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毒物的种类及来源

环境毒物的种类及来源

环境毒物的种类及来源
环境毒物的种类及来源

环境毒物的种类及来源

毒物的种类:化学源毒物,生物毒素.环境污染源:化学性污染,物理因子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病原体

环境毒物常以气体、蒸气、雾、烟或粉尘等形态污染生产环境中的空气,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

(1)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蒸气。由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碘蒸气。

(3)雾。混悬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如喷漆时形成的含苯漆雾,电镀铬和酸洗作业时所形成的铬酸雾和硫酸雾。

(4)烟尘。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烟状固体微粒,系某些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时产生的蒸气逸散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如炼铜所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铅时所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等。

(5)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大于0.1μ的固体微粒,多为固体物质在机械粉碎、碾磨、打砂、钻孔时形成,或将粉状原料、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混合、过筛、包装、运输时可有粉尘飞扬。如制造铬催化剂时的铬酐尘,包装塑料粉料中的塑料尘等。

毒物的种类:

(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最多的一类。如铅、汞、锰、砷、磷等。

(2)卤族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

(3)强酸和碱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气等。

(5)窒息性惰性气体,如氦、氖、氩、氮等。

(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又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肪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醛类、酚类、醚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7)农药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硫等。

(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高中地理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及分类 什么是环境?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 在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中,往往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环境要素或对象称为环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尽管环境所包含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法定范畴,然而环境保护法所指明的环境范畴,则是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 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 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 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 环境污染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放射性、热、 电磁波等)、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逐渐形成共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毒物危害手册

1.木粉尘:木尘漂浮在空气里,被人吸入后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打喷 嚏、咳嗽、气喘。长期吸入这种木尘,能引起肺纤维病变,使肺泡间质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造成肺功能明显下降,有效通气量减少,发生呼吸不畅、憋气、哮喘等。有的还能引起鼻黏膜炎症,使纤毛和腺体分泌功能受损,容易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如果木粉尘长期作用于鼻腔黏膜,可引起鼻癌、副鼻窦癌;木粉尘进入消化道和胃,能引起喉癌、肺癌和白血病、骨髓病等。 松节油:急性松节油中毒的主要表现有发热、消化道刺激、皮肤黏膜刺激、肾、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等。口服后有烧心、恶心、腹痛和呕吐。 长期接触松节油可有呼吸道刺激、食欲减退、乏力、嗜睡、头痛和眩晕等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和蛋白尿。皮肤接触可因脱脂而发生干裂与皲裂,对本品敏感者反复接触后可造成局部甚至全身过敏性皮炎。患有慢性湿疹等皮肤病和肾脏疾病者不宜从事接触松节油的工种。 粉尘:通过鼻腔、气道粘膜纤毛装置、肺泡和肺间质的清除,可使进入呼吸道的绝大部分粉尘排出,但长期吸入大量粉尘可使防御功能失去平衡,粉尘在呼吸道沉积,损伤呼吸道的结构,甚至引起疾病。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及炎症反应,可直接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并对其造成影响,甚至引起肺部改变(如肺部纤维化、尘肺等)。 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最终导致噪声性耳聋;噪声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系统等,还可以影响生殖功能和胚胎发育;此外,工作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苯:有特殊的芳香气味。苯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也可以少量吸收。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汽可导致急性苯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出现昏迷和肌肉抽搐症状,严重者呼吸停止,直至心跳停止。高浓度苯对眼、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病变。 (2)汞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常温下即能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加快。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 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3)铬 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沸点2480℃。氧化缓慢,耐腐蚀。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热硫酸。铬化合物中六价

铬毒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 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引起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六价铬抑制尿素酶的活性,三价铬对抗凝血活素有抑制作用。 (4)锰 浅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熔点1260℃,沸点2097℃,易溶于稀酸。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的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为主,多因吸入高浓度锰烟和锰尘所致。轻度中毒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举止缓慢。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2、有机溶剂 (1)苯 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苯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酚是原浆毒物,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另外苯有半抗原的特性,可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变态反应。 (2)甲苯

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63 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完 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一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 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 分,谁也离不开谁。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 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 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 理。我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们周 边的人进行了民意调查。本次调查是采用 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和问卷是发电子版到受 访者的邮箱并提醒她、他进行填写的方式 进行的。本次发出问卷是35份,收回33

不同种类的生物

不同种类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学会实事求是地记录。 2.关注周围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2.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区分繁多的生物。 3.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种类的叶片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能力与方法 1.通过区分不同种类植物叶的特点,学会对记录的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出不同叶片的异同。 2.通过阐述不同叶片的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学会区分繁多的生物。 2.通过观察比较,懂得不同种类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特征。 难点: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各自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设备 海底世界的动画,结合课本插图自制贴画,实物投影(桂花叶、桂花叶脉标本、狗尾巴草),采集三种叶的标本(凤仙花、沿街草、红叶李)。 学生课前准备:观察校园内不同植物的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不同种类的生物,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播放海底世界的动画,对课本第61页图中部分进行分析,区分哪些是生物或非生物。 ★新课教学 1、观察课本第61页上的二幅图,分组讨论。区分生物;非生物;水生;陆生;飞行的;有壳的。并请同学将讨论结果用自制贴画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归纳:生物的不同之处、生殖方式、觅食、游泳、壳、羽毛等。 2、通过上述活动,请同学讨论、归纳生物的异同处。 3、请同学找出课本第61页图中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环保教育。 4、区分不同种类植物叶的特征 ☆不同生物有不同特征,那么同学们课前观察了校园内不同植物的叶,请具体说说不同种植物的叶子有何异同呢?【分组仔细观察老师课前准备好的有标签的三种叶。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叶脉的排列,叶缘的特征、叶的长度、叶表面是否光滑】 ☆要进一步认识它们,首先要了解叶子的结构特点。 ☆实物投影:桂花叶、桂花叶脉标本、狗尾巴草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8557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 (1)铅 银灰色软金属,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 铅是全身性毒物,主要是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影响血红素的合成,产生贫血。铅可引起血管痉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等。铅还可作用于脑、肝等器官,发生中毒性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以气体、蒸汽、雾、烟和粉尘五种形态污染车间空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及毒物的剂量、浓度、作用时间有关,还与机体的健康状况、中毒环境、劳动强度有关。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条:呼吸系统、皮肤吸收、消化系统。大部分毒物是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而引起中毒的,呼吸系统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生产性毒物经皮肤侵入人体也是发生中毒的重要途径,不同部位的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虽然不同,但任何部位均可通过,甚至指甲也可被有机磷通过,如果皮肤有伤口,毒物可直接侵入人体血液;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其原因主要是误服或进食、吸烟时经沾染毒物的手不慎带入。 预防职业中毒同样必须遵循三级预防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据毒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4.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结合职工数量和工作性质建立合理的卫生设施,设置盥洗设备。教育职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5.对从事有毒作业的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保证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在国家允许范围内。 6.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第 2 页共 3 页

(环境管理)环境污染与分类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都必须以自身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也无法实现。 健康的你和我,同样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污染已把我们层层包围。空气、水、食物污染无处不在,污染被人们称为“疾病的元凶、杀人不见血”的恶魔.呼吁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对健康的期望成为现实! 一、环境污染物按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1、化学污染物包括: (1)、燃料的污染;(2)、烹调油烟的污染;(3)、吸烟烟雾的污染;(4)、建筑材料的污染(放射性污染、石棉的污染、涂料、填充料及溶剂所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5)、装饰材料的污染;(6)、家用化学品的污染;(7)、VOC的污染;(8)、室外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9)、其它污染物的影响;(10)、臭氧的污染。 2、物理污染有: (1)、噪声的污染;(2)、电磁波的污染;(3)、噪光的污染。 3、生物污染有: (1)、尘螨的污染;(2)、宠物的污染。 二、各种污染物与人体的健康 1、甲醛的污染: 甲醛无色易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制备酚醛树酯、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建筑人造板、胶粘剂的重要化工原料。居室中的甲醛主要是由建筑人造板或胶粘剂中挥发出的,当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会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再高时,将引起咽喉不适、恶心、呕吐、咳嗽和肺气肿;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30毫克/立方米时,便能致人死亡。人们长期低剂量吸入,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还会使妇女月经紊乱,影响生育并引起新生儿体质下降和染色体异常,甚至可诱发鼻咽癌。1987年美国环保局已将它列入可致癌的有机物之一。

不同种类调研报告的写法示范文本

不同种类调研报告的写法 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不同种类调研报告的写法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不同种类的调研报告,其调研报告格式与写法总体上 大致相同,但由于强调的重点和要求不完全一样,因此, 每种调研报告格式的写法也有一定的区别。下面,对几种 常用调研报告格式及调研报告的写法分别作一些简要介 绍。 1.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反映某一地区、某一领 域或某一事物的基本面貌,目的在于报告全面的情况,为 决策者制定方针政策、规定任务、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和参考。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常用于向上级报告工作,如党 委、人大、政府和政协机关,以及部门和单位领导下基层 了解面上情况后所写的调研报告,多用于此类调研报告格

式。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写法偏重于反映客观情况,分析研究的成份相对少一些,一般也不要求提出理论性的主题思想。在写作过程中,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标题,一般要点明是关于什么单位或者地区、什么问题的调查。其前言一般是介绍调查的缘由、目的、时间、地点、范围和方式等。由于这类调研报告格式的主体内容涉及面一般都比较宽,因此,这类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上往往采用横向结构。如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情况,可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组织领导等若干方面来撰写;如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则可分为基本概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若干层次。当然,每个大的部分中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问题来写。 2.总结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格式 这类调研报告格式,主要用于对先进典型进行深人调查分析后,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有效措施,以指导和推动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86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 式版)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 (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 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 2、中间产物(过程物) 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 4、夹杂物(杂质) (二)形态与接触机会 1、固态,块状、粉末状。 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 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 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呈现块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 (三)分类 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 2、按作用性质分类 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 (四)毒性——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 1、毒性的指标 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 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 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 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 2、毒性的分级

雪的类型—不同种类的雪

雪的类型—不同种类的雪 在该部分我们会看一看你在单板滑雪或雪橇滑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同种类的雪。下面是不同种类雪的描述,它们怎样影响你滑雪的方式,以及怎样处理这些表面。但是首先让我们来总体地看看什么是雪。 什么是雪?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雪只是冻起来的水。深入一点研究的话,雪实际上是一种冰晶形式的下沉。当雪冻住的时候,冰晶是以六棱形形式存在的。六棱形是因为水分子的结构。这些冰晶形成之后,它们就会以一下形式从天上下来: 冰晶–个体,单独的冰晶,通常是六边对称形状。这些冰

晶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而来,通常被灰尘或其他外界物质所包围。大小从显微镜下观看到直径几毫米都有。 雪花–冰晶的结合,稀松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蓬松的球状。当雪特别湿润而且粘的时候,雪花可以很大(某些记载中可以达到10cm)。一片雪花由多达100个冰晶结合而成。 霜–非常低温的小水滴(通常在雾中),迅速地凝结在它们碰到的物体上。一个例子就是小的霜凝结在大的冰晶上。 霰–冻结的水珠稀松形成,有时候叫做“软雹” 冰雹–大块的固体的冰想要获取更多的关于雪和冰晶的信息,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6f13049588.html,.由于海拔,温度和滑雪

的人数等原因,你会反复地发现山上不同种类的雪。在单板运动中,要成为一个好滑手,你需要适应所有种类的雪。在学完什么是雪之后,我们可以开始了解表面的雪是如何形成滑雪表面的。 松雪松雪是刚刚下的、没有被人碰的松软的雪。松雪是由小雪花和冰晶在山上形成平滑松软的表面。这种松软平 ?br> 大多数单板和双板滑手都觉得松雪是最佳的滑雪表面,尤其是落上去的时候它不会像其他的较硬的雪会对人做出伤害。较厚的松雪是尝试新动作和提高速度记录的最佳滑雪表面。在松雪上作回旋转、控制速度以及用板边都是比较容易的。同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 A S N O .1) 毒物危害指数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21 丙酮 A c e t o n e 67-64-1 T H I =30 轻度危害(I V 级) 22 丙酮氰醇(按C N 计) A c e t o n e c y a n o h y d r i n ,a s C N 75-86-5 T H I =58 高度危害(I I 级) 23 丙烯醇 A l l y l a l c o h o l 107-18-6 T H I =61 高度危害(I I 级) 24 丙烯腈 A c r y l o n i t r i l e 107-13-1 T H I =63 高度危害(Ⅱ级) 25 丙烯醛 A c r o l e i n 107-02-8 T H I =59 高度危害(I I 级) 26 丙烯酸 A c r y l i c a c i d 79-10-7 T H I =47 中度危害(I I I 级) 27 丙烯酸甲酯 M e t h y l a c r y l a t e 96-33-3 T H I =38 中度危害(I I I 级) 28 丙烯酸正丁酯 n -B u t y l a c r y l a t e 141-32-2 T H I =45 中度危害(I I I 级) 29 丙烯酰胺 A c r y l a m i d e 79-06-1 T H I =56 高度危害(I I 级) 30 草酸 O x a l i c a c i d 144-62-7 T H I =31 轻度危害(Ⅳ级) 31 重氮甲烷 D i a z o m e t h a n e 334-88-3 T H I =62 高度危害(I I 级) 32 抽余油 (60℃~220℃) R a f f i n a t e (50℃~220℃) T H I =22 轻度危害(Ⅳ级) 33 臭氧 O z o n e 10028-15-6 T H I =49 中度危害(I I I 级)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Hg 2+和CH 3Hg +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举例说明它们可形成哪些化合物? 这是由于汞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就很难排出体外。此外,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分解半衰期约为70d ),因而会在人体内长期滞留。 Hg 2+和CH 3Hg + 可以与羟基、组氨酸、半胱氨酸、白蛋白形成络合物。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合,如—COOH 、—NH 2、—SH 、 以及—OH 等。 2.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哪些?其主要转化途径有哪些? 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五价无机砷化合物、三价无机砷化合物、一甲基胂酸及其盐、二甲基胂酸及其盐、三甲基胂氧化物、三甲基胂、砷胆碱、砷甜菜碱、砷糖等。

砷的生物甲基化反应和生物还原反应是砷在环境中转化的重要过程。主要转化途经如下: 3.试述PCDD是一类具有什么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并说明其主要污染来源。 (1)PCDD这类化合物的母核为二苯并一对二噁英,具有经两个氧原子联结的二苯环结构。在两个苯环上的1,2,3,4,6,7,8,9位置上可有1-8个取 代氯原子,由氯原子数和所在位置的不同可能组合成75 种异构体,总称多氯联苯并一对二噁英。其结构式如右: (2)来源:①在焚烧炉内焚烧城市固体废物或野外焚 烧垃圾是PCDD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例如存在于垃圾中 某些含氯有机物,如聚氯乙烯类塑料废物在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酚类化合物和强反应性的氯、氯化氢等,从而进一步生产PCDD类化合物的前驱物。除生活垃圾外,燃料(煤,石油)、枯草败叶(含除草剂)、氯苯类化合物等燃烧过程及森林火灾也会产生PCDD类化合物。②在苯氧酸除草剂,氯酚,多氯联苯产品和化学废弃物的生产、冶炼、燃烧及使用和处理过程中进入环境。③另外,还可能来源于一些意外事故和战争。

五大职业环境危害因素

五大职业环境危害因素 作业环境应视为接触的多方面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社会心理和人机因素等。劳动者过度接触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损害健康,甚至引起职业病、工伤和工作等有关疾病。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各类因素本身的特性、接触条件以及个体反应的特性。 一、化学因素 自然界存在数以万计的天然有毒物质,人类的进化首先也是从识别有毒有害物质开始的,工业革命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工合成的化学毒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有关资料显示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超过2300万种,这些物质中有超过700万种曾经在生产活动中得到过应用。我国是一个化工、农药大国,也是化学毒物、农药、鼠药等化学中毒灾害高发生率的地区。《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03版)》中收载的化学品就有39176种。我们首先要熟悉生产工艺,了解工艺中有毒物质的存在形式,如原料、半程品、成品、辅料、副产品及废弃物、夹杂物等,并且要了解化学物质在生产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如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粉尘、烟尘、雾等形式,以此为依据,可以从化学分类、理化特性去分析和预测可能造成的危害。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和物主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氰类化合物抑制细胞色素C,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脂酶等。 二、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通常指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微小气候和气压等。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接触物理因素的职工人数增多,物理因素的强度也在增高。有些物理因素的

识别是容易的,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而微波、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只有通过仪器检测才能识别出来。如,电动缝纫机、电视屏幕、微波炉周围就存在电磁辐射。 噪声,根据持续的时间和声波特征,可分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时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变化大于40(dB)的称为脉冲噪声,声压波动小于5dB的称为稳态噪声。根据频率特性,又可将噪声分为三个频段,小于300Hz为低频,300~800Hz为中频,大于800Hz为高频。从危害程度来看,高频噪声大于低频噪声,间断噪声危害大于连续噪声。 振动是由频率、振幅、速度和加速度几个变量来描述的,其强度常以速度或加速度率表示。 微小气候是由作业点的气温、气湿、气流和周围热源的辐射热四个参数综合组成,它可直接影响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也影响到作业环境内其他职业因素的作用。 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其他类型的放射线。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高频波段等。三、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有动植物源性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昆虫类等。饲养动物或接触皮毛工人可能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原生动物、螺旋体等引起健康损害。另外,接触含有真菌的植物类如干草、谷类、烟草、棉尘、甘蔗尘等也可能引起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呼吸道炎症和过敏症。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危害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接触这类因素的职业者散在,单位小,乡镇企业居多,往往被忽略,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 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治理环境污染成为我国当下一个紧迫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城市环境现状污染危害垃圾处理防治措施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是一个综合体,不仅人口集中,而且也是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在国民经济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农村相比,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更为突出,危害也更明星。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已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也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已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防治环境污染,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 1、我国城市环境现状及危害 由于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气管炎,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其疾病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疾病调查已发现暴露于一定浓度污染物(如空气中所含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所导致的健康后果,诸如呼吸道功能衰退、慢性呼吸疾病、早亡以及医院门诊率和收诊率的增加等。1989年,研究人员对北京的两个居民区作了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在这两个区域都监测到了极高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估算结果显示,若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11%;若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4%。对致死原因所作的分析表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1倍,则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增加38%、肺心病死亡率增加8%。1992年,研究人员对沈阳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0μg/m3,总死亡率分别增加2.4%和1.7%。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

编号:AQ-JS-0037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 Control measures of toxic hazards in production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必须注意以下2点: (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 (2)正确地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 2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

装置。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 (1)密闭罩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 (2)开口罩 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罩排气。按结构形式,开口罩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3)通风橱 通风橱是密闭罩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通风橱上有开启的操作小门,以便于操作。为防止通风橱内机械设备的扰动、化学反应或热源的热压、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有害物逸出,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 3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

04浅谈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1)资料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专业:行政管理(自考本科学段) 学生姓名:杨清玲 准考证号:040414100685 指导教师:岳经纶 完成时间 2016年 09 月 07 日

浅谈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摘要:由古至今,城市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不仅是人口聚居地,也是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在社会经济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城市环境污染却越来越困扰着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计划,良好的环境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力求得出有效防治城市环境污染,改进城市环境的对策和改善建议。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城市化;

目录 前言 (4) 一、我国城市环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4) (一)城市大气污染:看不见的污染 (4) (二)城市污水污染:腐水难收 (6) (三)城市声污染:六根难静 (9) (四)城市光污染:人工昼夜 (10) (五)城市固体垃圾污染:扔不掉的扔 (10) 二、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一)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 (11) (二)城市缺少合理的布局规划,功能区混乱 (11) (三)城市企业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 (12) (四)环保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管制薄弱 (12) 三、改善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13) (一)提高人们防治城市污染的环保意识 (13) (二)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物排放监控 (13) (三)针对相应的污染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14) 参考文献 (14)

城市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2篇

城市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2篇 Social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城市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2篇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城市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 2、篇章2:城市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 篇章1:城市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们周边的人进行了民意调查。本次调查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和问卷是发电子版到受访者的邮箱并提醒她、他进行填写的方式进行的。本次发出问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后有效的问卷有32份。调查的范围涉及了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或者是市民对保护环境的 意识还是不够的。调查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0%。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 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47.5%。然而在他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 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45% 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主 要是白色污染,由于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做成的包装材料。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

炎症不同种类(英文)different inflammation types

Histological types 1 Alterative inflammation (1) Alterative changes are the most obvious, exudative and proliferative changes are slighter. (2) Commonly seen in parenchyma organs (3) Causes: Virus, toxin, chemical poison, etc. (4) e.g: fulminant hepatitis, type B epidemic encephalitis, poliomyelitis, caseous pneumonia, etc. 2 Exudative inflammation Excess of a particular component of the inflammatory exudates imparts distinctive features. (1) Serous inflammation ①Watery, low protein content, derived from blood or serosal lining cells. ②Commonly seen in: Mucous membrane, serosa, lung,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skin. ③Examples: Blister formation following burning, the pleural effusion associated with tuberculosis, common cold, etc. (2) Fibrinous inflammation ①Much fibrin due to coagulation of large fibrinogen outpouring. ②Causes: Shigella Streptococcus peneumoniae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Hg poison Uremia ③Commonly seen in a. Serosa b. Mucous membrane: Pseudo-membrane c. Lung ④Examples: Rheumatic, pericarditis, dysentery, diphtheriae, lobular peneumonir, etc. (3) 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①Definition: Much exudate with lots of neutrophils and liquefied nerotic tissue (pus) occurs. Pus composed of: dead and dying neutrophils, liquefied tissue, pyogenic organisms. ②Causes: staphylolcocci, pneumococci, gonococci, gram-negative rods, and some nonhemolytic streptococci. ③Types: a. Abscess: a localised collection of pus in an organ or tissue. Abscess could formation: Ulcer: localized defect in an epithelial surface due to necrosis. Sinus: an abnormal tract leading from a cavity to the surface. Fistula: a tract open at both ends, through which abnormal communicaton between two surface is established. b.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Definition: wide-spread purulent inflammation in loose tissue, and appendix Causes: hemolytic streptococci c. Surface purulent inflammation and Empyem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