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封制

分封制

分封制
分封制

分封制

第一、何谓“分封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第二、分封制的起源

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第三、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周族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新型民族,它联合许多方国灭商。为巩固新建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

一方面承认当时邦国林立的现状,另一方面用分封同姓子弟、异性姻亲的方法来屏卫周王室。周初的大分封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武王以来殷人复辟的问题,而且把最可靠和最有力量的亲属分封到最要害的地区,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诸侯的义务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

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消极影响:

1.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

2.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第四、西周之后的分封制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努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同姓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後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後,又分封同姓子弟九王,使後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斗争,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上自三国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分封制”,但分封不是主体;各个朝代政权稳定以后,封国与侯国实际成了行政区划体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

第五、明朝的“诸王分封制”

建立历史背景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在洪武九年和十三年对地方和中央管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行中书省的权力,改变了元末外重内轻的格局。基本解决了皇权、相权、军权的矛盾。然而,历代地方割据势力给朝廷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元末河北军阀察罕帖木儿等拥军割据的事实给朱元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为了避免类似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朱元璋决心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监督和限制。他不止一次的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太祖洪武实录)这样,在朝廷,有皇帝直接掌管,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明代诸王分封制的性质

政治方面。虽然宗室中亲王和郡王均有国号和名义上的封地,但是郡王一地多封的现象在明代十分普遍。其次明代诸王在封地内的权力较之以前各朝已经大大削弱,而且前后期的权力变化极大。还有诸王不能干预地方的政务在封地内没有行政权。

经济方面。明代宗室虽然分封各地,但不能管理地方的财政。朝廷赐给亲王、郡王的田地,主要是为了弥补其宗禄的不足和作为赡养之资,称为王庄。

总的来说,明代分封的宗室再也不具备土地的领有权或占有权,不能征发徭役赋税,也不再是封国内行政、军事、司法和财政的最高长官,不再享有领民亲政的权力,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着本质区别。

明代宗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第一时期(洪武朝)诸王握有兵权,坐镇四方,是专制皇权的军事支撑点。这个时期政策偏重于政治色彩。第二时期(建文朝到天顺)诸王“护卫之师,渐归君上”,宗禁日臻完善。政治色彩减弱,而经济色彩减浓。第三时期(成化到崇祯)宗室作为一个阶层,失去存在的政治意义,没有一点社会责任,

带来的社会影响

诸王典兵。屡兴叛乱,阻碍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浩大的宗禄开支加剧了国家财政危机;宗室凭特权扩张经济势力,严重激化了阶级斗争形势。

周朝分封制的作用

周朝分封制的作用 分封制在西周的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从这种制度存在开始对于君主和国家来说产生了许多的积极作用,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也在西周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下面是有周朝分封制的作用,欢迎参阅。 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在西周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所以要分析这种作用以西周作为时代背景也是可取的,那么在西周时期分封制达到积极作用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形成了比较森严的统治等级和秩序,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非常有利于这种等级的稳定,尽管后来时期出现了诸侯国相互压榨侵蚀的现象,但是在这种制度实行之下,周朝的一些文化得以延伸到边远的领域,而周朝文化也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性,这对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也是比较重要的。 除此之外分封制的历史作用还体现在加强了君主对于地方区域的统治,周朝为了扩张国家的领土,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方,然后派出自己比较信任的一些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这样一来在诸侯的帮助下地方的政权得以控制,而实质上一切的等级都是处在君主的统治之下的。可以说分封制的历史作用主要就是让君主的统治权更加稳定更加强大。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介绍分封制的含义指的就是将国家的一些地区土地用分封的手段分别赐予臣子或者宗室,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行

使自己的统治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必须时刻听从君主的命令和号召,将君主作为唯一可以主宰的权力,其实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分封制实质上的含义,那么分封制实质是什么呢? 分封制在赋予诸侯藩王们一定权力的同时,依旧将最高的统治权放在君主的手中,不管诸侯国如何的出色始终要受到君主的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分封制实质上还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尽管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让诸侯更加自由和独立,可是分封制实质已经限制住了诸侯的地位,毕竟分封制的实质是为了巩固这宗奴隶君主制度的一种手段。 同时分封制的实质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分封制只能在君主强大的时候使用,否则一旦君主没办法掌控诸侯,这种奴隶制度会产生很大的反弹,甚至可以致使中央集权全部瘫痪,就犹如齐桓公上位之后,诸侯之间战乱不断的现象一样。分封制的实质已经将统治阶级的主要目的说了个清清楚楚,其实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然后将一些小的权利富裕各个诸侯,这样一来既可以将政权控制的更加稳定,同时也让诸侯国之间不再发生矛盾。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设想,但是可惜的是分封制的实质已经暗示了最后的结局。分封制的实质上还是有很多缺陷的。 西周分封制演变的过程分封制可以说是古代君王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将一些土地分封给贵族的后代或者是有功之臣,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可以减少最高阶层之间的矛盾,而且对于君主来说反而可以趁机将自己的领土进行扩张,这是一项非常有利的手段,但是分封制演变过程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最后还是崩溃后被郡县制取代了,那么分

汉朝分封制的意义

汉朝分封制的意义 分封制是古代一种非常常见的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影响之下古代君王的权力反而可以集中加强,而且还将统治阶级的一些矛盾进行缓解,这样一来便更有利于君王对各个分封地实行统治和管理。本文是汉朝分封制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汉朝分封制的意义汉朝是秦朝战争之后而形成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将周朝和秦朝的失败教训结合在一起,最终沿袭郡县制的同时也实行分封制。汉朝分封制和之前有些不同,因为包括分封王国和诸侯国所以又可以成为封国制,和郡县制结合之后就统称为郡国制,其实这就是汉朝分封制的另一种说法,但是若是分析起来就会发现汉朝分封制的地位已经处在郡县制之下了。 那么汉朝分封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汉朝开始面对的是秦国和其他六个国家都灭亡的现象,必须尽快的稳定住局面,但是当时异姓诸侯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所以为了使矛盾不再几乎,汉朝分封制中分别封赏了王国,可以这样的方式却无意中使矛盾更加突出,于是只好同时将郡县制实行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分封制只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可是尽管如此限制汉朝分封制度的发展,最终的结局依旧是诸侯国打乱,汉朝的王国几乎名存实亡。 分封制最早的年代分封制的起源可以说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出现

了,那个时代的分封制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也就是说分封制在那个时代已经开始慢慢发展了,而在之后的时间中才最终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制,那么分封制最早的朝代是什么时候呢? 分封制最早的时代也就是说这种制度被完善之后,在哪个朝代才以最完整的姿态出现,如果这个问题想要这样问的话,那么分封制最早出现的朝代就是周朝。在西周时期当时刚刚推翻商纣的残暴统治,本国刚刚建立的政权也不太稳定,而前朝的残留势力还是有少量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君主只有实行分封制才能将政局稳定下来,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分封制最早的朝代。而作为分封制实行最早的朝代周朝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繁华,同时分封制也给国家和君主带来了许多的利益。 在分封制最早出现的朝代周朝,这种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君主将除了嫡长子以外的所有儿子都封为诸侯分封到国家的各个地区,当然与此同时也会封赏少量异姓的诸侯,然后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土上掌握一定的统治权,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君主治理土地和人民,也就是说在分封制最早的朝代中这种制度完全是为了君主而设立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可以加强君主的统治和地位,所以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受到了重视,并且也实行的比较成功,在分封制之下诸侯屈居在君主之下,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 西周分封制介绍分封制是古代一种常见的政治制度,在许多王朝的君王都会用分封制赏赐自己的功臣或者亲属,这个词汇不知从多久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再经过了漫长的时期演变之后,西周分封制可以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_西周分封制的主要 内容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 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 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 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 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 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 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 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 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 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 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众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众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 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 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 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是周王姬 姓封国。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 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 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 志着分封制极致灭亡。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2]。 井田制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 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 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整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基本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③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④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⑤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封其后代为士;⑥士以下不再分封。 3、作用: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展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局限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西周后期受破坏; ④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⑤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 ⑥战国末期,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周王室全失分封大权。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二)宗法制 1、基本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①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3、与分封制的关系: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4、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③与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③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一、考情分析 分封制在考试中是高频考点,考察的角度非常多,从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衰败的原因及表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等方面的都会有所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进行掌握。 鉴于分封制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等,都有涉及,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分封制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 1.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巩卫周王室的统治。 (2)目的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 ①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的纽带)等。 ②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和先代贵族(杞、宋、陈、许、楚)。 ③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④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特点 受封对象多样,但是以王族为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 (6)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2.分封制xx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西周分封制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 (1)分封制:含义、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 ①含义:封邦建国(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给王室贵族、功臣贵族和先代帝王后代。侯在封国 内有世袭统治权,对 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目的:为巩固奴隶制统治 ③对象:A、同姓王族 B、异姓功臣 C、先代王族之后 ④主要诸侯国: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主要有鲁、齐、燕、晋、宋等。 ⑤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⑥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⑦分封制的影响:积极:A、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统治范围。 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⑧分封制崩溃的原因: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旧的分封制度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⑨标志: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实质、宗法等级体系、影响。 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②目的: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简单地说,就是维系封建统治。(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中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③最大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④实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⑤宗法等级体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⑥影响:当时影响: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A、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3)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B、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重点、难点破解】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层层分封给贵族,宗法制解决的就是贵族内部的财产和权力分配问题,因为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严格的嫡庶之分,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贵族分封所得的土地、人口就能有秩序的控制在大宗手裏,以此类推的传承下去,从而保证的了分封制下继承的制度性和有序性。所以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考核要求 绪论 (一)“文化”的界定 1.识记: (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广义文化的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理论的依据。 狭义文化的定义是: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心态的部分。 (2)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的定义。 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是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材料等。 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征,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观念: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生产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思潮,称作文化思潮。 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领会: (1)文化产品与文化观念的辨析。 (2)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概念的辨析 3.应用:应用上述概念辨析具体的事物属于文化现象还是文化事象。 具体的事物属于文化现象。 (二)文化民族、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 1.识记: (1)民族文化的定义。 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2)国别文化的定义。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2.领会: (1)中国文化的性质。 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 (2)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 1.识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人民版(精品教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略讲)(一)国家的出现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氏族:按血缘关系结成的集团 部落:若干氏族组成部落 、出现的时间:年前 、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二)早期政治领袖——“王”的出现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早期的政治领袖兼有军事首长的身份(三)城的出现、军事防御功能和权力、地位象征、反映阶级对立尖锐化(四)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反映社会权力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集合 (五)社会不平等现象 、贫富分化的出现 贫富分化与产品积累、交换扩大有直接关系

、政治压迫的加重 (六)“帝”的传说——神话的史料价值值得重视 二、夏商的政治制度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首先,请同学们看这段材料: 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叫一个学生翻译]。从这段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远古社会(原始社会)中,部落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有着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正所谓“大同之世”】 老师: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同学们都不会陌生。那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为公的大禹。由于他的德高望重,根据传统的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大禹。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却不给伯益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公元前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时的大禹还会是以前的那个大禹吗? 学生:(回答) 老师:这时的大禹因为自己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继承父亲的位置。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部落,最后得到了各部落的承认。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朝的建立、禅让制的废除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大事件,它标志着氏族公社制的瓦解,从“天下为公,选贤为能”的“大同”社会进入“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也就是阶级社会] 】 夏朝建立后,原来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的继承不再是“选贤为能”而是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被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只有王室家族的人才有王位的继承权,不管这个继承者是否有德、有能;而非王室成员,不管是否有能力,是否受人爱戴,也不能继承王位。原始社会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商代政治的特点

【知识强记】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 一:早期的政治制度 1. 宗法制 (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4)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⑸宗法等级制: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方式)。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 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 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 (4)宋——增设参知政事等副宰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补充一: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再由尚书省交给六部执行。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特点

中国古代得政治制度与特点 我国早期奴隶社会得专制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与内服外服制度 1.早期“国家”得出现: (1)时间与地区: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得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得历史阶段。 (2)原因:生产力得发展。 (3)标志:金属器具得使用、贫富分化得产生、文字得成熟、城得出现与礼制得初步形成。 (4)政治形式:传说中得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设置官员,确定了初步得政治管理秩序。 2.“公天下”到“家天下”: 夏以前,采用民主方式推举部落首领得制度被称为禅让制。夏禹死后,她得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后代。这样原始社会后期得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商朝建立以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夏商王权带有神秘色彩: 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得统治,把自己得行为说成就是天得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得方法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4.夏商得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得行政管理制度,史称内服外服制度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与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侯与伯。 二、等级森严得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得:为了进行有效得统治 3、内容: 一除外:除王畿以外得广大地区

二核心:将土地与人民分封 三类人:授予给王族、功臣与古代帝王得后代 四等级: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得等级森严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五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诉职 4、实质:西周国家政权得组织形式(简称政体) 5、作用: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得统治 (2)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得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得强国 (3)有利于周文化得传播 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7、弊端:受封诸侯在自己得领地内,享有很大得独立性,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五霸得出现,标志着分封制得瓦解。 三.血缘维系得宗法制 1、目得: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得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与土地继承上得矛盾。 2、含义: (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严格得大宗小宗体制 (3)具体内容: 1)周天子以嫡长子(正妻所生得第一个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得大宗。 2)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相对于天子而言为小宗,在本诸侯国内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3)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得大宗与小宗得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一、西周分封制 周朝时候流行两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就跟今天我们的一些房地产口号类似,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间,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有钱想买也没有。除非是天子分封给你,获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但是不能转让买卖。那么,周朝的分封制是什么呢?为什么周天子要制定此制度?它对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利弊?它为何鼎盛一时又为何走向衰落呢?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等级之间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血缘上以宗法关系为主,姻亲关系是补充。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较长时期曾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周武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其中王族是最主要的受封者。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二、西汉分国制(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年,刘邦吸取秦亡经验,先后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子侄为王侯。高祖在世时,就削平了异姓王的叛乱。后来同姓王势力逐步壮大,西汉的分国制主要是分封同姓王族,异姓不王的传统也就从西汉开始了。那么,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西汉的分国制为西汉带来了什么?最后结果如何呢? 西汉初年,统治者继续采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这些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由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 分封制是古代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西周分封制的实质,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分封制的含义指的就是将国家的一些地区土地用分封的手段分别赐予臣子或者宗室,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行使自己的统治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必须时刻听从君主的命令和号召,将君主作为唯一可以主宰的权力,其实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分封制实质上的含义,那么分封制实质是什么呢? 分封制在赋予诸侯藩王们一定权力的同时,依旧将最高的统治权放在君主的手中,不管诸侯国如何的出色始终要受到君主的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分封制实质上还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尽管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让诸侯更加自由和独立,可是分封制实质已经限制住了诸侯的地位,毕竟分封制的实质是为了巩固这宗奴隶君主制度的一种手段。 同时分封制的实质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分封制只能在君主强大的时候使用,否则一旦君主没办法掌控诸侯,这种奴隶制度会产生很大的反弹,甚至可以致使中央集权全部瘫痪,就犹如齐桓公上位之后,诸侯之间战乱不断的现象一样。分封制的实质已经将统治阶级的主要目的说了个清清楚楚,其实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然后将一些小的权利富裕各个诸侯,这样一来既可以将政权控制的更加稳

定,同时也让诸侯国之间不再发生矛盾。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设想,但是可惜的是分封制的实质已经暗示了最后的结局。分封制的实质上还是有很多缺陷的。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从很早之前古代君主就实行了分封制,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延伸,分封制一直在古代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分封制不仅可以巩固国家君主手中的统治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统治阶级由于利益和权力等原因产生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政治制度。那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呢? 分封制的内容体现了君主对于臣子或者宗室的要求,同时也规定了这些人在享有权利时所要承担的义务。那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呢?分封制的内容是君主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给功臣、贵族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手段,然后在各个地区组成诸侯国或者藩地,那么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力,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依旧要保证他们随时听候君王的命令,并且要将赋税和产物上交给君王,在君王有需求的时候还要协同君王作战等等,这就是分封制的内容。 同时分封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是一种以子嗣为传承方式的分封制度,虽然在分封制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每个诸侯或者藩王都可以将这种地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诸侯或者藩王的地位将会一直传承下去。从分封制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诸侯和藩王虽然在各自的封地上享有统治权,但是这种权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才显示出来的,归根结底这一切最终还是集中到君主的身上。也

周朝分封制的意义

周朝分封制的意义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下面是有周朝分封制的意义,欢迎参阅。 西周分封制介绍西周分封制也是西周时期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如果根据这个制度的目的来说其实就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奴隶制国家特有的政权,而做法上同其他时期差别并不是很大,周王会把自己身边的功臣或者一些贵族的后代们分封到国家各个地区,然后建立起诸侯国来赏赐给他们,这样就解决了许多高级阶层的内部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西周分封制的一个特点。 西周分封制将国家一部分的土地分给将领或者王族之后成为各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必须受到周王的管束,如果周王有需要还要派兵协同周王作战,这样一来不仅将这些臣子之间的矛盾解决了,而且最高阶层的权力依旧还是掌握在周王手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将国家的疆土领域进行了扩张。但是到了后期也就是春秋时期的时候,西周分封制因为王室能力日益衰退最终还是崩溃了,周王王室能力衰退之后,相对应的是各个诸侯国反而日益强大起来,诸侯争霸的局面让西周分封制无法再继续,直到齐桓公上位之后西周分封制最终还是灭亡了。 分封制什么时候被废除分封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所以在西周之前的时期,包括西周的君主都将分封制作为主要的制度来施行,但是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在铁器出现之后提高了很大幅度,分封制最终还是因为满足不了人们的追求,最终还是被淘汰出人们的生活。那么分封制何时被废除呢? 要了解分封制何时被废除还要从西周时期开始说起,在西周时期分封制发展的已经比较完善了,而且还达到了整个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时期,但是从西周结束之后君主手中的权力开始慢慢减退,到了东周时期尽管君主已经无法完全掌控诸侯们了,但是那个时候分封制还是存在的,那么分封制何时被废除的呢?到了战国时期虽然还有许多的诸侯国存在,但那时候诸侯手中的权力已经不是很大了,只拥有管理的权力,除此之外政权和军队都不在诸侯国的掌控之内,而且诸侯的世袭在这时候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这时候距离分封制被废除已经不远了。 等到了秦国时期吸取了许多的教训之后,开始实行了全新的郡县制,这是和分封制完全不同的一种制度,秦国的时候这种制度变成了相当重要的内容。而后来的汉代又实行过两种制度相结合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分封制虽然没有完全被废除,但是诸侯和之前时期相比已经不能相提并论了。 其实纵观历史分封制一直存在在封建社会当中,就算是最后时期影响力已经非常小了,但是依旧没有被完全废除。如果一定要问分封制何时被废除的话,应该直到最后清朝完全结束之后这种制度才完全的消失在历史之中。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明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 A.考试目的不同 B.考试内容不同 C.考试方法不同 D.考试管理不同 2.大运河中哪一段河道的地理位置接近于春秋时期已开通的运河?[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唐朝专设国家史馆,重视官修史书,主要是为了[ ] A.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B.重视学校的专业教育 C.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D.美化唐朝历史以维护封建统治 4.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5.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 A.宣州 B.扬州 C.洛阳 D.益州 6.下列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铁器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域各族②越族③契丹族④吐蕃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7.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 A.波斯 B.大秦

C.大食 D.天竺 8.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 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 9.以表现人民生活风俗而著称的画家是[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顾恺之 D.张择端 10.下列制度中,属于隋朝开创的有[ ] ①均田制②三省六部制 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元朝的时候,通惠河的起止点是[ ] A.杭州到大都 B.东平到临清 C.直沽到大都 D.通州到大都 12.下列我国古代纺织品中,属于宋元时期的有[ ] ①敦煌发现的两面都有绘画的薄绢 ②马王堆墓出土的彩绘帛画 ③新疆吐鲁番发现的花鸟纹锦 ④松江的“乌泥泾被” ⑤浙江墓中出土的棉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④⑤ 13.明朝时农业生产的特点中,哪一项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 ]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一:分封制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四)。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 年)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表现: 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 (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四)基本内容:1 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2 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 (2)政治上:君臣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 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一) 北京田子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