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车视距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行车视距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行车视距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行车视距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园艺机械应用名词解释

不匀率(CV value):农药全田沉积的不均匀程度称为“不匀率”,也称为农药沉积率的“变异系数”,用CV值表示。(除草剂喷洒不均匀) 被动接触:农药喷洒过程中药剂直接与有害生物体发生的接触现象(passive exposure)。 靶标或靶位:农药在生物体内的最终作用部位或位点(target一词有时被用于泛指农药的各种作用部位或作物本身) 层流层喷洒法:采用窄幅实心细雾作水平扫描式喷洒,使雾流在植物株冠层的一定高度内形成层流层状态的药雾运动以缩小毒力空间的施药方法(laminar-flow-layer spray system,是对靶喷洒法的一种。 靶区或有效靶区:在农药喷洒过程中药剂在作物上的有效沉积区。 超低容量喷雾法:施药液量在每公顷5L(大田作物)以下的喷雾方法。 持留量:植物叶片表面对农药沉积物的持留能力,用μg/cm2或μL/cm2表示。 沉积量:农药沉积在生物体表面上的量,可用有效成分量表达,也可用制剂量表达,后者称为沉积率(deposition rate,单位为μg/cm2)。 传统农药使用(TPA):采用全田大水量粗雾喷洒过量药液来保证作物接受足够的农药量,但农药损失量大,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大。 串级式雾滴捕获仪:用于分级捕获细雾滴的一种串级式雾滴撞击仪。 大容量喷雾法:泛指每公顷施药液量在600L以上的喷雾方法,也称高容量喷雾法。 低容量喷雾法(LV):施药液量在每公顷50 -200L(大田作物)的喷洒方法。 堆积度:药液稳定沉积到作物表面后,在单位面积内的药液沉积量,单位为μL/cm2。 毒力空间:使用农药时药剂扩散分布所能达到的农田空间(toxic space)。 对靶喷洒法:把农药定向喷洒到有效靶区的喷洒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配合,用来采集空间信息并加以识别、分类,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实现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进行综合集成,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可用于指引农药的精确使用等方面。 定点杂草管理:也称综合杂草管理(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 IWM),是基于IPM的新的杂草控制系统。定点杂草管理需要开发用于检测和估计田间杂草分布的自动化系统。可应用基于GIS杂草图的杂草特征来控制可变速率除草剂使用,或应用基于实时传感器的可变量或间歇式的除草剂使用系统。 二次分散:农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加水稀释配制时原始分散体系解体而产生新的分散系的过程,以及喷撒农药时药剂粉粒或细雾滴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以空气为分散介质的新分散体系的过程。 粉尘法:用一种超细粉剂进行的喷粉法,这种粉剂可以在封闭空间内扩散漂悬比较长的时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浮尘。 分散度:物体的总表面积与总体积之比值,也称为比表面积或简称比面。 很低容量喷雾法(V LV):每公顷施药液量为15-30L的喷雾方法。 化学灌溉法:对灌溉(喷灌、滴灌、微灌等)系统进行改装,增加化学药剂流量控制阀和储液箱,把农药定量注人灌溉水施人土壤或喷洒在农作物上的施药方法称为化学灌溉法。 剂量转移:农药有效成分从沉积表面向有害生物体转移的过程。 剂型毒理学:研究农药剂型对毒理学的影响的农药毒理科学(formulation toxicology)。 决策支持系统( 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性人机系统。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为正确决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样本

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 使 用 手 册 二O一四年九月

前言 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路线距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称远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开来车辆,能及时采用办法,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无论在道路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须最短安全视距。行车最短安全视距长度重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制动性能。 行车视距涉及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此外尚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再回到本来车道所需要最短距离。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两倍。中间无分隔带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较高档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对向行驶双车道道路,依照需要结合地形设立具备足够超车视距路段。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竖曲线半径。 拟定行车视距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感觉时间和制动反映时间,它因人而异,且随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滑限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VBA编写应用程序,可以计算各种复杂线形最大横净距,并可以绘制视距包络图。 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有关资料整顿,如有局限性之处,请见谅。 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下载。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园艺设施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设施园艺学:在温室和大棚等保护设施里,利用室内外配备的各种设备调节环境条件和栽培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园艺生产。 园艺设施学:进行设施园艺生产的各种设施设备的总称。 和园艺设施学相关的2种期刊:农业工程学报,温室园艺。 温室前屋面角度:指温室前屋面底部与地平面的夹角。这个角度对透光率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前屋面与地面夹角会增加温室的透光率。α=当地地理纬度-4o。温室后屋面角度:是指温室后屋面与后墙顶部水平线的夹角。以大于当地冬至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5°~8°为宜。β=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7o~8 五度:长度,跨度,高度,厚度,角度。四比:保温比,高跨比,前后坡比,遮阳比(保温比:温室建筑面积与围护结构表面积之比。高跨比:温室的脊高与温室的跨度之比1:2—1:2.5)三材:建筑材料,透明覆盖材料,保温材料。 温室主要荷载: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恒荷载:温室永久性结构的自重(骨架、墙体、覆盖材料、固定设备等)。活荷载:温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性荷载。 温室方位角:是指其长方向的法线与正南方向的夹角。一般采用南偏东(早晨晴天多、少雾)或南偏西(早晨阴天多、多雾)5 ~8°,可以延长下午的光照时间。罗盘仪定方位。 3/4屋面温室:又称不等式屋面温室,这种温室一般多是东西延伸,南北两侧屋面的坡度相同,但是斜面长度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北侧较南侧短,约等于南坡的1/2,故称为3/4 屋面温室。 桁架:以特定的方式构成三角形或若干三角形的组合的一组构件(如梁、杆、条),用以构成一个刚性构架(如用于在大面积支承荷载)使其受到外力时如果没有一个或更多的构件变形,整个结构不会变形。 贯流放热:把透过覆盖材料或围护结构的热量叫贯流放热,是最主要的损热途径(75-80%)。采暖负荷:为保持室内作物的生育,用采暖设备补充相当于所放出的热量叫采暖负荷。最大采暖负荷:在栽培期间最冷季节保持作物正常生育所需补充的热量。期间采暖负荷:在栽培期间将每天的采暖负荷积算起来叫做期间采暖负荷。 微灌: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涌泉灌:微灌形式的一种,属小管出流灌溉方式。采用流量调节器控制塑料三通小管替代微灌多滴头出水孔,形成一套以Φ4小管出流为主体的微灌系统。 钢结构的构件联结方式:①焊接②铆接③卡具连接;铆接: 利用铆钉将两个以上的零构件(一般是金属板或型钢)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连接方法称为铆接;种类:强固铆接、密固铆接、紧固铆接;形式:搭接、对接、角接 不织布: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转光膜:通过在聚乙烯等母料中添加光转换物质和助剂,使太阳光中的能量相对较大的紫外线转换成能量较小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光敏薄膜:通过添加银等化合物,使本来无色的薄膜在超过一定光强后变成黄色或橙色等有色薄膜,从而减轻高温强光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温敏薄膜:利用高分子感温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变浊原理以减少设施中的光照强度,降低设施中的温度。深液流栽培:是在设施栽培床中,盛放5~10厘米深的营养液,将作物根系置于其中,同时采用相应措施补充氧气的一种栽培方法。 通风:把室内污浊空气直接或经净化后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经适当处理后(如净化、降温、加热等)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和满足工艺的需要。通风率:在单位时间内每单位温室地面面积所交换的空气容积(单位:m3/m2.min)。自然通风:通过通风窗利用风压和热压产生的通风,称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强迫空气在设施内流动。基本通风量的计算(V1=2.5L·B)V1=2.5L·B ;V1—基本通风量,m3/min;2.5—每平方米地面面积的基本通风量,m3/m2min;L—温室长度,m;B—温室宽度,m; 自然通风开关窗的机械设备(卷膜开窗系统和齿条开窗系统)强制通风的设施(9FJ系列轴流式节能通风机) 温室的环境调控系统:采暖系统、通风系统、降温系统、遮阳系统、灌溉系统、施肥系统和控制系统。 现代温室的主要类型:文洛型,瑞奇型,卷膜型,屋顶全开型。 温室的分类方法:按外形分类屋面形状:平面,曲面. 按建筑用材分类1)土木结构温室2)砖木结构温室3)混合结构温室4)钢结构温室(包括薄壁镀锌钢管)5)轻质铝合金结构温室。按栋数分类单栋,连栋(双栋,多栋) 温室的建造特点:整体性:是一个由若干环境调节和控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必须总体考虑,不能片面、局部设计。作物适应性:以作物生产为目的,提高透光、保温性能。地域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温室的结构也不相同。功能性:生产性温室、试验性温室、陈列展览性温室、生态餐厅。 日光温室前后排间距如何确定以上午9︰00太阳高度角和前栋温室脊高为依据,计算前后栋温室的最佳距离。温室间距 =(脊高+0.5)/[tg(H9)*cos(A9)]-(后坡投影长+后墙宽),H9为冬至9︰00太阳高度角;A9为冬至9︰00太阳时角,是45。温室间距应是温室高度(脊高)的2.5倍。 墙体的不同设计方式:普通墙体,中空墙体(完全中空,填充聚苯板,填充麦秸),夯实墙体。 温室建筑的骨架材料:木材、竹材、钢材、钢筋混凝土、铝合金等。型钢:具有一定几何尺寸等级规格的轧制钢材称为型钢。常用:薄壁镀锌钢管:内外壁热镀锌;圆钢:俗称“钢筋”,拱架或钢桁架的腹杆。几字钢:拱杆。 按原料的种类,覆盖物分为:聚氯乙烯膜(PVC)、聚乙烯膜(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 A)、PO系膜、氟素膜(ETFE)、聚碳酸酯板(PC)、聚丙烯板(MMA),玻璃纤维强化聚丙烯板(FRA)、玻璃纤维强化聚酯板(FRP)常用膜:①国内多用聚乙烯膜(PE)②聚氯乙烯膜(PVC)③醋酸乙烯膜复合膜(EVA) 温室对覆盖材料的要求1透明覆盖材料1)透光性2)强度3)耐候性:防老化的性能4)防雾、防滴性5)保温性2不透明覆盖材料:草苫、草帘、纸被、保温被。保温性、防老化、防水、防雾滴。 Venlo型温室的主要特点①透光率高:由于其独特的承重结构设计减少了屋面骨架的断面尺寸,省去了屋面檩条及连接部件,减少了遮光,又由于使用了高透光率园艺专用玻璃,使透光率大幅度提高②密封性好:由于采用了专用铝合金及配套的橡胶条和注塑件,温室密封性大大提高,有利于节省能源③屋面排水效率高:由于每一跨内有2~6个排水沟(天沟数),与相同跨度的其它类型温室相比,每个天沟汇水面积减少了50~83%④使用灵活且构件通用性强 按照屋面的传力形式,温室屋盖结构“有檩体系”:荷载→采光材料→椽条→檩条→屋面结构,“无檩体系”:荷载→屋面梁或天沟 在蔬菜生产中温室设计出现的误区1)屋面角过小2)温室跨度过大 3)前窗部位过高4)温室墙体过薄5)草苫厚度不够,覆盖率小 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园艺设施的发展趋势问题:1)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标准化技术体系尚未完善。2)大型温室的智能化程度和环境调控能力差,单产低,年利用率不高。3)原创于我国、大面积应用的日光温室设施简陋,现代化程度低。趋势:1)开发新型温室结构,制定设施标准体系2)开发设施内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3)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4)开发与应用设施生产机械作业技术5)开展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及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6)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园艺机械复习资料(带答案)

《园艺机械与应用》主要知识点提示 1.内燃机的分类;型号编制识别;发动机常用基本术语(名词概念)。 内燃机的分类:汽油机、柴油机、煤油机 型号编制:内燃机型号由阿拉伯数字和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内燃机型号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E65F:表示单缸,二行程(不加E表示四行程),缸径65mm,风冷通用型(不加F表示水冷). 术语: 1. 上止点: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当活塞向上运动到最高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 旋转中心最远的极限位置,称为上止点。 2. 下止点: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当活塞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 轴旋转中心最近的极限位置,称为下止点。 3. 活塞行程: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 程。一般用s表示,对应一个活塞行程,曲轴旋转180°。 4.曲柄半径:曲轴旋转中心到曲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曲柄半径,一般用R表示。通常活塞 行程为曲柄半径的两倍,即s=2R 。 5. 气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一般 用Vh表示。 6.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一般用Vc 表示。 7. 气缸总容积:活塞位于下止点时,其顶部与气缸盖之间的容积称为气缸总容积。一般用V a 表示,显而易见,气缸总容积就是气缸工作容积和燃烧室容积之和,即V a=Vc+Vh。 2.汽油机与柴油机在工作原理上的本质区别之处(理解要点)。 1.进气方式:汽油机进气采用先将汽油和空气混合化为气体再喷入气缸的方式;柴油机进气 行程进入的是空气,柴油在压缩行程末尾喷入。(吸入的气体不同;压缩的气体不同) 2.点火方式:汽油机采用火花塞点燃的方式;柴油机采用压燃的方式。 3.发动机活塞环的类型及其作用;发动机飞轮的作用。 活塞环:气环 1.密封;2.传热油环1.刮油;2.润滑

道路设计中行车视距的应用

V〇1.43,N〇.5 (T l?i 第43卷第5 期May, 20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 年5 月 道路设计中行车视距的应用 龙家才 (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在道路设计中,为了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应该加 强对行车视距的应用本文对驾驶员的视觉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阐明了行车视距的计算,分析了道路设计的视距要 求以及景观设计对视距的影响,希望能够加强行车视距在道 路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道路设计;行车视距;行车安全 中图分类号:U412. 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 - 4011 (2017)05 - 0136 - 02 D O I:10.3969/j.issn. 1672 -4011. 2017. 05. 0067 〇前言 行车视距是道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不仅美系到 行车车速,也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6如果没有充分地将行车 视距因素考虑到道路的设计中,就会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在 道路设计中,必须要重视对行车视距的应用。当前,我国的 道路设计,虽然也对行车视距进行了有效应用,但是往往只 注重行车视距的几何计算,这种设计方式由于没有充分考虑 到各种车辆自身的视距问题,所以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就 以加强行车视距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为目的,对其进行详细 分析。 1驾驶员的视觉特点 1.1驾驶员视力 驾驶员的视力,又被称为是视锐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距离以及自身行车的安全 性。如果驾驶员的视力非常好,便能够在自已的视野中,对 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进行精准分辨,进而对自己所驾 驶的车辆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发生碰撞。视力主要分为两 种,|种是动视力,'一'种是而静止视力S3动视力指的是驾驶 员在驾驶过程中对两个相对运动物体的分辨能力;静止视力 指的是距离自己5 m之外的黑色开口圆环的分辨能力u 道路设计过程中,应?{亥对驾驶员的视力情况进行详细分 析,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作为设计应用的参考数据。:另外,由于驾驶不同车辆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动视力 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别,因此,道路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对该方 面的问题进行详细考虑$ 1.2驾驶员视野 所谓视野,指的是视线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间能着到 的整个范闱。视野也有静视野和动视野之分,驾驶员视野主 要指的是动视野,并且与驾驶员所驾驶车辆的速度以及类型 冇又,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速度比较快,驾驶员的关注点 收稿日期=2017 -03 -10就会向前移动,相应的视野就会变窄;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 比较大,舞驶室比较高,那么驾驶员的视野就会比较宽阔。 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驾驶员的视野进行充分考虑,包括车辆的速度、类型以及驾驶员本身的视野能力等影响因 素,才能够保证道路设计的合理性[g e 1.3驾驶员视觉特征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具有的最典型视觉特征,就是随 着车辆速度的不断提升,驾驶员的视野逐渐变窄,并且车速 越快,驾驶员转动头部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此以来,注意力的 集中点就会逐渐稳定下来。因此,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 需要充分认识到驾驶员的视距特征,将其有效地应用在道路 设计中。国外曾经做过相关研究,证明了车辆驾驶员在驾驶 过程中所具有的视觉特点,如俄罗斯的《公路美学》就曾经对 车速、驾驶员视角以及注意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 究,并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果。这一点,在我扉道路的设计 中,可以对该经验进行有效应用。 2行车视距的计算 行车视距与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以及景观设计 关系密切,在道路设计中,必须对这些羡系进行有效考虑,才 能够对行车视距进行有效应用。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车辆前方的路况,了解在一定距离内所存在的障碍物,以及前方来车的车速、车辆类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停车、避让、超车以及会车等应 对措施,进而保证自身行车的安全性。而要做好这些,就需 要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行车视距,对行车视距进 行有效计算。 通常情况下,行车车距(S)主要包括停车视距(S t)、会 车视距(s h)以及超_视距(S J,其中,以停车视距s t为例,其计算方式如下: v1「v I2 S =S1+S2+S3^t+^{—} +s3 式中,\为驾驶员的反应距离,m;S2为制动距离,m;S3为安全距离,一般取5?10 m;V为行车速度,k m/h;t为驾驶 员的反应时间,|般t= 2.5 s;g为重力加速度;f为轮胎与路 面的纵向摩擦系数 会车视距S hF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超车视距S。分为 全超车视距和最小超车视距。如图1所示,全超车视距= t + d2 + d3 + d4,最小超车视距 S。= (2/3)d2 + d3 + d4。 ------------全超车视距--------------- 超越U_,—最小超车视距——- l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

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3.4 路侧带 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

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f174081.html, 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朱权 来源:《现代园艺》2011年第24期 摘要:在园林绿化中使用机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此,本文分析了园林机械的国内外 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园林绿化机械;绿化机械;园林机械;机械 园林绿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既要体现生态功能,又要体现经济、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因此,园林绿化作业具有涉及面广、行业多、差异大、季节性和时限性强、地域性特殊等一系列鲜明特点。 1 园林机械的国内外现状 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早期,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在园林 绿化的繁重作业中应用机械,那时主要使用起重运输机械和农业机械,如用汽车和起重机运输和装卸物料,用拖拉机和犁等进行种植前的土地整理等。 国内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是除了园林机械厂、林业机械厂生产园林绿化机械设备以外,一批实力较强的通用机械厂、机床厂也开始生产不同品种的园林绿化机械,部分小型园林绿化机械已开始出口国外。先进的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进口大幅度上升。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的一些大公司的园林绿化机械纷纷进入国内市场,经销国内外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公司大量涌现,规模也日益扩大,并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经销网络。但是总的来看:国内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品种还比较单一,性能、质量和制造水平都还比较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国内园林绿化机械化作业的比重还很小,与发达国家全盘机械化程度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总体上国内目前仍处于园林绿化机械设备发展的初级阶段。 2 国内外园林机械的发展趋势 进入2l世纪,国内外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快,国内也将会很快实现园林 绿化作业的全盘机械化,国外发达国家的机械化水平则将进一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今后的一段时期,国内外园林绿化机械设备发展将呈现下述几方面的趋势。 一是继续大力开发园林绿化机械设备新产品,向操作自动化、舒适化方向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当草坪修剪机进入家庭庭院时,是以步行操纵推行式为主导产品,到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2.3存车换算 将自备车辆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达到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2.4出行时耗 居民从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为中所耗费的时间。 2.5当量小汽车 以4-5座的小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道路交通量的当量车种。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2取值。 2.6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2.7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用局部拓宽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 2.8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 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单位为KM/KM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37 - 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