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地利的城市

奥地利的城市

奥地利的城市
奥地利的城市

小城格拉茨位于奥地利东南部的穆尔河(Mur)畔,是奥地利第二大省施泰尔马克州(Steiermark)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格拉茨一词来源自于斯拉夫语,意为“城堡”。与包括维也纳在内的许多奥地利城市一样,格拉茨显得小巧而精致,1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5万人口,完全看不到国内大城市那种摩肩接踵的景象。

这座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城市是公认的中欧保护最完善的古城之一,其最早的定居居民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公元1115年,这座城市开始有文字记载,公元1440年,当时的奥地利皇帝弗雷得里克三世(后来成为德国皇帝)曾将皇宫设在格拉茨。

城中建筑风格丰富多样,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气息浓厚的众多建筑都保存完好。此外,城中相当数量的受意大利风格影响的建筑,又透出一丝南欧风情。兰德宫(Landhaus)被公认为是南部德语区最精致富丽、保存最完美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城中军械库(Zeughaus)收藏了三万多件稀奇珍贵的古代军械,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古代兵器收藏馆,足以说明这个城市历史遗产的丰富。

走在格拉茨的狭窄街道上,很容易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这里到处是红瓦灰墙古色古香的建筑,极少有现代式的楼宇,当然也没有现代式的污染。有的只是有轨街车低沉的轰响,远处教堂悠扬的钟声,三三两两走在整洁街道上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的行人。要不是随处可见的彩喷大幅广告和穿梭来往的各式新款轿车的提醒,还真以为回到了18世纪的欧洲。正因为如此,1999年,格拉茨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悠久历史浸润之下,格拉茨给人的第一印象显得宁静而有条不紊。每年318天阳光普照的日子又使得小城生机勃勃,处处散发着浪漫的气息。

格拉茨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尽管城市不大,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格拉茨成为欧洲文化的大熔炉,格拉茨是中欧通往东南欧的枢纽。它既是中、西欧面向东欧国家的门户,又是众多东欧思想家、艺术家向西部欧洲大陆展示自我的窗口。几百年来,格拉茨一直是各种欧洲文化和思想流派交汇的地方,罗马人、斯拉夫人和日尔曼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同时,小城中人们重视教育的传统也为文化艺术的滋生提供了沃土,在格拉茨,大学和大学社区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多万居民中有超过6万多名注册大学生在三所大学和技术学院学习。

从格拉茨的城堡山(Schlossberg)上鸟瞰全市,现代化的大学和医学院等综合建筑物被融汇在一片橙红色瓦顶的中世纪的教堂、古堡之中,充满着浓郁的历史与文化的气息。从阿尔卑斯山流下的穆尔河穿城而过,为春日的格拉茨带来了一股股清爽宜人的空气。

格拉茨理所当然也秉承了奥地利人悠久的音乐传统,世界著名指挥家卡尔•贝姆和作曲家舒伯特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城中终年上演着令人目不暇接的音乐会和戏剧节目,还有欧洲最早的爵士乐艺术学校、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画廊和丰富多彩的酒吧文化。

小城的殊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格拉茨成为奥地利前卫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城市公园论坛、格拉茨作者集会以及前卫艺术节“施泰尔之秋”等活动是格拉茨面向当代艺术的前沿。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让这个城市在古老的外衣之下拥有了跃跃欲试的脉动,这也是当地居民深深为之自豪的。

古典主义与现代风格在这个中欧城市得以完美结合,而所有这些又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使得格拉茨成为中欧现当代艺术的一个先锋城市。

真正将格拉茨推到世界级大舞台上的,要属今年欧盟赋予它的一项桂冠:2003欧洲文化之都。这项历史悠久、一年一度的欧洲、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界盛事,让更多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将目光投向这座欧洲大陆深处的城市。

评选年度欧洲文化之都的传统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希腊首先提出了这一创想,当时的初衷是“让欧盟国家的人民联系更加紧密,推动文化合作,除了培养经济、政治

上的一致,更要加快文化领域的一体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显现,这项年度桂冠评选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欧盟国家内部的文化交流,而成为地区、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文化艺术成果展示的舞台,而评选出的文化之都也不再仅仅是当年的明星,更成为文化艺术的集散地,吸引和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有为青年。

欧洲文化之都的评选首先由欧盟成员国在每年共同选举出一个国家,然后由这个国家自己决定挑选出一个城市。1985年,希腊雅典成为第一个当选城市,此后每年有一个欧洲城市当选。在最初的十年里,当选城市多为国家的首都,或者世界级大都市,从1990年代下旬开始,欧盟各国的文化部长达成一致,在评选标准上有所变化,开始选择那些规模较小,知名度并不很高的城市。进入新千年后,增加到了一年两个或者多个城市分享这项荣誉。也许是因为1995年才加入欧盟大家庭的奥地利姗姗来迟,在这么多历年当选的城市中,竟没有一个奥地利城市。到了2003年,欧盟将选择权只交给了奥地利一个国家,秉着宣传中小城市的宗旨,奥地利政府没有选择首都维也纳或者名气更大的萨尔茨堡,让格拉茨独享其荣。格拉茨人更是雄心勃勃地计划借此东风在今年内招来200万游客。

小城的现代从今年年初开始,这个新当选的欧洲文化之都好戏一幕接着一幕。街头各处都摆放着现代派艺术家们的大作,孩子们从中找到了无穷乐趣。不过,最大胆、最富有创新意义的,当属以城堡山和穆尔河为主题的几件大型艺术建筑。

钟楼阴影(Shadow Clock Tower)

穆尔河左岸的城堡山(Schlossberg)在格拉茨城中心显得格外抢眼,山上的钟楼俯瞰着全城,是格拉茨的标志性景观。格拉茨人今年的第一件作品,就在这座钟楼上动起了脑筋。城堡山得名于这座山上曾经有过的一座城堡。从当时城堡的位置往下看,整个城市一览无余。在城堡的旧址上,有一处摆放着四门火炮,居高临下,威风无比。就是在这座山上,19世纪拿破仑时代法国侵略奥地利时,奥地利军队曾有过惨烈的坚守战,虽然后来兵败,但奥地利人对这场战斗刻骨铭心。此役之后,法国人占领奥地利长达8年,拿破仑对攻城法军死伤无数始终难以释怀,下令将城堡彻底捣毁,结果城堡山从此不再名副其实,因为山上的城堡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残垣断壁。

如今,在这些残垣断壁的基础上修建的钟塔成为全城的象征。沿着小山修筑的曲折小径成了夏日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同样来自于施泰尔马克州的年轻艺术家马库斯•魏弗林(Markus Wilfling)从城堡山的历史故事中汲取灵感,在钟楼的北面紧贴着它建起了一座黑色全钢结构的复制品,尺寸比例严格按照钟楼仿制。魏弗林自己的解释是,除了纪念当初那段历史投下的阴影之外,这件作品的现代意义是:让人们对空间变化的感知有了新的体验。从城市中心广场的角度来看,复制品就像给钟楼勾勒了一个轮廓:从东面的城市公园来看,像是与钟楼一模一样的一件雕塑;而在黎明时刻或者雨水来临之际特殊的光照条件下,又如幻影一般在钟楼旁边若隐若现。魏弗林巧妙地利用周围环境参照,用物质的形式表现了非物质的意境。

让人感到惊讶和敬佩的,除了这件艺术品本身外,格拉茨人的开放和大胆——能够同意在城市标志物上动手脚。也许正因为钟楼阴影的双重意义,这件作品才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批准。

穆尔河上的“小岛”(Island in the Mur)

穆尔河横穿市区,将城市分割成两部分,河水流向西南,最后注入地中海。1月9日到12日,格拉茨举行了盛大节日活动,庆祝她被命名为“2003年欧洲文化首都”,活动的高潮是“小岛”的揭幕典礼。“小岛”是穆尔河上人工建造的一个艺术与建筑结合体,外形像是一个贝壳,由钢材和玻璃构成,主要有室内咖啡馆、儿童娱乐场所,和一个室外半圆型剧

院三个功能。两座钢结构桥将它与左右岸分别相连,净水与污水巧妙地利用作为桥体结构的粗钢管运输。“小岛”的设计者是纽约设计师维托•阿孔尼(Vito Acconci),旨在将穆尔河与格拉茨人的生活更紧密地连在一起。之所以在小岛中设置一个露天剧院演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现代节目,是因为“在流水之上建起的‘小岛’,其自身也必须是流动的、瞬息万变的。”这件作品结构复杂,而外形更是巧夺天工。显然,格拉茨人对它十分满意,他们的评价是:如果一个天才设计师被要求给格拉茨这样一座历史名城设计一件与众不同的建筑,他会怎么做呢?那当然意味着一件超凡脱俗的作品的诞生:艺术与建筑,梦幻与现实在它身上融为一体。

格拉茨艺术馆(Kunsthaus Graz)

穆尔河右岸正在建造一个将于今年秋天完工的现代艺术展馆,其造型仿佛是一个由水泥柱子撑起的巨大气球,由于外立面全部采用蓝色玻璃,当地人称之为“蓝泡泡”。在它的顶部,有形似喷嘴的管状天窗,蓝色的半透明墙面让内外可以交流。艺术馆的顶端还将建造一个悬臂式透明咖啡吧。

这一带有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的设计者是英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彼得•库克(Peter Cock)和柯林•福聂尔(Colin Fournier),他们自己将这一建筑称为“友好的外星来客”,这一称谓不乏戏噱成分,因为在一片古老建筑中矗立起这样一个蓝色的庞然大物,的确有点“弹眼落睛”。难怪格拉茨人宁可将它称为“一件实验品发出的邀请”。

近年来,格拉茨无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注目的地方,而众多的艺术作品又被她用来装点自身。作为过去和将来的分界点,当代艺术流派将在这里得到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应。

巴伐利亚州

TOP

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东南部,其南部和东部与奥地利、捷克相邻。阿尔卑斯山横贯全州,多山峰、多森林、多湖泊是该州地形地貌的突出特征。全州面积70554平方公里,人口1180万,是德国面积最大的州。该州下设7个专区、25个市、71个县及约2000个乡镇,首府是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具有千年历史和最古老传统的州,它是德国唯一一个在1945年纳粹德国崩溃后疆域按原样保留下来的州。它对外强调联邦思想,内部却较集权,权力主要集中在州首府慕尼黑及纽伦堡、奥格斯堡等大城市。

巴伐利亚州在立法机构上有一点不同于其他州的地方,就是除了州议会外,还有一个由各社会团体、经济团体、文化团体和地方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立法机构—参议院,它在州立法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该州历史上以农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该州首府慕尼黑被人们称为“德国第二首都”,是巴伐利亚州的文化、经济中心。著名的巴伐利亚啤酒酿造厂就设在慕尼黑。此外,纽伦堡、菲尔特、埃尔兰根地区是机械制造、电气和玩具工业的集中地,有著名的西门子、克维莱、根德等大公司。奥格斯堡是机械制造和纺织工业的所在地。累根斯堡则拥有年轻的电气工业和汽车工业。英格尔斯塔特的汽车制造业也很有名,其生产的奥迪牌小汽车是中国百姓所熟知的。在巴伐利亚东部,其工业主要以传统手工业为主,而在巴伐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阿尔卑斯山极其前沿地带至今仍以农业为主。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充满魅力的旅游圣地,旅游业是该州重要的经济来源。这里既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有旖旎的湖光山色。这里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累根斯堡、巴罗克洛可可式的班茨、埃塔尔的修道院和教堂、十四圣者大教堂等,这些教堂建筑及当年的主教城市维尔茨堡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财富之列。

雄伟壮观的阿尔卑斯山、美丽如画的山前丘陵中的湖泊,为古老的巴伐利亚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德国最高峰楚格峰巍峨耸立,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山顶也是一片白雪皑皑,山腰间则气候凉爽,是避暑的圣地。该州主要湖泊有施塔恩贝格湖、特格恩湖、阿穆尔湖、梦茵湖和博登湖,其蕴藏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巴伐利亚森林、第一个德国国家公园以及多瑙河、美因河及支流的河谷地带被誉为德国的“浪漫之路”。如此美丽的景色和古老的文化遗产,使巴伐利亚成为旅游者最喜爱的德国第一号渡假圣地。

奥地利中央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指引

信用风险管理指引:评级模型与验证由奥地利中央银行(OeNB)和金融市场管理局(FMA)合作编写 目录 信用风险管理指引:评级模型与验证 (1) 1、简介 (4) 2 信贷评估的最佳数据要求 (7) 2.1政府和公共部门 (8) 2.2金融服务供应商 (10) 2.3企业客户- 企业/企业主 (12) 2.4企业客户- 专业贷款 (16) 2.4.1项目融资 (18) 2.4.2物品融资 (18) 2.4.3商品融资 (19) 2.4.4产生收入的房地产融资 (19) 2.5 零售客户 (20) 2.5.1大众市场的业务 (21) 2.5.2 私人银行 (23) 3.常用的信用评估模型 (24) 3.1 启发式模型 (24) 3.1.1 “典型的”评级问卷 (25) 3.1.2 定性系统 (25) 3.1.3 专家系统 (27) 3.1.4模糊逻辑系统 (28) 3.2 统计模型 (29) 3.2.1 多元判别分析 (30) 3.2.2 回归模型 (31) 3.2.3人工神经网络 (33) 3.3因果模型 (35) 3.3.1期权定价模型 (35) 3.3.2现金流量(仿真)模型 (36) 3.4混合形式 (36) 3.4.1模型类型的横向结合 (36) 3.4.2利用覆盖(Override重新定义)进行模型类型的纵向组合 (38) 3.4.3上游采用启发式淘汰标准 (38) 4针对各个评级部分评估模型的适用性 (39) 4.1基本要求的履行 (39) 4.1.1 PD作为目标值 (39)

4.1.3客观性 (40) 4.1.4接受水平 (41) 4.1.5一致性 (41) 4.2各个模型类型的适用性 (41) 4.2.1启发式模型(Heuristic Models) (41) 4.2.2统计模型 (42) 4.2.3因果模型 (43) 5评级模型的开发 (45) 5.1 生成数据集 (47) 5.1.1 数据要求和资源 (47) 5.1.2 数据收集和清洗 (48) 5.1.3样本的定义 (54) 5.2开发得分函数 (56) 5.2.1单因素分析 (58) 5.2.2 多因素分析 (61) 5.2.3 总体得分函数 (62) 5.3 校准评级模型 (64) 5.3.1逻辑回归的校准 (65) 5.4 转移矩阵 (66) 5.4.1为期一年的过渡矩阵 (67) 5.4.2 多年的转移矩阵 (69) 6 验证评级模型 (72) 6.1定性验证 (74) 6.2定量验证 (75) 6.2.1辨别能力 (76) 6.2.2校准回溯测试 (90) 6.2.3回溯检验的转移矩阵 (98) 6.2.4稳定性 (100) 6.3基准检验 (101) 6.4压力测试 (104) 6.4.1压力测试的定义和必要性 (104) 6.4.2压力测试的基本因素 (105) 6.4.3开发压力测试 (106) 6.4.4执行和评估压力测试 (110) 7 估计违约损失率(LGD) (110) 7.1 损失的定义 (111) 7.2 LGD的参数估计 (112) 7.2.1非零售交易中特定的LGD损失成分 (112) 7.2.2 零售交易中LGD的具体损失部分 (114) 7.3 辨别损失的参数信息载体 (115) 7.3.1 具体损失参数的信息载体 (115) 7.3.2 客户类型 (117) 7.3.3 抵押品的类型 (117)

奥地利的历史

奥地利的历史 * 条条道路通罗马…… 早在公元前十六年,古罗马帝国的将士们就已经兵临多瑙河谷,在这里修筑起抵御工事和堡垒,以抵御北方凯尔特人的侵袭,其中的一个边疆省份叫做“卡农通”,并为这个地区修筑了一个前沿阵地,名为“维因多波纳”。此后的十个世纪中,奥地利这块发祥地度过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它曾是许多民族部落的居留地。继匈奴人之后,这里曾经居住过鲁吉尔人、黑鲁勒尔人、伦哥巴人、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当查理大帝征服了阿瓦尔人之后,增强了东部的防御体系,并在多瑙河谷地区建立起了东部边区(Ostarrichi),奥地利这个名词首次得到了书面记载,这是公元996年的事。这时,卡洛林王朝的奥托一世皇帝把这块土地作为封地赐给了巴奔堡家族。 * 巴奔堡家族的兴衰 巴奔堡家族(Babenberg)(976年——1246年)的功绩在于,他们在和教皇的纷争当中,采取种种政治手腕,保住了这块土地的完整,并且把它发展成中欧权力的中心。列奥波特一世和他的子孙最终把王朝的居住地迁徙到了维也纳。1156年,海因里希二世统治的奥地利成了一个大公国。巴奔堡王朝的最后一位统帅,弗里德里希二世于1246年在和匈牙利人的征战中丧命。奥地利重又落入波希米亚和匈牙利人的纷争之中。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被授予国王称号。这位骁勇善战的年轻人和波希米亚人进行了一场战争。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大获全胜,开始了对奥地利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 * 哈布斯堡家族的辉煌史 奥地利的今是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功绩分不开的。在鲁道夫四世(1358年——1365年)执政期间,维也纳大学创建起来了,斯特凡教堂也得到了扩建。然而,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时代并非永久的太平盛世。中世纪的两次鼠疫几乎夺走了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1529年和1683年,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两次兵临城下。但是奥地利人每每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 A . E . I . O . U A.E.I.O.U.西文中最常见的五个元音字母,在哈布斯堡时期有着辉煌的解释:“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意为天下皆为奥地利臣民。哈布斯堡家族明智的外交政策,加之以深思熟虑的婚姻和继承,使自己的版图迅速地扩张起来。马克西米利昂一世娶进勃艮第的公主玛利亚为妻,获得了法国、尼德兰、比利时的大片领土。他的儿子菲利浦的婚姻又带进了西班牙的大片领土。到了他的孙子卡尔五世的时代,哈布斯堡已经成为欧洲最强盛的一支王族。卡尔五世不仅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同时还是西班牙国王和那波利、西西里、撒丁的统治者。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也因此进入了奥地利的版图。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正好说明哈布斯堡王朝的用心:“让别人去发动战争吧,而你,幸福的奥地利,结婚吧。战神马尔斯给别人带来的东西,你是从爱神维纳斯那儿得到的。”崇尚文化的精神振兴了欧洲,巴洛克的辉煌建筑鳞次节比。哈布斯堡王朝到了卡尔六世,民富国强,地域辽阔。 * [国母]执政四十年 迄今,在维也纳你仍然可以感受到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无远弗届的力量,美术史博物馆前那尊巨大的雕塑兀自睥睨群伦,彷佛整个维也纳仍匍匐在她的权杖之下。“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王万岁”当匈牙利贵族听说玛利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ia)登基时,纷纷前来首都维也纳祝贺。1740年,年仅23岁的玛利亚·特蕾西亚加冕成为哈布斯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女皇,同时也成为匈牙利的女王。父亲卡尔六世膝下无子,只能开创哈布斯堡王朝的先例,让自己的爱女加冕了。为了避免周边的大公国和选帝侯们造反。卡尔六世在生前做了慷慨的施舍。但是卡尔六世尸骨未寒,巴伐利亚、法国和普鲁士的贵族们已经开始反目。玛利亚·特蕾西亚这位“国母”,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通情达理的政策,挽救了这一危机四伏的帝国。她虽然在七年的西里西亚战争中未能击败夙敌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但是从未违背过她的格言:“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这位养育了十六个子女的女君主从未因此中辍她的治国大业。在国内,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改良机构、普及教育的政策。她的四十年执政,为奥地利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 开明君主治国有方

细说欧洲各国文化差异

细说欧洲国家的文化差异 我们华人移民到欧洲,对于人家的风俗习惯与禁忌最好是应该了解一些的,这样在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占据主动。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民俗文文化也各有各的禁忌。” 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说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欧洲国家有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在国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另外,在我国分被认为代表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范冰冰)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欧洲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以下是欧洲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 法国在博物馆和教堂不要用带有闪光灯的相机拍照。女士优先的礼仪起源于法国,旅行中要注意为女性让道、开门、让座,上下车让女性先行。巴黎女子很少穿牛仔裤,大多数巴黎女郎的上班裤装都是宽松有致的,她们排斥紧绷在腿上的裤子,认为破坏秀腿那纯洁细腻的美。 德国在德国用餐,不要用吃鱼的刀叉来吃肉。如果同时要饮用啤酒和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在自助餐的发明国里吃自助,尤其注意不要在食盘中堆积过多的食物。(迪士尼趣闻)德国人守纪律,讲整洁;守时间,喜清静;待人诚恳,注重礼仪。 瑞士与瑞士人共餐,通常在开始时互相敬酒一次,之后则不需频频敬酒,各自随意饮用即可。用餐过程中,不宜直接用嘴去吹凉过热、过烫的菜肴或汤,更不能在咀嚼食物、使用餐具时发出声。

英国英国人最忌讳别人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就连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不该问的,这些都是他个人生活的秘密,决不允许别人过问。在英国,请千万记住不能像国内一样,问人家“你去哪儿”,“吃饭了吗?”等问题,他们讨厌别人过问他们的个人生活。并且英国人,凡事都须循规蹈矩,他们的汽车行使方向和欧洲其他国家正好相反。在英国旅游,切记不要当众打喷嚏,翘二郎腿;不要从梯子下面走过,或在屋子里撑伞。在谈话时,不要以皇室的家事作为笑料。 西班牙女同胞上街需要戴耳环,若没有戴耳环,则就像一个正常人没有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欧洲人用香水)。西班牙人强调个人信誉,宁愿受点损失也不愿公开承认失误。如果无意中帮助了他们而使他们免受损失,那么你便永久地赢得了友谊和信任。 匈牙利不论住店还是用餐,千万别弄碎玻璃器皿,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交逆运的先兆,将成不受欢迎的人。匈牙利人,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许摆放禽类制成的菜肴,认为那样的话,好运会随禽类飞走。 荷兰荷兰人,曾是欧洲最正统的民族,爱清洁、讲秩序、做生意时希望你在到达荷兰前就事先约定。性格坦率,开诚布公。爬楼梯或搭升降电扶梯的时候,女性通常跟在男性的后面。 俄罗斯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她被称为太阳花,并被定为国花,拜访俄罗斯人时,送给女士的鲜花宜为单数。在数目方面,俄罗斯人最偏爱7 ,认为它是成功、美满的预兆。对于13 与星期五,他们则十分忌讳。俄罗斯人非常崇拜盐和马,主张“左主凶,右主吉”。 葡萄牙葡萄牙人重视礼节,通常在礼貌性寒暄之后都会互相交换名片,但不太守时. 与葡萄牙人洽谈生意,勿让葡萄牙友人有被推销产品的压力。通常葡萄牙人喜欢在旧式、气氛庄严、亲切的咖啡屋洽谈生意,花费不多但效果好。葡萄牙人,很像希腊

第6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中央政府制度(答案)

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 (第六章) 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内阁制起源于( A )(2013年1月)p.203 A.英国B.美国C.奥地利D.西班牙 2.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主要奉行( B ) (2013年1月)p.215 A.积极干预的大政府思想B.“守夜人”的小政府思想 C.“福利国家”的政府理念D.政府与市场并重的混合监管理念 3.日本转向“象征天皇制”及确立议会君主制的时间是在( D )(2012年10月)p.199 A.20世纪初B.明治维新之后C.一战后D.二战后 4.西方国家最为普遍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是( A )(2012年10月)p.205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5.法国的半总统制又被称为( D )(2012年10月)p.208 A.“拿破仑体制”B.“密特朗体制”C.“希拉克体制”D.“戴高乐体制” 6.20世纪末西方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其导向是( C )(2012年10月)p.220 A.民主B.法治C.效率D.平等 7.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的是( D ) (2012年1月)p.212 A.国务卿B.首席大法官C.总统D.副总统 8.当今西方国家中属于虚位元首的是( D ) (2012年1月)p.198 A.法国总统B.德国总统C.葡萄牙总统D.奥地利总统 9.瑞士联邦共和国实行( D ) (2012年1月)p.209 A.总统制B.内阁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10.下列国家中,实行集体元首制的是( D )(2011年10月)p.197 A.意大利B.德国C.法国D.瑞士 11.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 B )(2011年10月)p.208 A.国民议会B.总统C.总理D.政府 12.美国总统在组阁过程中需遵循不相容原则,即( C )(2011年10月)p.212 A.内阁成员不能是归化的美国人B.内阁成员不能有宗教信仰 C.内阁成员不能同时兼任国会议员D.内阁成员不能与总统来自同一个州

奥地利概况

奥地利概况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北部与德国、捷克接 壤,东部与斯洛伐克、匈牙利相邻,南部连接意大 利、斯洛文尼亚,西部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它是 欧洲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进入东欧的主要门 户。奥地利国土面积 83870平方公里,由 9个联邦 州组成。全国人口约 8百万,其中98%说德语。约 74%的奥地利人信仰天主教,5%信仰新教。 奥地利是山地之国,山地面积占 60%。阿尔卑 斯山脉从西向东南延伸横贯奥地利境内,西部和南 部多山,最高山峰为大钟山(Grossglockner),海 拔 3798米。中部地区有众多的湖泊和沼泽,北部为 丘陵,东部是潘诺尼亚平原。蓝色的多瑙河是奥地 利人民的母亲河,在奥地利境内全长 350公里。 奥地利以音乐和皇家传统文化闻名于世,其实,它 的内涵远不止这些。这里美景天成,历史文化传统 深厚,人民好客淳朴,并勇于创新,堪称文化与自 然交融之地的典范。 九个联邦州 维也纳 Wien https://www.doczj.com/doc/6f14009007.html, 面积:415平方公里,人口:168 万。 首都维也纳是统治奥地利长达 640 年之久的哈布斯堡皇朝的古都,市 内建筑新老相容,充满活力。维也 纳也是欧洲文化艺术的汇集之地、 更是人们休闲度假和享受生活的地方。维也纳森林和蓝色多瑙河为这座全球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拥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欧洲魅力城市。 布尔艮兰州 Burgenland https://www.doczj.com/doc/6f14009007.html, 首府:艾森施塔特,面积:3965平方公里,人口:28万。 布尔艮兰州是奥地利最东部的一个联邦州,以温泉区和盛产葡萄酒而著称。与匈牙利共享的诺伊希德尔湖是欧洲大陆唯一的草原湖泊,是稀有鸟类的栖息地。位于州府艾森施塔特的爱斯特哈泽宫是奥地利最美的巴洛克宫殿之一。著名的作曲家约瑟夫·海顿曾在这里生活和创作。 下奥地利州 Nieder?sterreich www.niederoesterreich.at 首府:圣珀尔腾,面积:19173平方公里,人口:160万。 下奥地利州环抱着维也纳,也是奥地利面积最大的联邦州。该州东部丘陵地带盛产葡萄酒,北部是广阔的森林地带,分别被称为葡萄酒区和森林区。蓝色多瑙河由西向东穿过整个州。其中梅尔克和克雷姆斯之间的瓦豪景区堪称多瑙河最美丽的一段。州府圣珀尔腾的政府新区位于老城东南,现代建筑云集于此。

应用文-奥地利经济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 '一般认为,奥地利 学派的形成始于1871年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经济学原理》的 。当时还是个公务员的门格尔也因此书而成为维也纳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经担任数年鲁道夫(Rudolph)王储的私人教师和旅伴后,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两位更年轻的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 von Bǒhm-Bawerk)和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虽非门格尔的学生,却成为门格尔这本成名之作新观点的热情支持者。在19世纪80年代,由于这两位追随者和门格尔一些学生不遗余力 ,特别是由于门格尔本人发表了一本有关方法论的著作,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的观点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至此,奥地利学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实体。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一些著作被译成了 ;1890年《美国 及 科学学会年刊》的编辑们一再要求庞巴维克撰文阐述这一新学派的思想。下文力求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作简要回顾,着重介绍(1)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该学派的核心观点;(3)该学派及其观点与其他主要经济学流派之间的关系;(4)目前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关系的各种学说及观念。 奥地利学派奠基人 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杰文斯(Jevons)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瓦尔拉(Walras)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都被认为是“边际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思想史学家所强调的,是门格尔著作中与杰文斯和瓦尔拉相同的一些特征。近年来,特别是W·贾菲(W.Jaffé,1976年)的发表后,学术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门格尔思想中与他同代人不同之处。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如W·格拉斯尔(W.Grassl)和B·史密斯(B.Smith),(1986年),则将门格尔及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独特思想与19世纪后期奥地利更为广阔的思潮和 思想 起来了。 门格尔著作的锋芒所向毫不含糊。他的《原理》着力于重建经济科学的基础,即在保留经济学抽象与理论特色的同时,对价值与价格提出一种与古典派学说截然相反的理解。古典派经济学家们认为,价值受以往资源成本的支配;门格尔则认为,价值是对今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实用性的判断。门格尔的著作虽是奉献给德国和奥地利说德语的学术界的,但它在方法、风格乃至本质上,都与当时德国各大学的研究大相径庭。后者的研究虽也尖锐批评古典经济学,但它抨击的是其理论特征,其主张主要是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在门格尔著作发表时,以古斯塔夫·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为首的新历史学派正开始取代以罗雪尔(Rosoher)、克尼斯(Knies)和希尔德布兰德(Hildebrand)为首的旧历史学派。年方31岁的奥地利公务员门格尔显得小心翼翼,尽量不与德国经济学界冲撞。事实上,他以“恭敬之心”将《原理》一书题献给罗雪尔,并“作为一个奥地利伙伴的友好问候以及作为对德国慷慨恩赐我们奥地利人以科学启迪的菲薄报答……”(门格尔,1871年,前言)。门格尔显然希望人们会认为他的理论创新证实了德国学者从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献出一种新的经济学以取代备受怀疑的英国正统古典学说。 但门格尔注定要大失所望。德国经济学家对他的著作不屑一顾。即便一些德语学术刊物注意到它,也是或被完全曲解,或被一笔带过。在《原理》出版后整整10年中,门格尔完全是孤立的;当时不存在什么奥地利“学派”。19世纪80年代,当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热情洋溢的著作开始问世时,这一新学说虽被冠以“奥地利学派”的称号,但与其说是一种尊称,倒

德国 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

概述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8世纪初奥地利(?sterreich)和普鲁士(Prussia)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 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 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GDR;Die Democratik,Deutsche Democratishe Republik,der DDR); 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G,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两个国家。 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古欧洲历史脉络梳理

欧洲历史脉络梳理 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克里特文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希腊半岛的迈锡尼(迈锡尼文明)也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在希腊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为著名。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繁盛时期,奴隶制度充分发展起来。手工作坊、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葡萄种植以及家务劳动都普遍使用奴隶,奴隶成了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的劳动带来了希腊奴隶制的繁荣。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是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古希腊时期持续数百年,后期马其顿王国崛起,亚历山大不断扩张,建立起来一个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师波斯帝国,其与欧洲历史也有着巨大的联系,历史有著名的希波战争),其疆域东自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部,西抵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不过,亚历山大去世后,王国分裂,形成诸多希腊化国家,古希腊历史结束。 希腊化时期: 古希腊城邦中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三世纪曾一度征服亚非欧诸国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马其顿王国。但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分裂衰落,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陆续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希腊化国家。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古代罗马: 意大利是罗马的发祥地。公元前510年,一个奴隶制共和政治的罗马国家在意大利半岛崛起。古代罗马继承古代希腊的文化传统,盛行奴隶制,是欧洲奴隶制文明的辉煌时代。 罗马共和国时期: 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执政官是最高的官职。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奴隶主手中。罗马共和国后期,共和制度出现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声势浩荡的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一些军事领袖为获取国家权力展开了激烈争夺。公元前45年,凯撒夺得罗马最高权利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罗马帝国时期: 继凯撒后,屋大维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全,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实际上成了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建立后,

奥地利中英文介绍

场景对话内容 ABCDE:Goodafternoon(morning),everybody!: Youknow,theschoolwillholdanEnglishspeechactivitytointroduceacountry. 你们知道吗,学校要举行一个英语演讲活动,围绕一个国家来介绍。BCDE:Weknow.我们知道。 A:Whichcountrytointroduce介绍哪个国家好呢 B:Iknowthatthereisaverybeautifulcountry,namedAustria我知道有个很美丽的国家,叫奥地利 TheRepublicofAustriaislocatedincentralEurope.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 Austrianonlyhastheareaof83,,47percentoftheareaiscoveredwithforests.奥地利只有83858平方公里的面积。然而,百分之47的面积被森林覆盖。 Austriameans“Orientalcountry”.Theshapeofthemusiccityislikeaviolin. 奥意为“东方的国家”。音乐城的形状像一把小提琴。 C:Itisreallyabeautifulcountry,ofwhichthecapitalisVienna.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它的首都是维也纳 Itisaworld-renownedculturalcity.它是一座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 Viennahasthenameof"theDanubegoddess".Ithasbeautifulenvironment,th echarmingscenery,warmwinter,coolsummer.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说。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暖夏凉。

奥地利国家情况

奥地利 经济概况 奥地利地处欧洲中部,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生活水平很高,和德国等欧盟国家经济联系密切。其经济体系包括庞大的服务业、成熟的工业及规模有限但高度发达的农业。奥地利出口贸易发展良好,就业市场十分稳定。 奥地利矿产资源主要有石墨、镁、褐煤、铁、石油、天然气等。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6.3%。奥地利工业体系完整,产值占GDP一半左右。主要工业部门有化工、环保、机械电子工程、钢铁、机械制造、采矿、电子和汽车发动机制造等。奥地利农牧业以和林业都很发达,有林场400万公顷,且机械化程度高,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奥地利风景秀丽,旅游业十分发达。游客主要来自德国、荷兰、英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 外贸在奥地利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机械、钢铁、造纸、交通工具、木材加工和家具、工业半制成品和制成品;进口能源、燃料、机械、汽车以及初加工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年度经济分析与展望 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奥地利经济增长减缓,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但主要经济指标仍好于欧盟平均水平。2009年经济出现3.6%的负增长,政府财政赤字达GNP的3.4%。危机爆发后,奥地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消费刺激措施,包括大规模减税计划和新车购买补贴;还推行减少工时政策避免大规模裁员,控制失业率在5%以内;对银行和保险等受挫较大的本国优势产业提供援助,并收购了奥地利第六大银行HGAA。当前世界经济局势有所好转,奥地利也借机进行经济结构重组,发展知识型实体经济,预计将在2010年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恢复接近1%的增长。 投资机会 奥地利工业发展及投资潜力集中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除了钢铁、机械、车辆以及精密仪器工艺以外,还拥有先进的环保工业,如空气、水污染防治技术及垃圾处理设施等。除研发能力和专业技能先进的工业外,奥地利以金融和保险为主的服务业也十分发达。外资企业纷纷投资或收购奥地利企业,目的就是吸取其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或是利用其战略位置向周边国家拓展。 奥地利的外资投入主要集中在化工产业、塑料业、汽车业、机械工程业、机械电子工程业、电子工业、生命科学、电信业、旅游业、金融业和环保业等领域。 塑料业:化工产业及塑料业是奥地利的主导产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1%。目前塑料工业的全球年增幅量超过5%,奥地利塑料工业市场更是蒸蒸日上,每年仅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出口就达一亿吨。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详细介绍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详细介绍 一、大学优势 ~维也纳大学是中欧和多瑙河地区繁荣的学术研究中心、欧洲的 科学"麦加",是培养精英和巨匠的摇蓝之一; ~坐落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奥地利维也纳居世界最宜居住城 市之冠。 ~大学免学费,只是收取少量的注册费。 二、简介 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德语区国家最老的大学之一,成立于1365年,是2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母校。 维也纳大学目前拥有八个系,也是奥地利最大的大学,欧洲最大的大学之一,在校生八万人之多。维也纳大学有来自世界各地128 个国家的约8万7千名国内外的莘莘学子,这里约有1万名专职教授、客座教授、助理教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 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之高,使其成为奥地利最大的高等教育学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多元化巨型学府和科学殿堂之一。 三、参考专业 企业经济学Betriebswirtschaft*、 国际企业经济学InternationaleBetriebswirtschaft*、 国民经济学Volkswirtschaftslehre*、 经济信息Wirtschaftsinformatik、 计算机信息Informatik、 统计Statistik、

德语言学DeutschePhilologie、 英美学EnglishandAmericanStudies、 生物学Biologie*、 化学Chemie、 物理Physik、 地球学Erdwissenschaften、 天文学Astronomie、 营养学Ern.hrungswissenschaften*、 地理Geographie、 历史Geschichte、 日本学Japanologie、 韩学Koreanologie、 数学Mathematik、 气象Meteorologie、 药剂学Pharmazie*、 哲学Philosophie、 政治学Politikwissenschaft、 心理学Psychologie*、 公共媒体与交流Publizistik-undKommunikationswissenschaft*、 汉学Sinologie、 社会学Soziologie、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摘自维基百科) 德意志(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e,即法语的查理曼:Charlemagne)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兰(Deutschland)。公元920年后,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依然称为东法兰克王国,但称呼国王为非加洛林家族的东法兰克国王,也称为“日耳曼王国”(拉丁文Regnum Teutonicum),开始了所谓“德国”的历史(所谓的“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王国”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两者只存在于历史学概念中)。 与中国这样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对于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过程中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民族、国土、国家常常是相互分离的。因而从德意志历史整体考察,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目录 [隐藏] ? 1 日耳曼族 o 1.1 莱茵-卫塞河族群 o 1.2 北海族群 ? 2 早期历史 o 2.1 史前时期 o 2.2 德意志立国时期 o 2.3 神圣罗马帝国 ? 3 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o 3.1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o 3.2 三十年战争 o 3.3 拿破仑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o 3.4 普鲁士崛起 o 3.5 1848年革命 o 3.6 德国统一 ? 4 现代德国 o 4.1 第一次世界大战 o 4.2 魏玛共和国 (1919年—1933年) o 4.3 纳粹德国 o 4.4 冷战时期 o 4.5 德国再次统一 日耳曼族 主条目:日耳曼人 德国地界, 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

奥地利音乐文化 2

论奥地利音乐文化 摘要:奥地利的音乐闻名于世界,从古到今,人类对它的喜爱只增不减,这里不仅诞生了数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还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戏剧院设备和音乐学院,都是让人惊叹不已。奥地利的音乐,充满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字:奥地利音乐维也纳莫扎特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奥地利有音乐王国之称,从地图上看奥地利形状像一把小提琴,整个国家到处都流动着美妙的音乐。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级的音乐之都,那里天才涌现,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在这里谱下了辉煌的篇章。这里的音乐传统、久负盛名的乐团、歌剧和音乐厅给人以艺术享受...... 18世纪中叶是女王特蕾西娅统治的时期,她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改革,使奥地利的版图日益扩大,而且热情赞助各种艺术,尤其对音乐极其热爱,经常在美泉宫举办音乐会,观赏歌剧表演。因此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大师,莫扎特被人们称为乐坛神童,8岁时创造了第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就演出了第一部歌剧。贝多芬是德国人,但音乐创作在维也纳,成名在维也纳,最后长眠在维也纳。他的音乐都具有一定的奥地利民族性。施特劳斯家族是轻音乐派,老施特劳斯的三个儿子分别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狂想圆舞曲创始人”、“圆舞曲家兼指挥家”。其中《蓝色的多瑙河》是由“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7年的名曲,合唱曲与管弦乐曲的版本并存,乐曲描写了多瑙河的秀丽景色,被誉为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还有“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但用“生前备受冷落,死后极尽哀荣”来评价他最为合适,现在人们无限怀念他,因为他的作品生命力无限。19 世纪,奥地利的音乐传统经布鲁克纳、舒伯特、勃拉姆斯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 施特劳斯等巨匠得以发扬和传承。世纪之交的马勒成为连接十九世纪晚期浪漫主义与现代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而勋贝格最终成为20 世纪伟大的音乐革命者,成为新维也纳乐派的领军人物。他们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都呈现晚期浪漫主义的色彩。 奥地利人是具有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之一,其音乐生活极其丰富,音乐表演艺术人才辈出。维也纳从18世纪起成为了欧洲音乐文化中心之一,素有“音乐之都”的盛名。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

奥地利旅游必去的景点.doc

奥地利旅游必去的景点 维也纳金色大厅、哈尔施塔特镇、琥珀城堡、美泉宫,这些都是历史沉淀的精华,去奥地利旅游怎么能错过。跟着来看看奥地利旅游必去的景点。 一、维也纳金色大厅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在此举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1993年新年音乐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实况广播,收看人数达10亿以上。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在新年这一天总是花团锦簇,充满着春的气息。 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 二、哈尔施塔特镇 哈尔施塔特镇(Hallstatt)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海拔高度511米,2005年12月有923名居民。哈尔施塔特的“Hall”可能源自于古克尔特语的“盐”,得名于村庄附近的盐矿,历史上这一地区就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小镇”或“世界最古老的盐都”。 哈尔施塔特气候温暖,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这座在险峻的斜坡和宝石般翡翠的湖泊间伫立的湖畔小镇,到处可见童话般清幽美好的住宅。

奥地利

1、萨尔茨堡城历史中心 简介: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萨尔茨堡州的首府,奥地利第四大城市,也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萨尔茨堡州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交界处。萨尔茨堡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南面是高山连绵,北面却是一马平川,最近的高峰是翁特峰,海拔1973米,距离市中心仅5千米。萨尔茨堡是一座山城,市内有多座原始的山丘,包括要塞山(542米)、蒙西斯山(540米)、莱恩山(511米)和卡布金纳山(640米),是欧洲绿化覆盖率最高的中心城区。 著名萨尔茨堡要塞坐落在要塞山上,是萨尔茨堡城市的标志。要塞长250米,最宽处150米,是中欧现存最大的一座要塞。要塞是由大主教格布哈德从1077年开始建造的,但他因为不忠实于亨利四世而被驱逐,没有亲眼见到要塞的完工,最终是由格布哈德的继任者们完成了萨尔茨堡要塞的工程。要塞高达的120米,至今仍俯瞰着整个萨尔茨堡城。萨尔茨堡是一座旅游城市,城内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代表是萨尔茨堡天主教堂和米哈贝尔花园。萨尔茨堡有着众多城堡和宫殿,城市中央有一座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他的情人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名为“米拉贝尔宫”,意思是“惊人地美丽”。萨尔茨堡大教堂重建于1614年至1628年,是阿尔卑斯山北侧的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圣彼得修道院是德语区内的第一座修道院。诺恩贝尔格的贝内迪克汀嫩修女院是全世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女修道院。在城市建筑景观

中,尖塔、圆屋顶和钟楼显得十分突出。经过不断的美化和修饰,整个城市变成了罗马风格、哥特式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等各种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体。 “粮食胡同”是萨尔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就出生在这条街上的9号,莫扎特一家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773年离开萨尔茨堡。现在莫扎特出生的楼房中是莫扎特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卡拉扬的故乡和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公元45年萨尔茨堡获得城市自治权。公元5世纪建成了第一座修道院圣彼得修道院。699年巴伐利亚公爵将这座城市献给了鲁佩特主教,鲁佩特因而成为圣彼得修道院的第一位院长,此后也成为了萨尔茨堡的主保圣人。 “萨尔茨堡”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755年,因附近的盐矿和城堡而得名。739年萨尔茨堡成为主教的驻地,774年萨尔茨堡大教堂第一次落成。798年4月20日,应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的请求,教宗利奥三世将萨尔茨堡升格为大主教的驻地,管辖几乎整个老巴伐利亚地区,即下巴伐利亚、上巴伐利亚、上普法尔茨和如今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此后萨尔茨堡先后曾是属于东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17世纪初,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认为萨尔茨堡是一座理想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因此对其大兴土木,现在的萨尔茨堡老城的外貌风格就是从当时留下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当萨尔茨堡还是大主教统治下的一个城邦的时候,就一直在尽力保

奥地利的艺术

饮食的艺术 先欣赏艺术,然后享受美食。在维也纳博物馆体验艺术和美食愉悦的完美结合。 在艺术历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的圆顶大厅,人们可以在艺术的氛围中享受每周四的晚餐自助和周日的早午餐。在对面的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 Museum)则可以尝到应季的鲜贝和芦笋,顺便预定一次顶层之旅,欣赏绝美的维也纳风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用艺术博物馆(MAK)内也设有餐厅和咖啡馆。?sterreicher im MAK 餐厅名字由大厨Helmut ?sterreicher名字得来,他以重释维也纳菜肴而闻名。由建筑师事务所Eichinger or Knechtl设计的室内风格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完美的融合。 高档餐厅Do & Co Albertina与维也纳最大的展览厅Albertina博物馆坐落在同一个古典宫殿中。它不仅提供创新美食,而且在温暖的季节中从咖啡馆露台可以尽览霍夫堡皇宫花园的美景。Ruben’s Brasserie餐厅坐落在Liechtenstein Museum巴洛克风格的花园中,在这里可以尝到传统的维也纳和列支敦士登美食。 中国餐馆 世界越变越小,可生活却越来越精彩,人们对各种美食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虽然维也纳的煎肉排、蛋糕(带有胡桃果仁、葡萄干等)从不用担心它们的受欢迎程度,来自世界其它地区的美味也正后来居上,要与维也纳本地美食一决高下。在维也纳几乎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地中海风味曾经风靡一时,意大利菜和中国菜在维也纳也占有一席之地。这都说明维也纳已成为一个世界大都市,而更重要的是说明这里的人们知道如何享受美食 Heuriger - 维也纳葡萄酒馆 与维也纳摩天轮,美泉宫,维也纳儿童合唱团或维也纳皇家马术学校一样著名。 真正的维也纳Heuriger或葡萄酒馆在很多歌曲中都被赞颂过,他们也经常被作为电影的背景。然而,这些拥有舒适而独特气氛的地方最主要是为当地人和游客们提供休息消遣的环境,维也纳美酒和相搭配的美味佳肴。在这里每个客人都感觉舒服而美好,并受到温馨周到的招待。那些只提供维也纳自产葡萄酒的真正维也纳Heuriger,会以一束松枝和写着Ausg’steckt字样的牌子作为标志,它们同时代表小酒馆正在营业。 然而,Heuriger这个词不仅代表小酒馆本身,而且也代表每年到11月11日(圣马丁节)之前的新年份葡萄酒。除了可以在酒馆中享受一杯杯美酒,客人也可以购买代表维也纳葡萄酒多样性和独特性的Bouteillen(0.75公升的瓶子)瓶装美酒,以及将配套的酒杯和餐具带回家。如果幸运的话,在静谧的花园或温馨的酒屋内可以享受到现场音乐的美妙。 葡萄酒的新面貌

(人教版)《变形记》(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

教学目的:1.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通过分析情节及描写方法去欣赏人物性格。4.如何认识表现主义小说。 一、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概述内容: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2、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 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 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3. 小说的内在主线是什么?提示: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一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4. 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二、格里高尔变甲虫后的心理变化大致是怎样的?提示: 1.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他惊慌、忧郁。他回忆过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为还清父债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赶车上班去。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赶他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还不忘顺从父亲。 2.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 格里高尔失业在家,过着甲虫生活,只能爬来爬去、但是,他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还想着给妹妹实现“美梦”。他想着,父亲老了,母亲生病,妹妹还只有17岁。他一听到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羞赧和伤心得浑身燥热”。他“受到了自责和忧愁的压抑”,“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3.受重伤后,被亲人厌弃而绝望,心态走向平和。 一只苹果砸在背上,身受重伤,格里高尔终于被妹妹厌弃。妹妹一再说“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格里高尔“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格甲高尔异常冷静,他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格里高尔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而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条与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种超脱—一死亡。 三、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所刻画的格里高尔的心理经历,有何表现意义? 格里高尔同家人应该互相热爱,互相帮助。可是,亲人们认为格里高尔不能再养家,把他看做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去,亲人们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 四、小说里所表现的异化有几个方面?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是什么? 提示: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五、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也引起读者的同情。 六、分析艺术特色 1.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提示: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2.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提示:“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3.怎样理解作者对“变形”这一情节的构思意图和巧妙之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