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物理学章课后习题答案

医学影像物理学章课后习题答案

医学影像物理学章课后习题答案
医学影像物理学章课后习题答案

医学影像物理学章课后

习题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章 X 射线物理 1-1 产生X 射线需要哪些条件

答:这个题目实际上把高速电子轰击靶产生X 射线这一事实在条件上予以明确。首先要有产生电子的阴极和被轰击的阳极靶,电子加速的环境条件即在阴极和阳极间建立电位差,为防止阴极和阳极氧化以及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的数量损失,要制造压强小于4-Pa 的真空环境,为此要有一个耐压、密封的管壳。

1-2 影响X 射线管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有效焦点大小的因素有:灯丝大小、管电压和管电流、靶倾角。

1-3 在X 射线管中,若电子到达阳极靶面的速度为?810,求连续X 射线谱的最短波长和相应的最大光子能量。 答:此题的思路是由动能公式

221v m 求出电子的最大动能,此能量也是最大的光子能量,从而求出最短波长。但当速度可与光速c=3?810ms -1相比较时,必须考虑相对论效应,我们可以用下面公式求出运动中电子的质量

此题的结果告诉我们,管电压为。反过来,如果知道管电压,求电子到达阳极靶表面的电子速度时,同样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

1-4 下面有关连续X 射线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

A .连续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B .连续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电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C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管电压;

D .连续X 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 .连续X 射线的质与管电流无关。

正确答案:B 、C 、E

1-5 下面有关标识X 射线的解释,哪些是正确的

A .标识X 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B .标识X 射线的质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

C .标识X 射线的波长由跃迁电子的能级差决定;

D .滤过使标识X 射线变硬;

E .靶物质原子序数越高,标识X 射线的能量就越大。

正确答案:A 、C 、E

1-6 影响X 射线能谱的因素有哪些

答:电子轰击阳极靶产生的X 射线能谱的形状(归一化后)主要由管电压、靶倾角和固有滤过决定。当然,通过附加滤过也可改变X 射线能谱的形状。

1-7 影响X 射线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X 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 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可见,X 射线强度是由光子数目和光子能量两个因素决定的。影响X 射线强度(量与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增加毫安秒,X 射线的质不变、量增加,X 射线强度增加;增加管电压,X 射线的质和量均增加,X 射线强度增加;提高靶物质原子序数,X 射线的质和量均增加,X 射线强度增加;增加滤过,X 射线的质增加、但X 射线的量减少,X 射线强度减少;增加离X 射线源的距离,X 射线的质不变,X 射线的量减少,X 射线强度减少;管电压的脉动,X 射线的质和量均减少,X 射线强度减少。

1-8 原子放出X 射线前是静止的,为了保持活动不变,当它发射X 射线时,原子经历反冲。设原子的质量是M ,X 射线的能量为h ν,试计算原子的反冲动能。

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利用X 射线的动量和能量的关系:

c h p ν=。 根据动量守恒,可知:c h p M ν

==v 这样,原子的反冲动能22

22)(21Mc h M ν=v

1-9 X 射线摄影中,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对影像质量和患者防护各有何利弊

答:诊断放射学中的光电效应,可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有利的方面,能产生质量好的影像,其原因是:①不产生散射线,大大减少了照片的灰雾;②可增加人体不同组织和造影剂对射线的吸收差别,产生高对比度的X 射线照片,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好处。钼靶乳腺X 射线摄影,就是利用低能X 射线在软组织中因光电吸收的明显差别产生高对比度照片的。有害的方面是,入射X 射线通过光电效应可全部被人体吸收,增加了受检者的剂量。从全面质量管理观点讲,应尽量减少每次X 射线检查的剂量。

康普顿效应中产生的散射线是辐射防护中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在X 射线诊断中,从受检者身上产生的散射线其能量与原射线相差很少,并且散射线比较对称地分布在整个空间,这个事实必须引起医生和技术人员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另外,散射线增加了照片的灰雾,降低了影像的对比度,但与光电效应相比受检者的剂量较低。 1-10 的铝将单能X 射线强度衰减到%, 试求该光子束的HVL 。

答:此题是衰减规律的简单应用。

根据衰减规律x e I I μ-=0,可知:μ5.000%7.46-=e I I ,从而求得线性衰减系数=μ

再根据半价层HVL 与线性衰减系数μ的关系:693.0=?μ

HVL ,得:

HVL = 1-11 质量衰减系数、质能转移系数和质能吸收系数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怎样

答:X 射线光子与吸收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一般情况下,光子的一部分能量以散射辐射的方式从吸收体中辐射掉,另一部分转化为高速电子或正电子的动能。 质量衰减系数ρμ表示入射X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总概率,它包括所有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概率之和。质能转移系数ρμtr

表示相互作用过程中光子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的那部分份额的总和。不过,由于光核反应及其它一

些过程的发生概率很小,因而带电粒子的能量主要来自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三个主要过程。传递给带电粒子的能量,其中又有一部分转移成韧致辐射。质能吸收系数ρμen

表示扣除韧致辐射后,光子交给带电粒子的能

量用于造成电离、激发,从而真正被物质吸收的那部分能量所占的份额。

在数量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νρμρμh E tr tr ?=, νρμρμh E en en ?=, ρμρμtr

en g )1(-=

1-12 已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νh , 散射角为?,试求散射光子的能量。并分析低能入射和高能入射光子在90方向上光子散射的情况。电子的静止能量为2

e c m 。

答:由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可得,散射光子能量ν'h 为:

α为入射光子能量h ν和电子的静止能量20c m 的比值,2e c m =。

当090=?时,ανν+=

'1h h 。由于αα>+)1(,故αννh h <'=,这说明,不管入射X 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多高,090散射光子的能量最大不超过。

1-13 X 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x e I I

μ-=0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x e I I μ-=0的适用条件是:单能、窄束、均匀物质。

1-14 若空气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氮75%,氧%,氩%,试计算在能量为20keV 光子作用下,空气的质量衰减系数。已知氮、氧、氩的质量衰减系数分别为、、和(12kg m -?)。 答:根据混合物或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公式:

∑=i

i i P )(ρμρμ来计算。 空气的质量衰减系数为:

=×+×+×

=(m 2/kg) 第二章 X 射线影像

2-1 X 射线信息影像形成的阶段是

A .X 射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射线照片冲洗之后

C .X 射线到达被照体之前

D .在大脑判断之后

答:X 射线到达被照体之前,不具有物体信息。X 射线透射出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 射线的吸收衰减,使透射出的X 射线强度产生不均匀分布,由此形成X 射线信息影像。

正确答案:A

2-2 X 射线照片图像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A . X 射线的穿透作用

B . X 射线的荧光作用

C . 被照体对X 射线吸收衰减的差异

D . X 射线的光化学作用

答:由于X 射线具有穿透作用,且不同的物体(组织)对X 射线的吸收衰减不同,使透射出物体(组织)的X 射线强度分布不均匀,携带了物体(组织)的信息,当其投照到胶片上后,X 射线的光化学作用使胶片形成潜影。但因X 射线的光化学作用使胶片形成潜影的效率较低,利用X 射线荧光作用的增感屏得到广泛使用。在增感屏/胶片系统中,胶片潜影的形成,来自X 射线光化学作用的贡献不足10%,其余为X 射线的荧光作用使增感屏发出的荧光的贡献。

正确答案:A 、B 、C 、D

2-3 关于X 射线照片图像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A .X 射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到胶片上形成照片图像

B .X 射线照片图像是X 射线被被照体吸收与散射后形成的

C .X 射线照片图像是利用了X 射线的直进性

D .X 射线胶片接受到的散射线不形成图像

答:由于被照体对X 射线的吸收衰减,使透射出的X 射线强度产生不均匀分布,由此形成X 射线信息影像,散射线对透射过被照体的X 射线的强度分布规律没有影响,因此,散射线不形成影像,只能给照片带来灰雾。

正确答案:B 、C 、D

2-4 关于密度的定义,正确的说法是

A . 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

B . 密度是由胶片乳剂曝光后,经冲洗还原出来的银颗粒沉积而形成的

C . 银颗粒沉积越多的地方,照片越黑,密度越高;反之亦然

D . 密度值用照片阻光率的常用对数表示

答:胶片感光层是感光灵敏的乳胶体薄层,在乳胶体中均匀地分布着卤化银微颗粒。X 射线照射过的胶片,经过显影、定影后,胶片感光层中的卤化银被还原成金属银残留在胶片上,形成由金属银颗粒组成的黑色影像。胶片变黑的程度称为照片光密度(D )

式中I 0是投照在胶片上曝光点的光强,I 是曝光点的透射光强。I I 0

越大,表示该曝光点吸收光的能力越大(阻光能力强),I I 0

也被称为阻光率,胶片经冲洗还原出来的银颗粒沉积越多,照片越黑,光密度越大(高)。

正确答案:A 、B 、C 、D

2-5 均匀X 射线透过被照体之后,形成的X 射线强度分布变化,称为

A .客观对比度

B .主观对比度

C .图像对比度

D .X 射线对比度

答:强度均匀的X 射线投照到人体,由于人体存在客观对比度(人体各种组织、器官间天然存在的密度、原子序数及厚度的差异),对X 射线衰减不同,使透射出人体的X 射线强度分布发生了变化,这种X 线强度的差异,称为X 射线对比度(不可见的X 射线信息影像),这是一种主观对比度。

X 射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光学密度差,称为图像(影像)对比度。图像对比度依赖于被照体不同组织吸收所产生的X 射线对比度,以及胶片对X 射线对比度的放大结果。

正确答案: B 、D

2-6 关于图像对比度,正确的说法是

A .为提高乳腺组织各层次的对比,应选用软X 射线

B .骨骼图像所以有很高的图像对比度,是因为组成骨骼元素的原子序数高

C .离体的肺组织图像,应具有很高的图像对比度

D .消化道必须通过对比剂,才能形成良好的图像对比度

E .高千伏摄影的照片,图像对比度均偏低

答:脂肪与软组织之间的物质密度差别不大,只有应用软X 射线才能使它们显出光密度稍有不同的影像。 组成骨骼元素的原子序数高、物质密度大,吸收X 射线多,因此有很高的图像对比度。

具有生命力的肺与离体肺,虽然在组织结构上是相同的,但具有活力的肺组织内充满了空气。气体与血液、肌肉相比,X 射线的吸收率为千分之一,反映在照片上就形成了高对比度的影像。

考虑到离体肺组织内空气的流失,因而不可能形成良好对比的影像。

消化道内虽含有气体、液体等,但在普通平片上得不到满意的显影,只能显出其外形,不能显示其内腔,所以必须通过对比剂,才能形成良好的图像对比度。

高千伏摄影时,由于X 射线能量较大,光电吸收减少,所以照片的图像对比度均偏低

正确答案:A 、B 、D 、E

2-7 客观对比度、图像对比度与成像系统的对比度分辨力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客观对比度也称物理对比度,为物体各部分(被检者的组织器官)的密度、原子序数及厚度的差异程度。客观对比度的存在是医学成像最根本的物理基础。

图像对比度是可见图像中灰度、光密度或颜色的差异程度,是图像的最基本特征。

一个物体要形成可见的图像对比度,它与周围背景之间要存在一定的客观对比度,当某种物理因子作用物体后,能够形成一定的主观对比度,被成像系统的探测器检测出。如果客观对比度较小,成像系统的对比度分辨力低,则所得的图像对比度小,图像质量差,所以图像对比度的形成取决于客观对比度、主观对比度与成像系统的对比度分辨力。

2-8 可通过哪些方法形成主观对比度

答:广义上讲主观对比度是某种物理因子(如X 射线、超声波、射频电磁波、放射性核素等)与物体(人体)相互作用后所表现出的特征变化,或物体(人体)自身某种物理因子表现出的特征(如温度的分布),形成了某种物理因子对比度。当强度均匀的X 射线投照到人体,由于人体存在客观对比度(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密度、原子序数及厚度的差异),对X 射线衰减不同,使透射出人体的X 射线的强度分布发生了变化,形成X 射线对比度。由于声遇到声阻抗不同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且在声阻抗差别越大的界面,声的反射越强,当强度均匀的超声波投照到人体,由于人体组织声阻抗的差别,不同的界面对超声波的反射不同,从而形成反映组织差异的超声对比度;利用多普勒效应,探测投射到流动血液上超声波频率的变化,则可形成另外一种超声对比度反映血流情况。人体不同的部位、组织温度有所不同,其红外辐射可形成红外对比度。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会因参与体内物质的输运、集聚、代谢,而在空间有特定的分布,由此其衰变时发出的射线(如γ射线)便会形成放射性活度对比度。人体中能够产生核磁共振的自旋核(如1H )分布及所处的状态不同,当用静磁场、射频场激励这些自旋核,使其发生核磁共振时,它们所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特性便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核磁共振信号对比度。人体不同组织的电特性不同,给人体施加特定的电场,可形成电流对比度、电压对比度和阻抗对比度等。

2-9 图像的模糊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理想情况下,物体内每一个小物点的像应为一个边缘清晰的小点。但实际上,每个小物点的像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变得模糊(失锐)了。通常用小物点的模糊图像的线度表示物点图像的模糊程度,称为模糊度。

图像的模糊度与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力有很大关系。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力是成像系统区分或分开相互靠近的物体的能力,以单位距离(毫米或厘米)内可分辨线对(一个白线条与一个黑线条组成一个线对)的数目来表示,单位为LP/mm(或LP/cm),显然单位距离内可分辨的线对数越多,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力越高,所得图像的模糊度越小。由于成像系统的对比度分辨力对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力的有影响,所以也会对图像的模糊度产生影响。

2-10 图像对比度、细节可见度、噪声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细节可见度与图像对比度有关。图像对比度高,细节可见度高;图像对比度低,细节可见度低。

细节可见度减小的程度与细节结构的大小及图像的模糊度、图像对比度有关,当模糊度较低时,对于较大的物体,其图像对比度的减小,不会影响到细节可见度;如果物体较小,但其线度比模糊度大,则图像对比度的减小一般不会影响可见度;而当细节的线度接近或小于模糊度时,图像对比度的降低,会对细节可见度产生明显的影响。

噪声对图像中可见与不可见结构间的边界有影响。图像噪声增大,就如同一幅原本清晰的画面被蒙上了一层雾,降低了图像对比度,并减小细节可见度。在大多数医学成像系统中,噪声对低对比度结构的影响最明显,因为它们已接近结构可见度的阈值。图像对比度增大会增加噪声的可见度。

2-11 作为被照体本身,有哪些因素影响图像对比度

A.原子序数 B.形状 C.密度 D.厚度

答:原子序数越高,因光电效应产生的吸收就越多,X射线对比度就越大。骨骼由含高原子序数的钙、磷等元素构成,所以骨骼比肌肉、脂肪能吸收更多的X射线,在彼此间可形成较高的图像对比度。被照体的形状与图像对比度无关。组织密度越大,对X射线吸收越多,因此,密度差别大的组织也可以形成较明显的图像对比度。人体除骨骼外,其他组织的密度大致相同,只有肺是例外,具有生命力的肺是充满气体的组织,由于气体与血液、肌肉相比,X射线的吸收率为千分之一,可形成较高的图像对比度。

在原子序数、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图像对比度的形成取决于被照体的厚度差异。

正确答案:A、C、D

2-12 X射线光子统计涨落的照片记录称为

A. 图像斑点

B. 屏结构斑点

C. 胶片结构斑点

D. 增感率

答:因增感屏荧光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等增感屏自身结构因素所形成的斑点为屏结构斑点;因胶片感光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等胶片自身结构因素所形成的斑点为胶片结构斑点。

在产生同样的照片图像对比度条件下,使用增感屏与不使用增感屏所需X射线照射量的比称为增感率。

图像(照片)的斑点现象主要由X射线的量子斑点和结构斑点形成,其中X射线的量子斑点起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A

2-13 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每个像素的信息包括在图像矩阵中的位置和灰度值

B.数字图像是在空间坐标上和灰度值上离散化了的模拟图像

C.像素的大小决定了图像的细节可见度

D.像素的数目与灰度级数越大,图像越模糊

答:一幅图像可以用点函数f(x,y,z,,t)的集合表示,其中f表示该点的明暗程度;(x,y,z)表示像点的空间位置,在二维图像中像点的空间位置与z无关;t表示时间,静止图像与t无关。一幅静止的二维图可表示为:

G=f(x,y)

坐标(x,y)决定了像点的空间位置,G代表像点的明暗程度(灰度)。

若G、x、y的值是任意实数,则是模拟图像;若G、x、y的值是离散的整数,则是数字图像。

描述一幅图像需要的像素量是由每个像素的大小和整个图像的尺寸决定的。当一幅图像的尺寸一定,若减少构成图像的像素数量,则每个像素的尺寸就会增大,则图像模糊,可观察到的原始图像细节较少,图像的细节可见度低;反之,则可观察到的图像细节就比较多,图像的细节可见度高。

正确答案:A、B、C

2-14 指出下列说法中正确者

A.同一窗口技术不能使不同密度的影像都得到满意的显示效果

B.同一窗口技术能使不同密度的影像都得到满意的显示效果

C.窗宽灰度值范围以外的影像分别显示黑色或白色影像

D.窗位是指显示图像的灰度值范围

答:窗口技术中的窗宽是指感兴趣区图像准备调整的灰度值范围,窗位是对应准备调整的灰度值范围中心值。窗口技术只能使特定密度区域(窗宽范围内)的影像得到较满意的显示效果。

正确答案:A、C

2-15 普通人眼只能分辨16个灰度级,即从白到黑(或从黑到白)分16个灰度级,对应16个灰度值(如0~15),人眼能够分清相邻两个灰度级的差别,如果从白到黑(或从黑到白)灰度级大于16,普通人眼便分辨不出相邻两个灰度级的差别了。监视器显示的灰度级通常是256,灰度值为0~255,如果某一组织的灰度值为50,其周围其它组织结

构的灰度值为40~60,通过窗口技术处理(线性灰度变换),增强低对比度图像的细节,若要使人眼能分辨出其与周围的其它组织结构,则窗宽应不低于多少

答:在全灰标内(从全黑到全白),监视器显示的灰度级通常是256,灰度值为0~255,普通人眼若按只能分辨16个灰度级计算,即灰度值相差16的两个像素才能被人眼所分辨。考虑到数字图像中灰度值取正整数,故与窗位(灰度值50)相临的灰度值分别为51与49,若要能被人眼与窗位区分开,则需分别将灰度值变为56(增大15个灰度值)与34(减小15个灰度值),如此整个周围其它组织结构的灰度值范围则变为40-15~60+15,即25~75,要将此范围的组织结构都显示出来,则窗宽应不低于75-25=50(灰度值)。

2-16 造影检查的目的是

A.增加器官组织的密度 C.增加器官组织的自然对比度

B.降低器官组织的密度 D.增加器官组织的人工对比度

答:将某种对比剂引入欲检查的器官内或其周围,形成物质密度差异,以人工方式增大客观对比度,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图像对比度增大,进而显示出器官的形态或功能的方法称为造影。

正确答案:D

2-17 为什么通过能量减影可分别显示软组织或骨的图像

答:光电效应的发生概率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物质的密度、有效原子序数有关,是钙、骨骼、碘造影剂等高密度物质衰减X射线光子能量的主要方式;而康普顿效应的发生概率与物质有效原子序数无关,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略有关系,与物质的每克电子数有关(但因除氢外其它所有物质的每克电子数均十分接近,故所有物质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几乎相同)。

医学影像诊断X射线摄片所使用的X射线束,在穿过人体组织的过程中,主要因发生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而衰减,常规X射线摄影照片所得到的图像中包含这两种衰减效应的综合信息。能量减影摄影照片利用骨与软组织对不同能量X射线的衰减方式不同(不同有效原子序数物质发生光电效应的差别会在对不同能量X射线的衰减变化中更强烈地反映出来),及康普顿效应的产生在很大范围内与入射X射线的能量无关,可忽略不计的特点,将两种效应的信息进行分离,选择性去除骨或软组织的衰减信息,便可得到分离的软组织像或骨像。

2-18 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主要功能包括

A.高质量、高速度、大容量地储存影像

B.高质量、高速度地传输影像

C.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影像资料共享

D.直接产生数字图像

答: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是把医学影像学范畴的各种数字化信息施行存档、提取、处理和传输的计算机系统。

正确答案:A、B、C

第三章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

3-1 普通X射线摄影像与X-CT图像最大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普通X射线摄影像是重叠的模拟像,而X-CT图像是数字化的断层图像。

3-2 何谓体层或断层何谓体素和像素在重建中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体层或断层是指在人体上欲重建CT像的薄层。

体素是人体中欲重建CT像断层上的小体积元,是人为划分的,是采集(或获取)成像参数(衰减系数值)的最小体积元(实际中是扫描野进行划分);像素是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是人为在重建平面上划分的,其数值是构成CT图像数据的最小单元。要注意的是CT图像的像素和工业上的像素不是同一个概念。

体素和像素的关系是二者一一对应。按重建的思想是体素的坐标位置和成像参数值被对应的像素表现(坐标位置对应、衰减系数值以灰度的形式显示在CT图像上)。

3-3 何谓扫描扫描有哪些方式何谓投影

答:所谓扫描系指在CT的重建中使用的采集数据的物理技术,具体言之就是以不同的方式,沿不同的角度,按一顶的次序用X射线对受检体进行投照的过程称为扫描。

扫描方式从总体上说有平移扫描和旋转扫描两种。扫描的目的是为了采集足够的重建数据。

所谓投影的本意系指透射物体后的光投照在屏上所得之影。若物体完全透明,透射光强等于投照光强,则影是完全亮的;若物体半透明, 透射光强小于投照光强,则影是半明半暗;若物体完全不透明,透射光强等于零,则影是完全暗的。按此种考虑,所谓投影的本质就是透射光的强度。

对重建CT 像过程中投影p 的直接含义就是透射人体后的X 射线强度,即书中X 射线透射一串非均匀介质(或人体)后的出射X 射线的强度I n ,即p =I n 。广义之,这个投影p 又是由I n 决定的书中表述的

i i d μ∑=p 。 3-4 请写出射线束透射下列非均匀介质后广义下的投影值(见书中习题3-4图)。

答案:(a)17;(b)∑==71n i i μ

3-5 何谓层厚 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层厚的本意系指断层的厚度。对于传统CT 和单螺旋CT 通常层厚由X 线束在扫描野中心处扫描断层的有效厚度决定,这个厚度一般用扫描野中心处层厚灵敏度曲线的半高宽表示。影响层厚的因素有准直器的准直孔径,检测器的有效受照宽度(尤其是MSCT ),内插算法等。以横断面为例,凡是影响在断层内外沿人体长轴方向的X 射线能量分布情况的因素都将影响层厚的有效厚度。

3-6 什么是重建中的反投影法CT 的重建中,为何要用滤波反投影法

答:重建中的反投影法,系指把投影沿扫描路径的反方向将所得投影值反投回到各个体素中去的一种重建算法。反投影法又称总和法,它几乎是各CT 生产厂家实际采用的唯一的算法。

为克服反投影法重建产生的边缘失锐伪像,所以要对投影进行滤波后再进行反投影,这样可以消除重建的边缘失锐伪像。

3-7 现有四体素阵列且在四个方向上的反投影值已填写在各个体素中,如图所示,试求四个体素的成像参数μ的数

值。

解:分三步

第一步求和:每个体素在全部各个方向上的反投影值分别求总和,分别为20、26、23、29;

第二步减基数:基数=成像参数总和=任一投影方向 (对本题而言或为0o,45o,或为90o,或诶135o)上投影值总

和,如下

基数=任一方向上投影值总和

=5+9=2+7+5=6+8=4+7+3=14

由各像素值总和20、26、23、29分别减基数14求得各体素为 6、12、9、15

第三步化简:把各体素值6、12、9、15化成相对最简数(用3约)。

3-8 何谓CT 值

它与衰减系数μ的数值有什么关系 CT 值是CT 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 射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实际中,均以水的衰减系数μw 作为基准,若某种物质的平均衰减系数为μ,则其对应的CT 值由下式给出

CT = k w w

μμμ-

CT 值的标尺按空气的CT 值=-1000HU 和水的CT 值=0HU 作为两个固定值标定,这样标定的根据是因空气和水的CT 值几乎不受X 线能量影响。CT 值的单位为“亨,HU ” ,规定μw 为能量是73keV 的X 射线在水中的衰减系数,μw =19m -1。式中k 称为分度因子,按CT 值标尺,取k=1000,故实用的定义式应表为

CT = w w

μμμ-×1000 HU

3-9 何谓准直器 准直器有什么作用

答:准直器系指在X-CT 扫描中限定X 线束的装置,用铅制成。如传统X-CT 中准直器的准直通道可限定X 线束的束宽和束高。准直器的基本作用有两条,一是限定并准直X 线束,二是吸收散射线。

3-10 请你简述X-CT 重建过程(以传统CT 为例)。

求减基化

答:一是划分体素和像素;二是扫描并采集足够的投影数据;三是采用一定的算法处理投影数据,求解出各体素的成像参数值(即衰减系数)获取μ分布,并转为对应的CT 值分布;四是把CT 值转为与体素对应的像素的灰度,即把CT 值分布转为图像画面上的灰度分布,此灰度分布就是CT 像。

3-11 何谓窗口技术 什么叫窗宽 窗宽取得宽或窄,对图像有什么影响什么叫窗位 窗位取得高或低,对图像有什么影响

答:所谓窗口技术系指CT 机放大或增强某段灰度范围内对比度的技术。把观察组织器官所对应的CT 值范围确定为放大或增强的灰度范围,这个放大或增强的灰度范围叫做窗口。具体做法是:把放大或增强的灰度范围的上限以上增强为完全白,下限以下压缩为完全黑,结果就增强了观察灰度范围的对比度。

窗宽指窗口的数值范围,它等于放大或增强的灰度范围的上下限灰度值之差,用CT 值表示则为:

窗宽=CT max - CT min ;

窗宽取得宽的优点是不易丢失图像数据,不丢失信息,表现在图像上就是不丢失结构(对应组织结构);缺点是对比度差。

窗位指放大或增强的灰度范围的中心灰度值,用CT 值表示则为:

窗位=2min

max CT CT +

窗位取得高或低(同窗位取得标准相比)都易是图像数据丢失,表现在图像上都是丢失图像解构,窗位取得高图像偏白,窗位取得低图像偏黑。

3-12 观察脑组织时,一般取窗宽为120HU ,窗位为35HU ,试估计脑组织的CT 值范围。

解:由于 窗宽=CT max - CT min =120HU

窗位=2min

max CT CT +=35HU

可解得CT max = 95 HU ,CT min =-25HU ,可见脑组织的CT 值范围约为-25HU ~95 HU 。

3-13 何谓对比度 何谓对比度分辩力 影响对比度分辩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用模体检测对比度分辩力

答:所谓CT 图像的对比度是CT 图像表示不同物质密度差异、或对X 射线透射度微小差异的量。表现在图像上像素间的对比度,是它们灰度间的黑白程度的对比。

对比度的定义如下

?= b

a b a +- ×100% 对比度主要由物质间的密度差(或说不同物质对X 射线衰减的差异)决定,但也与X 射线的能量有关。许多其它因素,对对比度也有影响,如噪声等就会使对比度降低。

所谓对比度分辩力也叫密度分辨力,它是CT 像表现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主要是针对生物体的组织器官及病变组织等而言),或对X 射线透射度微小差异的能力。对比度分辨力通常用能分辨的最小对比度的数值表示。

可观察小对比度的组织是CT 的优势,典型CT 对比度分辨力为%~%,这比普通X 射线摄影要高得多。由于衰减系数μ与X 射线的能量有关,故对比度分辨力也与X 射线的能量有关。对比度分辨力还受探测器噪声的影响,噪声越大,对比度分辨力越低、图像信噪比越低。窗宽和窗位的选择也影响对比度分辨。

对比度分辨力高是图像能清晰显示微细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保证。

检测CT 机的对比度分辨力方法通常给低密度体模(图3-23)做CT ,然后对试模的CT 像进行主观的视觉评价。

3-14 何谓高对比度分辩力 何谓低对比度分辩力

答:当被分辨组织器官的较小结构或病灶的线度过小时,即使在满足对比度分辨力的条件下,该较小结构或病灶也未必能被分辨或识别出来。由此可见,CT 机或CT 像存在一个对物体线度大小的分辨能力问题。此分辨能力和对比度有关,在高对比度下,或说物体与周围环境的线性衰减系数差别较大的情况下,物体的线度不很大时,就可能被

分辨或识别出来;在低对比度下,或说物体与周围环境的线性衰减系数差别较小的情况下,物体线度需较大些,物体才可能被分辨或识别出来。

按国家GB 标准,高对比度分辨力的定义是:物体与匀质环境的X 射线线性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 机(从而也是CT 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高对比度分辨力的单位是mm 或Lp/cm 。

国家GB 标准对低对比度分辨力的定义是:物体与匀质环境的X 射线线性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 机(从而也是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低对比度分辨力的单位是mm 。

3-15 何谓空间分辩力 影响空间分辩力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用模体检测空间分辩力

答:空间分辨力系指CT 像分辨两个距离很近的微小组织结构的能力,抽象地说就是CT 图像分辨断层内两邻近点的能力。空间分辨力可用分辨距离(即能分辨的两个点间的最小距离)表示。显然,空间分辨力是从空间分布上表征图像分辨物体细节(微小结构)的能力。目前在这一方面,传统X-CT 同某些其它影像相比并不占优势。以胸部检测为例,射线源焦点为1mm ,焦距为时,X 射线摄影的空间分辨距离为~,核素检测的γ照相为5~10mm ,传统CT 机的空间分辨距离介于上两者之间,约为1~2mm(这里指的是在断层表面上的空间分辨力,或称为横向空间分辨力)。

表现在断层表面上的空间分辨力,与表现在沿断层轴向上的空间分辨力(也称为纵向空间分辨力或长轴分辨力)不同。在沿断层轴向上的空间分辨力,主要由层厚决定。传统CT 的纵向空间分辨力约为3~15mm,不如表现在体层表面上的横向空间分辨力;多层CT 的纵向空间分辨力和横向空间分辨力接近, 如16层CT 纵向约为,横向约为。

CT 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主要取决于检测器有效受照宽度(传统CT 与线束宽度相对应)和有效受照高度(传统CT 与线束高度相对应)的大小,或者说取决于在检测器前方准直器的准直孔径。准直孔径的宽度和高度越小,检测器的有效受照宽度和高度就越小,则相应的空间分辨力就越高。检测器的有效受照宽度基本上决定了在体层表面上的空间分辨力;而检测器的有效受照高度基本上决定了层厚,也就是基本上决定了沿体层轴向上的长轴分辨力,或纵向分辨力。

重建算法对空间分辨力也有影响,选用不同的算法将得到不同分辨力的图像质量。

图像矩阵对空间分辨力的影响是,图像矩阵越大,分辨力越高。这是因图像矩阵是由组成图像的像素组成,像素越多(即划分的像素越小)图像就应越细腻。

表现在图像上的对比度也影响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当邻近的两个微小结构对比度过低时,既使满足空间分辨力,也会因两个邻近微小组织结构的低对比度而造成不可分辩。所以,只有同时具有高的对比度分辩力和高的空间分辩力,图像才能清晰显示微细组织结构。

检测CT 机空间分辨力的方法通常用高密度模体(图3-24)做CT ,然后对模体的CT 像进行主观的视觉评价。 3-16 图像噪声有哪些 如何定量估计图像噪声

答:图像噪声有量子噪声,还有电子测量系统工作状态的随机变化而产生的热噪声,以及重建算法等所造成的噪声。这些噪声随机不均匀分布在图像上的反应或表现,统称为图像噪声。噪声会使得匀质体CT 像上各像点的CT 值不相同。噪声的存在表现在CT 值的统计涨落上。

增大X 射线的剂量可以减小图像噪声。

图像噪声可以用像素CT 值的标准偏差σ来表示或估计

σ=1)(2

--∑n CT CT i

CT 图像的噪声量可用扫描水模的方法来测定,然后用观察感兴趣部分的图像处理技术显示该部分CT 值的标准偏差。如在书中图3-25所示的扫描水模所得体素数字矩阵中,CT 值的标准偏差可求得为σ=,以此来估计CT 值在平均值上下的起伏程度,并以此来估计图像的噪声量。

3-17 已知有16阵列的各像素CT 值如图,试估计图像噪声水平。

习题3-17图

解:提示用像素CT 值的标准偏差σ来表示或估计

σ=∑--1)(2n CT CT i

求得平均值CT = ;σ==--∑1)(2n CT CT i

3-18 X 射线剂量和图像噪声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增大X 射线的剂量可以减小图像噪声。

3-19 何谓图像均匀度 如何估计图像均匀度

答:均匀度或均匀性,是描述在断面不同位置上的同一种组织成像时,是否具有同一个平均CT 值的量。国标对均匀度的定义是:在扫描野中,匀质体各局部在CT 图像上显示出的CT 值的一致性。由图像噪声的讨论可知,匀质体在其CT 像上各处的CT 值,表现出事实上的不一致。此种不一致表现在图像上各局部区域内的平均CT 值上,也将是不一致的。这不一致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偏离程度,可由均匀性定量给出。偏离程度越大,均匀性越差;偏离程度越小,则均匀性越好。可见,均匀性在进行图像的定量评价时具有特殊意义。

按国家GB 标准规定,每月都要对CT 像均匀性的稳定性指标做检测。检测方法是:配置匀质(水或线性衰减系数与水接近的其它均匀物质)圆柱形试模(仲裁时用水模);使模体圆柱轴线与扫描层面垂直,并处于扫描野的中心;采用头部和体部扫描条件分别进行扫描,获取模体CT 像;在图像中心处取一大于100个像素点并小于图像面积10%的区域,测出此区域内的平均CT 值和噪声;然后在相当于钟表时针3、6、9、12时,并距模体边缘lcm 处的四个位置上取面积同于前述规定的面积区域,分别测出四个区域的平均CT 值,其中与中心区域平均CT 值差别最大的,其差值用来表示图像的均匀性。

3-20 螺旋扫描同传统扫描有何不同

答:与传统CT 第一个不同点是螺旋CT 对X 射线管的供电方式。螺旋CT 因采用了滑环技术,对X 射线管供电方式采用的是:电刷与滑环平行,作可滑动的接触式连接,不再使用电缆线供电。

第二个不同点是与传统CT 的扫描方式不同。螺旋CT 采集数据的扫描方式是X 射线管由传统CT 的往复旋转运动改为向一个方向围绕受检体连续旋转扫描,受检体(检查床)同时向一个方向连续匀速移动通过扫描野,因此,X 射线管相对于受检体的运动在受检体的外周划过一圆柱面螺旋线形轨迹。扫描过程中没有扫描的暂停时间(X 射线管复位花费的时间),可进行连续的动态扫描,故解决了传统扫描时的层隔问题。其优点主要有二,一是提高了扫描速度,单次屏气就可以完成整个检查部位的扫描,且减少了运动伪像;二是由于可以进行薄层扫描,且在断层与断层之间没有采集数据上的遗漏,所以可提供容积数据,由此可使在重建中有许多新的选择,如三维重建、各种方式各个角度的重建、各种回顾性重建等。

3-21 何谓螺旋数据 何谓螺旋插值 MSCT 为什么要进行螺旋插值 螺旋内插方式有哪些

答:螺旋CT 扫描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因受检体随扫描床的不断移动,故使采集到的数据不是取自对同一断层扫描的采集结果,这些不是取自同一断层的采样数据称为螺旋数据。

在螺旋CT 的重建中,必须安排螺旋圈间采样数据的内插,用以合成平面(即同一断层内的)采样数据,以补充欲重建图像所对应的同一断层内的采样值。 所以要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传统的重建理论知,为重建一幅断层图像而使用的采样数据, 必须是取自对同一断层扫描的结果(传统CT 的采集数据就是对同一断层扫描获取的,并据此重建一幅断层图像);而螺旋CT 扫描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因受检体随扫描床的不断移动,故使采集到的数据不是取自对同一断层扫描的螺旋数据,见书中图3-28所示:传统CT 对同一断层扫描的数据采集点和螺旋CT 扫描的数据采集点示意图,传统CT 的数据采集点在同一断层内,螺旋CT 扫描数据采集点的空间位置不断离开起始点所在的断层。

为了得到同一断层的数据并据此来重建一幅断层图像,就必须根据不是取自同一断层的螺旋实测采样值,通过某种计算即所谓的内插算法来获取重建所需要的属于同一断层内的采样数据(即这些为了重建同一断层图像所需要的采样数据, 并非象传统CT 那样是由真实的扫描过程所采集到的,而是通过插值算法求出来的)。

螺旋内插分为线性内插和非线性内插。线性内插分为360°线性内插和称为标准型的180°线性内插。非线性内插有清晰内插和超清晰内插等。最常用的是180°线性内插。完成螺旋插值运算功能的部件叫螺旋内插器。

3-22 单层螺旋CT 与多层螺旋CT 扫描使用的X 线束有何不同

答:在传统CT 和单层螺旋CT 的扫描中,因只有一排检测器采集数据(接收信号),故通过准直器后的X 线束为薄扇形束即可,且线束宽度近似等于层厚。而在M SCT 的数据采集中,在长轴方向上有多排检测器排列采集数据(接收信号),故X 射线束沿长轴方向的总宽度应大于等于数排检测器沿长轴方向的宽度总和才行。所以,M SCT 扫

描中被利用的X 线束形状应是以X 射线管为顶点(射出X 线之处,称为焦点)的四棱锥形,这样的X 线束才能同时覆盖多排检测器(实际使用时不一定要全覆盖)。称这样的X 线束称为“小孔束”或厚扇形束。

3-23 何谓容积数据 多层螺旋CT 的重建主要优点有哪些

答:所谓容积数据系指三维分布的数据。由于容积数据的获取,使得在此基础上的重建有了许多新的优点,这些优点也表现为多层CT 优点。

M SCT 的最大优势首先是实现了重建的各向同性(16层以上CT ),如长轴分辩率和横向分辩率几乎完全相同,并且都很高(如16层CT 纵向分辩率为,横向为);第二是大大地提高了检查速度(16层CT 被称为亚秒级扫描CT,其单圈扫描的时间可短到半秒),这些优点为动态器官重建及加快临床检查奠定基础;第三是为各种回顾性重建及三维重建的高质量提供保证。

第四章 核磁共振现象

4-1 具有自旋的原子核置于外磁场中为什么会发生自旋或角动量旋进

答:具有自旋的原子核置于外磁场中,其自旋角动量受到一个与之垂直的力矩的作用,所以自旋或角动量就产生旋进。

4-2 当一质子处于磁场0B 中时,如果增加此磁场的强度,则其旋进频率将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发生变化

D .依赖于其它条件

答:因为旋进频率0B I N

?=γω,如果增加此磁场的强度,则其旋进频率将将增加。 正确答案:B

4-3 1T 、2T 是核磁共振成像中的两个驰豫时间常数,以下叙述哪个正确

A .1T 、2T 都是横向驰豫时间常数

B .1T 、2T 都是纵向驰豫时间常数

C .1T 是横向驰豫时间常数、2T 是纵向驰豫时间常数

D .2T 是横向驰豫时间常数、1T 是纵向驰豫时间常数

答:核磁共振成像中的通常用2T 表示横向驰豫时间常数、用1T 表示纵向驰豫时间。

正确答案:D

4-4 磁场→

0B 中,处于热平衡状态的1H 核从外界吸收了能量,则其旋进角_________;反之,如果向外界放出能量,则其旋进角__________。

答:磁矩在磁场中会得到能量,获得的能量的大小,与磁矩同磁场的夹角θ有关,当夹角增大时,磁矩系统能量增加。反之,当夹角减小时,磁矩系统能量减小,向外界放出能量。所以第一个空填“增加”,第二个空填“减小”。 4-5 判断正误

1.核磁共振成像中驰豫过程是磁化矢量受激翻倒的过程

2.核磁共振成像中驰豫过程是磁化矢量受激翻倒的过程的逆过程

3.核磁共振成像中驰豫过程是射频脉冲过后,组织中的质子先进行1T 驰豫,再进行2T 驰豫的过程

4.核磁共振成像中驰豫过程是磁化量的x 轴分量和y 轴分量消失,z 轴分量向自旋系统的热平衡状态恢复的过程

答:射频脉冲结束之后,核磁矩解脱了射频场的影响,而只受到主磁场0B 的作用,进行“自由旋进”。所有核磁矩力图恢复到原来的热平衡状态。这一从“不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弛豫过程。可见,驰豫过程是射频脉冲过后,组织中的质子同时进行1T 驰豫,和2T 驰豫。即是磁化量的x 轴分量和y 轴分量消失,z 轴分量向自旋系统的热平衡状态恢复的过程。所以选项1、2、3错,选项4正确。

4-6 具有自旋角动量的1H 核在外磁场→0B 中旋进时,其自旋角动量

A .不发生变化

B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 .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答:可用两种方法分析自旋角动量旋进的情况

1.用质点的圆周运动引出体系发生纯旋进

质点要作圆周运动:在平动中,当外力→F 与质点的运动速度→v (或动量→v m )始终保持垂直时,质点要作圆周运动,即质点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连续发生改变。

体系发生纯旋进:若作转动的体系所受的外力矩→T 与体系的角动量→L 始终垂直时,体系将发生纯旋进,即角动量的大小不变,而角动量的方向连续发生改变。所以选项B 正确。

2.用刚体转动中角动量定理引出角动量旋进的数学表达式如图所示(教材图4-2),当陀螺倾斜时,重力矩→→→→→?=?=g m r G r T ,与陀螺的自旋角动量→L 始终垂直时,陀螺将产生纯旋进(以下简称旋进),具体表现是陀螺除自旋外,还绕铅直方向作转动。→L 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发生变化。所以选项B 正确。

正确答案:B

4-7 具有自旋的原子核置于外磁场中能级劈裂的间距等于什么 能级劈裂的数目由什么决定

答:因为自旋核在磁场中的附加能量和核磁量子数的关系为

所以具有自旋的原子核置于外磁场中能级劈裂的间距为

能级劈裂的数目由I m 决定。

4-8 计算1H 、23Na 在及的磁场中发生核磁共振的频率。

答:从表4-1中可知,116753.2--=T S H

γ,116753.2--=T S Na γ, 当B=时,MHz B H H

289.215.0106753.221218=???=?=

πγπν 当B=时,MHz B H H 578.420.1106753.221218=???=?=πγπν 4-9 样品的磁化强度矢量与哪些量有关

答:样品的磁化强度矢量→M 与样品内自旋核的数目、外磁场→B 的大小以及环境温度有关。样品中自旋核的密度ρ越大,则→M 越大;外磁场→B 越大,→M 也越大;环境温度越高,→

M 越小。

第五章 磁共振成像

5-1 如何理解加权图像

答:磁共振成像是多参数成像,图像的灰度反映了各像素上MR 信号的强度,而MR 信号的强度则由成像物体的质子密度ρ、纵向弛豫时间1T 、横向弛豫时间2T 等特性参数决定。

在磁共振成像中,出于分析图像的方便,我们希望一幅MR 图像的灰度主要由一个特定的成像参数决定,这就是所谓的加权图像,例如图像灰度主要由1T 决定时就是1T 加权图像、主要由2T 决定时就是2T 加权图像,主要由质子密度ρ决定时就是质子密度ρ加权图像。

在磁共振成像中,通过选择不同的序列参数,可以获得同一断层组织无数种不同对比情况的加权图像,以便在最大限度上显示病灶,提高病灶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5-2 SE 信号是如何产生的SE 序列的对比特点是什么

答:(1)SE 序列由一个?90脉冲和一个?180脉冲组合而成,?90脉冲使得纵向磁化0M 翻转到xy 平面,于是就出现了横向磁化,横向磁化也就是开始在xy 平面旋进。由于磁场的不均匀(包括静磁场的不均匀和自旋-自旋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场不均匀),自旋磁矩的旋进速度会不一致,自旋磁矩的相位一致性会逐渐丧失,横向磁化逐渐衰减。为消除静磁场不均匀所致的自旋磁矩失相位,?90脉冲过后的I T 时刻,施加一个?180脉冲,使得自旋磁矩翻转?180,于是处于失相位状态的自旋磁矩开始相位重聚,在接收线圈中出现一个幅值先增长后衰减的MR 信号,即SE 信号。

(2)SE 序列的图像对比主要决定E T 和R T 的选择:

①1T 加权图像:选择短E T 、短R T 产生。E T 越短,2T 影响越小,信号幅度也越高,图像的SNR 也就越高;R T 越短,1T 对比越强,但信号幅度随之下降,图像的SNR 也越低。

②2T 加权图像:选择长E T 、长R T 产生。R T 越长,1T 影响越小;E T 越长则2T 对比越强,但信号幅度随之下降,图像的SNR 也越低。

③质子密度加权图像:选择短E T 、长R T 产生。E T 越短,2T 影响越小,质子密度对比越强;R T 越长,1T 影响就越小。

5-3 采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为获得 1T 加权像,应选用

A .长R T ,短E T ; B. 短R T ,短 E T ;

C .长 R T , 长E T ; D. 短R T ,长E T 。

答:因为在SE 脉冲序列中,图像的加权主要由扫描参数R T 和E T 决定,其中R T 的长度决定了纵向磁化的恢复程度,而E T 的长度决定了横向磁化的衰减程度,所以选择短R T 可使各类组织纵向磁化的恢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突出组织的1T 对比;而选择短E T 可使各类组织横向磁化的衰减程度差异不大,2T 对图像对比的影响较小。

正确答案:B

5-4 IR 信号是如何产生的IR 序列的对比特点是什么

答:(1)IR 序列先使用?180脉冲使纵向磁化翻转?180到负z 轴上,待纵向磁化恢复一段时间I T 后,再施加?90脉冲,使恢复到一定程度的纵向磁化翻转?90到xy 平面成为横向磁化,由此在接收线圈产生的MR 信号就是IR 信号。

(2)IR 序列中,I T 的选择对图像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第一个?180脉冲后,经过I T 时间的弛豫,1T 较长的组织,纵向磁化尚处于负值;1T 一般的组织,纵向磁化可能正好过零点;1T 较短的组织,纵向磁化已恢复到某一正值。但无论纵向磁化是正值还是负值,?90脉冲后在xy 平面上的横向磁化是其绝对值,IR 信号的强度只与此绝对值相关。由于存在部分组织在I T 时刻正好过零点,这部分组织的信号就很弱,所以IR 图像SNR 较低。

①选择长I T 、短E T 、长R T 形成质子密度加权图像。长I T 使得所有组织的纵向磁化均可完全恢复,短E T 使得2T 影响减小。

②选择中等长的I T 、短E T 、长R T 形成1T 加权图像。中等长I T ,使得大部分组织的纵向磁化已恢复至正值,1T 对比加强;E T 越短,2T 影响越小。

③选择较短I T 、较长E T 形成2T 加权图像。I T 较短时不同组织纵向磁化恢复至正值和负值的绝对值相仿,?90脉冲后的信号强度相差不大,即1T 影响较小;较长的E T ,会使得2T 的影响加大。

5-5 反转恢复法是否可获得2T 加权像

答:选择较短I T ,较长E T 可以形成2T 加权像,因为I T 较短时不同组织纵向磁化恢复至正值和负值的绝对值相仿,?90脉冲后的信号强度相差不大,即1T 影响较小;而较长的E T ,会使得2T 的影响加大。

5-6 在反转恢复脉冲序列中,为有效地抑制脂肪信号,应选用

A .短的I T ; B.长的I T ; C.中等长度的I T ; D. A 、

B 、

C 都正确。

答:因为当I T 非常短时,大多数组织的纵向磁化都是负值,只有短1T 组织的纵向磁化处于转折点,如脂肪,因此图像中该组织的信号完全被抑制。

正确答案:A

5-7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 )序列是如何来抑制脑脊液(含水组织)的高信号,使脑脊液周围的病变在图像中得以突出的

答:流动衰减反转恢复(FLAIR )序列是由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发展而来的,该序列采用很长的I T ,使得几乎所有组织的纵向磁化都已恢复,只有1T 非常长的组织的纵向磁化处于转折点,如水,因此图像中含水组织(如脑脊液)的信号完全被抑制,脑脊液周围的病变在图像中得以突出抑制。

5-8 梯度磁场是如何选层、确定层厚和层面位置的

答:磁共振成像中,断层位置的选择是线性梯度磁场Gz B 和选择性RF 脉冲(sinc 函数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叠加上线性梯度磁场Gz B 后,自旋核所受的磁场就变为z Gz G z B B B B

?+=+=00,于是坐标z 不同的自旋核,其共振频率)(z ω也就不同,为)()(0z I I G z B B z ?+?=?=γγω 。

假定在叠加线性梯度磁场Gz B 时,施加中心频率)(101

z I G z B ?+?=γω的RF 脉冲,就只有1z z =这一层面的自旋核受到激励,所需的断层就选择出来了。由于所施加的RF 脉冲的频率ω总是有一定频率范围的,即21ωωω?±= , 因此所选择的断层厚度为z I G z ??=?γω

5-9 一磁共振成像仪,其静磁场为,假设z 方向的梯度场选定为1高斯/cm ,为获取10mm 层厚的横断面像,射频脉冲的频宽应为多少假设梯度场改为2高斯/cm ,射频脉冲的频宽不变,层厚变为多少(磁旋比γ=T ,1T=10000高斯)

答:(1)在叠加上线性梯度磁场Gz B 后,坐标z 不同的自旋核,其共振频率)(z ω也就不同,为

假定施加的RF 脉冲频率范围为20ωωω?±=,其中)(001z I G z B ?+?=γω,于是就只有0z z =这一断层的自旋核受到激励,所需的断层就选择出来了。

由于 )(2/100z I G z B ?+?=?+γωω

于是射频脉冲的频宽()21z z G z I -??=?γω

=Hz 31026.4?

(2)当梯度场改为2高斯/cm,射频脉冲的频宽不变时,层厚z ?变为

z ?=cm 5.0102106.421026.4463

=????-

5-10 采用二维傅里叶变换成像(2DFT ),为获取 256×256 个像素的图像,至少要施加多少次幅度各不相同的相位编码梯度场

A .1 ;

B .256 ;

C .128 ;

D .256×256。

答:因为在2DFT 图像重建中,沿相位编码方向排列的像素的个数决定了为实现重建图像所需进行的相位编码的次数。

正确答案:B

5-11 用二维多层面法对16个层面进行扫描时,如果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为秒,重复测量次数为2,图像矩阵为`128×128,则整个扫描时间为多少秒

A .16××2×128×128 ;

B .16××2×128;

C .16××2 ;

D .×2×128 。

答:因为多层面扫描是同时进行的,这就使得多个层面所需的扫描时间与一个层面的成像时间几乎相同,而2DFT 完成一个层面的扫描时间等于序列重复时间×相位编码次数×重复测量次数。

正确答案:D

5-12 K 空间的性质如何

答:在K 空间中,每个点的数据都来源于整个成像物体,而图像上每个像素的信号都由K 空间内的所有数据点叠加而成,但K 空间内位置不同的数据点对图像的贡献有所差异,K 空间中心部分,所对应的MR 信号空间频率低、幅度大,主要形成图像对比度;K 空间的外围部分,所对应的MR 信号空间频率高、幅度低,主要形成图像的分辨力。

5-13 快速自旋回波(FSE )序列与多回波SE 序列有何不同

答:FSE 序列与多回波SE 序列一样,都是在一个R T 周期内先发射090RF 脉冲,再连续发射多个0

180RF 脉冲,从而形成多个有一定间隔的自旋回波。在多回波SE 序列中,一个R T 周期内相位编码梯度磁场的幅度是固定的,每个回波参与产生不同的图像,最终形成多幅不同加权的图像,也即每个回波所对应的数据要填充到不同的K 空间;而在FSE 序列中,一个R T 周期内各个回波经过不同幅度的相位编码作用,这些回波所对应的数据被填写到同一K 空间中,最终形成一幅图像。

5-14 在FSE 序列中,多数情况下一次激励不能填充整个K 空间,必须经过多次激励才能产生足够的数据行,那么在多次激励下该如何填写K 空间呢

答:在FSE 序列中,一般是根据回波链长ETL 将K 空间分成ETL 个区域或节段,每一节段所填写的回波信号性质相同,回波时间也相同,因此一个R T 周期内的ETL 个回波就分别对应于K 空间的ETL 个不同的节段,从而完成ETL 条相位编码线的采集。这样经过y N / ETL 次激发就完成了整个K 空间的数据采集。

在MRI 的数据采集中,相位编码幅度为零时所产生的回波信号被填入K 空间的中心行,该回波信号所对应的回波时间称为有效回波时间。有效回波时间决定着图像对比性质,它可由操作者来控制,即决定何时实施y k =0的相位编码,采集K 空间的中央线。

5-15 在FSE 序列中有效回波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它和加权图像有何关系

答:在FSE 序列中,通常将相位编码梯度为0时所产生的回波信号写入K 空间的中央行,该回波信号所对应的回波时间称为有效回波时间,有效回波时间决定着图像对比性质,它可由操作者来控制,即决定何时采集K 空间的中央线。

5-16 GRE 信号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GRE 序列中,α脉冲作用后,先在频率编码方向施加负向去相位梯度使横向磁化矢量去相位;然后再施加正向反转梯度使自旋相位重聚,由此形成的回波即为梯度回波。

5-17 关于回波平面成像(EPI ),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EPI 是一种快速数据读出方式;

B .EPI 要求快速的相位编码梯度切换;

C .EPI 要求快速的频率编码梯度切换;

D .单次激发EPI 最多只能采集一个S

E 信号。

答:单次激发EPI 序列是在一次RF 激发后,利用读出梯度的连续快速振荡,获取一系列不同相位编码的回波,直至填完整个K 空间,所以EPI 技术实质上是一种K 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方式, (A)和(C) 正确。在单次激发SE-EPI 序列中,?90RF 激发后,再施加?180相位重聚脉冲,离散的自旋相位开始重聚;?180脉冲停止后若干时间,开始采集第一个回波,但回波并未完全消除*2T 的影响;当离散的自旋相位完全重聚时,采集到的才是以2T 衰减SE 回波,而在此之后出现的回波将以*2T 衰减,所以只能采集到一个SE 信号,(D )正确。

正确答案:A 、C 、D

5-18 评价MR 图像质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评价MR 图像质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信噪比、对比度、空间分辨力和伪影,这些技术指标决定着图像上各种组织的表现,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5-19 为消除或抑制运动伪影,可采取哪些办法

答:为消除或抑制运动伪影,可采用GRE 或EPI 等快速成像技术,使得在成像期间物体的运动可忽略不计,另外就是针对运动伪影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一些不同的方法或技术,如对于呼吸和心跳等周期性生理运动,可采取门控采集技术;对于流体的流动,可采用流动补偿技术和预饱和技术;对于儿童的多动或病人的躁动,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或将他们束缚住。

第六章 放射性核素显像

6-1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方法是根据

A .超声传播的特性及其有效信息,

B .根据人体器官的组织密度的差异成像,

C .射线穿透不同人体器官组织的差异成像,

D .放射性药物在不同的器官及病变组织中特异性分布而成像。

解:根据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定义,答案D 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D

6-2 放射性核素显像时射线的来源是

A .体外X 射线穿透病人机体,

B .引入被检者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

C .频率为~超声,

D .置于被检者体外放射性核素发出。 解:A 是X 照相和X-CT 的射线来源,C 是超声成像所用的超声,对于B 、D 来说,显然B 正确。 正确答案:B

6-3 一定量的

99m Tc 经过3T 1/2后放射性活度为原来的 A .1/3, B .1/4,

C .1/8,

D .1/16。

解 根据2/1/021T t A A ??

? ??=,当t =3T 1/2时,80A A =。 正确答案:C

6-4 在递次衰变99Mo→99m Tc 中,子核放射性活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为

A .,

B .,

C .23h ,

D .48h 。

解 参考例题,T 1 1/2=, T 2 1/2=, 1=ln2/T 1 1/2, 2= ln2/T 2 1/2, 根据公式2121m ln 1λλλλ-=

t 计算得出,t m ==22h53min 正确答案:C

6-5 利用131I 的溶液作甲状腺扫描,在溶液出厂时只需注射就够了,若出厂后存放了4天,则作同样扫描需注射溶液为(131I 半衰期为8天)

A .,

B .,

C .,

D .。 解:作同样扫描必须保证同样的活度,设单位体积内131I 核素数目为n ,根据放射性衰变规律,

2/1/021)(T t n t n ??? ??=,T 1/2=8d

刚出厂时,V 0=1ml 溶液放射性活度为A 0=N 0=n 0V 0,

存放t =4d 后,V 1体积的溶液放射性活度为A 1=N 1=n 1V 1,

根据A 1=A 0,得出ml 4.1220/0100

12/1≈===V V n n V V T t 正确答案:B

6-6 放射系母体为A ,子体为B ,其核素数目分别为 N A (t )、N B (t ),放射性活度为A A (t )、A B (t ),达到暂时平衡后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 1、X射线管的负极,包括灯丝和聚焦罩两部分。 2、想获得大的管电流需要选取大的管电压和灯丝的温度。 3、在普通X射线摄影中,用钨作为阳极靶。 4、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分为__碰撞损失__和__辐射损失__. 5、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 6、在医学应用中,常用X射线的量和质来表示X射线的强度,量是质是光子数。 7、在X射线野中靠近阳极侧的有效焦点比靠近阴极侧的要小。 8、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τ/ρ Z3/(hυ)3_____。 9、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c/ρ 1/(hυ)3____。 10、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Z无关,仅与物质的___每克电子数___有关。 11、电子对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光子能量的关系可表示为__ 当hυ>2m e c2_时,__μp/ρ Z hυ 当hυ>>2m e c2 _时,μp/ρ Zln(hυ)________________。 12、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整个诊断X射线的能量围都有__ 10keV-100keV __产生,所占比例很小,对辐射屏蔽的影响不大。

13、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总的衰减系数μ/ρ=_μτ/ρ+μc/ρ+μp/ρ+μcoh/ρ____。 14、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在10keV~100MeV能量围的低能端部分_____光电__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____康普顿___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___电子对___效应占优势。 15、宽束X射线是指含有____散射____的X射线束。 16、滤过是把X射线束中的____低能成分___吸收掉。 17、滤过分为___固有滤过___和___附加滤过___。 18、X射线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弱,包括距离所致的____扩散___衰减和物质所致的_____吸收____衰减. 19、X射线影像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____衰减___的结果。 20、增感屏—胶片组合体在应用时,胶片的光密度直接取自X射线的能量不足___10%__,其余的光密度都是靠___增感屏受激后发出的可见光获得的。 21、量化后的___整数灰度值__又称为灰度级或灰阶,灰度级之间的最小变化称为____灰度分辨率___。 22、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的____细节可见度____. 23、CR系统X射线照射量与发射的荧光强度呈___五位数___的直线相关。 24、X-CT的本质是___衰减系数___成像. 25、窗口技术中的窗宽是指___放大的灰度围上下限之差____ 26、窗口技术中的窗位是指大围的中心灰度值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汇总 X线得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与电离效应。 X线成像得基本原理:除了 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与电离效应外,还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与厚度得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密度与厚度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得程度不同,达到荧屏或胶片上得X线量岀现差异,即产生了对比,在荧光屏或X线片商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得影像。 自然对比:根据密度得髙低,人体组织可概括为竹骼、软组织(包括液体)、脂肪以及存在于人体得气体四类。这种人体组织自然存在得密度差异称为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得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地引入一泄量得在密度上髙于或低于它得物质(造影剂),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 X线设备: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査床等部件。 对比剂分类:①髙密度对比剂:狈剂与碘剂,②低密度对比剂:气体。 X线诊断步骤: ①分析判断X线照片质量? ②按顺序全而系统观察。 ③对异常X线影像进行观察」 ④结合临床资料确立X线判断* CT成像得基本原理:CE就是用X线束用绕人体具有一左厚度得检査部位旋转,进行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而得X线,在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 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体素:假泄将选立层面分成一左数目、体积相同得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之为体素。 数字矩阵:吸收系数反应冬体素得物质密度,再排列成矩阵,即构成该层而组织衰减系数得数字矩阵。 像素:数字矩阵得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依英数值转为黑白不同灰度得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灰阶:代表了由最暗到最亮之间不同亮度得层次级别。 空间分辨力:在CT设备中有时又称作几何分辨力或高对比度分辨力,它就是指在髙对比度得情况下鉴别细微结构得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得能力。 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它表示系统所能分辨得对比度得差别得能力。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而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得物质时,图像得CT值则就是这些物质得CT值得平均数,它不能如实地但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得CT值,这种物理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窗技术:就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得正常组织或病变得一种显示技术,包括窗宽与窗位。 窗宽:就是CT图像上显示得CT值范国。窗宽越大显示得组织结构越多。 窗位:就是窗得中心位置。欲观察某以组织结构及发生得病变,应以该组织得CT值为窗位。 CT值:泄量衡量组织对于X光得吸收率得标量,单位就是HU。水得CT值为OHU,沂皮质得 CT值为+1000HU,空气得CT值为-lOOOHUo CT设备: 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与扫描架组成,用于对检査部位进行扫描。 ②汁算机系统:将扫描手机得大量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运算。 ③图像显示与存储系统:将汁算机处理、重建得图像显示在影屏上并用照相机将图像摄于照片上或存储于光盘中。 CT图像:就是由一左数目、不同灰度得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得灰阶图像。 CT I勾俚得特占? ①反应囁古与组织对X线得吸收程度。 ②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得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得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得程度,具有一个量得标准。 ③就是断层图像,常用得就是横断位或称轴位。 超声:就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得声波。 超声成像得基本原理:超声得物理性质:①指向性,②反射、折射与散射,③衰减与吸收,④多普勒效应及人体组织声学特征。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学 标准化试题 A 型题: 1、 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骨破坏 C ?椎旁脓肿 D .瘤骨和瘤软骨 E ?肿瘤的反应骨 2、 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 触之有乒乓球感, 在 x 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 () A ?骨囊肿 B ?动脉瘤样骨囊肿 C ?软骨母细胞瘤 D ?熔骨型骨肉瘤 E ?骨巨细胞瘤 3、 骨巨细胞瘤的典型 x 线征象。() A ? 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 破坏,内有 B ?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 边缘硬化。 C ? 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 质变薄。 D ?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 ? 位于 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 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 A ? 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 ? 胫骨远端 及股骨近端。 C ? 肱骨近端。 D ? 颅顶骨。 E ? 脊柱骨。 5、 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 A .15岁以下。 B ?15-25 岁之间。 C ?20-40 岁之间。 D ? 婴幼儿。 E ?40 岁以上。 6、 从骨髓瘤的 x 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A ? 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 ? 骨质普遍稀疏。 C ? 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 ? 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 ? 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 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 ?骨巨细胞瘤 B ? 骨样骨瘤。 C ?骨软骨瘤。 D ? 尤文氏瘤 E ?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肉瘤的最主要的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组织肿块。 C .codman 氏三角。 D .软骨破坏 E .骨肿瘤骨。 9、 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 . 50岁以上的男性 B .全身性疼痛 C . 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D .进行性贫血 E.血清钙及球蛋白升高 10、 X 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不相称, 转移之特征 A. 乳癌骨转移 B. 甲状腺癌骨转移 C. 前列腺癌骨转移 D. 鼻烟癌骨转移 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 横径大于纵径, 诊断为: 皂泡样骨间隔。 为下述何种肿瘤骨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

一填空题 1、X射线管的负极,包括灯丝与聚焦罩两部分。 2、想获得大的管电流需要选取大的管电压与灯丝的温度。 3、在普通X射线摄影中,用钨作为阳极靶。 4、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分为__碰撞损失__与__辐射损失__、 5、X射线在空间某一点的强度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与。 6、在医学应用中,常用X射线的量与质来表示X射线的强度,量就是质就是光子数。 7、在X射线野中靠近阳极侧的有效焦点比靠近阴极侧的要小。 8、光电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τ/ρ Z3/(hυ)3_____。 9、康普顿质量衰减系数与入射光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 μc/ρ 1/(hυ)3____。 10、康普顿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Z无关,仅与物质的___每克电子数___有关。 11、电子对质量衰减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光子能量的关系可表示为__ 当hυ>2m e c2_时,__μp/ρ Z hυ 当hυ>>2m e c2 _时,μp/ρ Zln(hυ)________________。 12、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整个诊断X射线的能量范围内都

有__ 10keV-100keV __产生,所占比例很小,对辐射屏蔽的影响不大。 13、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总的衰减系数μ/ρ=_μτ/ρ+μc/ρ+μp/ρ+μcoh/ρ____。 14、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在10keV~100MeV能量范围的低能端部分_____光电__效应占优势,中间部分____康普顿___效应占优势,高能端部分___电子对___效应占优势。 15、宽束X射线就是指含有____散射____的X射线束。 16、滤过就是把X射线束中的____低能成分___吸收掉。 17、滤过分为___固有滤过___与___附加滤过___。 18、X射线传播过程中的强度减弱,包括距离所致的____扩散___衰减与物质所致的_____吸收____衰减、 19、X射线影像就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____衰减___的结果。 20、增感屏—胶片组合体在应用时,胶片的光密度直接取自X射线的能量不足___10%__,其余的光密度都就是靠___增感屏受激后发出的可见光获得的。 21、量化后的___整数灰度值__又称为灰度级或灰阶,灰度级之间的最小变化称为____灰度分辨率___。 22、每个单独像素的大小决定图像的____细节可见度____、 23、CR系统X射线照射量与发射的荧光强度呈___五位数___的直线相关。 24、X-CT的本质就是___衰减系数___成像、 25、窗口技术中的窗宽就是指___放大的灰度范围上下限之差____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颅脑 1、基底节通常不包括哪一种核团:(B) A.尾状核 B.丘脑 C.豆状核 D.屏状核 E.杏仁核 2、颅内最常见的生理钙化是:(C) A.大脑镰钙化 B.床突间韧带钙化 C.松果体钙化 D.脉络膜丛钙化 E. 苍白球 3、头颅CT横断面可见与鞍上池外侧角相连的是:(D) A. 侧裂池 B. 纵裂池 C. 脚间池 D. 环池 E. 大脑大静脉池 4、蝶鞍侧位片上可测量其前后径及深径,其平均值分别为(C) A. 10.5cm,9.5 cm B.5 cm,10 cm C. 11.5 cm,9.5 cm D. 10 cm,20 cm F. 12 cm,10 cm 5、关于蝶鞍的X线描述哪项正确?(B、D) A. 其前界为鞍结节 B. 后壁为后床突 C. 鞍背可见气化现象 D. 观察蝶鞍最好的位置为20°后前位 E. CT平扫可见鞍结节和鞍背之间低密度间隙为垂体窝 6、椎动脉最大颅内的分支为:(C) A. 小脑前下动脉 B. 大脑后动脉 C. 小脑后下动脉 D. 小脑上动脉 E. 后交通动脉 7、亨氏暗区为(A) A.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横行的带状低密度伪影 B. 颅脑CT扫描由枕骨结节自后向前放射状高密度影 C.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横行的带状高密度伪影 D. 颅脑CT扫描由枕骨结节自后向前放射状低密度影 E. 颅脑CT扫描两侧岩骨后缘之间纵行的带状高密度伪影

8、脑血管造影的微血管期血管网最丰富的部位是: A. 脑实质 B. 胼胝体 C. 脑皮质和基底节区 D. 皮髓质交界区 E. 以上都不是 9、以下哪个孔裂位于中颅窝? A. 盲孔 B. 圆孔 C. 筛孔 D. 舌下孔 F. 颈静脉孔 10、图中所示标示解剖结构不正确的为(E) A. 尾状核头部 B. 内囊前肢 C. 侧脑室前角 D. 丘脑 E. 豆状核 11、关于卵圆孔的描述下列那项不正确(D) A. 位于蝶骨大翼后外部 B. 内有三叉神经的第三支通过 C. 颏顶位观察两侧卵圆孔不对称 D. 孔的前外缘模糊,后内缘清晰 E. 平均横径2.3mm。 12、关于X线片可见颅内板蛛网膜粒压迹正确的叙述为:(A、C) A. 边缘不规则但锐利的颗粒状透亮斑点 B. 以颞鳞部最清晰 C. 儿童少见,老年人明显 D. 可造成颅骨局限性缺损 E. 直径为0.5~1.0cm 13、在以下颈内动脉分支中不包括(B A. 大脑前动脉 B. 大脑后动脉 C. 大脑中动脉 D. 大脑后交通动脉 E. 眼动脉 14、关于眼眶的X线解剖错误的描述是:(B、E) A. 眼眶的顶壁即前颅窝底 B. 眼眶的外侧壁由额骨颧突、颧骨额突、蝶骨小翼组成 C. 眶上裂的内侧为蝶骨体 D. 眼眶的外侧壁可见眶斜线也称无名线 E. 两侧眶上裂呈正八字形 15、破裂孔于颏顶位观察,下列那些选项正确(CDE) A. 破裂孔的边缘骨结构不完整的透亮区 B. 位于颞骨岩尖的后内侧,形状不规则 C. 破裂孔的底面为纤维软骨,因此X线不成影

影像诊断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空洞: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所形成。 肺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在肺内瘀滞,称为肺淤血。 横“S”征:是指右上肺中央型肺癌阻塞右上肺引起肺不张,X线表现为右上肺野肺门处肿块与不涨呈横行S征象。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 克氏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粘膜线征: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成为死骨。 脑积水: 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 问答题 1.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如何?区别这两种病的关键点是什么? 一、原发性肝癌:肝内圆或卵圆形肿块,多为低密度。周围假包膜形成晕圈征 ,动态增强CT 扫描呈“速升速降”型时间-密度曲线。肿瘤内出现的静脉分流现象为特征性表现之一 门静脉癌栓在增强后为门静脉内的充盈缺损 二、肝血管瘤: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CT未见病变呈“早出晚归”的特征性表现 三、区别这两种病的关键点:动态增强CT扫描:原发性肝癌呈“速升速降”型时间-密度曲线,肝血管瘤呈“早出晚归”的特征性表现。 3.叙述肝硬化的CT表现 CT:①直接征象:形态学变化,可为全肝萎缩、变形,但更多的表现为部分肝叶萎缩而部分肝叶代偿性增大,结果出现各肝叶大小比例失常;肝轮廓常凹凸不平;肝门、肝裂增宽;密度变化,肝的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及再生结节等因素,导致肝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肝硬化结节可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多与其余肝实质强化一致。②间接征象:脾大,腹水,胃底与食管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征象;增强扫描及CTA可清楚显示这些部位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由于肝功能异常,常合并胆囊石及胆囊周围积液。 4.急性肺脓肿的X线、CT表现。 X线: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见于血源性肺脓肿;病灶较早时呈肺内致密的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其内缘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气—液平面。①急性肺脓肿:由于脓肿周围存在炎性浸润,空洞壁周围常见模糊的渗出影;②慢性肺脓肿: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吸收减少,空洞壁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配合第3版).doc

医学影像物理学题库 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部分X射线管 一、填空题 1.X射线管的负极,包括和两部分。 2.想获得大的管电流需要选取大的和。 3.在普通X射线摄影中,用作为阳极靶。 二、名词解释 1.管电压———— 2.管电流———— 3.有效焦点———— 三、选择题 1.关于X射线管阳极正确的说法是() A. 阳极是一个导电体。 B. 阳极一定是固定的。 C. 阳极为X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 D. 阳极是一个良好的热辐射体。2.影响X射线有效焦点的因素有() A.灯丝尺寸 B.靶倾角 C.管电流 D.管电压 四、简答题 1.产生X射线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第二部分X射线的产生机制 一、填空题 1. 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损失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下面有关连续X射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连续X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电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B.连续X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C.连续X射线的质与管电流无关。 D.连续X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连续X射线的最大能量决定于管电压。 2.下面有关标识X射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标识X射线的产生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无关。 B.标识X射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C.滤过使标识X射线变硬。 D.标识X射线的波长由跃迁电子的能级差决定。 E.靶物质原子序数越高,标识X射线的能量就越大。 3. 能量为80keV的电子入射到X射线管的钨靶上产生的结果是() A. 连续X射线的最大能量是80keV。 B. 标识X射线的最大能量是80keV。 C. 产生的X射线绝大部分是标识X射线。 D. 仅有1%的电子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沉积在钨靶中。 4.影响X射线能谱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因素有() A.管电流 B.管电压 C.附加滤过 D.靶材料 E.管电压波形

医学影像物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6分) 1、关于X 线性质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X线与红外线紫外线一样,均属电磁波; B 、X线具有波动性和微粒二重性 C 、X线的干射衍射现象证明它的波动性,康普顿效应证明它的微粒性D、光电效应证明它的波动性E、X线不具有质量和电荷。 2、一般摄影用X 线胶片中不包括下列哪些物质( D ) A、片基 B、保护层 C、乳剂层 D、防反射层 E、防静电层 3、IP板描述错误的是( D ) A、IP中荧光物质对放射线、紫外线敏感,所以要做好屏蔽; B、IP中光激励发光物质常用材料是掺杂2价铕离子的氟卤化钡的结晶 C 、IP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D、曝光后的IP,其信息不随时间延长而消退 4、非晶态氢化硅型平板探测器单个像素尺寸是( C ) 5、A、0.139cm B、0.143cm C、0.143mm D、0.139mm 6、5/X线信息是哪一个阶段形成的( A ) 7、A、X线透过被照体以后B、X线照片冲洗之后C、X线到达被照体之前 D、视觉影像就是X 线信息影像 E、在大脑判断之后 6、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为使图像的边界轮廓清晰,可采用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 B ) A、图像平滑 B、图像锐化 C、图像缩小 D、图像放大 7、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与传统X线成像技术相比说法错误的是(B ) A、量子检测效率高 B、动态范围小 C、空间分辨力低 D、对比度分辨力高。 8多选、产生X线的条件应是下列哪几项(ABDE ) A、电子源 B、高真空 C、旋转阳极 D、高速电子的产生 E、高速运行的电子突然受阻 9多选、在医学放射诊断范围内,利用了X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哪几种形式(BCD ) A、相干散射 B、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电子对效应 E、光核效应 10 X线照射物质时衰减程度与(D)无关 AX线的能量B原子序数 C 密度 D 每克电子数 D X线灯丝的温度 11 DDR那个定义错(D) A 在计算机控制下工作B用一维二维探测器 C 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图像 D 使用高强度磁场成像 12、CR的基本成像过程不包括(B) A影像信息的采集B远程传输C 读取D 处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医用X线与物质产生的效应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2、医用放射检查的手段有X射线,X-CT、ECT(SPECT、PET)、MRI、超声四种。 3、透视检查主要利用X线的(穿透)作用和(荧光)作用。 4、晶态氢化硅平板探测器是由闪烁发光晶体,将X射线光子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光子,再由薄膜非晶态氢化硅制成的光电二极管,完成光电转换。

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考试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考试试题 (下载) 一、名词解释(21%) 1. 骨质坏死 2. Colles骨折 3. 硬膜尾征 4. 模糊效应 5. 马蹄肾 6. 精囊角 7. 硬脑膜下积液 二、填空(13%, 每空0.5%) 1.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变化既可见于海绵质,又可出现于皮质,但常以海绵质变化明显,受累骨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尿路造影常见的对比剂回流或返流有以下四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 继发型肺结核是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 前列腺癌多发生在,表现T2WI上出现_________ 信号的结节影。 5. 椎管内肿瘤按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_________)和_________(如_________)。 6. 脑囊虫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型。 7. 脑挫裂伤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8. 肾上腺增生指面积大于__________、侧肢厚度大于____________。 三、X型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给分,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12%) 1.输尿管结石易停留在() A.腰椎横突前缘 B.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C.骨盆边缘处 D.进入膀胱处

2.颅脑外伤病人可疑颅内出血,应首选的检查方法为() A.平片B.CT C.MRI D.DSA 3.IVP检查时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内充盈缺损见于:() A.肿瘤 B.结石 C.血块 D.气泡 4.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好发部位为() A .基底节B.丘脑C.小脑半球D.脑桥 5.下列描述符合颅内动脉瘤的是() A.好发于脑底动脉环B. 无血栓性动脉瘤CT平扫为低密度 C. 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血管畸形 D. 是蛛网膜下出血常见原因 6.下列关于脑膜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位于颅内脑外B.多以广基与颅骨内板相连 C.因肿瘤体积大,因此瘤周可见明显脑水肿 D.多可见硬膜尾征 四、问答题(54%) 1. 简述眼型Graves病与眼眶非特异性炎症(炎性假瘤)在CT上的鉴别点。 2. 简述肾结核主要X线表现及CT表现。 3. 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常呈后腹部巨大肿块,判断肿块位于腹膜后的征象有哪些。 4. 简述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表现。 5. 简述鼻咽癌CT表现。 6. 简述脑脓肿的CT表现。 7. 骨转移瘤依X线表现可分为哪几型,并简述各自的X线表现。 8. 简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要点。 9. 简述结肠癌气钡双重造影的表现。 参考答案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12版(详细)

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物理学 学时: 80 理论/实验学时:60/20 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合专业:医学影像学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掌握医学成像的主要方法和物理原理,以及医学图像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物理原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更深入地了解和有效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很好地控制医学图像的质量,正确利用医学图像进行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课 在各章节内容中,按“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熟悉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熟悉”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 重、难点用下划线表示。 一、绪论 1、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学习目的、参考书目和学习网站。

2、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医学影像的发展历程。 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 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成像技术发展概况,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时安排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X射线物理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管、X射线产生的机制。 2、X射线辐射场的空间分布 X射线的强度、X射线的质与量、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系数、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X射线的基本特性。 4、X射线在物质及人体中的衰减 单能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连续X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X射线的滤过和硬化、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衰减。 教学要求: 掌握:掌握X射线产生的条件及机制,影响X射线强度的因素,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X射线的衰减规律, X射线的滤过与硬化。 熟悉: X射线管的焦点及焦点对X线成像质量的影响, 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量与质的概念,X射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了解: X线管的结构,阳极效应,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质量衰减系数、化合物的有效原子序数。 三、X射线影像 1、模拟X射线影像 (1)普通X射线摄影 投影X射线影像的形成、X射线透视、X射线摄影。

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 (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 第一章:X射线物理 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 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 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3)阳极靶(4)真空环境 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 (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6.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7.a.标识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且与其成反比。 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韧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射线的机制。 (1)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

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生期末考试模拟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生期末考试模拟题(A) (理论部分共100分,2小时内完成)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经过全面的观察、分析和结合临床资料,X线的诊断结果可能包括以下三种① ,②,③。 2.儿童的特征性骨折是①,②。 3.厚壁空洞是指洞壁厚度超过3mm者,常见于以下哪三种疾病 ①, ②,③。 4.右前斜位造影可见食管前缘的三个生理性压迹为,①, ②,③。 5.肠梗阻X线检查的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 ②,③;④。 6.膀胱癌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为①;主要的临床症状为②。

7.按发生频率的高低,桥小脑角区最常发生的三个肿瘤为①, ②,③。 (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X线的基本特性与X线成像无关 A.穿透性 B.电离效应C.荧光效应 D.感光效应E.以上都不是 2.在X线平片上引起骨的密度明显增高的病理改变是哪一种A.骨质软化 B.骨质疏松C.骨质破坏 D.骨质增生E.骨骼膨胀性改变 3.在正位X线胸片上右肺中叶与哪部分重叠 A.右肺上叶 B.右肺下叶上部C.右肺下叶下部 D.右肺中叶内段E.右肺上叶后段

4.关于Kerley B线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多见于肋膈角区 B.网格状阴影 C.起自并垂直于胸膜面 D.长2~3cm,宽1mm E.是由于小叶间隔水肿、肥厚所致 5.在下列颅内肿瘤中哪种最不容易发生钙化 A.颅咽管瘤 B.少突胶质瘤 C.脑膜瘤 D.淋巴瘤 E.室管膜瘤 6.下列关于分辨力的有关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密度分辨力,CT高于X线平片 B.空间分辨力,CT高于X 线平片 C.密度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成正比 D.软组织分辨力,MRI高于CT E.空间分辨力,X线平片高于CT 7.下列有关肝脏密度CT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肝弥漫性密度减低系肝内脂肪积聚所致,常见于脂肪肝

医学影像物理学

第一章普通X射线影像 (一)单项选择题 1.伦琴发现X射线是在 A.1895年B.1795年C.1695年D.1885年E.1875年 2.关于X射线的产生,下述哪项不正确 A.需要有自由电子群的发生B.电子群的高速由阴极向阳极行进C.绝大部分(99%以上)动能转变为X线D.高速电子流突然受到阻挡E.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热能 3.标识X射线的波长仅取决于 A.阳极靶物质B.管电压C.管电流D.灯丝温度E.阴极材料 4.X线管是 A.真空荧光管B.真空二极管C.真空五极管D.真空四极管E.真空三极管 5.产生标识X射线的最低激发电压U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A.eU≥W B.eU≤W C.eU≈W D.eU≠W E.eU∝W 6.下列关于X射线的本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X射线管球才能产生X线 B. 凡是X射线都可用于影像诊断C.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D.比红外线波长长 E.波长范围为5~10 nm 7.对于给定的靶原子,各线系的最低激发电压大小排列顺序为 A. U K> U L>U M B.U K < U L < U M C. U K > U M > U L D.U K < U M < U L E.U K = U L= U M 8.焦片距对成像的影响 A. 与半影大小成正比B.与半影大小无关C.与所用X线量成反比D.与所用X射线量成正比 E.近距离投照,焦片距为20~35cm 9.X射线的特性,下列哪项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不重要 A.电离效应B.荧光效应C.穿透性D.摄影效应E.以上都不是10.X射线成像的基础基于 A.荧光效应B.感光效应C.电离效应D.生物效应E.穿透性 11.透视检查的基础基于 A.荧光效应B.感光效应C.电离效应D.生物效应E.穿透性 12.X射线摄影的基础基于 A.荧光效应B.感光效应C.电离效应D.生物效应E.穿透性 13.X射线产生过程中,电子高速运动所需能量主要取决于 A.靶物质原子序数B.管电流C.管电压D.旋转阳极转速E.灯丝焦点大小 14.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X射线图像由不同灰度影像构成B.X射线影像不会发生形状失真C.X 射线束是锥形束投射的D.X射线影像有一定放大效应E.X射线影像可产生伴影 15.在产生通常诊断条件下的X射线时,大部分的能量都转化为热能,产生X射线的能量只占 A.1%B.5%C.0.1%D.0.2%E.0.5%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 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影像诊断试题题库

影像诊断试题 呼吸系统 ●单选题 l.下列征象中,哪一项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最大( ) A.分叶和毛刺B.空洞 C.钙化D.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E.无卫星病灶 2.中肺野是指上肺野以下至( ) A.第四肋骨下缘的水平线以上 B.第四肋骨前缘下缘水平线 C.第四肋骨下缘的最低点D.第四肋骨前端下缘的最低点 E.第四肋骨前端下缘的最低点水平线 3.下列关于肺转移瘤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人体许多部位的原发性肿瘤都可转移至肺内 B.血行转移X线表现为两中下肺野散在小结节或球形阴影 C.血行转移多见于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或绒癌等 D.淋巴转移X线表现为两中下肺野多发小结节、粟粒状或网格状阴影 E.以上都不是 4.结核球的影像学表现( ) A.肺内孤立结节,无分叶,边缘有毛刺,发病前有发热史 B.肺内孤立结节,内有爆米花样钙化 C.右上叶后段结节,边缘光整,周围有卫星灶,增强扫描结节无强化

D.肺内孤立结节,有分叶和毛刺,远端有胸膜凹陷征 E.左下叶后基底段肿块.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分支进入肿块 5.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 A.肺内孤立结节,无分叶,边缘有毛刺,发病前有发热史 B.肺内孤立结节,内有爆米花样钙化 C.右上叶后段结节,边缘光整,周围有卫星灶,增强扫描结节无强化 D.肺内孤立结节,有分叶和毛刺,远端有胸膜凹陷征 E.左下叶后基底段肿块.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分支进入肿块6.关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说法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 A.肺内阴影与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大致相同 B.病灶为渗出性或增殖性 C.“三均匀”是其特点 D.大多数病灶吸收约需16个月 E. X线阴影的改善晚于临床症状改善 7.下列有关支气管肺癌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B.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 C.X线胸片仍然是最主要的普查手段 D.通常中央型肺癌出现症状较周围型早 E.周围型肺癌较中央型者易漏诊 8.下面哪种病可以看到Kerley B线( ) A.胸膜炎 B.病毒性肺炎

医学影像物理学02章自测题答案

第2章自我检测题答案 1.X射线成像程序可以简化为: A.X射线→被照物→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B.被照物→X射线→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C.X射线→被照物→检测→图像形成→信号 D.被照物→X射线→检测→信号→图像形成 答案:A 2.X射线胶片特性曲性的直线部分是指 A.光密度与曝光量的对数值不成比例的部分 B.光密度与曝光量的对数值成正比的部分 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 D.光密度与曝光量的对数值没联系的部分 答案:B 3.增感屏的作用是 A.延长曝光时间B.提高图像清晰度 C.提高胶片感光量D.增加X射线用量 答案:C 4.X射线影像的转换介质不包括 A.增感屏/胶片系统B.荧光屏C.影像增强器D.滤线栅答案:D 5.关于体层摄影,正确的说法是 A.人体不动,X射线管、胶片反向运动 B.胶片不动,X射线管、人体反向运动 C.胶片不动,X射线管、人体同向运动 D.人体不动,X射线管、胶片同向运动 答案:A 6.关于阴性对比剂,不正确的说法是 A.气体为阴性对比剂B.有效原子序数大 C.空气在器官内吸收较慢D.空气有产生气体栓塞的危险

答案:B 7.关于X射线照片图像对比度,正确的说法是 A.被照体厚度之差B.摄影因素之差 C.照片上两点间光学密度之差D.X射线强度之差 答案:C 8.有关量子斑点,不正确的说法是 A.X射线量子越多统计涨落越小 B.量子斑点是X射线量子统计涨落在照片上的反映 C.量子密度的涨落遵循统计学规律 D.X射线量子冲击到介质受光面时是均匀分布的 答案:D 9.关于窗宽、窗位,不正确的说法是 A.它能抑制无用的信息 B.它能增强显示有用的信息 C.窗宽、窗位的调节并不能增加图像本身的信息 D.增加窗宽可使图像的信息量增加 答案:D 10.关于DSA成像,不正确的说法是 A.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蒙片是与普通平片完全相同的图像 C.血管显影所需的碘量与血管直径成反比 D.造影图像与未造影图像相减得血管图像 答案:B,D 11.经X射线照射后,在CR的成像板中存留的是 A.模拟影像B.数字影像C.黑白影像D.彩色影像答案:A 12.将PACS各组成部分连成一体的是 A.存储系统B.显示设备C.图像采集装置D.通讯网络系统答案:A,D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骨肿瘤 发布时间:11-01 页数:1页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 A.骨质破坏 B.软骨破坏 C.椎旁脓肿 D.瘤骨和瘤软骨 E.肿瘤的反应骨 2、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触之有乒乓球感,在x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横径大于纵径,诊断为:() A.骨囊肿 B.动脉瘤样骨囊肿 C.软骨母细胞瘤

D.熔骨型骨肉瘤 E.骨巨细胞瘤 3、骨巨细胞瘤的典型x线征象() A.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皂泡样骨间隔 B.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边缘硬化 C.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质变薄 D.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位于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A.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胫骨远端及股骨近端 C.肱骨近端 D.颅顶骨 E.脊柱骨 5、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A.15岁以下 B.15-25岁之间 C.20-40岁之间 D.婴幼儿 E.40岁以上 6、从骨髓瘤的x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 A.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骨质普遍稀疏 C.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骨巨细胞瘤 B.骨样骨瘤 C.骨软骨瘤 D.尤文氏瘤

E.动脉瘤样骨囊肿 8、骨肉瘤的最主要的x线征象() A.骨质破坏 B.软组织肿块 C.codman氏三角 D.软骨破坏 E.骨肿瘤骨 9、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50岁以上的男性 B.全身性疼痛

医学影像物理学试题及答案(六)

医学影像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超声波成像 8-1 在B超成像中,对组织与器官的轮廓显示主要取决于()回波;反映组织特征的图像由()回波决定。 A.反射B.衍射C.散射D.透射答:在B超成像中,组织与器官的轮廓的显示主要是取决于反射和散射回波。因为B超是在入射一方接收信息,故透射波所携带的信息是不能接收得到的;而超声回波对特殊的组织结构也可能产生衍射现象,但这在超声成像中不是主要决定因素,注意我们的问题是“主要取决于”。用排除法,剩下A和C,在教科书中也已明确介绍。 正确答案:A、C 8-2 超声束如果不能垂直入射被检部位,所带来的弊病是可能产生A.折射伪像B.半波损失C.回波增大D.频率降低 答:超声束不能垂直入射被检部位的声介质界面时,如果是从低声速介质进入高声速介质,在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产生全反射,以致其后方出现声影。此现象称作折射声影伪像,简称折射伪像。而B、C、D都与问题的条件无关。 正确答案:A 8-3 提高超声成像的空间分辨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加超声波的(),但带来的弊病是影响了探测的()。 A.波长;频率B.频率;强度C.波长;强度D.频

率;深度 答:分析题意,第一个填空选项有两个被选目标:一个是波长; 另一个是频率。由教科书介绍,空间分辨力可分为横向分辨力和纵向分辨力。对横向分辨力,若两个相邻点之间最小距离用ΔY 表示,依据公式 a f Y λ2.1=? λ是超声波长;f 是声透镜的焦距。显然ΔY 随距离λ的增加而增大,而ΔY 增大意味着横向分辨力下降。所以,提高超声成像横向分辨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加超声波的频率。 对于纵向分辨力,假设脉冲宽度为τ,两界面可探测最小距离是 d ,声速用c 表示,若使两界面回波刚好不重合,必须满足 τc d 2 1= 这里,脉冲宽度τ的大小与超声频率大小有关,τ值越大,频率越小;而τ值越小,频率越大。τ值与d 成正比,而d 增大意味着纵向分辨力下降。所以,提高超声成像纵向分辨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超声波的频率。因此,就问题第一个填空选项而言,可选B 和D 。 对第二个填空选项而言,在B 和D 中也有两个被选目标:一个 是强度;另一个是深度。分析题意,由于提高超声成像空间分辨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加超声波的频率,所以当频率增加时,超声波的强度依据公式 22222221f cA cA I πρωρ== 显然也要增加;而探测深度依据超声波衰减规律,衰减系数与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