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把歌曲唱好。 对于一般的歌曲,分析和理解其基本内容是不难的。比如《黄河怨》,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乐章,以女声独唱形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村妇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自己又惨遭日本鬼子的蹂躏欺侮后,万分悲痛,羞辱难耐,在一个凄惨的风雨夜晚,终于投入了黄河滚滚波涛之中。”冼星海指出:“《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侮辱的声音。音调是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演唱的一首悲歌。”在演唱这一乐章时,歌唱者要牢牢抓住它的这一内涵。 二、在演唱时要注意运用作品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中包括的要素很多,有节奏、旋律、音高等等,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对每个音符和乐句的安排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因此,演唱者在演绎作品之前,要对这些要素有一个整体的、详细的了解,并在演唱过程中恰当地运用。首先,要结合作品的曲式曲调进行视唱,反复领悟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等。其次,要对作品曲谱的前奏、间奏、尾奏、速度、表情等做全面的了解,用心酝酿感情。最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作品的感情基调,这样才能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 仍以《黄河怨》为例,整首曲子总的旋律多数是在中高声区,情感就应该是在悲愤的基调上加上音量,这样能更准确地表达情感。比如,第一段节奏是有紧有松的,情感的表达就该抑扬顿挫,有收有放,才能充分表现多种情感的交加。第二段的节奏变得比较紧,在速度上就要快些,演唱者的情感也要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后半部分是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如:“我和你无仇又无怨……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这部分的音都在高音区,情绪也要比前面两段还要再高涨,悲愤与凄凉在这里表现得更明显。 三、演唱时要善于运用呼吸表达情感 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比如,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激发人的歌唱欲望,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歌唱者的情感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歌唱者在演唱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如唱喜悦欢快的歌曲时,可以像发现新鲜事物那样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曲时,可以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可以使演唱者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对演绎好整首歌曲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演唱时音色的运用要到位 歌唱的音色就像绘画中的颜色,音色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是音乐中极为动人,并能直接触动感官引起听众感情共鸣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徐大椿说:“唱曲之法,……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不但生旦丑净,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于曲子相背,不但不动人,反令听众索然无味。”就是说,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对作品的表现有着不同的韵意。演唱者不仅要有美妙的声音,还要有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如唱一首抒情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要用甜美清脆的花腔来表现作品,这样的音色是令人愉快的,很好地传达了作品要表现的情感。 总之,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在论述“音乐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深度”时指出:“感情借着音乐中腾空直上的音浪,把我们带到超凌尘之外的高处。在那里,一片朦胧景色,在众星闪烁之下浮着几只小鸟,宛如天鹅般地在天空中遨游、歌唱,感情借着万古长青的艺术之翼,把我们带进一个只有它可以进入的奥妙境界。那儿的清新而自由的呼吸使我们心旷神怡,我们满怀预感地参加到无形的存在、没有躯壳的精神生活中去。超越我们的贫乏、可怜的尘世的躯壳之上,超越于我们的狭隘的小圈子之上,在我们面前展开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使我们啜饮极乐的清泉,使我们因幸福而感到心弦颤抖。”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要追求真实与美感,它是演唱的艺术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使观众为之震撼。

浅谈山西民歌

浅谈山西民歌 【摘要】 山西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一朵奇葩,根植于黄土高原的沃土,沐浴着黄土高原的风情,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歌词生动,承载着人民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追逐,对家乡的热爱。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造就了其形式风格多样化和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特点。 Abstract : As a rarity in the Chinese folk songs, Shanxi folk song is rooted in the fertile soil and bathed by the amorous feelings of loess plateau, with the graceful tune, easy to sharing, sincere feelings and vivid lyrics, which expresses people's emotion of longing for ideal life, pursuing love and loving hometown. Due to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economic conditions, cultural traditions (especially the musical tradi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various language, customs and the impacts made by neighboring provinces, Shanxi folk song has formed diversified in shape and style, furthermore, also hol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ght local colour. 【关键词】 山西民歌起源题材类型发展特点 Key words Shanxi folk songs;origin ;subject matter;typ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 一、山西民歌的形成与发展 山西是我国民歌发展较早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的传说。山西出土的文物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陶陨夏代的石罄、战国的编钟、编磬等,这些都足以说明山西的音乐发展是比较早的。 山西民歌,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郭茂倩变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其中有不少是流传在山西地区的民歌、童谣。如晋时人民为庆贺除掉一个残人恶霸而唱的〈并洲歌〉:士为将军何以羞!六月重茵披貂裘,不知寒暑掉人头。雄儿兰田为报酬,中夜斩首谢并洲。从某些民歌曲牌中,尤其是从兴县“昆曲”、离石“审录”左权“大腔”中的一些曲牌中如《混江龙》、《拜月儿》、《南妆台》、《编坡扭》等。我们可以看出宋元以来的民歌海外曲牌有许多相似之处。宋朝曲牌朝吸取发展,而山西则以民歌的形式保留下来。明代以来,山西商业相当发达,特别是被称为“河东”的晋南一带,当时曾是北方商业的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名请两代进入民歌盛行的时期,不少作品流传了下来。如《进兰房》《绣荷包》《闹五更》等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自己的斗争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广为传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力的促进了民歌的改进和提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民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山西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和才能的结晶。一曲民歌产生后,只要符合群众心意,群众很快就能接受,并广泛的予以传播,在传播中,群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歌词、曲谱均要进行相应的删除。一次次的传播便是一次次的创作,经过不断的充实而日趋精炼,越穿越远。山西民歌的发展史是一部山西民族生息繁衍的发展史,也是山西人民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二、山西民歌的题材和分类 山西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

《掏洋芋》(山西民歌)、《跑旱船》

第2课时(10.16-17) 教学内容: 《掏洋芋》(山西民歌)、《跑旱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2.通过旋律续编,培养乐感。 3.在欣赏《跑旱船》的过程中,尝试用秧歌步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教学重点:民歌风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唱念结合的歌曲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掏洋芋》。 1.导入: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 2.初听歌曲,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情绪? 3歌曲简介: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唱词以“蚂蚱满山跑”起兴,简笔勾勒刨洋芋的劳动场景,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4.复听:速度是什么样的? 5复听: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区分衬词,说说歌曲演唱的内容。 6简介:歌曲中演唱和念白结合在一起,一唱众和,充满生活气息。 7再次聆听:念白的声音要注意什么?跟读念白部分,轻唱歌词,感受歌曲的诙谐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8.分析歌谱 听旋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4个) 观察歌曲前2乐句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发现?(开头部分相同) 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怎么样?(完全相同) 歌曲的结束音在哪个音上?(la)开始音呢?(还是la) 9分声部演唱 10.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并模拟掏洋芋动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欣赏《跑旱船》 1.过渡:欢庆丰收、欢庆节日的时候,民间会有哪些民俗习惯? 2.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像,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 3、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 4.分解动作:秧歌步。 5.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再次感受情绪。 6.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 7.再听歌曲,请学生谈一谈“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8.结合“露一手”活动,模拟欢庆的场面:请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跟着音乐走秧歌步,(请部分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增加欢庆的气氛)。 四.课堂总结: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1]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风》中的《椒聊》《葛生》《绸缪》《鸨羽》;《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汾沮》《葛屡》等就有记载。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倾诉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有反映婚姻或爱情生活的。从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不仅用民歌来歌唱他们的生活,抒发他们的感情,而且通过民歌,去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山西民歌的题材与分类 山西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现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歌 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左权:《有了心思慢慢来》《苦相思》;河曲:《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https://www.doczj.com/doc/6f4061418.html, 3.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4.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如左权县的《黄岩洞大胜利》、代县的《打飞机》、忻县的《围困蒲阁寨》、定襄的《痛打飞鹰队》、武乡的《关家垴、打得好》等等。 二、山西民歌体裁的分类 山西民歌品种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体裁: 1.山歌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一般的特征是:(1)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2)词、曲格律均较自由,便于歌唱者抒发自己的感情。(3)歌词一般都是歌唱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或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兴编创的。(4)无须伴奏,无一定调高,随时随地张口便唱。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等,其名称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2.号子号子就是劳动号子,它是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这种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统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因而具有节奏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情绪乐观豪放等特点。 3.小调小调是指那些适于在室内或在室外从事不太沉重的劳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小调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遍及全省各地,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均颇为流行。 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秀丽的抒情歌,也有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还有咏人述事的叙事歌,热烈欢快的娱乐性歌曲,以及幽默、风趣的诙谐歌等等。如《绣荷包》《姑嫂挑菜》《秋香哭婆婆》《闹元宵》《高高山上一骨嘟蒜》《抓跳蚤》等。小调的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四句式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 4.秧歌山西各地的秧歌品种繁多,分布也很广,其中特点较为鲜明的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祁县过街秧歌、原平凤秧歌、临县伞头秧歌,其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是祁太秧歌。山西还有许多“地秧歌”。

民歌

一陕北民歌 风格: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黄土高原上,既有婆姨们如泣如诉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们的“拦羊嗓子回牛声”的高歌回荡。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代表作品:《绣金匾》以陕西传统小调《绣荷包》填词发展而成的革命民歌。 1、革命民歌 东方红:原是山西民歌的曲调,传到陕北后被填新词(骑白马),最后被一位老师填成东方红传唱。民歌采集者从农民歌手李有源那里搜集到它,想当然地认为是他填的词。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文艺工作者用陕北民歌曲调编曲填词,算是半民歌吧。 绣金匾:原是关中民歌绣荷包的曲调,填歌唱领袖和解放军的词后在陕北各地传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是民间诗人孙万福用陕北民歌填的词,也在陕北各地传唱。这两首算得上是陕北民歌。 2、一般民歌 蓝花花、赶牲灵、三十里铺:曲调都很优美。三十里铺是绥德一青年农民在当时(1942年)根据自身的真事所作,另两首是传统民歌。顺便说一下,绣荷乐、对花等很多题材的民歌各地都有,陕北不但有,且每首都有不同词曲的。我听过一首陕北的绣荷包是所听过的全国同类题材中曲调最复杂的,很柔美。但这两首不算有名。 3、其它 有的在舞台上或唱片里当作民歌的,其实是曲艺或戏曲。翻身道情是陕北道情(曲艺),夫妻识字是马可编曲作词的秧歌剧。 产生原因:首先,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陕北天高皇帝远的边缘文化心态,形成了 陕北民歌如火一般赤裸裸的爱恋。其次,特殊的高原环境形成的苦焦的生存环境,形成了陕北民歌骨子里哀伤的基调。再次,特殊的多元文化形成了陕北民歌强有力的生命质感。还有,多种民主杂居的生活方式,促成了陕北人种的优化,使陕北人骨子里就充满了一种异族的血性。最后,沟沟壑壑的地貌特征,使得陕北人的劳作与居住相隔甚远。 二河南民歌 风格:对于河南的民歌风格,我们大致划分了以下几个区域。⑴大别山,桐柏山区 的民歌风格。这个地区的山歌、田歌,调子高亢嘹亮,灯歌、小调及其种类的民歌,曲调则是活泼跳荡,轻盈明快。⑵伏牛山区和和南阳地带的民歌风格。这个地区的民歌风格敦厚朴实,新颖酣畅,中州韵味浓郁,像淅川的锣鼓曲,镇平、南阳一带的灯歌,曲调中更多的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