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分级(INS)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

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

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

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

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 1 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

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 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 值、渗透压、浓度、剂

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C,使用套管

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 至10ml 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 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及早进行心理干预。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1、早发现医护人员应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端正服务态度;以温和的语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方式认真向患者宣教并耐心倾听患者感受;熟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在使用药物前认真阅读书说明书,随时巡视患者并早发现异常。尚未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者,应积极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分级(INS)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

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一、静脉炎的症状 静脉炎症状主要是有:1、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全身无症状。 (一)静脉炎的观察与处理: 可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所进食物应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贫血者,轻者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品,重者应间断输血。若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锌,促进伤口愈合。给予钙剂也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二、静脉炎的预防 患者不宜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准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docx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静脉炎分级标准(美国INS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 一)静脉炎预防 1)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 2)必须待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3)推荐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避免靠近腕部的桡静脉置管)4)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 5)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在同一条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6)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7)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 8)护士能够根据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识别静脉炎的征 9)对所有穿刺部位和肢体应常规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其他不适 二)静脉炎处理 1)外周静脉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 3)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4)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 5)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6)若使用可达龙、多巴胺等刺激血管性药物时可在穿刺部位上方提前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预防。 预防: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护理: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与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药物治疗:可使用硫酸镁、康复新液、虎力散湿敷,喜辽妥涂抹。 容易出现静脉炎的常用药物:可达龙、多巴胺、康莱特、脂肪乳、氨基酸、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凯时、碳酸氢钠、浓氯化钠。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 静脉炎分级标准(美国INS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有脓液流出一)静脉炎预防 1)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 2)必须待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3)推荐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避免靠近腕部的桡静脉置管) 4)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 5)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在同一条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6)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7)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 8)护士能够根据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识别静脉炎的征 9)对所有穿刺部位和肢体应常规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其他不适 二)静脉炎处理

1)外周静脉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 3)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4)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 5)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6)若使用可达龙、多巴胺等刺激血管性药物时可在穿刺部位上方提前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预防。 预防: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护理: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与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药物治疗:可使用硫酸镁、康复新液、虎力散湿敷,喜辽妥涂抹。 容易出现静脉炎的常用药物:可达龙、多巴胺、康莱特、脂肪乳、氨基酸、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凯时、碳酸氢钠、浓氯化钠。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 静脉炎分级标准(美国INS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 一)静脉炎预防 1)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 2)必须待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以免引起化学性静脉炎 3)推荐选用上肢静脉作为常规静脉输注和置管的血管(避免靠近腕部的桡静脉置管) 4)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在瘫痪肢体静脉置管和输液 5)经外周静脉输注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切忌在同一条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6)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7)严格控制各种微粒通过静脉输液进入血液循环 8)护士能够根据静脉炎的临床分级标准识别静脉炎的征 9)对所有穿刺部位和肢体应常规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刺痛、灼痛和其他不适 二)静脉炎处理 1)外周静脉置管部位一旦出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严重者遵医嘱局部应用抗生素药膏或使用湿热敷等 3)抬高发生静脉炎的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4)血栓性静脉炎必要时遵医嘱进行溶栓 5)如有脓性分泌物,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6)若使用可达龙、多巴胺等刺激血管性药物时可在穿刺部位上方提前使用康惠尔水胶体预防。 预防: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护理: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与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药物治疗:可使用硫酸镁、康复新液、虎力散湿敷,喜辽妥涂抹。 容易出现静脉炎的常用药物:可达龙、多巴胺、康莱特、脂肪乳、氨基酸、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凯时、碳酸氢钠、浓氯化钠。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静脉防护的主要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45%。(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定义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壁内膜受损继发的炎症反应,表现为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PICC在留置过程中发生的静脉炎,包括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以及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与预防 (一)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最常见于盲穿法置入PICC。留置导管导致的机械性刺激本身也是产生损伤的始发因素,主要是导管刺激血管内膜出现的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置管后48~72h,1周内最为多见。临床上发生的部位多为穿刺点商法肢体及肩胛部、腋下等部位。具体表现为穿刺点商法沿静脉走向的红、肿、热、痛症状。 1、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 (1)置管因素:穿刺及送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①置管过程中导丝、穿刺鞘及导管对血管的刺激;②反复穿刺;③送入导管速度不均匀。 (2)置管部位:当置管部位位于肘关节下及肘窝时,肘关节屈伸运动机牵拉而与血管壁发生摩擦,刺激血管内膜,容易发生静脉炎。 (3)导管型号选择:导管型号与血管内径不合适,导管型号过大。 (4)肢体活动: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特别是在置管初期)或剧烈活动,均会使肌肉收缩挤压血管,血管与导管发生摩擦易致静脉炎。 (5)维护不当:导管固定不牢或消毒用力过大,均有可能牵拉导管。 (6)心理因素:巨大心理压力使血管收缩,导管与静脉壁接触增加。 (7)导管移位:当导管移位至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腋静脉时,由于局部血流速度较上腔静脉慢,药液在静脉内局部停留时间较长,损伤血管内膜,易发生静脉炎。 (8)年龄和性别因素。 2、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1)置管前评估 ①合理选择置管时间:正常状态下的血管内膜是十分光滑的。“主动静脉治疗”,在未破坏血管之前保护血管,选择PICC作为中长期输液工具。 ②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使用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显著降低了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最佳穿刺位置在肘关节上。 ③合理选择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或肱静脉,最后是头静脉。同时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避开关节、瘢痕、受伤、感染、曾经输注过高渗透性或强刺激性药物的血管。 (2)置管中规范操作 ①加强PICC置管前沟通和交流,告知置管过程。缓解患者情绪,使患者配合置管。 ②对置管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及考核,规范操作,提升操作水平。 ③预防导管异位:置管结束后立即拍X线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④妥善固定导管,减少导管摩擦刺激。 (3)置管后的观察 置管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置管手臂上方贴预防静脉炎贴,局部热敷穿刺点上方的置管部位等,每日2-3次,已促进血液循环。 (二)细菌性静脉炎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 施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的分级(INS) 级别临床标准 0没有症状 1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和/或水肿 3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 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 及静脉条索物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二、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得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得分级(INS) 静脉炎得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得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得保护与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得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得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就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得机械刺激与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纱布辅料4

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得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与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得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得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得性质与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得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得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得发生、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得损害。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得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得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得发生、 4、掌握正确得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至10ml得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得正压封管方法(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得药物应对患者采取预见性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精选课件)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静脉防护的主要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2.5%-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 ;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的分级(INS) 级别临床标准 0没有症状 1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和/或水肿 3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 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 触及静脉条索物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二、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定义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壁内膜受损继发的炎症反应,表现为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PICC在留置过程中发生的静脉炎,包括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以及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与预防 (一)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最常见于盲穿法置入PICCo留置导管导致的机械性刺激本身也是产生损伤的始发因素,主要是导管刺激血管内膜出现的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置管后48~72h, 1周内最为多见。临床上发生的部位多为穿刺点商法肢体及肩胛部、腋下等部位。具体表现为穿刺点商法沿静脉走向的红、肿、热、痛症状。 1、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 (1)置管因素:穿刺及送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①置管过程中导丝、穿刺鞘及导管对血管的刺激;②反复穿刺;③送入导管速度不均匀。 ( 2)置管部位:当置管部位位于肘关节下及肘窝时,肘关节屈伸运动机牵拉而与血管壁发生摩擦,刺激血管内膜,容易发生静脉炎。 (3)导管型号选择:导管型号与血管内径不合适,导管型号过大。 ( 4)肢体活动: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特别是在置管初期)或剧烈活动,均会使肌肉收缩挤压血管,血管与导管发生摩擦易致静脉炎。 (5)维护不当:导管固定不牢或消毒用力过大,均有可能牵拉导管。 (6)心理因素:巨大心理压力使血管收缩,导管与静脉壁接触增加。 (7)导管移位:当导管移位至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腋静脉时,由于局部血流速度较上腔静脉慢,药液在静脉内局部停留时间较长,损伤血管内膜,易发生静脉炎。 (8)年龄和性别因素。 2、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 1 )置管前评估 ①合理选择置管时间:正常状态下的血管内膜是十分光滑的。“主动静脉治疗”,在未破坏血管之前保护血管,选择PICC作为中长期输液工具。 ②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使用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显著降低了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最佳穿刺位置在肘关节上。 ③合理选择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或肱静脉,最后是头静脉。同时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避开关节、瘢痕、受伤、感染、曾经输注过高渗透性或强刺激性药物的血管。 (2)置管中规范操作 ①加强PICC置管前沟通和交流,告知置管过程。缓解患者情绪,使患者配合置管。 ②对置管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及考核,规范操作,提升操作水平。 ③预防导管异位:置管结束后立即拍X 线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④妥善固定导管,减少导管摩擦刺激。 ( 3)置管后的观察 置管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置管手臂上方贴预防静脉炎贴,局部热敷穿刺点上 方的置管部位等,每日2-3 次,已促进血液循环。 (二)细菌性静脉炎 由于护理操作过程不规范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引起PICC穿刺处血管的细菌性炎症。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