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6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6

604-《动力地质学原理》

604《动力地质学原理》考试内容范围 动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既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学习其他地质分支学科的基础。《动力地质学原理》从本质来说,与《普通地质学》或者《地质学基础》类似,是地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动力地质学原理》系统全面地介绍地球基本知识;研究地球运动的动力类型和来源、各种动力如何驱使地球不断运动以及运动的过程和产物;研究各种动力改造地表以及物质循环规律等等。 一、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最基本认识,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和基本原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生的基本原理,地球圈层的形成演化及岩石圈运动方式,等。进而,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建立地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思路的最基本轮廓。 二、本课程考试包括的基本内容: (一)、地球和地壳 1.包括地球的空间位置、物理性质及结构、表面形态; 2.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组成;地壳的矿物组成及矿物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基本类型,等); 3. 地质时代(相对地质时代,同位素地质时代); 4. 地质作用概述(两种分类及其基本概念)。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1.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的基本标志;主要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态组合特征;构

造运动的时间性、方向性差异:地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岩浆作用: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岩浆作用的概念及基本类型;岩浆侵入作用及其主要特征;火山作用及主要特征;岩浆活动的基本规律。 3.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概念、基本类型、影响因素;风化壳。 2.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面暂时流水地质作用;河流的基本特征(水动力特征);河流侵蚀作用(下蚀的基本原理和造成的地质现象;侧蚀的基本原理及其地质现象;溯源侵蚀的原理及其地质现象);河流搬运作用(原理及搬运过程中的颗粒演变);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场所及其沉积类型);河流地质作用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下水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溶蚀及机械剥蚀)、其搬运和沉积作用;岩溶相关概念及其形成和发育条件、主要的岩溶地貌类型。 4.冰川地质作用:冰川基本特征;冰川的剥蚀作用及其地质现象;冰川搬运的原理及特征;冰川沉积原理、沉积场所及冰碛物特征。 5.海洋地质作用:海水的动力特点;浅海地质作用;半深海及深海地质作用。 6.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湖水动力特点;湖泊地质作用的类型;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 7.风的地质作用:风的动力特点;其剥蚀的主要方式和产物;搬运的原理和搬运过程中颗粒的变化;风沉积作用的原理和主要类型。 8.负荷地质作用:其原理和基本类型;崩落(塌)作用的因素和崩积物;潜移作用;滑动作用;流动作用(泥石流)。 (四)、地球圈层的形成和岩石圈的运动:

地质作用分析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 (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长江三峡的形成: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水侵蚀形成。 简要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地处板块交界的断层构造带,岩石破碎,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的。 ☆刚果盆地的形成: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渭河平原的形成: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 ☆冲积扇的形成: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滦河三角洲的成因: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钱塘江三角湾: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喇叭形三角湾。 ☆刚果河没有三角洲: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

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中上游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1) 某地近地面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 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 近地面温度高低与近地面气压关系? 在近地面: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3)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关系? 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关系? 同一高度上: 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 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

普通地质学—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沉积岩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7、9%,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在地表出露的三大类岩石中, 其面积占75%,是最常见的岩石。沉积岩中赋存有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许多金属及 非金属矿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是大气、水和生物。它们构成了地球系统的三个外部层圈。 1、大气 成分主要有氮气、氧气、氩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大气圈从下向 上依次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 对流层:顶面高度在10-16km范围,温度从地面由下而上逐渐降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 大部分来自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 1km,气温约降6、5℃,其顶面温度约-55℃。大气中的水汽几乎都集中于此,是展示风云 变幻的“大舞台”:刮风、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对流层内。对流层最显著的 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湍流最多的一层,喷射客机大多会飞越此层 顶部(即对流层顶)用以避开影响飞行安全的气流。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约50km高度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在20~30公里高处,氧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及高能粒子的袭击。 中间层:自平流层(50公里)顶到85公里之间的大气层。在中间层顶层,经常会出现许 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 大气环流:低纬度地带气温高,高纬度地带气温低。气温不同,导致空气密度不同。气温 高的密度小,气温低的密度大,使得低纬度地带温度高而密度小的气团上升并向高纬度地 带运动,而高纬度地带温度低而密度大的气团下降并沿地面向低纬度方向运动,形成全球 性的大气环流。 大气圈的地质意义: ①大气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以发生的物质因素 氧气—氧化作用,生命的存在;二氧化碳—植物制造有机质、生物成岩,参与化学反应;水—风化作用,流动成风,动力。 ②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圈 臭氧层吸收了绝大部分紫外线,降低了透入地面的紫外线含量,保护了地面生物。 ③由于大气圈的存在,地表才有了适宜的温度太阳热能通过大气进入地面时,约1/3的能 量消耗于大气的扩散和云层的反射,直接返回太空,其余的能量通过大气吸收后再传导给 地面,因而使地表白天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同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捕获”地面辐射 出的一部分热能,从而保持地表的昼夜温差不会很大。 ④风的作用 风化、搬运 2、水 自然界的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海洋与大陆表层之中。地球水体中,海洋水约占 97%,大陆表面水约占2%,地下水为0、6%,大气水占0、001%。 水圈:地表水围绕地球表层构成连续的圈层。水圈中各部分水体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3、生物 生物圈:生物广泛分布于大陆和海洋。 生物的作用: ①植物的根劈作用; ②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 ③生物本身就是某种矿产和岩石的组成物质,如:煤、石油和生物碎屑灰岩等。 二、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

2018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8年福建省漳州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1 / 4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 1. 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 成蚝壳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生蚝生命力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浅水区域,经常作为食物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读图完成4~6题。 用蚝壳为墙的主要环境意义是( ) A. 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 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 美观大方,十分坚固 D. 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答案】A 【解析】解:四个选项都是生蚝墙的优势,但材料问的是环境意义,B ,D 从安全性和成本分析不对,C 的角度是建筑意义,不对。 故选:A 。 主要注意审题,材料中问的是环境意义,该地生蚝较多,就地取材。 本题属于基础题,但出题人设定了范围,是环境意义,解题关键是认真审题。 2. 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 成蚝壳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生蚝生命力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浅水区域,经常作为食物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读图完成4~6题。 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 B. 气候变化,生蚝数量减少,蚝壳减少 C. 社会治安良好,失去防盗作用 D. 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 【答案】A 【解析】解:气候变化不大,生蚝数量仍较大,B 错;蚝壳墙凹凸不平,反而会伤害偷盗者,C 错;材料中没有提及政府保护生蚝,D 错;二是因为各种新材料的涌入,而发生的变化。 故选:A 。 随着时间的发展,继而出现了其他建筑材料,比以蚝壳为墙的建筑更坚固耐用,从而代替它。 本题属于基础题,分析蚝壳墙的优缺点,解题关键是排清题目中无中生有和未提及的选项。 3. 某中学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 池、水窖加以存储,进水口可根据需要开与闭。据此完成1~3题。 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 A. 东南丘陵 B. 河套平原 C. 黄土高原 D. 藏北高原 【答案】C 【解析】解:由材料知该地水资源缺乏,东南丘陵水资源丰富,A 错;该地缺水,但会有洪水,且有淤泥=地,可见生态环境差,水土流失,C 对;藏北高原和河套平原降水少,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B ,D 错。 故选:C 。 由材料可知该地解决饮水问题,可见水资源缺乏,且有淤地,生态环境不好。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地理事实得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 4. 某中学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 池、水窖加以存储,进水口可根据需要开与闭。据此完成1~3题。 图中进水口的位置选择,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减少引水杂质 B. 方便引水管自流 C. 防止泥沙淤积 D. 过滤水中污染物 【答案】A 【解析】解:进水口位置较高,处于上部的清水处附近,可见是为了减少引水的杂质。 故选:A 。 由材料中的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工程内的大坝水大体分为上部清水和下部浑水。 本题难度较大,诱导选项较多,关键是仔细观察图象看到上部清水和下部浑水从而进行判断。 5.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 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如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 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 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 P 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D. 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答案】B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 一定要做一遍 一、填空题: 1.地质作用按照产生动力能来源和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可以划分为: _内动力地质作用_________和__外动力地质作用___________。 2.根据动力能来源和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内力地质作用包括:_地壳运动___________、____地震运动________、___岩浆作用_________和___变质作用__________。 3.根据动力能来源和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外力地质作用包括:____风化________、_____剥蚀_______、__________搬运___、____沉积________和______成岩______。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___岩浆岩________、_变质岩___________和___沉积岩______。5.按照组成岩石矿物的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__全晶质结构_________、___非晶质结构_________和___半晶质结构__________。 6.变质岩是由于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原岩在____受温度、压力_______、______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______和_____________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新岩石。 7.晚古生代分为_泥盆纪__________、_石炭纪___________和____二叠纪_________三个纪。8.中生代分为____三叠纪_______、_侏罗纪___________和________白垩纪_____三个纪。9.岩层面的产状要素指岩层面的_____走向_______、_倾向______和_____倾角_______。10.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包括_____背斜________和___向斜_________。 11.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分为正断层、____逆断层________和___平移断层__________。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__包气带水____、____潜水___和____承压水______。 13.地下水按含水层的性质可分为_____孔隙水____、___裂隙水_和_____岩溶水________。14.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包括_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暗淡型煤 15.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包括___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16.结构面按其地质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7.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级的三个主要因素为_工程安全等级__、___场地等级_________和_______地基等级______。 18.工程勘察工作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_、__初步勘察阶段__________和__详细勘察阶段___________三个阶段。 二、判断题: 1.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2.基性岩类的SiO2含量低于酸性岩类的。() 3.岩层的倾向与走向相差90°。() 4.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的断层是正断层。() 5.地质构造例如断裂构造,形成之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6.节理按力学性质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7.方解石比石英的相对硬度高。() 8.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包括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9.承压水内部有压力而潜水内部无压力。()10.土的三相组成,即固相(土颗粒)、液相(水)和气相(空气)。() 11.土是由固相和液相组成的两相介质。()12.土由半固态变化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地质作用练习题(地理)

地质作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2.下列地表形态中,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 .冲积扇、戈壁 B .沙丘、黄土高原崎岖地表 C .火山、地震 D .黄土高原、溶洞 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 ( ) A .吐鲁番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喜马拉雅山 D .青藏高原 4.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 、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5、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 (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台升时河流强烈下切 D、板块张裂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22~24题。 6、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 A 、九寨沟风光 B 、桂林山水 C 、鼎湖山保护区 D 、长白山天池 7、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 A 、冰蚀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8、该景观地貌属于 ( ) A 、雅丹地貌 B 、丹霞地貌 C 、冰蚀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10.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B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人海口地区 C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D .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12.我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潮湿 B .平原面积小 C .文化背景 D .沿河流伸展 13.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 ( ) A .断层上升 B .褶皱隆起 C .火山喷发 D .泥沙沉积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5题 14. 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 C.背斜 D.断层 读图7,回答23—25题。 16.正常情况下,丙处地质构造应为 A .断层 B .背斜 C .向斜 D .地垒 ① ③

地质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地质学将自然界引起地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发生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成为地质作用。 2、地质营:引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3、外力地质作用:有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能的辐射其主要作用。 4、内力地质作用:有地球内部能然引起的,主要的能然有地球的热能、重力能以及地球自转和转速变化的动能。 5、构造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一种机械运动。有两种表现形式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 6、风化壳:由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覆盖在陆地上的不连续薄壳称风化壳 7、古风化壳:风化壳若为后来沉积物所覆盖。 二、问答题 1、简述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答:海洋上的:海浪的地质作用、潮流的地质作用、浊流的地质作用 大陆上的:风的地质作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的地质作用、块体的地质作用。 2、简述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 答:○1风化作用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机械搬运作用○3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 生物搬运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4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 生物沉积作用 胶结作用 ○5成岩作用压实作用 重结晶作 吹蚀(风) 磨蚀(地面流水、风等) ○2剥蚀作用潜蚀(地下水) 冲蚀(湖水、海水) 刨蚀(冰川) 3、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 主要是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它使岩石裂开或崩解,形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岩块和岩屑),但其成分却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方式: 温差风化 冰劈作用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 层裂或卸载作用 (2)化学风化: 水溶液与地表附近的岩石进行化学反应,使岩石逐渐分解的过程。 化学风化不仅使岩石遭到破坏,而且还使破坏产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并形成一些新矿物。

工程地质课后习题答案解释

第一章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改变有何异同? 三、矿物的光学性质有哪些? 颜色、条痕色、光泽、透明度 四、简述岩浆岩的产状及特征? 产状:(1)岩基,深成巨大侵入体,范围大、形状不规则,表面起伏不平,>100km2;(2)岩株,比岩基范围小,面积达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公里,下部与岩基相连;(3)岩盘,上凸下平的呈凸透镜状的侵入体;(4)岩床,顺层侵入体,表面略为平整;(5)岩脉,与围岩成层方向斜交或直交的小型侵入体;(6)岩墙,与地面近于直交的小型侵入体;(7)喷出岩的产状有熔岩流和大面积的岩溶被 岩浆岩的特征:(1)辉长岩:灰黑,暗绿,主要成分是辉石、斜长石,次要成分为角闪石和橄榄石,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基性深成岩。(2)辉绿石:灰绿,深灰色,成分同辉长岩。辉石他们充填在斜长石的空隙中,构成辉绿结构。块状结构。呈脉状产出。基性浅成岩。(3)玄武岩:深灰,黑色,成分同辉长岩,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发育。河北省张家口产,汉诺坝玄武岩。基性喷出岩。(4)闪长岩:浅灰,灰绿色,以角闪石、中长石为主,次为黑云母,辉石,少量石英正长石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中性侵入岩。(5)花岗岩:灰白,肉红色,成分以正长石、石英为主,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等粒结构,块状构造。酸性侵入岩。分布广泛,是花岗岩石材的原料。(6)成分颜色同花岗岩,斑状结构,块状结构。浅成岩脉。(7)流纹岩:颜色多样,浅灰、灰绿、灰紫等,斑状结构。斑晶是透长石、石英,具流纹构造或气孔构造。酸性喷出岩。 五、根据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分为哪几种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变质作用,指岩浆岩侵入体和围岩接触,由于岩体带来的高温和挥发组分的影响是围岩发生的质变。如煤-石墨、石灰岩-大理石、页石-角岩。 (2)交代变质作用:主要受化学活泼性流体因素影响而变质的作用,又称汽化热液变质作用。主要使原岩矿物和结构特征发生改变。 (3)区域变质作用:包括埋深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和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由于区域性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在大面积范围内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流体都起作用,规模大、分布广,一般该区域内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都较强烈。 (4)动力变质作用:又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使岩石磨碎的一类变质作用,发生在新层带附近,主要使原岩结构和构造特征发生改变,特别是产生了变质岩特有的片理构造。(5)混合岩化作用:是一种介于高度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地质作用。在这种作用过程中。有广泛的流体相存在,温度的升高导致原岩的局部重融,因而形成一种深熔结晶岩与变质岩相互复杂组合的岩石—混合岩

地质作用知识点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板块构造理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 上,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多 火山、地震。 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 (最深)、岛弧或海岸山脉;大 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 褶皱山脉。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 海洋、海岭(近海岭岩石地质年 龄小),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处于生长边界。 3.地质构造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结果)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褶皱: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背斜: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常形成山岭(内力作用),背斜顶部受张 力作用,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内力作用),向斜槽 部因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外力作用)。 断层: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 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形成 4.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具体如图所示: 采石:背斜 岩层中含某种矿层(煤铁):钻矿在向斜 5.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外力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多为石灰岩、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在我国云贵高原,桂林山水、云南石林。 雅丹地貌---风蚀地貌、干旱地区、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丹霞地貌---砾岩和砂岩,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西南部、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 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沉积的红色砂岩,后因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退后,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球状风化---花岗岩冰川作用---冰斗、角峰、(侵蚀),冰碛地貌(沉积)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区,流水侵蚀---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沉积---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风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区,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 6.外力地貌的判定 (1)根据风积地貌判断风向 (2)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流流向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区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区别 地 球 物 理 学 院 2012050503014 王旭龙

一、引言 地质学把自然界中各种动力引起的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构造及地表形态的等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动力地质作用,或简称为地质作用,把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动力地质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下面就其作用和区别做论述。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如可以表现为: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1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构造运动在造成地壳演变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构造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①水平运动:指地壳在水平方向起主要作用的力,即与地面成切线方向的力(包括地壳的压缩和拉张)作用下,地壳岩层所发生的运动,这种运动使相邻块体受到挤压、或者被分离拉开,或者剪切错动,甚至旋转。水平运动主要使地壳的岩层弯曲和断裂,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和断裂构造。因此,水平运动又称为造山运动。②垂直运动:地壳的垂直运动是指地壳块体沿着地球半径方向发生的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垂直运动常常表现为规模很大的隆起或拗陷,从而造成海陆变迁和地势高低起伏。由于地壳上升使海水退却,一部分海底称为陆地;地壳下降,海水侵入,原来的陆地变为海洋。因此,垂直运动又称为造陆运动。

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或构造地质作用,地震作用(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源距),岩浆作用(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空气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所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是指风以及河流、地下水、海(湖)、冰川中的水体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或地下岩石产生的破环,一方面将风化产物从母岩中剥离下来,另一方面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是破坏后的产物脱离母岩,这一过程叫做~~~~;风、地表流水(侧蚀(越弯),底蚀(越平))、海水和冰川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海洋、风、冰川等从原地转移到沉积区的过程称为~~~~。~~~~的方式有机械、化学和生物搬运作用3种),沉积作用(机械。化学、生物沉积作用3种),固结成岩作用 (压固、胶结、重结晶作用)。 矿物定义:一般认为,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物体。矿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是稳定的;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 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一向(一组)解理 云母,二向 长石,三向 方解石,四向 萤石)、相对(质量)密度(纯净矿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为P,在4℃的纯水中的质量为Pw,则矿物的相对密度公式G=P/P-Pw;矿物的密度D是指矿物的质量m与矿物的体积V之比)。 摩式矿物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矿物及岩石圈的主要物质成分。 沉积岩:由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变质岩:先已经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新的岩石。 层理构造:水平~、平行~、波状~、透镜状~、斜层理与交错层理。 沉积岩的主要类型:砾岩与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白云岩

地质作用概述

地质作用概述 油工14-4 赫双玲 油 地质作用概述 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地球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例如:地表形态和景观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裸露地表的岩石会变得破碎,松散,火山活动喷发出大量的高温熔融物质,地震产生山崩地裂等。所以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应力。我们可以根据能量的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又按照方式不同可分为: *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 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 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 * 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地质作用概述 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就是说板块运动能够解释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包括区域的和整个地壳的。 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一般推测,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这些能量,部分传导到地面散失,大量的内热由于岩石导热性差,在地下聚积成为产生各种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还有人认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也是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之一。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上述变动总称外力地质作用。 地球的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水往低处流是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地势的高低又是内力地质作用所塑造。火山喷出的气体和水分是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一次强烈的火山活动还可以引起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气候异常。地质作用强烈地影响着气候以及水资源与土壤的分布,创造出了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这种良好环境的出现,是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球形成的初期,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质量都和现代大不相同,大气曾经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阶段,海水是约在10亿年前才

工程地质课后练习与答案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包括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 二、简答题 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 答: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第一章地质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河流阶地: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 2、风化壳:地球表面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氧、二氧化碳、水和生物等的联合耦合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化学性质改变与元素迁移的现象。 4、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5、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6、岩浆作用: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7、地震作用: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水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其次为地震动土压力。 8、力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9、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10、地壳运动:指包括花岗岩- 变质岩层(硅铝层)和下部玄武岩层(硅镁层)在的整个地壳的运动。广义的指地壳部物质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运动,如地壳变形、岩浆活动等;狭义的指由地球营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隆起、拗陷和各种构造形态形成的运动。 二、填空 1、岩石的风化程度可根据岩石的矿物颜色、结构、破碎程度、坚硬程度等方面

第四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四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外动力地质作用 一、定义: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下能、重力能和明引力能的影响下 产生的动,对地表所进行的各种作用。 结果:减小地表起伏、夷平高差。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一)风化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二) 剥蚀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侵蚀、刨蚀、潜蚀…….) (三) 搬运作用 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四)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CACO3+CO2+H2O Ca[HCO3]2 (五)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沉积物是松散的,颗粒之间富含孔隙和水分,颗粒之间相互无坚密的连接力,从沉积物沉积岩经历以不几个阶段: 1.压固作用 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作用于下部使其压实 (孔隙减少,水分排除,体积减小)。 2.胶结作用(只发生在碎屑沉积物中) 经压固后的沉积物仍有些孔隙(粒间),由胶结物质充真到孔隙中,使沉积颗粒胶结在一起变坚硬。 胶结物主要是化学沉淀物:硅质(SiO2); 铁质(Fe2O3.nH2O); 钙质(CaCO3); (粘土矿物) 不同的化学成分的胶结物坚硬程度不同:硅质铁质〉钙质泥质 胶结类型可分为: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图略 胶结类型不同坚硬程度不同: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1

第15章 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第十六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湖泊(1ake)与沼泽(swamp)是大陆上的重要沉积场所,其中往往堆积有众多的矿产资源。在地质历史中湖、沼沉积有广泛分布,湖泊的沉积物类型与气候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地层中湖泊沉积的特点了解古地理和古气候情况。 第一节湖泊概述 一.湖泊概况 湖泊——陆地上的积水洼地。湖泊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因淤积转变为沼泽。湖+沼总面积占全球大陆面积的4.1%。 湖泊遍布世界各地,其总面积为270万km2,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8%。 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是北欧的芬兰,共有湖泊五万五千多个,占该国面积的8%,有湖国之称。 湖泊规模不等,世界最大的湖泊是原苏联的里海,为咸水湖(salt water lake),面积达436 340km2。世界第二大湖是北美的苏必略尔湖,为淡水湖(fresh water lake),面积达88 627km2。世界最深的湖泊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水深达l 620m。湖泊所处位置的高低相差悬殊,最高的是我国西藏高原的纳木湖,湖面海拔4 718m。最低的是巴勒斯坦、约旦两国间的死海,它的水面比海平面低395 m。 二.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 1.湖水的来源 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和地下水,其次是冰川融水和残留海水。 湖水的来源深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位于高处的湖泊,如山顶的火山口湖,主要靠大气降水; 位于低洼处的湖泊,其水源除大气降水外还有地下水; 温湿气候区的湖泊,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与大气降水; 干旱、冷湿气候区湖泊的湖水来源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主。 2.湖水的排泄 湖水通过蒸发、流泄和向地下渗透三种方式而排泄。 干旱气候区多数湖泊无出口,湖水主要以蒸发方式排泄。 潮湿气候区多数湖泊有出口,湖水主要以流泄方式排泄。 一般将有出口的湖泊称为泄水湖(sluicing lake)或外流湖(external lake),无出口的湖泊称为不泄水湖或内流湖(basinal lake)。 如果湖水的流入量大于或等于湖水的排泄量,湖泊能长期存在;如果湖水的流入量少于排泄量,湖泊便逐渐干涸或成为季节性间歇湖。 3.湖水的化学成分 湖水中含有的大部分元素呈离子、胶体质点或气体状态存在。 含有的主要离子为HCO3-、SO42-、C1-、Mg2+、Na+、K+。此外,生物所需的养分如NO3、NO2-、NH4-、P、Si及Fe的化合物也很重要,它们的含量虽少但对湖中生物的繁殖具有很大意义。 溶于湖水中的气体主要为O2及CO2,某些湖小还含有H2S及CH4等。 在某一些由地下水补给的或干旱气候区的湖泊中可富集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如Rb、Cs、F、As、B、Th、I、U等。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 2、工程地质条件 答: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二、简答题 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 答: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一、名词解释 1、河流阶地; 2、风化壳; 3、风化作用; 4、变质作用; 5、地质作用; 6、岩浆作用; 7、地震作用; 8、力地质作用; 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1. 河谷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 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4.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5. 地球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6. 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7. 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工程地质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其中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1)构造运动、2)岩浆活动、3)地震作用、4)变质作用、、5)风化作用、6)斜坡重力作用、7)剥蚀作用、8)搬运作用、9)沉积作用、10)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就是说板块运动能够解释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包括区域的和整个地壳的。 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一般推测,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这些能量,部分传导到地面散失,大量的内热由于岩石导热性差,在地下聚积,成为产生各种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还有人认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也

是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之一。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 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外力作用: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这一切活 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 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上述变动总称外 力地质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关系: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地球的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水往 低处流是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地势的高低又是内力地质作用所塑造。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 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 起伏,向单一化发展。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 程和发展。地质作用也会给人带来危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等。人类无力改变地质作用的规律,但可以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使之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防患于未然。如预报预防 地质灾害的发生,就有可能减轻损失。中国在古代就有“束水攻沙”,引黄河水灌溉淤田压碱等经验,是利用河流的地质作用的 规律来治理河流取得成功的例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